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分析_以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分析_以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分析_以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高职教育界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提高我们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回顾;展望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早期职业大学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性大学——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从1980年到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各地共兴办了120多所职业大学。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多年来,这些学校通过校际协作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共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以及职业大学在办学中尚存在着政策不配套、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结果多数学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或者说,办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本科。近年来,经过改革和发展,部分职业大学逐渐从“压缩式”模式中走了出来,经过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上重要办学力量。相对于早期职业大学的发展,初中起点的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成功的发展道路。1985年,中央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要求。为落实这一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基础上试办5年制技术专科教育。实践证明,5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并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总体上看,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与欢迎。 (二)“双起点”、“双证书”的探索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一条高中毕业程度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路,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991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和总后勤部共同批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时,国家对试办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双起点”、“双证书”,即学校招收普通高中起点和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起点的毕业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经过几年的探索,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高等职业办学道路,被原国家教委称为“邢台模式”。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这一举措整合了现有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策转变,也是高职教育界对高职教育认识更加深入的体现。1997年,为了明确高职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规范校名,原国家教委明确提出新建高等职业学校一律定名为“x x职业技术学院”或“x x职业学院”,同时鼓励其他通过改革、改组、改制发展高职教育的学校照此更名。3月,原国家教委首批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挂牌。1998年,教育部提出“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的要求,并拨出了11万个招生指标,在20个省市用于试点发展高职教育。这一时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三)办学规模快速扩张阶段 1999年1月,为了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便于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教育部提出: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再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国家不再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内

职业教育国际化

国际化的职业教育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 ocational Education) 教学背景(The teaching background)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是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vocational schools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t is also the only choice to develop the strategy of “go out ”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popularity . 一、教学内容( The teaching Content) 1.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及其成果(the practice and conseq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2.认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3.认识中国的高职教育(To underst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二、教学重点、难点(The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国际化(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三、教学目标(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1.知识目标(The knowledge objectives) 了解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工作重点的变更(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work centrality) 2.能力目标(The ability goals) 掌握职业教育国际化内涵( To master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3.情感目标(the emotional aims) 老师拥有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The teacher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train international talents ) 四、教学步骤(The teaching process) 1.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间及其结果(The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 and its result) 1)起步及发展过程( the beginning and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起步:在于领导的意识和决策;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和态度 发展过程:初级起步阶段,项目开发阶段,规划发展阶段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is at the decision of the leaders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relative workers)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着多方办学、结构复杂,扩张过快、规模庞大,政策缺失、投入不足,评估指标不科学、办学方向偏颇等问题,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项目化课程体系,促进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 [标签]高等职业教育校企结合项目化课程体系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产物,它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因此,生产力发展、经济结构、职业结构变化、人才需求的变化都引发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变迁。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晚,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劳动大学、职工大学,但他们只是职业院校的雏形,真正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职业大学开始。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1983年教育部又批准建立了33所职业大学,1984年、1985年又分别批准建立了22所职业大学。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三改一补”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即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来发展;在仍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专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三多一改”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即多形式、多模式、多机制和深化改革。1998年12月,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对于学历高等职业教育,在“三改一补”的基础上,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职学院。1999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印发《实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改变传统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科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的步伐;按新的模式举办高职教育。1999年到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30多个有关高职教育的文件,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结题材料 项目名称: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内涵与途径的研究项目类型: 学院重点课题 项目批准文号: 郑铁学院教[2011]55号 项目负责人: 柯志敏 所在单位: 网络管理中心

2011年6月 目录 1.课题结题报告 (2) 2.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方案 (22) 3.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信息化项目方案 (34) 4.浅析校园网建设(已发表论文) (49) 5.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调研报告 (54) 6.学院校园一卡通调研报告 (63) 7.高职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未发表论文) (74) 8.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未发表论文) (81)

课题材料一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内涵与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柯志敏、黄保中、张鹏、袁泳、谢巍敏 2011.6.29

目录前言 1 国外教育信息化的特色 2 中国教育信息化现状 3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4 职业教育背景及信息化的核心问题 5 职业院校的信息化资源建设 6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7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8 我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结论

