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钠的作用与效果

硫酸钠的作用与效果硫酸钠的作用与效果https://www.360docs.net/doc/341070066.html,/doc-view-4055.html

?分子式:Na2SO4?俗称元明粉、无水芒硝?溶解度:常压下0℃为4.76,40℃为48.8,

100℃为42.7。

?。

?性质:是无机盐工业大宗产品之一。水合物有十水盐

(Na2SO4·10H2O)和介稳态七水盐

?硫酸钠通常为白色固体结晶或粉末,加热时易发生一系列晶型变化,在湿空气中会吸潮逐渐

?变成含水盐。硫酸钠易溶于水,溶液呈中性,有苦咸味,溶解度随温度不同变化很大,十水硫酸钠俗称芒硝,中医学

?上又称其粗品为朴硝,药用精制十水硫酸钠又称格劳贝尔盐,为无色透明单斜晶系棱状结晶,在大气中易风化,加热

?结晶水,高于32.384℃会溶解于自身的结晶水中。

?1978年世界硫酸钠产

?盐工业大宗产品之一。水合物有十水盐

(Na2SO4·10H2O)和介稳态七水盐

(Na2SO4·7H2O)。硫

?钠俗称芒硝,中医学上又称其粗品为朴硝,药用精制十水硫酸钠又称格劳贝尔盐,为无色透明单斜晶系棱状结晶,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的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的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的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连二亚硫酸钠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又名保险粉、 低亚硫酸钠。商品有含结晶水(Na2S2O4.2H2O)和不含结 晶水(Na2S2O4)两种。前者为白色细粒结晶,后者为淡黄 色粉末。相对密度2.3-2.4,赤热时分解,能溶于冷水,在 热水中分解,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性质不安定,有极强 的还原性,属于强还原剂。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氧气而氧 化,同时也易吸收潮气发热而变质,并能夺取空气中的氧 结块并发出刺激性酸味。露置在空气中受潮,能夺取空气 中的氧结块并发出刺激性酸味。Na2S2O4+2H2O+O→ 2NaHSO4+2[H] 加热或接触明火会引起燃烧,自燃点 250℃。与水接触能放出大量的热和易燃的氢和硫化氢气

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一)常见的附加剂 注射剂中的附加剂种类较多,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药液稳定,减少对人体组织的刺激。常用的附加剂有酸度调节剂、渗透压调节剂、助溶剂、抗氧剂(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抑菌剂(如三氯叔丁醇、苯酚等)、止痛剂(如苯甲醇)、冻干制剂中的赋形剂(如甘露醇或山梨醇)等。 (二)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1.抗氧剂的干扰与排除 注射剂中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和维生素C等。抗氧剂均为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会产牛干扰,对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注射液含量的结果也有干扰,另外对维生素C还具有紫外吸收能力.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亦可能产生干扰。 往射剂中抗氧剂的干扰,常用下述方法排除。 (1)加入掩蔽剂法常用的掩蔽剂有甲醛或丙酮。注射剂中加入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时,主药测定采用碘量法、银量法、铈量法或重氮化法时,使用上述掩蔽剂可与抗氧剂发生加成反应从而排除其干扰。 例如,当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也会消耗碘液而产生干扰,使用丙酮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又如,采用碘量法测定安乃近注射液含量时,由于焦亚硫酸钠抗氧剂的存在会对测定产生干扰,使用甲醛作掩蔽剂可消除其干扰。 (2) 加酸加热使抗氧剂分解注射剂中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抗氧剂存在时.可加入酸并加热。使之分解为二氧化硫逸出。如亚硝酸钠测定盐酸普鲁蕾因胺注射液的含量时,其中的抗氧剂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也能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液而产生干扰,采用加入盐酸并迅速加热煮沸的办法可使抗氧剂分解从而消除其干扰。 (3)加弱氧化剂氧化法注射剂中的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抗氧剂可被一些弱氧化剂氧化,常用的弱氧化剂有过氧化氢或硝酸。但使用本法必须注意加入的弱氧化剂不能氧化待测组分,也不能消耗滴定液。 (4)选择适当测定波长法注射液中如使用了维生素C做抗氧剂,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43 nm,若主药的测定波长也在此波长附近,就会产生干扰。通常采用选择其他波长作测定波长的方法使主药有吸收,而维生素C几乎没有吸收。如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含有维生素c抗氧剂,而主药盐酸氯丙嗪在紫外区的254 nm和306 nm波长处有两个最大吸收峰,由于维生素C在254 nm处也有强吸收,但 在306 nm波长处无吸收.故选择3()6 nⅢ为测定波长。 2.等渗溶液的干扰及排除 注射剂中常用氯化钠作为等渗调节剂,但氯化钠的存在对用银量法或离子交换法测定主药含量会产生于扰,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排除。例如,复方乳酸钠注射液中加有氯化钠作为等渗调节剂,当用离子交换法测定主药含量时,氯化钠会干扰测定。先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时,氯化钠会参与交换生成盐酸。继续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亚硫酸钠的用途

