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影片的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术语

要是对你有帮助,就看着赏点吧,没有也没啥,好东西总要和大家分享嘛:)
[正文如下]
1.D5、D9、D10、D18
上面四种是DVD的基本格式,其中:
D5单面单层最大容量4.7G,D版最常见的格式;
D9单面双层最大容量8.5G,现在一区以及三区发行的DVD大多采用这种格式;
D10双面双层最大容量9.4G,即将淘汰的格式,因为它不利于保存
D18双面双层最大容量17G,少数的珍藏版采用,比如T2(终结者2)特别版

2.DECSS,YSYS,MN
指的是视频,其中:
DECSS:针对于八大电影公司联合采用的CSS加密技术的解密程序,简称为DECSS,而解密以后得到的D版的画面与原版相差无几。
YSYS:有损压缩,针对于影片长度超过133分钟(D5所能容纳的极限)的影片采取的压缩BIT率的手法,把正片压进D5中,其中还包括全有损与部分有损。这样得到的D版画面于原版以及DECSS版有一定的差距,压缩越厉害,差距越明显。
MN:模拟,早期(实际现在还有)还没有DECSS技术的时候将正版DVD通过廉价MPEG2卡再输出,实际已经将DVD影片格式完全破坏,得到的D版比VCD稍好,但于正版相差甚远。

3.DTS,AC-3,PCM
指的是音频,其中:
DTS是数字影院系统的缩写,是一种数字音频格式,注重声场的影院效果重现,注意正版发行的含DTS碟并不多,市面很多是假的。
AC-3不用多说,它包括很多模式(DD2,DD5.1),这里不在累述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CD/DVD的音频录制都是由模拟信号经由PCM系统数字压缩重新编码再重放的。

4.Aspect Ratio (转DVD精彩世界 第五期)

如果你收藏了一些DVD,一定会发现有的影片是全屏,有的是宽银幕。看看包装盒,各种各样的数字,4:3、16:9、1.33:1、2.35:1、1.85:1,可能更加摸不着头脑,这就是Aspect Ratio,暂且译作屏幕宽高比。
所谓Aspect Ratio,描述的是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的样子。拿4:3来说,4指的是宽度,3指高度。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回顾一下历史。
在了解宽银幕之前,让我们先来熟悉CinemaScope、Panavision和widescreen,这三个单词都可译作宽银幕,但不完全相同。widescreen是个总称,Cinema-Scope则是一种宽银幕系统的名称,也是一个商标,其屏幕的宽度大约是高度的2.5倍。从70年代起,这种宽银幕格式成了Panavision(也可作为商标),由此诞生了2.35:1。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用Panavision拍摄的影片都是宽银幕的。
如果导演拍摄影片使用的是带有宽透镜的CinemaScope或Panavision的摄影机,画面会被压缩至35毫米的电影胶片上,仍旧是爱迪生使用的那种。在电影院里,画面再被还原成正常的形态,这个过程有时会导致图像扭曲,我们称之为变形失真(ana

morphic distortion)。这一现象在制作DVD时也会发生,但其优点是观众看到的画面与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相同。
把电影院移植到家庭意味着将宽银幕挤压到普通电视机屏幕上,由于宽银幕的宽度是高度的2.35倍,电视机是1.33倍,完成这项转换工作需要后期制作设备,我们把为家用发行的准备过程称为“pan & scan”。技术人员关注的是动作或对话发生时的画面,把不适合电视屏幕的画面剪切掉。导演和影迷并不热衷于“pan & scan”,因为它严重地改变了拍摄时的画面结构,观众看到的已不是导演的真正意图。对于另一种宽高比1.85:1来说,也有类似的问题。
1.85:1介于纯粹的宽银幕和“pan & scan”之间,看起来很象Panavi-sion,但无需镜头和变形制作的额外成本。与“pan & scan”剪切掉部分原始画面不同,1.85:1为填充屏幕把电影画面的顶端和底部也包括进来,让你看到并不象看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屏幕上下添加黑边,人工地制造CinemaScope的感觉。
那为什么不生产2.35:1的宽银幕电视机呢?对电影来说是太棒了,但用Panavision拍摄普通电视节目就不合算了。况且,如果真这么做,晚间新闻看起来就象照哈哈镜,有些人又矮又胖,有些又高又瘦。
高清晰度电视的诞生解决了难题。数学家认为对这些不同标准的最佳折中是1.77:1,就是我们一般熟知的16:9。虽然并未完全解决问题,但已是现有最理想的方法了。一部电影发行DVD时,制片公司可使用一种屏幕宽高比,也可在同一张碟片上提供widescreen和pan & scan两个版本。
别指望哪一种Aspect Ratio会取得压倒性优势。因为只要存在这两大阵营,一派是想欣赏导演真实意图的电影爱好者,另一派是可以放弃原始结构,也不愿看到黑边的全屏爱好者,那么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可能永无休止。

