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物品输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完整版)物品输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完整版)物品输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引言 (1)

1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 (1)

1.1 课题简介 (1)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课程设计任务分析 (2)

2.1 设备机构组成分析 (2)

2.2 设备工作过程分析 (2)

3 控制方案设计 (4)

3.1 任务分析 (6)

3.2 设计主电路 (7)

3.3 PLC选型设计 (8)

3.4 I/O分配表 (9)

3.5 I/O端子接线图 (11)

4 控制流程分析 (11)

4.1 流程图 (12)

4.2 梯形图 (13)

4.3 指令表 (14)

5 课程设计总结 (15)

6 参考文献 (16)

引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它将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专门为工业环境而设计,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轻工、电力、建筑、交通等行业。

1课程设计任务说明

1.1课题简介

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物品输送系统是连接各个生产单元的关键设备,系统通常由传送带机构、物品移动机构和物品输送小车等组成。传送带一般采用电动机驱动,物品移动机构可以采用电动机驱动,页可以采用液压系统驱动,运送小车为电动机驱动。

1.2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为该课程的爱你环节,在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巩固和加强《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所学的知识,掌握课程知识实际应用

的能力。学会运用机电传动控制的原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已学的知识,完成简单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以增加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并在联机程序调试过程中,增加实际操作能力。

2课程设计任务分析

2.1设备机构组成分析

本题目针对上图所示运送系统设备设计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图示输送系统有成直角分布的2条传送带、附属带的物品移动机构和1辆物品运送小车组成。物品运送系统将位于传送带1始端的物品送至尾端,然后通过物品移动机构将物品移送到传送带2始端,传送带2传送物品到带尾端,并通过物品移动机构将物品推入运送小车,运送小车运送物品到其他指定地点。系统中传送带和运送小车由电动机驱动,物品移动机构采用液压系统驱动,通过行程开关检测各个运动部件是否到达预定位置。系统设备结构及运动部件工作循环如图3-1所示。

图3-1输送系统设备机构及运动部件工作循环图

2.2设备工作过程分析

物品运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3-2所示,当传送带1始端由工件时启动自动输送过程。经过输送带1到达尾端,在检测工件停靠到位的情况下,移动机构工件入输送带2始端。在测工件停靠到位的情况下,输送带启动。经过输送带2到达尾端,在检测小车停靠到位的情况下,移动机构推工件入小车,小车启动离开,卸空后返回,结束一次输送循环过程。

图3-2物品输送系统工作过程

3 控制方案设计

3.1任务分析

物品运送系统控制要求

(1)物品运送系统工作过程物品

物品输送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3-2所示,当传送带1始端由工件时启动自动

输送过程。经过输送小车到达输送带2尾端,在检测小车停靠到位的情况下,

推工件入小车,小车启动离开,卸空后返回,结束一次输送循环过程。

(2)物品输送系统的控制要求

物品输送系统的控制要求是通过满足物品输送系统工作要求形成的,控制系统的功能必须满足物品的输送系统所有的工作要求。物品输送系统的工作要求包含三个方面,工作方式要求、工作过程要求、安全稳定工作要求。

1)物品输送系统工作方式要求

为保证物品输送系统能够处于正常工作,要求其具备两种工作方式:

①整机全自动循环工作

②运动部件能够点动向前调整,以及不在原位时能够快速复位

2)物品运送系统自动工作过程要求

物品输送系统工作过程是正常输送工件时整机全自动循环的工作过程,物品输送系统输送过程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①当输送带1始端检测有工件,其他位置无工件,停靠到位时,启动自

动输送过程;

②检测输送工件到达输送带2尾端,停止输送带1,1秒钟后,移动机构

将工件推入输送带2;

③检测输送带2始端有工件,输送带2启动输送工件;

④检测输送工件到达输送带2尾端,在检测小车空车停靠到位的情况下,

推工件入小车;

⑤确认工件到达小车内,小车启动离开,卸空后返回到位,结束一次输

送循环过程;

3)物品输送系统控制元件配置与工作要求

物品输送系统输送带电动机为1.2kw,小车电机为2.2kw,移动机构动作

方向通过电磁阀控制。自动循环工作时,所有工作状态切换由行程开关控

制。电器元件工作关系表如表3-1。

电器元件工作关系表如表3-1

4)物品输送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要求

①具有运动部件间安全工作的联锁功能

②具有位置保护功能(如极限位、越位、相对位置保护);

③电气控制系统具有短路,电动机过载等保护功能;

④具有应急操作功能;

⑤具有照明、指示灯辅助功能。

任务分析阶段是设计的初步阶段,有此阶段通过对设备的工作要求分析、工作环境和条件分析、操作和安全要求分析、电气控制装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确定电气控制系统装置的技术性能、基本构建形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1)物品输送系统控制要求分析

依据物品输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分析,确定设备条件个控制要求如下:

1)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自动循环运输零件的机械设备,采用电气---液压---机械组合的传动方式进行驱动和控制。设备位于温带室

内空间,工作环境较好,对控制系统无特殊要求;

2)设备安装在生产线上,由车间低压电网供电,设备驱动电压380V,供电频率50赫兹;

3)设备电气控制为普通开关量控制,要求自动完成零件运输过程,单个输送带或小车能够独立调整操作,同时设备具有电气保护及联锁保

护等功能;

4)设备驱动电动机由设计人员选定,设备配置有三台异步交流电动机,2台输送带电动机功率为1.2kw,小车电动机功率为2.2kw,电源要求

交流电源电压380V,电动机无制动要求,电动机功率不大,可采用直

接启动方式启动;液压系统使用电磁换向阀,阀电磁铁工作电压为直

流24V;

(2)物品输送系统控制要求分析结果可确定控制方案如下:

1)物品输送系统控制采用开关量控制;

2)基于设备自动工作的要求,选择PLC为主要控制器件构成控制系统,由

于控制对象为单机设备,控制系统属于小型系统,因此选用三菱公司型号

为FX2N的PLC产品;

3)由于工作要求确定,控制系统可运行在2种模式下,即全自动工作循环

和手动调整工作。

4)3台电动机均为直接启动控制,M1、M2单方向转动M3可正反转。电动

机无制动控制;

5)电动机驱动电路三相电源供电,线电压380V;

6)PLC主机工作电源为交流电源,电压220V,交流接触器线圈使用交流电

源,电压220V;电磁阀的电磁铁使用24V直流电源,主令控制电器及行程

开关等使用24V直流电源。

7)控制系统具有短路和过载保护功能,机床各运动部件之间具有联锁保护

功能;

8)使用信号灯显示机床工作状态。

3.2 设计主电路

主电路设计见下图

物品输送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电动机驱动系统(主电路)和由PLC设备构成的控制部分,驱动系统通过交流接触器主触点控制电动机电路的接通与断开,采用熔断器和热继电器进行短路过载保护,同时通过控制变压器,提供满足系统工作以及PLC设备需要的电源电压,系统电路图如图3所示,系统使用电器元件明细表如表2所示。

表2电器元件明细表

符号名称及用途符号名称及用途

M1 输送带1电动机FR1、FR2、FR3 电动机过载保护热继电器M2 输送带2电动机VC 整流器

M3 小车电动机FU1、FU2、FU3、FU4、

FU5、FU6 短路保护熔断器

3.3PLC选型设计

由设备条件和控制要求分析,物品输送系统信号分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两大类,其中,输入信号又包括主令控制信号(按钮及选择开关信号)和传感器信号(现场设备检测信号),输出信号包括控制交流接触器工作线圈信号,控制电磁阀电磁铁的信号和各种照明及指示灯信号。

1)输入信号

分析输送系统工作要求,物品输送系统有下列几类输入开关信号:

①完成起、停控制的按钮开关信号,电器元件为:SB0、 SB1;

②完成点动调整的开关按钮开关信号,电器元件为:SB2、SB3、SB4、SB5、SB6、

SB7、SB8、SB9;

③完成设备自动运行过程中获得设备状态信号的传感器信号,电器元件为:SQ1、

SQ2、SQ3、SQ4、SQ5、SQ6、SQ7、SQ8、SQ9、SQ10 、SQ11。

2)输出信号

分析输送系统工作要求,物品输送系统有如下几类输出驱动电器元件:

①控制电动机电路接通与断开的交流接触器工作线圈,电器元件为:KM1、KM2、

KM3、KM4;

②控制移动机构液压系统的电磁阀电磁铁,电器元件为:YV1、YV2、YV3、YV4;

③控制显示物品输送系统工作状态的指示灯,电器元件为:HL1、HL2、HL3。

因此,根据输入输出端口数选择FX2n-48MR-001型号。

3.4I/O分配表

见附图

3.5I/O端子接线图见附图

主电路端子图

4 控制流程分析

使用SB3选择物品输送系统自动或手动(点动)调整工作,根据选择不同,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触发状态器S20进入自动工作状态,触发状态器S30进入手动调整工作状态。

使用SB4选择传送带2自动或手动(点动)调整工作。

行程开关SQ的触点,时间继电器触点T0、T1等信号为各状态器触发信号,

实现相应工作状态的转换。

功能流程图4.2:梯形图

梯形图4.3 指令表

5 课程设计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也不知道是否我门设计的最终是否正确,整个过程感觉挺实在的,也许过程中有体验平时所学知识的应用,夹杂着一些我们自己的东西,在设计过程中,综合了已学知识,学会用几点传动控制技术解决一些小的问题,增强了系统设计能力:在调试过程中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虽然设计出来了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遗留下来。比

