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2007年12月24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发〔2007〕46号)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现就建立我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作出如下决定。

一、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重要意义。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手段。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就是以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高科技为手段,依据城市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来促进城市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长效化的过程。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利于政府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化解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提高政府公信力程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巩固城市建设管理成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协调,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树立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按照把首府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要求,以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坚持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以人为本、依法治市,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严管重罚,严格问责,堵疏结合,提高素质,综合治理,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建设和谐有序、整洁美观的城乡环境,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首府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下放城市管理权限,强化城市管理中的事件属地管理、部件属主管理,突出城区、街道、社区、单位、居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的原则。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各种治本措施,加快形成城市建设与管理“功能互补、有机衔接、优势整合、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切实做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文明执法、人本执法、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

突出重点、综合整治的原则。突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养分离,加快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经营进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城市管理新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四)总体目标。城市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统一监督,两级指挥;重心下移,四级联动;综合执法,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人财物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奖惩与监督落实到位的运行机制。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全面、高效,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优质、安全、高效运行,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推进我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

创业环境。

二、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五)明确各级职责,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体制。按照“分级管理、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以市为主导、城区为核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单位和居民为主体的城市管理格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城市管理权限,科学划分市、城区两级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15)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有关设施六大类部件和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五大类事件,以及我市新增加的30种部件19种事件,按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市级城市管理主要职责:市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编制城市管理中长期规划目标,制定年度城市管理计划,将任务落实到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各城区政府进行实施;拟定有关城市管理的规章,提出政策性措施;继续履行相关行政许可、设施维护等行政管理职责;对涉及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事项和涉及全局性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协调;健全市容管理考评机制和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完成目标任务实施考评、检查、监督,查究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行为;负责对涉及城市重大管理举措事项的资金调配;对城市管理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区域组织综合整治和实施管理。

市直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以部件为主的城市管理工作,继续履行行政许可、设施维护等行政管理职责;在抓好制度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开展技术检验检测和鉴定等方面积极配合城区执法;对于已经纳入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行政处罚权,市直有关行政机关不得再实施行政处罚;负责全市行业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与检查考核。

城区(开发区)城市管理主要职责:主要是对辖区内的以事件为主的城市管理全面负责,落实责任;对辖区主次干道(除广告设置、市政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及绿化外)、公共场所(除市直部门主管的广场、花园、绿地、内河等外)、城乡结合部等实施覆盖式现场管理;根据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城区(开发区)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监督实施;指导街道(乡镇)搞好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工作,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协调解决城区各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有关城市管理职能交叉、管理空白区等问题;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负责对生活垃圾、废弃物的收集、清运;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保洁、20米以下道路市政维护等作业的招投标工作;负责组织实施除“四害”工作。

街道(乡镇)城市管理主要职责:主要是具体实施辖区内相关的城市管理各项目标任务。逐项实施城区下达的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配合城区对辖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城乡结合部等实施覆盖式现场管理;落实市容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辖区各单位和居民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开展除“四害”活动,并进行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社区、行政村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服务,协助市、城区有关部门和执法部门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社区、村委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落实街道(乡镇)分配的有关城市管理工作;建立“门前三包”协会或小组,组织社区(村)居民和责任单位(户)对“门前三包”责任单位(户)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于反复出现违反“门前三包”责任制有关规定的责任单位(户),督促其整改,并及时报告街道(乡镇)。

“门前三包”责任单位(户)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严格遵守南宁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有关规定,服从社区(村)管理,积极配合参与“门前三包”协会小组组织的检查评比。驻邕中直、区直单位及市直单位接受和配合所属辖区(城区、街道、社区)城市管理机构的

指挥协调,按照“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的要求,切实搞好本单位及单位周边的综合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按照建立规范协调、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循序渐进,分步调整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管理体制和执法范围,逐步形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新格局。

第一步:2007年下半年完成调整市与城区城市管理执法管理体制。在现行执法队伍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各城区(开发区)执法大队成建制下放给城区(开发区),在城区城市管理局加挂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牌子,在开发区管委会相应的内设机构加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牌子,执法大队由城区(开发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管理。城市管理的执法范围与现行执法范围保持一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对各执法大队的业务指导。

第二步:2007年底前完成局部调整综合行政执法范围。随着数字化城管运行走上正轨以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的时机逐步成熟,将涉及城市建设管理的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建设市场和施工管理、房产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内河管理、旅游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依法按程序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

第三步:2008年底前进一步扩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范围。适应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将涉及城市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防工程建筑管理、卫生行政管理、畜禽屠宰管理、人口和计生管理、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管理、民政殡葬管理等方面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依法按程序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

