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杭州市2013职高对口升学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杭州市2013职高对口升学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杭州市2013职高对口升学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推荐文档

杭州市2013职高对口升学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试题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2|||{a x x B x x A <=≤=,A B A =I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a

B. 2-

C. 2>a

D. 2-≤a

2. 已知角θ的终边过点43-(,)

,则θcos =( ) A . 54 B . 5

4- C . 53 D .53

-

3. 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2345640,20a a a a a a ++=++=,则前9项之和等于( )

A .50

B .70

C .80

D .90

4.设函数)(x f 为偶函数,且当)2,0[∈x 时x x f sin 2)(=,当),2[+∞∈x 时

x x f 2log )(=,则=+-)4()3(f f π

( )

A .23+-

B.

C. 3

D.

23+

5. 函数()3sin 2f x x π?

?=- ?3?

?的图象为C ,①图象C 关于直线1112x =π对称;②函

数()f x 在区间5ππ??

- ?1212??

,内是增函数;③由3sin 2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

位长度可以得到图象C ,以上三个论断中,正确论断的个数是 ( )

A. 0

B. 1

C. 2

D. 3

6. 已知m 、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βαβα//,,则⊥⊥m m ; ②若βαβα//,//,,则n m n m ??; ③若βαγβγα//,,则⊥⊥;

④若m 、n 是异面直线,βααββα//,//,,//,则n n m m ?? 其中真命题是 (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7. 已知曲线1

:(0)C y x x

=>及两点11(,0)A x 和22(,0)A x ,其中210x x >>.过1A ,

2A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交曲线C 于1B ,2B 两点,直线12B B 与x 轴交于点

33(,0)A x ,那么( )

A .312,

,2x x x 成等差数列 B .312,,2

x

x x 成等比数列 C .132,,x x x 成等差数列 D .132,,x x x 成等比数列

8.若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的离心率为3,则椭圆12222=+b y a x 的离心率

为 ( ) A .

2

1

B.

22 C. 3

3 D.

2

3

9. 对于实数a 和b ,定义运算“?”:a ?b =???>-≤-1

,1

,b a b b a a ,设函数

)2()(2-=x x f ?)1(-x ,R x ∈,若函数c x f y -=)(的图象与x 轴恰有两个公共

点,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1(+∞?-

B .]2 ,1(]1 ,2(?--

C .]2 ,1()2 ,(?--∞

D .1] ,2[--

10. 设2()f x x bx c =++(R x ∈),且满足()()0f x f x '+>。对任意正实数a ,下面

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0)a f a e f > B.()(0)a f a e f < C.(0)()a

f f a e <

D.(0)

()a

f f a e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从圆222210x x y y -+-+=外一点()3,2P 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这两条切线夹 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___.

12.若平面区域02022

x y y kx ≤≤??

≤≤?≤-??是一个梯形,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13.若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多面体的表面积

是 .

14. 甲、乙、丙、丁4人相互传球,第一次由甲将球传出,每

次传球时,传球者将球等可能地传给另外3个人中的任何1人,经过3次传球后,球在甲手中的概率是_______.

16. 设点O 在△ABC 的外部,且23OA OB OC --=0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

OBC

ABC

S S ??= .

17.有10台型号相同的联合收割机,收割一片土地上的庄稼.现有两种工作方案:

第一种方案,同时投入并连续工作至收割完毕;第二种方案,每隔相同时间

先后投入,每一台投入后都连续工作至收割完毕.若采用第一种方案需要24小时,而采用第二种方案时,第一台投入工作的时间恰好为最后一台投入工作时间的5倍,则采用第二种方案时第一台收割机投入工作的时间为 小时.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4分)在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且A c B b C a cos ,cos ,cos 成等差数列. (1)求角B 的大小;

(2)若4=+c a ,求AC 边上中线长的最小值.

