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取向硅钢片曲线

武钢取向硅钢片曲线
武钢取向硅钢片曲线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一、无取向硅钢片生产技术要点 首先要求钢水纯净,经真空处理后碳含量降至0.01~0.005%,氧<0.005%,保护浇铸成厚板坯,低温热送,加热到1100~1200℃,保温3~4h,使AlN粗化,若轧机能力强,最好是1050~1100℃加热,防止铸坯中较粗的AlN、MnS析出物再固溶,使热轧及退火后晶粒细化,组分增多,磁性变坏。终轧温度要高些,以防止晶粒变粗,铁损降低。 对无取向的Si>1.7%的硅钢,由于变形抗力显著提高,导热性降低,并且连铸后柱状晶粗大,产品表面易产生瓦垅状缺陷,铸坯易产生内、外裂纹,故需慢热慢冷,加热温度也可略高一些,达1 200℃。这更便于热轧而且使终轧温度提高,热轧板晶粒粗化,可改善磁性。加热到1200℃,Mn S不会固溶,而AlN可能部分固溶,但由于钢中碳含量降低(如<0.01%,至0.004%),可使AlN固溶度明显减小,亦即使固溶温度提高。则≤1200℃加热仍可使AlN粗化,P15降低。通常开轧温度1180±20℃,终轧温度850±20℃。应注意含Si<1.7%或Si<2.5%而C>0.01%的硅钢在约1 000℃时存在明显的α+γ两相区,热轧塑性显著降低,γ相与α相变形抗力之差易引起不均匀变形,使板形不好,易出现裂边,成材率下降。故应尽量降低碳含量,使热轧精轧基本处于α相区或避开α+γ两相区,C≤0.003%的1.5%Si钢,热轧时由于γ相数量减少,也不裂边。碳量低,以后退火也不需要脱碳。 二、无取向硅钢片和取向硅钢片的关系: 1、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含硅量0.5%-3.0%,冷轧取向硅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2、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较取向硅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

宝钢无取向硅钢片钢带化学成分分析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全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 (Q/BQB 480-2009 代替Q/BQB480-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厚度为0.35mm,0.50mm和0.65mm全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的定义、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磁特性等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检验文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生产的、用于磁路结构的、以最终退火状态交货的全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以下简称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791-1995 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GB/T 3102.5-199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GB/T 3655-2008 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9637-2001 电工术语磁性材料与元件 GB/T 13789-2008 用单片测试仪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 GB/T 19289-2003 电工钢片(带)的密度、电阻率和叠装系数的测量方法 Q/BQB 400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检验文件 Q/BQB 401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 术语和定义 3.1 铁损(比总损耗)iron loss ( specific total loss) 铁损是指在交变磁场下磁化试样时,消耗在试样上的无效电能。在给定频率和最大磁感应强度进行磁化的情况下,铁损用符号P(10Bm/f)表示,单位为W/kg。 例:P15/50表示在最大磁感应强度为1.5T、频率为50Hz时,单位kg试样的铁损。 3.2 磁化特性(磁感应强度)magnetic polarization(magnetic flux density) 磁化特性通常用正常磁化曲线上,对应于给定磁场强度的磁感应强度(磁极化强度)来表示。磁感应强度的符号为B(0.01H),单位为T(特

无取向硅钢片

无取向硅钢片 硅钢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其产量约占世界钢材产量的1%,它是含硅0.8,-4.8,的硅铁合金,经热、冷轧成厚度在1mm以下的硅钢薄板。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 一、硅钢片分类: 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二、无取向硅钢片的定义: 无取向硅钢片是按照一定生产工艺,形成无取向性变形织构结晶结构的硅钢片。 三、无取向硅钢片和取向硅钢片的关系: 1、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含硅量0.5%- 3.0%,冷轧取向硅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2、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较取向硅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 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 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 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在易磁化的轧制方向上具有优越的高磁导率与低损耗特性。取向钢带在轧制方向的铁损仅为横向的1/3,磁导率之比为6:1,其铁损约为热轧带的1/2,磁导率为后者的2.5倍。 3、性能及用途:由于二者性能特点不同,在使用方向上存在差异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发电机制造,故又称冷轧电机硅钢。冷轧取向硅钢带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变压器制造,所以又称冷轧变压器硅钢。 (1)硅钢片性能指标: A、铁损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硅钢片性能及牌号对照