三、坚持城市管理依法行政

(七)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各项法规、规章、制度,推进城市管理有法可依,严格执法,保障综合执法顺利推进。重点制定农贸市场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城市建筑工地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管理、市容环境容貌秩序管理、市容环境卫生举报奖励、广告招牌设置管理、烟花爆竹“禁改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制度、办法,修订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城市道路车辆静态管理办法、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等,真正使城市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

(八)坚持严管重罚。按照国家、自治区、南宁市城市管理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及标准,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村屯、家庭、居民和流动人口的管理,规范各主体在城市管理特别是维护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中的行为,对违反有关城市管理法律、规章及各项制度标准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以教育劝诫,对屡教不改者则给予处罚;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九)强化责任追究。明确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在加强城市管理中的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问责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各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严格问责。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行政责任与过错追究的办法,制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细则,对在实施城市管理过程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过错行为予以责任追究和通报。

(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素质较高、执法文明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强化执法队员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观念,坚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杜绝借执法之机牟取私利的腐败行为。充实优化行政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实行“凡进必考”。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定期培训教育制度,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证件年检制度,年检不合格者不得执法。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评议考核、竞争上岗等制度,用制度规范人、教育人,规范执法程序,做到“执法全到位,管理全天候,责任无缝隙,考核无盲区”。

(十一)加强执法监督。市、城区(开发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城市

管理行政执法内外监督网络,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社会监督。通过服务热线、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群众接待日等形式,随时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执法工作的评议工作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法律监督。建立执法队伍城区(开发区)内部轮岗交流制度,保证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四、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

(十二)加快推进首府南宁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建设和完善。整合与利用我市现有的应急联动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中国-东盟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平台、公安、交警、消防等信息资源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网络、系统、功能、信息和管理业务,建设和完善全市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人口、单位等各个专业应用的数据库,构建统一的网络支撑平台、数据库支撑平台、安全系统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技术支撑平台。逐步进行拓展和完善,到2008年底,建设完成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市民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功能为一体的,覆盖全市各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执法、处置和评价工作的数字化。要制定完善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处置工作流程,各县区(开发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要加强对系统坐席员、监督员和其他使用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建设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为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

(十三)建立统一监督、二级指挥的城市管理体制。按照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要求,成立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南宁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以及各县、城区、开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统一监督、二级指挥的城市管理体制。

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职责:负责城市管理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对城市管理监督员巡查发现、公众举报、新闻媒体披露、有关部门移送、上级交办及其他渠道发现的所有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统一受理、反馈、监督、评价等工作;对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提出问责的意见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实施问责提供参考。监督中心监督评价的范围包括城市建设、规划、园林、房产、公安、交警、消防、卫生、交通、人防、防震、市政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市内河、防洪排涝、爱国卫生运动、“三无”人员救助、旅游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管理、文物管理与维护、市场中介机构、安全生产、出租房屋、食品卫生安全、安全生产、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畜禽屠宰、质量技术、人口和计生、医药器械、殡葬管理等。

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职责:负责指挥调度协调城市管理事务,负责将市监督中心转来的城市管理问题,按部件“先属主后属地”、事件“先属地后属主”的原则,确定处置问题的责任单位,及时指挥派遣,并将责任单位反馈的办理结果核对后向监督中心反馈;负责组织城市管理有关课题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及管理职能调整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城市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职能调整提出建议方案;负责对城市管理较为复杂的问题分析认定,指导协调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综合协调各城区、开发区及市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之间城市管理方面的工作关系;负责对各城区、开发区、市各责任部门(单位)城市管理处置情况的跟踪督促。

县区(开发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职责:负责将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派发的任务按归属派发给相关县区(开发区)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城市管理监督员发现问题向市监督中心报告情况,市监督中心进行甄别立案并将案件批转市指挥中心,市指挥中心将案件派发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区(开

发区)二级指挥中心,部门和县区(开发区)处理完毕后,向市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由市指挥中心反馈市监督中心。市监督中心接到反馈结果后及时派监督员现场核查,对反馈结果和核查结果核实一致后结案,最后的处理结果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工作天天维护、天天检查、天天管理、天天执法、天天公布、天天评价。

五、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

(十四)多渠道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增长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相适应的财政经费投入机制。根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标准、要求和成本的提高,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坚持把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行业内的各项行政性收费全额投入行业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和鼓励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市政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理顺市与城区(开发区)的财政分配体制,实现人、财、物的高度统一。市财政部门要结合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程,调整市与城区(开发区)的财政分配体制。从城管队伍成建制下放城区(开发区)之日起,将下放人员支出基数划转相关城区(开发区),并将城管罚没收入列入相应城区(开发区)固定收入范围。