第13题

19.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1-, 且27126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n S ;

(2)将数列{}n a 的前4项抽去其中一项后,剩下三项按原来顺序恰为等比数列

{}n b 的前3项,记{}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 若存在*N m ∈, 使对任意n N *∈总有

n m S T λ<+恒成立, 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20. (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在一个由矩形ABCD 与正三角形APD 组合而成的

平面图形中,,2,2==DC AD 现将正三角形APD 沿AD 折成四棱锥

ABCD P -,使P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恰好在边BC 上. (1)求证:平面PAB ⊥平面PBC ;

(2)求直线A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21. (本小题满分15分) 已知函数()ln f x x x =,2()3g x x ax =-+-,其中a 为实数.

(1)设0t >为常数,求函数()f x 在区间[,2]t t +上的最小值;

(2)若对一切(0,)x ∈+∞,不等式2()()f x g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2. (本小题满分15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1)P -,过点P 作抛物线20:T y x =的切线,其切点分别为11(,)M x y 、22(,)N x y (其中12x x <).

(1)求1x 与2x 的值;

(2)若以点P 为圆心的圆E 与直线MN 相切,求圆E 的面积;

(3)过原点(0,0)O 作圆E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C BD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4

2

2ac

c

a+

+

=,…………………………10分

设等比数列{}n b的公比为q,则2

1

1

2

b

q

b

==,∴

1

41()

1

2

81()

12

1

2

m

m

m

T

??

-

????

??

==-

??

??

-

1

()

2

m

Q随m递减,∴{}m T为递增数列,得

48

m

T

≤<--------------------------------------------10分

在APC Rt ?中,3

362sin ===

∠AC PC APC .………………………13分 即直线A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3

………………14分 21(本小题满分15分)

解答: (1)()ln 1f x x '=+,

当1(0,),()0,()x f x f x e '∈<单调递减,当1

(,),()0,()x f x f x e

'∈+∞>单调递增

①102t t e <<<+,即1

0t e <<时,min 11()()f x f e e

==-;

②即1

t e ≥时,[](),2f x t t +在上单调递增,min ()()ln f x f t t t ==;5分

同理可得:21x =

,或21x = ……4分 ∵12x x <

,∴11x =

21x = ……5分

(Ⅱ)由(Ⅰ)知,122x x +=,121x x ?=-,则直线MN 的斜率

22

1212121212

y y x x k x x x x x x --===+--,……6分

∴直线M 的方程为: 1121()()y y x x x x -=+-,又211y x =,

∴22112112()y x x x x x x x -=+--,即210x y -+=. ……7分 ∵点P 到直线MN 的距离即为圆E

的半径,即r =

=, ……8分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最全)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最 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 )41(23222-+=-+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 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可直接使用高职高考数学模拟试题(1).doc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 上,每小题5分,满分75分) 1、已知全集U =R ,M={x|x 21+≤,x ∈R},N ={1,2,3,4},则C U M ∩N= ( ) A. {4} B. {3,4} C. {2,3,4} D. {1,2,3,4} 2、“G =ab ±”是“a,G,b 成等比数列”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函数y=)32(log 3-x 的定义域为区间 ( ) A. ),23(+∞ B. ),23 [+∞ C. ),2(+∞ D. ),2[+∞ 4、函数y=sin3xcos3x 是 ( ) A. 周期为3π的奇函数 B. 周期为3π 的偶函数 C. 周期为32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32π 的偶函数 5、已知平面向量与的夹角为90°,且=(k,1),=(2,6),则k 的值为 ( ) A. -31 B. 3 1 C. -3 D. 3 6、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S 9=45,则a 5= ( ) A. 4 B. 5 C. 8 D. 10 7、已知抛物线y=mx 2的准线方程为y=-1,则m = ( ) A. -4 B. 4 C. 41 D. -4 1 8、在△ABC 中,内角A 、B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且bcosA=acosB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9、过原点的直线与圆x 2+y 2+4x+3=0相切,若切点在第二象限,则该直线的方程是 ( ) A. y=x 3 B. y=-x 3 C. y=x 33 D. y=-x 3 3 10.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B.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C.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的两直线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11、已知tan α=5,则sin α·cos α= ( )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全国卷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Ⅰ,文1)已知集合A ={1,2,3,4},B ={x |x =n 2 ,n ∈A },则A ∩B =( ). A .{1,4} B .{2,3} C .{9,16} D .{1,2}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知识。 【解析】∵B ={x |x =n 2 ,n ∈A }={1,4,9,16}, ∴A ∩B ={1,4}. 2.(2013课标全国Ⅰ,文2) 2 12i 1i +(-)=( ). A. B .11+ i 2 - C . D .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 【解析】 2 12i 12i 12i i 2i 1i 2i 22++(+)-+===(-)-=1 1+i 2 -. 3.(2013课标全国Ⅰ,文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 A .12 B .13 C .14 D .16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列举法解古典概型问题的基本能力。 【解析】由题意知总事件数为6,且分别为(1,2),(1,3),(1,4),(2,3),(2,4),(3,4),满足条件的事件数是2,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13 . 4.(2013课标全国Ⅰ,文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 C 的渐近线方程 为( ). A . B . C .1 2 y x =± D . 【答案】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解析】∵2e = 2c a =,即2254 c a =.