前言 随着学院十二五建设工作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如何做好与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特色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的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环境,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研究》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 课题通过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完成了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校园一卡通建设等方面的调研工作。课题组通过学习国家政策、研究分析调研资料,结合学院教育教学需求及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邀请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就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针对性研究,提出了“学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方案”、“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方案”两个具有可实施性的信息化建设建议。同时,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分别撰写了《校园网建设浅析》、《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一卡通系统浅析》、《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理论性研究文章。 通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研究》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以期达到促进学院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国家级骨干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 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 98 所,招收专科生 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 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45.3% 。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 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 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试点,开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部分资料系转载)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络为学习化社会和教育社会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方式,对传统教育体系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的世纪开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教育同传统的单媒体电化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实现交互式的交流过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科目师资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与进度。据悉,发达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21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结构体系的影响体主要体现在: 一是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大大改变,社会成员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大大拓宽,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网上获取各种知识成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Internet伸入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结构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的“虚拟学校”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无限扩大,知识交流与更新能够随时实现,教育的对象将涵盖社会全体成员,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信息技术不仅是少数人掌握的一门专业,而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体系新的增长点,有力改变着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面貌。 四是网络技术将架起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IT教育发展的前景 ------中国IT教育市场盗版严重。在中国几亿农民、两亿工人、数千万下岗人员的现实国情下,中国政府一夜之间不可能倾其所有、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全部“正版化”,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懂计算机的“机盲”就是新“文盲”,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共识。由于国力有限,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偏低。中国千千万万的国家机关尚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软件“正版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就更不可能依靠财政拨款实现软件“正版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教育机构在原软件条例内所享有的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合理使用软件的权利完全撤销,让中国的所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面临这样的窘境: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守法者,立即关闭所有的教学用计算机房,停止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违法者,冒着随时可能被起诉侵权的危险,继续向莘莘学子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以使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能够跟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 (很明显,很多人都因为微软公司打算对国内教育市场进行正版收费而跑到支持linux的行列中,但这也是国内软件市场的一个难题,优秀的软件由于提高价格或者打击盗版

关于高职院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 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更多的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管理上的。本文探讨分析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空间,提高教学效率,扩展校园的综合功能,以最终实现教育、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整改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建设工程,近几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有80%的高职院校拥有校园网,开始向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高职院校约占总数的10%。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我国高职院校运行效率和办学效益,发展趋势是可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不少管理上的漏洞阻碍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管理及其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分析 1.教育观念的落后使信息化不能快速发展。 一是部分人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并缺

少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配套的政策,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应用还未普及,部分教师已习惯了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教育方式。思想观念上的这些问题,在某些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信息技术没有纳入到日常教学工作。 当前,部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检索资源、制作演示类课件等,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仍然比较少,缺乏日常工作的实践应用。 3.校园管理工作方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人工进行,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比较困难。 4.信息技术被过于依赖。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神化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认为只有信息化教学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认识上的偏差使其在教学上热衷于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和便捷,而全盘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信息化发展成为一种时髦,夸大了物质技术对人的教化所起的作用,并非实质性地应用,信息化没有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 5.在校园网的应用上,仅局限于基本的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忽视了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 有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网的应用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认为:校园网只是用于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他们不是教或学计算机专业的,除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调查问卷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仅限于学术研究,统计结果将不会显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名字,请尽量表达您和所在单位的真实情况,深表感谢! 贵校校名: 贵校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部门: 一、请在以下各题合适的选项后的方格内打“√”

二、请在适合的选项前□内打“√” (一)贵校推进国际化的举措包括: □1.计划内招生的合作办学项目 √□8.与国(境)外院校间师生互 访 √□15.聘请外籍专家 □2.√参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项目 □9.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体系□16.境外办学 □3.√参与政府间合作项目 □10.引进国外课程或课程体系□17.与外方院校学分互换/互认 □4.与国(境)外企业深度合作 □√11.国际学术科研合作□√18.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开展学生海外实习项目□12.教师境外语言培训 □√19.组织国际学术会议 □6.√招收短期留学生□13.教师或管理者境外专业培训□20.承担国(境)外专业人员专项培训

□7.招收攻读学历留学生□14.聘请外籍语言教师□21.招收在校生的国(境)外非学历培 训课程 其它 (二)贵校已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英国□√其他 (三)贵校与外方建立合作关系主要是通过:□政府□中介机构□自主寻找合作伙伴 (四)与贵校合作最为深入的国际知名企业是 (五)您认为对贵校而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在于: □1.引进优质教育资源□6.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11.改进学校运行机制 □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7.在专业建设上与国际接轨□12.改革课程体系 □3.带来经济收益□8.更新教育理念□13.提高学院声誉 □4.增加世界理解□9.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14.培养具有国际素质和国际劳动力市场 就业能力的学生 □5.培养社会、地区紧缺人才□10.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其它 (六)您认为以下因素对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 □1.院校所处地区□5.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9.院校自身发展水平 □2.院校的专业结构□6.政策法规□10.院校工作人员个人能力 □3.√院校的师资 队伍 □7.信息渠道 □4.领导观念□8.工作经费 其它 (七)贵校在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 □1√.资金□4.政策稳定性□7.就业□10.文化冲突 □√13.语言 □2.√5.招领导观念□√5.招生 □8.外汇□11.教育主权□14.国外学历、学位证书、职业 资格证书的认可 □3.政策审批□6.生源质量□9.税收□12.外方教育质量其它 (八)您认为贵校推进国际化进程最成功做法是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从21世纪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全面的迈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逐渐的信息技术开始成为教学与学习的重要工具,从初期的投影仪、电脑教室逐渐发展至互动课堂、在线教育。信息技术日益融入教与学的过程,开始引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华秦教育表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浪潮下,教育信息化将会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势必影响教育变革。那么,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1.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教育信息化为全体国国