矽钢片的好坏取决于矽钢片的材质和加工工艺,EI型矽钢片的加工工艺最重要。它直接影响 变压器的质量,加工工艺中的冲压方法,退火方法最重要,同一材质的矽钢片冲压毛刺小的 与毛刺大的制作的变压器性能差7%,同一材质的矽钢片退后(氮气保护退火)与不退火的矽钢片制作的变压器性能相差7-10% 国内常用的H系列编号,是沿用70年代-90年代的日本新日铁的标号。而现在正规厂家都按照新的标号标示。 旧标号新标号性能相当材料我知道的批发价格{退火片要贵1000-2000米/吨} H12 50H270 50WW270 B50A270 21000元 H14 50H310 50WW310 B50A310 15800元 H18 50H470 50WW470,B50A470 14000元 H23 50H600 50WW600,B50A600 12600元 H30 50H700 50WW700,B50A700 11000元 H40 50H800 50WW800,B50A800 9600元 H50 50H1000 50WW1000, B50A1000 8500元 H60 50H1300 50WW1300,B50A1300 8000元 从工艺上说,Z系列均为冷轧有取向高含硅量,H系列一般是冷轧无取向中高含硅量, H型无取向性钢片也有0.35MM的薄片。但是产量很少,一般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 无取向硅钢片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H50 H23 H18 H14 H12 比重 7.85 7.75 7.65 7.65 7.65 铁损P1.5/50HZ≤13 6.2 4.7 4.0 3.6 磁通密度B50≥ 1.69 1.66 1.64 1.61 1.6 按温升来说H18低于H23,H23低于H50 按空载电流则相反。 另外同一牌号有白片黑片之分,黑片{退火片}性能优于白片。另外同一牌号铁芯尺寸不同性能也不同。 有取向硅钢带常用的牌号有 Z11 Z10

硅钢片取向和无取向

电工用硅钢薄板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顾名思义,它是含硅高达0.8%-4.8%的电工硅钢,经热、冷轧制成。一般厚度在1mm以下,故称薄板。硅钢片广义讲属板材类,由于它的特殊用途而独立一分支。 电工用硅钢薄板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是电力、电讯和仪表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磁性材料。 (1)硅钢片的分类 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2)硅钢片性能指标 A、铁损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B、磁感应强度高。在相同磁场下能获得较高磁感的硅钢片,用它制造的电机或变压器铁芯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相对而言可节省硅钢片、铜线和绝缘材料等。 C、叠装系数高。硅钢片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制造铁芯的叠装系数提高。 D、冲片性好。对制造小型、微型电机铁芯,这点更重要。 E、表面对绝缘膜的附着性和焊接性良好。 F、磁时效现象小 G、硅钢片须经退火和酸洗后交货。 (一)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GB5212-85) 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以含碳损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作材质,经热轧成厚度小于1mm的薄板。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也称热轧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按其合硅量可分为低硅(Si≤2.8%)和高硅(Si≤4.8%)两种钢片。 (二)电工用冷轧硅钢薄板(GB2521-88) 用含硅0.8%-4.8%的电工硅钢为材质,经冷轧而成。 冷轧硅钢片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钢带。冷轧电工钢带具有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叠装系数高、冲片性好等特点,且比热轧电工钢带磁感高、铁损低。用冷带代替热轧带制造电机或变压器,其重量和体积可减少0%-25%。若用冷轧取向带,性能更佳,用它代替热轧带或低档次冷轧带,可减少变压器电能消耗量45%-50%,且变压器工作性能更可靠。 用于制造电机和变压器。通常,晶粒无取向冷轧带用作电机或焊接变压器等的状态;晶粒取向冷轧带用作电源变压器、脉冲变压器和磁放大器等的铁芯。 钢板规格尺寸:厚度为0.35、0.50、0.65mm,宽度为800-1000mm,长度为≤2.0m。(三)家电用热轧硅钢薄板(GBH46002-90) 家电用热轧硅钢薄板的牌号以J(家)D(电)R(热轧)表示,即JDR。JDR后数字为铁损值*100,横线后数字为钢板厚度(mm)*100。家电用热轧硅钢片对电磁性能要求可稍低一点,铁损值(P15/50)最低值为5.40W/kg。一般不经配洗交货。 用于各种电风扇、洗衣机、吸尘器、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的微分电机等。 顾名思义取向硅钢对取向有要求它铁损低用于制造大型变压器,无取向硅钢对取向有没要求它铁损较高用于制造中小电机铁芯定转子,两者区别在硅的含量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高很多.

