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一 数与代数-3.数的运算(1)

【部编】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一   数与代数-3.数的运算(1)
【部编】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一   数与代数-3.数的运算(1)

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 3. 数的运算(1)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下面算式的得数最小的是( )

A .45×5+0

B .45×5×0

C .45×0+45 2.与“207×0”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 .207+0 B .207-0 C .207-207

3.125×8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1 B .2 C .3 D .4

4.对于

a 、

b 、

c 中最大的数是(a 、b 、c 均不为0)( )

A .b

B .a

C .c

5.47.88÷24=1.995,按“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商应是( )。 A .2.0 B .2.00 C .1.99 D .1.90 6.1.28×3.5积是( )小数。 A.一位 B.两位 C.三位 D.四位

7.一个数的

187是97,这个数的6

5

是多少?算式是( ) A 、187×97×65 B 、97÷187×65 C 、97

÷187÷65 D 、187×97÷6

5

8.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A .0.5和2 B .

C .

9.在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

A.11201719+?()

B.11302429+?()

C. 11403137+?()

D.11

504147+?() 二、填空题

1.0×1×2×…×100等于( )。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58比26多,26比58少.

4.李红在计算0.7×(5-2.5)时,写成了0.7×5-2.5,结果和原来相差()。5.()的1.2倍是6吨,比3.5米的1.2倍多1.8米是()。6.在横线里填上“>”“<”或“=”.

4385 4835 10000 9999 7千克 700克

8×762 8×767 92÷2 92÷4 3000+300 3300.7.48的是;的是27.

8.填上一个合适的数:

9.用计算器算出下列式子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37×3=111

⑴37×6=

⑵37×9=

⑶37×15=

⑷37× =666

⑸37× =888

8547×13=111111

⑹8547×26=

⑺8547× =333333

⑻8547× =444444

⑼8547×78=

⑽8547× =999999.

三、计算题。

1.口算。

54+32= 80﹣14= 93÷3= 600×5=

63﹣36= 26+38= 7×700= 23×2=

80÷4= += ﹣= 42×2=

330×3= 605×3= 378×0= 52+35=

86﹣34= 47+33= 36+20= 460+80=

550+30= 150﹣80= 900+100= 750+80=

220+690= 370+50= 2100﹣100= 370+60=

1000+400= 830﹣90= 840﹣560= 345+298≈

756﹣198≈ 683﹣179≈ 192+32=

4.8÷3= 1.8×0.5=0.05×4= 0÷

5.32=

13.2÷6= 33.5÷5= 3.6÷18= 0.54÷2.7=

2.4÷0.8= 0.9÷0.03=

3.2÷0.8= 0.5÷1=

3.5÷0.5= 9.1÷0.7= 5.4÷27=0.2÷0.4=

×= 1÷= ÷60%= ×15=

﹣= 6.8÷10%= 4.5+= ×=

【答案】54+32=86, 80﹣14=66, 93÷3=31, 600×5=3000, 63﹣36=27,26+38=64,7×700=4900,23×2=46, 80÷4=20,+=,﹣=.42×2=84 330×3=990 605×3=1815 378×0=0

52+35=87 86﹣34=52 47+33=80 36+20=56

460+80=540 550+30=580 150﹣80=70 900+100=1000 750+80=830 220+690=910 370+50=420 2100﹣100=2000 370+60=430 1000+400=1400 830﹣90=740 840﹣560=280

345+298≈645 756﹣198≈560 683﹣179≈500 192+32=224

4.8÷3=1.6 1.8×0.5=0.90.05×4=0.20÷

5.32=0

13.2÷6=2.233.5÷5=6.7 3.6÷18=0.20.54÷2.7=0.2

2.4÷0.8=3 0.9÷0.03=30

3.2÷0.8=4 0.5÷1=0.5

3.5÷0.5=7 9.1÷0.7=13 5.4÷27=0.2 0.2÷0.4=0.5

×=1÷=÷60%=×15=

﹣= 6.8÷10%=68 4.5+=5 ×=

2.竖式计算。

346×53=36×420=

209×46=134×57=

305×52=840×90=

0.94×1.6= 0.43×0.37=

2.06×0.8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42.3×0.7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94÷49 324÷36

32.1÷8(保留一位小数) 6.94÷0.11(保留两位小数)

2.31÷4.8(保留一位小数) 17.7÷

3.9(保留两位小数)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600-435-465 438-(138+84) 562-399-101 487-187-139-61 921-(334+221) 688-534+112

【拔高篇】

1.

