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行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北京市房山区交道中学的额尔敦朝鲁。我爱生育养育我的内蒙古,也爱我工作生活的北京。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选择初三化学绪言的理由,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本课题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课题之后我进行了初步思考,发现了最重要问题:目前师与生之间是陌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无论从课标要求或最近发展区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沟通学生,教学要从他们的学情出发。

所以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如下(见PPT),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化学;二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三是亲近化学,污染不是化学的错,是人类对化学的无知造成的。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课题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那么,师生之间陌生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到了利用暑假解决问题。

原则:

1、“减负”原则;

2、趣味性原则。

内容:

1、趣味实验。

2、上网学习,分学习小组制作PPT汇报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实验。

内容:首先:学生想办法制得紫甘蓝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碱面水和白醋做实验。第三步:从生活中找其它液体进行实验对比,并进行分类。突出化学变化到物质分类的规律性,落实对比方法和分类观。

二是上网学习,分小组制作PPT。

我们创建了针对初三化学的“未来化学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图: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兴趣,引导学习。2、初步培养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表达、交流。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入实施课堂教学阶段。

我从纵向: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怎么学化学;横向:意图—素材—知识—情感等两个维度介绍我的实施课堂教学情况。

“什么是化学”这个环节有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趣味作业和数学素材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步:课堂导入: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贴近现实生活。

导语:新学期开学了,对我们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的一门新学科要“开业”了,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开业吧。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充气气球并扎破,制造思维冲突,对比研究提问。完成之后留课后作业,进行课堂延伸教育:上网搜索“鞭炮的历史”,渗透安全教育、环境低碳意识和历史文化教育。

第二步:趣味作业汇报。(展示图片)这是学生做的情况和收到的汇报作业。该环节主要落实学科思想为:1、初步了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渗透分类对比的学科思想方法。

第三步:利用数学素材。(展示图片)我在课堂上利用了三角形稳定而四边形不稳定这一学生熟知数学素材。数学学科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与化学学科不完全相同,但现象背后探究本质的科学意识完全相同。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内部(微观)结构有关。

完成三个小环节的学习之后,化学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在“什么是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三个素材知道了化学的定义,并有了好奇-成就感-欣喜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的学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首先讨论人类历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火的控制和利用入手的。让我高兴的是就此问题学生们课后在博客中留言进行交流。

第二步交互讨论青铜器到铁器和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并引向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入了下一步骤:学习小组展示汇报。首先是化学之美:该小组展示奥运烟火到上海世博烟火,并提出了问题,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展示了化学的美丽和神奇。

当学生展示第二个主题“衣”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材质的衣物让同学们触摸材质。当他们翻看标签的时刻及时渗透:查阅资料是认识物质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学科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用于改善我们的现实生活品质这一重要的科学观。

除此之外还有“食”、“住”、“行”等主题。下面部分展示一下“住”这一主题的学生展示情况。(播放学生展示视频1分钟)

学生的有些话语显得稚嫩,但他们准备的材料和内容远远超出我在博客中提供的素材。我发现,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际上,前面的了解“什么是化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从生活到化学的过程;知道“为什么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从化学到生活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这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了化学是什么样的学科。我以环境科学、医用化学和生命科学为例让同学们感受了化学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学科。

在“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两个素材和网络资源等素材了解了简单的化学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学是化学研究的领域,并有了惊讶-思考-感叹-荣誉感到决心学习化学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的学科我们怎么学习呢?我选择了化学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等三个内容。

首先,演示趣味实验。实验设计非常简单:NaOH溶液滴加酚酞→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碳酸钠粉末。形象描述为:“白酒变葡萄酒”、“葡萄酒变白酒”、“白酒变汽水”。主要意图:突出重点并与暑假趣味作业相呼应。

第二步:宏观微观视角。

课堂上以讨论数学学科中的线-点关系为例引入微观视角,并播放了一段视频。因说课需要以六倍速度播放。

(视频播放)旁白:浩瀚的太空中寻找地球,穿过大气层,以一滴水的视角进入海洋,继续进入海洋生物体内,最后到达微观视角。

该视频中涉及到宇观、宏观、介观和微观,面对学生我们只强调宏观和微观即可。该环节通过视听立体感受微观和宏观视角的不同。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科学想象。

关于未来医学的有趣想象:

人造机器人,机器人再造小机器人,小机器人再造更小机器人,如此往复,最终造出来的小小机器人小到直接进入人体内修复损伤器官和部位,达到无痛治疗而痊愈的目的。

该环节中升华学生的感受,通过美妙想象激发学生的美好憧憬和无尽的向往。

第四步:讨论水的各种表达方式。

在关于几种表达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中学生的意向很快指向了水的化学式。化学式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的。模型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思想。理解运用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用语,

甚至书写某体裁文章都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最佳模型的选择过程。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工具。