美国DVD制作商分级 (作者:talich)

虽然有着来自既有的录像带市场的强大压力,凭借DVD本身的高质量和可搭配的大量附加功能,整个DVD市场在最近两年逐渐显现出它的生命力。而在DVD生产厂家来说,又显然以美国为龙头老大。美国市场上的1区DVD的数量基本上是欧洲市场的两倍。随便在网站上翻一翻,就会发现每周推出的新DVD大约在50张左右。估计就是盗版猖獗的大陆市场,估计要是盗版商真的照搬,估计也会消化不良的,更何况还要添加中文字幕(你别说,这估计还能增加下岗人员再就业呢)。最近在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上看见有人写了个DVD质量总结,觉得挺有意思,不过我个人的感觉好像不太一样啊。下面的这个DVD出版商星级标准就是俺针对在美国市场上可以买到的DVD来的一段鬼扯。买正版DVD毕竟是件奢侈的事,在这里闲

扯这个其实没什么实际作用,只是私下里觉得电影的出版,发行,DVD等形式已经是整个电影工业的一部分,大概的了解一下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

为什么东西分级别是一个很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毕竟这东西见仁见智情,你看重的角度别人不一定认可,你所忽视的也许正是别人所痴迷的,所以俺的DVD标准跟人家的不一样很正常啦。就说DVD吧,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关于DVD中的花絮,有很多人就常常为一点点的花絮而购入一个新的版本,而有些人就忿忿于这些最多看一遍的东西抢了他们的钱。也许对于你一个美亚版的“花样年华”就够了,但是对于很多死忠的王家卫迷来说,恐怕法国版的双碟装特别版才是值得期待的。但是有一点我还是希望能达成共识的,就是不管是哪个公司,什么DVD制作者,他的制作都应该努力的寻求电影的本来面目,让观众看到导演想要观众看到的电影。就比如说同样一部“御法度”,港版的做成了满屏4:3,而日本版和法国版都和电影一样是宽银幕,制作人员的素质高下还是可以区别的吧。

★★★★★:5星级

Criterion Collection

到本文截止日期为止(2001年7月18日),Criterion Collection的编号已经排到了121,国内的朋友管这玩意叫标准版,国外的影迷就管它叫CC。Criterion Collection凭借其DVD的高质量确立了其5星级的地位,与之相应的是CC高高在上的价位。CC的DVD通常是两个价位,$29.95的一般版本和$39.95的特别版$29.95已经是其它厂家的特别版的价位,更何况$39.95呢。毕竟象它们这样不惜血本的制作一部在IMDB上只有几十个人投票的老电影,价格不高才怪呢。这样一想倒是国内的盗版很是公平竞争的意思,不论什么版本都是一个价。

