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彭禹繁

2014031282

一、在半导体材料中把多晶转变成一个大单晶,并给

予正确的定向和适量的N型或P型掺杂,叫做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有三种不同的生长方法,分别是直拉法、区熔法和液体掩盖直拉法。请简述直拉法的过程。

拉晶过程:

1.熔硅:将坩埚内多晶料全部熔化;

2.引晶:将籽晶下降与液面接近,使籽晶预热几分钟,俗称“烤晶”,籽晶下降与液面接近,使籽晶预热几分钟,俗称“烤晶”,以除去表面挥发性杂质同时可减少热冲击。当温度稳定时,可将籽晶与熔体接触,籽晶向上拉,控制温度使熔体在籽晶上结晶。

3.收颈:指在引晶后略为降低温度,提高拉速,拉一段直径比籽晶细的部分。其目的是排除接触不良引起的多晶和尽量消除籽晶内原有位错的延伸。颈一般要长于20mm。

4.放肩:缩颈工艺完成后,略降低温度(15-40℃),让晶体逐渐长大到所需的直径为止。这称为“放肩”。

5.等径生长:当晶体直径到达所需尺寸后,提高拉速,使晶体直径不再增大,称为收肩。收肩后保持晶体直径不变,就是等径生长。此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拉速。

6.收晶:晶体生长所需长度后,拉速不变,升高熔体温度或熔体温度不变,加快拉速,使晶体脱离熔体液面。

液体掩盖直拉法:

此方法主要用来生长砷化镓晶体,和标准的直拉法一样,只是做了一些改进。由于熔融物里砷的挥发性通常采用一层氧化硼漂浮在熔融物上来抑制砷的挥发。

特点:

直拉法的目的是实现均匀掺杂浓度的同时精确地复制籽晶结构,得到合适的硅锭直径并且限制杂质引入到硅中。优点:工艺成熟,便于控制晶体外形和电学参数,能成功地拉制低位错、大直径的硅单晶,尤其,能成功地拉制低位错、大直径的硅单晶,尤其制备10-4Ω?cm特殊低阻单晶。

缺点:

难以避免来自石英坩埚和加热装置的杂质污染,因而只能生产低阻单晶。另外,由于存在杂质分凝效应和蒸发效应,以及搅拌不均匀所形成的界面杂质积累层等,还会使拉制的硅单晶沿轴向的电阻率不一致,杂质缺陷较多。

另外,由于应用了石英坩埚(SiO2),从而在硅单晶中引入了氧。氧含量的典型值为0.2~2*1018cm-3以上。当单晶生长过程中经300—600 ℃温度范围的退火时,氧将获得电活性,其作用如同施主,从而使电阻率改变。如果硅的纯度高,在高真空或大流量高纯氩气氛下拉晶,通过合理的热场设计,以及控制好温度下拉晶,通过合理的热场设计,以及控制好温度和拉晶时的工艺参数等因素,可控制氧含量。

二、半导体材料中的原子是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

杂质原子若要扩散到半导体中有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间隙式”扩散以及“替位式”扩散。请简述这两种方式的特点。

杂质扩散机构:

半导体中的原子是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杂

质原子扩散到半导体中的方式有两种:半径较小且不易与硅键合的杂质原子从半导体晶格的间隙中挤进去,即所谓“间隙式”扩散;半径较大的杂质原子代替半导体原子而占据格点的位置,再依靠周围空的格点(即空位)来进行扩散,即所谓“替位式”扩散。

对于硅晶体,Au、Ag、Cu、Fe、Ni 等半径较小的杂质原子按间隙式扩散,而P、As、Sb、B、Al、Ga、In 等半径较大的杂质原子则按替位式扩散。间隙式扩散的速度比替位式扩散的速度快得多。

间隙式扩散:

间隙式扩散指间隙式杂质从一个间隙位置运动到相邻的间隙位置。

间隙杂质在间隙位置上的势能是相对极小的,间隙杂质要运动到相邻的间隙位置上,必须要越过一个高度为Wi =0.6~1.2eV 的势垒。

间隙杂质一般情况下只能在势能极小值位置附近作热振动,振动频率v0为1013~1014s-1,平均振动能量约为kT(室温下为0.026eV,1200℃高温下为0.13eV)。

由于Wi比kT 大得多,因此,间隙杂质只能依

靠热涨落以获得大于Wi 的能量后才能跳到近邻的间隙位置上。

间隙杂质在间隙位置上的势能是相对极小的,间隙杂质要运动到相邻的间隙位置上,必须要越过一个高度Wi 为0.6~1.2 eV的势垒。

按照玻尔兹曼统计,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正比exp(W i/ kT ),则单位时间内间隙杂质越过势垒跳到相邻间隙去的几率,可见,跳跃率随温度指数式地增加。室温下,硅中间隙杂质约以每分钟一次的速度跳跃。在典型的扩散温度(700℃~1200℃)下,其跳跃速度就很高了。

替位式扩散:

占据晶格位置的外来原子称为替位杂质。替位杂质从一个晶格位置运动到另一个晶格位置上称替位式扩散。

只有当替位杂质的近邻晶格上出现空位,替位杂质才能比较容易地运动到近邻空位上。

在晶格位置上的替位杂质,相对势能最低,而间隙位置处的势能最高。替位杂质要从一个位置运动到近邻格点上,也需要越过一个势垒,势垒高度为Ws。势垒高低位置与间隙杂质的正好相反。