我在“如何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选择了化学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等三个内容。对于我们农村中学初三毕业生中40%左右的学生来说,初三化学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系统学习化学的机会。我想二十年之后他们还能回忆起来的初三化学的记忆就是初三化学的核心。那就是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了。在这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几个素材,知道了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从而有了意外-思考-想象-向往的情感体验。这是课堂教学三个环节。

下面是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假如没有化学—写在化学第一节课后》要求完成初三化学学习后再写一篇《假如没有化学—写在初三化学毕业之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自己的成长。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六-九章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 植物油: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 食盐:透明液体(稳定) 酒精:透明液体(稳定) 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步练习题 1.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 ...“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 D.对垃圾进行分类 2. 2019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 种 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A.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B.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青海是生态大省,要筑牢生态保护屏障。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生活中露天焚烧废旧塑料和橡胶 C.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4.“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5. 2019年度,聊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29天。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 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6.“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荷泽市多地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 念不相符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7.2019年6月5日是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和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 ) A.工业燃煤用前进行脱硫处理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 C.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塑料垃圾 D.农业生产中大服使用化肥农药 8. 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 9.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加大对核能的利用 B.在田野里焚烧秸秆 C.用水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D.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10. 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炼钢、宇宙航行都要用到氧气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目前海水淡化已经广泛使用 C.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我国已经在南海海域对可燃冰进行试验性开采11. 留心观察,化学就在身边: (1)某班同学给学校食堂提出的下列建议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初中化学序言课观课报告

观《碱及其性质》有感 张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设计明确到位,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并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内边思考边议论、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完成学习目标,师生配合比较默契。课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为充分,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很明显感觉到,从实验准备、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张老师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本节课亮点纷呈: 1.通过学生观看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认识碱的物理性质,形式新颖,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分组实验,课堂组织、课堂把握力很足,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有序、课堂达成率高,同时更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3.在突破教学难点上,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出探究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的一般思路,同时,又为后面学习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张老师这节课从总体上讲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教学目标把握到位,训练扎实有效,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学习兴致很高,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设计都很切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其中,使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业、学生当堂纠错,学生录制视频、课堂分组实验、课堂实验探究,都经过精心设计。教师能根据所选课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在突破难点方

面,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当时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也很成功,通过启发和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就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并且有些同学直接就说出了可以探究化学反应的产物,这使得得出研究没有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思路水到渠成。课堂上,采用以“师生对话,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在体验参与与合作的乐趣的同时收获知识,感悟生活,认识世界。另外,师生对话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做得恰当好处,使“目标---教学---评价”一体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更高效,因为这节课设置了分组实验环节,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值得我好好学习和用心体会。

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行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北京市房山区交道中学的额尔敦朝鲁。我爱生育养育我的内蒙古,也爱我工作生活的北京。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选择初三化学绪言的理由,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本课题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课题之后我进行了初步思考,发现了最重要问题:目前师与生之间是陌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无论从课标要求或最近发展区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沟通学生,教学要从他们的学情出发。 所以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如下(见PPT),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化学;二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三是亲近化学,污染不是化学的错,是人类对化学的无知造成的。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课题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那么,师生之间陌生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到了利用暑假解决问题。 原则: 1、“减负”原则; 2、趣味性原则。 内容:

1、趣味实验。 2、上网学习,分学习小组制作PPT汇报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实验。 内容:首先:学生想办法制得紫甘蓝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碱面水和白醋做实验。第三步:从生活中找其它液体进行实验对比,并进行分类。突出化学变化到物质分类的规律性,落实对比方法和分类观。 二是上网学习,分小组制作PPT。 我们创建了针对初三化学的“未来化学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图: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兴趣,引导学习。2、初步培养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表达、交流。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入实施课堂教学阶段。 我从纵向: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怎么学化学;横向:意图—素材—知识—情感等两个维度介绍我的实施课堂教学情况。 “什么是化学”这个环节有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趣味作业和数学素材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步:课堂导入: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贴近现实生活。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5.1 金属的性质 教案

《金属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认识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也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初步认识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3、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对比及区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研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探究性学习,深化了解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重点:金属与算反应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 【教师活动】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认识了化学里的一个新的小伙伴——金属,学习了金属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以及人类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不同的领域里对金属的应用;也通过铁、镁、铝、铜四种金属在氧气中的变化,学习了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 【多媒体展示】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汞是液体) 2.有金属光泽 3.金属都能导电、导热 4.有延展性 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利用家里的各种资源,查找和金属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相信大家肯定都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查找到的金属的小故事。 【学生活动】学生甲、乙、丙分享自己所查找的与金属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教师活动】大家查找得都非常的好,非常的认真。当然老师自己回去也做了功课,也查找了几个和金属有关的事件,我发现这几个事件特别的吸引我的眼球。 【多媒体展示】金属的遭遇 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金属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波兰的托卡维兹因酸雨腐蚀铁轨,火车每小时开不到40公里,而且还显得相当危险。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活动】金属会受到酸雨的腐蚀! 【教师活动】很好,大家抓住了关键字眼!金属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的活动引发的“酸雨”,却使得金属“伤痕累累”。那么,金属能与酸反应吗? 新课讲授:金属的性质——金属与酸的反应 【教师活动】实验室检验猜想的唯一标准,要解决刚才大家产生的猜想,还得是实验来说话。【演示实验】探究实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2、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几种金属药品的取用方法,稀盐酸、稀硫酸的倾倒方法。 【教师活动】强调实验的正确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演示第一组实验,用实物展台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组实验。 【学生活动】根据反应的实验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1) 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序言》

