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引言部分 (2)

一、概述 (2)

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目的与意义 (2)

1.2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

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 (4)

2.1 交叉口规划原则 (4)

2.2平面交叉口的分类 (5)

三、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工作 (6)

3.1 平面交叉口的综合治理 (6)

3.2 平面交叉口概略设计 (8)

3.3 平面交叉口详细设计 (9)

正文部分 (11)

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实例 (11)

1.1 兰州市交通现状 (11)

1.2 兰州市内平面交叉口的选择 (12)

1.3 平面交叉口现状图 (12)

1.4 兰州市宝石花路交叉口的改善设计方案 (13)

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实例 (14)

2.1城市道路立交的规划 (14)

2.2城市道路立交的设计 (15)

2.3 兰州市盘旋路交叉口的现状 (15)

2.4兰州市盘旋路立交的设计方案 (16)

课程设计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引言部分

一、概述

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目的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城市道路网也在不断增加。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功能是连接相交道路,使其构成道路网,使路网中的人和车实现自由转向。在平面交叉口处由于多个方向的交通流进入,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特别多。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各向道路在平面交叉口相互联接而构成网络,以沟通各向交通的需要。平面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由于相交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均需汇集于平面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他道路行驶,这时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产生许多汇合点、交织点和交叉点,互相干扰严重,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及交通污染。

道路平面交叉口既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流分离、交汇的转换点,也是各类管线的集散处,道路景观的结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充分满足其交通功能要求的同时,要为各类管线的铺设创造有利条件,要为保护环境和创造道路景观服务,也要注意节省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艺术)、经济效益三结合原则。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工程设计、管理控制设计是互为关联的三个设计阶段,应统筹安排,相互关照,做到规划、设计、管理控制三结合。目前,在我国500多做城市的旧市区内,一般都存在建筑密集、商业集中、街道狭窄、道路交叉口范围小和交叉口间距小,而车流、人流又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发展,交通量急剧的增加,使道路系统特别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不适应交通量增长的矛盾更为突出。可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道路的运输效率,行车安全、车速、运营费用和通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的精心设计,所以我们应合理的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1.2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全球城市化步伐的加剧,城市承载了人口、物质、信息及文化生态的高度集中,带来人类生存的种种便利及弊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日益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在城市中,道路节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城市立交桥作为立体化的新型道路节点,除具备组织交通、顺畅交通的功能之外,更作为景观节点对于城市意象有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立交伴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和汽车文化工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道路交通设施。由于社会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发展,使原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需求。同时,行人、非机动车辆与汽车之间的争道现象日益严重,采用信号控制和平面处理等交通组织方式,已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种种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立交首先在城市应用而生,并迅速的成为各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之一而广为采用。同时,为了缓解交通堵塞,不少城市在快速路的建设过程中修建了许多式样繁多的立体交叉,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对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高架的快速路避开了非机动车与行人对主交通流的干扰,效果更加显著,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修建高架路的热潮。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交通拥挤,越来越多的立交桥出现在各个城市,选择立交形式是立交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不同的形式将影响整个立交的投资、交通功能、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景观等各个方面。影响高速公路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高速公路是立体交叉的,所以其布局型式的设计以及选择是否合理,对交通安全、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的提高、行驶时间的长短以及道路功能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它不仅仅关系到交通主要线路的整体规划,还关系到周围的环境和道路的经济价值等因素。所以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对一个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设计方案是立交设计的基础,它决定整个立交建设的总方向,一个优秀的立交方案设计,既能保证交通流畅、安全,还能降低造价、减少用地,节省营运以及建设费用,同时还能够和环境相互协调,形成别致的景观。

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

交叉口的定义

道路交叉口: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车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交通的咽喉。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道路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

图2.1 平面交叉口形式

2.1 交叉口规划原则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宗旨,遵循保障安全、环境保护和不滥用土地的原则。

(1)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远期与近期的关系。根据地区远期发展目标与规划交通需求确定远期规划方案,根据近期环境与交通需求作近期实施方案,避免

限制远期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

(2)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交通安全与交通效率的关系。交叉口规划设计须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之下提高通车效率,不得采用牺牲交通安全来换取提高通

车效率的方案。

(3)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关系。交叉口规划设计须执行“公交优先”的战略政策。

(4)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环境效益、交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应采用牺牲环境效益来换取其它效益的方案。

(5)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规划规模与用地、拆迁的关系。远期规划用地,应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选定的远期规划方案控制预留用地;近期规划用地

应根据技术论证选定的近期方案、确定规划设计用地。

2.2平面交叉口的分类

(1)根据相交城市道路的等级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依照表2.1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六个等级。

平面交叉口等级表2-1 相交路

主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

支路

I级支路II级支路

快速路/ 特特/ / 主干道特特、一一、二三/ 次干道特一、二二、三三、四四

支路

I级/ 三三、四五五II级/ / 四五五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交通管理控制方式划分为如下八种类别:

I类——无控制平面交叉口;

II类——采取相交次要道路让行(包括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管理措施的次路让行平面交叉口;

III类——采取相交主要道路优先放行的主路优先灯控平面交叉口;

IV类——采取色灯周期变化控制放行管理的普通灯控平面交叉口;

V类——设置中心环岛,由进入交叉口的车辆自行控制进出和绕环岛逆时针行驶管理的自控式环形交叉口(简称环交路口);

VI类——设置交通岛(包括蝶式交通岛、中心环岛、剖环式交通岛等),增加进口车道数,实行渠化展宽,并由色灯周期变化控制放行管理的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

VII类——上跨式立交桥下(或下穿式立交桥上)的平面交叉口(简称立交桥下平面交叉口或立交桥上平面交叉口);

VIII类——实施组织相交次要道路直行与左转车远引迂回行驶管理措施的远引平面交叉口。

注:允许同一个平面交叉口在不同的交通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类型。

(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平面图形划分为如下六种型式:

A型——简单平面交叉口;

B型——画线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

C型——蝶形交通岛式渠化展宽交叉口(简称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

D型——环形交通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简称环形平面交叉口);

E型——主路设中央分隔带的远引式平面交叉口;

F型——主路上跨式立交桥下(或主路下穿式立交桥上)的渠化交叉口。

注:环形平面交叉口包括各种不同半径大小、不同形状(圆形、卵形、长圆形等)的全圆或剖圆(双瓣、四瓣)平面交叉口。

三、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工作

3.1 平面交叉口的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背景

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向道路在交叉口相互联结而构成路网,以沟通各向交通的需要。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转向、通过。因此,车辆和过街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产生许多汇合点、交织点和交叉点,互相干扰严重。故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的道路系统中通行能力最低、交通阻滞最大、行车速度降低最多、交通事故最高的地点。有关数据表明:城市内交通事故50%—80%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及其周围地段,车辆通过平面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相

当于路段上的40%—70%.平面交叉口所消耗的时间约占全程时间的三分之一,所造成的延误时间80%—90%由平面交叉口所引起。可见,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道路的运输效率,行车安全、车速、运营费用和通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的精心设计。

目前,在我国500多座城市的旧市区,一般都存在建筑密集、商业集中、街道狭窄、道路交叉口范围小和交叉口间距小,而车流、人流有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使道路系统特别是道路交叉口不适应交通量增长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改善平面交叉口是非常迫切的,也是改善道路系统以适应交通需要的关键。

该课程设计对平面交叉口交通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要从消除平面交叉路口冲突点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着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道路设计方法和成功的设计经验,从时间到空间上合理地进行道理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在有限的投资情况下,额外地获得相当可观的交通效益,避免和改善城市交通阻塞的状况。

(2)、综合治理的意义

正是因为平面交叉口的上述特点,使得平面交叉口成为整个道路网中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的瓶颈,随着流量的增大,很多交叉口已不堪重荷,开始出现拥挤、堵塞、发生交通事故等等,所以对交叉口交通进行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平面交叉口交通综合治理是指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针对与交叉口相关的各种问题,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改善交叉口的性能,做到远近结合、统一规划、逐步设计实施。虽然交叉口改造知识着眼于交叉口本身,但是交叉口的改良效果,不仅能改善交叉口的性能,同时与道路状况的改善相联系,对于我国当前状况,加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城市快速主干道的决策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对平面交叉口进行综合治理,无疑也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综合治理的目的

综合治理交叉口,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治理后的交叉口安全、畅通、方便、迅速、舒适、经济、美观,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提高车辆通行能力,更好组织交通,便于各路车流集散、变换方向。

1)、提高车速,使车辆经过交叉口时,能以较高的速度行驶。

2)、减少以至消灭交通事故。包括机动车安全行驶、非机动车安全行驶、行人安全。

3)、节约时间,使车辆不致停车,行人不必等候。这一点意义很大,使车辆提高运转能力、行人、骑自行车者节约时间。

4)、减少轮胎磨耗,降低油耗,路面寿命延长,降低整个运输成本。

5)、减少以至消除车流冲突点(有条件也应消除车流交织点)。

6)、美化街景。

7)、精神上的要求,使汽车、行人经过交叉口时,不致产生恐怖心理,心情越是紧张越容易发生事故,要是司机感到行车舒服,行人感到心情舒畅。

(4)、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在综合治理时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做到远近结合、统一规划、逐步设计实施。要注意从局部路网交通分析及可能调整性上着眼,合理使用道路,挖掘尚有潜力的路口、路段去分流承担已经接近饱和的困难路口、路段。此外,因为综合治理涉及到城建、市政、公用、公交、园林、电讯、规划等许多部门,所以综合治理时必须做到计划、投资、改造施工与治理的相统一,而且还要注意排除对路口交通有干扰的一切外部因素,尽可能的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和装备。具体治理交叉口的时候,应当结合综合治理的目的,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3.2平面交叉口概略设计