在晶格位置上的替位杂质,相对势能最低,而间隙位置处的势能最高。替位杂质要从一个位置运动到近邻格点上,需要越过一个高度为Ws的势垒。依靠热涨落跳过该势垒。

替位杂质的运动与间隙杂质相比,更为困难。首先要在近邻出现空位(形成一个空位所需能量为Wv),同时还要依靠热涨落获得大于势垒高度Ws的能量才能实现替位运动。替位杂质的跳跃率应为近邻出现空位的几率乘上跳入该空位的几率,一般情况下,W v + W s(约3~4eV)比Wi大(其差值远大于kT ),因而P v 比Pi小得多,表明替位杂质的运动远比间隙杂质的运动困难。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

半导体材料硅的基本性质 一.半导体材料 1.1 固体材料按其导电性能可分为三类: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它们典型的电阻率如下: 图1 典型绝缘体、半导体及导体的电导率范围 1.2 半导体又可以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如下: 元素半导体:由一种材料形成的半导体物质,如硅和锗。 化合物半导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的物质。 1)二元化合物 GaAs —砷化镓 SiC —碳化硅 2)三元化合物 As —砷化镓铝 AlGa 11 AlIn As —砷化铟铝 11 1.3 半导体根据其是否掺杂又可以分为本征半导体和非本征半导体,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中无杂质掺入时,此种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非本征半导体:当半导体被掺入杂质时,本征半导体就成为非本征半导体。 1.4 掺入本征半导体中的杂质,按释放载流子的类型分为施主与受主,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施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释放一个电子,这种杂质被称为施主。如磷、砷就是硅的施主。 受主:当杂质掺入半导体中时,若能接受一个电子,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个空穴,这种杂质称为受主。如硼、铝就是硅的受主。

图1.1 (a)带有施主(砷)的n型硅 (b)带有受主(硼)的型硅 1.5 掺入施主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如掺磷的硅。 由于施主释放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电子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空穴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如图1.1所示。 掺入受主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如掺硼的硅。 由于受主接受电子,因此在这样的半导体中空穴为多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多子),而电子为少数导电载流子(简称少子)。如图1.1所示。 二.硅的基本性质 1.1 硅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硅是最重要的元素半导体,是电子工业的基础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300K)如表1所示。

常见发光材料

一.常见发光种类 光致发光 灯用材料 日光灯,节能灯,黑光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LED转换组合白光 长余辉材料 放射性永久发光,超长余辉,长余辉 紫外发光材料 长波3650发光,短波2537发光,真空紫外发光,量子点发光…… 红外线发光材料 上转换发光,红外释光,热释发光, 多光子材料 荧光染料\颜料 稀土荧光,有机荧光 电致发光 高场发光 直流粉末DCEL,交流粉末ACEL,薄膜发光,厚膜发光,有机发光 低场发光 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OEL-OLED),硅基发光,半导体激光 阴极射线发光 彩色电视发光材料 黑白电视发光材料 像素管材料 低压荧光材料 超短余辉材料 放射线发光 α射线发光材料,β射线发光材料,γ射线发光材料,氚放射发光材料,闪烁晶体材料 X射线发光 X存储发光材料 X增感发光材料 CT扫描发光材料 摩擦发光 单晶发光,微晶发光 化学发光 有机化合物发光(荧光染料) 液体发光 有机稀土发光 生物发光 酶发光,有机发光, 反射发光(几何光学) 光学镀膜反射材料,玻璃微珠反射材料 二.常见发光材料成份 物质发光过程有激励、能量传输和发光三个过程。激励方式主要有电子束激发,光激发和电场激发。电子束激发有阴极射线(CRT)发光材料,真空荧光(VFD)材料,场发射(FED)显示材料;光激发有荧光灯用发光材料,等离子显示(PDP)发光材料,X射线激发光材料等;电场激发有电致发光(EL)材料,发光二极管(LED)材料。 1 .阴极射线(CRT)稀土发光材料

表1 阴极射线稀土发光材料 组份发光色余辉用途 Y2O2S:Eu3+ 红 M 彩电,终端显示 Y2O2S:Eu3+ 红 M 投影电视 Y3(Al,Ga)5O12:Tb3+ 绿 M 投影电视 Y2SiO5:Tb3+ 绿 M 投影电视 InBO3:Tb3+ 绿 M 终端显示 InBO3:Eu3+ 红 M 终端显示 Y2SiO5:Ce3+ 415nm S 束电子引示管 (Beam index tube) Y3Al3Ga2O12:Ce3+ 520nm S 束电子引示管 (Beam index tube) YAlO3:Ce3+ 370nm S 束电子引示管 (Beam index tube) Y3Al5O12:Ce3+ 535nm S 飞点扫描管 2 .真空荧光显示(VFD)稀土发光材料 VFD用稀土发光材料较少,效率也不高,如SnO2:Eu3+, Y2O2S:Eu3+,很少使用。 3. 场发射显示(FED)稀土发光材料 FED是有可能与PDP和LCD相竞争的平板显示,它的画面质量和分辨率优于CRT,响应速度(寻址时间)非常快,而功耗仅是LCD的1/3,其应用前景令人关注。FED稀土发光材料如表2所示。 表2 FED稀土发光材料 组成颜色发光效率 SrTiO3:Pr 红 0.4 Y2O3:Eu 红 0.7 Y2O2S:Eu 红 0.57 Y3(Al,Ga)5O12:Tb 绿 0.7 Y2SiO5:Tb 绿 1.1 SrGa2S4:Eu[1] 绿 4.0 ZnS:Cu,Al 绿 2.6 Y2SiO5:Ce 兰 0.4 SrGa2S4:Ce[1] 兰 1.5 ZnS:Ag,Cl 兰 0.75 4 .灯用稀土发光材料 使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节能灯流明效率高,显色性好,是欧美、日和我国大力推广的绿色照明。灯用稀土发光材料如表3所示。 表3 灯用稀土发光材料 组成颜色用途 Y2O3:Eu 红节能灯 Y(V,P)O4:Eu 红高压汞灯 MgAl11O19:Ce,Tb 绿节能灯 LaPO4:Ce,Tb 绿节能灯 GdMgB5O10:Ce,Tb 绿节能灯 BaMgAl10O17:Eu,Mn 兰绿节能灯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彭禹繁 2014031282 一、在半导体材料中把多晶转变成一个大单晶,并给 予正确的定向和适量的N型或P型掺杂,叫做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有三种不同的生长方法,分别是直拉法、区熔法和液体掩盖直拉法。请简述直拉法的过程。 拉晶过程: 1.熔硅:将坩埚内多晶料全部熔化; 2.引晶:将籽晶下降与液面接近,使籽晶预热几分钟,俗称“烤晶”,籽晶下降与液面接近,使籽晶预热几分钟,俗称“烤晶”,以除去表面挥发性杂质同时可减少热冲击。当温度稳定时,可将籽晶与熔体接触,籽晶向上拉,控制温度使熔体在籽晶上结晶。 3.收颈:指在引晶后略为降低温度,提高拉速,拉一段直径比籽晶细的部分。其目的是排除接触不良引起的多晶和尽量消除籽晶内原有位错的延伸。颈一般要长于20mm。 4.放肩:缩颈工艺完成后,略降低温度(15-40℃),让晶体逐渐长大到所需的直径为止。这称为“放肩”。

