默克尔2016新年讲话稿

默克尔2016新年讲话稿
默克尔2016新年讲话稿

Liebe Mitbürgerinnen und Mitbürger,

schon vor einem Jahr, am Silvesterabend 2014, mussten wir auf ein Jahr zurückblicken, das zu viele Kriege und Krisen bereithielt. Manches wie die Ebola-Katastrophe in Afrika ist inzwischen aus den Schlagzeilen verschwunden. Anderes, was uns bereits 2014 bewegte, hat auch in diesem Jahr nichts an Aktualit?t verloren. Leider. Dazu geh?ren der Krieg in Syrien und das bestialische Morden der Terrororganisation IS.

Am Silvesterabend vor einem Jahr habe ich gesagt: Eine Folge dieser Kriege und Krisen ist, dass es weltweit so viele Flüchtlinge gibt wie noch nie seit dem Zweiten Weltkrieg. Viele sind buchst?blich dem Tod entronnen. Es ist selbstverst?ndlich, dass wir ihnen helfen und Menschen aufnehmen, die bei uns Zuflucht suchen.

Heute Abend wiederhole ich diesen Gedanken, weil es selten ein Jahr gegeben hat, in dem wir so sehr herausgefordert waren, Worten Taten folgen zu lassen. 2015 war so ein Jahr. Und deshalb m?chte ich am heutigen Silvesterabend vor allem ein Wort sagen: Danke. Danke für die überw?ltigende und tats?chlich bewegende Welle spontaner Hilfsbereitschaft, die wir in diesem Jahr erlebt haben, als so viele Menschen oft lebensgef?hrliche Wege auf sich genommen haben, um bei uns Zuflucht zu suchen.

Ich danke den unz?hligen freiwilligen Helfern für ihre Herzensw?rme und ihre Einsatzbereitschaft, die immer mit diesem Jahr 2015 verbunden sein werden. Ich danke allen hauptamtlichen Helfern, ich danke allen Polizisten und Soldaten für ihren Dienst, ich danke den Mitarbeitern der Beh?rden im Bund, in den L?ndern, in den Kommunen. Sie alle tun weit, weit mehr als das, was ihre Pflicht ist.

Sie alle, Ehrenamtliche wie Hauptamtliche, haben miteinander Herausragendes geleistet - und sie leisten es weiter, auch genau zu dieser Stunde.

Es steht v?llig au?er Frage, dass der Zuzug so vieler Menschen uns noch Einiges abverlangen wird. Das wird Zeit, Kraft und Geld kosten - gerade mit Blick auf die so wichtige Aufgabe der Integration derer, die dauerhaft hier bleiben werden.

Dabei wollen und müssen wir aus Fehlern der Vergangenheit lernen. Unsere Werte, unsere Traditionen, unser Rechtsverst?ndnis, unsere Sprache, unsere Gesetze, unsere Regeln - sie tragen unsere Gesellschaft, und sie sind Grundvoraussetzung für ein gutes, ein von gegenseitigem Respekt gepr?gtes Zusammenleben aller in unserem Land. Das gilt für jeden, der hier leben will. Von gelungener Einwanderung aber hat ein Land noch immer profitiert - wirtschaftlich wie gesellschaftlich.

Ebenso steht v?llig au?er Frage, dass unser Land schon so viele gro?e Herausforderungen gemeistert hat und noch immer an ihnen gewachsen ist. Am 3. Oktober haben wir den 25. Jahrestag der Wiedervereinigung Deutschlands gefeiert. Ist es nicht gro?artig, wo wir heute, 25 Jahre sp?ter, stehen? Wir sind als Nation zusammengewachsen. Wir haben die niedrigste

Arbeitslosigkeit und die h?chste Erwerbst?tigkeit des geeinten Deutschlands. Der Bund hat schon zwei Jahre nacheinander keine neuen Schulden gemacht. Die Reall?hne wachsen, die Wirtschaft ist robust und innovativ.

Ich bin überzeugt: Richtig angepackt ist auch die heutige gro?e Aufgabe des Zuzugs und der Integration so vieler Menschen eine Chance von morgen. Denn wir haben ein gro?artiges bürgerschaftliches Engagement und ein umfassendes Konzept politischer Ma?nahmen.

National, in Europa und international arbeiten wir daran, den Schutz der europ?ischen Au?engrenzen zu verbessern, aus illegaler Migration legale zu machen, die Fluchtursachen zu bek?mpfen und so die Zahl der Flüchtlinge nachhaltig und dauerhaft spürbar zu verringern. Auch im Kampf gegen den Terror leistet Deutschland einen wichtigen Beitrag. Unsere Soldatinnen und Soldaten stehen mit Leib und Leben für unsere Werte, unsere Sicherheit und unsere Freiheit ein. Dafür danke ich Ihnen von Herzen.

Auch im n?chsten Jahr kommt es ganz besonders auf eines an: auf unseren Zusammenhalt. Es kommt darauf an, dass wir immer auch den Argumenten des anderen zuh?ren, auch wenn er Sorgen und Chancen anders gewichtet, als man selbst es tut.

Es kommt darauf an, dass wir uns nicht spalten lassen. Nicht in Generationen. Auch nicht sozial und nicht in Alteingesessene und Neubürger. Es kommt darauf an, denen nicht zu folgen, die mit K?lte oder gar Hass in ihren Herzen ein Deutschsein allein für sich reklamieren und andere ausgrenzen wollen.

Es kommt darauf an, auch in Zukunft ein Land zu wollen, in dem wir selbstbewusst und frei, mitmenschlich und weltoffen sind - mit der Freude am Gelingen, mit der Freude, die es machen kann, wenn wir unser Bestes geben. Die Wirtschaft, Arbeitnehmer und Arbeitgeber, damit sich die Kr?fte der sozialen Marktwirtschaft weiter entfalten k?nnen, auch die Wissenschaft, Kunst und Kultur. Einfach jeder in seinem eigenen Leben.