亚硫酸钠的用途? 用于制亚硫酸纤维素酯、硫代硫酸钠、有机化学药品、漂白织物等, 还用作还原剂、防腐剂、去氯剂等。 亚硫酸钠可用作显影剂、干果和肉类的防腐剂、印染工业中的脱氧剂,以及用作还原性的化学试剂,应用在化工和实验室的生产与合成中。-维基百科 医药工业用于生产氯仿、苯丙砜和苯甲醛。橡胶工业用做凝固剂。印染工业用作棉布漂白后的脱氯剂、棉布煮炼剂。制革工业用于皮革处理,能使皮革柔软,丰满、坚韧,具有防水、抗折、耐磨等性能。化学工业用于生产羟基香草醛、盐酸羟胺等。感光工业用作显影剂等。食品工业用作漂白剂、防腐剂、疏松剂、抗氧化剂、护色剂及保鲜剂!-https://www.360docs.net/doc/341070066.html,/question/41143225.html 产品用途:印染工业作为脱氧剂和漂白剂,用于各种棉织物的煮炼,可防止棉布纤维局部化而影响纤维强度,并提高煮炼物的白度。感光工业用作显影剂。有机工业用作间苯二胺、2,5-二氯吡唑酮、蒽醌-1-磺酸、1-氨基蒽醌、氨基水杨酸钠等生产的还原剂,可防止反应过程中半成品的氧化。造纸工业用作木质素脱除剂。纺织工业用作人造纤维的稳定剂。电子工业用于制造光敏电阻。水处理工业用于电镀废水、饮用水的处理-https://www.360docs.net/doc/341070066.html,/question/37154208.html 亚硫酸钠的化学性质 亚硫酸根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的中间价态),既可以升也可以降低,所以亚硫酸根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当然,还原性较强,以还原性为主。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硫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sulfite 分子式:Na2SO3 分子量:126.04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焦亚硫酸钠--Na2S2O5