(十五)突出重点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制定南宁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五年发展规划和停车场、集贸市场、市政配套设施、户外广告整治、管廊管线整治、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地专项整治等专项规划,明确今后五年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治理“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五乱”现象,确保市容环境“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大力整治城市内河,全面开展对市区18条内河进行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彻底改变“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开展清洁卫生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加强城市居住小区的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和规范居住小区物业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乡镇有环卫所、村有保洁员、户有责任制的管理体系,加强村屯公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建设,整治村庄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十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加强各类停车场建设管理。要做好停车场的规划,恢复大型公共建筑、写字楼、宾馆、市场等原有停车场功能,根据城市不同地段的人口和车辆密度,逐年新建一批停车场。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写字楼、宾馆、餐馆、市场等要配套建设停车场。探索立体停车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鼓励沿街单位拆除庭院围墙建设生态停车场。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抓好市区水、电、气、广播、通信及排污管道的布局,推进市政管廊建设。严格实施城市道路计划挖掘制度,强化城市道路挖掘宏观控制,严格控制道路随意挖掘行为。做好市区户外广告、招牌设置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广告牌,加强广告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的编制。完善电话亭、书报亭等市政设施。加强临街、临河建筑外墙装饰规范整治。加强城市防内涝、排涝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设施,加快对城区老化道路的维修和重建,加大对城乡小街小巷的改造。

加强环卫设施建设管理。消除城区垃圾箱保洁的盲点和废物箱设置的盲段,科学规划配备垃圾车、垃圾箱、果皮箱及建设一批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县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消纳场等。按照市区、县城内人流密集区域和商业金融业区“300-500米有公厕”的要求,完善公厕布局,乡镇也要根据需要建设一批公厕。抓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到2011年市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各县至少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推进城乡道路清扫和垃圾转运机械化,到2011年市区实现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县城达到20%的目标。

加强绿化和亮化设施建设管理。大力开展绿化工作,实现“城市园林化、街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家庭盆景化”目标。加快各公园、街道、广场绿化步伐,重点整治行道树树池、分

车带绿地、市场旁绿地、立交桥底绿地等的黄土裸露问题。广泛开展植树活动和庭院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活动。抓好城市亮化工程,完善亮化设施,逐步建成以路灯为主线,建筑物亮化为主体,霓虹灯广告灯箱为陪衬,桥梁、广场、公园亮化为特色的城市亮化体系。探索新的景观照明建设理念,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等景观照明建设新技术的应用,使城市景观照明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建筑特点。打击破坏、偷盗城市绿化和亮化设施行为,对不法分子依法给予严厉惩处。

(十七)坚持堵疏结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就业的原则,解决好摊点乱摆等问题。加快各类集贸市场建设,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区域居民密集度,从更加方便群众生活需要出发,加快超市、农贸市场、临时市场、小区便民菜店、早市、夜市六类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加强阳光早餐、临时市场、夜市、早市、便民菜店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摆卖的时间、地点和经营面积,强化经营许可。要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聘用城市管理卫生协管员、监督员、交通协管员、停车场管理员、市场管理员要优先考虑“零就业”家庭人员、“4050”人员和有转岗意愿的原占道流动摊点经营人员,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出路和后顾之忧。

(十八)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热线,大力宣传首府南宁加强城市管理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和具体举措,宣传城市管理有关法律和法规,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社会公德和城市管理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要利用大型广告牌、电子屏,经常性地宣传城市管理动态及城市管理有关要求。通信部门要以移动电话为载体,对来邕人员进入南宁区域后,给予温馨提示,让其自觉遵守有关城市管理规定。

(十九)加强培训教育。加强对全体市民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使维护城乡环境卫生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有关城市管理政策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学校学生的教育,把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环境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卫生、树形象”的良好习惯。经贸、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全市各类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遵纪守法和卫生文明意识。劳动保障、建设部门要结合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培训,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街道、乡镇要加强社区居民和农民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群众的素质。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矿井建设目标 职安办:于林成王贡利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概念及煤矿企业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偶发性,同时又有其必然性。要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自我运行、长效监督、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最终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质安全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制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对事故处理的力度。煤矿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煤矿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5.77下降到去年的3.1。绝大多数煤矿的技术装备、管理素质、培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双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轰轰烈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全国煤矿的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本质安全型矿井指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形成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的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井基本条件、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 矿井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矿井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县乡以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重点,以“整脏治乱”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城市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加强县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县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县乡在城市规模扩张方面成效明显,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历史欠帐较多,建设滞后,还属于小城小规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一是市政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城区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垃圾中转站和投放点欠缺,公厕数量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不多,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些维修店、作业加工店、服务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等不符合营业前置条件,如室内无场地占道经营作业,洗车店不设沉淀池,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或河道,餐饮店达不到前堂后店要求,油烟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等等。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内部功能不全,车库、停车场、垃圾池等必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居民生活。此类情况特别是在亚中商城亿家超市及其对面的菜市场周边比较严重。 (二) 市容秩序比较混乱。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目前,县城主次干道均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占道经营,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部分专业市场内部管理不到位,不少经营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二是交通秩序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辆乱停乱靠、乱上人行道,行人不遵守交规,青年路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广告设置随意性大。一些商家在部分路段随意悬挂广告牌,或在店铺门前占道摆放招牌,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还未彻底根治。特别是电线杆,小区过道、电梯内乱涂乱画乱贴。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 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XX年,XX市各级工商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的要求,以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强化商品质量监管,切实加强了流通领域和农村地区消费维权工作,全面提升了12315工作水平,

