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doc 17页)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doc 17页)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doc 17页)

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doc 17页)

摘要: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对策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对

赏自然人文景观,从中获取自然、人文知识。

6.生态旅游中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强调突出自然本色,参观游览活动以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所需要的旅游设施简单,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4左右。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我国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首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有外出旅游的能力和愿望。其次,我国各地区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有很大差异,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丰度高、地域组合好,便于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第三,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断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科学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从而形成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具体来讲,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生态意识落后

一是"无烟工业"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象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也会产生各种废物。旅游业不仅排放传统工业废物,而且生产的"旅游公害"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是致命的威胁。二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的产业"。他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消耗,低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环境新创造价值部分。三是"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误导。认为旅游消耗只是精神消费,不对其构成威胁。而事实上旅游活动也消耗甚至破坏或毁灭旅游和环境资源。

2.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

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3.生态旅游有名无实

通过发展当地经济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目的所在。可是在现实发展中,很多地方没有认真研究开发的可行性,而是把生态旅游当成了一种标签和市场上招徕客源的幌子,以迎合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生态旅游概念上存在争议的机会,在主观上有意识地曲解生态旅游含义。这种做法不仅对旅游者产生了误导,还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声誉,造成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更有悖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初衷。

4.景区内环境破坏严重

我国现阶段旅游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规划开发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