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带有强烈的SO 2气味,比重1.4,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与强酸接触则放出SO 2而生成相应的盐类,久置空气中,则氧化成连二硫酸钠(Na 2S2 O6。)故该产品不能久存。高于150摄氏度,即分解出SO2。 焦亚硫酸钠比亚硫酸盐有更强烈的还原性,作用与亚硫酸钠相似。我国规定可用于蜜饯、饼干、食糖、冰糖、饴糖、糖果、葡萄糖、液体葡萄糖、竹笋、蘑菇和蘑菇罐头,最大使用 量0.45g/kg。蜜饯、竹笋、蘑菇及蘑菇罐头、葡萄和黑加仑浓缩汁的残留量(以SO 2计)小于 0.05g/kg;饼干、食糖、粉丝及其他品种的残留量小于0.1g/kg;液体葡萄糖的残留量不得过0.2g/kg。 80年代,国家曾经制定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标准,就是二氧化硫残留量可以达到2%到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标准进行了一个改变,把它改变成了0.05%,但是很多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如果要是不加那么多的焦亚硫酸钠,那么最后它就容易腐烂、发霉,所以必须要加那么多。后来经过协调,最后又变成了0.35%,但是0.35%这个标准,很多企业都达不到。 焦亚硫酸钠主要是为了防止海捕虾发黑变质、冰鲜水产品常用的化学还原剂,渔民捕捞后,常有渔船或渔运船上直接添加,一般夏季使用多,春秋季使用少,冬季基本不使用。在水产中焦亚硫酸钠被分解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还原性,以其能有效地控制水产褐变,阻断微生物生理氧化过程,抑制繁殖,抑制食品氧化酶活性和发色基团,而显示其漂白、脱色、防腐和抗氧化作用。其残留物质为二氧化硫(SO2),焦亚硫酸钠在我国“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应用于干制水果,果蔬、果汁饮料,蜜饯、葡萄酒等,使用范围不包括水产品,因此理论上讲,水产品中不能使用焦亚硫酸钠,但实际上渔船在使用该物质。但该物质是联合国推荐的海捞虾保鲜剂,也是美国、日本和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推荐的海虾保鲜剂。我省地方标准“海捕虾质量要求”也提到了焦亚硫酸钠使用限量问题,因此禁止使用既不必要,也不可行。关键是防止超量使用,危害健康。使用方法参见“海捕虾保鲜操作技术要求”。焦亚硫酸钠超量使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使用多在生产环节(渔船和渔运船),而不是加工厂和市场环节,其残留物质二氧化硫的残留限量为100mg/k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的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编号:SM-ZD-49612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的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的危险性 分析及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连二亚硫酸钠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又名保险粉、低亚硫酸钠。商品有含结晶水(Na2S2O4.2H2O)和不含结晶水(Na2S2O4)两种。前者为白色细粒结晶,后者为淡黄色粉末。相对密度2.3-2.4,赤热时分解,能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不溶于乙醇,其水溶液性质不安定,有极强的还原性,属于强还原剂。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氧气而氧化,同时也易吸收潮气发热而变质,并能夺取空气中的氧结块并发出刺激性酸味。露置在空气中受潮,能夺取空气中的氧结块并发出刺激性酸味。Na2S2O4+2H2O+O→2NaHSO4+2[H] 加热或接触明火会引起燃烧,自燃点250℃。与水接触能放出大量的热和易燃的氢和硫化氢气体而引起剧烈燃烧,遇氧化剂,少量水或吸收潮湿空气能发热,引起冒黄烟燃烧,甚至爆炸。连二亚硫酸钠有毒,对眼睛、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它广泛

焦亚硫酸钠的用途广泛

焦亚硫酸钠的用途广泛,那么你们知道焦亚硫酸钠的危害都有哪些吗?如果发生事故,我们怎么办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焦亚硫酸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吧。 焦亚硫酸钠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带有强烈的SO2气味,比重1.4,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与强酸接触则放出SO2而生成相应的盐类,久置空气中,则氧化成Na2S2O6,故该产品不能久存。高于1500C,即分解出SO2。 焦亚硫酸钠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硫(SO2),作用是漂白,同时它会对人体肝肾引起伤害,严重的会引起急性中毒。因此这种添加剂只允许在一些加工食品中规定含量内使用,那么它还有哪些危害呢? 焦亚硫酸钠的危害: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支气管炎症状。有过敏体质或哮喘的人,对此非常敏感。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焦亚硫酸纳如果摄入过量的话,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它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破坏B族维生素,引起腹泻,严重时会毒害肝、肾脏,...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 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

连二亚硫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连二亚硫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连二亚硫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posulfite 中文名称2:保险粉 英文名称2:sodium dithion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482 CAS号:7775-14-6 分子式:Na2S2O4 分子量:174.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或混合物:纯品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4.2类自燃物品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属自燃物品,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还原剂。250℃时能自燃。加热或接触明火能燃烧。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遇水、酸类或与有机物、氧化剂接触,都可放出大量热而引起剧烈燃烧,并放出有毒和易燃的二氧化硫。 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干石灰、沙或苏打灰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不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分解、在空气中可氧化。 聚合危害:聚合

硫酸钠性质及制备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41070066.html,)硫酸钠性质及制备方法 硫酸钠是硫酸根与钠离子化合生成的盐,硫酸钠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溶于甘油而不溶于乙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硫酸钠性质及制备方法。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集合体呈致密块状或皮壳状等,无色透明,有时带浅黄或绿色,易溶于水。白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或粉末,有吸湿性。外形为无色、透明、大的结晶或颗粒性小结晶。硫酸钠是含氧酸的强酸强碱盐。 结构:单斜、斜方或六方晶系。 溶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溶液。 熔点:884℃(七水合物于24.4℃转无水,十水合物为32.38℃,于100℃失10H 2O) 沸点:1404℃相对密度: 2.68g/cm 3 热力学函数(298.15K,100kPa): 标准摩尔生成热ΔfHmθ(kJ·mol):-1387.1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mθ(kJ·mol^-1):-1270.2 标准熵Smθ(J·mol^-1·K^-1):149.6 溶解性:不溶于乙醇,溶于水,溶于甘油。

