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摘要:近年来,高校化工类实验室屡发事故,对实验室内外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加强高校技术安全保障工作,该文提出了建设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引入PDCA循环模式,分析了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内涵,将文化体系分为事物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阶段,系统研究了高校化工类实验室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了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形成了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可持续性和自我完善性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安全文化体系PDCA模式化工类实验室

Construction of the Security Culture System of University Chemical Laboratories Based on PDCA Model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ccid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university chemical laboratories , they bring huge threat to the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In this paper, the security culture system of chemical laboratories is discussed to strengthen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and reduce safety accidents. PDCA models a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ecurity culture system of university chemical laborator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urity cultur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physic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and institutional culture. Besides, the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一.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 1.实验室带锁、有门禁装置,可自动关闭。 2.每个实验室均设置洗手池,设置在靠近出口处,使用感应或脚踏式水龙头。 3.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不适宜用地毯。地面应防滑、无缝隙。 4.实验台表面应能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热,耐用于消毒的相关化学物质。 5.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以易于清洁。 6.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7.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的容器。 8.应设置洗眼装置,自动冲淋装置。 9.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10.实验室应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11.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 12.安装生物安全柜时,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 二.实验室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 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装置并正确使用,以二级以上(含二级)生物安全柜为宜。 2、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眼镜、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溅装置。

3、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如休息室、图书馆、餐厅)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4、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当检测工作结束时或手套破损时,应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5.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包括离心、剧烈震荡或混匀、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容器内部的压力可能与大气压不一致)均应在生物安 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若选用真空采血管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杯,则离心可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而采血管或离心杯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分钟后打开。 三.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和操作 1.实验室人口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人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2.禁止非工作人员进人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3.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4.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5.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使用尖锐器具时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7.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9.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防漏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浅谈PDCA管理循环在工作中的运用

谈到这个话题,自己总感觉到有一些困惑。因为一般来讲,所谈的话题应该是自己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或者说在这方面做得相对优秀,但我其实不然。可能工作中像我类似的人也不少,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大家共勉。 PDCA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其含义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按我个人的理解也可以是P-策划(一个活动或任务的前期方案策划);D-实施(对已策划好的方案进行逐步实施);C-检查(通过观察去发现方案实施过程存在的好或不好的东西);A-改进(通过检查的发现,对好的予以保留、发扬,对不好的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并进行逐步规范,形成标准化程序)。 其实PDCA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适用于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每项任务或活动。我们在没有接收到这个科学管理方法时,大家可能都是按这种思路在做事,只是没有形成形式上的明确,也没有对它进行总结和分析。 策划相当重要。例如我们做饭,其实每个人肯定都是事先进行了策划,如做饭最起码的工具锅碗瓢盆和基本材料油盐酱醋,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等等,这些细节肯定是需要事先确认的,实际这是我们头脑在做前期策划,只是没有像做方案那样把它写下来而已。策划的关键点是需要有经验或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的人来完成,策划工作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效果,如果策划不正确直接导致最终的失败。 实施是体现策划的具体过程,实施就是执行力的表现。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执行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般表现在经验或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执行力差等方面,例如炒菜,有时候对火候掌握不好或对调料的添加不恰当而导致咸淡过度、麻辣失调等现象,这些过程实际是在执行我们策划时未按要求做或策划有问题。 所以在我们实施的环节中进行对每个过程的检查很重要,不检查不会发现好的或不好的东西,更不可能进行总结和分析。检查的重点是发现问题,这其中包括策划是否有问题,执行是否有问题,将优秀的东西发扬光大,将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在工作中的检查一般注重是否按照我们的策划做了,对策划是否正确注重得较少,其实策划是否正确相当重要,而且相当致命。 对于检查提出的问题应该分析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预防。如果对检查的问题不进行分析解决,最终的结果是问题持续发生,业绩持续下滑。 在我们工作中,重大策划一般是决策者、高层领导来完成,中层来完成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和检查,对执行中发现的符合性和有效性问题多数也是由中层来进行纠正和改正,发现的适宜性问题一般是通过反馈到高层再进行策划与改进。作为水泥行业是成熟的生产工艺,策划均比较成熟,重要的是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问题、执行过程中的检查以及检查后的改进问题。其实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在不断的执行、不断的检查,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断的向领导反馈与汇报,通过领导的重新策划进行优化与改进。我们的早会、周例会、月度例会等其实都是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甚至重新策划和改进的过程。 所以我们每天其实都在做着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PDCA循环是闭环管理,但是我们仍然存在很多脱节或者说是不闭环的管理。有的时间因为工作内容锁碎繁杂,安排下去的工作没有时间去检查,有的工作检查了,但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并未进行有效地整改或改进,所以闭环过程中最容易脱节的往往在最后一道关口——改进,其次是只安排实施而疏于检查。 个人认为,要避免最后两个关口出现的问题,最好是对我们的整个闭环进行书面化管理,将我们的策划形成书面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明确实施时间、实施对象和完成时间,明确主控人及跟踪检查情况,主控人负责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检查与跟踪,针对跟踪的结果进行定期召开行动计划回顾会,在回顾会上明确改进方向,再制定行动计划,这样就可能避免出现漏洞和脱节。当然回顾会不一定是公司或部门召开会议的形式,可以是制定行动计划的本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是行动计划相关的人碰头讨论确定新的行动计划。这要看行动计划涉及到的工作面的问题。当行动计划出来后,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每天或定期不定期地去关注行动计划的内容及完成情况,否则会慢慢淡忘,以致最后成为形式。 PDCA循环也可以说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而创新是把一种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将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用在我们质量过程控制过程中,对质量改进起着促进作用,PDCA本身的管理是比较严谨而科学的,这与质量工作要求也完全相符,质量管理也应该实事求是,数据分析一丝不苟,在实施中应注意任何结论的获得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合理的分析。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青岛市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范永颂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0(执行卜CHECK(检查卜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PDCA 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 循环转动过程(计划T执行T检查T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的。 1 在目标管理的P 阶段 护理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 等管理方法绘制出巴雷特图,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2 在目标管理的D 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 D 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1)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2)护理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各自实施计划的“系统对策表”,即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3 在目标管理的C 阶段 应当定期组织对护理质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使整个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允许的范围之中。 实际上,C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评价。这是检查护理质控过程的基础。从目标上看应着重检查、评价护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是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标管理实施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如何,并根据偏差情况作出如何进一步执行原订计划或对原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保证最终能全面达标(这里纠偏的过程实际上又含有一个PDCA 循环管理)。一般来说,检查得越早越细,则发现问题越快,丢失的管理周期就越少,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 4 在目标管理的A 阶段 包含两个步骤:(1)巩固措施,制订标准。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2)一次PDCA 循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应将遗留 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即在下一个PDCA 循环的P 阶段,要把上一个PDCA 循环的遗留问题考虑进去。具体来说, A 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1)各科室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评定;(2)护理部对各科室评定工作的指导;(3)医院质控小组的综合评议;(4)归纳与总结。 A 阶段是PDCA 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的经