5.等径生长:当晶体直径到达所需尺寸后,提高拉速,使晶体直径不再增大,称为收肩。收肩后保持晶体直径不变,就是等径生长。此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拉速。 6.收晶:晶体生长所需长度后,拉速不变,升高熔体温度或熔体温度不变,加快拉速,使晶体脱离熔体液面。 液体掩盖直拉法: 此方法主要用来生长砷化镓晶体,和标准的直拉法一样,只是做了一些改进。由于熔融物里砷的挥发性通常采用一层氧化硼漂浮在熔融物上来抑制砷的挥发。 特点: 直拉法的目的是实现均匀掺杂浓度的同时精确地复制籽晶结构,得到合适的硅锭直径并且限制杂质引入到硅中。优点:工艺成熟,便于控制晶体外形和电学参数,能成功地拉制低位错、大直径的硅单晶,尤其,能成功地拉制低位错、大直径的硅单晶,尤其制备10-4Ω?cm特殊低阻单晶。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晶圆 初入半导体行业为了尽快入门,我们必须对这个行业的主要物料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因为制造业的结构框架是人机料法环测。物料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半导体这类被人家卡脖子的行业更要牢记于心,尽快摆脱西方的围堵,但是基础材料这块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短期我们很难扭转当下这种憋屈的局面。 在半导体产业中,材料和设备是基石,是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创新的引擎。半导体材料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环节,和半导体设备一样,也是芯片制造的支撑性行业,所有的制造和封测工艺都会用到不同的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一般均具有技术门槛高、客户认证周期长、供应链上下游联系紧密、行业集中度高、技术门槛高和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目前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多为海外企业垄断,国产化率较低,寡头垄断格局一定程度制约

了国内企业快速发展。华为事件的发生发展告诉我们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已经非常紧迫了。 半导体材料细分行业多,芯片制造工序中各单项工艺均配套相应材料。按应用环节划分,半导体材料主要可分为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在晶圆制造材料中,硅片及硅基材料占比最高,约占31%,其次依次为光掩模板14%,电子气体14%,光刻胶及其配套试剂12%,CMP抛光材料7%,靶材3%,以及其他材料占13%。 在半导体封装材料中,封装基板占比最高,占40%。其次依次为引线框架15%、键合丝15%、包封材料13%、陶瓷基板11%、芯片粘合材料4%、以及其他封装材料2%。封装材料中的基板的作用是保护芯片、物理支撑、连接芯片与电路板、散热。陶瓷封装体用于绝缘打包。包封树脂粘接封装载体、同时起到绝缘、保护作用。芯片粘贴材料用于粘结芯片与电路板。封装方面相对难度要低一点,所以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企业主要集中在封测这一后工艺领域。 半导体材料中前端材料市场增速远高于后端材料,前端材料的增长归功于各种前端技术的积极使用,如极紫外(EUV)曝光,原子层沉积(ALD)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