概略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对现状资料的把握,提出概念化的设计理念,并针对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需要运用的设计方法,并做出较粗略的设计方案,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支持,并指导详细设计。

(1)、车道数得确定

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多于上游路段道数,具体数量则根据实际需要量来确定;出口到的车道数至少与路段车道数相同,当流入的右转车设专用右转车道时,应增设右转加速汇入车道。对于新建道路,由此确定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来确定机动车道的总宽度。

(2)、车道功能的确定

根据各交叉口配时时段的设计交通量数据,按各流向的流量概略确定所需的车道数以及车道功能。

(3)、非机动车的处理

根据交叉口空间大小及自行车交通流量,选择合适的渠化及控制方案。

(4)、控制方案的确定

按照相交道路的类型和流量大小确定是否设置信号灯,若采用信号控制,根据流向流量确定信号相位。

3.3 平面交叉口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运用相应的设计方法形成实施性方案。

交叉口详细设计应按照机动车交通组织——非机动车组织——行人交通组织——附属设施设计的过程进行。不难发现,交叉口的各类交通流呈环形的分布形式,所以,交叉口空间的交通组织应从内向外依次布置,以保障各类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

(1)、机动车道渠化设计要点

机动车道的渠化设计主要是车道宽度的确定以及展宽段、展宽渐变段的处理。根据路口的断面尺寸,同时兼顾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必要宽度,确定合理的进出口道宽度。

(2)、非机动车组织设计

非机动车的交通特性与机动车有很大的差别,但更接近于行人交通流的特性。对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应与行人放在一起考虑,而不应跟随同一流向的机动车通行,这样既可避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同行的相互干扰,又益于提高非机动车流的安全性。

(4)、人行横道的设置

在目前的交叉口空间设计中,常见的设计方法是沿道路边缘石划一条直线作为人行过街横道的内侧边线,再向外偏移一个人行道宽度作为外侧边线,简单地设置行人过街横道。人行横道的设置应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确定之后,方可确定。

两相邻道路人行横道之间,应至少留有一辆标准车的长度,以为右转机动车留出待行位置;

两相邻的人行横道间应能保证左转车的转弯半径;

整个人行横道上及两端不应有障碍物。

(5)、信号配时设计

一般情况下,交通控制信号配时设计主要包括分时段的交通控制信号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及相位衔接的设计。基本原则为:

信号相位数应尽量少,以提高周期内的有效通行时间;

周期时长在满足最小周期的前提下,在非机动车高峰时段应尽可能采用小周期;

信号配时设计应与空间设计相协调;

信号相位应根据交通流实际交通量及特征灵活组合;

相序设计应遵循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是损失时间最小的原则。

(5)、交叉口内部空间处理

对于内部范围大的交叉口均应划左转导流线;对于直行车在进口道与出口道之间行车轨迹不平顺的情况下,还应设置直行导流线。

除了划出机动车导流线和待行区,对于交叉口平面内无车流经过的区域,应以标线标出,任何车流不得驶入这些区域,使各股车流的轨迹更加明确,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

(6)、附属设施布局设计

附属设施包括交叉口范围内的绿化、灯柱、栏杆、垃圾桶、电话亭等,其布局应确保不影响行车视距和各交通流正常行驶的要求。

正文部分

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实例

1.1 兰州市交通现状

兰州市是一个带状城市,东西狭长约45 公里,南北宽约2~8公里,兰州市建成区面积约为163平方公里,城市四区人口180万人左右,车辆总数约30万辆兰州公交共有线路92条,车辆2099台,大型枢纽站4个,运营线路总长度1060公里,年客运量超5亿人次,每万人拥有公交车9.83标台。目前,兰州已实现了“有路就有公交车”的目标,彻底解决了“乘车难”问题,能基本满足市民出行和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兰州城市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布局,形成了东西为主干道,集中了城市大部分交通量,而南北多为支路受独特地理位置的影响,兰州形成了路网少、布局不合理的交通格局。因此,交通量的增大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目前兰州市交通现状,一是道路容量不足。长期以来,兰州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 10 年才有较快发展,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速度。近几年,兰州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而言,中心区的道路面积反而略有下降,并且近几年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与此同时,兰州市公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被各种摊贩、集贸市场和停车场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二是缺乏整体交通战略。兰州城市交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主干道与城市发展主轴相一致,过往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生活性功能和交通性功能相互混合而相互干扰。兰州市道路交通主要集中在东西方向,东西向道路的交通量占全部路段的交通量的 70%以上,方向性特征造成了道路负荷不平衡。城市人车混流、快慢混流,降低了道路通过功能和车辆行驶速度,而且带来极大的交通隐患。三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公交线路设置不科学;公交班次间隔过长,特别是偏远线路;公交车间隔不均匀,特别是遇到交通事故和车辆高峰期;公交站台不足,站距过长,许多地方无法设置站点,而且设置又多考虑了交通畅通和交警意见;乘客步行距离长,夜间运营时间短;由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因,车辆在行驶途中,随意停车、拉客、超载;还由于同一线路上经过的公交车过多而导致公交车之间抢站、停车情况严重,而另一些线路上因经过车少而导致超