pdca循环管理心得体会

pdca循环管理心得体会 篇一:PDCA循环管理学习心得 学习并运用好PDCA循环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工作的推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指标, 当然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是 相辅相成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如何能更好的把两者结 合在一起,不至于顾此失彼,只有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 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项目经营与管理的灵活性,增强竞争力。 一、明确目标和工程计划的制定 首先我们知道目标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集体活 动预期达到的成果,目标管理是项目团队成员亲自参加工作 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行为。工程项 目管理的根本方法是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目标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环境控制、安全控 制等等。所以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并优化配臵 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项目管理还应该强调持续 改进,确保PDCA循环的有效运行,使体系运行中的“缺陷”不仅能得到及时纠正,而且能防止再发生,实现高效率。为 此我们以质量控制为例。 1、增强质量意识,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对于质量的控制我们不但要从意识上提高对质量的重 视,而且还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增强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 更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跟培养,从根本意识形态上改变他们对质量意识的认识。这是质量控制的根本。 首先,应选派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熟 悉本职工作,有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来担当技术组 成员的领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年轻的人才。真正做到质量 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管理跟协调的作用。使得这 个体系无论是从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还是施工技术手段这 个外在因素而言,还是在施工人员对质量意识的认知程度上 所存在内在因素而言,都最终要达到内因主导外因,外因完 善内因这个原则,更好的达到工程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其次,要注重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只有根据具体和实 际的情况举行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使从事专业的人员能及 时的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质量标准,以便在施工和验收时 能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进行。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不仅仅是要在形式上设 臵一个机构,而是要根据本项 目的人员结构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制度 和措施。可以把整个项目作为一个总的组织结构,然后就构 成总组织结构的每个必要的项目再分成若干个小的质量管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9330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 一、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三、健康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十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一、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

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范围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⑴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⑵患发热性疾病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三、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九、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菌毒种、传染病生物样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 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 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 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 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 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 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 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 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 上报程序。 (7)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 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 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制度要求 (1)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 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