(完整版)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最新版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1.集合的子集个数: 集合{a1,a2,a3, ,a n}的子集个数为2n个;子集个数为2n个;真子集个数为2n1个。满足{a1,a2,a3, ,a m} A {a1,a2,a3, , a n }关系的集合A有2n m个。 2.集合的运算: 交集;A B {x| x A且x B} 并集:A B {x| x A或x B} 补集:C U A {x| x U,A U且x A} 3.命题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命题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成立,原命题不成立。命题的充要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 4.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分式要保证分母不为0;开二次方根要保证补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 且不等于1。值域的求法:二次函数用配方法、换元法、一次分式函数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二次分式函数用判别式法。二次根式函数要保证函数值大于或等于0,指数函数值大于0 等等。 5.增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而减小。减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少而增大。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反。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同。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反函数: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图象关于直线y=x 轴对称 指数的运算法则: m n m n m n m n a a a ,a a a m n mn m m m (a ) a ,(ab ) a b b b m m (b)m b m,a n n a m(n a )m a a m m 1 0 a m m,a 01(a 0) a 8. 对数的运算法则: 1如果a b N,那么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为 b log N 2 a loga N N 3 log a a b b 4 log a x n nlog a x y 5 log a ( xy) log a x log a y 6 log a log a y log a x 1 log c b 7 log a b 8 log a b c log b a log c a 9.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高职高考数学高考模拟考试题

高职高考数学高考模拟考试题 高职班高考模拟试题1 数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 ,1、数集{0}与空集的关系是( ) A. B. C. D. {0},,,,{0},?{0}{0},, 2、a=b是|a|=|b|的( ) A. 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 C. 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D. 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4x3、函数的值域是区间( ) yx,,(0)24,x A. B. C. D. (0,],,[0,2][1,),,[0,1] 2,14、函数的反函数( ) fxxxx()21 (1),,,,fx() 1,x1,x1,xx,1A. B. C. D. x5、如果则=( ) lg()lg(2)lg2lglg,xyxyxy,,,,,,y 1,1,12或 A. B. 2 C. 或2 D. 2 4tan,,,6、已知,且是第二象限的角,则=( ) sin,5 4343,, A. B. C. D. 3434 ,647、已知等差数列的和为,且,那么项数=( ) aaa,,,……aa,,,8m12mm,12 A. 10 B. 12 C. 14 D. 16 ,,,,ab//y,8、已知向量,,且,则( ) a,,(2,6)by,(3,) ,6,9 A. 1 B. 4 C. D. ,,,, 9、已知两点,,则向量的坐标为( ) ABA(1,2)B(1,3),