光电器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光电器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原荣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四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建设光纤接入网和DWDM系统离不开各种光学材料和器件,诸如光纤和光缆、连接器和耦合器、光发射/接收器、光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光滤波器、光放大器、光开关以及光分插复用器等。本文就光纤通信系统用到的光电器件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光有源器件 1.1 可调谐激光器 可调谐激光器是实现宽带测试、WDM和光纤放大器泵浦的最重要的器件,近年制成的单频激光器都用多量子阱(MQW)结构、分布反馈(DFB)式或分布布喇格反射(DBR)式结构,有些能在80nm范围内调谐。在半导体激光器后面加上一个光纤布喇格光栅,可使波长稳定,如美国E-TEK研制的980nm泵浦激光器,输出光功率达220mW,又如法国alcatel Optronics公司研制的1480nm泵浦激光器,不但在半导体激光器后面加了一个光纤布喇格光栅,而且尾纤采用保偏光纤,既使波长稳定,又使功率也稳定。美国MPB公司推出的EBS-4022宽带光源,其输出功率达22dBm,在C波段40nm的带宽上,其平坦度≤1dB。美国Santec公司推出的TSL-220可调谐激光器,为保证pm数量级的波长精度,内置一个波长监测器;为去除ASE啐噪声,还内置一个可调谐滤波器,可调谐范围竟达80nm。 1.2光放大器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光纤放大器,它有掺铒和掺氟2种,其单泵浦的增益典型值为17dB,双泵浦的增益典型值为35dB,噪声系数一般为5~7dB,带宽为30nm,在带宽内的增益偏差为1dB。在氟基光纤上掺镨就可制作出掺镨光纤放大器(PDFFA),可应用于工作在1.3mm波段上的G.652光纤。 半导体激光放大器(SLA)芯片具有高达30~35dB的增益,除输入和输出端存在总共8~10dB 的耦合损耗外,还有22~25dB的增益,另外行波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很宽的带宽,可以对窄至几个ps的超窄光脉冲进行放大。SLA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可与光发射机和接收机一起被单片集成在一起。欧洲ACTS KEOPS计划资助的全光分组交换系统采用的全光分组交换节点,在输入输出接口、光交换矩阵中都使用了半导体光放大器,在ns量级范围内实现了光门电路波长选择和波长转换器件的功能。 1.2.3 光纤喇曼放大器 当强激光通过光纤时,将产生受激喇曼散射(SRS)。光纤喇曼放大器(FRA)就是利用强泵浦光束通过光纤传输产生的受激喇曼散射。光纤喇曼放大器可覆盖的光谱范围宽,比泵浦光波长大约长100nm的波长区均可获得最大的增益,目前增益带宽已达132nm。这样通过选择泵浦光波长,就可实现任意波长的光放大,所以喇曼放大器是目前唯一能实现1290~1660nm光谱放大的器件。另外,它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光纤。 光纤喇曼放大器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全波段可放大的特性和可利用传输光纤做在线放大的优点,1999年已成功地应用于DWDM系统中。使用分布光纤喇曼放大器,可以增大传输距离,提高传输比特率,另外还允许通过加密信道间隔,提高光纤传输的复用程度和传输容量。传输跨距的延伸,有时可免除在两地之间安装昂贵的3R中继器,特别是在大陆和海岛、海岛和海岛间的海缆通信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富士通在211×10Gb/s的DWDM系统中,使无中继传输距离从50km增加到80km,使系统传输距离达到7200km。朗讯和阿尔卡特也有类似的实验。阿尔卡特报道已将32×40Gb/s的无中继DWDM系统的传输距离延伸到250km。 1.3 光纤激光器

元器件简介

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 在我们电子设计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的电子元器件,常用的一般有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led、各类集成块、芯片等。 一.电容 常见电容器:纸介电容器、有机薄膜电容、云母电容、陶瓷电容、电解电容器、表贴电容器、空气介质可变电容等。 具体的分类如下: 1.从结构分: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2.从电解质分: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 容器等。 3.从用途分: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小型 电容器。 应用:电源滤波,低频耦合,去耦,旁路等 二.电感 1. 分类:a.按电感形式分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 b.按导磁体性质分类: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铜芯线圈。c.按工作性质分类:天线线圈、振荡线圈、扼流线圈、陷波线圈、偏转线圈。 d.按绕线结构分类: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式线圈。 2.主要参数:电感量,品质因数,额定电流 3.应用: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阻交流通直流,阻高频通低频(滤波) 滤波用的。 三.二极管 二极管种类有很多,按照所用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锗二极管(Ge管)和硅二极管(Si管)。根据其不同用途,可分为检波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等。按照管芯结构,又可分为点接触型二极管、面接触型二极管及平面型二极管。 常用二极管的特性:1.正向导电性 当正向电压达到某一数值(锗管约为0.2V,硅管约为0.6V)以后,二极管才能直正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上保持不变(锗管约为0.3V,硅管约为0.7V),称为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2、反向特性 3发光特性 常用二极管的应用:1、整流 2、开关3、限幅4、继流在开关电源的电感中和继电器等感性负载中起继流作用。5、检波在收音机中起检波作用。 四.LED LED也是二极管的一种,它是一种发光二极管, 这种半导体组件一般是作为指示

探析硅光学技术的原理、种类及优势

探析硅光学技术的原理、种类及优势 当互联网流量在用户和数据中心之间传递时,越来越多数据通信发生在数据中心,让现有数据中心交换互联变得更加困难,成本越来越高,由此技术创新变得十分重要与紧迫。 现在有一种半导体技术——硅光子,具有市场出货量与成本成反比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光子技术,硅光器件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对更低成本、更高集成、更多嵌入式功能、更高互联密度、更低功耗和可靠性的依赖。 微电子技术按照“摩尔定律”飞速发展已有五十几年了,但随着器件的特征尺寸减小到十几个纳米以下,微电子产业能否再依照“摩尔定律”前进已面临挑战。器件的速度、功耗和散热已经成为制约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也希望其功能器件和系统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更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仅仅利用电子作为信息载体的硅集成电路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应用“硅基光电子技术”,将微电子和光电子在硅基平台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微电子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大规模集成带来的低廉价格,以及光子器件与系统所特有的极高带宽、超快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等优势,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和业界的普遍共识。 什么是硅光技术? 硅光子是一种基于硅光子学的低成本、高速的光通信技术,用激光束代替电子信号传输数据,她是将光学与电子元件组合至一个独立的微芯片中以提升路由器和交换机线卡之间芯片与芯片之间的连接速度。 硅光子技术是基于硅和硅基衬底材料(如SiGe/Si、SOI 等),利用现有CMOS 工艺进行光器件开发和集成的新一代技术,结合了集成电路技术的超大规模、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是应对摩尔定律失效的颠覆性技术。这种组合得力于半导体晶圆制造的可扩展性,因而能够降低成本。 硅光子架构主要由硅基激光器、硅基光电集成芯片、主动光学组件和光纤封装完成,使用