浅谈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28T14:47:11.2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李春英 [导读] 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基础护理质量。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7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患者849例,纳入常规组,2016年1—7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1042例,纳入观察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护理遗漏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基础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基础护理质量管理;PDC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basic nursing. Methods from 2015 to July,849 patients with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1042 cases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were carried out from 1 to 2016 in July. Th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related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1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atisfact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omission rate,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 and accident incidence,the incidence of nurse patient disputes,the total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were lower than the norm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DCA cycle managemen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nursing. [Keywords]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basic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PDCA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约有50%的医患纠纷与护理有关[1]。基础护理是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床单整理、头面部清洁、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足部清洁、喂食水、翻身及有效咳嗽等,基础护理质量直接体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因基础护理并不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其质量控制往往并不受护士重视,基础护理质量管理问题较多[2]。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7月试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住院部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住院时间>5 d;②非姑息治疗;③认知、精神尚好,无严重认知、精神障碍;④年龄>18岁。其中2015年1月—7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患者849例,纳入常规组,其中男441例、408例,年龄18~94岁、平均(65.4±11.4)岁。2016年1月—7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1042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540例、女502例,年龄18~95岁、平均(66.7±10.3)岁,内科6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谱分布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建立PDCA护理管理小组,由各科室护士长带头,领导其负责的科室,组织建立PDCA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开展循环质控,主要内容与方法如下。 1.2.1 计划阶段 (1)分析现状:调取2013年全年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管理现状。(2)分析基础护理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①进行质性分析,针对护理不良事件、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报告,进行总结分析;②召集小组成员,告知PDCA管理方法、理念,进行1周左右的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形成有关于基础质量管理常见问题书面报告;③进行小组讨论,以“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为主题,成员发言,1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组长负责组织,轮流发言,分析整理,从“物”“环”“法”“人”四个角度,分析质量问题;④最后,据文献、会议讨论结果,以鱼骨图、流程管理分析法,分析质量管理关键因素,制定质控策略。 1.2.2 后续阶段 (1)主要问题:①“人”,问题一,人是管理的核心,护士对护理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基础护理技术水平,实习护士最为突出;问题二,患者配合能力不足、自我护理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问题三,患者家属护理知信行水平不足,我国各级医院普通病房患者基础护理许多是由患者家属承担的,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家庭关系特征有关,子女服侍父母是孝的体现。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家属缺乏护理经验,学习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基础护理质量;②“物”,部分病房基础护理器材不合格,如消毒剂不合格、毛巾不洁净,许多家属自带的基础护理器材,如热水瓶、水杯、牙刷、保温饭盒等,可能存在消毒不到位情况,部分特殊的护理器材,如悬吊、护垫等,可能存在更换不及时、数量不足情况;③“环”,问题一,护理交班不到位,可能存在基础护理内容遗漏情况;问题二,家属与患者交接不到位,可致基础护理重复与遗漏、基础护理执行混乱、病房管理不到位;问题三,护患之间沟通不到位,无法准确掌握患者对护理的感受,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患者常感觉不适[3];问题三,监督管理不到位;④“法”,问题一,基础护理质量体系评价不科学;问题二,缺乏基础护理项目管理;问题三,无个体化基础护理供需管理。 (2)实施:①组织进行基础护理培训指导小组,以护士长为核心,组织基础护理操作水平较高的护士,进行现场指导、突击培训,同时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宣传教育,提高基础护理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在入院次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入院评估,据患者家属需求、支持程度,患者自护能力、病情、认知与精神障碍,编制基础护理项目表,每隔1周复评1次,调整基础护理策略;对家属进行基础护理指导,并建立评价制度,对于合格者,方可允许家属进行基础护理;②加强对患者家属携带的护理器材管理,建立Excel档案,对病房、护理车中的护理材料加强管理,及时补充,及时更换不合格材料;③加强护理交班、家属与患者交接的管理,严格审查护理文书记录,双人签字确认;对护士进修护患沟通培训,护士在开展护理时,落实告知制度;④采用专家讨论法,建立专门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3)检查阶段:护理部,建立基础护理监督、指导小组,通过抽样、现场调查等方法,加强对基础护理质量监督管理,每周1次总结报告,每季度1次大会通报。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计划)】: GB/T 19001:工作计划、策划(职责目标人、机、料、法、环、测 5W1H);GB/T 28001:包括三个方面的策划(危险源识别、法律法规识别、目标指标和方案制订)【D(执行)】: --明确职责(部门/岗位的质量、安保职责) --资源保证(能力、意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GB/T 28001:安全员,消防、安全监控、防盗、防雷设施等) --编写文件(强调两标融贯) --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内、对外) --执行:符合性痕迹管理 GB/T 28001:运行控制(重点消防安全、防盗抢(财产和资金)、交通安全、信息安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文件的演练和执行) 【C(检查)、A(纠正)】:检查和持续改进 --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安全检查 --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定期验证 --安全管理绩效的检查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对不合格(品)的整改,(GB/T 28001)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小结: PDCA: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Shewhat(休哈特)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PDCA的含义如下:P( 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PDCA循环特点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PDCA循环工作法学习心得