载严重,秩序混乱,并受社会车辆、摊贩、集贸市场和行人干扰,导致运行能力下降,运营速度越来越慢,已由1995 年的 23 公里/小时下降到了现在的13公里/小时左右。四是公共交通日趋萎缩。虽然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都增加了,但与私家车和社会车辆的迅猛发展相比,占的比重却下降了。交通分担率已由 1995 年的 23%下降到了 19%,公交车运营效率下降,在整个城市交通量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1.2 兰州市内平面交叉口的选择

a. 进口道处未进行合理的渠化;

b. 没有相关的行人过街信号时间显示,行人过街只能采用传统的方式,在行进路段车辆直行禁行时,左右观望右转车辆,当感觉有合适时差时选择通过。在通往路中处没有任何的待行区,已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此外,路上行人过街通道上无无障碍设计,未考录残疾人、老年人等交通弱者的需求。行人安全隐患大。

c. 该交叉口的管理方式采用的是二相位控制,全时刻的右转通行。以至于有非常多的交通交织点与冲突点。

d. 交叉口缺乏监控管理措施,出现了很多违章行驶车辆,甚至出现不文明驾驶行为,造成许多可避免的交通问题。

e. 宝石花路的北段进口道处的斑马线位置设置不合理,该斑马线位置过于靠近交叉口内部,与相邻进口到转向车辆存在视距误差。在实际中的使用已是名存实亡。

f. 交叉口相位中的黄灯时间采用过短,由于交叉口的地理位置导致交叉口不能设置空余的待行区,但可适当增长黄灯时间。

g. 交叉口附近设有公交停靠站的位置不合理,对转向车辆造成不便。

1.3 平面交叉口现状图

图1.1 兰州市宝石花路交叉口现状图

1.4 兰州市宝石花路交叉口的改善设计方案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凸显。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的节点,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向道路在交叉口相互联接二构成路网,已沟通各项交通的需求。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转向、通过。车辆和过街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产生许多汇合点、交织点和交叉点,互相干扰交通。故道路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系统中通行能力最低、交通阻滞最大、行车速度降低最多、交通事故率最高的地点。

因此,通过交叉口交通设计来改善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安全状况,提高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是综合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重要的一步。

图1.2 兰州市宝石花路交叉口改建图

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实例

2.1城市道路立交的规划

分析了我国大城市中心城区修建大型立交所显露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城区立交设计应坚持系统分析、通行能力适应性、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生态设计等原则,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立交全称为

2.2城市道路立交的设计

在立交设计之前,应通过实地的勘测和调查,搜集设计资料,一座立体交叉的设计,是通过规划、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的全过程。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综合考虑而定,并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进行:

1)立交的形式首先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和远景交通量。

2)选定的立交形式必须与立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形式的选择要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近期交通要求,减少投资费用,又要考虑远期交通发展需要改建提高的可能。

4)形式的选择必须考虑是否收费问题及实行的收费制。

5)形式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有利于施工、养护和排水,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

6)形式选择和匝道布置要全面安排,分清主次。

2.3 兰州市盘旋路交叉口的现状

盘旋路位于天水路与东岗西路交汇处。天水路是兰州市城关区南北走向重要交通道路,南端与火车站(客运站)、兰州邮政物流等相连,是兰州市区最重要的客流、人流通道之一,该路整体布局为一块板,为双向八车道,并有两条辅助车道;东岗西路是兰州市东西走向的一条重要通道,西与庆阳路、中山路、临夏路、西津路相连,东与G312、连霍高速(青兰高速)相接,内部与市区主要线路相连,外部与周边国道、高速相接,该路整体为一块板,双向八车道。盘旋路西北角为著名的兰州饭店、西南角为飞天宾馆、东南角为兰大电脑城、东北角为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盘旋路交叉口距兰州中川机场72公里、兰州火车站3公里,兰州汽车东站1.5公里、西关什字5公里、东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中国当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道路四级划分表:

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 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 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 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 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 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这对于我来说,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设计原则 根据省厅、省公路局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本次道路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与今后道路进一步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情况,达到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1.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

数据库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宿舍管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