硅基光电器件研究进展

半导体技术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 硅基光电器件研究进展 郭宝增 摘要 在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中,光电子器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试图把光电子器件集成在硅微电子集成电路上却遇到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人们发展了多种与硅微电子集成电路兼容的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本文介绍最近几年这方面技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多孔硅 光电子器件 硅集成电路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Guo Baoze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 Informational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 Abstract 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But attempts to integrate photonics with silicon-based microelectronics are hampered by the fact that silicon has an indirect band gap,which prevents efficient electron-photon energy conversion.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many technologies to mak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hich can be compatible with conventional silicon technology have been developed.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hchnologies. Keywords Porous silicon Optoelectronic devices Silicon integrated circuit 1 引 言 硅是微电子器件制造中应用得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硅集成电路的应用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一般硅集成电路只限于处理电信号,对光信号的处理显得无能为力。然而,光电器件的应用却是非常广泛的,光纤通信、光存储、激光打印机及显示设备都 要用到各种光电器件。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光的世界。据心理学家分析,人们通过眼睛所接收的信息占总接收信息量的83%,即人们接收的信息83%是光信号。因此可以想象,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对光电子器件的需求决不亚于对微电子器件的需求。目前采用的光电子器件,主要是Ⅲ-Ⅴ族材料,这些器件与广泛使用的硅技术不兼容,而且制造成本高,因

2019-2020年高中化学4.1.1单质硅与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4.1.1单质硅与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与光导纤 维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 A组——知能训练 1.常温下能与硅发生反应的气体是( ) A.O2B.H2 C.F2D.Cl2 解析:常温下与Si反应的物质有F2、氢氟酸和强碱溶液。 答案: C 2.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含量最丰富 B.自然界中存在大量单质硅 C.高纯度的硅被用于制做计算机芯片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 解析: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A项错误;硅的性质虽然不活泼,但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硅,只有化合态硅,B项错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等,C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D项错误。 答案: C 3.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不与任何酸反应 B.在常温下,可与强碱溶液反应 C.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单质硅的还原性比碳的还原性强 解析:A项,在常温下,Si能与氢氟酸反应,不正确,Si在常温下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加热条件下也能与Cl2、O2等反应。B、C正确,碳和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硅比碳易失电子,还原性比碳强,D正确。 答案: A 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 A.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 B.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C.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 解析:酸性强弱与这种酸的酸酐的状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无关,A、B、C都不

硅基发光材料与光互连的基础研究

硅基发光材料与光互连的基础研究 ★项目简介: 建立在硅材料基础之上的微电子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科技和国防的现代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正大力发展微电子工业,有望成为新兴的国际微电子工业基地,是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所在。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数据将海量增加,对信息计算、传输等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其主要的解决途径之一就是将现有成熟的微电子和光电子结合,实现硅基光电集成,这将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十年来,由于重大的工业意义,硅基光电集成关键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引起了国际科学界(如美国MIT、哈佛大学)和工业界(如Intel,ST)的严重关注,仅Intel公司对硅基光电子的研发就投入数十亿美元巨资。一旦突破,不仅可以实现芯片光互连、光电集成以及将来的光计算,而且在光通讯、光显示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对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探索硅基发光和光互连的新材料、新原理和新器件。采用能带工程、缺陷工程等途径,对硅基发光材料进行人工改性,发展新的硅基发光材料;提高硅基电致发光效率,实现硅基电泵激光。研究硅基微纳尺度下光的传输与控制,解决硅基芯片光互连和光电集成的关键问题。为我国硅基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人才贮备,促进高速、大容量计算机技术的重大突破。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1)硅基高效率发光微结构体系的构建原理、可控制备和表征,以及硅基发光材料表面、界面结构的调控。(2)硅基发光材料的载流子注入、输运与复合过程,硅基电致发光的内、外量子效率增强和电泵激光的机制。 (3)微纳尺度下,硅基光波导中的光传输和控制,硅基光互连和单片集成中的光电融合。围绕科学问题,我们研究(1)硅基纳米材料的发光原理和技术,(2)硅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发光原理及技术,(3)硅基材料杂质和缺陷的发光原理和技术,(4)硅基SiGe量子阱材料的发光原理和技术,(5)硅基光电子光互连和光电集成的关键原理和工艺。针对上述主要研究内容,为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我们设立五个课题,分别为:(1)硅基纳米材料的构建、调控及发光原型器件,(2)纳米化合物半导体/硅异质结构发光材料及原型器件,(3)基于缺陷工程的硅基发光材料及原型器件,(4)基于能带工程的硅基发光材料及光电子原型器件,(5)硅基微纳光波导传输与单片光电集成技术。前四个课题是通过不同的技术途径研究硅基发光来解决硅基光源问题,重点放在硅基纳米硅、硅基铒离子注入和硅基纳米硫化镉/硒化镉化合物异质结这三种材料体系中实现光放大和光增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器件或集成工艺,形成电致发光器件,并力争实现真正的硅基电致激光。而在实现硅基发光的基础上,最后一个课题则研究硅基光互连和光电集成。我们充分发挥人员交叉、学科交叉和单位交叉的优势,由国内硅基光电子研究的主要优势单位承担本课题。 项目由浙江大学牵头、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参加,研究队伍包括了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和集成光电子学、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和硅材料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研究硅基发光的几乎所有骨干力量,课题组成员包括2位中科院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在过去5年中,这一团队在本领域获得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一批科研成果,承担和完成了20多项相关的科研项目。本项目的完成不仅会提高我国硅基光电子材料的整体研究水平、跻身于国际研发的先进行列,还将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我国新一代光电集成、计算机等的工业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人才储备。 ★项目专家组: 姓名单位 杨德仁浙江大学 徐骏南京大学 江晓清浙江大学 俞育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秦国刚北京大学

