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TLinux的实时系统性能测试

基于RTLinux的实时系统性能测试
基于RTLinux的实时系统性能测试

摘要

实时系统实现了对事件响应和处理的严格时间控制。

实时操作系统分为嵌入式和普通系统两种。大部分的嵌入式系统也需要提供实时响应和控制能力。虽然嵌入式实时系统与普通实时系统的规模,应用,性能及可靠性要求都不同,但是这两种实时操作系统都一般是基于微内核的和模块化的。系统可以在最小规模下工作时,操作系统仅仅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服务,大量的在一般系统中由操作系统完成的任务由作为应用运行的系统级任务完成。

为了测试实时系统的性能,我们设计了分别在实时环境(RTLinux)与非实时环境(普通Linux)下运行的两个程序,通过他们之间任务执行时间的比较,达到我们测试的目的。

本论文详细阐述了作者在实时环境下的测试,以及与非实时环境下测试的比较。首先,简要的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系统以及嵌入式实时系统,这些都是一些相关的信息。其中,对于实时系统(RTOS),我们给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包括实时系统的定义,分类,结构以及衡量指标等。然后,详细的说明了实时Linux系统---RTLinux,阐述了RTLinux的实现机理,特点,应用等。RTLinux编程是本论文的另一个重点,我们的设计使用的就是RTLinux的API接口。RTLinux编程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模块,线程及其调度,FIFO,中断以及串口API。接下来,是本设计的实现与分析,通过对总体模块以及程序各个模块的分析,解释出总体设计思路,以及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然后是实时与非实时系统测出的数据的比较,实现我们设计的初衷---测试实时系统的性能。最后,在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了总结。

ABSTRACT

Real-time system implements the rigid time requirements of task response and handling.

Real-time system can be devide into embedded and ordinary system. Most of the embedded system also require the ability of real-time response and control. Although embedded and ordinary real-time systems have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iz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and credibility etc.This two systems are both based on micro kernel and modulity. The system can work with minimal resources. The operating system only provides some basic services. Most of the services, that is provided by operating system in ordinary systems, are implemented as system application task.

In ordre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read-time system, we designed two progamme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run in the enviroment of real-time and non real-tiem. Through the comparision of the execution time, we can get the result we want, that is real-time system implements the rigid time requirements.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test in real-time enviroment and the comparision between real-time and non real-time systems. First, I introduce Linux operating system,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real-time system and embedded real-time system. These are all something related to my designation. Among them, I describe the real-time system (RTOS) in detail, including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configuration and judging standard. Then, wo elaborated a real-tiem Linux system---RTLinux, includnig implementing methods, characristics, application and so on. RTLinux programming is another focas points of this thesis. I use RTLinux API interfaces to build up my progarmmes. RTLinux programming involves modules, thread and its scheduling, FIFO, interrupts, and serial port API. After that, it i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my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modules and every modules, I explain my designing mechanism and the concrete designing methods. Then we get the data that is execution time in both real-time and non real-time systems. Via comparision, we can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al-time systems. At last, based on the work that I have done, I reach my conclusion.

第一章绪论5

1.1 Linux操作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2 嵌入式操作系统6

1.2.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6

1.2.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6

1.2.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7

1.3 实时系统(RTOS)7

1.3.1 实时系统的定义7

1.3.2 实时系统的分类8

1.3.3 RTOS的结构9

1.3.4 RTOS的基本功能9

1.3.5 实时系统的设计问题9

1.3.6 RTOS的衡量指标11

1.4 嵌入式实时Linux系统12第二章实时Linux系统---RTLinux 13

2.1 RTLinux简介13

2.2 RTLinux的实现13

2.3 RTLinux的特点16

2.4 RTLlinux的应用17

2.5 RTLinux 应用编程接口(API)18

2.6 RTLinux的调度策略18第三章 RTLinux编程介绍19

3.1 简介19

3.2 程序基本结构20

3.3RTLinux时钟20

3.4 实时Linux POSIX线程及调度22

3.5 使用实时FIFOs25

3.6 内存共享26

3.7 中断27

3.8 浮点运算29

3.9 RT_COM 串口驱动程序29

3.9.1 安装29

3.9.2 接口函数30

3.9.3 模块装载与卸载31

3.9.4 数据结构31

3.9.5 RT_COM模块分析33第四章程序实现35

4.1 概述35

4.2 实现方法阐述35

4.3 总体代码分析36

4.3.1 程序总体流程图36

4.3.2 文件介绍37

4.3.3 公用常量与数据结构38

4.4 各模块代码分析40

4.4.1 服务器端( Server )···································································

········································································

···············································································································································································40

4.4.2 客户端 ( Client )43

4.4.3 rtopenf模块45

4.5 数据分析46第五章总结与展望47

参考文献49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绪论

1.1 Linux操作系统

Linux是什么?按照 Linux开发者的说法,Linux是一个遵循POSIX 标准的免费操作系统,具有BSD和SYSV的扩展特性(表明其在外表和性能上同常见的UNIX非常想像,但是所有的系统核心代码已经全部被重新编写了)。它的版权所有者是芬兰籍的Linus B. Torvalds 先生和其他开发人员,并且遵循GPL声明(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Linux内核的所有源代码都是采取开放源代码的方式。

Linux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 多任务。多任务指的是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多个应用程序的能

力。例如用户可以一边编译系统核心一边编辑另外一个文件。这对于

用户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资源是很有好处的。UNIX是典型的多任

务系统,Linux也是一个多任务系统。

● 多用户。多用户指的是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内使用一台机器。而且

Linux不象某些商业操作系统那样有licenses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

很多大学的BBS服务器使用的就是Linux,一个普通的BBS站使用

操作系统为Linux的普通微机,同时上线的人数能达到几百。

● 多平台。虽然Linux主要在X86平台上运行,但现在也移植到了其

他的平台上。

● 强大的网络功能。Linux操作系统最突出的是网络部分,基本上所有

的网络协议和网络接口都可以在Linux上找到,Linux内核比标准的

Unix能更加高效地处理网络协议,系统的网络吞吐性能非常好,这

也是为什么Linux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大市场份额的一

个原因。

● 提供全部源代码。Linux最伟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全部源代码是免

费公开的,这包括整个系统核心,所有的驱动程序,开发工具包以及

所有的应用程序。提供源代码的其中一大好处就是:排错变得容易。

固然公布源代码之后寻找系统漏洞更加容易,但是同样的弥补系统的

漏洞会一样容易,因而系统的健壮性其实要强于大多数的商业操作系

统。

1.2 嵌入式操作系统

在当前的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后PC时代,嵌入式系统已经无处不在了,广泛的渗透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文化艺术、娱乐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中。

随着国内外嵌入式产品如车载电脑、机顶盒等等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嵌入式技术越来越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PC时代,可能有人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但是在Post-PC时代,他就不可能会接触不到嵌入式系统,因为它可能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里的洗衣机、电冰箱,到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小汽车,到办公室里的远程会议系统等等,都是使用嵌入式技术开发出来的产品。

新的嵌入式系统产品还将不断涌现出,因而研究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对有效的支持国内嵌入式系统产品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1.2.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嵌入式系统被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1.2.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用于进行设备控制的计算机,简而言之,即我们所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的出现实际上和计算机本身的出现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在通讯方面,嵌入式操作系统在1960年即被用于对电子机械电话交换的控制。

在1970年出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但是大部分都用汇编语言写的,而且只能用在它写入的微处理器上。所以当这些微处理器作废时,其中的操作系统也就没有用了,除非把它们写入一个更新的微处理器。然而,C语言的出现却使我们可以有效,稳定的写出一些小型操作系统。用C语言写作操作系统逐渐的成为了一种规范,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八十年代,出现了好几种商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些初期的操作系统正是现在的商业用操作系统的前身。如今,已经出现了很多形式各异的商业用操作系统。且其中的一些已经比较成熟,包括VxWorks, pSOS, Neculeus and Windows CE.

