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VIP专享]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VIP专享]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

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似火、拔地而起、奇峰

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歌词滚动出现。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2.听了这首歌,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

(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文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桂林山水美在哪里?

2.课堂交流

(1)认读生字新词

漓江、波澜壮阔、欣赏、无暇、翡翠、峰峦雄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竹筏、

指导书写:澜、嶙

(2)读准“啊”的变音。

真静啊(nga)

真清啊(nga)

真绿啊(y a)

真奇啊(y a)

真秀啊(wa)

真险啊(na)

(3)

现在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4)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那么请你说说,桂林山水美在哪里?(指名朗读你认为美的段落,指读通顺,读流利,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注意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三、理清脉落,确定研究内容

1.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

山水

总────→分──—→总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大家想先欣赏作者笔下的漓江的水,还是桂林的山?

四、精读课文,感悟漓江水的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

(1)画出描写水美的句子,反复朗读;

(2)想想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你对那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2.交流感悟。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静”

①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②看图片,说说静的感觉。

③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注意

“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①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②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

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

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出示“水中倒影”的图片。

“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③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

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感情诵读

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这一形象的比喻,②引导理解: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③看图欣赏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④感情诵读

读出赞叹之情。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3.配乐有感情朗读

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坐上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水。其他同学眯着眼,在头脑中放电影,想像漓江的水是怎么静、怎么静、怎么绿的。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那么美的段落,不把它背下来,积累下来,太可惜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背诵?

“列提纲背诵”。这段话共三(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种背诵方法,叫

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试着背诵。

5.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

6.课堂练笔。

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堂描述)

一、自主学习桂林的山

1.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

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

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二、课堂交流,体悟桂林山的美

1.“险”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

(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

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仰头看这座山峰,你不由得惊叹──

生:危峰──兀立!

师:这“危”就是──

生:险!

师:险吗?有一句古诗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楼”是──

生:高楼

师:那么“危峰兀立”的“危”就是──

生:高

师:因为高,所以──

生:险

师:多险?

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

师:在看着山峰上的岩石,有横的,有竖的,交错着,这就是──

生:怪石嶙

师:这么大的石头在山峰上交错重叠,好像随时都毁掉下来,危险吗生:危险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匆匆》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 匆匆 【字词荟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赤裸裸 ()()() (2)例:匆匆忙忙 ()()() 2、选词填空。 爱护爱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 (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维持保持 (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反义词填空。 聪明()空虚()伶俐() 【句段集锦】 照样子写句子。 (1)例: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1、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练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练习 [学习目标] 韩愈的“江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对桂林山水的赞叹.在作者生动传神的笔下.桂林山水的美景令 人神往.让我们了解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体会句子表达的形象与生动.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 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注意积累优美词句. [尝试运用]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荡漾船浆危锋兀立连棉不断()()() 2.观尝屏障洁白无暇波澜状阔()()() 3.竹伐翡翠峰栾雄伟拨地而起()()() 二、课文是用什么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的.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 例:(水平如镜)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 ()的香山()() ()的大海()() ()的漓江()() 三、读句子.给带点字注音. 1.在漓江上.撑船人卷()起袖子.撑起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2.桂林的山倒()映在水中.色彩明丽;桂林的山危峰兀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巩固运用] 一、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碧: 二、仿写句子. 1.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今天的雨真大啊. . 真啊. 得 2.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 .却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改写成排比句) 3.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用加 点字造句) 三、作者写桂林山水是按顺序写的.先总写; 接着分别写的特点;最后写 四、乱句重组.填好后再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练习题附答案

