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对标标准

企业大学对标标准
企业大学对标标准

因素ID维度评价标准

Op A发展规划与定位优秀(10-9分)Op A发展规划与定位优良(8-7分)Op A发展规划与定位良好(6-5分)Op A发展规划与定位一般(4-3分)Op A发展规划与定位欠佳(2-1分)Op B政策效度优秀(10-9分)Op B政策效度优良(8-7分)Op B政策效度良好(6-5分)Op B政策效度一般(4-3分)Op B政策效度欠佳(2-1分)As C能力体系构建与应用优秀(10-9分)As C能力体系构建与应用优良(8-7分)As C能力体系构建与应用良好(6-5分)As C能力体系构建与应用一般(4-3分)As C能力体系构建与应用欠佳(2-1分)Cs D系统结构优秀(10-9分)Cs D系统结构优良(8-7分)Cs D系统结构良好(6-5分)Cs D系统结构一般(4-3分)Cs D系统结构欠佳(2-1分)Cs E课程开发优秀(10-9分)Cs E课程开发优良(8-7分)Cs E课程开发良好(6-5分)Cs E课程开发一般(4-3分)Cs E课程开发欠佳(2-1分)Cs F课程引进与采购优秀(10-9分)Cs F课程引进与采购优良(8-7分)Cs F课程引进与采购良好(6-5分)Cs F课程引进与采购一般(4-3分)Cs F课程引进与采购欠佳(2-1分)Cs G课程认证优秀(10-9分)Cs G课程认证优良(8-7分)Cs G课程认证良好(6-5分)Cs G课程认证一般(4-3分)Cs G课程认证欠佳(2-1分)Os H培训/教学设计优秀(10-9分)Os H培训/教学设计优良(8-7分)Os H培训/教学设计良好(6-5分)Os H培训/教学设计一般(4-3分)Os H培训/教学设计欠佳(2-1分)Os I培训/教学管理优秀(10-9分)Os I培训/教学管理优良(8-7分)Os I培训/教学管理良好(6-5分)Os I培训/教学管理一般(4-3分)Os I培训/教学管理欠佳(2-1分)Os J培训/教学评估优秀(10-9分)Os J培训/教学评估优良(8-7分)Os J培训/教学评估良好(6-5分)Os J培训/教学评估一般(4-3分)Os J培训/教学评估欠佳(2-1分)Bs K IT网络教学优秀(10-9分)Bs K IT网络教学优良(8-7分)

Bs K IT网络教学良好(6-5分)

Bs K IT网络教学一般(4-3分)

Bs K IT网络教学欠佳(2-1分)

Bs L讲师体系优秀(10-9分)

Bs L讲师体系优良(8-7分)

Bs L讲师体系良好(6-5分)

Bs L讲师体系一般(4-3分)

Bs L讲师体系欠佳(2-1分)

Bs M学员管理优秀(10-9分)

Bs M学员管理优良(8-7分)

Bs M学员管理良好(6-5分)

Bs M学员管理一般(4-3分)

Bs M学员管理欠佳(2-1分)

注:学员管理系统1,指以学员学习成果应用与员工发展为导向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员学习机制(如积分管理办法、课程档案(包括各课程学习记录与成绩认证、全年学时积分等基本信息)等

标准描述

能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有效影响各业务部门共同完成人才培养重任

中心与业务部门均有着明确的定位,但业务部门的支撑度不足

中心定位清晰明确,能对各业务部门形成有力支撑,但业务部门尚未明确相应职责

中心定位与规划较为明确,能在基础领域对业务部门形成一定支撑

尚无明确定位与规划,暂不能对业务部门形成有效支撑

制度政策体系完善,且执行有力

制度政策系统完备,且大部分部分制度执行较好

已制定了部分针对性的制度政策或管理办法,且执行较好

已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政策或管理办法,但执行效果欠佳

尚未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或管理办法

已建立了基于职族/子族能力模型的能力体系,且运行良好

已建立了关键职族/子族的能力体系,且运行良好

建立了相应的能力体系,但运行效果有待提升

尚未建立相应的能力体系,但已着手构建关键岗位的能力模型和能力标准

尚未建立相应的能力体系,只有基于岗位的任职资格体系

已建立了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体系,且运行良好

已在关键岗位建立了基于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且运行良好

已在关键岗位建立了基于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但运行效果有待提升

尚未建立基于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多数培训/教学课程基于“过往经验”