20年 12月1日 目录 引言 3 一、人员分配 4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4 三、课程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 1.1应用背景 5 1.2需求分析目标5 1.3系统设计概要 5 1.4软件处理对象 6 1.5系统可行性分析 6 1.6系统设计目标及意义7 1.7系统业务流程及具体功能 7 1.8.1数据流程图8 2.系统的数据字典11 3.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13 4.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15 5.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18 6.数据库实施 18 7.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8 7.1 解决问题方法 19 7.2 系统维护 19 7.3 数据库性能评价 19 四、课程设计心得. 20

参考文献 20 引言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好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最初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是相当麻烦的。而且当查找某条记录时,由于数据量庞大,还只能靠人工去一条一条的查找,这样不但麻烦还浪费了许多时间,效率也比较低。当今社会是飞速进步的世界,原始的记录方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了,计算机化管理正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信息世界永远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当一种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时,就会有新的技术诞生并取代旧技术。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占着主流地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得到普及,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们针对如此,设计了一套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做的尽量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比较稳定,适合较长时间的保存,也不容易丢失。这无疑是为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并且具备修改功能,能够快速的查询学校所需的住宿信息。 面对目前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之后,对宿舍管理系统的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数据库课程设计(自己做的)

——货存控制系统 6、1数据库设计概述 ㈠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数据库设计就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与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㈡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1、数据库建设就是硬件、软件与干件的结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称之为干件。 2、数据库设计过程就是结构设计与行为设计的密切结合:结构设计就是设计数据库结构,行为设计就是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 ㈢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1、手工试凑法: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与水平有直接关系,缺乏科学理论与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质量难保证。 2、规范设计法:基本思想就是过程迭代与逐步求精。 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准备工作:选定参加设计的人员。 ⑴分析员:数据库设计的核心人员,自始至终参与数据库设计,其水平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质量。 ⑵用户:主要参加需求分析与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用户的积极参与将加速数据库设计,提高数据库设计的质量。 ⑶程序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负责编制程序。 ⑷操作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准备软硬件环境。 ㈤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就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就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就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㈥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模式形成: 1、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E-R图)。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 本设计注意事项是经多年收集整理而成,宗旨是借鉴质量管理工作中,单位在制定持续改进的措施时,其中有两种措施,一种是制定纠正措施,就是已知发生了问题后,采取措施(制定制度、召开会议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另一种是制定预防措施,就是本单位虽然没有发生此类问题,但预估今后会发生,或其它单位已有发生,在本单位采取措施(制定制度、召开会议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希望<?xml:namespace prefix="o"> </?xml:namespace> 本汇编能起到纠正和预防在你单位块石挡土墙设计中要发生的问题,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块石挡土墙设计注意事项

microsoft-com:office:word"><?xml:namespace prefix="w"></?xml:namespace></?xml:namespace>挡土墙背后填土至压顶顶面时,压顶下的块石墙宽度50c m,不能作为挡土墙顶宽来计算,如面坡为1:0.1,背坡为1:0.4,则挡土墙计算顶宽,只能为40cm,应根据所采用的面坡、背坡来确定,不然计算尺寸大于施工尺寸,设计不安全</?xml:namespace> 图注挡土墙面坡倾斜度10:1、背坡倾斜度3:1、墙底倾斜度1:10,不符合《道路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 - ):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 -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

大工15春《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最新)

大工15春《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及要求网络教育学院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题目:XX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该课程设计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以SQL Server 2008或其他版本为后台数据库,以VB、VC 或其他开发工具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围绕自己选定的某一个具体的系统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例如《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书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其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等,详见课程离线作业中上传的《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 注意:禁止撰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2.要求学生必须按照《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全部课程设计内容,字数要求达到3000字以上。 3.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参考辅导教师在导学资料中上传的

文献资料,有问题可通过课程论坛答疑。 4.2015年春季学期学生提交本课程设计形式及截止时间 学生需要以WORD附件形式(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将完成的课程设计以"离线作业"形式上传至课程平台中的"离线作业"模块,通过选择已完成的课程设计,点"上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5年9月1日。在此之前,学生可随时提交课程设计,如需修改,可直接上传新文件,平台会自动覆盖原有文件。 5.课程设计批阅 老师会在离线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课程设计,在离线作业截止时间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注意: 本课程设计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