2.

3.

4.

参考答案

一、1. 【答案】B

【解析】

根据计算顺序以及有关0的计算,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

解:A、45×5+0

=225+0

=225

B、45×5×0=0;

C、45×0+45

=0+45

=45

0<45<225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0的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答案】C

3. 【答案】C

【解析】要求125×8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要先算出积,然后再数出积的末尾有几个0,进而选择.

解:因为125×8=1000,所以125×8的积的末尾有3个0;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整数的乘法及应用,要求积的末尾有几个0,要先算出得数,再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

4. 【答案】B

【解析】

令求得a、b、c的数值,进一步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解:令则因为

所以a>b>c,最大的是a.

故选:B.

【点评】利用赋值法求得具体字母的数值,比较数值的大小,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5. 【答案】B

【解析】精确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利用“四舍五入”法解答即可。

解:1.995≈2.00;47.88÷24=1.995,按“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商应是2.00。故选:B 。 6. 【答案】B

【解析】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直接计算即可判断。 解:1.28×3.5=4.48,故选:B 。 7. 【答案】B

【解析】利用分数的意义先求出这个数,再求出它的6

5

。 8. 【答案】A

【解析】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可求解. 解:A 、因为0.5×2=1,所以0.5和2互为倒数,正确; B 、因为×=.所以和不是互为倒数,错误; C 、因为×=

.所以

不是互为倒数,错误.

故选:A .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只要记住倒数的定义即可解答. 9.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分数进行缩放,利用分母的变化来控制。 故答案为:C 。 二、1. 【答案】0

2. 【答案】2;4;1;5;0;4;1;4;5;5

3. 【答案】32;32.

【解析】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解:58﹣26=32; 58﹣26=32;

答:58比26多32,26比58少32.

故答案为:32;32.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减法的意义及应用.

4. 【答案】0.75。

【解析】计算0.7×(5-2.5)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计算0.7×5-2.5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求两个算式的差即可。

5. 【答案】5吨,6米。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个数的1.2倍是6,那么这个数就是6÷1.2;3.5米的1.2倍就是3.5×1.2,再加上1.8就是所求的结果。

6. 【答案】<,>,>,<,>,=.

【解析】

(1)(2)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

(3)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7千克=7000克,7000克>700克,所以7千克>700克.

(4)一个数乘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大的积就大,767>762,所以8×762<8×767,

(5)一个数(0除外)除以另一个数,另一个数大的商反而小,4>2,所以92÷2>92÷4,

(6)求出3000+300的和,再进行比较.

解:(1)4385<4835,

(2)10000>9999,

(3)7千克>700克,

(4)8×762<8×767,

(5)92÷2>92÷4,

(6)3000+300=330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比较大小的能力.

7. 【答案】20,45.

【解析】(1)把48看成单位“1”,用48乘即可.

(2)把要求的数看成单位“1”,它的对应的数量是27,由此用除法求出这

个数.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用除法.

8. 【答案】10.

【解析】本题可通过通分来完成,2和5的最小公倍数为10,所以,

即.

故答案为:10.