溶解度: 温度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溶解度 4 . 9 9 .1 1 9. 5 4 0. 8 4 8. 8 4 6. 2 4 5. 3 4 4. 3 4 3. 7 4 2. 7 4 2 . 5 结晶水:24℃以下:7H 2O 32.4℃以下:10H 2O 无水硫酸钠或1H 2O 化学性质 水解:SO 4 2-+H +=HSO 4 - Na 2SO 4+H 2O=NaHSO 4+NaOH 水解过程吸热,因此有凉感;水解生成OH -,因此溶液呈弱碱性并有苦涩味。复分解反应: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焦亚硫酸钠用途有哪些

焦亚硫酸钠用途 焦亚硫酸钠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带有强烈的SO2气味,比重1.4,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与强酸接触则放出SO2而生成相应的盐类,久置空气中,则氧化成Na2S2O6,故该产品不能久存。高于150摄氏度,即分解出SO2。 主要用途 化工、医药工业 用于生产保险粉,磺胺二甲基嘧啶安乃近,己内酰胺等以及氯仿,苯丙砜和苯甲醛的净化。照相工业用作定影剂的配料。香料工业用于生产香草醛。用作酿造工业防腐剂,橡胶凝固剂和棉布漂白后脱氯剂。有机中间体,染料,制革用作还原剂用作电镀业,油田的废水处理以及用作矿山的选矿剂等。 工业 上用于印染、有机合成、印刷、制革、制药等部门;在食品加工中作防腐剂、漂白剂、疏松剂。 用作化学试剂 (印染和摄影等方面)、用作漂白剂媒染剂,还原剂橡胶凝固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制药及香料等。 包装储运 储存事宜 贮藏与效期: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事宜

用内衬聚乙烯塑料袋的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25kg或50kg。应贮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中。包装密封,应防空气氧化。注意防潮。运输时应防雨淋和日光曝晒。严禁与酸类、氧化剂和有害有毒物质共贮混运。该品不宜久贮。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裂。失火时,可用水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1.包装袋(桶)上应涂刷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等级、净重和生产厂名称; 2.焦亚硫酸钠用塑料编织袋或桶包装,内衬塑料袋、净重25 或50kg; 3.本产品运输,储存应防止破损、受潮、遇热变质。严禁与氧化剂、酸共存; 4.本产品自生产之日起,储存期为6 个月。 包装:25公斤净重内塑外编织袋或1100公斤净重大包装袋。 包装类别:Z01 运输事宜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救治措施 1.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名称: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别名:椰油醇(或月桂醇)硫酸钠、K12、发泡剂等。 化学式:C12H25—OSO3Na 分子量:平均M=288 性质: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易溶于水与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伍性好,稳定性较差,不耐强酸、强碱和高温,生物降解快,对硬水不敏感。是一种无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渗透、去污和分散性能。 HLB(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种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亲水亲油转折点HLB为10,小于10为亲油性,大于10为亲水性。):40,属于亲水基表面活性剂 PH:6.5—7.5;7.5-9.5 熔点(℃):204—207;180-185 相对密度(水=1):1.09;堆积密度:0.25g/mL 危害: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遇明火、高温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物。 用途:具有良好的润湿、乳化、去污、发泡性能。 洗化:牙膏、洗发香波、化妆品、洗涤剂等。