硅基发光材料简述

硅基发光材料简述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三种硅基发光材料:掺铒硅、多孔硅、纳米晶硅的发光特性、优缺点和应用前景。从而对这些硅基发光材料有所了解并对其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掺铒硅多孔硅纳米硅晶光学特性 一、前言 硅材料在半导体工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硅在地球上储量丰富,硅基器件制造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且制造工艺非常成熟,是迄今最适合于集成工艺的材料。然而,由于体硅为间接带隙材料其发光效率低下,故而被认为不是良好的光电子材料,不适宜应用于光电子领域。然而相较于在光电子领域站优势地位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硅基光电子材料又有着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光电集成等优点,且随着对硅材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又发现了硅基发光的一些新特性,因而近年来对于硅基发光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回顾硅基发光的研究历史,并归纳几种硅基发光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期能对硅基发光材料有着更好地理解并对硅基发光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所了解。 二、实现硅基发光的几种方法 由于硅单晶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光电子材料,因此虽然经过各种技术上的改进,体硅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已可达到1%,但体硅发光并不是硅基发光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对硅基发光的努力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杂质或利用缺陷处复合放光; 2 通过合金或分子调节发射波的波长; 3利用量子限制效应或能带工程,通过增加电子-空穴复合的几率来增加发光效率; 4采用硅基混合的方法将其他直接带隙材料与硅相结合; 下面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硅基发光材料。 2.1 掺铒硅的发光 对于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可以通过引入杂质的方法使电子或空穴局域化,形成复合中心,提高复合率,达到发光效率增加的目的。目前,硅中稀土杂质(特别是铒)的掺杂被认为是这种手段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种手段。 稀土元素铒4f壳层中的正三价态离子的分离态具有具有类似于原子跃迁(I l3/2→l5/2)的辐 射发光特性,可发射波长1.54μm的光,对应着石英光纤的最低损耗波长区域,因而掺铒硅 发光在硅基光通讯中有着重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掺铒硅的发光独立于体硅发光,是典型的第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0411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2016041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硅基材料应用作业 彭禹繁 2014031282 一、在半导体材料中把多晶转变成一个大单晶, 并给予正确的定向和适量的N型或P型掺杂,叫做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有三种不同的生长方法,分别是直拉法、区熔法和液体掩盖直拉法。请简述直拉法的过程。 拉晶过程: 1.熔硅:将坩埚内多晶料全部熔化; 2.引晶:将籽晶下降与液面接近,使籽晶预热几分钟,俗称“烤晶”,籽晶下降与液面接近,使籽晶预热几分钟,俗称“烤晶”,以除去表面挥发性杂质同时可减少热冲击。当温度稳定时,可将籽晶与熔体接触,籽晶向上拉,控制温度使熔体在籽晶上结晶。 3.收颈:指在引晶后略为降低温度,提高拉速,拉一段直径比籽晶细的部分。其目的是排除接触不良引起的多晶和尽量消除籽晶内原有位错的延伸。颈一般要长于20mm。

4.放肩:缩颈工艺完成后,略降低温度(15-40℃),让晶体逐渐长大到所需的直径为止。这称为“放肩”。 5.等径生长:当晶体直径到达所需尺寸后,提高拉速,使晶体直径不再增大,称为收肩。收肩后保持晶体直径不变,就是等径生长。此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拉速。 6.收晶:晶体生长所需长度后,拉速不变,升高熔体温度或熔体温度不变,加快拉速,使晶体脱离熔体液面。 液体掩盖直拉法: 此方法主要用来生长砷化镓晶体,和标准的直拉法一样,只是做了一些改进。由于熔融物里砷的挥发性通常采用一层氧化硼漂浮在熔融物上来抑制砷的挥发。 特点: 直拉法的目的是实现均匀掺杂浓度的同时精确地复制籽晶结构,得到合适的硅锭直径并且限制杂质引入到硅中。优点:工艺成熟,便于控制晶体外形和电学参数,能成功地拉制低位错、大直径的硅单晶,尤

半导体硅材料

半导体硅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 作为半导体工业基础材料的硅材料工业也将随之发展,而光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的研究加快步伐,所以研究半导体硅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势在必行。现代微电子工业除了对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的要求之外,对硅材料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在当今全球超过2000亿美元的半导体市场中,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和99%以上的集成电路都是用高纯优质的硅抛光片和外延片制作的。在未来30-50年内,它仍将是集成电路工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材料。半导体硅材料以丰富的资源、优质的特性、日臻完善的工艺以及广泛的用途等而成为了当代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 随着国际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电子工业和半导体工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并且直到20世纪末都保持稳定的15%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作为半导体工业基础材料的硅材料工业也将随之发展,所以研究半导体硅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一、半导体硅材料的发展现状 由于半导体的优良性能,使其在射线探测器、整流器、集成电路、硅光电池、传感器等各类电子元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它具有识别、存储、放大、开关和处理电信号及能量转换的功能,而使“半导体硅”实际上成了“微电子”和“现代化电子”的代名词。 二、现代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对半导体硅材料的新要求 随着微电子工业飞速发展, 除了本身对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的要求之外, 同时对硅材料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对硅片表面附着粒子及微量杂质的要求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其加工线宽也逐步缩小,因此, 对硅片的加工、清洗、包装、储运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对于兆位级器件, 0.10μm的微粒都可能造成器件失效。亚微米级器件要求0.1μm的微粒降到10个/片以下同时要求各种金属杂质如Fe、Cu、Cr、Ni、A1、Na 等, 都要控制在目前分析技术的检测极限以下。 2. 对硅片表面平整度、应力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半导体材料