城市道路通信工程施工图设计10张

余杭区良渚街道七贤路(荆大路-杭长高速)道路工程 通信施工图设计说明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余杭区良渚街道七贤路(荆大路-杭长高速)通信工程。管道使用单位为杭州电信公司、浙江移动公司、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网通杭州分公司、联通杭州分公司等单位。 1.2 设计依据及规范 设计依据— (1) 甲方设计委托书; (2) 相关各家通信单位提供的敷设管孔数及甲方提供的通信共同沟预留孔数; (3) 我院设计人员与建设方有关人员现场勘察的资料; 设计规范— 《通信管道人孔和管块组群图集》(YDJ—101)(199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通信管道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 1.3 设计内容 (1) 共同沟平面设计 (2)共同沟剖面设计 (3) 共同沟断面设计 1.4 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见材料表。2 管道路由 2.1路由选定原则 通信管道为光(电)缆线路敷设的重要途径,考虑到确保各通信运营商的运营安全,结合运营商现有要求及未来发展规划,管道路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应建在光(电)缆发展条数较多(较集中)、距离较短、转弯和故障较少的定型路道路上。 (2)不宜在规划未定,道路土壤尚未夯实、流沙及其他土质尚不稳定的地方建筑管道。 (3)应尽量避开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4)选择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街道。 2.2管道路由 本工程管道路由具体见通信平面图。 本工程主管采用12孔PE管,过河和破辅道施工段采用12孔钢管。 3 管道平面设计 3.1 管道平面位置 (1)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2)管道不已建筑在埋深较大的其他管线附近。 (3)人(手)孔内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 (4)管道或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指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城市管线综合的规定。 (5)本工程通信管道主要建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具体见通信平面图。 (6)本工程通信管线过河时利用建设管桥通过。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课 程 作 业 2015届交通运输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学号 20131981 学生姓名侯明晓 指导教师孙海龙 完成日期 2017年 2月 28日

一、课程作业的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设计的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城市交叉口平面和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能力,掌握查阅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二、课程作业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是围绕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而展开,其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交叉口的平面设计,包括横断面的形式选择和组成,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确定、缘石半径的计算等内容。 2、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设计,包括交叉口的路段的指路标志、指示标志以及道路标线等内容。 三、交叉口设计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 20-2006);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四、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 1、工程设计背景 (1)本交叉口位于中城市, 该道路位于光明城市。北侧为东三环,临近国道,交通便利,合理利用了已有的城市交通设施。 (2)主干路为双向六车道相交主干路为双向6车道;由主干路与次路相交,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5m,相交道路红线宽度为45m; (3)道路等级:交叉口的形式为十字型交叉口; (4)设计速度:50km/h。 (5)交通组成:小汽车和自行车。 2、交叉口平面设计

(1)交叉口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选择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 ○1本设计为主干路采用四幅路,其横断面形式如图所示。 (2)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 车型及车道类型 设计速度(km/h) >60 ≤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0 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0 3.25 由于主干路车道交通组织形式为混行交通,并且设计为50km/h,,所以选择机动车道宽度3.5m。 (3)非机动车道宽度 单一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根据中国各城市多年来的设计实践,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采用3.5m (4)人行横道宽度 人行过街斑马线宽45厘米,间距60厘米,长度根据过街人流量确定,常用500厘米和600厘米。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5)路侧带宽度 两侧带的最小宽度规定为2.0m至2.25m,根据设计车速,本图设置为2.1m。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图面内容要求细则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图面内容要求细则张师定编制 1 总则 第1.0.1 条为了提高本公司设计出图质量,拔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一图面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出图的市政道路项目施工图设计,其他阶段可参考执行。 第1.0.3 条本标准的编制依据: [1]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 号 [4]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 [5]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05MR501 [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第1.0.4 条本标准用词执行行业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第1.0.5 条未详尽事宜等参考行业有关标准、图集或习惯做法办理 第1.0.6 条本标准解释权归属总工办。

2封面、目录、比例与线型 第2.0.1条封面要求字体由设计单位自行确定,统一封面,要求美观、典雅、大方。内容包括: 工程名称XX (道路设计的路段区间) 设计阶段(如施工图设计) 项目编号(年份-专业代号D-项目序号) 分册名称第x册共x册 设计证书编号 单位名称中英文对照(包括企业商标) 时间(如二零一二年二月) 第2.0.2条图纸目录(共23大张): 1. 图纸目录 2.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3. 道路地理位置图(1:1万~1:5万) 4. 平面总体设计图 5. 道路平面线位设计图 6. 道路平面设计图 7. 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8. 横断面设计图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学习目的 为了巩固和深入掌握在《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掌握的实践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交通数据调查采集及现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规划等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分析庆阳市现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3、庆阳市新区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4、选取其中一条主干道(必须选自己设计的某一条),进行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综合设计。 三、设计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文字说明庆阳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调查所给路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 3、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体系,要求路网间距合理、道路线形顺畅、各级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路网均衡、连通性好。 4、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 (1)基本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V:40~60km/h; 红线宽度:20-80m(根据自己设计); 车行道横坡:1.5%; 人行道横坡:2%。 (2)标准横断面图(1:100); 平面图(1:1000),内容包括:红线、车行道边线、分隔带、路中心线及桩号、控制点座标及标高,平曲线要素,交叉口缘石半径,路幅宽度标注等; 纵断面图(纵向1:100,横向1:1000),根据控制点标高,结合周围地形,设计并画出纵断面图。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 3000字以上说明,包括平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计算书。具体内容应包括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交通调查图示及说明,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地块道路网设计思路(快、主、次、支路)和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包括平曲线曲线半径和要素的计算过程。 2、图纸 (1)图纸目录1份 (2)道路系统规划图 (3)道路系统分析图(快、主、次、支分析及各条道路横断面设计) (4)标准横断面图(CAD) (5)平面线形图(CAD)