Und natürlich auch der Sport, wenn unsere Athleten n?chstes Jahr bei den olympischen und paralympischen Spielen um Medaille und pers?nliche Bestleistungen k?mpfen oder unsere Fu?ballweltmeister in Frankreich auch Europameister werden wollen.

Liebe Mitbürgerinnen und Mitbürger,

es stimmt: Es ist eine besonders herausfordernde Zeit, in der wir leben. Aber es stimmt auch: Wir schaffen das, denn Deutschland ist ein starkes Land.

In diesem Sinne wünsche ich uns allen gemeinsam Gesundheit, Kraft, Zuversicht und Gottes Segen für das neue Jahr 2016.

默克尔的领导力

默克尔的领导力 德国“铁娘子”安吉拉?默克尔领导的执政的联盟党22日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联邦议院选举,得票率为41.5%,将获630个议席中的311席,创20年来最好成绩。这意味着,默克尔将三任德国总理。 一个女人,来自东德,化学研究博士出身,外表平庸、举止并不优雅,演讲啰嗦,当所有这些因素聚于一身,很多人应该难以想象这个人可以获得全德国乃至全欧洲人的拥戴,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并且是最年轻的总理(51岁),甚至超越了撒切尔的影响力和任期,称为力挽狂澜的欧盟“铁娘子”。 低调沉着的默克尔在欧债危机下,仍将德国失业率维持在20年来最低,使她成为二战后最受欢迎的总理之一,个人民望一度高达70%。此外,默克尔的政治本能、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技巧以及出色的适应能力,都使她成为德国乃至欧洲当前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科学家式”的政治决策让她的风格独树一帜 出于性情,默克尔总是努力将政治进程放缓,将问题独立分解,并在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分别观察并测试每一种解决方案,像一个科学家。她在每一次解决欧元危机的布鲁塞尔峰会上都这样做。在全世界看来,这是一个教条的普鲁士人逼迫其他人遵守纪律,而在德国人看来,则是他们的总理对危机国家和法国一次次做出谨慎且最小可能的让步。德国的纳税人们感到默克尔在保护他们,即使他们知道德国可能即将作出更多妥协。拉尔夫?伯尔曼将这种让德国人逐渐适应新现实、并知道得准备迎接更多现实的能力,看做是默克尔独特的天分。 默克尔的温和姿态背后隐藏着十分精明的头脑,她的生存能力极强 有分析精辟地指出,默克尔在威胁变成现实之前就能嗅出其气味,如果抵挡不住威胁,她会展现罕见的灵活性,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信念抛之脑后。比如,在日本福岛核危机后,默克尔下令关闭德国的反应堆、宣布“能源转型计划”,这也被认为是一种180度的政策转向。

德国如何回忆二战历史(组图)

德国如何回忆二战历史(组图) 1/22 2015年5月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达豪集中营解放70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呼吁德国社会勿忘纳粹政权的罪行,这是70年来首位在职德国总理在达豪集中营解放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默克尔在纪念仪式上称,通过举办类似“达豪集中营解放70周年”的纪念活动,公众有更多机会可以直面历史,年轻一代也能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2/22 达豪集中营距离德国慕尼黑市16公里,二战期间先后关押过约25万人,4万多人在此期间死亡。图为波兰民众手持国旗,纪念在达豪集中营遇难的同胞。 3/22 默克尔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130名集中营幸存者、幸存者家属、美国老兵、一些国家驻德国外交使节、社会团体以及德国各界人士约2000人出席了纪念仪式。默克尔向集中营幸存者致敬,她在讲话中说,纳粹德国给受害者带来的无尽灾难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使所有人特别是年青一代意识到,勿忘过去是多么重要。她强调说:“为了那些纳粹受害者,为了我们,也为了下一代,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4/22 达豪集中营建于1933年3月22日,是纳粹德国最早建立的集中营,用来关押“政治犯、犹太人、宗教界人士”和所谓“政府不喜欢的人”,原本巴伐利亚州风景秀美的小

镇最终成了人间地狱。1945年4月29日,美军解放达豪集中营,救出约3.2万被押人员。 5/22 达豪集中营最初设计容纳5000人。1939年以前,集中营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党卫军疗养院的角色,在紧张的前线作战了一定时间的德军士兵,会与这里的看守换岗,在这里享受一段作威作福的日子。图为德军守卫监视着集中营内的囚犯。 6/22 集中营建好的头几年时间内,死亡人数大概有几百人。1938年,为应付人满为患的情况,达豪集中营进行了扩建,加建了营房、添加了快速处死囚犯的焚尸炉。自此以后,情况开始失控,实验和杀人成了这里看守的主要工作。图为集中营中的焚尸炉。 7/22 从1933年到1945年间,约有4万多人在集中营内死亡,确切的死亡人数永远不会为世人所知。此外,还有数不清的人死于“达豪学校”的一项创新上——活人实验。这些活人医学实验包括:将犯人从冻僵的情况下放入热水中,记录复苏的时间;将犯人关入高压舱,持续加压,记录致死的气压……图为囚犯被焚尸后的骨灰就丢在这种狗窝里。 8/22 1942年,一名囚犯在负压室里接受极端高度测试,以用于德军跳伞技术研究。据被拘禁的一位医生安东·帕霍勒格称,“我通过负压室的观察窗亲眼看到了一个俘虏忍受着真空的压力直至他的肺部爆裂。”“一般说来,到了完全真