建材:石膏板、混凝土添加剂、涂料等。 制药:医药、农药等。 皮革:皮革松软剂、羊毛清洗剂等。 造纸:蒸煮渗透剂、废水絮凝剂、废纸脱墨剂等。 助剂:纺织助剂、塑料助剂等。 灭火:油井灭火剂、灭火器材等。 矿选:矿物浮选剂、水煤浆等。 制备方法:大规模生产可用十二醇(月桂醇)与气相SO3硫酸化后在中和而得。 具体工艺过程:R-OH+ SO3→R-O-SO3H+NaOH→R-O-SO3Na SO3气体质量分数为4%-5%,SO3与脂肪醇的摩尔比为(1.02-1.03):1,由于K12的稳定性较差,硫酸化后必须立刻进行中和。 也可由十二醇(月桂醇)与氯磺酸反应得: C12H25OH+SO3→C12H25OSO3H C12H25OH+ClSO3H→C12H25OSO3H+HCl C12H25OSO3H+NaOH→C12H25OSO3Na+H2O 其副反应为醇和盐酸生成氯烷ROH+HCl→RCl+H2O,副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可以通过温度下降或快速移去生成的HCl抑制副产物的生成。 工艺特点:反应装置为管式反应器。首先用HCl把月桂醇进行饱和。用氯磺酸作磺化剂,反应缓和,放热量较小,易控制;产品纯度高;“三废”污染低。

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的应用

焦亚硫酸钠是应用较广的食品添加剂,除了有漂白作用外,还有以下作用: 1)防褐变的作用,酶促褐变常发生在水果、薯类食品中,焦亚硫酸钠是一种还原剂,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0.0001%的二氧化硫就能降低20%的酶活性,0.001%的二氧化硫就能完全抑制酶活性,可以防止酶促褐变;另外,可以消耗食品组织中的氧,起脱氧的作用;在者亚硫酸能与葡萄糖进行加成反应,防止食品中的葡萄糖与氨基酸进行糖氨反应,从而具有防褐变的作用。 2)防腐作用,亚硫酸可以起到酸性防腐剂的作用,未解离的亚硫酸被认为可抑制酵母菌、霉菌、细菌。据报告,未解离的亚硫酸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比亚硫酸氢根强1000倍。对啤酒酵母强100—500倍,对霉菌强100倍,二氧化硫在酸性时,扛微生物作用最强。 3)疏松机的作用,可作为疏松机的组成成分。 4)抗氧化的作用。亚硫酸有显著的看氧化作用。由于亚硫酸是强还原剂,能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对于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 的氧化破坏很有效。 焦亚硫酸钠发挥作用的机制: 漂白剂按照其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两类,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

焦亚硫酸钠属于还原型漂白剂。 焦亚硫酸钠利用色素受还原作用而褪色,以达到漂白目的。大多数的有机物的颜色是由其分子中所含的发色基产生的。发色基都含有不饱和键,还原漂白剂释放氢原子可使发色基所含的不饱和键变成单键,有机物便失去颜色。有些食品的褐变是由三价铁离子的存在引起的,加入还原漂白剂可使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防止食品褐变。 焦亚硫酸钠利用亚硫酸盐类加成反应而褪色,以达到漂白目的。可以对花青苷及糖类物质发生加成反应进行漂白使之褪色 .此反应可逆,通过加热或酸化处理可去掉亚硫酸,使花青苷再生,重新恢复原来的红色。 焦亚硫酸钠使用参考标准: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对焦亚硫酸钠的使用标准规定:葡萄酒果酒。0.25g/kg;糖类、竹笋、蜜饯、饼干、罐头、粉丝、食糖中不得超过0.05g/kg,赤砂糖及其他品种中不得超过0.1g/kg。 焦亚硫酸钠产品有工业级和食品级之分,其质量指标有所不同。工业级焦亚硫酸钠用途广泛。医药工业用于生产氯仿、苯丙砜和苯甲醛的净化;橡胶工业用作凝固剂;印染工业用作棉布漂白后的脱氯剂、棉布煮炼助剂和印染的媒染剂;制革工业用于皮革处理,能使皮革柔软、丰满、坚韧,具有防水、抗折、耐磨等性能;化学工业用于生产羟基香草醛、盐酸羟胺等;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 闻军 (四川理工学院材化学院工艺097.自贡.6430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和合成方法,对十二烷基硫酸钠一些作用的了解。 关键词: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乳化;合成方法 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基本物性 1.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分子结构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别名:椰油醇(或月桂醇)硫酸钠、K12、发泡剂等。化学式为:C12H25—OSO3Na,结构式如下: CH3-(CH2)10-CH2-O-SO3Na 1.2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laurylsulfonate;sodiumdode-cyl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十二醇硫酸钠、椰油醇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K12、发泡粉、简称SLS、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量:平均M=288,PH:6.5—7.5;7.5-9.5,熔点(℃):204—207、180-185,相对密度(水=1):1.09、堆积密度:0.25g/mL,白色至微黄色片状或粉末,稍有特殊气味,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形态,液体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浆状物,活性成分25%~60%,浊点(1%溶液)17~25℃。黏度19~31mPa·S。固体产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或薄片、晶体,微有油脂气味,无毒。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指标用作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阴离子乳化剂。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防火、防潮。 图1-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指标 HLB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种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