如,PLC 应用软件的应用当然最重要的是PLC 的选择、接口如何接线除了简单的机械设计问题还可以在那些生活中常见的地方应用。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必须建立在我们对PLC 深刻理解和与之相关的软件的熟悉。现在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皮毛,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对步进指令进一步的了解,那是非常有用、简洁方便的程序语言。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6 参考文献

a)海心、赵华主编,机电传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

b)周军、海心,电气控制及PL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

c)海心、马银忠、刘树青主编,西门子PLC开发入门与典型实例。人名邮电出版社,2009年

1月。

d)宋伯生,PLC编程实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e)陈志新,宗学军,电器与PLC控制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8。

f)付家才,PLC实验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g)胡健,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h)汪小澄、袁立宏、张世荣,可编程序控制器运动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i)洪志育,例说PLC,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6。

2015高职 电气控制系统 任务书7-西门子(赛项赛卷)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总时间:240分钟) 工 作 任 务 书 场次号工位号

注意事项 一、本任务书共17页,如出现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裁判示意,进行任务书的更换。 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电气安装和电气维修的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中,低压电器安装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验收。 三、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已有器件位置和线路,若现场设备安装调试有疑问,须经设计人员(赛场评委)同意后方可修改。 四、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认定竞赛设备的器件有故障,可提出更换,器件经现场裁判测定完好属参赛选手误判时,每次扣参赛队3分;若因人为操作损坏器件,酌情扣5-10分;后果严重者(如导致PLC、变频器、伺服等烧坏),本次竞赛成绩计0分。 五、所编PLC、触摸屏等程序必须保存到计算机的“D: \工位号”文件夹下,工位号以现场抽签为准。 六、参赛选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得在任何地方标注学校名称、选手姓名等信息。

请按要求在4个小时内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按“动车空调系统控制说明书”,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并按图完成器件选型计算、器件安装、电路连接(含主电路)和相关元件参数设置。 二、按“动车空调系统控制说明书”,编写PLC程序及触摸屏程序,完成后下载至设备PLC及触摸屏,并调试该电气控制系统达到控制要求。 三、参考X62W铣床电气原理图,排除X62W铣床电气控制电路板上所设置的故障,使该电路能正常工作,同时完成维修工作票。

动车空调系统控制说明书 一、动车空调系统运行说明 在CRH 动车组的车厢均配置有独立的空调系统,空调装置(压缩机、冷凝机)安装在地板下,空气处理单元(通风排风装置)车厢随着气压变化、温度进行通风换气,如图1所示。 图1 动车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动车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电气控制回路组成,压缩机M1控制回路【M1为单速电机,由变频器进行多段速控制,变频器参数设置为第一段速为15Hz ,第二段速为30Hz ,第三段速为40Hz ,第四段速为50Hz ,加速时间0.3秒,减速时间1秒】。冷凝风机M2、M3控制回路【M2为三相异步电机(不带速度继电器),M3为三相异步电机(带速度继电器),需要考虑过载、联锁保护,只进行单向正转运行】。通风机M4控制回路【M4为双速电机】。车辆运行电机M5控制回路【M5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参数设置如下:伺服电机旋转一周需要1000个脉冲,正转转速为1圈/秒,反转转速2圈/秒;】,通过编码器检测动车行驶路程。竞赛以电机旋转“动车右移动为正向,动车左移动为反向”为准。 二、动车空调系统安装方案要求 1、本系统使用三台PLC ,网络指定Q0CPU/S7-300/S7-1500为主带变频压缩机 通风单元 冷凝机

物料输送线plc控制系统设计

物料输送线plc控制系统设计 容摘要:物料输送线在工场中,生产车间都起到了主要的地位。他直接关系到工厂的生产运作,能否有效的正常进行。为此,本文对物料输送线做了相关研究。现代生活中实现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让工人们的劳动力从重力劳动力种脱离,还为生产提高了效率是过程更加准确。再在其中运用PLC可编程控制系统,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 关键字:物料输送线;PLC可编程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一、绪论 1、国外PLC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现国外的发展状况都是再往集成和开放化的发展。编程平台与计算机语言的相结合。全集成自动化能把工厂的所有监控采集与控制用硬件和软件集成能够把整个工厂的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并使所有设备运行,生产的安排,机器和工厂情况等,数据采集查询,都能核算集成到一个系统里。 现在PLC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讲渗透到各个工厂工业领域。目前PLC正朝着两个方向不断发展,一个是超小型化,微型化,另一个是朝超大规模化,功能更加齐全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它在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传统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广泛应用在机械,汽车,电力,冶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轻工,纺织,建材,采矿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成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之一。 2、课题的研究意义 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工厂中都应用输送线来带动生产,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工厂中已经很少有工人来搬运运输,取之代之的则是皮带运输,因此,对物料输送线的研究变得很有必要。物料输送线,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的皮带来输送物料。