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使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努力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继续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 今年以来,市局结合省局“四制两查”的监管模式,继续完善和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我们一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商品质量保障制度;二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消费纠纷处理制度。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过去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经营者自律为主的模式转变。我们重点加强了“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索证索票制”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指导和督促经营者建立进销台帐,把好进货关,对所进商品的名称、规格、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凭证等作好详细的登记,便于查验;要求经营者向供货方索要发票、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售货发票等资料。目前,全市各大中型超市、食品经营户均已实施了“五制一承诺”制度,并统一制作牌上墙公示,上墙率已达到100%。 (二)注重实际,在推行中求深入,求创新,使监管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牡佳客专九标项目部经理部----建立长效机制、严控质量安全确保质量安全是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项目部管理干部和全体员工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铁路对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检查考核处罚非常严厉;另一方面,我项目部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大,投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如何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使质量安全有序可控,如何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制度,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这是我项目部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对新形势下质量安全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客运专线快速发展,动车、高铁是极高风险的行业,在时速200公里至300公里的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将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出血的代价,造成不可挽回的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我们说质量安全是我项目部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务必常抓不懈。 二、正确理解对待质量安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客运专线的施工现场的条件和环境使质量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方案变更贯穿始终;施工条件不具备、交叉施工干扰等对质量安全管理造成很大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对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同时,各项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和“问责制”、“质量终身负责制”的严格实行,使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 1、对质量安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有的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员工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实施中未能处理好质量安全与进度、质量安全与效益、质量安全与工期的关系。 2、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个别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图纸审核把关不严;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质量安全标准、规章制度、工艺文件、操作规程形同虚设;质量安全检查不深、不细、不全面,监管力度缺失;存在部分走过场的现象。 3、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制度规程不够完善、不适应发展要求,技术交底、质量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等一系列现象还存在。 4、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即业务技能素质离工作要求还有不适应之处。 三、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确保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程、制度、责任制、落实、追责等多方面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领导小组的职责、权利。项目部设立安全质量部,确定其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和职责,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扰其工作,确保安全质量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健全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健全

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按照“统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优质服务”的 要求,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第一,完善日常管理协调机制。实行城市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市、区、街道三个层面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市、区、街与城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形成 管理合力。 第二,构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管理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后置管理向超前管理转变,通过整合利用现有的视频监控、语音传输资源和电子政务网络、开发管理应用软件,增加视频监控设施,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市、区两级监督指挥中心,完善两级监督评价机制,明确责任体系,适度分离监督、指挥、执行环节,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监督有力、责任到位、分工明确、

反应快速、及时处置、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今年5月开始试运行,年底达到全市600余处视频监控点,基本实现主要街路、重点区域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 第三,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制度。建立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实行城市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区、县(市)相关城市管理部门责任履行情况和绩效纳入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方案,加强市级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和综合考评;各区城管部门对各街道办事处、重点区域管理机构、驻区单位和辖区公共设施管护单位管理和城管作业情况进行检查考评,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将任务细化分解,实行干部问责制,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四,完善城市管理监管机制。全面调整细化城市管理管护作业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护作业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合同监管,标化监管。按照“阳光政务”的要求,进一步向社会详细公开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真正做到事务公开,政务公开,阳光审批,透明处罚,强化行业监管,提高行政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完善城市管理激励机制。发现、树立、培养典型,

创新实践建设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创新实践建设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矿、路、电、港、油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项目横跨十几个省区,生产战线纵贯上万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运营商。2009年,集团又提出了“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神华集团深化认识、创新实践,将应急救援管理与日常安全管理两者相结合,应急救援工作由事后单纯救援向事前综合预防与事后救援相结合转变,全面探索建立与中央企业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应急救援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体系建设、队伍支撑、源头控制”“三位一体”的企业应急救援管理模式。 一、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搞好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经过不断完善,神华集团根据企业特点,建立了以“组织指挥、应急预案、规章制度、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对企业存在的各类重大事故风险,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措施、流程和标准,为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建设综合应急信息平台体系,为实现“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神华集团按照现有管理层次,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集团、分子公司、生产企业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二是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根据神华集团管理体制,建立了集团、分子公司、厂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三级预案的职责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又保持有机联系。神华集团统一编制了包括1个综合预案以及煤矿、铁路、港口、发供电、煤化工等5个板块33个专项预案在内的