51[0,](1,),A. B. C. D. (2,1),(2,1),2210、已知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30分钟分裂一次(1个细菌分裂为2个细菌), 则经过4小时候后,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 )个 A. 256 B. 128 C. 64 D. 32 sincosaam,,sin2a11、已知,则=( ) 22221,m1,mm,1,,m1 A. B. C. D. 市县/区姓名考生号班级座位号 2xx,,,410ll和ll与12、如果直线的斜率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的夹角1212 是( ) ,,,,A. B. C. D. 3468 13、如果直线经过直线与直线的交点,xby,,,904320xy,,,56170xy,,, b,那么( ) A. 2 B. 3 C. 4 D. 5 2214、已知圆的标准方程为:,则此圆的参数方程为( ) (1)(2)9xy,,,, x,,19cos,x,,,19cos,,, A. B. ,,y,,,29siny,,29sin,,,, x,,,13cos,x,,13cos,,,C. D. ,,y,,23siny,,,23sin,,,, 2215、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的区间xky,,2 是( ) A. B. C. D. (0,1)[0,],,(1,),,(0,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726,726,16、与的等比中项是 ,,,,17、若向量,则的值为 ab,,(4,3),(2,4)cos,,,ab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1试题与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 (全国新课标卷I)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Ⅰ,理1)已知集合A ={x |x 2 -2x >0},B ={x | x ,则( ). A .A ∩ B = B .A ∪B =R C .B ?A D .A ?B 2.(2013课标全国Ⅰ,理2)若复数z 满足(3-4i)z =|4+3i|,则z 的虚部为( ). A .-4 B .45- C .4 D .4 5 3.(2013课标全国Ⅰ,理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 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 4.(2013课标全国Ⅰ,理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 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y =14x ± B .y =13x ± C .y =12x ± D .y =±x 5.(2013课标全国Ⅰ,理5)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 ∈[-1,3],则输出 的s 属于( ). A .[-3,4] B .[-5,2] C .[-4,3] D .[-2,5] 6.(2013课标全国Ⅰ,理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 .500π3cm3 B .866π 3cm3 C .1372π3cm3 D .2048π 3cm3 7.(2013课标全国Ⅰ,理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m -1=-2,S m =0,S m +1=3,则m =( ). A .3 B .4 C .5 D .6 8.(2013课标全国Ⅰ,理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 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完整word版)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最新版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1. 集合的子集个数: 个。真子集个数为个子集个数为个的子集个数为集合12;2;2},,,,{321-?????n n n n a a a a 个。有关系的集合满足m n n m A a a a a A a a a a -????????????2},,,,{},,,,{321321 2. 集合的运算: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A U x x A C U ??∈=且 3. 命题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成立,原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充要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 4. 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分式要保证分母不为0;开二次方根要保证补开 方数大于或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值域的求法:二次函数用配方法、换元法、一次分式函数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二次分式函数用判别式法。二次根式函数要保证函数值大于或等于0,指数函数值大于0等等。 5. 增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而减小。 减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少而增大。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反。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同。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反函数: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图象关于直线y =x 轴对称。 6.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7. 指数的运算法则: ) 0(1,1)(,)()(,)(,0≠========÷=?--+a a a a a a a a b a b b a ab a a a a a a a a m m m n n m n m m m m m m m mn n m n m n m n m n m 8. 对数的运算法则: ()()()()()()()()a b b a b x y x y y x xy x n x b a N a N b N a b N a c c a b a a a a a a a a n a b a N a b a log log log 8log 1 log 7log log log 6log log )(log 5log log 4log 32log 1log = =-=+======的对数,记为为底叫做以,那么如果 9.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湖北中职技能高考数学知识总汇

湖北技能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总汇(下)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 +b)2=a 2+2ab +b 2 (a -b)2=a 2-2ab +b 2 2.平方差公式: a 2-b 2=(a +b)(a -b) 3.立方和(差)公式: a 3+b 3=(a +b)(a 2-ab +b 2) a 3±b 3=(a -b)(a 2±ab +b 2) 4.韦达定理: ; 求根公式: 。 第六章 数列 一.数列:(1)前n 项和: ; (2)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3) ;(4)常数列的等差数列, 非零常数列是等比数列。(5)观察法求通项公式:根据前几项的规律分析项和项数n 的关系。如果是摇摆数列,奇负偶正乘以;奇正偶负乘以。 二.等差数列 : 1.定义:d a a n n =-+1。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关于n 的一次函数), 3.前n 项和:(1).2)(1n n a a n S += (2). d n n na S n 2 )1(1-+ =(即S n = An 2 +Bn ) 4.等差中项: 2 b a A += 或b a A +=2 5.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特别地,若 则 。 也就是:ΛΛ=+=+=+--23121n n n a a a a a a ,如图所示:44448 4444764443 44421Λn n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a ++---11 2,,,,,,12321 (2) 三.等比数列: 1.定义:)0(1 ≠=+q q a a n n 。 2.通项公式:1 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3.前n 项和]:????? ≠--=--==) 1(,1)1(1)1(,111q q q a q q a a q na S n n n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 说明:①)1(1) 1(1≠--= q q q a S n n ; ②)1(11≠--=q q q a a S n n ; ③当1=q 时为常数列,1na S n =。 4.等比中项:G b a G =,即ab G =2 (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5.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比数列{}n a ,若v u m n +=+,则v u m n a a a a ?=?