但是现场的皮带控制还是有人工操作,为了提高在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改善工作环境,将皮带改为自动化变得很有必要,从而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作用。设计一套可行的PLC控制系统,该技术可大量节省资金,大大节省人力。 3、主要研究容和要求 容:本文主要是研究PLC如何对生产线进行准确的控制,PLC如何通行对整个工厂的设备的控制。介绍了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的组成,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还对物料输送线的工艺要求,工艺要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物料输送线的日常的保养也做出了相应的介绍。最后对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I/O防干扰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要求:论文要紧贴题义,语言流畅,语句通顺。有较强的文献资料收集查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保质保量完成各阶段任务,并主动按时提交相应的成果给助教老师。 二、系统整体设计 1、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确定 DCS为集散控制系统的英文(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如图2.1所示。指的是控制危险分散、管理和显示集中。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图形显示技术,通过某种通讯网络将分布在工业现场附近的现场控制站、检测站、操作管理站、控制管理站及工程师站连接起来完成分散控制集中操作的综合控制系统。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a、形状规则箱体类工件通常采用直接输送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工艺凸台; b、小型回转类工件一般采取滚动或滑动输送方式; c、盘、环类工件以端面作为输送基准,采用板式输送装置输送; d、对于一些外形不规则的工件,由于没有合适的输送基准,采用随行夹具或托盘输送。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a、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b、划分加工阶段;c、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d、安排工序顺序。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a、生产线刀具寿命的选择原则;b、对加工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工序,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缩短加工时间;c、同一个的刀架或主轴箱上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每转进给量使得各刀具具有大致相同的寿命;d、选择复合刀具的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到复合刀具各个部分的强度、寿命及工作要求。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答: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提高操作者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间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有序流动;可以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成,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节拍平衡的措施:1)评估优化限制性工序,改善作业;2)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3)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4)增加顺序加工工位;5)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6)在同一工位上增加同时加工工件的数目。 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缩短限制性工序的工时;使得各工段在相邻工段停产的情况下还能独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减少工件热变形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生产线分段措施:1)采用转位或翻转装置,分段独立传送;2)对限制性工序单独组成工段;3)对工位数多生产线进行分段,并在相邻段之间设立储料库;4)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在粗加工后下线,在储料库内存放一定的时间。 7-6 提高生产线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与实现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382-100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电梯是当前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计算机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梯控制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PLC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控制以及电梯采用了对电动机实现线性调速的调压调频技术,能达到电梯安全平稳运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高层建筑的普及,电梯是当前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电梯是集机电一体的复杂系统,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和土建等工程领域多种领域专业与一体的综合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安全的重视,在设计电梯的时候,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这样就对建筑内的电梯的调速精度、调速范围等静态和动态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由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微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开发

消防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消防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工程部署 第四章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第五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六章质量保证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七章保证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九章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的消防报警等全部图纸; 2.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 3.全国通用电气安装图集; 4.本公司类似工程相关经验资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序号项目内容 1工程名称牡丹江***项目办公楼 2工程地点牡丹江*** 3建筑功能办公楼 4建筑面积16789m2 5建筑高度10层 6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牡丹江***项目办公楼消防工程位于牡丹江市***路88号,由牡丹江***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6789㎡。施工范围管内穿线、设备安装及调试。 消防用电工程: 1、本工程单层建筑面积大、且是人员密集中心。因此,对消防 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消防报警系统必须达到以下功能: 自动捕捉火灾监测区域内发生火灾初期出现的烟雾或热气, 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联动其他设备的输出接点,能 够控制联动灭火系统、事故广播、事故照明、消防给水、火