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竣工决算质量

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竣工决算质量 一、竣工决算的含义、作用 工程竣工决算是综合反映基本建设工程的建设时间、投资情况、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是正确核定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 通过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对工程的工期、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概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筹集、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对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全面总结。竣工决算报告对积累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建设技术经济指标,为今后选择先进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有效控制建设单位工程管理费用,节约投资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竣工决算工作。 二、目前在竣工决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性、及时性认识不够,各部门不能各司其责。 2.竣工决算的责任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如项目管理部门的工程结算不能及时办理、上报,物资管理部门的物资不能及时结算、入账等,财务部门往往坐等相关部门提供资料和数据,而不能主动与各部门函接等。 3.其他费用不能及时清理和结算,待摊费用摊销存在随意性,交付使用财产明细与现场安装的固定资产存在差异。 4.基建工程账户的设置未能完全体现工程竣工决算编制的需要,会计核算反映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投资有时与竣工决算报告的

数字不一致。 三、那如何做好竣工决算? 本人认为只有建立竣工决算管理长效机制,才能推进竣工决算,这方面国网公司的一些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下面做些介绍: (一)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为竣工决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国网公司出台了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工程结算管理办法、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工程其他费用财务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在工程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竣工决算资料的收集以及时间传递要求、竣工决算报告如何编制等,各电力公司还对工程竣工决算的相关办法进行了细化,从而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管控体系,在制度上保证了竣工决算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业绩考核体系 1.建立内部报表制度,在季报、年报中设立在建工程明细表、工程项目情况表等,全面反映工程项目的计划、实际完成投资、项目进度以及工程结算、决算编审、转增资产情况,以便领导和上级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工程情况。 2.将竣工决算完成率纳入经营责任制指标考核体系,竣工决算完成率=实际完成竣工决算个数应完成竣工决算个数100%。有的单位还将竣工决算完成率指标分解为设备清册提供及时率、工程费用结算及时率、竣工决算编制及时率和竣工决算审计及时率等四项指标,分别落实到物资供应部门、基建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

城市管理提升年工作汇报材料

城市管理提升年工作汇报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结合武进区***城市发展的实际,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管理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管理对象和任务也比较复杂,要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区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部署、考核城市管理各项任务。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使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办事更高效、运作更协调、行为更规范、执法更统一。各街道(镇)也要设立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将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从先进地区城市管理的经验看,实施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城市管理走向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按照“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完善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

的“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四级网络(市、区、街、社区)”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区、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形成以街道为主体、职能部门为保障、社区为基础的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区政府统一领导,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街道社区主抓严管,市民群众自觉参与的体制。 街道办事处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可以实现街道工作安排的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街道充分发挥人、地、物、事熟悉的优势,积极将上级部署要求与街道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有利于明确防控责任,有效防止因层级过多、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出现的互相推诿扯皮和内耗现象。 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全面覆盖。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基层、最前沿,强化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有助于在街道办事处、居民、驻地单位以及各种中介组织之间,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调、自我管理的基层工作机制,而且有助于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社区的城市化管理水平。 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城市规划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城市容貌长效管理机制、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城市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城市园林绿化长效管理机制、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长效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黄孝林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黄孝林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事管理 【发文字号】南府干[2013]14号 【发布部门】南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6.23 【实施日期】2013.06.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黄孝林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 (南府干〔2013〕1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市人民政府决定: 任黄孝林同志为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免去其兼任的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职务; 任蔡志忠同志为南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处长级,试用期1年),免去其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职务; 任潘纪豪同志为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南宁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南宁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正处长级),免去其南宁市城市环境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主任职务; 任郑家海同志为南宁市大型活动协调办公室(南宁市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免去其南宁市体育局副局长职务; 任黄荣庆同志为南宁市大型活动协调办公室(南宁市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副调研员; 任边文艺同志为南宁市公安局副调研员,免去其南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副支队长职务; 任李宁同志(女)为南宁市财政国库支付局局长(兼); 任吴厦同志为南宁市财政局副局长(试用期1年); 任李勤同志(女)为南宁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副处长级,试用期1年); 任黄赞同志为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任莫桂清同志(女)为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 任周叱同志为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兼); 任林剑同志为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免去其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总工程师职务; 任陈晨苗同志(女)为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总工程师(兼); 任黄敏丽同志(女)为首府南宁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正处长级,试用期1年); 任朱茂福同志为南宁市林业局副调研员,免去其南宁市林业局总工程师职务; 任吴小淙同志为南宁市商务局调研员,免去其南宁市商务局副局长职务;