无取向硅钢简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0613495.html, 无取向硅钢简介 作者:苏晓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3期 摘要:无取向硅钢是电力、电器工业上重要的软磁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各类电动机、发动机等设备的铁芯。 关键词:电工钢;磁极化;多功能材料 1.电工钢简介 硅钢也称电磁钢或电工钢,是指含硅为0.5~4.5%,成品含碳量低于0.03%的硅合金钢。因其具有特殊的性能,即导磁率高、矫顽力低、电阻系数大、磁滞损失小,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发电机、电动机的铁芯、变压器、继电器以及各种电工仪表等,是国家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也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对电力工业发展、电器产品制造、科研、国防建设、能源节约等有着重要意义。 硅钢的生产集冶金工艺、金属物理、磁学、化学、检测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特别是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复杂,成分控制严格,制造工序长,影响性能的因素多,而且生产工艺保密性强,因此常把取向硅钢的产品质量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并称取向硅钢为特殊钢中“艺术品”。 电工钢板按硅含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按生产加工工艺,电工钢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热轧硅钢能耗大,产品质量差,国家己规定限时淘汰。冷轧电工钢板又可分无取向和取向两种,如表1.1所示。其中无取向硅钢主要被用作旋转电机如马达和发电机的铁芯,取向硅钢主要用于中、高频电机和变压器及脉冲变压器[1]。 太原钢铁公司于1954年正式生产硅含量为1~2%的热轧低硅钢板,同时又试制出硅含量为3~4%用于变压器铁芯的高硅钢板。随后在鞍钢第二薄板厂也生产出用于电机、变压器铁芯的热轧硅钢片。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电工钢板,如0.15mm和0.20mm厚3%Si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和0.025、0.05及0.1mm厚3%Si冷轧取向硅钢薄带,用作中、高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脉冲变压器等;继电器和电力开关用的0.7mm厚3%Si高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板;新型高转速电机转子用高强度冷轧电工钢板;医用核磁共振断层扫捞仪等磁屏蔽和高能加速器电磁铁用的低碳电工钢热轧厚板和冷轧板;高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磁屏蔽用的4.5%~6.5%Si高硅钢板等。

物理实验报告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物理实验报告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 曲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实验20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及基本 磁化曲线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如航天、通信、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等都无不用到铁磁材料(铁、钴、镍、钢以及含铁氧化物均属铁磁物质)。因此,研究铁磁材料的磁化性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重大的意义。本实验使用单片机采集数据,测量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两个不同磁性能的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预习重点】 (1)看懂实验原理图及接线图。 (2)复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参考书:《电磁学》下册,赵凯华、陈熙谋着,第五、六章;《大学物理学》电磁学部分,杨仲耆等编,第六章。 【仪器】 磁滞回线实验组合仪、双踪示波器。 【原理】 1)铁磁材料的磁化及磁导率 铁磁物质的磁化过程很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磁滞的特性。一般都是通过测量磁化场的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其磁性规律的。

图20—1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图20—2基本磁化曲线

当铁磁物质中不存在磁化场时,H和B均为零,即图20—1中B~H曲线的坐标原点0。随着磁化场H的增加,B也随之增加,但两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当H增加到一定值时,B不再增加(或增加十分缓慢),这说明该物质的磁化已达到饱和状态。Hm 和Bm 分别为饱和时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对应于图中a点)。如果再使H逐渐退到零,则与此同时B也逐渐减少。然而H和B对应的曲线轨迹并不沿原曲线轨迹a0返回,而是沿另一曲线ab下降到Br ,这说明当H下降为零时,铁磁物质中仍保留一定的磁性,这种现象称为磁滞,Br 称为剩磁。将磁化场反向,再逐渐增加其强度,直到H=-Hc ,磁感应强度消失,这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c 。Hc 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图20—1表明,当磁场按Hm →0→-H c →-Hm →0→Hc →Hm 次序变化时,B所经历的相应变化为Bm →Br →0 →-Bm →-Br →0→Bm 。于是得到一条闭合的B~H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应该说明,对于初始态为H=0,B=0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的过程中,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0—2所示。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