【点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可先进行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后再进行比较.9. 【答案】⑴222,⑵333,⑶555,⑷18,⑸24,⑹222222,⑺39,⑻52,⑼666666,⑽117

【解析】利用计算器计算后发现积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同,且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变化的数字有关: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则相应的积就扩大多少倍。

解:37×3=111

37×6=222

37×9=333

37×15=555

37×18=666

37×24=888

8547×13=111111

8547×26=222222

8547×39=333333

8547×52=444444

8547×78=666666

8547×117=999999

通过计算得到: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则相应的积就扩大多少倍。

三、1. 【答案】54+32=86, 80﹣14=66, 93÷3=31, 600×5=3000, 63﹣36=27, 26+38=64,7×700=4900,23×2=46, 80÷4=20,+=,

﹣=.

42×2=84 330×3=990 605×3=1815 378×0=0

52+35=87 86﹣34=52 47+33=80 36+20=56

460+80=540 550+30=580 150﹣80=70 900+100=1000 750+80=830 220+690=910 370+50=420 2100﹣100=2000 370+60=430 1000+400=1400 830﹣90=740 840﹣560=280

345+298≈645 756﹣198≈560 683﹣179≈500 192+32=224

4.8÷3=1.6 1.8×0.5=0.90.05×4=0.20÷

5.32=0

13.2÷6=2.233.5÷5=6.7 3.6÷18=0.20.54÷2.7=0.2

2.4÷0.8=3 0.9÷0.03=30

3.2÷0.8=4 0.5÷1=0.5

3.5÷0.5=7 9.1÷0.7=13 5.4÷27=0.2 0.2÷0.4=0.5

×=1÷=÷60%=×15=

﹣= 6.8÷10%=68 4.5+=5 ×=

2. 【答案】

346×53=1833836×420=15120

209×46=9614134×57=7638

305×52=15860840×90=75600

0.94×1.6=1.504

0.43×0.37=0.1591

2.06×0.87≈1.79

42.3×0.78≈32.99

294÷49=6 324÷36=9 32.1÷8≈4.0

6.94÷0.11≈63.09

2.31÷4.8≈0.5

17.7÷3.9≈4.54

3. 【答案】

1600-435-465

=1600-(435+465) =1600-900

=700

438-(138+84)=438-138-84

=300-84

=216

562-399-101

=562-(399+101)

=562-500

=62

487-187-139-61

小升初精品

=487-187-(139+61)

=300-200

=100

921-(334+221)

=921-221-334

=700-334

=366

688-534+112

=688+112-534

=800-534

=266

【拔高篇】1.

2.

3.

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数与代数知识点填空

数与代数知识整理。 1、像-3,-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在整数中大于零的数称为(),小于零的数称为()。 2、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作()。 3、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组成,所以()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 4、比较两个整数大小时,如果位数不同,()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直到比较出数的大小。 5、一个比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较大的多位数直接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根据需要省略万位或亿位的尾数,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法写成它的近似数。 6、自然数a(a≠0)乘自然数b(b≠0),所得的积c就是()的倍数,()就是c的()。 7、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所以()等于()都等于() 8、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几 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这几个数的()。 9、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 10、2的倍数的特征:(),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我们将自然数分成()和()。 11、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 12、两个相同性质的数(都是偶数或都是奇数)相加减,结果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数(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相加减,结果是()。 13、一个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14、一个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15、负数比较大小时,数字越大的负数()。 16、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17、求小数的近似数:根据要求保留小数位数,确定好从哪一位起按照()的方法省略尾数。 18、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就化成了分数。 19、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先将小数点()移动两位,再在后面(),就化成了百分数。 20、小数的分类:(1)()都小于1,带小数大于或等于1。小数部分位数是()叫作有限小数。小数部分位数是()叫作无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分类:在无限小数中又分为()和()。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叫作这个循环小数的()。记循环小数时,在第一个数字和最末一个数字上分别记上一个圆点“.”,表示这个循环小数的这几个(或一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圆点叫作循环点。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测试题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12分)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并进一步寻求()、给出()或();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2)有10名棋手参加一次围棋比赛,每人都要和其他选手赛一场,一共需赛()场。 (3)在一个整除的除法算式里,余数是138,商是99,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是()。 (4)4个不同质数的积是210,这四个质数分别是()。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根据角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6)有一个四位数52AB,能被2、3、5整除。这个四位数最小是()。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的比是2∶6∶7。其中最短边是6厘米,最长边是()厘米。 (8)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后是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后是8/9,这个分数是()。 (9)下图的大长方形中,含有不同的小长方形。数一数共有()个长方形。 (10)在教学"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路,体现了()数学思想的渗透。