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打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

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 1、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综合管理效能。一是走综合执法的路子。目前,我省除三明、南平、龙岩外,其他设区市都已成立综合执法局。为此,建议三明顺应这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改革潮流,走综合执法的路子。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市里先成立市政市容管理局,作为市建设局的二级局,将环卫、市政、园林、城监等职能归入市政市容管理局范畴,以解决城市维护、管理的问题,确保考评、监督整改等长效工作落到实处。保留市城管办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协调督查、管理工作机制。梅列、三元两区成立综合执法大队,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以区城管办、城监大队现有的构架为基础组建。综合执法大队的行政执法权由市局根据实际需要委托、授权,主要行使城市市政、园林、市容环境卫生、规划、广告、弃土管理等方面的监察执法工作等。二是完善两区的城市管理体制。建议两区配备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专职领导,保证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协调城市管理问题。要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立城市管理工作站,按照责任和权利相一致,事权和财权相匹配,审批和管理维护相统一的原则,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和强有力手段,保障街道对辖区内城市管理承担属地管理责任。要加强社区的城市管理力量配备,深化“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派出城管分队进驻社区,主要负责辖区的日常巡查、管理,受理群众投诉,宣传城管法律法规以及就发生的城管热点、难点问题联系相关部门到场进行研究、处理,强化解决社区管理问题的成效。 2、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规划为先导,以建设为依托的硬件设施配套机制。认真做好规划和建设环节的基础性工作,从源头抓起,制订全市城市管理专业规划,完善对广告招牌、夜景亮化、农贸市场、早餐摊点、维修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的专项要求。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关城市配套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二是建立城市管理协审机制。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行业管理出发,对新开办影响市容市貌的“五点”(修车点、洗车点、物流集散点、废品回收点、冷作加工点)和“五小”行业(小饮食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文化娱乐场所、小旅店、小洗浴室)建立严格的前臵审查制度,把室内经营面积作为前臵审查的重要考量指标,坚决杜绝不符合面积条件的门店开业。同时,要对上述行业在市区的布局进行规划,逐步将现有的“五点”、“五小”经营户迁移出市区中心地段和主次干道,实现指定区域经营,改善城市形象。三是增强市容考评的权威性。要把市容考评情况纳入两区政府工作绩效考评内容,纳入两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述职内容,纳入各级文明单位评选的内容。四是重视加强城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_本报评论员

解放军报/2013年/7月/10日/第001版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六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 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就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 近日,中央军委专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军委十项规定情况,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这为全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开了个好头,也为各级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作出了表率。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既要取得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又要取得制度成果。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通过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才能持续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把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建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要看到,改进作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当前,作风建设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期、破解难题的攻坚期,如果没有制度上的规范、机制上的创新,就不可能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刹住“四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我们要打赢改进作风这场硬仗,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创新制度机制上有所作为,努力为坚持群众路线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梳理完善现有制度机制。对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要长期坚持;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重点在纠治训风演风、治松治软、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加强经费物资管理、装备采购、大项工程建设等方面,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策。 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研究建立新的制度规定。要坚持纠建并举,一边抓教育整治,一边抓建章立制,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每批教育实践活动都要形成一批制度成果。 建立长效机制,还要强化制度执行力。“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用严明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严密的监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 第1页共1页

关于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建议

关于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的议案 提案人:XXX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各项基础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公共设施的后续管护问题日益凸显。 一、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道路监管维护不到位 目前,全区各镇大部分行政村(居)的农村道路都有明确的建造单位,然而,只有交通局农路办建设的路有管护费、有责任制、有考核,其他部门建设的路无人分管,无管护费、维修费等,结果造成一些农村水泥路由于在修建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在使用过程中超强度使用,公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坑坑洼洼,却没有后续维护跟上。 1、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 目前,全区各镇大部分行政村(居)的基础设施都有明确的建造分管单位,涉及到交通局、国土局、开发局、水利局、农工办、移民办等,建设的项目包括水泥路、桥梁、涵闸、排涝站、电灌站、防渗渠、渡槽等,且项目建设投资量巨大。然而这些耗资巨大的设施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基本上是政府无偿服务、农民无偿使用,人人又使用的权力,却没有人履行监督管理的义务。结果造成一些农村水泥路由于在修建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在使用过程中超强度使用,公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坑坑洼洼;有的村虽然用起了自来水,但自来水时有时无,不能满足农民日常生活;有的村健身器材被偷走或遭损坏;“农家书屋”要么书籍不能满足农民需求,要么不开放,要么利用率低,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确实存在着很大漏洞。 2、农村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后续投入资金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无人管,更重要的是无钱管。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维护资金,政府只管前期投入建设,不管后期维护资金的投入,致使农村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后续投入资金不足。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维修费用基本是由村集体承担,然而,