摘要本文重点对半导体硅材料,GaAs和InP单晶材料,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一维量子线、零维量子点半导体微结构材料,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光子晶体材料,量子比特构建与材料等目前达到的水平和器件应用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了概述。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半导体材料的建议。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量子线量子点材料光子晶体 1半导体材料的战略地位 上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革命;上世纪70年代初石英光导纤维材料和GaAs激光器的发明,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人类能从原子、分子或纳米尺度水平上控制、操纵和制造功能强大的新型器件与电路,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军事对抗的形式,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2几种主要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硅材料 从提高硅集成电路成品率,降低成本看,增大直拉硅单晶的直径和减小微缺陷的密度仍是今后CZ-Si发展的总趋势。目前直径为8英寸的Si单晶已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基于直径

为12英寸硅片的集成电路技术正处在由实验室向工业生产转变中。目前300mm,0.18μm工艺的硅ULSI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300mm,0.13μm工艺生产线也将在2003年完成评估。18英寸重达414公斤的硅单晶和18英寸的硅园片已在实验室研制成功,直径27英寸硅单晶研制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从进一步提高硅IC‘S的速度和集成度看,研制适合于硅深亚微米乃至纳米工艺所需的大直径硅外延片会成为硅材料发展的主流。另外,SOI材料,包括智能剥离和SIMOX材料等也发展很快。目前,直径8英寸的硅外延片和SOI材料已研制成功,更大尺寸的片材也在开发中。 理论分析指出30nm左右将是硅MOS集成电路线宽的“极限”尺寸。这不仅是指量子尺寸效应对现有器件特性影响所带来的物理限制和光刻技术的限制问题,更重要的是将受硅、SiO2自身性质的限制。尽管人们正在积极寻找高K介电绝缘材料,低K介电互连材料,用Cu代替Al引线以及采用系统集成芯片技术等来提高ULSI的集成度、运算速度和功能,但硅将最终难以满足人类不断的对更大信息量需求。为此,人们除寻求基于全新原理的量子计算和DNA生物计算等之外,还把目光放在以GaAs、InP为基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非凡是二维超晶格、量子阱,一维量子线与零维量子点材料和可与硅平面工艺兼容GeSi合金材料等,这也是目前半导体材料研发的重点。 2GaAs和InP单晶材料 GaAs和InP与硅不同,它们都是直接带隙材料,具有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耐高温,抗辐

硅基光电子技术与应用学习心得

硅基光电子技术与应用学习心得 厦门大学韩响微电子技术按照“摩尔定律”飞速发展已有五十几年了,但随着器件的特征尺寸减小到十几个纳米以下,微电子产业能否再依照“摩尔定律”前进已面临挑战。器件的速度、功耗和散热已经成为制约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也希望其功能器件和系统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更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仅仅利用电子作为信息载体的硅集成电路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应用“硅基光电子技术”,将微电子和光电子在硅基平台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微电子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大规模集成带来的低廉价格,以及光子器件与系统所特有的极高带宽、超快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等优势,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和业界的普遍共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周治平教授依托区域光纤通信网和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前两次基础上继续举办“硅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暑期学校。 为了解该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和拓展国际视野,聆听各位大师教诲,刚踏入科研大门读研一的我们从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坐了3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从东南沿海的小小鹭岛一下子到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第一个感觉就是北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热,被拥挤的人群挤出火车站之后也不知道东南西北,宽阔的马路上挤满了车,各种大厦映入眼帘。报到之后首先去感受令无数莘莘学子神往的北大,未名湖、博雅塔、华表。。。。。。虽然看上去十分古老,但每一个都见证了无数英杰的成长充满了灵气。 开始上课之后,周老师第一讲,周老师给人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还有幽默。周老师平稳的语气流露着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维。介绍了硅基光电子学的发展背景和历史,以简洁的语言给出了硅基光电子学基本概念,硅基光电集成的光源,光路耦合、对准、封装,光波导、光路变化、滤波,光调制,光探测等部分的基本原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我们对硅基光电子技术有个整体的把握,建立硅基光子学的框架。给我最大震撼的是微电子所令人钦佩的陈老师,首先陈老师铿锵有力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就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原来陈老师才是有故事有经历的人:陈老师是40年代出生的人,吃过那个时代的许多苦干过最脏

硅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硅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硅基发光材料是实现光电子集成的关键材料。本文分析了传 统工艺制作的硅基发光材料存在发光效率低、发光性能不稳定等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量子理论、超晶格理论和纳米技术在硅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以及多孔硅的实践应用,并对硅基发光材料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硅基发光材料多孔硅量子限制效应 Abstract: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is the key material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raft of Si-based light emitting that exists the defects, such as the inefficiency and the unsteady property of light emitting, and sums up the current progresses of quantum theory, superlattice theory, nano-scale technology in the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and the applied of porous silicon. Also some prospects of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is mentioned in this parper Key words Si-bas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porous silicon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SOI光波导器件研究进展及应用