2018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试题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高职考试 数学试题 一、 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5分,共75分) 1、(2018)已知集合{}0,12,4,5A =,,{}0,2B =,则A B = ( ) A. {}1 B. {}0,2 C. {}3,4,5 D. {}0,1,2 2.(2018)函数( )f x = ) A 、3,4??+∞???? B 、4,3??+∞???? C 、 3,4??-∞ ??? D 、4,3??-∞ ??? 3.(2018)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lg5lg3lg 2-= B 、lg5lg3lg8+= C 、lg10lg 5lg 5 = D 、1lg =2100- 4.(2018)指数函数()01x y a a =<<的图像大致是( ) 5.(2018)“3x <-”是 “29x >”的( ) A 、必要非充分条件 B 、充分非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6.(2018)抛物线24y x =的准线方程是( ) A 、1x =- B 、1x = C 、1y =- D 、1y =

7.(2018)已知ABC ?,90BC AC C =∠=?,则( ) A 、sin A = B 、cos A = C 、tan A = D 、cos()1A B += 8.(2018)234111********* n -++++++= ( ) A 、2π B 、23π C 、 π D 、2π 9.(2018)若向量()()1,2,3,4AB AC == ,则BC = ( ) A 、()4,6 B 、()2,2-- C 、()1,3 D 、()2,2 10.(2018)现有3000棵树,其中400棵松树,现在提取150做样本,其中抽取松树做样本的有( )棵 A 、15 B 、20 C 、25 D 、30 11.(2018)()23,01,0 x x f x x x -≥?=?-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I)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x2-2x>0},B={x|-5<x<5},则( ). A.A∩B= B.A∪B=R C.B?A D.A?B 2.若复数z满足(3-4i)z=|4+3i|,则z的虚部为( ). A.-4 B. 4 5 - C.4 D. 4 5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按性别分层抽样 C.按学段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4.已知双曲线C: 22 22 =1 x y a b -(a>0,b>0)的离心率为 5 2 ,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 1 4 x ± B.y= 1 3 x ± C.y= 1 2 x ± D.y=±x 5.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 ).

A .[-3,4] B .[-5,2] C .[-4,3] D .[-2,5] 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 . 500π3cm 3 B .866π3 cm 3 C . 1372π3cm 3 D .2048π3 cm 3 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m -1=-2,S m =0,S m +1=3,则m =( ). A .3 B .4 C .5 D .6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关于高职高考数学公式

关于高职高考数学公式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重点公式 第零章 1、222)(2b a b ab a ±=+± 2、))((22b a b a b a -+=- 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 (042≥-a c b ) 4.韦达定理:a b x x -=+21;a c x x =?21 第一章 第二章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不等号不变:如:,a b >则有,a c b c ->- 2、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不等号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变如:(1),0a b c >>,则有,ac bc >(2),0a b c ><,则有,ac bc < 二、均值定理 时取等号当且仅当其中b a R b a ab b a =∈≥++,,,2 三、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0)ax b a >≠: 解题步骤: (1)当0a >时,解集为|b x x a ??>???? (2)当0a <时,解集为|b x x a ? ?< ??? ? 2.二次函数20(0)ax bx c a ++>≠ 解题步骤:(1)令20ax bx c ++=,解出其根 (2)根据a 及所求出的根画图 (3)由图像及符号确定解集 3.分式不等式 0000()() ,()() f x f x a a g x g x >≥