如今,随着计算机工业的发展,这些嵌入式系统可以在更小的系统上完成更多的功能。逐渐的,这些嵌入式系统需要与网络相连接,所以需要网络协议栈。

对于一些简单的系统,这将增加系统的复杂性,要求更多的内存,接口与服务。对于那些只有循环控制的简易嵌入式系统而言,加入网络堆栈只会增加复杂度。由此,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越性则鲜而易见了。

1.2.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和通用计算机不同,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力争在同样的硅片面积上实现更高的性能,这样才能在具体应用对处理器的选择面前更具有竞争力。嵌入式处理器要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对芯片配置进行裁剪和添加才能达到理想的性能。

嵌入式系统中一般是没有硬盘的,其实,它本身就不需要。好几种形式的内存组织方式都是可行的。最简单的,Linux运行与闪寸(FLASH memory)中,用闪寸中的一部分区域作为只读文件系统以存储额外的程序和静态数据。Linux 内核可以通过导入代码从FLASH 复制入RAM。或者是,Linux内核存储在FLASH的一个单独的区域中,并直接在此执行。

在嵌入式系统中我们不需要虚拟内存的功能,因为,它可能会引入我们无法控制的定时问题。从CPU的角度来考虑,最好还是不要删除Linux中虚拟内存部分的代码,因为,删除了这部分的代码,还会加入其他的许多工作,只能是得不偿失。这其中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这部分代码支持着共享文档,即允许多个进程共享同一个软件。删除虚拟内存的后果既是,每一个进程都必须包含一个自己的库拷贝,就象printf。

大多数的嵌入式系统并没有文件系统。对于简单的系统而言,这已经足够了,但是,却缺乏灵活性。实际上,文件系统可以存储在传统的磁盘驱动器上,或是FLASH内存,或任何与此有关的介质中。用小型的RAM磁盘来存储临时文件是最合适的。

1.3 实时系统(RTOS)

1.3.1 实时系统的定义

实时系统与其他普通的系统之间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要满足处理与时间的关系。"在实时计算中,系统的正确性不仅仅依赖于计算的逻辑结果而且依赖

于结果产生的时间"。

对于实时系统来说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实时操作系统必须有满足在一个事先定义好的时间限制中对外部或内部的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理的能力。这样,实时系统可以定义为"一个能够在事先指定或确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功能和对外部或内部、同步或异步时间作出响应的系统"。此外作为实时操作系统还需要有效的中断处理能力来处理异步事件和高效的I/O能力来处理有严格时间限制的数据收发应用。就是:

●系统应该有在事先定义的时间范围内识别和处理离散的事件的能力。

●系统能够处理和存储控制系统所需要的大量的数据。

1.3.2 实时系统的分类

由于实时系统在设计时与应用的关系非常强,所以有许多分类的方法。各种分类的侧重点不同。

●方法一是分为周期性的和非周期性的(periodic和aperiodic)。周期性的就是系统通过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周期性的探测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周期内对探测到的变化作出反应。比如化工厂中的反应炉的控制。非周期性的就是外部事件是循环性的发生的但不是有规律的或者是突发事件。比如一架客机飞入一个空中交通管制的管制范围所产生的事件。

●方法二是分为硬实时和软实时(hard real_time和soft realtime)。硬实时系统就是系统必须及时的对事件作出反应,绝对不能发生错过事件处理的deadline 的情况。在硬实时系统中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比如控制核电站的系统,如果没有对堆芯过热作出及时的处理,后果不堪想象。而在软实时系统中,当系统在重负载的情况下允许发生错过deadline的情况而不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比如在通信系统中允许105个电话中有一个接不通。对于软实时系统基于优先级调度的调度算法可以满足要求,提供高速的响应和大的系统吞吐率;而对于硬实时系统则完成timely response是必须的。

这两类系统的区别在于调度算法。另外还可以分为专用系统和开放系统;以及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1.3.3 RTOS的结构

RTOS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硬件抽象层、初始化代码、硬件驱动DRIVERS,进行基本的硬件设备管理

●RTOS Kernel支持多线程

●提供Monitor,Debugger Agent等工具方便调试

●提供定制网络(NET),文件系统(FILE),图象系统(GRAPH),视频及多媒体软件包(TV)等,方便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作。

1.3.4 RTOS的基本功能

RTOS最关键的部分是实时多任务内核,它的基本功能包括:

●任务管理:多任务和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调度;

●定时器管理:系统的实时时钟服务,以及各个定时任务的调入等;

●存储器管理:管理系统的内存资源,如DRAM,ROM,FLASHRAM等;

●资源管理:管理系统的各种资源如系统的各种设备,端口,中断等;

●事件和消息管理:管理各种系统级的事件,如实时中断响应,各种异常等;任务间同步和通信(信号量和邮箱等)以及各种系统消息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讯;

这些管理功能是通过内核服务函数形式交给用户调用的,也就是RTOS的系统调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API开发他们所需要的专用的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RTOS的引入,解决了嵌入式软件开发标准化的难题。基于RTOS开发出的程序,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实现90%以上的设备独立,一些成熟的通用程序可以作为专家库函数产品推向社会。

1.3.5 实时系统的设计问题

由于上述的关于实时系统的应用有关的特点,导致在实时系统的设计时面临着与原来的通用系统所大大不同的考虑因素。

首先在实时系统中最基本的是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对时间正确性进行指定的方法。也就是在实时系统中不管是用户还是开发人员都需要系统提供一种指定时间尺度的方法。比如在有的实时系统中指定每隔一段时间就运行一段程序,或者是提供指定程序必须在某个时间点之前完成的方法等等。在实时系统中这是最最

基本的要求。这时通用系统中的功能就完全的不适用了。例如UNIX和许多类似的通用系统中都提供一种延时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在实时系统中就无法达到要求,因为这种延时手段无法保证应用能够在deadline之前完成计算。

第二是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或选用。在现代的时系统当中一般都有实时操作系统的存在。因为操作系统使系统的设计更加的简便,保证系统的质量以及能够提供其他通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这样实时的操作系统就面临着更高的设计要求。

第三是实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实时系统的体系结构必须满足:

●高运算速度

●高速的中断处理

●高的I/O吞吐率

●合理的处理器和I/O设备的拓扑连接

●高速可靠的和有时间约束的通信

●体系结构支持的出错处理,

●体系结构支持的调度,

●体系结构支持的操作系统,

●体系结构支持的实时语言特性。

另外由于实时系统很多应用于一些关键性的场合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也非常重要还有实时系统很多在自然的形态上有分布式的特点,所以还要考虑到实时的分布式应用。

此外实时的通信也是实时系统的一大要求,很显然在分布式实时系统中实时的通信是最基本的。实时通信必须满足:

●逻辑正确

●要有确定的延迟时间(或通信延时时间的上限)其中包括建立通信的延迟和消息传递的延时。

以上是系统设计时的要点问题。还有从计算机科学角度出发实时系统必须解决: ●时间特性的指定和确正,这点与实际系统设计相同。

●实时的调度理论。由于实时系统应用的特殊性以往通用系统中以大吞吐量为目标的调度算法必须改进以适应实时应用的需要。主要要求是满足时间的正确性,然后提供高度动态的,满足在线需求的,适应性的实时调度。

●实时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在设计上首要目标是提供保证实时性的方法,包括一系列的经典问题的针对实时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上要求操作系统的低开销,而且必须保证内核以及其他关键的可重入性。