20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参会全体成员合影

20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参会全体成员合影20国集团领导人: 1、Argentnien阿根廷总统, Mauricio Macri 2、Australlen澳大利亚总理, Malcolm Turnbull 3、VR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Xi Jinping 4、Frankreich法国总统, Emmanuel Macron 5、Inden印度总理, Narendra Modi

6、Indonesienin印度尼西亚总统, Joko Widodo 7、Japan日本首相, Shinzō Abe 8、Kanada加拿大总理, Justin Trudeau 9、Republk korea韩国总统, Moon Jae-in 10、Merxiko墨西哥总统, Enrique Pe?a Nieto 11、Russische Foederation俄罗斯联邦总统, Wladimir Putin 12、Saudi-Arabien沙特阿拉伯首相, Ibrahim bin Abdulaziz Al-Assaf 13、Südafrika 南非总统, Jacob Zuma 14、Türkei 土耳其总统, Recep Tayyip Erdo?an 15、Vereinigte Staaten美国总统, Donald Trump(只有请进,没有握手) 16、Verenigtes Koenigreich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 Theresa May Europ?ische Union 欧盟 17、欧盟理事会主席Donald Tusk, Pr?sident des Europ?ischen Rates 18、欧盟委员会主席Jean-Claude Juncker, Pr?sident der Europ?ischen Kommission

默克尔2016新年讲话稿

Liebe Mitbürgerinnen und Mitbürger, schon vor einem Jahr, am Silvesterabend 2014, mussten wir auf ein Jahr zurückblicken, das zu viele Kriege und Krisen bereithielt. Manches wie die Ebola-Katastrophe in Afrika ist inzwischen aus den Schlagzeilen verschwunden. Anderes, was uns bereits 2014 bewegte, hat auch in diesem Jahr nichts an Aktualit?t verloren. Leider. Dazu geh?ren der Krieg in Syrien und das bestialische Morden der Terrororganisation IS. Am Silvesterabend vor einem Jahr habe ich gesagt: Eine Folge dieser Kriege und Krisen ist, dass es weltweit so viele Flüchtlinge gibt wie noch nie seit dem Zweiten Weltkrieg. Viele sind buchst?blich dem Tod entronnen. Es ist selbstverst?ndlich, dass wir ihnen helfen und Menschen aufnehmen, die bei uns Zuflucht suchen. Heute Abend wiederhole ich diesen Gedanken, weil es selten ein Jahr gegeben hat, in dem wir so sehr herausgefordert waren, Worten Taten folgen zu lassen. 2015 war so ein Jahr. Und deshalb m?chte ich am heutigen Silvesterabend vor allem ein Wort sagen: Danke. Danke für die überw?ltigende und tats?chlich bewegende Welle spontaner Hilfsbereitschaft, die wir in diesem Jahr erlebt haben, als so viele Menschen oft lebensgef?hrliche Wege auf sich genommen haben, um bei uns Zuflucht zu suchen. Ich danke den unz?hligen freiwilligen Helfern für ihre Herzensw?rme und ihre Einsatzbereitschaft, die immer mit diesem Jahr 2015 verbunden sein werden. Ich danke allen hauptamtlichen Helfern, ich danke allen Polizisten und Soldaten für ihren Dienst, ich danke den Mitarbeitern der Beh?rden im Bund, in den L?ndern, in den Kommunen. Sie alle tun weit, weit mehr als das, was ihre Pflicht ist. Sie alle, Ehrenamtliche wie Hauptamtliche, haben miteinander Herausragendes geleistet - und sie leisten es weiter, auch genau zu dieser Stunde. Es steht v?llig au?er Frage, dass der Zuzug so vieler Menschen uns noch Einiges abverlangen wird. Das wird Zeit, Kraft und Geld kosten - gerade mit Blick auf die so wichtige Aufgabe der Integration derer, die dauerhaft hier bleiben werden. Dabei wollen und müssen wir aus Fehlern der Vergangenheit lernen. Unsere Werte, unsere Traditionen, unser Rechtsverst?ndnis, unsere Sprache, unsere Gesetze, unsere Regeln - sie tragen unsere Gesellschaft, und sie sind Grundvoraussetzung für ein gutes, ein von gegenseitigem Respekt gepr?gtes Zusammenleben aller in unserem Land. Das gilt für jeden, der hier leben will. Von gelungener Einwanderung aber hat ein Land noch immer profitiert - wirtschaftlich wie gesellschaftlich. Ebenso steht v?llig au?er Frage, dass unser Land schon so viele gro?e Herausforderungen gemeistert hat und noch immer an ihnen gewachsen ist. Am 3. Oktober haben wir den 25. Jahrestag der Wiedervereinigung Deutschlands gefeiert. Ist es nicht gro?artig, wo wir heute, 25 Jahre sp?ter, stehen? Wir sind als Nation zusammengewachsen. Wir haben die niedrigste

各国国家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2002.11—— 主席:胡锦涛2003.3---- 总理:温家宝2003.3---- 蒙古国 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雅尔2005.6—— 总理:米耶贡布·恩赫包勒德2006.1----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1997.10---- 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泳南1999.5---- 内阁总理:金英日2007.4---- 大韩民国 总统:卢武铉2004.5---- 总理:权五奎2007.3---- 日本国 天皇:明仁1989.1---- 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2006.9----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共产党总书记:农德孟2001.4---- 主席:阮明哲2006.6---- 总理:阮晋勇2006.6----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人民革命党总书记:朱马利·赛雅贡2006.3---- 主席:朱马利·赛雅贡2006.6---- 总理:波松·布帕万2006.6---- 柬埔寨王国 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2004.10---- 首相:洪森1998.11---- 缅甸联邦 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1992.4---- 总理:梭温2004.10---- 泰王国 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1946.6---- 总理:素拉育·朱拉暖2006.10---- 马来西亚联邦 最高元首:端古·米詹·扎因·阿比丁·伊卜尼·马胡姆·马哈茂德2006.12---- 总理:达图·斯里·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2003.10---- 新加坡共和国 总统:塞拉潘·拉马纳丹·纳丹1999.9---- 总理:李显龙2004.8---- 文莱达鲁萨兰国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1967.10-- 首相: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1984.1---- 菲律宾共和国