解题步骤:(1)把不等式化为分式不等式的标准形式,即 ()() 0,0()() f x f x g x g x >≥ ()(2) 0()()0() f x f x g x g x ????→>>←????正正得正负负得负,()0()()0()f x f x g x g x ????→<<←????正负得负负正得负 (3)()0()()0g()0()f x f x g x x g x ?????→≥≥≠←?????分母不能为零且 4、绝对值不等式()()f x a f x a <>或(其中a >0) 解题步骤:(1)在数轴上a a -描出和的点,原则上小于号取中间,大于号两边 (2) ()()()()()a a a a f x a a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 ?????→><->←????? 取和的中间 取-和两边 或 5、无理不等式 (1 ()0,()0()() {f x g x f x g x ≥≥>????→>←???? 根号里式子大于等于零 (2 ()0,()0 ()2 ()[()]()0, ()()0 12{(){{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当大于等于零时 当小于零时 、、型 (3 2 ()0,()0([()](){f x g x f x g x g x ≥>≠=k k k kx x f 2.一次函数 时为减函数时为增函数,当当00),0()(<>≠+=k k k b kx x f ),0()(.3≠=k x k x f 反比例函数)上是减函数, ,)和(,函数在区间(时当∞+∞->00,0k )上是增函数,)和(,时,函数在区间(当∞+∞-<000k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整理可编辑 部分公式识记: 1、解绝对值不等式:a a a -<>?>(...)(...)(...)或 a a a <<-?<(...)(...) 0>a 2、三角形 3、 4、的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 1sin 21sin 21=== 3、函数c bx ax y ++=2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a b x 2- =时,a b a c y 442-= 最大(或最小) 4、组合数公式:m n m n m n C C C 11 +-=+、m n n m n C C -= 5、三角函数的定义:r y = αsin ,r x =αcos ,x y =αtan ,其中2 2y x r +=。 6、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 7、在三角形ABC 中,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8、)sin(cos sin 22?ωωω++= +x b a x b x a ,最大值为 22b a +,最小值为 22b a +-,最小正周期:ω π 2= T 9、等差数列的性质:d n m a a n m )(-=-,如d a a 325=- 10、和角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βαβαβα±=± )cos(sin sin cos cos βαβαβα±=μ 11、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22sin 211cos 22cos -=-= 12、?>0sin θθ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0sin θθ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 θθ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0cos θ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0tan θθ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0tan θθ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1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130sin =? 2245sin =? 2360sin =? 2 330cos =? 2245cos =? 2160cos =? 21150sin =? 22135sin =? 23120sin =? 2 3150cos -=? 22135cos -=? 21120cos -=? 知识点回顾 第一部分:集合与不等式 【知识点】 1、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如 p :(x+2)(x-3)=0 q :x=3∴q ?p ,q 为p 的充分条件,p 为q 的必要条件 (2)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若a 和b 分别是方程0))((=--b x a x 的两根,且a b <,则 如:()()2303x x x -->?>或2x <, 0)3)(2(<--x x ?23x << 口诀:大于两边分(大于大的根,小于小的根),小于中间夹。 4、均值定理:正数的算术平均数≥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ab b a 2=+时),b a =,反之亦然。 ab b a 2=+时) ,b a =,反之亦然。 如:1>x 时102821 8 )]1(2[2218)1(2182≥+≥+-?-≥+-+-=-+ x x x x x x ,