SOI光波导器件前沿研究 光电信息学院 赵正松 2011059050025 摘要:SOI(Silicon-on-insulator, 绝缘衬底上的硅)是一种折射率差大、波导传输损耗小的新型材料, SOI 基光电子器件具有与微电子工艺兼容、能够实现OEIC 单片集成等优点,近年来随着SOI 晶片制备技术的成熟,SOI 基波导光波导器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介绍了弯曲波导、光耦合器、可调谐光衰减器、光调制器和光开关等常见的SOI 基光波导器件的一些研究进展。 引言:光纤通讯网络中, 波分复用(WDM)是提高传输速率和扩大通讯容量的理想途径: 通过在单根光纤中多个波长的复用,可以充分利用光纤巨大的带宽资源,实现不同数据格式信息的大容量并行传输,同时又可降低对器件的超高速要求。在WDM 网络中,网际间交叉互联(OXC),光信号上下载路(OADM),以及波长变换等关键技术的实现使得WDM 网络具有高度的组网灵活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WDM 光网络中, 网际OXC 和节点OADM 功能是最核心的技术, 光滤波器、光耦合器、光开关、可变光衰减器、波长变换器、复用与解复用器等是最关键的器件[1]. 在基于各种材料的光波导器件中, 硅基光波导器件格外引人注目。硅基光波导材料有SOI (绝缘体上的硅)、SiO2/Si 和SiGe/Si 等多种. 硅基光波导的优势在于: 硅片尺寸大、质量高、价格低; 硅基光波导材料具有较大的折射率差, 便于缩小器件尺寸和实现平面光波回路(PLC)单片集成; 电学性能好,易于控制, 具备光电混合集成的潜力; 机械性能好, 加工方便, 可以光刻腐蚀成各种三维光波导结构; 硅的热导性和热稳定性好, 可以直接用作集成芯片的热沉,器件封装结构简单. 最重要的是硅的加工工艺与传统微电子工艺兼容, 适合低成本制作硅基光电子集成(OEIC)芯片。 本文主要研究的SOI硅基光波导材料全名为Silicon On Insulator,是指硅晶体管结构在绝缘体之上的意思,原理就是在Silicon(硅)晶体管之间,加入绝缘体物质,可使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比原来的少上一倍。优点是可以较易提升时脉,并减少电流漏电成为省电的IC。原本应通过交换器的电子,有些会钻入硅中造成浪费。

内科大2014网络信息检索试题

2014《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试题 (满分70分) 一、根据课程所学内容完成以下填空(每空2分,共40分):用外网检索不 要用镜像。 1、写出我校图书馆订购的两个英文参考数据库( Ei和SCI )。 2 在我馆的馆藏纸质图书文献中,题名包含“思想政治”的图书,共有结果 ( 104 )条其中由刘玉瑛著编写的典藏于 (A区 502 室 22 排 1列 4层)。 3、在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查找到书名有“考研”并且主题词含有“英语”的2008 年以后出版的图书有( 56 )种。 4、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刊名(包含曾用名)带有“自动化”的 期刊有(56 )种,其中《机器人》杂志的曾用刊名为(国外自动化)。 5、《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模糊检索主题包含“世界读书日”并且同时包括“图书馆”的期刊论文,其中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年份是(2013),其中发表在《图书馆杂志》的期刊论文有( 7)条。 6.对于选定的课题“浅谈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应该制定的检索关键词为(数字技术电气自动化)。 7、在维普中检索,同时在题名和关键词中包含“思想政治”并且发表于 2012-2014的核心期刊论文有相关记录共( 2123 )条。考虑到检索结果过多(过少)可以考虑通过(增加and的限制概念,用not限制不相关文献的输出)的途径来调整检索结果的。 8、维普二次检索中的在结果中去除,相当于逻辑运算中的(非)运算。 9、在EI中的专家检索时,atuostemming off 默认方式是(全字段检索)。 10请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出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支持的论文有( 919 )篇。 11在ELSEVIER数据库有三种分类浏览方式,分别是按字母、按学科和按(期刊名)浏览。

硅基光子学国内外分析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题报告-1 硅基光电子学<光子学)研究简况 网络信息中心文献情报服务 2007年6月 硅基光电子学研究简况 编者按:本文介绍了硅基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研究方向、技术难点以及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

的基本情况。希望能为我所学科布局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技术概述 硅基半导体是现代微电子产业的基石,但其发展已接近极限。而光电子技术则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现在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多利用化合物材料制备,与硅微电子工艺不兼容,因此,将光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集合起来,发展硅基光电子科学和技术意义重大。近年来,硅基光电子的研究在国内外不断取得引人注目的重要突破,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把硅基光电子作为长远发展目标。 硅基光电子学包括硅基光子材料、硅基光子器件和硅基光子集成三个主要方面。分别介绍如下: 1. 硅基光子材料 <1)硅基纳M发光材料 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有效地控制硅纳M晶粒的尺寸和密度,以形成具有小尺寸和高密度的有序纳M结构。制备方法有:通过独立控制固体表面上的成核位置和成核过程实现自组织生长;在掩蔽图形衬底上的纳M结构生长;扫描探针显微术的表面纳M加工;全息光刻技术的纳M图形制备以及激光定域晶化的有序纳M阵列形成等。 <2)硅基光子晶体 光子晶体具有合成的微结构、周期性变化的折射率以及与半导体潜在电子带隙相近的光子带隙。根据能隙空间分布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光子晶体。光子晶体的实际应用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与成熟的硅工艺相结合是人们非常看好的方向,可出现全硅基光电子器件和全硅基光子器件,因此制备硅基光子晶体及其应用将是以后的研究重点。在所有光子晶体制备方法中,运用多光束干涉的全息光刻法有着许多优点:通过照射过程能够制成大体积一致的周期性结构,并能自由控制结构多次。通过控制光强、偏振方向和相位延迟,制成不同的结构。 2. 硅基光子器件 <1)硅基发光二极管 作为硅基光电子集成中的光源,硅基发光二极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