●实时的编程语言和设计方法。在编程语言级完成或提供实时应用所需要的方法。比如象Ada语言,FORTH语言。

●分布式的实时数据库。

●系统的容错。

●实时时钟的同步。

●实时系统中的人工智能。

作为实时系统其特性决定了传统的性能衡量标准对其是不适用的。对传统的通用系统的要求是大的系统吞吐量,合理的响应速度,对每个系统用户相对公平的进行计算资源的分配。然而在实时系统中,以上这些要求都不再适用或者是不再占重要位置。再实时系统中系统的一切动作都以实时任务为中心。实时的数据吞吐取代了以吞吐量为目标的标准。对硬实时应用的优先响应取代了对每个用户的恰当的反应速度。系统的计算资源和其他外设资源必须优先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

针对实时系统新的要求,必须以实时的进程调度在实时操作系统中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实时操作系统的实时进程调度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实时任务的时间正确性。此外实时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必须保证系统是可以事先定义的和易维护的。实时任务的时间正确性以实时任务是否能够总是满足deadline为标准。前面提到过实时系统的类型可以分为periodic和aperiodic(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实时操作系统的调度理论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来考虑的

1.3.6 RTOS的衡量指标

衡量RTOS的性能有多种指标,主要有:

●系统响应时间(System response time ):系统发出处理要求到系统给出应答信号的时间;

●任务切换时间(Context-switching time):任务之间切换而使用的时间;

●中断延迟(Interrupt latency time ) :是计算机接收到中断信号到操作系统作出响应,并完成换道转入中断服务程序的时间;

由于标准的Linux系统是面向传统工作站的而编写的多任务操作系统,它不具有实时功能,而大部分的嵌入式系统则需要提供实时相应和控制能力。为了能够使Linux胜任嵌入式领域的工作,有必要把Linux改造成一个实时系统。实际上,已经有许多的项目组正在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工作,而RTLinux和KURT-Linux 则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两个。我们在下一章,将具体的介绍RTLinux.

1.4 嵌入式实时Linux系统

嵌入式实时Linux系统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实时性,另一个就是嵌入式系统。

Linux本身并不是一个实时系统,若需要实时响应的话,可以使用一些已有的实时系统,例如RTLinux等。嵌入式实时Linux系统可以以RTLinux为核心,通过适当地改造核心功能模块以及文件系统来满足各种嵌入式系统的实时要求。

而要满足嵌入式的要求,我们需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首先,Linux系统中,系统的运行是依靠硬盘的,应用程序通常放在硬盘上,而嵌入式系统则通常没有硬盘,我们有两个可选择的解决方法:

● 系统启动时,内核及所有的应用进程都贮存进内存中。这是许多传统

的嵌入式系统的工作方式;

● 因为Linux可以装载及卸载程序,嵌入式系统可以利用Linux的这两

种功能来动态加载模块,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RAM空间。

另外,标准Linux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虚拟内存功能。然而,在嵌入式系

统中我们并不需要虚拟内存的功能,因为,它可能会引入我们无法控制的时间因素。从CPU的角度来考虑,最好不要删除Linux中虚拟内存部分的代码.因为删除了这部分的代码,还会加入其他的许多工作,只能是得不偿失。这其中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这部分代码支持着共享文档,即允许多个进程共享同一个软件。删除虚拟内存的后果既是,每一个进程都必须包含一个自己的库拷贝,就象printf。在嵌入式系统中,可以通过将SWAP空间大小设为0,去除虚拟内存的页面调度功能。

大多数的嵌入式系统并没有硬盘空间或是文件系统。对于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来说,可以将系统包括应用程序以及所需要使用的数据都编译好在一个做成系统运行的核心映象,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全部载入,但是这种系统缺乏灵活性。实际上,你可以发现,许多商业用嵌入式系统,都以可选择的方式提供文件系统。其中的大多数都是专有的文件系统或MS-DOS兼容的文件系统。

第二章实时Linux系统---RTLinux

2.1 RTLinux简介

RTLinux是Linux的硬实时变种,是Linux的改进和提高,它可以处理时间紧急的任务。它是由Victor Yodaiken构想,由Victor Yodaiken和Michael Barabanov 实现的。继承了Linux的一贯传统,RTLlinux对公众也是开放源代码的。

实时Linux(RTLinux)是Linux的一个扩展版本,它提供硬实时能力。RTLinux 已经被用在视频编辑上,PBXs上,机器人控制上,机器工具上,甚至用来停止和启动用在医学实验上的人造心脏。

RTLinux提供了运行特殊实时任务和类似于标准Linux中的中断处理程序的能力。不管Linux在做什么,当需要执行这些任务和中断处理程序时,它们必须被执行。当RTLinux在x86类机器上运行时,在最坏情况下,从处理器检测到硬件中断到处理程序开始执行时之间的时间差在15微秒以内。在相同的硬件上,一个RTLinux周期性任务必须在它的调度时间里的35微秒内运行。这些参数是受硬件条件限制的,当硬件改进了,RTLinux也会提高这些性能参数的。但是,标准Linux花费要600微秒来启动一个中断处理程序,对一个周期性任务(例如使用sched_setsched进程)来说,也能很容易地迟20多毫秒(20,000微秒)来启动该任务。WINDOWS NT在数值本质上和标准Linux的数值是相同的。而Windows 98上升到140毫秒,对一个周期任务来说是太慢了。

使RTLinux有用的是它把标准UNIX编程环境扩展到了实时方面问题。RTLinux的实时中断处理程序和任务能连接到普通的Linux进程,既可以通过Linux进程读写数据的设备接口,也可以通过共享内存。一个标准Linux进程也许是执行一个脚本或一个PERL程序,能从一个实时处理程序或任务中收集数据,进行或记录它,并在X-WINDOW中显示结果。从一台普通PC机使用一个PERL脚本来控制实时设备看起来是可能荒谬的,但是它工作起来却惊人地好。

2.2 RTLinux的实现

RTLinux是在Linux内核与一个小的实时内核并存的操作系统。目的是为了,允许在可预测与低延迟的环境中实现实时功能的同时,利用标准时间共享计算机

系统中的复杂功能与高度优化的平均情况下行为。

曾经,实时操作系统非常简单,只是提供一些库函数。但现在的实时应用却有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说要能够连接TCP/IP,图象显示以及WINDOWS系统,文件和数据库系统,以及其他一些并非简单的操作。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将这些非实时的服务加到实时内核。另一个解决方法是修改标准内核使其成为完全可抢断式。RTLinux使用的是另外一种解决方式。RTLinux把Linux操作系统内核当作一个在小型实时操作系统下运行的一个任务。实际上,Linux是RTLinux的一个空闲任务,仅当没有实时任务要运行时才执行。Linux任务从来不能阻塞中断,或阻止它自己被抢占。

大约在20年前,在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们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操作系统,叫做“MERT”,这个操作系统将既运行实时程序,也能运行普通的应用程序。但是代替尽量使一个能支持两的操作系统的是,MERTS设计者们尽量制造这样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实时操作系统和一般目的(分时)操作系统工作在一起。设计者们这样写到:

...在相同的机器里,一个高级的分时系统的可用性就像实时操作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这些工具能被用来设计实时进程的人机界面。

那就是说,MERT的设计者声明,通过将实时操作系统从非实时操作系统中分离出来,他们能做到允许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使用非实时的操作系统的服务。