灾区域隔离和排烟系统。实现火灾监测、报警和报警自动化。 成为现代化建筑防灾设施。 2、本工程探头采用智能型和普通型的感烟、感温探测器。 3、本工程设置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待产品设备确定后,按设 备厂家的要求进行施工。现根据常规施工方法进行编制施工 组织设计。 第三章施工部署 牡丹江***有限责任公司新厂项目办公楼消防安装工程是由我公司承建的一个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本着对业主负责的态度,牡丹江***有限责任公司新厂项目消防项目部,全权负责该工程的管理。本项目部将于各项目部积极配合,服从建设单位及现场监理的管理,从严控制工程质量,同时抓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精心组织施工,以一流的质量汇报业主。 3.1施工准备 1.本局工程进度计划、工程量、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人员、机械设备级物料进场工作,班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可上岗,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施工前组织施工、治安有关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掌握施工的重点、难点,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图纸自审、会审做好准备。 3.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向操作人员详细技术交底,使全体操作人员领会设计意图,明明白白操作。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控箱设计步骤 一、设计工艺 1、根据图纸(系统图、原理图)选主要部件; 2、按照功能、使用方法和制造标准排布主要器件; 3、根据排布结果选定箱(柜)尺寸(尽量选通用尺寸),校验器件排布结果; 4、根据图纸选其它辅助材料、元件; 5、绘制装配图、接线图,编制加工工艺卡; 6、采购所有器件、材料; 7、加工、或委托加工箱(柜)壳体; 8、按工艺卡装配主要器件,加工连接件、连接线; 9、按工艺卡装配附件、配件、接线; 10、整体装配完成,检验,试验(按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项目进行); 11、按标准及合同要求进行产品包装,附检验合格证、试验记录。 12、送货出厂。 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1、熟读设计方案任务书。掌握任务书中几点重要信息及参数,如果是在大型项目中,设计任务书会以合同的技术附件形式出现。这样就关系到控制箱的先进程度和设计制造的成本控制。只要掌握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就行了,这关系到你下面的选型等工作。 2、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方案性设计。如果是较大的项目这可以升级为可行性研究。即使是小的电控系统,起码也要列出不少2种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这样为你的设备设计提供依据,也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你的制造成本。 3、进行设备控制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后,再进行设备设计,这个设计阶段,主要是设备的选型,选择各种合理元器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能实现设计任务中要求的控制功能。 2)要保证设备一定的先进性(在一些技术附件中为有具体说明), 3)要控制好成本,不要盲目最求先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确定所需要的各种元件设备后,就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原理图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设计再结合所选电气元件的电气接线原理进行。 4、施工图设计。这里就不扯大工程设计步骤和要求了,单仅电控箱而言,根据所选元件的尺寸,综合考虑和选择电控箱的规格(国家有统一标准规格的电控箱柜台,也有非标的,非标的可根据你选择的电气元件进行规格设计)。 选择好或设计好电控箱的规格后,就可以进行箱内布置图的设计了,这个可以参照相关的电工工艺要求进行。 以下注意要点: 1)设备元件摆放布局合理、保证设备安全; 2)便于施工、检修等。 三、采购和安装调试规范要求。 1、根据上面的设备设计,设计出详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进行电气设备元件采购,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过剩浪费,或是设备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 2、根据上面的施工图设计,可以将采购回来的设备交予生产制造部门进行安装和接线了,并进行出场前的检验和测试。

物料输送线plc控制系统设计.

物料输送线plc控制系统设计 内容摘要:物料输送线在工场中,生产车间内都起到了主要的地位。他直接关系到工厂的生产运作,能否有效的正常进行。为此,本文对物料输送线做了相关研究。现代生活中实现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让工人们的劳动力从重力劳动力种脱离,还为生产提高了效率是过程更加准确。再在其中运用PLC可编程控制系统,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 关键字:物料输送线;PLC可编程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一、绪论 1、国内外PLC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现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都是再往集成和开放化的发展。编程平台与计算机语言的相结合。全集成自动化能把工厂的所有监控采集与控制用硬件和软件集成能够把整个工厂的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并使所有设备运行,生产的安排,机器和工厂情况等,数据采集查询,都能核算集成到一个系统里。 现在PLC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讲渗透到各个工厂工业领域。目前PLC正朝着两个方向不断发展,一个是超小型化,微型化,另一个是朝超大规模化,功能更加齐全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它在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传统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广泛应用在机械,汽车,电力,冶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轻工,纺织,建材,采矿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成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之一。 2、课题的研究意义 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工厂中都应用输送线来带动生产,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工厂中已经很少有工人来搬运运输,取之代之的则是皮带运输,因此,对物料输送线的研究变得很有必要。物料输送线,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的皮带来输送物料。但是现场的皮带控制还是有人工操作,为了提高在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改善工作环境,将皮带改为自动化变得很有必要,从而达到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作用。设计一套可行的PLC控制系统,该技术可大量节省资金,大大节省人力。 3、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 内容:本文主要是研究PLC如何对生产线进行准确的控制,PLC如何通行对整个工

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某小区二标段招、投标文件。 2、本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内容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6—2003)。 5、《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籍》(第二版) 6、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等。 7、ISO90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3#、4#、5#、6#四栋楼,均为二类高层住宅楼,小区内电力变电所采用380/220V供电,进线方式为电缆直埋地引入,采用上进上出,消防、应急照明、公灯、电梯、地下室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室内供电为三级负荷。 三、进度计划 3#4#楼进度计划 6#楼进度计划

四、施工准备与布置 施工准备包括技术、生产、现场临建、材料进场以及施工机具准备和人员安排等。 1、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认真学习和审查图纸,熟悉图纸内容和会审记录情况。认真学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有关施工工艺标准,做好技术和质量交底工作。 首先根据施工图、施工合同编制施工方案及材料计划。根据审批过的施工方案及材料计划组织施工。施工前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作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2 、施工机具的准备 主要施工机具安排见表1。 表1 主要施工机具计划