2.乡下人家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瓜架( )南瓜 ( )尾巴( )旗杆 ( )桌椅(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芍药鲜花大理菊鸡冠花 2.丝瓜苦瓜地瓜冬瓜哈密瓜 3.母鸡老鹰狗猪鹅 4.燕子螳螂蝉天牛纺织娘 5.彩云红霞乌云白云星星 6.傍晚晌午时间黄昏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重点段落品析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天高地阔()和谐()独特() 3.想象: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道风景线?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你觉得家乡有哪些景点是美丽的,令人向往令人欣赏的?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课文知识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写作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多音字组词: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近义词: 破格──破例慰问──问候 反义词: 危险──安全悲痛──快乐 词 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 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 句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 【教案】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 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课后探究.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知识点+课后探究 知识点 1.《梅岭三章》从三个侧面有层次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回延安》的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并说一说这几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 (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 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头扑在亲人怀”) 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亲山亲水有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一口口的水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为什么如此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第三部分,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延安亲人的精神面貌;接着,由人及物,写出了延安城的发展变化,而这发展变化,正是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最后集中歌颂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功勋,歌颂了党,并与开头呼应,说明延安永远留在他心中,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 2.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分析:(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 “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课前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走入课文之前,请给着我一起欣赏几幅图画。(课件) 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谈谈我们身边的熟悉的乡村风景画面。(学生回答) 引入:乡村自然清新的景色多么令人向往,我们的乡村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心和笔描写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么,作家陈醉云笔下的乡村风景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 二、复习字词。 (前面,你们的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今天我们就进行第二课时的学习)。 1.复习词语。(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三、抓住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统领全文的学习。 我们在读课文,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个句子不仅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而且还是全文的总结,找出这个句子。 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板书:独特,迷人)理解体会。 四、再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画面。 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些画面? 1.抽读第二自然段后半段,结合“云状图”里的话指导学生概括描写的场景:雨后春 笋(板书)(强调学生记笔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乡下人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鲜嫩】新鲜而嫩。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倘若】表示假设。 【天高地阔】大地辽阔,天空高远。文中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和谐】①配合得适当;②和睦协调。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句子解析: 1、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高地阔”在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意思与“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类似;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阔”换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句话把红霞、飞鸟、乡下人家在一起的画面比作田园风景画。 描绘了一幅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画面;傍晚,红霞辉映,微风轻拂,倦鸟归巢。乡下人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作者将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同时称红霞、微风、归鸟为农家人的“好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10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 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 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 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 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 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 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 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 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 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 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 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 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猜你感兴趣: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深刻感悟其内在意思,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体会时光飞逝的含义,抓住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时间就像流淌的河水,只会流逝,不会回头。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不仅只有我们才会发出如此感叹,朱自清先生也有此感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4.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紧扣“匆匆”儿子,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第三段(5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提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小结:文章开篇就提出了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过去以及现在日子的来去匆匆,抒发出自己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

第10课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和文意。收集妙言妙语,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反应快说明很机智;妙在用否定的方式婉转礼貌地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教学后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匆匆

2、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

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

[VIP专享]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 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似火、拔地而起、奇峰 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歌词滚动出现。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2.听了这首歌,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 (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文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桂林山水美在哪里? 2.课堂交流 (1)认读生字新词 漓江、波澜壮阔、欣赏、无暇、翡翠、峰峦雄伟、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竹筏、 指导书写:澜、嶙 (2)读准“啊”的变音。

