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25卷第5期2004年10月

新疆石油地质

XINJlANGPETROLEUMGE01。OGY

VoJ.25.No.5

0ct.2004

文章编号:1001—3873(2004)05—0554—03

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现状与存在问题

周,总瑛1,一,唐跃刚2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历次油气资源评价概况及特点,指出了我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国际惯例相比,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资源量的构成和资源量的时效性四个方面上存在的差异。为了更加客观评价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建议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为契机,加强统计法、地质类比法及油气资源经济性评价等薄弱环节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建立一套既能符合我国油气地质特点、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关键词:油气;资源量;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TEl6文献标识码:A

1我国油气资源评价

概况

(1)20世纪80年代以

前油气资源评价1922—

1980年,国内外的一些石油

公司、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

都对我国的石油资源做过

粗略的估算…,其中比较典

型的有:①美孚石油公司

(1922年)评价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为1.75x108t,其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中国沉积盆地基本不具备油气富集条件;②我国原石油工业部1964年评价石油资源量为115.51x108t,其评价的理论基础是陆相生油理论;⑧我国原石油工业部1977年评价石油资源量为949x108t;④关士聪1979年评价石油资源量为450x108t.

(2)第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六五”期间,石油工业部和地矿部各自组织专家开展了第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这次评价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石油地质特征,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理论,总体思路为以盆地为基本单元,以生烃一排烃一聚烃为主要思路的测算方法。但对资源量未作经济评价,只测算地质资源量,没有考虑资源的经济可采性(即可采资源量),而与国际惯例相距甚远[2]。其中,石油工业部系统从我国沉积岩分布区中,清理出面积大于200km2,且厚度大于600m的283个沉积盆地和地区,通过筛选确定了143个盆地(地区)作为评价对象,估算出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87x108t,天然气为33x1012m3.(3)第二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1991—1994年,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开展了整个中国大陆的油气资源评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参加并计算了近海海域的油气资源量。这次资源评价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新资料,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大超过了前面的工作,而且基本上采用了统一的技术方法和软件评价系统。系统对全国的150个重点含油气盆地、618个区带、7792个圈闭进行了评价,测算出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940x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8x1012m3.从评价方法上看,第二轮仍然沿用了第一轮的思路,盆地模拟法构成了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的主导方法,其次是区带和圈闭评价方法[1]。统计法与类比法使用的不够,这一状况与国外的实际应用差异较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具有广泛使用盆地模拟技术的条件,而对于统计与类比法则又缺乏系统大量的数据库资源的支撑。

(4)最近三大石油公司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近几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分别在各自勘探开发矿权区内及有关盆地开展了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石化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先后分三阶段进行:①1999--2000年开展了原中石化系统所属探区油气资源评价,参加单位有胜利、中原、河南、江苏、江汉及滇黔桂六家油田;②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人中国石化后,2001--2002年开展新星石油公司所属探区油气资源评价,涉及塔里木、四川、东海陆架、鄂尔多斯、松辽和苏北等盆地所登记的矿权区;(要)2002--2003年开展了西部新登记区块油气资源评价,涉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河西走廊诸盆地所登记的矿权区。

从油气资源量估算的方法上看,虽然中石化新一

收稿}J期:20()4—02一12

作者简介:刷总瑛(1967一),男.福建菁用人,I岛级工程师,往读博上研究生,石油地质联系电话:010一82312940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