连二亚硫酸钠MSDS

连二亚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连二亚硫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sulfite 中文名称2:保险粉 英文名称2:sodium dithion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482 CAS No.:7775-14-6 分子式:Na2S2O4 分子量:174.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连二亚硫酸钠7775-14-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属自燃物品,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还原剂。250℃ 时能自燃。加热或接触明火能燃烧。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质。遇水、酸类或与有机物、氧化剂接触,都可放出大量热而引起剧烈燃烧,并放出有毒和易燃的二氧化硫。 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干石灰、 沙或苏打灰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 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 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焦亚硫酸钠MSDS.doc

焦亚硫酸钠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偏二亚硫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metabisulfite 中文名称2:焦亚硫酸钠 英文名称2:sodium pyrosulfite / sodium metabisulph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1333 CAS No.:7681-57-4 分子式:Na2S2O5 分子量:190.09 物化性质:焦亚硫酸钠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带有强烈的SO2气味,比重 1.4,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与强酸接触则放出SO2而生成相应的盐类,久置空气中,则氧化成Na2S2O4,故该产品不能久存。高于1500C,即分解出SO2。 用途:工业上用于印染、有机合成、印刷、制革、制药等部门;在食品加工中作防腐剂、漂白剂、疏松剂。 包装及储运: 1、包装袋(桶)上应涂刷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等级、净重和生产厂名称; 2、焦亚硫酸钠用塑料编织袋或桶包装,内衬塑料袋、净重25 或50kg; 3、本产品运输,储存应防止破损、受潮、遇热变质。严禁与氧化剂、酸共存; 4、本产品自生产之日起,储存期为6 个月。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偏二亚硫酸钠 7681-57-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支气管炎症状。有过敏体质或哮喘的人,对此非常敏感。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还原性。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硫化物。

漂白剂

5.1 概述 食品在加工或制造过程中往往保留着原料中所含的令人不喜欢的着色物质,导致食品色泽不正,使人产生不洁或令人不快的感觉。为清除杂色,需要进行漂白,漂白所用的物质称为漂白剂。漂白剂能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有色物质分解为无色物质。漂白剂按作用机理分为还原漂白剂和氧化漂白剂两大类。实践中使用的还原漂白剂主要是亚硫酸及其盐类如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焦亚硫酸钾和钠、亚硫酸氢钠及熏硫等。氧化漂白剂主要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亚氯酸钠、过氧化丙酮、过氧化苯甲酰等。 使用漂白剂注意事项如下: (1)使用亚硫酸盐类时,应首先了解二氧化硫的含量,然后做实验确定各种食品所需漂白剂的最后再应用到生产中。 (2)使用亚硫酸盐类漂白剂时选择合适的对象食品,否则无意义。 (3)尽量避免金属离子的干扰。 (4)亚硫酸盐类溶液易分解失效,最好现配现用。固体也易和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故需要密闭保存。 5.2 还原漂白剂 亚硫酸酸盐都能产生具有还原性的亚硫酸,亚硫酸在被氧化时将着色物质还原而呈现强烈的漂白作用。 植物性食品的褐变多与氧化酶的活性有关,而亚硫酸是一种强还原剂,对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制作果干,使用这类漂白剂可以防止酶促褐变。亚硫酸能与葡萄糖发生加成反应,加成物无羰基,所以阻断了羰基与氨基酸氨基的缩合反应,防止了迈拉德反应所造成的非酶褐变。 5.2.1亚硫酸钠(Sodinm Sulfite) 亚硫酸钠有无水物和七水合物。无水亚硫酸钠的分子式为Na2SO3,分子量:125.06,七水合亚硫酸钠的分子式Na2SO3?7H2O。分子量:252.5。 (1)性状无水亚硫酸钠为无色至白色结晶或晶体粉末,无臭,相对密度为2.633。它易溶于水:13.9%(0℃) 、28.3%(80℃);微溶于乙醇,溶于甘油,其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8.4~9.4,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慢慢氧化成硫酸钠(芒硝),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 七水合亚硫酸钠为无色结晶,无臭或几乎无臭,相对密度1.561,易溶于水:32.8%(0℃),16.9%(48℃);甘油30%(常温)加热至150℃失去7分子结晶水成为无水亚硫酸钠。 (2)性能亚硫酸钠为强还原剂,能产生还原性的亚硫酸,亚硫酸与着色物质作用将其还原,显示强烈的漂白作用。亚硫酸钠对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阻碍,破坏作用,所以对防止植物性食品的褐变,有良好的效果。 (3)毒性兔经口LD50 0.6~0.7g/kg(以SO2计)。小鼠静脉注射LD50 0.175g/kg(以SO2计)。(4)制法在40℃的碳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饱和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经析晶得结晶亚硫酸钠,再加热脱水即得亚硫酸钠。 (5)应用按我国食品卫生法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亚酸酸钠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如下,葫芦干,5g/kg;果干(除葡萄干),2g/kg;明胶,0.5g/kg;露酒(不包括制造露酒用含酒精成分,容量1%以上的水果榨汁及浓缩汁)、杂酒,0.35g/kg;糖浆、糖稀、蜜饯樱桃,0.3g/kg;天然果汁(供稀释5倍以上饮用的产品),0.15g/kg糖豆,0.1g/kg;虾仁,0.1g/kg;其它食品,0.03g/kg;对芝麻乳、豆类蔬菜以及生食用鲜血类不准食用。 亚硫酸钠主要用做漂白剂,但也可以用作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它对霉菌比对酵母菌抑制作用更有效,使用时将其酿成0.2%~2%的水溶液,用溶液浸渍果实或喷洒在果实上,经这