高职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5分. 1.已知集合}5,3,1{},4,1{==N M ,则=N M Y (A ) {1,3,4,5} (B ) {4,5} (C ){1,4,5} (D ){1} 2.函数x x f +=1)(的定义域是 (A )]1,(--∞ (B )),1[+∞- (C )]1,(-∞ (D )),(+∞-∞ 3.不等式0672 >+-x x 的解集是 (A )(1,6)(B )Ф (C )(-∞,1)∪(6,+∞) (D ) (-∞,+∞) 4.设0>a 且y x a ,,1≠为任意实数,则下列算式错误.. 的是 (A )10=a (B )y x y x a a a +=? (C )y x y x a a a -= (D ) 22)(x x a a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点)2,0(),1,2(),2,1(---C B A ,则=+|| (A )2 (B )4 (C )1 (D ) 3 6.下列方程的图像为双曲线的是 (A )022=-y x (B )2222=-y x (C )1432 2=+y x (D )y x 22= 7.已知函数)(x f 是奇函数,且1)2(=f ,则=-3 )]2([f (A ) -1 、 (B )-8 (C ) 1 (D )8 8. “10<”的 (A )必要非充分条件 (B )充分必要条件 (C ) 充分非必要条件 (D )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9.若函数x x f ωsin 2)(=的最小正周期为3π,则=ω

2013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山东卷)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如果事件A,B独立,那么P(AB)=P(A)*P(B)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z满足(z-3)(2-i)=5(i为虚数单位),则z的共轭复数为( ) A. 2+i B.2-i C. 5+i D.5-i (2)设集合A={0,1,2},则集合B={x-y|x∈A, y∈A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1 B. 3 C. 5 D.9 (3)已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当x>0时,f(x) =x2+ ,则f(-1)= ( )(A)-2(B)0 (C)1(D)2 (4)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 ,底面积是边长为的正三棱柱,若P为底面A1B1C1的中心,则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 )(A)(B)(C)(D) 理科数学试题第1页共4页 (5)将函数y=sin(2x +φ)的图像沿x轴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一个偶函数的图像,则φ的一个可能取值为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汇总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1、集合的子集个数: 个。真子集个数为个子集个数为个的子集个数为集合12;2;2},,,,{321-?????n n n n a a a a 个。有关系的集合满足m n n m A a a a a A a a a a -????????????2},,,,{},,,,{321321 2、集合的运算: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A U x x A C U ??∈=且 3、 命题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成立,原命题不成立。 命题的充要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 4、 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分式要保证分母不为0;开二次方根要保证补开 方数大于或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 值域的求法:二次函数用配方法、换元法、一次分式函数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二次分式函数用判别式法。二次根式函数要保证函数值大于或等于0,指数函数值大于0等等。 5、 增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而减小。 减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少而增大。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反。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同。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反函数: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图象关于直线y =x 轴对称。 6、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7、 指数的运算法则: ) 0(1,1)(,)()(,)(,0≠========÷=?--+a a a a a a a a b a b b a ab a a a a a a a a m m m n n m n m m m m m m m mn n m n m n m n m n m 8、 对数的运算法则: ()()()()()()()()a b b a b x y x y y x xy x n x b a N a N b N a b N a c c a b a a a a a a a a n a b a N a b a log log log 8log 1 log 7log log log 6log log )(log 5log log 4log 32log 1log = =-=+======的对数,记为为底叫做以,那么如果 9、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2013年高考新课标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 科 数 学 第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1,2,3,4,5},B={(x ,y )|x ∈A ,y ∈A ,x-y ∈A},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 )3 (B )6 (C )8 (D )10 2、将2名教师,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组有1名教师和2名学生组成,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A )12种 (B )10种 (C )9种 (D )8种 3、下面是关于复数z= 21i -+的四个命题 P1:z =2 P2: 2z =2i P3:z 的共轭复数为1+i P4 :z 的虚部为-1 其中真命题为 (A ). P2 ,P3 (B ) P1 ,P2 (C )P2,P4 (D )P3,P4 4、设F1,F2是椭圆E: 2 2x a + 2 2 y b =1 (a >b >0)的左、右焦点 ,P 为直线3 2a x = 上 的一点,12PF F △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E 的离心率为 (A ) 12 (B ) 23 (C ) 34 (D ) 45 5、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214=+a a ,865-=?a a ,则=+101a a (A )7 (B )5 (C )-5 (D )-7 6、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图,输入正整数)2(≥N N 和 实数n a a a ?,,21,输入A ,B ,则 (A )A+B 为的n a a a ?,,21和 (B ) 2 A B +为n a a a ?,,21的算式平均数

职高数学常用公式 (1)