(11)下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立方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 (12)有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在它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二、判断题。(共6分,每题分。) (1)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2)"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不应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 (4)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5)"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的表述。() (6)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和5都是乘数。() (7)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会减少。() (8)任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9)掷两枚硬币,它们全部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 (10)除尽是整除的一种特殊情况。() (11)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12)求一个圆柱的体积可以用它的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

小升初数学数和数的运算训练

数和数的运算 训练 一、填空。 1、一个数的百万位上是一个最小的素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 十位上是一个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其他数位上都是零,这个数写作( ),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2、 125的分数单位是( ),125 再增加( )个这样的额分数单位就是1. 3、)% (24) (0.375) (:218 ) (=÷=== 4、531里面有( )个 201,有24个) (1,有( )个1%。 5、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的长度是原来这根绳子长度的( ), 每段长是( ). 6、分数单位是 9 1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的倒数是( )。 7、分子、分母的积是60的最简真分数有( )、( )、( )、( )。 8、一个分数,分子比分母大8,约分后等于5 6 ,原分数是( )。 9、 7 3 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10、把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扩大4倍,分母缩小4倍,化简后得到9 8 8,这个最简分数是 ( )。 11、五个连续自然数和是205,这五个数是( )、( )、( )、( )和( )。 12、100以内,同时能被3、5整除的数中,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奇数是( )。 13、能被3整除的四位数中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偶数是( )。 14、用0,1,2,3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偶数是 ( )。 15、在一位数中,两个互质的合数是( )和( )或( )和( );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质因数是( )或( )。 16、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85,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 17、三个不同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73,这三个质数分别是( )、( )、 ( )。 18、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这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是( )、( )、( )或( )、( )、( )。 19、一个数减去5和9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差能被3和5同时整除,满足此条件的最小 数是( )。 20、数a =2×3×7,数b =2×5×7,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1、把10 31 %,133,31 1和03.1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 <( ) 。

小升初数学知识数与代数专项训练一

小升初数学知识数与代数 专项训练(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去掉0后大小不变的是() A.300 B.3.03 C.3.300 2.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1.2,这个数最大是()。 A.1.19 B.1.21 C.1.24 D.1.25 3.读803024900时,读出了()个零。 A.1 B.2 C.3 4.一个九位数的密码,最高位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万位上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十万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万位上是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各位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九位数是() A.960180200 B.990240400 C.960280400 5.下面的积约是2400的算式是() A.4×595 B.393×8 C.6×484 6.把5000克、1吨、3000千克从小到大排列是() A.1吨<3000千克<5000克 B.5000克<1吨<3000千克 C.5000克<3000千克<1吨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26吨 B.1吨等于1000 C.8吨就是8个1000千克 8.大客车每时行a千米,小汽车每时行b千米,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c时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9.3除a与b的和,商是多少?列式为() A.3÷a+b B.3÷(a+b) C.(a+b)÷3 10.(2011?兴化市模拟)一项工程,甲用1小时完成,乙用3小时完成,甲和乙工作效率比是() A.3:1 B.1:3 C D. 11.(2011?兴化市模拟)把2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质量比是() A.1:4 B.1:5 C.1:6 D.5:1 二、填空题。 1.在横线上填“>”、“<”或“=”. 2.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是 6.80,这个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解决问题