RTLinux通过对中断控制硬件的软件模仿来达到这个目标。当Linux让硬件使中断无效时,实时系统将阻止这个请求,记录它,然后返回到Linux。Linux 不允许去真正地禁止中断。无论Linux在什么状态,它不可能延迟实时中断响应时间。当一个中断到达时,RTLlinux内核截获这个中断,然后决定该怎么做。如果有这个中断实时处理程序的话,那么这个处理程序被调用。如果没有这个实时处理程序,或者,如果那个处理程序表明它想和Linux共享中断,这个中断将被标记为等候处理状态。如果Linux请求响应中断,那么所有的在等候处理状态的中断参与竞争,然后相应的Linux的中断处理程序被调用。

这样无论Linux做什么,不管Linux是否在核心态下运行或在运行一个用户进程,不管Linux是否将禁止中断或起用中断,也不管Linux是否在被锁住了,实时系统总是能响应中断。下图显示了RTLinux的结构:

实际上,RTLinux的设计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他在486/33Mhz PC上的最坏中断延迟在30微秒以下,已经和硬件的限制非常接近了。很多的应用都得利于实时系统与优化的标准操作系统的平均响应。比如说,一个数据获取系统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中断驱动的实时进程,将数据从一个队列发送到Linux进程,这个Linux进程则进行记录与显示。这样,由Linux执行的I/O缓存,保证了好的平均响应性能;而同时实时进程又满足了严格的时间限制。

RTLinux被设计成实时内核,从来不用等待Linux释放资源。实时内核不要求内存,不要求共享旋转锁(SPIN-LOCKS),也不要求和任何数据结构同步――除了在控制得很紧的情况下。例如,在实时这边,用来在实时任务和Linux进程之间移动数据的通讯连接是非阻塞的:实时任务在等待进队列和出队列的数据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然,对一个实时系统来说,不能和任何非实时系统通讯并没有好处,因此RTLinux提供了共享内存(这是一种立刻可以使用的简单的方法)和让Linux进程读和写实时任务的设备接口。RTLinux的关键设计规则中的一条是在Linux中做得越多――那么在实时这边做得就越少――这样是最好的。Linux则关心系统和设备的初始化,和任何阻塞动态资源的分配。设备初始化可以在启动时刻,因此不需要涉及实时系统。阻塞动态资源的分配留给了Linux。当没有可用资源时,被阻塞的任何执行的线程不能有硬实时强制力。例如,对一个实时任务来说,调

用malloc或kmalloc或任何其它内存分配程序是不可能的。如果任务没有静态的分配内存,它将不能访问内存。最后,RTLinux依靠Linux的可装入内核模块机制来装入实时系统的组件,来使实时系统模块化和可扩展的。装入一个实时模块并不是一个实时操作,而且它也可以安全地留给Linux。实时内核的工作是提供给实时任务对原硬件的直接访问,当它们需要它时,这样就会有最小的延迟和最大的进程时间。

2.3 RTLinux的特点

RTLlinux 是一个运行Linux的可执行程序.这个程序有几个主要标志:

(1) 小而且实时。

RTLlinux引进了一个小的,实时的执行程序,它将运行Linux操作系统作 为它的一个任务――实际上,是作为它的具有最低优先权的任务。就这样,Linux 被改造成完全是抢占式了。然后这个执行程序提供综合服务给它的用户----指定的实时任务。那些服务的功能,行为和相互作用由RTLlinux的能力和特殊的设备提供。那些能力和设备如下:

●相对的任务优先权的指定。

●作为Linux可装载模块的用户实时任务的收编(incorprating)。

●实时任务的周期性(periodictiy)。

●任务之间的通讯(或者IPC,进程之间的通讯)。

●用户自定义的IPC的处理程序。

用户自定义的执行调度模块。

(2) RTLlinux保留了Linux的功能,本质部分没动过

这是为了以下目的:

●提供所有现代操作系统和环境的方便和强大功能:网络服务,GUI,开发工具和标准的编程环境。

●利用Linux和Linux工具的快速发展。因为Linux操作系统在RTLlinux 里几乎不改变,RTLlinux能相对比较容易的移植到Linux的新版本中。

(3) RTLinux不能为服务提供系统调用

实时(RTLlinux)和非实时(Linux)方面把严重的限制给实时任务:实时

任务不能为服务提供系统调用。它们必须和Linux任务交流,然后那些Linux 任务进行调用系统服务。IPC有两种方式对实时任务来说是开放的:

写/读内存。既然实时任务共享核心内存,它们就能通过内存来通讯.然而,它们这样做时并没有利用同步原语和高层次的数据结构的好处。

实时FIFO,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管道。读/写同步是不可见的,处理程序可以被附加到FIFOs去,并且后来的FIFO管理保证不干扰FIFOs的实时访问。

这两种通信的方式在以下会进行具体的介绍。

(4) 实时任务可以控制CPU

在另一方面,在RTLlinux的执行和普通操作系统的分离也给了实时任务许多原动力:因为它们对Linux的统治权,实时任务有使系统超载直到冻结Linux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天生就有的,因为根据期限原理,实时任务必须这个功能。因此应用程序的编程人员必须将安全检测加到实时任务里。

(5) 实时任务是Linux的核心任务

实时任务是Linux的核心任务。这是必须的,也是有益的,原因如下:

●实时任务有核心权限,因此可以直接访问硬件。

●实时任务可以是Linux的可装载模块,因此很容易装进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

●实时任务共享内核空间,用来节约上下文切换的时间。

●实时任务不被页替换出内存(由于内存访问要占用不可预测的时间)。

2.4 RTLlinux的应用

考虑到RTLlinux的实时和非实时的双重性,RTLlinux的应用应当包含两部分也是很自然的,这两部分如下:

●实时任务。在可装入模块形式下,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Linux任务。它关心数据的记录,网络的访问,任何其它包含制造系统调用的活动,或者由于它们的复杂性,在一个实时任务到了期限时,和它的能力相妥协的活动。

2.5 RTLinux 应用编程接口(API)

RTLinux API包括的函数是用来:

●任务的初始化和删除。

●任务调度和控制。

●fifo声明和使用。

●调度时间安排。

●浮点。

2.6 RTLinux的调度策略

RTLinux是非常面向模块化的。为了使用RTLinux,你可以装入一个能实现任何你需要的实时能力的模块。核心模块中的两个是调度程序和实现RT-FIFOS 的模块(这两个模块将在第六部分详细分析)。如果被这些模块提供的服务没有满足应用程序的要求,它们可以被另外的模块代替。例如,有两个可选择的调度模块----“最早期限优先”调度程序和由ISMAEL RIPPOL实现和单速调度程序,由OLEG SUBBOTIN(在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553459.html,网页中可以看到)实现。这个基本的调度程序仅仅运行准备好的高优先级实时任务,直到任务被它自己挂起,或者,直到一个更高优先级的任务准备好了。

最初的RTLinux调度程序(是由MICHAEL BARABANOV写的)用“一次性(One Shot)”模式下使用定时器,以便它能容易的处理由普通的时间间隔比较小的任务集。例如,如果一个任务必须在每隔331单位时间运行,而其它任务是在每隔1027时间单位运行,则没有比在One Shot模式下使用定时器还有有更好的选择。在一次性模式下(One Shot),时钟将先被设成在331个单位时间后产生中断然后,在中断产生后重新写程序,使第二个中断在另691个单位时间后产生(减去重设时钟所需的时间)。我们所费的代价是我们在每个中断后重设时钟。对x86类母板,重设时钟相对来讲是慢的。然而,它表明,许多应用程序不需要一次性定时器的概说,可以避免重设的麻烦。太空工程系的PAOLO MANTEGAZZA教授写了一个调度程序,演示了周期(periodic)模式的有用性,并鼓励我们把它放到标准的调度程序中去。当前的RTLinux调度程序既提供了周期性的模式也提供了一次性模式。在单处理器系统,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因为有可以提供附在处理器上得高频率的定时器给RTLinux系统。