德国

德国 百科名片 德国风光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1990年10月3日,冷战以来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因此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中文名称: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英文名称: Germany 简称: 德国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柏林 主要城市: 柏林、波恩 国庆日: 1990年10月3日 国歌: 《德意志之歌》 官方语言: 德语 货币: 欧元 时区: +1时区 政治体制: 联邦制 国家领袖: 霍斯特·克勒, 人口数量: 8211万(2008年) 人口密度: 231人/ 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德意志人 主要宗教: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 357022平方公里 GDP 总计: 28970亿美元(2006年) 人均GDP : 39710美元 国际域名缩写: .de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目录[隐藏] 基本资料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政治体制 行政区划 经济概况 军事要览 文化教育 基本资料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政治体制

行政区划 经济概况 军事要览 文化教育 ?名胜旅游 ?历史名人 ?外交政策 ?体育事业 ?饮食文化 ?啤酒节日 ?礼仪习俗 [编辑本段] 基本资料 [德]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法] Allemagne 释义:“人民的国家” 汉语中的日耳曼、条顿,来源于英语里Germany和Teuton,这个称呼大概是从公元前90年开始,指称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南部移居中欧的民族。而「德意志」则是这些部族使用的语言,最后才演变成对德意志民族居住地的称呼,更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国」、「德国」。 德意志一词是汉语音译,德语原文是Deutschland,在古高德语中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的土地”之意。 主要节日 国庆日:10月3日(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日) 纳粹受害者纪念日: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纳粹德国设在波兰境内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日,1996年1月3日确定) 民主日:5月7日 其他重要节日:新年:1月1日;1月27日;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周日(3月21日至4月25日间);五一劳动节:5月1日;圣诞节:12月25日。 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 德国统一的象征:1871年: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国家政要:联邦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2004年5月当选,7月任职;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2005年10月18日当

默克尔,逆流而行_名人故事

默克尔,逆流而行 最近,德国柏林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新展出了三尊蜡像。除了上衣颜色,这三尊蜡像乍看上去几乎没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2005年、2009年和2014年的默克尔,分属她的3个总理任期。这很符合一家德国媒体的评价:“10年来,默克尔的衣着风格和手势没有变化。”2015年11月22日,是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满10年的日子。该媒体紧接其后的一句话是:“除此之外,德国各方面都蒸蒸日上。” 打败明星,逆势执政 在选举政治中,能胜出的候选人通常外表光鲜,口才极佳,演说煽情,所以政客明星化已成趋势。但默克尔偏不是这种人,她能当选多少有些偶然。

2005年5月22日,时任德国总理、社民党主席施罗德突然要求提前一年进行大选。两天后,默克尔作为联盟党候选人发表了竞选宣言。那时的她与施罗德相比,就像站在魅力排行榜的两极。 当时,施罗德虽因经济上的乏力表现失去了一些民心,但魅力不减。他来自社会底层、口才出众、风度翩翩,在男性文化盛行的政坛占尽优势。而默克尔来自民主德国,科学家出身,女性,且离异后再婚,没有孩子,这些特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德国领导人。更何况她长相平平、身材平平、缺乏个人魅力,甚至常常被当成笑料:她的蘑菇头令人生畏,脖子周围居然没有头发;她的嘴角总是向下垂,好像不会笑,当她笑时,笑容又像是挤出来的;她的话很少,讲话时常常皱着眉头,像是忘了要讲什么;她还不善于在媒体面前展示自己,更不会讨好选民,说些他们爱听的话,对竞选活动中常见的集会和音乐会,她也很不适应。

初入政坛时,默克尔给民主德国时任总理德梅齐埃做副发言人。德梅齐埃评价她像一个典型的“科学家”,“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脚蹬凉鞋,发型糟糕”。在一次出国访问后,德梅齐埃不得不让手下带着默克尔去买衣服。 而默克尔在镜头前不太自然的肢体语言,也可以从她小时候看出端倪。她自称是“运动白痴”,“正常人天生会做的动作,我得先在脑子里想清楚,再拼命练习才能做好”。 看上去木讷又迟钝的默克尔,往往让对手忽视了她所能带来的威胁。在竞选过程中,施罗德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有时默克尔发表讲话,施罗德会像“操场上的男生”一样大笑。在大选前的电视辩论中,他咄咄逼人的表现远胜默克尔。结果,原本在民意调查中大幅领先的联盟党得票率仅略高于社民党,两党都未能在议会中获得过半数的席位。当天晚上,默克尔、施罗德和其他党派领导人一起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德国文化崛起的启示