P D C A循环工作法学习心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PDCA循环工作法学习心得 PDCA循环工作法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的管理方法,也是后来在公司工作时老总多次提到的工作方法。该管理方法是管理的精髓,但是,运用得当,运用得彻底,却是很多管理者难以做到的。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P阶段: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的管理者知道该做某事,但是没有选择最佳方案,没有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干工作马马虎虎,随心大意,想到哪干到哪,干到哪想到哪,很多时候净干些没头没脑的事。这是一种没有做好计划的典型,却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常发生。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 1.应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决策是否合理正确,影响巨大,起着决定性作用。 2.提出多种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选择最佳方案,看似浪费,实际已经胜利一半。 3.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特别是要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由谁去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如何完成,具体的步骤如何分解。 二、D阶段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执行者畏难情绪严重,有的嫌人手少,有的嫌时间紧,有的嫌有难度,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执行任务,很难把工作做好。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按照计划,想方设法,克服万难,严格执行。如遇到重大情况或困难,要及时汇报难点和自己的建议,完成后及时汇报工作结果。 三、C阶段 检查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管理者往往对这一点比较模糊。有时布置了任务,就不再过问,这样很容易造成对下属的纵容。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对一些重点工作,要时刻检查,时刻关注,直至完成。 四、A阶段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对做的好的工作,一带而过;对做的不好的工作,对责任人教训一顿或者处罚一下就完事了。这样的作法恰恰忽略的是:对好的经验没有进行总结,对沉痛的教训没有汲取。 一般工作应做如下安排: 1.对工作完成很好的,予以表扬,总结经验,并把具有普遍性的作法或措施适当推广。 2.对工作完成不好的,予以教育或处罚,汲取教训,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PDCA循环工作法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只要认真运用,足以解决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PDCA循环和管理学理论

PDCA循环和管理学理论 PDCA循环,也称为PDCA,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制定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过程。该过程根据PDCA循环以循环方式运行。(1) p(计划)-计划。包括确定政策和目标以及制定活动计划; (2)d(do)-执行。实施是实现计划内容的具体操作。(3) c(检查)-检查。总结计划实施的结果就是要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确认效果并找出问题;(4) a(行动)-行动。处理、批准或拒绝检查结果。成功的经验必须被接受 固定的,或标准化的或标准化的,以适当的推广;应该总结失败的教训,以避免再次发生。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将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 32经典管理理论1,彼得原理 管理科学家彼得在1969年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他建议说,当人们在某个岗位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后,他们往往会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直到他们不称职为止。这样,组织中的所有职位都可能被不称职的人占据。然而,在新岗位上,被提拔的人经常使用他们在低级别岗位上使用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显然,这不适用于更高层次。结果,整个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降低,组织的效率不高。此外,组织中的任何人迟早都会有同样的经历。 每个组织按不同的职位、级别或级别排列。 他们每个人都属于某个层次。彼得的原则是美国学者劳伦斯66;在

研究了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后,彼得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员工总是倾向于被提升到他们不胜任的职位。彼得的原则有时被称为攀登原则。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被提升为大学校长的教授是不称职的。一名优秀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却一事无成。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一旦相当数量的人员被推到无能的程度,就会导致组织的臃肿和低效,导致发展的平庸和停滞。 因此,这需要改变企业员工的晋升机制,他们决定仅仅根据自己的贡献获得晋升。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在某个职位上做得很好就推断他有资格获得更高的职位。把一个员工提升到一个他或她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不仅是对自己的奖励,也是对企业的损失。 2.马修效应 新约全书66;《马太福音》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在他的三个仆人出发远行之前给了他们每人一磅银子,并命令他们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看我。当国王回来时,第一个 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因此,国王奖励他10座城市。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五锭。所以国王奖励他五座城市。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我被包在手帕里,因为我害怕失去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第三个仆人给第一个仆人一锭银子,说:”凡少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带走。”如果有太多,我们应该给他,并要求他尽可能多做。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质量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管理