第三章 RTLinux编程介绍

3.1 简介

实时Linux是能和Linux操作系统并存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的硬实时操作系统。有了实时Linux,使建立在精确指定时刻运行的实时POSIX.1b线程成为可能。

RTLinux的第一版本运行于低速的X86计算机,提供了一个并不灵活的API 以及编程环境。而设计中用到的RTLinux第二版本经过重新设计,可以支持对称多进程,运行环境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并提供了较好的编程接口。

RTLinux可以在装有Linux的机子上,运行特殊的实时任务以及中断处理。当有实时任务或实时中断时,不论Linux在做什么,这些任务和中断都会执行。

RTLinux的第二版本由一个小的核心模块与一系列的可选择模块组成,其中包括:

● 核心模块控制低延迟中断处理程序的安装,底层同步以及中断控制例

程,其中Linux不能延迟或抢断中断处理程序。核心模块同时支持SMP,

对于一些可以在核心以外加载的功能,也被移出了核心。

● 其实,RTLinux最重要的功能都是通过它的可装载模块实现的,这些

模块各自提供了不同的功能。其中包括:

1.rtl_sched 优先级调度程序,支持“lite POSIX”接口,以及RTLinux VERSION1的API接口

2.rtl_time 控制进程时钟,同时为用户提供时钟接口函数

3.rtl_posixio 提供设备驱动程序的POSIX形式的 read/write/open 接口

4.rtl_fifo 实现实时任务,中断处理函数与普通Linux之间的通信

5.semaphore 提供阻塞式信号量( Jerry Epplin )

6.mbuff 共享内存,实现实时模块与Linux进程间通信,和rt_fifo的功能类似,由Tomasz Motylewski 提供

其中前四个模块在启动了RTLinux之后,在RTLinux的目录中键入命令./insmod 即实现加载,目录中另一个命令./rmmod用于卸载,只有在这些模块加载之后,

RTLinux相应的接口函数才能够被我们所使用。

另外,在本设计中,还用到了另一个模块,rt_com,这个模块实现串口通信的接口函数,这个模块在后面会介绍。

RTLinux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系统的:透明化,模块化以及可扩展性。透明化是指任何操作都要有可预测性。模块化制如果某个功能不需要,那这么功能的开销也是可忽略的。可扩展性指程序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载或卸载模块。如上所述,RTLinux的优先级调度程序应该可以很轻易的被更适合某个特殊应用的模块所替代。

用户编写的应用程序也是通过模块加载的方式运行的。同时要注意,RTL的实时程序是在内核空间执行的,实时任务编程时必须特别小心。编程错误可能很容易地导致系统崩溃。RTL的以后版本将提供在用户空间调试实时线程,然后在转换倒硬实时模式。

3.2 程序基本结构

实时Linux的版本支持以Linux模块的形式装入实时程序。Linux模块源文件是标准C语言文件,用一对init/cleanup函数来代替main()函数。

●int init_module( void )

当模块装到内核中时,这个函数被调用。它应当返回0,如果失败,将返回一个负数。

●void cleanup_module( void )

当模块被卸载的时候,这个函数被调用。

用insmod(1)命令,将编译过的模块被装到内核,用rmmod (1)命令卸载模块。

3.3 RTLinux时钟

实时Linux提供了一系列时钟,可以用来作为线程调度的参考。

● clock_gettime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现在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和网上大学正在蓬勃兴起,网上教育支撑系统也层出不穷。作业和考试是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授课、答疑等教学环节在网络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作业和考试依旧没有大的变化。实现无纸化网上考试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勇敢尝试。 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组下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是开发一个与课件联系紧密和基于WEB的多媒体作业管理工具和考试管理工具,将支持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和考试。作业与考试系统将主要面对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力争在提高远程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教学信息的反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现有和可预见未来网络条件下,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如何能够支持大规模密集并发访问的、在线多媒体考试与作业传输方案?这就需要通过性能测试技术来评估和优化,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包括性能测试目标主体的选择,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目标主体的实际性能状况的分析与测试,对目标主体性能的优化和回归测试,软件测试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 在性能测试目标主体部分的选择方面,将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和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对性能的高度要求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方面,详细说明了性能测试的概念、目的、分类、方法和步骤以及性能测试工具的选择,为以后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打好基础;在目标主题的性能需求分析和测试中,从目标主体的系统架构出发,选择交互性强的在线作业模块作为测试和优化系统整体运行环境的研究主体,设计出详细的性能测试用例,并搭建出合适的性能测试环境;在实际性能测试时,详细介绍了性能测试的每一个步骤,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并对影响性能的因素做出假设,利用性能优化技术对目标主体的性能进行调整。在做适当调优后进行回归测试,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工作,性能测试管理理论基础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测试模型的选。

性能测试规范

性能测试规范 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目录 1 概述3 编写目的3 适用范围3 2 性能测试指标3 响应时间3 定义3 测试方法3 分析评估4 TPS(QPS)、并发用户数5 定义5 测试方法5 分析评估5 请求成功率6 定义6 测试方法6 分析评估6 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IO WAIT 6 定义6 测试方法6 分析评估7 GC 7 进程级别的资源占用7

概述 编写目的 本文档在对性能指标的概念、测试及分析方法、评判标准以及工具的使用进行说明,旨在指导性能测试工程师更好的理解各个性能指标,并对系统的性能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分析。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范围:性能测试、性能调优和性能验收活动。 性能测试指标 响应时间 定义 响应时间通常是指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通常被定义TTLB(Time to Laster Byte),代表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收到响应的最后一个字节所耗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根据所耗费的时间段可以做细致的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解为三部分,系统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呈现时间(Web页面特有,接口类请求无呈现时间),每个部分的时间消耗影响的因素有所不同。 呈现时间:主要是浏览器对接收到的数据渲染展示的过程,呈现时间不止于浏览器有关,和操作系统、电脑的硬件配置也有关系。 数据传输时间:请求、响应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消耗的时间,和网络的时延、带宽有关系。 系统处理时间:系统接收到请求后,对请求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的时间,和系统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有关系。 测试方法 测试前提 前提一:性能测试中响应时间的测试,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 不建议在办公网络中搭建“施压设备”,不稳定的办公网络环境会影响对测试结果的评判。建议在以下两种环境下测试: ①施压设备与被测系统在同一局域网中,更能够排除网络情况对响应时间的影响,能够更准确的衡量“系统处理时间”。 ②施压设备和被测系统在不同的机房环境中通过公网测试,这种场景更能准确的模拟并评估系统在生产环境中的表现。 测试工程师可以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后两种环境进行测试。 前提二:确定一定的并发量来测试响应时间 最优并发用户场景、最高并发用户场景两种场景测试,响应时间的表现是不同的,最高并发场景的响应时间将会比最优并发的响应时间大得多,测试前我们需要确定我们测试的场景是最优并发还是最高并发。 测试步骤 找到最高的吞吐量(TPS)。 测试前确定一个响应时间的标准(如:小于100ms),然后进行基准测试,通过虚拟并发用户数为1的方式测试,记录测试的TPS、响应时间测试结果,将该响应时间与标准比较,若大于标准响应时间,那么则说明系统有问题无法满足标准,若该响应时间小于标准时间,则继续下面的测试。 通过压力测试找到最大的吞吐量:在基准测试响应时间的限制下,找到系统最大的吞吐量(TPS),该状况下响应时间满足要求、吞吐量最大,可确定为“最佳并发用户数”。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步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性能测试流程规范