二战后德国崛起的启示 内容摘要:大国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上升,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 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他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 交力、资源力。近代以来的德国,先后经历统一后的崛起与二战后的复兴与再统 一这两个历史转变过程.并崛起成为当今仅次于美、目的第三大强国。近代以来 的中国命运多舛,直到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才迅速提升。并成为当今世界第四 大强国。尽管中、德之间综合国力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 起过程中,中国要特别正视各方面实力方面与德国的巨大差距,借鉴德国成功崛 起的经验,尽快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关键词:德国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国防文教地理资源 引言 2008年8月美国发布的棉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超过德国,但综合国力依然不敌美、日、德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德国的发展尤为值得借鉴。德国在二战之后,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文教、外交等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努力创造经营的结果。当前的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与美、日、德等工业化强国还有着很大差距,更何况单纯经济实力的增强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德国作为一个世界级强国,自1871年以来,德意志民族不仅经历了统一一分裂一再统一的坎坷历史,而且还经历了早期崛起一沦为废墟一民族复兴的曲折道路。对于近代德国的崛起历程,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道:“德意志,一块盛产诗人和哲人的土地,一个崇尚思辨、拥有渊深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一度是世界历史的旁观者,却在短短百余年间以雷霆之势闯入历史舞台,将原属地理概念的德国,变为强大的民族实体、工业化强国,称雄世界。他的成长之路有诸多智慧值得借鉴,纵向比较德国崛起,有利于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且看德国给我们什么启示。 1德国历史 1.1简述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

体现默克尔不断进取的小故事

体现默克尔不断进取的小故事 【篇一:体现默克尔不断进取的小故事】 默克尔“连任三届的女总理”的名号已经享誉全球,《时代》杂志封 面文章深度推荐。 媒体称默克尔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因为她的人生经历可以很轻 易地划分成完全独立的两个阶段:35岁之前她是民主德国的自然科 学家;35岁之后她是联邦德国出色的政治家。而现在的默克尔,已 经开启了她的第三段人生,即德国出类拔萃的总理。这位女总理希 望德国在经济、就业、科学方面都能有长足发展,更希望人们能够 在统一了的祖国里平和、幸福地生活。 关于默克尔,人们有太多的疑问,例如:她作为牧师的女儿为什么 会选择自然科学?是什么促使她放弃科研工作投身政治?她如何做 到在短短十几年的从政生涯中成长为德国总理? 最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已变得更 强大》一书向读者描述一个真实的默克尔。全面记述默克尔人生的 奋斗历程及对现代人的启发,是一部很好的优秀励志读物。 睿智执着的父亲教会默克尔勇敢奋进 人的一生总需要几次执着,执着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对自己 理想的追求,是在正确的方向中不停前进。因为执着,困难不再势 不可挡;因为执着,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因为执着,前途不再迷茫 无望。只有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卡斯纳牧师力求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督教,就是希望社会主义 国家的执政者能够与基督教和平共处,相互接纳。这在当时的民主 德国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20世纪中期,共产主义理论尚未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才刚刚起步,对无神论的崇拜让民主德国政 府全面排斥所有宗教。民主德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引来了宗教人士的 不满,当时许多地区的大主教都完全不承认民主德国政府。为了应 对大主教们对民主德国的负面宣传,在政府的支持下,白湖工作小 组成立。小组的工作内容是拉拢教内人士放弃教内事务、支持民主 德国。在白湖工作小组的不断活动下,基督教内部的分裂越来越大,政府与教会的矛盾冲突也日渐尖锐。在这样的情况下,卡斯纳牧师 别说为理想奋斗了,甚至连自己和家人的安定生活都无法维持。 在宗教界,卡斯纳牧师并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自从调到瓦尔 德霍夫之后,他就开始创办神学院。通过不懈努力,卡斯纳牧师的

德国情况概述

日本大地震后爆发的核泄漏、核污染危机引爆了德国的核恐慌。德国社会各界和在野党连日来纷纷质疑本国的核电安全。迫于强大的舆论、政治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14日宣布,德国政府将暂缓延长现有核电站的使用期限。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15日下午在北京就此表示,德国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当天,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欧洲和国际能源、政策、能源外交、油气和能效分管司司长乌尔苏拉·博拉克女士也在北京特别强调:“德国正在并计划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并不包括核能。”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机组发生事故、爆炸后,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12日即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约6万名示威者组成长达45公里的队伍,强烈要求政府立即关闭全德国境内容所有核电站。总理默克尔14日在柏林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境内所有17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的彻查。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在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问题上出现重大政策转向。德国境内的17座核电站多数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使用面临到期。德国政府2002年通过“核电逐步退出”法令,确定德国境内的所有核电站都只能再运行20年,之后德国会退出使用核能。010年9月,德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新的能源方案,其中专门涉及核能的一页写到:“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将平均延长12年。1980年及以前投产的核电站延长8年。1980年以后投产的延长14年。通过延长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的资金投入就可增加。”德国这17座核电站目前供应着全德23%的用电量。德国政府目前已展开的专家小组的检查结果,将直接决定这些核电站是否关闭。目前,位于黑森州比布利茨以及巴符州尼加维斯特哈伊姆的两座最老的核电站已停止使用。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德国的核电站运行到期后都不再延长运行,那么德国可能在2022年就会全面退出核能的使用。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15日在北京表示,“日本福岛最近发生的情况告诉我们,核能隐藏的危险非常大……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博拉克司长认为,在德国,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就一直备受争议。争议不仅仅集中在核泄漏、核辐射、核废料的处理等方面,而是更聚焦于核能的“剩余风险”上,即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使用核能都存在着人类不可操控的风险。博拉克司长表示,根据德国新的能源方案,可再生能源将于2050年在德国的能源结构中占到80%。她特别强调,