数与代数解决问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复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 出示算式: 过程要求: (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2)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列式计算。 (1)200的是多少?(2)200减少后是多少?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过程要求: ①利用电脑课本或幻灯逐一出示以上题目。 ②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列式计算。 二知识梳理 1、说一说解决问题,有哪些主要步骤。 学生回答时,不必要求统一表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内容正确都应该予以肯定。如: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4)计算; (5)验算。 2、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过程要求: (1)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 (2)与同学交流,互相探索、整理; (3)不必作统一要求,让学生找到自己所理解的方法。 3、举例说明。 (1)出示例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1/4 。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小学教师数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数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小升初数学专题数的运算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2、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 3、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

小升初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

2019年小升初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 1、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也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2、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3、、把0.65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是21的倍数,又是21的因数,这个数最小是( )。 6、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7、找规律填数。(1)1、2、4、( )、16、( )、64 (2)有一列数,2、5、8、11、14、……问104在这列数中是第( )个数。 8、5是8的( )% ,8是5的( )% , 5比8少( )% ,8比5多( )% 。 9、一件衣服以原价的八五折出售,可以把( )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 )%。 10.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96% ,也就是( )是( )的96%。 11、做800个零件,有760个是正品,这批零件的正品率是( )% 12、一批货物有1000吨,第一次运走20% ,第二次运25% ,

剩下的货物占这批货物的( )%。 13、一件商品480元,商场的优惠活动是满300元减120 元,实际上这件商品打了( )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4、跑完24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40秒,小亮用50秒,小明和小亮所用时间比是( ),所走的速度比是( )。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就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小升初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用!更多小升初复习资料及相关资讯,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1年某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α是第四象限角,tanα=-512,则sinα=()。 A. 15 B. ―15 C. 513 D. -513 2.三峡电站的总装机量是一千八百二十万千瓦,用科学记数法把它表示为()。 A. 0.182×108千瓦 B. 1.82×107千瓦 C. 0.182×10-8千瓦 D. 1.82×10-7千瓦 3.若|x+2|+y-3=0,则xy的值为()。 A. -8 B. -6 C. 5 D. 6 4.表示a、b两个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ab>1 B. ab<1 C. 1a<1b D. b-a<0 5.边长为a的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A. 2a B. a C. 32a D. 12a 6.如图,BD=CD,AE∶DE=1∶2,延长BE交AC于F,且AF=5cm,则AC的长为()。 A. 30cm B. 25cm C. 15cm D. 10cm 7.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n=1n(n+1),则S5等于()。 A. 1 B. 56 C. 16 D. 130 8.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测验属于()。 A. 安置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诊断性测验 D. 总结性测验 9.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 A. 教育学知识 B. 教育心理学知识 C. 教学论知识 D. 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10. 下列不属于小学中的德育方法的有()。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谈话法 D. 陶冶法 11. 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 活动课时制 B. 分组教学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12. 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 根舍因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科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13. 180的23是();90米比50米多()%。 14. 4030605000读作( ),6在( )位上,表示( )。 15. 0.56是由5个()和6个()组成的;也可以看作是由()个1100组成的。 16. 分解因式:a3-ab2=()。 17.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8. 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型课程、()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9. 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0. 一件商品,先涨价20%,然后又降价20%,结果现价与原价相等。() 21. 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9,表示甲数是乙数的9倍。( ) 22. 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3. 计算:8-2sin45°+(2-π)0-13-1

广东省中山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数的运算定律

广东省中山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数的运算定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计算下题,选出正确答案. =() A . B . C . D . 2. (2分)下面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676+243=243+676 A . 加法交换律 B . 加法结合律 3.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401×16=() A . 5416 B . 850 C . 6688 D . 6416

4. (2分)“84×17+16×17=(84+16)×17”,此等式应用的运算定律是() A . 乘法交换律 B . 乘法结合律 C . 加法结合律 D . 乘法分配律 5. (2分)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A . a×b=b×a B . (a×b)×c=a×(b×c) C . (a+b)×c=a×c+b×c 6.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4.5-3.5×7.6=() A . 110 B . 10 C . 7.6 D . 82 7.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5+1.5×4.6=() A . 8.42 B . 15 C . 1524 D . 28.2 8. (2分)能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的式子是()