CC的DVD制作者表现了一个职业电影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他们的电影的画质基本保持了一致的高标准。不要老看MGM它们出的最新美国大片,看看从古旧的胶片里修复出如此高质量的画面,就知道什么叫热爱电影了。CC为电影所配的花絮也相当精彩,搭配的文章对电影的分析相当准确有深度,相关的纪录片也很珍贵,这一切都让收藏者感觉物有所值。当然,象Brazil这样的一张正片搭配两张花絮DVD的也真是感觉有点花哨的过了,谁叫影迷们的要求那么高呢。毕竟,对于美国影迷来说,看到电影并不难,想看大片,电影院到处都是,想看独立电影?电影节一个接一个。就算你在一个小地方,满大街也都是类似于BlockBuster这样的录像带DVD租借商店,而且附近的社区图书馆里的电影收藏也很齐全。“如果借的话,我不在乎电影是录像带的还是DVD,我也不在乎是Criterion Collection还是Fox Lorber,但是如果要

买,我要选择最好的。”这就是影迷对DVD的要求啊。

不过在这种要求下,Criterion Collection也显得不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不是吗?比如它们的DVD的音轨通常比较简单,很少有5.1声道或者dts。而且最近的DVD字幕中常会出现很土的错别字,Bunuel的“朦胧的欲望”据说出现了有一打的简单拼写错误。而他们的发行时间也总是向后推迟,Maysles等人的“Salesman”刚刚给推迟到9月份,原本7月31号发行的“Grey Garden”又给推到了8月14号。而更加古怪的是他们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居然已经有4个月没有更新了(这年月如果网站都不知道更新总让人觉得有要倒闭的感觉)。倒是热心的影迷给CC建了一个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有相当专业的影迷坐阵。总的说来,CC依然在保持良好的状态。在2001年的下半季里,从Dreyer大师的4碟套装到Bunuel的“The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它的出版目录更是让人有钱包不够满的感觉。

RUSCICO

一共计划发行120余部DVD,迄今只发行了25部DVD,RUSCICO是何方神圣,居然可以和Criterion Colletion一样享有5星级的地位呢?

RUSCICO是Russian Cinema Council的缩写,这个商业机构负责重整,发行DVD,从而向世界推广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电影艺术,他们拥有大部分前苏联的电影的版权,是前苏联和现在俄罗斯的主要电影厂和西方的出版机构的商业中介组织,在美国出版的很多苏联电影都是由他们授权发行的。以比利时为制作大本营,现在它们也开始自己制作DVD。已经发行的DVD的制作相当精良,画面质量完全是最优的,音轨都是5+1声道,字幕通常为11到13种,配音起码有3种,又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搭配的花絮也是让人目不暇给。

RUSCICO的影片全部是全区碟,而且有NTSC和PAL两种格式,完全是为了全面占领市场而设计的。据说为了对抗它,Fox Lorber公司已经通知了FBI,宣称RUSCICO发行的一部影片它们拥有北美地区的发行权,因此属于盗版行为。这一点仿佛有点可笑,但是跟DVD该死的区位码有关。因为通常一个公司获得了出版一个电影的1区电影的DVD后,它通常也会买断了整个美国的发行权,这样它就可以独享所有的利润。其实Fox Lorber的版权应该就是RUSCICO授权的,只不过RUSCICO凭借全区碟的特点才悄然进入北美市场。不管如何,RUSCICO的发行的Tarkovsky的“Solaris”最近在相应的发行商的帮助下登陆法国市场,“Stalker”登陆日本市场,看来这股苏联电影旋风是无法阻挡了。至于FBI,他们估计短时间内还无法估计这点芝麻大的事情吧。

RUSCICO也同样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它们的零售价格完全可以和Criterion Collection比肩,由于购买不方便