2013.09.22,默克尔的领导风格

默克尔的领导风格 Catherine Mayer(作家兼《时代》欧洲版编辑)@南方都市报@2013年9月22日 9月22日的德国大选将让默克尔第三次担任德国总理和欧洲最重要的领导人,事实上她的领导方式对于欧洲的今天和未来已经是不可或缺,是什么品质使她的管制如此有效? 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看似举棋不定,但白宫发言人对此解释说“总统不为了做出决定而做出决定”,这个精妙解释对于默克尔同样再合适不过.这个周末自己上街买菜的德国总理,自欧元危机以来获得欧洲大陆的广泛信任,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领导人,她务实、仔细、步步为营的政策制定方式正逐渐把欧洲大陆带离财政深渊.在德国,她的政治技巧看似很顽固呆板,但是在策略上其实具有相当灵活性.她已经成为二战以来德国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政治家,9月22日之后,她有机会成为欧洲在任时间最长的女性政治家. 根据BBC的一项调查,今天德国是全球最成功的国家,也成为欧洲最重要、最依赖的国家.现实地说,这个“出口巨人”在财政上救助了欧元区内财政纪律较懒散的国家,使得德国在欧洲获得绝对统治地位,这是二战后所有德国总理不敢想象的.默克尔,这个看上去并没有太多个人魅力的中年妇女,同时也在开展“进一步统一欧洲”的伟大试验. 她的权势、德国今天的地位和她的个性分不开,这个在东德长大的女性明显缺少柔韧性和幽默感,私下被称为“钢铁女战士”,她的务实几乎有点过分,甚至有点冷酷,但是在她看来,所有政策都是根据方法论进行,一切目标背后都有实际、详细的方法支持.对于欧洲的未来,她从来没有远大梦想和宏伟说辞,但她却真的为之担心.2009年欧元危机开始后,她坚决要求执行紧缩政策,严肃财政纪律,没有任何通融,即便因此承受辱骂、讽刺和巨大压力,结果是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已然度过最艰难时刻. 可是,这不意味着默克尔不懂得变通.在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辐射灾难后,她果断宣布德国将永远退出核能.这个决定不是一拍脑门,简单容易的,之前德国核能产业长期是政府一力扶持的.当严苛的紧缩政策伤害到欧元区内经济最弱的国家,同样也伤害了德国经济的时候,她爽快让步,在可以通融的地方给予通融,需要安抚的时候给予安抚,没有半点犹豫和怨言. 对形势判断之准确,对政策执行之耐心,对大局掌握之稳定,今天很少有世界级领导人能像默克尔一样成竹在胸,很多政策,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似乎她从一开始就有定夺,之后一路坚持,不管周围的议论纷纷,最终,她鲜明地竖起“德国旗帜”,没有人能对“德国决定”指手画脚.叙利亚问题就是个例子,从一开始她就谨慎克制,虽然这次所有国家对使用武力都很有耐心,但德国还是最具耐心的,她从来不站出来公开画一道红线,也不敦促其他国家的任何决定和行动,她只是一再呼吁,“耐心,还是耐心”,等到局势完全成熟再做决定. 今年德国的大选将很无聊,因为从竞选到投票都不会有任何悬念,欧洲和世界之所以需要关注这次大选,不是因为结果,而是需仔细观察默克尔的领导方式.第三个任期无论对“钢铁女战士”本人、对德国还是对欧洲都将是最重要的.德国是否能带领欧洲走上新的道路?希望默克尔不是为了做出决定而做出决定.

德国专家

德国专家:中国可按国情建立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8日讯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政府正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中职业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能向德国学习些什么?近日,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主办的“2014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期间,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对德国Commax公司总经理盖思安先生(Christian Geissler)进行了专访,倾听了他对德国及欧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中国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看法。 9月17日,2014年国际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展示与对接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图为德国Commax公司总经理盖思安先生(Christian Geissler)接受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采访。中国经济网何彦军/摄 以下为访谈内容: 中经教育: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盖思安先生对话,他是德国咨询集团Commax的总经理,我们能否先请您介绍下Commax? 盖思安:首先感谢你们的邀请,我也很乐意向你们介绍Commax。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管理培训的咨询公司,一方面培训销售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培训企业领袖,既有管理者也有雇员的层面,直至最高端的培训。 中经教育:公司是以德国慕尼黑为基地的,那它是否在更广的范围开展业务? 盖思安:我们业务展开的地域很广,以慕尼黑为公司基地,但在全欧洲开展业务,因为客户的需求很大,公司现有50多名管理培训讲师,使用六种语言。 中经教育:目前贵公司是否在中国有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 盖思安:我们在尝试开展中国业务,这也是我为何会来这里出席会议的原因,在此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建立联系网络。现在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成立了一个新机构CGMA,即中德管理学院。学院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但这个进入是指把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员带到德国去,在那里给予他们社会文化方面的管理培训,让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了解德国乃至欧洲的文化,了解德国的企业领导力与管理技巧,听取他们的反馈。我们的目标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身上,他们的公司与德国或欧洲其他地方有业务往来,有投资或有产品进入这个市场。 中经教育:我认为这是非常有需求的,因为很多中国公司都在走出去,走向海外。更进一步说,你们是否在寻求开展关于整个欧洲的项目? 盖思安:如果推出那样一个设想可能不太现实,我们的项目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只是一个很小的构想。我们获得了中国国际商会的支持,他们正在推动这个项目。我们也得到了中国驻德国大使的大力支持,是他鼓励我到这里来参这个会,这是一个大的构想,我们应该进行合作。从政治层面来说两国间有很好的合作,我们看到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你们的主席间互访频繁,我们公司也愿意从提供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的层面上支持两国间的合作。 中经教育:我刚才听到您在演讲中对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职业教育现状给出了很好的分析,您能否对欧洲一体化之下,包括德国统一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介绍一下?德国统一后,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碰到一起,职业教育是否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盖思安:我认为两德统一后一些问题立即得到了解决,因为我们花费了巨大的开支去弥合这个方面。因为我们有非常出色的就业人群,在前东德地区就业率比较低一些,但是教育体系实际运行正常。我们现在必须在这个领域使教育机构制度现代化,这方面企业应该给予更多的影响,而不是靠国家。我们知道与中国相比德国是很小的,如果我们在教育上做出太多的规划,可能未必有利于未来。 中经教育:在欧洲国家我们注意到,有很多来自前东欧地区国家的人在打工,主要是从事一些低端的工作,如做建筑工人。那么欧盟国家现在如何使有传统的职业教育来面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 盖思安:首先非常重要的是使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使他们不感觉被孤立,他们不是只讲自己语言,吃自己习惯饮食的少数族群,必须让他们融入进来。而我们可以把他们融入当地的学校,融入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很重要。我们发现来自东部欧洲的,技能不高的人员大多在做低端的工作,比如清洁房屋,因为现在很难找到德国人,特别是那些拥有学位的人去做清洁工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很多来自前东欧地区的人有很高的素质,他们在从事着要求高素质的职业,他们能够有很好的职业生涯。 中经教育: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读《默克尔》有感