3、劳动力的配置 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五、材料供应及进场验收 施工人员根据设备、材料的种类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物资需要量计划,做好材料供应计划,提前将所需材料进行统筹、采购。 进场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必须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并报监理工程师验证。 1、照明配电箱检验 1)产品的合格证和随机文件查验,应有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标志。 2)外观检查:有符合设计的铭牌,柜内元器件无损坏丢失、接线无脱落脱焊,涂层完整,无明显碰撞凹陷。 2、照明灯具及附件检验 1)检验合格证及随机文件。 2)灯具涂层应完整,无损伤,附件齐全。防爆灯具铭牌上有防爆标志和防爆合格证号,普通灯具有安全认证标志。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要求和步骤.doc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要求和步骤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和步骤 要完成好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除掌握必要的电气设计基础知识外,还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深入生产现场,将不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设计中来。课程设计正是为这一目的而安排的实践性教案环节,它是一项初步的工程训练。通过课程设计的工作,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 本章主要讨论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要求、内容、深度及工作量。并通过实例介绍,进一步说明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 电气设计包含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两个方面,不能忽视任何一面,对于应用型人才更应重视工艺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属于练习性质,不强调设计结果直接用于生产。 设计的目的、要求、任务及方法 一、设计目的

电气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电气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电气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要求

为保证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应完成的设计内容,拟定设计任务书和工作进度计划,确定各阶段应完成的工作量,妥善安排时间。 (2>在方案确定过程中应主动提出问题,以取得指导教师的帮助,同时要广泛讨论意见,依据充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尤其是主要参数,要经过计算论证。 (3>所有电气图纸的绘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包括线条、图型符号、工程代号、回路标号、技术要求、标题栏、元件明细表以及图纸的折叠和装订。 (4>说明书要求文字通顺、简练,字迹端正、整洁。 (5>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 (6>如果条件允许,应对自已的设计线路进行

电气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一、工程信息: (2) 二、电气系统概况 (2) 三、编制依据 (3) 四、施工准备及关键工序技术措施 (3) 4.1电线导管安装 (3) 4.4管内穿线 (8) 4.5灯具安装 (11) 4.6开关、插座安装 (13) 4.7电缆桥架安装 (15) 4.8配电箱(柜)安装 (17) 4.9设备接线 (21) 五、安全保证措施 (22) 六、人防区域质量措施 (24) 6.1常用设备战时电力负荷分级及电源要求 (24) 6.2配电与照明 (25) 6.3线路敷设 (26) 6.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27) 七、设备、人员安排 (28) 八、复试材料清单 (28)

一、工程信息: 二、电气系统概况 (1)供电电源: 本工程拟从市政电网引入2路35KV电源,任意一路高压电源均可承担全部一、二级负荷。应急电源 柴油发电机房:内设2台柴油发电机,主用柴油发电机功率为1200KW,备用柴油发电机功率为1328KW,供电对象为一级负荷中的消防负荷

三、编制依据 施工图纸,答疑文件及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有效的建筑施工的各类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 上海市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我单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 我单位有关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实地踏勘情况 四、施工准备及关键工序技术措施 4.1电线导管安装 1.工艺流程 (1)暗配管流程 (2)明配管流程

2.施工准备: 3.管材及支吊架加工 (1)管道切割 选用钢锯或砂轮切割机切管,切管的长度要测量准确,管子断口处应平齐不歪斜,将管口上的毛刺用半圆锉处理光滑,再将管内的铁屑处理干净。 (2)管道套丝 采用套丝板、套管机,根据管外径选择相应的板牙,将管子用台虎钳或压力钳固定,再把绞板套在管端,先慢慢用力,套上扣后再均匀用力,套扣过程中应及时用毛刷涂抹机油,保证丝扣完整不断扣、乱扣,用套管机套丝时,应注意随套随浇冷却液。管径在20mm及以下时,应分成二板套成,管径在25mm及以上时,应分三板套成。 (3)管道弯曲 20mm以下管径的管子用手板煨管器,25mm以上管径用液压煨管器(或

玻璃生产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玻璃生产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对传统玻璃生产线退火窑输送装置的改进及其温度控制系统完善的设计过程。文中首先对玻璃生产线退火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其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针对连续式退火窑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套可灵活改变输送装置的三维输送机构。结合转位机构的特点,采用步进电机带动齿轮副,实现各输送装置的灵活转换。各类输送装置速度的调节是采用PLC控制变频器来实现的。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面,本设计在退火窑各个温度区均采用周波控制系统,来对各温度区进行温度调节。设计后的退火窑和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在提高玻璃制品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使退火窑的退火质量得以优化。 关键词:退火窑,输送装置,转位机构,温度控制系统,PLC控制

Production line of the glass annealing kiln and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glass production line annealing kiln feeding devi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process. In this paper, glass production line annealing kiln developm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were introduc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continuous annealing kil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design a set of flexible change of three-dimensional conveying mechanism conveying device. Combined with the indexing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stepper motor to drive the gear pair, each conveying device realize flexible conversion. Various types of conveyor speed adjustment is the use of PLC control of frequency converter to realize. In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esign of each temperature zone in annealing furnace adopts frequency control system, to each temperature zone is used fo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Design of annealing furna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o improve the glass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make the annealing furnace annealing quality can be optimized. Keywords:annealing kiln, conveying device, indexing mechanism,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PLC control