真静啊(nga) 真清啊(nga) 真绿啊(y a) 真奇啊(y a) 真秀啊(wa) 真险啊(na) (3) 现在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4)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那么请你说说,桂林山水美在哪里?(指名朗读你认为美的段落,指读通顺,读流利,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注意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三、理清脉落,确定研究内容 1.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 山 水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练习题 一、词语。 1、填空。 ()声叹气大()进犯恍然大()不()而遇 不()情理()苦功高冲()陷阵赫赫()功 喜气()()一()人才()勇双全受之有() 不可思()忠孝两()巾帼不让()() 2、选择题。 (一)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状壮】()纸()观不可名() 【厉历】()害严()日() (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良: A.优秀 B.善良的人 C.表示程度深 (1)用心良苦()(2)良辰美景() (3)除暴安良()(4)良师益友()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近义词。 (1)从小爹就说我的武艺并不比男子逊色,可现在空有一身武艺,没法帮爹。()(2)刘大哥恍然大悟的说:“我想错了,多谢各位指教!”() (3)花木兰所在的部队打败了敌人之后,凯旋回朝。() (4)李将军一表人才,年轻有为,不愧是国家栋梁。() (5)这下可好了,我们四人结伴而行,路上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4、根据要求填空。 (1)用几个词语来评价花木兰。 (2)仿写词语。 不可思议(写几个带有“不”字的成语。) 五、课文细细读。 1、这篇课文是一个,共有幕。 2、课文讲的是一位,的好女孩儿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 的崇高精神。 3、“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本意指,这里代指;“须眉”本意指,这里指代,这种修辞手法叫。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六、金苹果乐园 日常交往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下列不同场合和使用的敬辞谦语连线。 A. 托人办事说 a.恭喜 B. 询问长者年龄说 b.拙见 C. 请人原谅说 c.拜托 D. 谦称自己的见解说 d.包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咱们都是农村乡下的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香味;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4.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聚焦文眼 1.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些画面? 2.抽读第二自然段后半段,指导学生概括描写的场景:雨后春笋(板书)(强调学生记笔记) 3.按照以上方法采用多种方式逐段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乡下人家的优美情景),思考:你看到什么画面,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给画面取名 指导读课文,概括。相机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晩餐月夜睡梦 4.读小诗:把几幅画面描写的景物编成一首小诗(课件),读小诗,想画面。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群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秋虫伴人入眠, 最美乡下人家。 5.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乡下人家特点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二课小练笔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二课小练笔 一、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准确、美观。(6分) 1、jiāo ( )往()傲()花()气 2、shì( )迹()样()言()验 3、yǜ荣( ) ()险()防养() 二、填一填。(2分) 1、“却”应查大写字母(),它的读音是()。“却”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后退,B、推辞,拒绝,C、去、掉,D、表示转折。“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却”应选第()种解释,“好意难却”中的“却”应选第()种解释。 2、照样子写词,(至少各两个词)。(6分) A、苍松翠柏 B、茫茫大海缕缕白云 C、奇花异草枯枝败叶 三、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盛气()人兴国安()憨厚()朴力倦神() 巍()丰碑()死如归()之不理飞舞盘() 奇花()草()珑娇小()烛夜游腰()腿疼 ()天席地喜不自()责无旁()百年千() 四、选词填空。(2分) 驱逐追逐亲热亲密 1、战士们()着敌人,把来犯者全部()出境。 2、他俩是()的友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极了。 五、请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春秋,()秦汉,()辽金,()元明,上下两千年”写出了长城经历的年代及时间。(2分) 2、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本册书上有首,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4分) 3、《美猴王》是明朝作家()写的,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2分) 4、在家过年贴春联一定非常有趣吧?请写出有关“乐趣”的名言,或者写跟“遗迹”有关的对联。。(2分)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妈妈叫我。我看电视。 。 2、扩句:同学们听报告。 。 3、缩句:从到校的第一天起,他就刻苦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4、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为陈述句) 。 5、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间接叙述) 6、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 七、请用修改符号把病句改正过来。(3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第10课.和11课

10 杨氏之子 一、看拼音写词语。 j iāqín ()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 三、(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11 晏子使楚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rǔwēifēnɡáixiǎolěnɡxiàow?inán ()()()()()qiúfànchūxīdàch?nɡānjúdàoz?i ()()()()()xiàoxīxīp?ibúshìshíhuàshíshuō ()()() qǔxiào miànbùɡǎisaānjūlayaɡuīju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楚国。楚王仗着自 己,想乘机晏子,显显楚国的。晏 子凭着自己的()和,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 驳。从此以后,楚王晏子了。 2、楚王知道晏子,就故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 尺高的洞。而晏子说, 楚王只好叫人打开城门迎接他。 三、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填上与“叫”意思相近的词。 1、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大夫取笑了。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上等人去。 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你来呢? 4、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

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之”相当于“的”(.读题,解题。2. 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练习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匆匆》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 匆匆 【字词荟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赤裸裸 ()()() (2)例:匆匆忙忙 ()()() \ 2、选词填空。 爱护爱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 (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维持保持 (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反义词填空。 [ 聪明()空虚()伶俐() 【句段集锦】 照样子写句子。 (1)例: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 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 1、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