目录 1前言 (2) 1.1 文档目的 (2) 1.2 适用对象 (2) 2性能测试目的 (2) 3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相关人员 (3) 3.1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其基本流程 (3) 3.2 性能测试工作内容 (4) 3.3 性能测试涉及的人员角色 (5) 4性能测试实施规范 (5) 4.1 确定性能测试需求 (5) 4.1.1 分析应用系统,剥离出需测试的性能点 (5) 4.1.2 分析需求点制定单元测试用例 (6) 4.1.3 性能测试需求评审 (6) 4.1.4 性能测试需求归档 (6) 4.2 性能测试具体实施规范 (6) 4.2.1 性能测试起始时间 (6) 4.2.2 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 (7) 4.2.3 测试环境搭建 (7) 4.2.4 验证测试环境 (8) 4.2.5 编写测试用例脚本 (8) 4.2.6 调试测试用例脚本 (8) 4.2.7 预测试 (9) 4.2.8 正式测试 (9) 4.2.9 测试数据分析 (9) 4.2.10 调整系统环境和修改程序 (10) 4.2.11 回归测试 (10) 4.2.12 测试评估报告 (10) 4.2.13 测试分析报告 (10) 5测试脚本和测试用例管理 (11) 6性能测试归档管理 (11) 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11) 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1 文档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明确性能测试流程规范,以便于相关人员的使用,保证性能测试脚本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提高测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加测试的可靠性、重用性和客观性。 1.2 适用对象 本文档适用于部门内测试组成员、项目相关人员、QA及高级经理阅读。 2性能测试目的 性能测试到底能做些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系统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及测试人员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如下的问题 1.硬件选型,我们的系统快上线了,我们应该购置什么样硬件配置的电脑作为 服务器呢? 2.我们的系统刚上线,正处在试运行阶段,用户要求提供符合当初提出性能要 求的报告才能验收通过,我们该如何做? 3.我们的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直能够提供 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良好的性能),我们该怎么办? 4.明年这个系统的用户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到时我们的系统是否还能支持这么 多的用户访问,是否通过调整软件可以实现,是增加硬件还是软件,哪种方式最有效? 5.我们的系统存在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性能要求,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 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6.在测试或者系统试点试运行阶段我们的系统一直表现得很好,但产品正式上 线后,在用户实际环境下,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变慢,某些应用自动退出,出现应用挂死现象,导致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这些问题是否能避免,提早发现? 7.系统即将上线,应该如何部署效果会更好呢? 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新的应用程序将要被部署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性能测试指标介绍 第一页 | 第二页 TPC-C 作为一家非盈利性机构,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负责定义诸如TPC-C、TPC-H和TPC-W基准测试之类的事务处理与数据库性能基准测试,并依据这些基准测试项目发布客观性能数据。TPC基准测试采用极为严格的运行环境,并且必须在独立审计机构监督下进行。委员会成员包括大多数主要数据库产品厂商以及服务器硬件系统供应商。 相关企业参与TPC基准测试以期在规定运行环境中获得客观性能验证,并通过应用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开发出更加强健且更具伸缩性的软件产品及硬件设备。 TPC-C是一种旨在衡量联机事务处理(OLTP)系统性能与可伸缩性的行业标准基准测试项目。这种基准测试项目将对包括查询、更新及队列式小批量事务在内的广泛数据库功能进行测试。许多IT专业人员将TPC-C视为衡量“真实”OLTP系统性能的有效指示器。 TPC-C基准测试针对一种模拟订单录入与销售环境测量每分钟商业事务(tpmC)吞吐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将专门测量系统在同时执行其它四种事务类型(如支付、订单状态更新、交付及证券级变更)时每分钟所生成的新增订单事务数量。独立审计机构将负责对基准测试结果进行公证,同时,TPC将出据一份全面彻底的测试报告。这份测试报告可以从TPC Web站点(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553459.html,)上获得。 tpmC定义: TPC-C的吞吐量,按有效TPC-C配置期间每分钟处理的平均交易次数测量,至少要运行12分钟。 1.TPC-C规范概要 TPC-C是专门针对联机交易处理系统(OLTP系统)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把这类系统称为业务处理系统。TPC-C测试规范中模拟了一个比较复杂并具有代表意义的OLTP应用环境:假设有一个大型商品批发商,它拥有若干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商品库;每个仓库负责为10个销售点供货;每个销售点为3000个客户提供服务;每个客户平均一个订单有10项产品;所有订单中约1%的产品在其直接所属的仓库中没有存货,需要由其他区域的仓库来供货。 该系统需要处理的交易为以下几种: ?New-Order:客户输入一笔新的订货交易; ?Payment:更新客户账户余额以反映其支付状况; ?Delivery:发货(模拟批处理交易); ?Order-Status:查询客户最近交易的状态; ?Stock-Level:查询仓库库存状况,以便能够及时补货。 对于前四种类型的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对于库存状况查询交易,要求响应时间在20秒以内。逻辑结构图: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二)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网上招聘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背景: 如今网上招聘越来越普遍,但有些招聘系统的综合性能不是很好,

比如系统的冗余、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完整性等等都有待提高,本次测试的目的就是针对本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二、实验内容 该文档的目的是描述网上招聘系统项目客户端系统测试的总结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系统环境简介 1、软件名称:网上招聘求职系统 2、软件功能:为求职者提供求职、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招聘单位提供招聘、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管理员提供管理网站公告、友情链接和网站会员的管理功能。 3、用户:求职者、招聘单位、管理员 4、开发者:ZSS ●系统数据度量 ●系统结果评估 用户群:1、项目管理人员 2、测试人员 范围:该文档定义了客户端系统测试的结果,总结了测试客户端的

职位查询、网上提交简历、在线答题的基本功能,以及支持大数据量并发访问的性能,给出了测试的结论。 2.1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 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2.2缩写说明 HR--- 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 MVC---Model-View-Control(模式-视图-控制)的缩写,表示一个三层的结构体系。 2.3测试类型 a、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功能定义部分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b、非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非功能定义部分(如系统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指标等)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c、测试用例:测试人员设计出来的用来测试软件某个功能的一种情形 2.4参考资料 [1] 《LoadRunner使用手册》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2] 《网上招聘客户端需求说明》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章节样章

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 复习了一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而导致测试无法正常开展。性能测试需求提取一般的流程如图5- 1所示。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 分析提取指标 在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面与性能的要求。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比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用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行说明。如果,实际项目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文档时,项目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一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目的哪些业务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最麻烦的就是项目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一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非常难做的。可是“甲方”往往都是提要求的,“乙方”只能“无条件”接受! 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 表5- 1给出的指标非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用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行比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各种资料、使用各种方法去采集测试指标。以OA系统为例,假设《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工程师自己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一般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定性能测试点: 第一、用户常用的功能。常用的功能一旦性能无法满足,比如登录功能,从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到显示成功登录信息,花了5分钟,这样的速度是 人无法忍受的。而对于用户不常用的,比如年度报表汇总功能,三个季度甚 至是一年才使用,等个10分钟也是正常的,这些是跟用户的主观感受相关 的,得根据实际情况区分。