质量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管理 摘要: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PDCA循环的作用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CA循环是开展所有质量活动的科学方法。如:ISO质量管理体系,QC七大工具等等. ?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 ?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4个阶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 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最新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要求 1.1 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1.2 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不渗漏液体。 1.3 实验室有移动的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 1.4 备有消毒品,消毒器材和设备。 1.5 有感应的流水装置,备有洗眼器、眼罩,足够的一次性手套、口罩。 1.6 清洁区(间)备有存放个人衣服、用品的设施。 1.7 购置免排放高压蒸汽消毒炉进行医疗废物的消毒。 1.8 实验室备有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0~25℃。 2.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2.1 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随人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2.2 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白大衣)。大白衣应定期清洗、更换,清洗时应使用具有杀菌消毒的洗液或其他相应方法。

2.3 操作感染性物质、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镜、面罩或护目镜。皮肤受损时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2.4 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2.5 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2.6 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2.7 不得涉及呼吸道传播疾病样品室,要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口罩。 3.操作准则 3.1 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3.2 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或被感染的动物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PDCA循环管理学习心得

学习并运用好PDCA循环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工作的推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指标,当然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如何能更好的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不至于顾此失彼,只有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才能提高项目经营与管理的灵活性,增强竞争力。 一、明确目标和工程计划的制定 首先我们知道目标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内集体活动预期达到的成果,目标管理是项目团队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行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方法是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目标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环境控制、安全控制等等。所以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并优化配臵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项目管理还应该强调持续改进,确保PDCA循环的有效运行,使体系运行中的“缺陷”不仅能得到及时纠正,而且能防止再发生,实现高效率。为此我们以质量控制为例。 1、增强质量意识,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对于质量的控制我们不但要从意识上提高对质量的重视,而且还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增强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跟培养,从根本意识形态上改变他们对质量意识的认识。这是质量控制的根本。 首先,应选派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熟悉本职工作,有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来担当技术组成员的领导。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年轻的人才。真正做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管理跟协调的作用。使得这个体系无论是从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还是施工技术手段这个外在因素而言,还是在施工人员对质量意识的认知程度上所存在内在因素而言,都最终要达到内因主导外因,外因完善内因这个原则,更好的达到工程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其次,要注重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只有根据具体和实际的情况举行专门的质量标准培训,使从事专业的人员能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质量标准,以便在施工和验收时能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进行。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不仅仅是要在形式上设臵一个机构,而是要根据本项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化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化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 化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 科主任为安全第一责任人。 2 化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化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本中心成立化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化验室工作人员XXX、XXX 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及成员要积极配合组长做好化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化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 1目的 规范化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所有检测工作。 3职责 进入化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4具体要求 4.1概述 4.1.1本中心化验室用于对检验者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样品的各项实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可在化验室内工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化验室。 b)在化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生物安全手册的规定进行。 c)化验室内污染的空气需通过高效清洁后方能排出室外。 d)化验室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公共污水系统。 e)化验室的所有废弃品,必须通过高压灭菌后才能处理和清洗。必须携出化验室的中间实验材料、更换维修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在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才能携出化验室。 f)化验室内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能够置于生物安全柜内或无菌室的实验操作,置其内进行,以保证化验室内空间的安全。

4.1.2化验室运行的安全性要求 本规定的各项要求,首先是为了保证化验室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止化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1.3化验室工作的质量要求 本规定的各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化验室的工作质量,即:实验产生的各项结果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化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明确完整。 4.2化验室操作规程 4.2.1启动化验室.开始工作前半小时。开启化验室主电源,使化验室及生物安全柜投入运行。 4.2.2个人防护 a)工作人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个人防护,才能进入化验室区域: b)在更衣室中换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c)在清洁区内,根据实验要求做好防护。 d)实验中需使用腐蚀性试剂时,在胶乳手套外加带一次性塑料手套;需要进行可能造成污染材料飞溅的操作时,需加戴防护面罩。 4.2.3进入化验室 a)工作人员进入化验室时,每进入一道门,应将此门关好,再开启下一道门。 b)进入化验室后,关闭房间紫外线灯。 c)检查化验室运转是否正常。 d)做好开始实验的各项准备。

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

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 2011-08-13 12:13:3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企业中,通过众多小小的变革可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持久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这在日语中叫做“改善”(kaizen),每一步都很小,这儿一个小变化,那儿一个小改进,但几年后就能发展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工序或服务。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PDCA循环的特点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 在计划阶段,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它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 在执行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它只有一个步骤:执行计划。 在检查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该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效果检查。 在处理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它包括两个步骤: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PDCA循环四阶段各步骤。 1.PDCA循环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它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像车轮一样向前滚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2.企业每个科室、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 循环,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而且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这里,大环与小环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质量计划指标连接起来,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以至整个企业循环不停转动。通过各方面的循环,把企业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纳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总的预定质量目标。因此,PDCA循环的转动,不是哪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