铁芯磁化曲线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如航天、通信、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等都无不用到铁磁材料(铁、钴、镍、钢以及含铁氧化物均属铁磁物质)。因此,研究铁磁材料的磁化性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重大的意义。本实验使用单片机采集数据,测量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两个不同磁性能的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1)铁磁材料的磁化及磁导率 铁磁物质的磁化过程很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磁滞的特性。一般都是通过测量磁化场的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其磁性规律的。 图20—1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图20—2基本磁化曲线

当铁磁物质中不存在磁化场时,H和B均为零,即图20—1中B~H曲线的坐标原点0。随着磁化场H的增加,B也随之增加,但两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当H增加到一定值时,B不再增加(或增加十分缓慢),这说明该物质的磁化已达到饱和状态。Hm和Bm分别为饱和时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对应于图中a点)。如果再使H逐渐退到零,则与此同时B也逐渐减少。然而H和B对应的曲线轨迹并不沿原曲线轨迹a0返回,而是沿另一曲线ab下降到Br,这说明当H下降为零时,铁磁物质中仍保留一定的磁性,这种现象称为磁滞,Br称为剩磁。将磁化场反向,再逐渐增加其强度,直到H=-Hc,磁感应强度消失,这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c。Hc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图20—1表明,当磁场按Hm→0→-Hc→-Hm→0→Hc→Hm次序变化时,B所经历的相应变化为Bm→Br→0→-Bm→-Br→0→Bm。于是得到一条闭合的B~H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应该说明,对于初始态为H=0,B=0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的过程中,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0—2所示。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为铁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线。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μ=B/H。因B与H非线性,故铁磁材料的μ不是常数,而是随H而变化,如图20—3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相对磁导率μr=μ/μ0。μ0为真空中的磁导率,铁磁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这一特点是它用途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0—3铁磁材料μ与H关系曲线

硅钢片报告无取向硅钢一今月国内生产冷轧硅钢卷

硅钢片报告 无取向硅钢 一、今年1-10月国内生产冷轧硅钢卷(五大主流钢厂)共生产了300.53万吨(含取向)与去年同期313.15万吨相比,减少了12.62万吨,减幅为4%左右,自09年7月份冷轧硅钢卷生产量呈现上升的态势(其中7月32.14万吨,8月36.38万吨,9月35.46万吨,10月38.09万吨创出今年以来单月历史高位)。 二、再看进口,今年1-9月无取向冷轧硅钢电工钢共进口36.94万吨,与去年同期56.11万吨相比,减少了19.17万吨,减幅为34.17%。 三、再看出口:今年1-9月无取向冷轧电工钢出口为1.03万吨与去年同期1.31万吨相比减少了0.28万吨,减幅为21.38%。 四、据某电机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9月国内中小型电机行业出口电机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以上,今年国内电机外贸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 从以上统计数据,对无取向冷轧硅钢卷后市做一个预判预测: 一、自去年底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措施,尤其是实施“家电下乡,家电补贴”措施,刺激了家电市场复苏,对硅钢片需求有一定的增长,总的来说要好于预期,然而,中小型电机出口数量持续低走,对硅钢片需求是减少的。 二、再看国内产量呈现“前低后高”,反映了主流钢厂上半年是采取了限产、减产措施,下半年以来,产量连连上升,参照09年7月-10月产量142.07万吨,月均为35.51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五大钢厂)将与去年363.54万吨基本持平,供求大体平衡,略供过于求。 三、再看进出口,无论是进口或出口,今年呈现减量基本定局,无取向硅钢片除今年9月进口量大增突破了6万吨“关口”其中7月接近6万吨外,1-8月在3-4万吨之间徘徊,原因多方面的,主要是价格因素,其次是国内“三资“企业,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可能今年4季度进口量有一定的回升。 四、部分中小企电机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出口电机持续低迷,对硅钢片需求“一蹶不振”为了求生存,寻找“替代品”如有的小电机用“钢带”(宽度仅在500-600MM),有的用让步产品头尾小卷、有的用边角余料、有的走“回头路”冷轧改为热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冷轧硅钢卷消耗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看:生产冷轧硅钢卷主流钢厂对今年12月份出厂价调整“开平盘”取消优惠,小幅上调100-200元/吨(不含税)充其量对“后市”谨慎看好,所以,对冷轧硅钢卷后市关键看钢厂对产量的控制,目前因市场上现货资源略显不足,行情在缓慢的“爬升”,一但钢厂集中发货,市场行情可能有要“滑坡”了。 从上海市场12月9日运行情况来看,整体市场价格上涨,1000、1300牌号的资源量紧缺并且走俏,价格不断上涨,报价甚至已经超过800牌号,但几乎没有实际成交量。其他牌号也相应被带动上涨。资源再经过短期内的消化,再次出现紧缺状态。据悉宝钢等钢厂的1月份价格即将出台,上涨几乎成定局。因此后市仍然有望继续上扬。但取向硅钢与此却形成鲜明对比,由于采购方面不积极,价格继续呈下跌态势。后市回暖期望不大。