浅谈软件性能测试中关键指标的监控与分析

一、软件性能测试需要监控哪些关键指标? 软件性能测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评价系统当前性能,判断系统是否满足预期的性能需求。 ·寻找软件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定位性能瓶颈并解决问题。 ·判定软件系统的性能表现,预见系统负载压力承受力,在应用部署之前,评估系统性能。 而对于用户来说,则最关注的是当前系统: ·是否满足上线性能要求? ·系统极限承载如何? ·系统稳定性如何? 因此,针对以上性能测试的目的以及用户的关注点,要达到以上目的并回答用户的关注点,就必须首先执行性能测试并明确需要收集、监控哪些关键指标,通常情况下,性能测试监控指标主要分为:资源指标和系统指标,如下图所示,资源指标与硬件资源消耗直接相关,而系统指标则与用户场景及需求直接相关。 性能测试监控关键指标说明: ·资源指标 CPU使用率:指用户进程与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长时间情况下,一般可接受上限不超过85%。 内存利用率:内存利用率=(1-空闲内存/总内存大小)*100%,一般至少有10%可用内存,内存使用率可接受上限为85%。 磁盘I/O: 磁盘主要用于存取数据,因此当说到IO操作的时候,就会存在两种相对应的操作,存数据的时候对应的是写IO操作,取数据的时候对应的是是读IO操作,一般使用% Disk Time(磁盘用于读写操作所占用的时间百分比)度量磁盘读写性能。 网络带宽:一般使用计数器Bytes Total/sec来度量,Bytes Total/sec表示为发送和接收字节的速率,包括帧字符在内。判断网络连接速度是否是瓶颈,可以用该计数器的值和目前网络的带宽比较。 ·系统指标: 并发用户数:某一物理时刻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的用户数。 在线用户数:某段时间内访问系统的用户数,这些用户并不一定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系统处理事务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事务的响应时间是从客户端提交访问请求到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响应所消耗的时间。对于系统快速响应类页面,一般响应时间为3秒左右。 事务成功率:性能测试中,定义事务用于度量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流程的性能指标,如用户登录、保存订单、提交订单操作均可定义为事务,如下图所示:

软件开发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订单系统二期_Order接口 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1.术语 (3) 2.测试环境 (3) 2.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信息 (3) 3.测试场景 (4) 4.测试目的&策略 (5) 5.结果分析 (5) 5.1基本数据统计分析&对比 (5) 5.1.1.测试场景PT1 (5) 5.1.2.测试场景PT2 (5) 5.1.3.测试场景PT3 (6) 5.2.详细数据分析 (6) 5.2.1.测试场景PT1(getOrderList Interface) (6) 5.2.2.测试场景PT2(getOrderRow Interface) (9) 5.2.3.测试场景PT3(getOrderGoodsList) (14) 6.测试结论 (17)

1.术语 2.测试环境 2.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信息 服务端配置: 10.19.141.57 应用服务器: CPU: Intel(R) Xeon(R) CPUE5620 @ 2.40GHz 8个逻辑CPU 内存:15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CentOS release 5.8 (Final) 辅助软件: nmon 10.19.141.58 数据库服务器: CPU: Intel(R) Xeon(R) CPUE5620 @ 2.40GHz 8个逻辑CPU 内存:8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CentOS release 5.8 (Final) 辅助软件: nmon 客户端配置:(2台) CPU:4核8线程Intel(R) Xeon(R) CPU E5620 @ 2.40GHz 内存:8.00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Windows2008 浏览器/版本号: IE9.0 测试工具: LoadRunner11.0、nmon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3性能测试赛题A6BS资产管理系统性能测试要求

任务四:性能测试 1、执行性能测试 本部分按照软件性能测试任务书要求,执行性能测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 ,录制脚本、回放脚本、配置参数、设置场景、执行性能测试并且 截图,截图需粘贴在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性能测试具体要求如下: 。录制用户登录、资本录制:录制脚本协议选择“Web-HTTP/HTML ” 产维修模块进行维修登记、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完成后脚本名称命名为C_wx 。录制脚本具体要求如下: 用户登录操作录制在init ;资产维修登记操作录制在Action ;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在end 。 Action 录制维修登记,使用资产名称为ZCLZ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录制;对资产维修登记操作设置集合点和事务。集合点名称:R_wx ;事务名称:T_wx;维修登记成功后设置检查点,使用资产列表中新登记成功的资产名称作 为检查点,检查是否维修登记成功。 截图要求:一共3 张图,分别为:① init 登录部分脚本截图,包含左侧菜单;② Action 中进行维修登记操作部分截图,包括集合点、事务、检查点代码; ③end 退出部分脚本截图。 制完成脚本回放:脚本录制完成后使用回放功能对脚本的正确性进行校验。脚 本回放具体要求如下: 回放需要对脚本参数进行修改,使用资产名称为ZCHF 开头的数据进行回放;检查点检查资产名称。回放操作完成,查看Loadrunner 回放日志。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维修登记脚本截图;②回放概

要(Replay Summary )截图。 本参数设置要求:脚本回放成功后可继续进行下面的操作。进行性能测试之前 需先对资产名称进行参数化设置。脚本参数设置要求如下: 使用资产名称为ZCYL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参数配置;资产名称参 数名称:value ,参数类型选择:File,输入50 条资产名称对应值,每次迭代取唯一值。 检查资产名称,检查点参数名称:title ,参数类型选择:File,取值规则选择同value 值相同行。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名称参数化截图;②检查点参 数化截图。 填写表格:填写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表格,表格中填写value 和title 参数值。 景设置:按照要求设置虚拟用户个数以及进行场景配置,配置要求如下:设置50 个虚拟用户。 设置集合点策略,选择设置25 个虚拟用户到达集合点时释放。 场景策略:场景名称:C_wx ,虚拟用户总数50 ,用户递增数量25,递增间隔5 秒,场景运行到所有Vuser 运行结束。 截图要求:一共 3 张图,分别为:①集合点设置策略截图;②Design 中的场景设置策略和交互计划图截图;③场景执行完成后Run 界面截图,包括运行结果。 形结果分析:场景执行完成后,需对测试结果进行截图操作,需要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

?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 ((80%*总PV)/(24*60*60*(9/24)))/服务器数量, ?即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2.14*(总PV)/* (24*60*60) /服务器数量 ?最高峰的pv量是1.29倍的平均pv值 性能测试策略 1.模拟生产线真实的硬件环境。 2.服务器置于同一机房,最大限度避免网络问题。 3.以PV为切入点,通过模型将其转换成性能测试可量化的TPS。 4.性能测试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两部分,索引和SQL都会被测试到。 5.日志等级设置成warn,避免大量打印log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6.屏蔽ESI缓存,模拟最坏的情况。 7.先单场景,后混合场景,确保每个性能瓶颈都得到调优。 8.拆分问题,隔离分析,定位性能瓶颈。 9.根据性能测试通过标准,来判断被测性能点通过与否。 10.针对当前无法解决的性能瓶颈,录入QC域进行跟踪,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性能测试压力变化模型

a点:性能期望值 b点:高于期望,系统资源处于临界点 c点:高于期望,拐点 d点:超过负载,系统崩溃 性能测试 a点到b点之间的系统性能,以性能预期目标为前提,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验证系统在资源可接受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 负载测试 b点的系统性能,对系统不断地增加压力或增加一定压力下的持续时间,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极限,例如某种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等。 压力测试 b点到d点之间,超过安全负载的情况下,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不能接收用户请求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稳定性测试 a点到b点之间,被测试系统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给系统加载一定业务压力,使系统运行一段较长时间,以此检测系统是否稳定,一般稳定性测试时间为n*12小时。 监控指标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包括: 1.服务器 Linux(包括CPU、Memory、Load、I/O)。 2.数据库:1.Mysql 2.Oracle(缓存命中、索引、单条SQL性能、数据库线程数、数据池连接数)。 3.中间件:1.Jboss 2. Apache(包括线程数、连接数、日志)。 4.网络:吞吐量、吞吐率。 5.应用: jvm内存、日志、Full GC频率。 6.监控工具(LoadRunner):用户执行情况、场景状态、事务响应时间、TPS等。 7.测试机资源:CPU、Memory、网络、磁盘空间。 监控工具 性能测试通常采用下列工具进行监控: 1.Profiler。一个记录log的类,阿里巴巴集团自主开发,嵌入到应用代码中使用。 2.Jstat。监控java 进程GC情况,判断GC是否正常。 3.JConsole。监控java内存、java CPU使用率、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4.JMap。监控java程序是否有内存泄漏,需要配合eclipse插件或者MemoryAnalyzer 来使用。 5.JProfiler。全面监控每个节点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响应时间累计值、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6.Nmon。全面监控linux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I/O等,可独立于应用监控。