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信息化对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一场重要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现象需要我们去解决、去认识,这些问题的解决,认识将有效地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在教育中不断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往往需要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才能进行解决,才能予以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将孕育着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信息科学的发展。教育信息科学是一门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广泛研究学习过程的教育理论,是一门关于教育的信息科学。

【精品】浅谈在教育国际化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

浅谈在教育国际化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这其中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更是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是现实必需的。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理解,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并简要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必然;策略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这其中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更是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必需和必然的。 一、什么是高职教育国际化 (一)定义 所谓国际化,就是不拘于本国或本地区的局限,与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保持一个动态的、同时又是稳定的发展进步的状态。而高职教育国际化,顾名思义,也就是在高职教育方面与其他国家交流沟通,以促进其发展。它有个比较官方的定义: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高职教育以国内化甚至区域化为基础和前提,面向国际发展的、动态的、渐进的

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民族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诸功能中的过程。 高职教育国际化在发展中,更注重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和相互对接;更注重各国和地区的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功能设定、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沟通、交汇与整合;更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是全球性观念大融合的真正体现,其实质是高职教育的市场化(赵龙祥,2005)。 (二)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新,教育国际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对这样的时代与现状,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显现出了它的十个主要特征:一是教育观念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战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上。二是教育目标国际化。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教育内容国际化。主要是指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四是教学资源利用国际化。包括教材共享、师资构成多元化,证书文凭互认和教材共享等方面。五是教育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建立虚拟化校园,适应世界各地学生的不同需要,校园网的服务更加完善;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和仿真模拟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开展双语教学,加强对本国学生进行国际通用语言(如英语)的教学,加强对留学生进行本国语言的教学。六是培养模式多元化、学生来源全球化。吸引和派出留学生,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七是

最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夹竹园小学2017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 思想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 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 1、教师逐步配备电脑,无线AP接入10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2、校园网建设:2018年完成 (1)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 善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 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 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依托移动教育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 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 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 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 上多项交流。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2-10-08T09:13:36.04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臣周超 [导读] 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李臣周超(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意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至今已发展了30 多年。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配合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搞好高等职业教育,深刻领悟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者至关重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1.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在学历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相同地位。《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该法中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 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同属于高等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标准分类的颁布,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2.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 3.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享受高等教育的公平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无数次验证,广大人民群众也深深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享受高等教育成为了人民的现实愿望。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显然不适合以大多数普通群众为培养对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面向大众的教育形式,它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为人民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 2.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就业。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5%,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规模将继续增大。“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每年80万人以上,我国农村还有1.5 亿以上需要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和扩大就业,进而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给了这部分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但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不断突破,规模化和各类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构性格局问题在我国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在2008 年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后,我国原有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行业的变动、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动态变化超乎人们的想象,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快速转化,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以及层次需求越来越高。 人才从生产和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具体可分为四种人才类型: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中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往一般是由普通职高和中等职校培养,从而造成缺乏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经济的发展却越来越需要大批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且能够在一线从事直接生产活动的人才。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19):13-15. [2]强伟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及建议[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07):87-91. 注:本文系浙江省供销社科研项目《绿色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项目编号:10SS13)的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封面)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 2010年9月13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目录 一、基础与背景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基本经验 (1) (三)存在问题 (2) (四)面临的新形势 (2)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二)发展目标 (4) 三、主要任务 (6) (一)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 (6) (二)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6) (三)建立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7) (四)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7) (五)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7) (六)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评价体系 (8) (七)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8) (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9) (九)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9) (十)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认同的良好环境 (9) 四、重点举措 (10) (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 (10) (二)以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10) (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11) (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11) (五)支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12) (六)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2) (七)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13) (八)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3) (九)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14) (十)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14) (十一)加强西部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14) (十二)建立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5) 五、组织实施 (16) (一)加强组织领导 (16)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16) (三)加强监测考核 (16) (四)强化舆论宣传 (16)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4822532.html, 浅谈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作者:韩路路李伟 来源:《商情》2020年第25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育已经在各种高职院校中有所提高,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大部分高职院校积极使用信息化教育进行实践,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建设校园信息化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以提高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对于学校的办学水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就现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信息化教育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使用计算机网络媒体以及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要具有自由性,教材的信息化性等特点,信息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实质上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过程。 一、教育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教育的信息化在高职院校当中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并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但是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当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几点问题: (一)在高职院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落后 高职院校当中的工作者对于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对于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少,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制约了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并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做出改变的行动之前,思想要先行。只有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人的行动才能开始做出改变。高职院校中教育的模式一直偏向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其固有的好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端的普及以及学生对传统课堂逐渐失去兴趣等原因,使得推行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首先,学校领导作为决策者要树立教育信息化的理念,理念的树立对后期的信息化的实施会有引导作用;其次,教师要树立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并在课堂上逐渐推行教育信息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最后,在校领导和教师的双重影响下,学生逐渐接受教育并适应信息化建设。 (二)在高职院校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需要 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有电子影像教材,多媒体素材,文献资料,案例以及教学工具等用具,但就目前我国的教育软件来说,主要以单一的形式来进行功能设计,学科之间不能够融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