取向片与无取向硅钢片的差异

学习资料 取向硅钢片与无取向片有何不同? 一、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矽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含硅量0.5%-3.0%,冷轧取向硅钢片(矽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二、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较取向硅钢片(矽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 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矽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退火制成。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要比无取向硅钢铁损低很多,磁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在易磁化的轧制方向上具有优越的高磁导率与低损耗特性。取向钢带在轧制方向的铁损仅为横向的1/3,磁导率之比为6:1,其铁损约为热轧带的1/2,磁导率为后者的2.5倍。 简单的说,取向片由于其比无取向片具有更好的导磁性能,更低的“铁损值”。 三、性能及用途不同:由于二者性能特点不同,在使用方向上存在差异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矽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发电机制造,故又称冷轧电机硅钢。冷轧取向硅钢片(矽钢片)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变压器制造,所以又称冷轧变压器硅钢。 资料整理生产部湛华山 2013.4.23

磁化曲线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铁磁材料的性能需通过相关曲线及有关参数进行了解,以便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地选取铁磁材料。本实验主要学习铁磁材料有关曲线的描绘方法及材料参数的测量方法。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H 曲线。 3、测定样品的H c 、B r 、H m 、B m 和(H ·B )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磁损耗。 二、实验原理 铁磁材料在外磁化场作用下可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就是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物质仍保留磁化状态。用图形表示铁磁物质磁滞现象的曲线称为磁滞回线,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得,如图3.3-1所示。 H - 图3.3-1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图 当磁化场H 逐渐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 将沿OM 增加,M 点对应坐标为(H m 、B m ), 即当H 增大到H m 时、B 达到饱和值B m 。OM 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果将磁化场H 减小,B 并不沿原来的曲线原路返回,而是沿MR 曲线下降,即使磁化场H 减小到零时,B 仍保留一定的数值Br ,OR 表示磁化场为零时的磁感应强度,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Br )。当反向磁化场达到某一数值时,磁感应强度才降到零。强制磁感应强度B 降为零的外加磁化场的大小H c ,称为矫顽力。当反向继续增加磁化场,反向磁感应强度很快达到饱和M ' (-H m 、-B m )点,再逐渐减小反向磁化场时,磁感应强度又逐渐增大。图3.3-1还表明,当磁化场 按H m →O →H c →-H m →O →c H '→H m 次序变化时,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 则沿闭合曲线MRC C R M '''M 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由于铁磁物质处在周期性交变磁场中, 铁磁物质周期性地被磁化,相应的磁滞回线称为交流磁滞回线,它最能反映在交变磁场作用下样品内部的磁状态变化过程,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在铁磁物质通过一磁化循环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磁滞损耗,在交流电器中应尽量减小磁滞损耗。从铁磁物质的性质和使用方面来说,它主要按矫顽力的大小分为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两大类。软磁材料矫顽力小,磁

无取向硅钢自我分析

无取向硅钢片 --彭蓬 硅钢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其产量约占世界钢材产量的1%,它是含硅0.8%-4.8%的硅铁合金,经热、冷轧成厚度在1mm以下的硅钢薄板。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 一、硅钢片分类: 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二、无取向硅钢片的定义: 无取向硅钢片是按照一定生产工艺,形成无取向性变形织构结晶结构的硅钢片。 三、无取向硅钢片和取向硅钢片的关系: 1、二者都是冷轧硅钢片,但含硅量不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含硅量0.5%-3.0%,冷轧取向硅钢片含硅量在3.0%以上。 2、生产工艺及性能的不同:无取向硅钢片较取向硅钢片工艺要求相对较低。 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 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经冷轧至成品厚度,供应态多为0.35mm和0.5mm厚的钢带。冷轧无取向硅钢的Bs高于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片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