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怎样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的研究

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怎样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但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制约着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化进程继续健康和可持续推进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改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作为国家采取的行政执法措施,在促进城市规范有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过去的经验证明,缺乏系统的长效机制是执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完善。建立一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实现有限行政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同时,也能建设一支更专业更有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城市化进程长效机制城市发展 一、目前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法律依据 199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施行,对于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持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出台,标志着行政执法这种执法类型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下来,这项法律不仅规范了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也保障了被执法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部法律也成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基本执法依据。①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过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依据这条法规,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的城市所成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其根本职责、任务就是集中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② 2002年8月,在杭州、哈尔滨、青岛、苏州等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的城市,在撤并有关行政机构的同时,都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建立表明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必须依靠专业化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量解决这些问题,保障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执法局根据这项法律的规定,也履行着部分行政执法权。③ 我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 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④另外,根据各城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各地的城市管理执法局执法内容不尽相同,不过大致都包括了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2007年12月24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发〔2007〕46号)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现就建立我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作出如下决定。 一、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重要意义。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手段。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就是以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高科技为手段,依据城市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来促进城市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长效化的过程。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利于政府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化解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提高政府公信力程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巩固城市建设管理成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协调,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树立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按照把首府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要求,以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坚持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以人为本、依法治市,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严管重罚,严格问责,堵疏结合,提高素质,综合治理,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建设和谐有序、整洁美观的城乡环境,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首府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下放城市管理权限,强化城市管理中的事件属地管理、部件属主管理,突出城区、街道、社区、单位、居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的原则。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各种治本措施,加快形成城市建设与管理“功能互补、有机衔接、优势整合、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切实做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文明执法、人本执法、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 突出重点、综合整治的原则。突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养分离,加快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经营进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城市管理新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四)总体目标。城市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统一监督,两级指挥;重心下移,四级联动;综合执法,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人财物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奖惩与监督落实到位的运行机制。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全面、高效,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优质、安全、高效运行,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推进我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

创新思路,加强大联动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实效

创新思路,加强大联动长效机制建设 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实效 面对城市发展进程快速推进、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的新情况,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地区,如何有效医治城市管理中的顽症?在城市管理中,城管、工商、卫监、环保、公安、等部门怎样实现协同执法、提高效率?建立大联动长效机制,不乏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仙霞地区半年多大联动联合执法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仙霞地区由于KTV等娱乐场所众多,从业人员多,外来人员在仙霞地区内租住人员较多,导致了各类设摊商贩云集于仙霞地区随处占道设摊,经营夜排档、小百货,造成了夜间辖区市容环境脏乱、交通拥堵,并有泛滥之势。尽管城管进行多次整治,也组织过突击联合整治,但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今年仙霞街道召开各相关部门会议,研究对策,最终确定了开展仙霞地区以大联动形式集中整治的方案。 此次集中整治由仙霞街道牵头,自2011年5月12日起采取大联动模式,每天由仙霞街道书记、主任、科长轮流带班,组织了区工商局1人、药品食品监督所1人、长宁交警支队2人执法车1辆、仙霞市容所2人环卫清运车1辆、城管大队机动队6人执法车1辆、城管六分队5人执法车1辆、市容指导员10人执法车1辆、派出所副所长带领2名警察1辆警车,一起参与执法保障。每天出动近30人次,从晚上7点一直至凌晨2点,对辖区内的夜排档进行全面整治,对辖