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

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 [摘要]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再生产,都涉及到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生产线规划不仅考虑工艺规划一定考虑物流规划,物流是最基本的活动,物流规划的科学性对企业的整体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生产线规划;物流规划;工艺规划 企业的发展壮大,扩大再生产,都涉及到生产线整体设计规划、生产线规划不仅考虑工艺规划一定考虑物流规划,物流是最基本的活动,物流规划的科学性对企业的整体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生产线总体设计 生产线设计时首先考虑总的工艺流程及物流,根据物流情况设计各条生产线,下图为简易车间生产线规划物流图,从下图可以看出,在生产线整体规划中工艺规划和物流规划是必不可分的,在考虑工艺方案时务必考虑物流方式以实现物流均衡及畅通,减少物流距离,避免不必要的搬运及库存。 车间(五大工艺)整体生产线规划物流图 二.内部物流设计 冲压件一般根据工序最多工件排布设备,物流采用直线型,焊接件传统物流分为小件(分总成)焊接区,总成焊接区,分总成有专人配货运至总成焊接区,这样出现搬运的浪费,丰田物流方式为以总成为主线,各焊接分总成布置在其周围以保证物流最短。 机加生产线设备布置多采用U字形,以保证物流最短,用人最少。 三.周转器具选用 从冲压到焊接,从焊接到涂装,从涂装到装配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各过程之间物流方式可以采用链式空中运送或采用专用周转器具运送,链式空中运送成本高另外受工件种类影响,对于从冲压到焊接和从焊接到涂装一般不使用,但为了减少搬运次数,尽量采用冲压件器具直接上焊接线,焊接件周转器具直接上涂装线,也就是说,焊接总成周转器具与涂装、装配采用同一种周转器具。丰田、本田车桥厂多数采用此种方式。 四.流量均衡

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用范本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进度计划**************************************************1 四、施工准备与布置********************************************2 五、材料供应及进场验收****************************************3 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要求****************************5 七、施工质量控制措施*****************************************33 八、质量通病控制措施*****************************************34 九、质量检查程序*********************************************36 十、成品保护措施*********************************************37 十一、文明施工***********************************************38 十二、安全措施***********************************************39 十三、作业证*************************************************40 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某小区二标段招、投标文件。 2、本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内容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方案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方案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方案 前言: 作为人类生存基本需求之一的住宅,已逐步向小康型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新型智能住宅小区已成为住宅建设的热点。 目前兴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多为数幢多层或高层住宅楼组成,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功能综合一体化,各电子设备的广泛采用,对电气的安全设计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下面将主要部分介绍如下: 1、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1.1基本功能 1.1.1对建筑设备进行控制、监视和测量,以实现设备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以完成预防和控制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1.1.2对控制器、远程终端单元的监控; 1.1.3操作者人机界面; 1.1.4被监视建筑设备在CRT上的视频显示集成; 1.1.5数据采集和历史化; 1.1.6警告管理 1.1.7趋势分析 1.1.8报告生成 1.2开放功能 楼宇自控系统应具备基本的开放功能,包括对ActiveX、DDE、ODBC、API、Access 等标准技术均可实现无缝连接。系统可实现与这些系统的通讯,从而实现有关的联动控制以及方便物业管理和系统集成。 1.2.1系统控制器配置原则: 控制器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否则将被认为是重大技术偏离,可能作为废标处理:系统应采用中央站为核心,DDC与中央站实现数据通信。DDC应设在受控对象附近,按功能和管理类别实现区域划分,每栋楼的送排风、给排水、照明和电量计量分别采用各自独立的DDC进行控制,即每栋楼至少配置4个可独立运行的DDC控制器。其中计量用DDC应提供24小时不间断电源。系统共设置29个区域(室外照明为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可独立管理。每个可独立运行控制器的控制点数应小于120点,使系统的故障产生的影响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器I/O点应具有一定的冗余,各类型I/O点的预留量不小于15%。控制应采用标准的模块化设计,控制器应具备标准的开放协议如LON通信协议。为保证单个设备的维护不影响其它设备的运行,所有模块应支持热插拔功能,更换或维护单个模块不影响同区域其它设备运行。 1.2.2系统控制及监控内容: VRV空调机组;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 (1)VRV空调机组系统。 通过VRV机组通讯接口实现以下基本监控内容:启/停状态;故障报警;电量计量。通过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接入DDC,检测环境温度。 (2)通风系统 风机基本监控内容:送排风机启/停状态;送排风机故障报警;送排风机开关控制;地下车库CO监测。 (3)变配电系统