硅钢片基础知识全集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牌号、磁特性、尺寸、外形、力学性能、工艺特性和检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磁路结构中使用的、带有绝缘涂层的全工艺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235-88金属反复弯曲试验方法(厚度等于或小于3mn薄板及带材) GB/T247-8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2522-88 电工钢片(带)层间电阻、涂层附着性、迭装系数测试方法 GB/T3076-82 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 GB/T3655-92 电工钢片(带)磁、电和物理性能测量方法 GB/T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T13789-92 单片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 3、定义和牌号表示方法 3.1 定义 3.1.1 标准比总铁损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其峰值为某一标定值,变化频率为某一标定频率时,单位质量的铁芯在温度20 C时所有消耗的功率定为标准比总铁损(简称标准铁损或铁损)单位为W/kg 3.1.2 标准磁感应强度 温度为20C,铁芯试样从退磁状态,在标定频率下磁感应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当交流磁场的峰值达到某一标定值时,铁芯试样磁感的峰值为标准磁感强度(简称磁感应强度或磁感)单位为T 3.1.3 弯曲次数弯曲次数是用肉眼观察到基体金属上第一次出现裂纹前反复弯曲的次数,它代表了材料的延展性。 3.2 牌号表示方法 4、分类 本标准中的磁性钢带(片)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类,每类按最大铁损和材料的公称厚度分成不同牌号。

磁化曲线

10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22.1 2.0 1.9 1.8 1.7 1.6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0.010.020.050.10.20.50.71.0 257102050C o r e L o s s (W /l b .) C o r e L o s s (W /k g ) I n d u c t i o n B (T e s l a ),(X 10 K i l o g a u s s e s )

2.22.1 2.0 1.9 1.8 1.7 1.6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0C o r e L o s s (W /l b .) C o r e L o s s (W /k g )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I n d u c t i o n B (T e s l a ),(X 10 K i l o g a u s s e s )

2.22.1 2.0 1.9 1.8 1.7 1.6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0.010.020.050.10.20.50.71.0 257102050C o r e L o s s (W /l b .) C o r e L o s s (W /k g ) 10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I n d u c t i o n B (T e s l a ),(X 10 K i l o g a u s s e s )