,在E-Bay上已经炒作到$50以上。而它们的字幕也并不太好。像“Solaris”这样的片子在早先美国出版的时候,就有30%的对白没有翻译,现在的版本仍然无法让人满意,而且搭配的英文配音居然没配全,是俄文和英文混合的版本!虽然早先Image Entertainment曾致力于该片的1区DVD版,并请专人重新翻译了对白,但是却在正式发行前被RUSCICO收回了版权。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日前Criterion Collection已经正式宣布它们将发行Tarkovsky的影片“Solaris”,发行时间预计在2002年下半年。如果大家现在就想看看CC和RUSCICO的对决的话,可以考虑Tarkovsky的“Andrei Rublev”,虽然两家公司发行的不是同一个版本,但毕竟可以看到两个最顶尖的DVD制作室的比拼。除此之外,由于资金的限制,RUSCICO现在只计划出版120余部影片,这些影片限于又商业价值的苏联影片和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青睐的作品,而象Sorukov拍摄的完全没有商业价值,在戛纳也反响平平的现在的杰出导演的优秀影片就无缘和大家见面了。全套目录可以在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找到。它现在只能提供全部影片的预定,估计零售业务将在2001年秋季运行。

★★★★:4星级

Image Entertainment

把Image列入4星级实在是需要好好思忖的事,毕竟这个公司每个月要出版太多的DVD,就拿2001年8月的出版计划来看,出版清单上就有从Penhouse这样的色情节目到Fritz Lang的经典默片,这对于一个所谓的电影艺术爱好者来说似乎无法接受。然而这就是电影,Image向大家展现的不是一个所谓的精英式的出版机构,而是一个高速,有效的制作机器,它把选择权留给了购买者自己。毕竟现在的电影爱好者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识货的本领也越来越大了。

Image似乎并非一个纯粹的DVD制作机构,其实说它是一个出版公司更合适.虽然它自己也制作大量的DVD,但是更多的恐怕是由其它的古怪的,莫知其名的地方制作的DVD。就是说,它经常把其它国家,小公司出版的DVD制作直接购买过来。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没有什么大片的出版权,它现在却已经推出了数不清的DVD了,从Lumiere兄弟的第一部影片到Kieslowski的“十诫”,我有时候觉得把它列到5星级也不为过,因为如果都要等其它公司制作出版,估计等到死都没戏。因此它的DVD的质量也实在是良莠不齐。它制作的Lumiere的早期影片图像清澈,而且恢复到每秒16帧的原始速度,没有了老电影中的加速了的近乎可笑动作,电影的真实感如此清楚的表达了出来,比Kino出版的由法国导演Techine负责的Lumiere专辑要好得多。而在Dreyer的Vymper中那个大如面盆的字幕让人感觉制做DVD的是个白痴。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它,不然我们如

何能够看到长达400分钟的法国黑帮默片Les Vampires(Feuillade于1915年拍摄),或者墨西哥导演Jodorowsky的珍贵老片Fando and Lis呢。

Image的网站简单清楚,不仅有它自己的出版计划,也可以找到其它公司的: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

Kino

1977年成立,从与著名的Janus Collection合作开始,Kino公司一直致力于艺术电影,独立电影和纪录片的发行工作。最近在电影院里上映的它制作的电影就包括重整的Sternberg的名作“蓝天使”,Schlondorff的影片“The Legend of Rita”,以及Klimov的“Come and See”。一般来说,由于自己拥有电影的发行权,Kino自然而然的享有了同时出版DVD和录像带的权利(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由New Yorker Films发行的Fassbinder的影片据说DVD发行权日前落到了Fox Lorber手里)。

到今天,Kino出版的DVD一共也在100部左右,可以说是属于和Criterion Collection一样的以影片好而精作为自己的风格的公司。可惜它的制作显然不如Criterion Collection的好,大部分影片只能用水平一般来形容,A Sunday in the Country的图像质量被一致批判,Tarkovsky的“Sacrifice”封面三出标题竟然有两出拼错了导演的名字,再加上对于不日前刚刚被Kino重新出版的Bresson大师的“乡村牧师日记”录像带版,居然表示对它的DVD版本不敢兴趣,都令广大影迷伤心至极,按理说再降两档也不为过。不过最近Kino做了一件让很多影迷拍手称快的事,就是发行RUSCICO的1区版本,计划中的就有10月份出版Klimov的“Come and See”,Menshov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Talankin的“Tchaikovsky”,从内容和花絮上看完全跟RUSCICO的版本一致,如果制作也是完全拷贝的话,这样实际上让RUSCICO名正言顺的进入美国,也使得购买这些影片不再困难。 Kino的最新目录可以在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找到。