读《默克尔传》有感 用了近一周的时间,读了王拥军作家写的《默克尔传—奋斗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口气读完,感觉甚是顺畅,一是为自己能读完一本人物传记而自喜,二是从中感受到了奋斗的力量。放下这本书,觉得没有白读,有收获,有感悟,于心于脑受益多多。 有句话说得好“谁说女子不如男!”。人们总觉得女孩是娇弱的,是弱不禁风的。可当我手捧着这本《默克尔传》励志书时,我发现,在这个世上女孩并不比男孩差,就比如说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她任职以来,大胆果敢、雷厉风行的政治作风,被外界称为欧洲政坛的又一位“铁娘子”。因为默克尔的例子让我明白了,要敢于踏出每一步,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便是它“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本书讲述了默克尔总理的成长经历,以及她让人难以预料的从政经历。在柏林墙倒塌之后,她顺着德国统一的大趋势,毅然决然地放弃在科学院的工作,从一名物理学家转变成一名政治家,在科尔等当时老一辈的政治家的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默克尔一步步攀上了权利的巅峰,一步步为着自己理想奋斗着,从被人们称为“科尔的小女孩”、“轻量级部长”,再到最后的“铁娘子”,这一系列的转变都与默克尔的努力奋斗是离不开的。

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其生理基础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在出生以后,一个人的生理基础基本已经定型,而后天环境在未来的成长岁月中千变万化,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 大到世界局势,默克尔出生是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时期的德国,教会、信仰在民主德国受到迫害,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默克尔谨言慎行的性格。她习惯绝对理智,习惯掩藏真实的自己,习惯言不及己,过度的心理防御使她在她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没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极少信任他人,也许,这也是这位万人瞩目的女总理少有的缺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严厉、专制作风的父亲卡斯讷是默克尔性格组成的一个分子,表情僵硬不喜欢笑的那个女政治家的一面,谁又说不是遗传父亲呢?但也无法否认,从小父亲对默克尔的严格教育为默克尔的个人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一位英语和拉丁语教师的卡斯讷太太影响孩子的更多是乐观、细致、热情、更高的自我要求。正是有一个做英语老师的母亲极大地引导并发挥了默克尔的语言天赋,使得英语和俄语成为默克尔的最擅长的学科。诚然,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孩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无疑,而“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便大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社会主义”和“牧师家庭”,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概念,就这样现实存在在默克尔的生活

世界各国领导人座驾 中国最尊贵美国最霸气

世界各国领导人座驾中国最尊贵美国最霸气 它们拥有特殊的身份,它们拥有特殊的主人,它们的使命不仅仅是“代步”这么简单,它们坚不可摧,它们可以防子弹、防炮弹,甚至可以发起核打击——它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拥有全球最高的科技,最奢华的设计,最能让人高枕无忧的安全性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汇集成一体,变身为领导人最强有力的安全卫士。世界各国领导人座驾博览,将带你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 奥巴马座驾 奥巴马座驾“野兽”示意图

● 美国总统最霸气:凯迪拉克“野兽” “野兽”具有超级防弹能力提速惊人能躲避埋伏 西班牙媒体称,以卡车结构为基础生产而成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座驾是一辆名副其实的超级防弹装甲车。据悉,美国特工机构全程参与了这款车的制造生产。这款凯迪拉克“野兽”总统座驾总共生产了12台,长5.48米,高1.78米,车重达6803公斤。每台价值高达150万美元。整体车身所用材料包括钢、铝、钛、陶瓷和凯夫拉尔,具有强大的防弹能力。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10月29日报道,美国总统座驾的车窗中,只有总统位于后排靠右专座的侧窗和司机所使用的那扇车窗可以升降仅几厘米。车窗厚度达12厘米,前挡风玻璃厚度则达到15厘米。车门重量与波音757飞机舱门重量相当。 报道称,总统座驾的油箱经过深度装甲强化,由一层特殊的泡沫材料包裹,防止燃料在紧急情况下燃烧。这台固若金汤的座驾还能够抵御化学武器的攻击,并配有自动供氧设备。 报道指出,“野兽”还配有催泪弹和自动武器等武器装备,以及能在紧急情况下供总统输血使用的急救设备。 报道称,其他的先进设备中还包括数字成像系统,能够帮助司机在外部环境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继续正常驾驶。 报道指出,这款座驾的最高时速为100公里,虽然看上去并不快,但6.5升排量的V8发动机却使它的提速能力惊人,能够躲避埋伏。 据悉,“野兽”的油耗也极其惊人,百公里达到了63.5升。固特异轮胎公司为其量身打造了特制轮胎。