高中常用数学公式 一、集合与解不等式 集合(能够确定的对象的全体)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n 2-1个,非空真子集有n 2-2 2、正整数集N + ,自然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3、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符号是,属于∈或不属于? 4、集合与集合关系的符号是:?(含于)≠?(真含于) 空集? 解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 ﹡2、分式不等式: ⑴0 >++d cx b ax ?0))((>++d cx b ax ⑵ 0≥++d cx b ax ??? ?≠+≥++0 ))((d cx d cx b ax ⑶ 0<++d cx b ax ?0))((<++d cx b ax ⑷ 0≤++d cx b ax ??? ?≠+≤++0 0))((d cx d cx b ax

﹡3、绝对值不等式:( c > 0 ) ⑴c b ax <+||? c b ax c <+<- ⑵c b ax >+||?c b ax c b ax >+-<+或 ⑶c b ax ≤+||?c b ax c ≤+≤- ⑷c b ax ≥+||?c b ax c b ax ≥+-≤+或 二、函数部分 1、 几种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⑴整式形式:? ? ?++=+=c bx ax x f b ax x f 2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一次函数: 定义域为R 。 ﹡⑵分式形式:) ()()(x g x f x F =要求分母0)(≠x g 不为零 ﹡⑶二次根式形式:)()(x f x F = 要求被开方数0)(≥x f ⑷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定义域为R ﹡⑸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定义域为(0,+∞) 对数形式的函数:)(log x f y a =,要求0)(>x f ⑹三角函数: ⑺几种形式综合在一起的,求定义域即在求满足条件的各式解集的交集。 2、常见函数求值域 ⑴一次函数b ax x f +=)(:值域为R ﹡⑵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 ﹡⑶形如函数)0()(≠+++=d cx d cx b ax x f 的值域: }|{c a y y ≠,(其中a 为分子中x 的系数,b 为分母中x 的系数); ⑷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值域为(0,+∞) ⑸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值域为R

(完整版)201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试卷

201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5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已知集合A={-1,0,1,2},B={x|x<0},则A∩B=() A.{1,2} B.{-1} B.{-1,1} D.{0,1,2} 2.函数y=Ig(x+2)的定义域是() A.(-2,+∞) B.[-2,+∞) C.(-∞,-2) D.(-∞,-2] 3.不等式(x+1)(x-5)>0的解集是() A.(-1,5] B.(-1,5) C.(-∞,-1]∪[5,+∞) D.(-∞,-1)∪(5,+∞) 4.已知函数y=f(x)[x=R]的增函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2)>f(3) B.f(2)<f(3) C.f(-2)<f(-3) D.f(-1)>f(0) 5.某职业学校有两个班,一班有30人、二班有35人,从两个班选一人去参加技能大赛,则不同的选项有() A.30 B.35 C.65 D.1050 6.“a>1”,是“a>-1”的() A.必要非充分 B.充分非必要 B.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7. 已知向量a=(x -3),b=(3,1),若a ⊥b ,则x=( ) A. -9 B.-1 C.1 D.9 8. 双曲线25x 2-16y 2=1,的焦点坐标( ) A. (-3,0) B.(-41,0),(41,0) B. (0,-3) D.(0,- 41),(0,41) 9. 袋中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红球白球除颜色外,外形、质量等完全相同,现取出两个球,取得全红球的几率是( ) A. 61 B.21 C.31 D.32 10. 若函数f (x )=3x 2+bx -1,(b ∈R )是偶函数,则f (-1)=( ) A.4 B.-4 C.2 D.-2 11. 若等比数列{a n }的前八项和S n =n 2+a (a ∈R ),则a= ( ) A. -1 B.2 C.1 D.0 12. 已知sina=21,a ∈(2π,π),则cos (π+a )= ( ) A. -23 B.-21 C.23 D.21 13. 已知函数,则f (x )={ 0x 100x lgx x ,>,,若f (101)=t ,则f (t )=( ) A.1 B.101 C.-1 D.10x 14. 抛物线y 2=4x 上一点p 到其焦点F 的距离为3,则点p 到y 的距离为( ) A.1 B.2 C.3 D.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