食品中亚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

食品中亚硫酸盐添加剂检验方法综述 车毅*于杰 (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港) 摘要:本文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使用,来源,危害与添加方式做了简要的阐述。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类,并指出其中优缺点。列举不同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的检测标准和限量标准。使读者对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从使用、危害到检测、限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亚硫酸盐、危害、来源、使用、添加方式、限量标准、检测方法 1亚硫酸盐的危害、来源、使用与添加方式 1.1亚硫酸盐的危害 亚硫酸盐,通常指二氧化硫及能够产生二氧化硫的无机性亚硫酸盐的统称,是一类很早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最初,并无各类亚硫酸盐的名称,直到1948年,被日本总的指定为食品添加剂[1]。大量使用亚硫酸盐类食品添加剂会破坏食品的营养素[2]。亚硫酸盐能与氨基酸、蛋白质等反应生成双硫键化合物,能与多种维生素结合,特别是与维生素B1的反应为不可逆亲核反应,结果使维生素B1裂解为其它产物而损失。由此,FDA规定亚硫酸盐不得用于作为维生素B1源的食品[3]。我国规定生产A级绿色食品不得使用硫磺漂白剂。亚硫酸盐能够使细胞产生变异,亚硫酸盐会诱导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人一天摄入1g亚硫酸盐时不会产生明显危害,摄入4~6g则可造成胃肠障碍,引起剧烈腹泻。慢性中毒可引发头痛,二氧化硫可与血中硫胺素结合,能导致肝、脑、脾等脏器退行性变性,并且二氧化硫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能引发粘膜炎症、水肿、破坏红细胞等[4]。