默克尔2020新年讲话

默克尔xx新年讲话 德国默克尔xx年12月31日在柏林发表新年贺辞,她称,xx年将是艰难的一年,尤其是欧元区国家,但她坚信欧洲一直都是在危机中成长,危机过后欧洲将更加强大。以下是默克尔新年贺辞全文:我的同胞们: 今年早些时候,北非和中东的民众开始决定地改变他们地区的政治秩序。日本3月遭到大规模地震和可怕海啸的袭击,之后还发生了破坏力很强的核事故。今年秋天,地球迎来了它的第70亿位居民,这些只是刚刚过去这一年的数个片段。 毫无疑问,xx是一个巨变之年。 这同样适用于欧洲,欧洲的债务危机一直让我们高度紧张。 尽管我们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但我们必须永远不要忘记,欧洲大陆的和平统一是历史赠送给我们的礼物,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它给我们带来了和平、自由、公正、人权和民-主。 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不应该被低估,尤其是现在,当欧洲面对数十年来最严重考验的时候。我知道,许多人担心欧元的安全性。 再过几个小时,距我们中的许多人xx年元旦零点从银行自动取款机中取出第一批欧元纸币的那一刻就将整整过去了十年。在那之后,欧元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使我们的经济更加强大。在xx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它使我们得以避免更为严重的局面。

而今天,您绝对可以相信,我会尽我所能,加强欧元的力量。但要想取得成功,欧洲必须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其中的一个教训就是,共同货币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比现在更紧密地合作。 欧洲正在危机中一起成长。克服危机的道路是漫长的,而且还难免遇到挫折,不过在克服危机之后,欧洲将会变得比它在陷入危机时更加强大。 亲爱的同胞们,尤其是在德国,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信心。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在今年找到了培训岗位,失业人口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毫无疑问,明年的形势肯定会比今年更为艰难,但德国经济的形势仍然很好。 这是由于你们的辛勤工作,归功于你们不懈的努力,你们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这是你们所有的人,德国人民共同的努力。 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可以生活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为了提供这样的环境,警官和士兵在国内和世界许多地方冒着生命危险来为提供这种服务。我想向你们,以及我们国内的许多平民和志愿人员表示感谢。 他们代表着我们国家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遭到挑战,甚至是攻击。我们秋天再次震惊地获悉,警方破获了一个极右翼恐怖杀人团伙。我们从他们十多年的作案行为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仇恨和排外主义情绪。

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外交与欧洲政策辩析.

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外交与欧洲政策辩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连玉如博士 2005年12月完成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Deutsche Aussen- und Europapolitik),是2005年11月22日正式当选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联邦总理的安吉拉·默克尔博士(Dr. Angela Merkel)于30日向第十六届德国联邦议院发表的“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将欧洲政策与外交政策相提并论,表明欧洲政策已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出来,不再属于或至少已不完全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政策范畴了。 对此问题,不少专家觉得算不了什么;欧洲联盟对其成员国来说,早已是各国内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了。1这种看法不会引起异议。然而,如果比较一下2005年11月11日联盟党和社民党签订的《执政联盟协议》,就会发现这里是将“德国的外交、欧洲与发展政策”三者并列的;2《执政联盟协议》还把“欧洲统一和大西洋伙伴关系”并称为“我们外交政策的两个最重要的支柱”。3德国人向来以思维谨严著称于世。在几乎同时发表的上述两份重要官方文件中出现这种有关外交政策明显不同的表述,发人深思。 欧洲政策从德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总理阿登纳开始,就是国家的一项主要(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外交政策。丘吉尔奠定的英国的“三环外交”和戴高乐代表的法兰西民族主义的大国独立外交都没有、也不可能把欧洲政策作为国家主要(甚至唯一)的外交政策来实施。默克尔总理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范畴中剥离出来、赋予其独立地位,这种变化的背景条件和战略考量是什么?将对国际关系重要行为体德国今后的对外关系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是值得“小题大做”一番的。本文拟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 德国默克尔政府赋予欧洲政策以突出地位,是同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独特性质紧密相连的。 二战以后兴起的欧洲一体化运动起初仅限于西欧国家一体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与发展,拥有25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如今已经成为国际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二战以后在欧洲兴起的一些组织,如欧洲委员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比荷卢联盟或北欧理事会以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区域性合作组织,都表现出比较密切的国际合作意愿,然而,所有这些组织都仅限于一种国家间协调与合作的国际组织定位。而欧洲共同体则一开始就取得一种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超国家主权,将“建立一个更广泛和更牢固的共同体”奉为目标,4特别是共同体法优先于成员国法。这种超国家性质是欧洲联盟迥异于其它国际性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根本之处。 欧洲一体化从名称的演变、成员国的扩大,到一体化内容的深化,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譬如关税同盟的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欧元的启动等;特别是创设了具有较强一体化色彩的共同机构,如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等;拥有自己的盟旗(底色为蓝色,中间由12颗金色五星构成圆环)、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序曲)和盟庆节(每年5月9日,又称“舒曼日”),形成一种欧洲联盟的集体身份认同。欧盟委员会2004年对已扩大为25国的欧盟成员国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超过2/3的受访者说对欧洲有“依赖感”;57%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身份在不远的将来将带有一种“欧洲特性”,比1999年高出5个百分点。5 12006年1月12日,在“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新年酒会上遇到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京代表Roland Feicht和前中国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大使,他们都持这种看法。 2“发展政策”是指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政策,如官方发展援助ODA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3Gemeinsam fuer Deutschland – mit Mut und Menschlichkeit. Koalitionsvertrag CDU、CSU、SPD– 11.11.2005, S. 125. 4引自1951年4月18日西欧六国在巴黎签订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序言,载于苏明忠译:《欧洲联盟法典》第一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第5页。 5只有41%的受访者说他们的身份仍然完全是本国的。“欧洲人”意识建立在共有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如民主、社会安全保障、环保、非武力方式实现政治目标等。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网站2005年4月26日报道“悄然萌芽:欧洲人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