自动流水线输送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提出背景 制造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在进行着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自动化。进人8十年代后,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吃速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人到一个新的姗代一基于计算机的集成制造时代,并且正在向基于人工智能,人—机协调,人—自然协调的生态工厂时代迈进。促使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的3个技术因素是:自动化单元技术:自动化的方法学或哲理;与制造业自动化有关的基础技术。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无论高速大批量制造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和定制化企业,都必须依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起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1)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2)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产品质量; (4)减少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损耗。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统计,对自动化系统投入和企业效益方面提升产出比约1:4至1:6之间。 特别在资金密集型企业中,自动化系统占设备总投资10%以下,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即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即由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驱动部分、控制及信号处理单元、接口等硬件元素,在软件程序和电子电路逻辑的有目的的信息流引导下,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和集成,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有序规则运动,从而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或产品。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传统的控制系统经历了继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和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互沟通的领域正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管理各个层次。工业控制机系统一般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测量与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工具(包括自动测量仪表、控制装置)的总称。今天,对自动化最简单的理解也转变为:用广义的机器(包括计算机)来部分代替或完全取代或超越人的体力。

电气工程设计案例

电气工程设计案例 默认分类2009-12-24 10:51:39 阅读536 评论4字号:大中小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1.1、工程设计概况 本建筑为宾馆楼,总建筑面积约823.44㎡,共9层,建筑高度33.9m。首层为设备房、店铺和办公用房,第2层为活动室,3~9层为客房。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该工程属二类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象二级单位。 1.2、设计依据 (1)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之某宾馆电气及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修订版)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5)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1.3、室内供电系统方案的确定 (1)本工程的一级负荷有消防水泵、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和消防控制室,一级负荷的用电独立供给。考虑技术、经济、安全、可靠等方面的因素,配电房的电力配送采用以下方法: 电柜用途 1号柜消防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动力用电

2号柜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安全出口指示照明、消防控制室等用电3号柜1、2、3楼的照明用电 4号柜4、5、6楼的照明用电 5号柜7、8、9楼的照明用电 6号柜备用 (2)本工程的配电采用树干与放射相结合的配电方式,主要配电干线由配电房吊顶电缆线槽引致电气竖井,每层的电气竖井内都设有该层的总配电箱,每层的店铺、客房的用电由层总配电箱沿吊顶线槽配送。 (3)店铺、客房都装设独立的分配电箱。 1.4、消防系统方案的确定 (1)本工程在首层设置消防控制室,对全楼的消防进行探测监视和控制。消防控制室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器、CRT图形显示设备、紧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主机、USP不间断电源等组成。 (2)系统采用JB-QG-GST500联动型火灾报警控制器,集火灾报警和联动控制于一体,通过在每层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带电话插口)及消火栓按钮达到火灾报警的目的,然后通过设置在每层的消防广播扬声器通报火灾情况,并通过疏散指示灯和应急照明灯指示人员疏散,同时通过联动控制设备关断非消防电源、使电梯迫降,并且根据火情启动有关的排烟设备和灭火设备,达到灭火的目的。 (3)本设计的设备主要有: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带电话插口)、警铃等;警报装置主要有:楼层显示盘、声光报警器、消防广播,警铃;排烟装置主要有:排烟风机;灭火装置主要是: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止火灾蔓延装置:防火卷帘。

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2) 2.1配电系统 (2) 2.2管线回路系统 (5) 2.3照明系统 (6) 供配电施工部分 (7) 2.1配电盘安装 (7) 2.2金属线槽敷设 (8) 2.3电缆、电线放线施工及工艺 (9) 2.4线缆接线施工工艺 (10) 2.5电气钢管施工工艺 (10) 2.6插座、开关安装施工 (11) 2.7照明灯具安装施工 (15)

电气系统方案 计算机机房提供电能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也影响机房内其它附属设施的正常工作,同时机房对接地、雷电防护、机房屏蔽等均有特定要求。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必须建立一个优质、稳定、安全、可靠的供配电系统。 2.1配电系统 机房进线电源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建议从大楼总配电室引双回路电源到机房空调配电间。 配电柜内设电压电流指示、防雷、防过压、短路、过载、过流等保护器,保护设备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 2.1.1辅助设备动力配电系统 机房辅助动力设备包括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照明系统、维修插座、UPS主机供电等。由于机房辅助动力设备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其他用电设备和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要求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因此该配电系统按照一级负荷考虑进行设计。 电源进线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在设计电源分配时,充分考虑负荷情况,计算功率平衡,将负荷均匀分配在电源的三相上,并要留出一定的冗余以满足将来增加设备的需求。 2.1.2计算机设备UPS配电系统 机房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小型机、服务器、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实时传递,关系重大,所以对电源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要求最高。设计中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以保障电源可靠性的要求。 电源经UPS稳频稳压、调整电压波形后为计算机设备供电,与此同时也为UPS的后备电池充电;一旦市电回路停电后,UPS的后备电池立即放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