哮喘者对亚硫酸盐更是格外敏感,因其肺部不具有代谢亚硫酸盐的能力[5]。动物长期使用含亚硫酸盐的饲料会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症状,并对成长有障碍。实验表明,用含NaH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发育受到抑制;用含Na2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病症,生长发育缓慢。二氧化硫的吸入可引起小白鼠肺、脑、肝、心、脾、肾,六种组织即生殖系统的氧化损伤作用[6]。 1.2 机体内亚硫酸盐的来源 机体内的亚硫酸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亚硫酸盐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各种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所产生[4]。因而机体内存在能使其氧化的亚硫酸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在肝脏中最多,其他各种器官,例如心和肺中也有分布,在细胞线粒体中也 存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酶.亚硫酸氧化酶不受体外摄入体内的亚硫酸的诱导,这种酶必须含有活性钼.进入机体的亚硫酸盐,经亚硫酸氧化 酶催化,与氧结合生成无毒害的SO42-。研究证实,机体本身有一定的亚硫酸盐本底水平,能够耐受一定水平的亚硫酸盐。外源性亚硫酸盐主要是通过食品添加剂摄入和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吸入[4]。 1.3 亚硫酸盐的使用 亚硫酸盐可作为食品漂白剂、防腐剂、保色剂、疏松剂、还原剂。因为亚硫酸盐可释放出二氧化硫,其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的还原作用可阻断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氧化过程,因而可抑制微生物繁殖,但其对细菌和霉菌较敏感,对酵母菌较差。亚硫酸盐还可抑制食品中氧化酶的活力,防止氧化酶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和颜色的改变[4]。可抑制非酶褐变和酶促褐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分类号密级 UDC 专业设计实验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综合实验 学生姓名王晓彤学号030212008070 指导教师张宏宇陆晓兰 专业应用化学年级08级 同组者王倩赖思瑾聂本敬邱垂延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综合实验 【实验背景及原理】 具有明显“两亲” 性质的分子,即含有亲油的足够长的(大于10-12个碳原子)烃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通常是离子化的)。由这一类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和各种合成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若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可分为三大类: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肥皂),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等;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类。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中,在低浓度时呈分子状态,并且三三两两地把亲油基团靠拢而分散在水中。当溶液浓度加大到一定程度时,许多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立刻结合成很大的集团,形成“胶束”,如图1所示。以胶束形式存在于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比较稳定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以CMC 表示。在CMC 点上,图1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行为 图2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物理性质和浓度的关系

由于溶液的结构改变导致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如表面张力,电导渗透压,浊度,光学性质等)同浓度的关系曲线出现明显的转折。这个现象是测定CMC的实验依据,也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性。图2给出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物理性质和浓度的关系。 1、十二烷基硫酸钠主要性质和用途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o sulfate,代号AS)是重要的脂肪醇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硫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固体,易溶于水。泡沫丰富,去污力和乳化性都比较好,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耐硬水,适于低温洗涤,易漂洗,对皮肤的刺激性小。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它的泡沫性能,去污力,乳化力都比较好,能被生物降解,耐碱,耐硬水,但在强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水解,稳定性较硫酸盐差。可做矿井灭火剂,牙膏起泡沫剂,纺织助剂及其他工业助剂。 2、合成原理 由月桂醇与氯磺酸或氯基磺酸作用后经中和而制得。其反应原理如下: 方法1:氯磺酸硫酸化 C 12H 25 OH + ClSO 3 H→C 12 H 25 OSO 3 H + HCl C 12H 25 OSO 3 H + NaOH→ C 12 H 25 OSO 3 Na + H 2 O 方法2:用氨基磺酸硫酸化 C 12H 25 OH + NH 2 SO 3 H →C 12 H 25 OSO 3 NH 4 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后,不但定向地吸附在溶液表面,而且达到一定浓度时还会在溶液中发生定向排列而形成胶束。表面活性剂为了使自己成为溶液中的稳定分子,有可能采取的两种途径:一是把亲水基留在水中,亲油基伸向油相或空气;二是让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相互靠在一起,以减少亲油基与水的接触面积。前者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在界面上,其结果是降低界面张力,形成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后者就形成了胶束。由于胶束的亲水基方向朝外,与水分子相互吸引,使表面活性剂能稳定溶于水中。 随着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浓度的增长,球形胶束可能转变成棒形胶束,以至层状胶束。后者可用来制作液晶,它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仪器与试剂】 电动搅拌器1台;电热套1台;托盘天平1台;氯化氢吸收装置1套;DDS-11A 型电导仪1台;260型电导电极1支;CS501型恒温水浴1套;三口烧瓶1个(250 mL);滴液漏斗1个(60 mL);烧杯3个(50 mL、250 mL、500 mL);温度计(100℃,150℃);量筒2个(10 mL,100 mL);容量瓶10个(100 mL) ;容量瓶1只(1000 mL) 。 月桂醇,氢氧化钠,氯化钾,尿素,氯磺酸,氯仿,甲醇,氢氧化钠溶液(5%,30%),硫酸硅胶G,广泛pH试纸,电导水。 【实验过程】 1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 1.1用氯磺酸硫酸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