Anchor Bay

Anchor Bay以前被大家注意一般是因为它和Criterion Collection的良好关系,但是其实它一直在进步,在和吴宇森,Verhoeven,Herzog已经签署并发行了他们的部分影片后,Anchor Bay最近和Wim Wenders签署了专署的合同,将会发行大量由导演本人监制的影片。Anchor Bay本身的制作质量非常好,几乎没有听说有别人对DVD本身的抱怨,或者说完全可信赖。而且由于它一贯的和Criterion Collection的合作,使得它签下的电影也有可能由Criterion Collection制作,由Criterion Collection发行。这一切都是人对未来的Anchor Bay出品充满了期待。

★★★:3星级

New Yorker Films

1965年由当初的New Yorker Theater发展而来,New Yorker Films始终走在世界电影,艺术电影和先锋电影的前列,它大胆的引进别人不看好的优秀非美国影片,比如新德国电影,拉美电影,比如大家熟悉的Kusturica的Undergroun

d......1990年以来New Yorker Films开始涉足音像,大约每年推出50部新影片的音像制品,不过它的DVD产品实在是少的可怜,目前只有17部。更要命的是它的制作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投入的制作资金太少,设备不过关。尤其是最近推出的Babenco导演的Pixote更令影迷大失所望,宽银幕的影片被裁剪成了4:3的尺寸,将导演的构图完全破坏,这就不是器材的问题了。除非无法搞到正确的原始胶片(比如Anchor Bay授权给Criterion Collection的影片就曾经出现过这种问题),这种结果只能证明制作者对于电影的无知。当然美国的影迷很多都是看过原版电影的,对于这种错误当然是无法容忍,换到咱见碟就收的国内影迷,盗版来了恐怕高兴还来不及呢。

New Yorker Films在2001年还将陆续出版3部DVD:今村昌平的“馒鱼”(鉴于Fox Lorber出版的“黑雨”已经很难找到,这估计将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今村昌平的电影DVD),Sautet的“Nelly & Monsieur Arnaud”,Palcy的Sugar Cane Alley,这几部作品的质量将决定New Yorker Films是否会堕落到Fox Lorber的水平。而明年New Yorker Films极有可能推出Bresson大师的DVD,Bresson的影片迄今没有出现在DVD上(除此之外还有印度电影大师Satyajit Ray,本来Wajda大师也是这一梯队的,但波兰最近出版的两部Wajda的DVD让大师得以进入DVD时代: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pl),让我们还是希望它能越做越好吧。New Yorker Films的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412965797.html,

MGM,Columbia,Warner,Paramount,Miramax,Fox...

主流的美国大电影公司算到三星级已经不错,这并非以为这他们的东西一无是处,当然也不是一种肯定。其实这些公司也不能一条线划齐,比如Paramount,Fox就有专人在网上的论坛转,收集意见,回答问题,颇能赢得大家的好感,更何况,想收好莱屋,不等他们等谁呢?只不过他们的产品实在是参差不齐,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这些大公司的东西的优点几乎是明摆着的,你成天看的好莱坞大片,想收的话,完全不必苦等个十年八年,过不了两天就出来。而且价格还真公道,一般最高价也就$25,低了就$15,打个折就没多少了,还经常能碰到处理的,谁叫人家是大批量呢。但是您可小心了,这个便宜从来就没有这么好赚的,从来都是电影出了后不久随即出版只有电影星点花絮没有的Barebone版,满足等的心急火燎的影迷,然后过个几个月一两年的就推出一个收藏版,等那些自认性子好的影迷认为捡到了想要得果子后,就突然推出一个什么限量特别版,或者最终版,让那些已经吐了血的影迷继续吐血,知道榨干你为止,看看最近出版的Kubrick新专辑,就不只害死多少人。可是你要是觉得好果子在