A . 1.3×8.9+1.3×1.1 B . 16.38+9.45+90.55 C . 87×1.25×8 9. (2分) (2019四下·长沙期末) 如果○-△=□,那么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10. (2分)被除数()商=除数 A . + B . - C . × D . ÷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11. (2分) 200-200÷4=0÷4=0 12. (2分)判断对错. 计算混合运算的算式,一定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13. (2分)125×16=125×8×2. 14. (2分) 89+216+11=216+(89+11)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5. (2分)21× +21× =21×( + ),这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16. (2分)整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加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7. (2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填空题 (共13题;共44分)

小升初数学典型题 数与代数

第一章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代数 1.某一个数十万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最小的质数,其余各位上都是0,则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用三个8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的最小六位数是(),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六位数是(),读出两个零的六位数是()。 3.填空。(1)如果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向西走15米应该记作()。(2)如果把零下℃记作℃,那么零下℃记作(),零上24℃ 记作()。(3)如果足球比赛负一场记作-1,那么负两场记作(),胜三场记作()。 4.判断。(1)3·是纯循环小数。()(2)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33 100 米可以记作33%米。()(4)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点的大小不变。()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6.庆“六一”,六年级同学买来336枝红花,252枝黄花,210枝粉花。用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同样的花束在每束花中,红、黄、粉三种花各有几枝 7.有一堆苹果,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地数余3个,5个5个地数余4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8.要比较9 10和11 12 的大小,你能用哪些方法 9.() () = =():()=()% = ()折

第二节数的运算 1. 计算(1)9 4×8 5 ÷1.7(2)0.5×[51 5 ÷(3?2.5×7 8 )] 2. 如果83 5?1.5÷[12 3 ×( +11 3 )]=82 5 ,那么□=() 3. 解答下面各题。(1)有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71 5 ,差是减数的2倍。请写出这个减法算式。 (2)有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0,已知商是12,余数是5。请你求出被除数。 4. 选择。a是大于0的数,(a+a)÷a+(a?a)×a的结果是() A. a B. 2 C. 2-a 5.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 7×3 5 +3 7 ÷5 3 (2)4 9 +2.28?5 9 (3)(4)×4.6+6.4×3.7?3.7 6.计算下面各题 (1)16 27×[3 4 ?(7 16 ?1 4 )] (2)1 2 +1 6 +1 12 + 1 20+1 30 +1 42 第三节常见的量 1. 45000平方米=()公顷小时=()分钟 20升20毫升=()升

六年级数学下数与代数练习题

1、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填空: 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读作( )万人,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 2、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已顺利通车,累计投资二十九亿四千二百万元,这个数写作( ),改写成以“亿元”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 3、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三百万平方米,写作( )平方米,改写成用“万平方米”作单位是( )。 4、你知道全国小学生的人数吗?这个数是由1个亿、2个千万、8个百万和9个十万5个千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万。 5、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 6、 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一天,沈阳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7摄氏度,记作( ) °C ;上海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记作( ) °C 8、38 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也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9、在37 、38 和47 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10、分数的单位是18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11、把0.65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2、0.045里面有45个( )。 13、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14、明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二万零四百零八。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这个小数是( )。 15、3.85=( )%=( )÷( )=( )( ) =( )( )( ) 16、在下面的□里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第一个数最接近368万,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 368□700≈368万 9□2600000≈10亿 17、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18、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19、比较大小,在( )里填上“ >”“< “或“= ” 9200( )9189 420005( )420000 -2( )-6 0.32( )38 78%( )0.78 34 ( )1216 20、一个数既是21的倍数,又是21的因数,这个数是( )。 21、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 22、在15、0.33……、8.25、0、1、 ),自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12.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13.数学思考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14.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5.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16.教师的“大气”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纳-数与代数.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数与代数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2.在具体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复习整理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的法则和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回顾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总结估计的方法,并能进行应用。 5.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6.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字母表示数、方程、正反比例、看图找关系、探索规律;再次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运用字母表示某些规律,发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7.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的优越性,并巩固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8.回顾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看图找关系的回顾与反思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复习法等。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时数:八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等。(课本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测试题