尚未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多数根据员工反馈和供应商推荐,安排相应培训/教学

已具备良好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开发管理能力,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课程开发团队

已具备独立开发高端品牌课程能力,并能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能够开发部分基础管理(素质)类课程或相关业务技能课程,并取得较好效果

仅能开发基础性宣讲类课程(如产品介绍等),或对外部引进课程进行二次转化

尚不具备独立课程开发能力,培训/教学课程基本依靠外部采购

已构建规范的供应商管理与评估系统,并能够对课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已构建较为规范的供应商管理系统,但尚未建立基于课程评估的沟通反馈机制

已初步建立供应商档案库,并能较好地对供应商推荐课程进行评估、选择

尚未建立系统的供应商管理与评估体系,但已与个别供应商达成了一定的信赖

尚未形成规范的供应商管理与评估系统,主要依赖于供应商和兄弟单位的推荐

已形成良好课程认证管理机制,并广泛应用于员工晋升与发展等相关领域

已在关键领域(岗位序列)实施课程认证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已在关键领域(岗位序列)实施课程认证系统,但认证效度有待提升

已尝试在关键领域(岗位序列)实施课程认证系统,但认证效度较低

尚未实施认证系统,基本依靠培训/教学满意度评估

培训/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设计科学规范,严谨高效,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使“工学”相长

能编制科学的培训/教学计划,并对关键领域(岗位序列)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能编制单一系统(某岗位序列)的培训/教学计划,并对基础类课程进行系统设计,且能取得一定成效

能设计较为简单的培训/教学计划,以缓解“工学”矛盾,但尚未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培训/教学课程针对性较弱尚未形成有效的培训/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体系,“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教学课程针对性较弱

已形成完善的培训/教学运营管理体系,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多种培训/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

已形成良好的培训/教学管理体系,能对单一培训/教学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但多项目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有较为规范的培训/教学流程和相关培训/教学管理机制,能对培训/教学班进行较为有效地管理

已建有部分培训/教学流程,能较为有效的组织和运用各种资源(讲师、学员、课程、设施设备等)实施培训/教学尚未建立相应的培训/教学管理流程和培训/教学机制,培训/教学项目(或培训/教学班组织)管理和资源运用能力相对较弱有完善的培训/教学评估系统,能有效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对培训/教学项目进行多维评估,并对各方进行评估反馈与有效应用有完善的培训/教学评估系统,能有效运用相应方法和工具对培训/教学项目进行多维评估,但评估反馈与结果应用欠佳有相对完善的培训/教学评估系统,能运用相应方法和工具对培训/教学项目进行多维评估,但评估效果相对较差

能运用简单的评估方法对培训/教学项目进行基础评估,并能对培训/教学项目提出改进(优化)建议

基本没有评估,或仅对培训/教学项目进行单一评价(如满意度评价),但对培训/教学项目的改进(优化)没有实质意义有系统的IT网络教学规划(学习内容系统性),及学习管理评估系统,且课程类型丰富,形式多样

有系统的IT网络教学规划(学习内容系统性),及学习管理评估系统,但课程类型与学习形式较为单一

针对相应层级或岗位序列人员开通IT网络学习和管理评估平台,但学习内容系统性欠缺

只针对相应层级或岗位序列人员开通IT网络学习平台,但课程类型单一,形式简单,学习评估相对较弱

尚未实施IT网络教学,基本依赖于课堂式教学或自我学习

已建立完善的基于能力模型的内部讲师培养与发展体系,且能有效推动并促进内训师团队健康发展

已建立完善的基于能力模型的内部讲师培养体系,内训师队伍整体较强,但内训师管理与激励相对较弱

已建立相对完善的内训师培养与管理体系,并能为关键业务领域培养优秀内训师

相应的管理办法已基本建立,内训师队伍初步形成,且能在基础业务领域发挥较好作用,但内训师培养相对薄弱

尚未建立有效的内训师培养与管理体系,内训师力量整体薄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已建立完善的学员管理系统1,并将学员管理与课程认证有效结合,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已建立相对完善的学员管理系统,将学习管理与课程认证有效结合,并在特定领域取得较好的效果

已建立相对完善的学员管理系统,并在特定领域(岗位序列)与课程认证相结合,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已开始实施学员积分管理、学员学习档案管理等,但尚未形成系统,且未能与课程认证有机结合

尚未建立相应的学员管理系统

果应用与员工发展为导向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员学习机制(如积分管理办法、课程认证等)、学习与发展计划、学习证、全年学时积分等基本信息)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