后面就干等吧,也许你想要得突然等个10年8年还真就不出了,比如paramount就宣布以后在推出一个DVD后短期内不会推出下一个版本。反正版权在他们自己手里,想出几版就出几版。你看那个为了配合Mummy II推出,Mummy的新版还不是敲锣打鼓的出来了。随便做个预测吧,Nolan的“Memento”9月份就出了,如果明后年那小子再推出个新片,估计这个“Memento”还要推出个什么Collector Edition,Specical Edition什么的。

其实电影公司也有他们的苦。Paramount的人就说了,谁不想往里面多加点花絮卖钱啊,可是那些好莱屋的明星们也不是想请就请的动的,哪里都要钱啊。所以为了推销自己的DVD,这些公司自己底下也使出了不少比重复版本更下三滥的招术。比如Miramax公司自己就购买了大量的艺术电影,外国电影的版权,但是却从不着急出版,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它身上,来推销它的主流产品。

把这些公司说的这么不象话,但有一点好处没说,就是虽说这些公司不忘赚钱,可毕竟还是出版了大量的独立电影。这些在IMDB上只有几十个人投票并且还都评价不高的作品想要都获得出头露面的机会,全只靠那些小公司恐怕是没指望了,倒是这些MGM啊,Columbia啊在不停的出,估计制作比较简单,但是比没有总强。尤其是咱们国内的影迷,看看这些有点新意的烂片还是很开眼的。唯一担心的是这些影片在出来之前不知给电影公司剪成什么样了。Jamusch的影片“Dead Man”当时出版的时候就曾被Miramax要求剪一把,结果好在Jamusch自己拥有版权,坚决要求不变,还在一个颁奖仪式上抗议了一把,让大家知道原来还有这般黑幕。现在还有影迷在对这个版本的“Dead Man”的制作质量非常不满,希望导演能够拿到象Criterion Collection这样的公司好好制作一把呢。

★★:2星级

Fox Lorber

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大名鼎鼎的Fox Lorber只能算的上两星乍一看总觉得不对,出版了这么多优秀的法国电影的公司为什么只能算两星呢。这完全是因为Fox Lorber自己不争气,早期的Fox Lorber出DVD相当不负责任,竟然根本不从胶片转制,而是直接从自己的原始录像带重整,其图像质量可想而知。而且Fox Lorber还喜欢把字幕弄成是不可选择的,让很多影迷也认为是很业余的做法
。至于其它的很多缺点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这种影片只配买盗版。某种程度上,如果Fox Lorber买下了某部优秀电影的北美发行权那就意味着美国影迷没有机会买到高质量的该电影DVD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它出版的Tarkovsky的“Nostalghia”,图像质量异常的好,这原来是因为Fox Lorber用的是Criterion Collection在LD上的制作,反而

从另外一面更证明了CC的高素质。值得说明的是在录像带和LD时代CC同样出版了大量的优秀影片,不过出版录像带和LD并非意味着它自动拥有了DVD得版权,几乎是恰恰相反,CC以前出版的大量影片的DVD版是被其它公司制作发行,而它自己也制作了大量以前自己从来没有发行过的影片。

Fox Lorber在最近的DVD的质量仿佛有所好转,在影迷中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议,比如Sorukov的影片“Mother and Son”,就是褒贬俱存,杨德昌的“一一”虽然被很多人指责有掉帧等缺点,也有很多人表达了对它的进一步期待。Fox Lorber公司日前也表示正在重新制作已经出版过的黑泽明的“乱”,看来它也意识到自己以前那版太敷衍了事了。Fox Lorber的进一步计划是在8月9月出版候孝贤的“戏梦人生”,“海上花”,“南国再见,南国”,“好男好女”,10月出版Godard的“Breathless”,“Les Carabiniers”,“Le Petit Soldat”。这几部电影都是重头戏,尤其是Godard的作品“Breathless”,在二区Tartan公司的版本压力下,Fox Lorber要赢回失去的影迷,应该是关键的制作。