小学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9 21 12 75 2. 从6时整到6时30分,分针旋转了( 180 )度;如果分针长6厘米,分针的针尖走过的路程是( 6* 3.14 )厘米。(π取值3.14) 3. 一种商品打七折后的售价是49元,它的原价是( 70 )元。 4. 如右图,一个正方体的顶面和侧面各画一条直线 AB 和AC ,则AB 和AC 间的夹角是( 60 )度。 5.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 2 : 3 ,它们的表面积 之比是( 4:9 ),体积之比是( 8:27 )。 6. 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0.3, 另一个外项是( 10/3 )。 7. + =91 + =63 + =46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 分 核分人 得 分 阅卷人 得分 评卷人

=( 37 ) 8. A ÷B ÷C =5 A ÷B -C =12 A -B =84 A =( 90 ) 9. 121+201+301+421+56 1=( 5/24 ) 10. 水结成冰时,体积比原来增加11 1 ,冰化成水时,体积比原来减少几分之几?( 11/12 ) 11. 如右图,把一个正三角形的两边各延长3 1 , 连结延长线的端点,又形成一个三角形。新形成 的大三角形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几分之几?(9/16 ) 12. 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1~9九个数字组成的。 请把它约分: 17469 5823 =( 1/3 ) 13. 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的半径相等,它们的面积比是2∶5。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 (144° )。 14. 一个数除197余5,除205则还差3就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16 )。 15. 一个四位数除以879,商是一位数,并且,整个算式中没有重复的数字。商是( 4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 a 、b 、c 都是正整数,且a ÷b =c ;如果同时令a ×6, b ÷2;要保证原等式成立,那 么,c 应( C )。 A :乘3 B :除以3 C :乘12 D :除以12 2. 1900年第一季度共有( B )天。 A :91 B :90 3. 任意平行四边形有( B )条对称轴。 A :2 B :4 C :0 D :无数

小升初数学专题数的运算与常见的量

第二讲数的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四加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则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运意义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 算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的加减法法则 1.意法则 义乘除法法则 和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或减数=被减数-差则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或除数=被除数÷商 无括号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含两级运算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运算顺序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2.四则混合 运算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减法:[a-b-c=a-(b+c)] 运算性质除法:[a÷b÷c=a÷(b×c)] 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3.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 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用字母表示 和1.加法中,加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 2.当一个加数增加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时,和不变a+b=c (a+m)+(b-n)=c+m-n (a+m)+(b-m) =c

积 1. 乘法中,因数乘上(或除以)一个为0的数,积也 随着乘上(或除以)这个数 2. 当一个因数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另一个 因数除以(或乘上)这个数,积不变 a × b =c (a ×m)×(b ÷n)=c ×m ÷n (a ×m)×(b ÷m)=c 差 1. 减法中,被减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差也随着增 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减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 差反而减少(或增加)同一个数 2.被减数和减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差不变 a - b = c (a ±m)-b =c ±m (a ±m)-(b ±m) =c 商 1. 除法中,被除数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除数不变 ,商也随着乘上(或除以)这个数;被除数不变,除数 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则除以(或乘上)这个数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 a ÷b =c (a ×m)÷b =c ×m a ÷( b ×m)= c ÷m (a ×m)÷(b ×m)=c (a ÷m)÷(b ÷m)=c 第二部分 精讲点拨 例1 直接写得数。 31+ 53 = 12-25 3 = 1.5×32= 2÷20%= 举一反三: 1.直接写得数。 43÷41= 51-61= 274×169= 12×(41-6 1)= 48×12.5%= 4 3 ÷75%= 6-6÷7= 560÷8×7= 2.计算下列各题。 1÷53-5 3 ÷1 (81+41)×4×8 91-91×91 52×32+98+1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