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项目背景 为了了解XXXX系统的性能,特此对该网站进行了压力测试2 编写目的 描述该网站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3 参考文档 4 参与测试人员 5 测试说明 5.1 测试对象 XXXX系统

5.2 测试环境结构图 5.3 软硬件环境 XXXXX 6 测试流程 1、搭建模拟用户真实运行环境 2、安装HP-LoadRunner11.00(以下简称LR) 3、使用LR中VuGen录制并调试测试脚本 4、对录制的脚本进行参数化 5、使用LR中Controller创建场景并执行 6、使用LR中Analysis组件分析测试结果 7、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写测试总结报告 7 测试方法 使用HP公司的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11.00,对本系统业务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前台测试,发起 各种组合业务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录制登陆业务模块,并模拟30、50、80、100 个虚拟用户并发登陆、添加和提交操作,进行多次连续测试,完成测试目标。 测试评估及数据统计 此次测试通过同一台客户机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在因特网环境进行,未考虑因特网的稳定 性的问题。此次测试用户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只录制了三个事务,即:用户登录、添加和信息提交,从测试的数据来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基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 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 、模拟80 个用户并发操作时,出现1 个未通过的事务,具体原因需结合程序、网络和服务器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非无可挑剔。 2 、用户登陆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与其他两个事务相比等待的时间要长,且波动也较大, 在网速变慢、用户数增加的外部条件下,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优化系统登录页面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一个oa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案.doc

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压力测试报告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2005年8月3日

历史记录

1. 测试内容............................................................ 仁 2. 测试方法............................................................ 仁 3. 测试目标............................................................ 仁 4. 测试场景............................................................ 仁 5. 测试环境............................................................ 2.. 6. 测试结果描述........................................................ 2. 6.1 2M带宽登录..................................................... 2. 6.2 4M带宽登录 .................................................... 3. 6.3 2M带宽打开word文档........................................... 4. 6.4 4M带宽打开word文档........................................... 6. 6.5 10M带宽打开word文档 ......................................... 7. 6.6服务器处理能力(以登录页面为例) (8)

网上银行系统性能测试案例

用户名称 密级: 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V1.0) 文档编号:项目名称: 编写:编写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目录 1.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活动 (4) 2.1.测试工具 (4) 2.2.测试类型 (4) 2.2.1.基准测试 (4) 2.2.2.并发数测试 (5) 2.2.3.稳定性测试 (5) 2.2.4.浪涌式测试 (5) 3.测试环境 (5) 3.1.软件环境 (5) 3.2.硬件环境 (5) 3.3.网络拓扑图 (6) 4.测试方案 (6) 4.1.模拟数据量分布 (6) 4.2.典型交易选取 (6) 4.3.并发方法 (7) 4.4.延时说明 (7) 4.5.执行速度 (7) 4.6.方案设置 (7) 4.6.1.基准测试 (7) 4.6.2.并发数测试 (8) 4.6.3.稳定性测试 (9) 4.6.4.浪涌式测试 (10)

1.概述 【此处简述性能测试的概述】如: 本次测试测试旨在检测XX项目系统性能。由于解决方案部未对该产品提出明确的性能指标,而且受到基地硬件环境所限,所以项目组只能在基地所能提供的硬件、软件基础上,对XX进行测试。 性能测试采用MI公司的LoadRunner7.8作为性能测试的工具,模拟用户进行基准测试、并发数测试、稳定性测试、浪涌式测试等四种类型的测试,并对主要测试指标参数进行分析。 2.测试手段和范围 2.1.测试工具 本次性能测试采用MI公司的LoadRunner作为性能测试的工具。LoadRunner主要提供3个性能测试组件:Virtual User Generator,Controller,Analysis -使用Virtual User Generator录制测试脚本; -用Controller进行管理,控制并发的模拟用户并发数,记录测试结果,包括缺陷报告和测试日志; -Analysis进行统计和分析测试结果。 2.2.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使用相同的测试用例(详细信息请参考4.2节),进行基准测试、并发数测试、稳定性测试、浪涌式测试等四种类型的测试。 2.2.1.基准测试 对建行TELLER平台改造项目系统测试业务模型中所涉及的××××、××××、××××业务进行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可在系统无压力(测试环境独立于外界环境,服务器无额外服务运行,无额外监控进程运行,待测试系统无其他业务在运行)情况下,取得各项业务的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作为分析衡量指标,用于初步诊断系统是否存在性能瓶颈。

(完整版)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xxxxxx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XXX项目or府门户网站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测试活动 (4) 2.1 测试用具 (4) 2.2 测试范围 (4) 2.3 测试目标 (5) 2.4 测试方法 (5) 2.4.1 基准测试 (5) 2.4.2 并发测试 (6) 2.4.3 稳定性测试 (6) 2.5 性能指标 (6) 2.6 性能测试流程 (6) 2.7 测试术语 (7) 第三章性能测试环境 (8) 3.1 服务器环境 (8) 3.2 客户端环境 (8) 3.3 网络结构 (8) 第四章测试方案 (10) 4.1 基准测试 (11) 4.2 并发测试 (12) 4.3 稳定性测试 (13) 第五章测试结果描述和分析 (15) 6.1基准测试性能分析 (15) 6.2并发测试性能分析 (20) 6.3稳定性性能测试分析 (27) 第六章测试结论 (28)

摘要 本文档主要描述XXXX网站检索和页面浏览性能测试中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策略等。 修改历史

第一章概述 由于当前对系统要接受业务量的冲击,面临的系统稳定、成熟性方面的压力。系统的性 能问题必将成为焦点问题,海量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业务增加时,系统抗压如何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较为真实的性能模拟测试来给出答案,通过测试和分析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一些重要参考数据,以供后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的改 善和完善。 本《性能测试报告》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当前的一些性能测试方法而编写的,用以 指导即将进行的该系统性能测试。 第二章测试活动 2.1测试用具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采用 HP 公司的 Loadrunner11 作为性能测试工具。Load runner 主要提供了 3 个性能测试组件:Virtual User Generator, Controller,Analysis。 ●使用 Virtual User Generator 修改和优化脚本。 ●使用 Controller 进行管理,控制并发的模拟并发数,记录测试结果。 ●使用 Analysis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2测试范围 此次性能测试实施是对吴忠市门户网站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评估的过程,我们将依据系统 将来的实际运行现状,结合系统的设计目标和业务特点,遵循着发生频率高、对系统或数据 库性能影响大、关键和核心业务等原则选取需要进行测试的业务,模拟最终用户的操作行为, 构建一个与生产环境相近的压力场景,对系统实施压力测试,以此评判系统的实际性能表现。 根据与相关设计,开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本次测试主要就是针对大量用户在使用吴忠 市门户网站进行信息查询,而选取的典型事务就是用户使用检索进行关键字搜索以及界面浏 览和反馈回搜索结果,这是用户使用最频繁,反应最多的地方,也是本系统当前以及以后业 务的一个重要压力点所在。所以本次测试只选取检索业务的性能情况和界面浏览进行记录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