数据库课程设计(完整版)

HUNAN CITY UNIVERSITY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宿舍管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 20年 12月1日

目录 引言 3 一、人员分配 4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4 三、课程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 1.1应用背景 5 1.2需求分析目标5 1.3系统设计概要 5 1.4软件处理对象 6 1.5系统可行性分析 6 1.6系统设计目标及意义7 1.7系统业务流程及具体功能 7 1.8.1数据流程图8 2.系统的数据字典11 3.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13 4.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15 5.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18 6.数据库实施 18 7.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8 7.1 解决问题方法 19 7.2 系统维护 19 7.3 数据库性能评价 19 四、课程设计心得. 20参考文献 20

引言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好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最初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是相当麻烦的。而且当查找某条记录时,由于数据量庞大,还只能靠人工去一条一条的查找,这样不但麻烦还浪费了许多时间,效率也比较低。当今社会是飞速进步的世界,原始的记录方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了,计算机化管理正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信息世界永远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当一种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时,就会有新的技术诞生并取代旧技术。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占着主流地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得到普及,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们针对如此,设计了一套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做的尽量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比较稳定,适合较长时间的保存,也不容易丢失。这无疑是为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并且具备修改功能,能够快速的查询学校所需的住宿信息。 面对目前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之后,对宿舍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做了一个详细的概述。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道桥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12.30 对交叉口拥堵的优化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而城市道路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道路交叉口。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合肥实际交通道路建设,来分析和阐述交通道路在城市设计建设中得问题,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套因地制宜、安全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安全、设计方法 0引言 对于城市而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道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向500万里的目标跃进,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但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平面交叉口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的交通组成、特性十分复杂,亦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据交通机构的数据统计,美国平面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交通事故的36%;欧洲国家德国交通事故的60%~80%发生在道理交叉口;亚洲国家日本发生在交叉口及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3%;在我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30%事故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 综上所述,平面交叉路口对于整个城市的道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快速通行能力,保证城市的交通通畅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 传统道路交叉口的概念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处,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路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是道路使用人群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中道路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城市的其他路段相比,更容易收到来自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的影响。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统计,大中城市中,机动车行驶的1/3时间用在平面交叉路面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上,在与非交叉路口对比,汽车的通行人流在交叉口处下降46%,我过城市在几何构造、导流、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1 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许多弊端,如多岔路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大量存在。在新道路的建设中,在建设时期,建设者对建成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不准确、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使得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

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_韩军涛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 设计指导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所开的实践环节。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而且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SQL语言的应用、SQL Server 2000/2008数据库环境的使用,并能根据所应用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按照规范化设计的方法解决现实中数据库设计的问题。 选修本课程前应已选修《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并熟练掌握SQL语言,以及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等基本方法。 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复杂项目从需求到设计直到最后实现的基本方法,并对所设计的数据库进行测试与分析,使学生在数据库设计方面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前准备)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比较系统的掌握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 (2)学会研究分析具体应用的需求,完成需求分析; (3)初步掌握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数据库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设计工具。 2、课程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题分析,理解问题,明确做什么,完成需求分析,写出系统的功能框架并给出每一系统功能的详细叙述。 (2)概念设计:在概念结构设计中画出ER图,在ER图中标出主码。可以有分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针对概念设计的结果做出逻辑结构设计并进行规范化,对表进行分解或必需的合并(要写出理由和根据)。对用户进行分类,有必要时可以给用户创建用户子模式(比如视图)并定义权限。 (4)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索引的设计等)。