绪言 一、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2、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离不开化学 3、化学的作用 a、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b、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 二、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a、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生存条件,也发现了物质变化 b、利用物质变化,造就了许多古代化学工艺(均发生化学变化) 要求能列举我国【中国】 ......古代化学工艺: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纸、火药、酒、燃料等 2、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a、道尔顿【英】——《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意】——《分子学说》 重要意义——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b、1869年【俄】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人们研究化学有规律可循) 3、现代纳米技术(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和合成新物质(合成新分子阶段)【物种已经超过6千万】 a、纳米铜——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代替Pt,实现CO→CO2,集成电器(超塑延展性),水污染处理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哈尔滨伊鸿药业已经用于帮助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等(金属材料) b、鸟笼——隔水透气(有机高分子材料) c、单晶硅——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作大功率整流器、晶体管、二极管、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d、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轻质高强度,绝缘、绝热性好、可设计性好,常用于蒸汽式飞机上的油箱和管道,宇航员身上的微型氧气瓶,小型汽艇、救生艇,汽车制造业,建筑业,家居洁具等。(复合材料) 4、近年来——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理念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有四个特点: a、原料——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b、条件——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 c、“零排放”——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d、产品——生产出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三、什么是化学 1、定义——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等的科学。 2、研究的对象以及涉及到的领域 研究对象是物质,不是一个个具体的物体。 涉及领域有:能源、材料、医药、环境、信息、生命科学等。 3、研究的内容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制法、用途等。 1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

绪言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绪言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活动及学习化学的乐趣。 重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的培养。 实验准备: 澄清石灰水,试管、玻璃管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旧识: 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 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研究什么的?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1、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2、小猫为什么不怕热? 结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交流讨论: 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 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 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后你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 知道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如食盐(氯化钠) 调味品——防腐 氢氧化钠、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 食制盐酸 氯气塑料、农药 化工原料漂白粉 盐有机合成 盐酸 氢气金属冶炼 化肥 有机合成 4、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总结: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识: 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教版初三化学序言

绪言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 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 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2.观察实验的方法:

初三化学绪言练习题

初三化学绪言练习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物体 B、实验 C、物质 D、数据与空间 2、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万种 B、纳米技术的应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绿色化学的提出 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性质 C、物质的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水利发电 C、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D、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6、“绿色化学”要求的产品----------------------------------------------------------() A、绿颜色无公害的产品 B、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产品 C、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可再生的产品 D、无毒无害,有利于环保的产品 7、下列各组内的两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冰和水 B、木材和木炭 C、铁和铁锈 D、酒精和白酒 8、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会破裂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那么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_绪言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教案沪教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的性质 学习难点:从微观上来认识溶解、乳化、溶解热效应以及溶液的导电性 探究活动: 1.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探究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同点及其区别2.物质溶解至水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3.通过溶液的形成,探究导电性的原因 知识预备: 知识整理: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P.S.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物质溶解的现象 (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 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溶液等则呈无色。 (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解释: (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 (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 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 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 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 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

【化学】中考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中考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初三化学绪言及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初三化学绪言及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从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实验

A、提出科学问题; 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4、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22种见书上图(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二)、仪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试管: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要先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蒸发皿: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胶头滴管:①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③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集气瓶: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细口瓶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练习与实践:P9 1 2 3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学目标: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通过《溶解现象》的学习,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引出溶液PH值,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2、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度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阅读归纳与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各部分的学习思考提纲,让学生先自学交流讨论或实验探究后,教师再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归纳小结。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教法设计,本节课的学法重点是化学阅读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粗读、细读、精读和背读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分析)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初三化学绪言练习题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物体 B、实验 C、物质 D、数据与空间 2、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万种 B、纳米技术的应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绿色化学的提出 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性质 C、物质的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水利发电 C、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D、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6、“绿色化学”要求的产品----------------------------------------------------------() A、绿颜色无公害的产品 B、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产品 C、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可再生的产品 D、无毒无害,有利于环保的产品 7、下列各组内的两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冰和水 B、木材和木炭 C、铁和铁锈 D、酒精和白酒 8、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会破裂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9、以下我国古代的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陶瓷 B、指南针 C、火药 D、冶铁炼钢 10、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二、填空题: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和构成的,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