区乱设摊容易出现的地点,反复进行集中巡查整治。大联动实行综合治理的形式,采用多部门、多层面、多重点、多方法。 一、宣传教育先行。我们采取整治前张贴公告,并加强大联动执法现场的宣传教育力度,使群众明确整治要求,了解整治目的,理解整治难度,进而支持大联动整治。 二、整治方法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 不是单纯等摊贩设摊后,再进行暂扣取缔,而是在对夜间设摊的治理上,坚持巡查整治与固守相结合,我们坚持在他们还未出摊前即进行固守和管理,使摊贩无法随地设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城路仙霞路、水城路虹古路、古北路茅台路夜间乱设夜排挡现象明显改观,仙霞路水城路口、水城路洛城广场、茅台路水城路口乱设摊经营小百货情况明显减少。 三、发现难点、重点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解决。 太阳市场西南侧商户夜间跨门烧烤烟雾缭绕,影响居民的问题,我们在仙霞街道的牵头组织下,联系九华集团、周桥工商所,太阳市场等部门逐户上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敦促商户自行整改不再进行烧烤经营。 从实践情况看,大联动工作机制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广,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发挥作用的社会工程,也是抓住结合点、找准切入口,及时处臵和化解城市管理中的违法违章问题,用体制创新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好方法。 1、联动工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责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力度的逐 步增强,城市乡村一体化、集中式供水、建设及改造村级管网等项目,极大程度 缓解了农村饮水的问题,供给的水质及水量也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 然而,在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的运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就针对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的情况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引言 农村饮水解困对于我国农村的发展来说是一项内容,同时该项工作也得到了 了农村老百姓的拥护,农村的广大群众也感受到了政府和党的文化与关怀。从近 几年我国农村饮水工程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如何让农村饮水工程可以发挥长久 效益,确保良性运行,这也是摆在相关工作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让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凸显,农村饮水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 的健康,还对农村整体发展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并对该工程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采取措施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2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情况 2.1安全饮用水项目招投标市场较为混乱 项目工程在建设以前都需要经历招投标环节,这是为了尽可能的规范建筑市场,提高建筑的质量,减少资金投入。然而,在一些地方,在进行项目招投标过 程中,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依据当前我国农业地区安全饮用水项目招投标的真实 情况看来,其主要反映在下述几方面内容中:其一,存在躲避招标的情况。例如: 利用肢解躲避的方法,把本应公开进行招标的项目转变成具备较强自主性的邀标 行为;其二,存在围标的情况。很多企业为了增加自身中标的几率,同其他的竞标企业形成结盟关系,一起参与投标,占用投标的份额,最后使自己竞标成功。这 种情况会导致安全饮用水项目的初期资金投入过高,对项目建设的进度及质量都 有较大的危害。 2.2安全饮用水项目的管理制度不全面 在我国的农村,很多地区都存在饮用水项目管理制度不全面的问题,导致这 些情况出现的原因为:其一,安全饮用水项目的修建位置过于分散,实施管理行为较为困难;其二,进行集中供水项目的所属权划分不明确,导致工程管理工作缺少主要责任制,无法创建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从而无法保障项目的长久经济收益;其三,许多安全饮用水项目的管理从业人员都不具有专业的能力,同时未经过相应的训练,无法完全胜任平时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其四,大多数农村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较低,自身缺少水质的观念,排除一些日常的饮用水外,大多数农民仍采 用自备的水源,从而导致平均使用水量同设计水量之间不平衡,从而导致管理安 全饮用水项目的费用不足,运营资金投入较高等。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方略 3.1明晰产权,明确责任

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方案(2009-2012年) 的通知 (南府办〔2009〕2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南宁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方案(2009-201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南宁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方案 (2009-2012年) 为加快建设具有南宁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优势产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桂政发〔2008〕55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积极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技术标准研究,提升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 1.加快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标准研制体系。构建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以政府宏观管理为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实施反馈体系。引导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企业提出国家标准研制新项目,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力争将我市的优势产业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关于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2009年03月03日 质监总站 交质监发〔2009〕78号)

关于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 (2009年03月03日质监总站交质监发〔2009〕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长江航务管理局: 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逐步建立长效机制,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树立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零容忍”理念,以实现公路水运建设安全发展为总要求,以建立健全“预案、预控、预报、预警”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为总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加强监管,履行职责,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建设安全监管体系 交通建设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管建设、管安全”的原则,明确分管领导、监管机构、建设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和项目法人单位的安全职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和协调配合机制。督促并支持监管机构加强管理,落实人员和经费,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三、夯实监管基础,建立完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安全生产费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隐患监控预警、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理、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在国家和行业标准框架下,制定地方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形成比较系统的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夯实安全监管工作基础,为安全监管执法创造条件。 四、严格安全生产条件审查,促进各参建单位落实安全责任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应在资质许可、设计审批、招投标监管、施工许可及项目督查等工作中加强对参建单位履行安全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安全生产条件,在施工、监理合同中应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和相关费用,并负责建设过程中的检查和督促落实。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合同段,特别是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齐、重大专项方案不审查、特种设备未检验合格的,坚决不准予开工。对未严格执行上述要求的建设项目,一经发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决予以纠正,造成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 五、落实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实施严格的安全惩戒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行业实际,建立安全惩戒制度,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对安全督查中受到部、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在从业企业信用体系中予以记录。建设期发生过一次重大以上责任事故或两次以上较大责任事故的,应将施工、监理等有关责任单位列入重点督查名单。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依法暂停其投标资格。对代建制项目法人,应依法暂停其代建新项目。发生过重大以上责任事故的建设项目不得评优,相关建设、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也应在信用等级评定中反映。 六、依法开展事故调查,逐步形成协调配合机制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研究分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和事故规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做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