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迎宾路改造工程,起于朝阳广场,终于欧阳海大道,道路呈东西走向,全长2641.154m,起点接朝阳广场桩号为K-0-363.917,终点接欧阳海大道桩号为K2+277.237,沿线与春陵大道相交成”T”路口,与金叶路、向阳路相交成“Y型路口”,定义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朝阳广场至春陵大道段为60m、春陵大道至金路广场(金叶路)段为40m、金叶广场至欧阳海大道段(向阳路段)为26m。[注:K1+967.541(金叶广场)-K2+277.237(欧阳海大道)段路名为向阳路)。 受桂阳县政府委托,我司于近期对迎宾路改造工程进行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本阶段为施工图设计。本次改造设计范围为:K-0-363.917(朝阳广场)至K2+277.2378欧阳海大道段。 2、地理位置与交通区位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12°13′26″至112°55′46″,北纬25°27′15″至26°13′30″,东邻郴州市北湖区,西接嘉禾县、永州的新田县,北面与耒阳、常宁、祁阳、永兴县相接,南面毗邻临武县,境域总面积为2953.67平方公里,是郴州市面积最大的县。 桂阳县是郴州至嘉禾、临武、出永州、往广西的交通要道,县城距郴州市区31.7公里,县境内有过境省道3条,分别是S214(常宁-临武)、S322(郴-桂-嘉高等级公路)、S323(桂阳-新田),总长161.843公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气候条件 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因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南北山区与中部丘岗山地气候略有不同。县境内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以舂陵江为界,南多北少较明显,南部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北面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春少、夏多、秋干、冬旱的特点比较突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毫米。桂阳十年九旱,汛期4-9月,干旱地带以舂陵江以北偏西的流峰、板桥、塘市、飞仙等十几个乡镇最为严重。桂阳县的暴雨与洪涝年交替出现,且持续时间长,多以山洪暴发成灾。 3.2、水文条件 桂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535毫米,径流总量约220420万立方米。县内河流较多,主要有舂陵江、湖屯水、白水、神堂水和宜水5条,其支流218条,除神堂水南流注入武水汇珠江外,其余水系全部汇入湘江。5条水系集雨面积(含客水)大于5000km2的一条,大于500 km2的一条,其它三条都在100 km2以内。洪峰流量一般出现在4-6月间,此期为丰水期。境内最大河流是舂陵江,发源于蓝山县,主流长11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41.81亿立方米,流域境内面积2244.33平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1?道路几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 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 5.1.13?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中间分隔带不应设断口。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应大于或等于400m。 二、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缘石断口位置应离开交叉口,间距应大于50m。 5.1.14?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路段需加速合流或减速分流时,应设变速车道。 5.1.15?路段内人行横道应布设在人流集中处。人行横道应设在通视良好的地点,并应设醒目标志。快速路上行人过街应采用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5.2.2?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限制值应符合表5.2.2的规定。5.2.3?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值时,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二的规定。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

城市道路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项目评估 1.4 区域位置 1.5 设计依据 1.6主要技术标准 二、现状评价和建设条件 2.1 区位气候、水文及地质情况 2.2 现状道路及管线情况 三、项目要求 四、人行天桥方案 4.1 方案一 4.2 方案二 4.3 方案比选 4.4 交通疏解工程 五、人行天桥的人机设计 5.1 人行天桥总体结构 5.2 梯道的人机设计 5.2.1 梯段的设计 5.2.2 休息平台 5.2.3 防护栏杆 5.2.4 无障碍通道 六、标志 7.1 安全标志的选择 7.2 标志的排列 七、防滑与排水

大学路人行天桥方案设计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强劲发展,机动车辆呈现迅猛增长之势,尽管政府投入巨资新修和拓宽改造的大量道路,但是目前在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行车难”问题凸现,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事故,其数字让人震惊,让人深思。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城市,中原地区都会,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郑州下辖6 个市辖区,代管五个县级市,一个县。另设一个国家级新区郑东新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南路位于郑州市二七区西南部,北起航海中路,南到南三环,全长2.3 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27 公里,是河南省中南部等地进出郑州市的咽喉地带。这一带地处郑州市西开发区,运作良好的升龙国际,在建的万达广场,已被抢购一空的帝湖花园都与大学南路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商圈儿将会形成。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的大学南路人行天桥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布大学南路,大学路为双向八车道,全长为8.4 公里,以陇海路,航海路为界,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大学北路,大学中路,大学南路。大学路自建成后,交通流量迅猛增加,车流通行速度极快。但是该路在拓宽改造时,没有在大学南路路段规划建设人行过街设施,造成周边群众以及位于该处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上学放学出行时,均需从快速车流中冒险穿过公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保障大学南路路段周边群众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师生安全过街的同时,也保证大学路上上交通的顺畅,非常有必要近期在跨线桥附近增设一座人行天桥。

《数据库设计》课程设计要求

《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目的: 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数据库技术、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总体要求: 1)2到3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 精神,又要分工明确。 2)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3)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 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4)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5)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6)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7)后台数据库(DBMS)用SQL Server2008. 8)前台开发工具自选,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 悉,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9)每组提交一个课程设计报告和可行的应用软件。 具体设计要求: 结合一个具体任务(课程设计参考题目),完成一个基于C/S模式或者 B/S模式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正文要包括系统总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在逻辑设计中,需要检测是否满足3NF,如果设计为不满足3NF的,要说明原因)、物理 设计(物理设计中,要设置表的索引、完整性、联系等)、测试、安装说明、用户使用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 1.完成课题任务的需求分析、完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方案。(主控功能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统计报表模块等) 2.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3.数据库安全的设计 4.客户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 5.综合调试方法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