硅钢片报告无取向硅钢一、今年1-1月国内生产冷轧硅钢卷

硅钢片报告无取向硅钢 一、今年1-10月国内生产冷轧硅钢卷(五大主流钢厂)共生产了300.53万吨(含取向)与去年同期313.15万吨相比,减少了12.62万吨,减幅为4%左右,自09年7月份冷轧硅钢卷生产量呈现上升的态势(其中7月32.14万吨,8月36.38万吨,9月35.46万吨,10月38.09万吨创出今年以来单月历史高位)。 二、再看进口,今年1-9月无取向冷轧硅钢电工钢共进口36.94万吨,与去年同期56.11万吨相比,减少了19.17万吨,减幅为34.17%。 三、再看出口:今年1-9月无取向冷轧电工钢出口为1.03万吨与去年同期1.31万吨相比减少了0.28万吨,减幅为21.38%。 四、据某电机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9月国内中小型电机行业出口电机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以上,今年国内电机外贸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 从以上统计数据,对无取向冷轧硅钢卷后市做一个预判预测: 一、自去年底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措施,尤其是实施“家电下乡,家电补贴”措施,刺激了家电市场复苏,对硅钢片需求有一定的增长,总的来说要好于预期,然而,中小型电机出口数量持续低走,对硅钢片需求是减少的。 二、再看国内产量呈现“前低后高”,反映了主流钢厂上半年是采取了限产、减产措施,下半年以来,产量连连上升,参照09年7月-10月产量142.07万吨,月均为35.51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五大钢厂)将与去年363.54万吨基本持平,供求大体平衡,略供过于求。 三、再看进出口,无论是进口或出口,今年呈现减量基本定局,无取向硅钢片除今年9月进口量大增突破了6万吨“关口”其中7月接近6万吨外,1-8月在3-4万吨之间徘徊,原因多方面的,主要是价格因素,其次是国内“三资“企业,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可能今年4季度进口量有一定的回升。 四、部分中小企电机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出口电机持续低迷,对硅钢片需求“一蹶不振”为了求生存,寻找“替代品”如有的小电机用“钢带”(宽度仅在500-600MM),有的用让步产品头尾小卷、有的用边角余料、有的走“回头路”冷轧改为热轧……,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冷轧硅钢卷消耗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看:生产冷轧硅钢卷主流钢厂对今年12月份出厂价调整“开平盘”取消优惠,小幅上调100-200元/吨(不含税)充其量对“后市”谨慎看好,所以,对冷轧硅钢卷后市关键看钢厂对产量的控制,目前因市场上现货资源略显不足,行情在缓慢的“爬升”,一但钢厂集中发货,市场行情可能有要“滑坡”了。 从上海市场12月9日运行情况来看,整体市场价格上涨,1000、1300牌号的资源量紧缺并且走俏,价格不断上涨,报价甚至已经超过800牌号,但几乎没有实际成交量。其他牌号也相应被带动上涨。资源再经过短期内的消化,再次出现紧缺状态。据悉宝钢等钢厂的1月份价格即将出台,上涨几乎成定局。因此后市仍然有望继续上扬。但取向硅钢与此却形成鲜明对比,由于采购方面不积极,价格继续呈下跌态势。后市回暖期望不大。 上海50WW800硅钢走势图 取向硅钢 ?目前,国内取向硅钢行业即将打破单一垄断局面,2010年将形成以武钢为主、宝钢为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及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报告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目的】 1. 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 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H曲线。 3. 测定样品的H D、B r、B S和(H m·B m)等参数。 4. 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仪器】 DH4516型磁滞回线实验仪,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O,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所示,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 S时,B到达饱和值B S,o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明,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下降,比较线段OS和SR可知,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O时,B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O逐渐变至-H D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D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H S→O→H D→-H S→O→H D′→H S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S R' D SRD'S 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无取向硅钢片[1]

关于“冷轧无取向硅钢相关技术情况”的介绍 攀钢集团拟生产中、低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并有意向将冷轧后工序业务交与集团公司经营,集团公司已决定与攀钢进行战略合作开展此项业务,前期可行性研究的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根据集团要求,我部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相关技术情况进行了调研整理,现介绍如下: 一、无取向硅钢简介 无取向硅钢为含碳很低的硅铁合金。在形变和退火后的钢板中其晶粒呈无规则取向分布。合金的硅含量为 1.5%~3.0%,或硅铝含量之和为1.8%~4.0%。无取向硅钢中硅、铝和锰含量按规定应控制在一定范围,牌号不同,对碳、硫、氮和氧含量要求也不同,随牌号提高,这些元素的含量将进一步降低。无取向硅钢产品通常为冷轧板材或带材,其公称厚度为0.35和0.5mm,主要用作电机和小型变压器铁芯。 二、无取向硅钢在电机的应用情况 无取向硅钢因用作电机和小型变压器铁芯又叫无取向电工钢。一般国内的高牌号无取向厚度都是 0.35mm厚;中低牌号无取向厚度是0.5mm厚。且牌号300以上都叫高牌号;300-540叫中牌号;600-1300叫低牌号。不同牌号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用途见表1所示。 三、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 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Si≤1.5%)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

冷轧到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Si≥2.0%)时,先经800~850℃常 化后再酸洗,一次冷轧到0.5或0.35mm厚, 然后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涂半有机绝缘膜,再由剪切机切边、分条或横切成板、包装、入库。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 Si≤1.5%无取向钢可以半成品状态交贷,Si≥2.0%钢都以完全退火状态交货。 表1 国产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应用 中型电机√√ 小型电机√√√√√ 微型电机√√√√√ 密闭电机√√√√√ 间歇电机√√√√ 通用交流电机√√√√√ 焊接变压器√√ 中小型电机变压器√√√ 注:表达方式类似于B35A440的牌号为宝钢无取向硅钢片牌号;类似于35WW350牌号为武钢无取向硅钢片牌号;类似于50TW350牌号为太钢无取向硅钢片牌号;类似于50AW350牌号为鞍钢无取向硅钢片牌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