香港,台湾版

香港版DVD没什么好说的,便宜,而且是全区碟,出碟速度快。对于想要在超第一时间搞到喜爱的电影的DVD的影迷,这不失为一个选择,毕竟低廉的价格对于以后购买更好的版本也不算大损失。比如法国电影,很多很好的法国版DVD制作精良,但是就愣是没有字幕,而美国的出版总是慢好一大拍,这时选择香港或者台湾版有时不仅满足自己的需要,偶尔也会有意外的惊喜。

★:1星级

Madacy

Madacy已经被广大影迷骂的一无是处。它的制作相当简单粗糙,往往比录像带版本还要差,但是它的东西还真多,稍不留意就看见了,价钱便宜的要命。不过老实说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毕竟如果就想看一遍的话租借要便宜一些,如果想收藏质量有着实差了点,这种东西,只要有图便宜的观众存在,就永远消除不了,着实一颗挖不掉的毒瘤。

未入流:

bootleg

bootleg,即盗版也。美国一样也有盗版,不过影迷们买了盗版都跟吃了苍蝇屎一样。常看到有人在买了便宜货后发文询问是否买的是盗版。也难怪,花了十几个美刀买了张盗版,多被气。美国的盗版一般非土产,美国人的版权意识还是很强烈的,主要的货源是马来西亚版等东南亚版,主要通过网络传播,利用影迷图便宜的心理兜售一些已经断档的DVD,牟取暴力。

6.1声道DVD购买不完全手册


6.1声道音效是我们谈论较多的话题,但6.1概念中的Dolby Digital EX与DTS ES这两种系统总让人有点糊涂。在DVD碟片中,从未见过有Dolby Digital EX标志的,只有DTS ES

的,像小鸡快跑、角斗士等。而机器方面,国外产品有6.1的不是THX SURROUND EX就是DTS ES的,而且DTS 还推出全分离的Discrete 6.1。

由于Dolby Digital EX本来是用于电影中的6.1音效技术,是在电影音轨后期制作时合成进去的,由于这种最早用于电影星球大战前传中的新音效是Dolby和拥有THX的Lucas合作的结果,所以专业领域由Dolby授权,而民用机器的认证则交给lucas负责,称为THX SURROUND EX,DTS则是自成一派。由于Dolby Digital EX 6.1技术是基于Dolby Digital 5.1的,甚至目前Dolby Digital EX的数字音轨仍然是5.1声道的,完全可以与目前的系统兼容,所以,市面上很早就有了预录有Dolby Digital EX 6.1音效的DVD碟,但并没有任何新的标志,例如,米高梅出品的007系列DVD中的黒日危机The World Is Not Enough就带有Dolby Digital EX 6.1,用天龙的3801、安桥的989或者国产的先驱的AV-D1EX、爱威EX-1及雅顿的A9等均可以欣赏到6.1的音效。

大家都可能知道,最早有DTS ES音效的DVD之一是著名的鬼片《鬼入侵The Haunting》,本来这是一部有点无聊的电影,但由于出色的音效,一时成为无人不知的DVD碟片,在国外也被评为最出人意料受欢迎的DVD碟之一。但很多朋友对DVD碟中的DTS ES音轨到底是矩阵式Matrix 6.1的还是全分离式Discrete 6.1感到困惑。

最初的DTS ES系统是以与Dolby Digital EX 6.1相似的矩阵式Matrix 6.1来工作的,后来,由于市场竞争地需要,同时也为了追求更好的环绕音效,DTS公司推出了DTS ES Discrete 6.1系统,它从制作、编码到最后解码都是完全按独立的6.1声道进行,所以会有更好的分离度效果。但为了兼容原有的数字5.1系统,在录制这样的DVD过程中,是将增加的后中置环绕声道的信号隐藏到原来的数字5.1声道信号当中,在普通的DTS 5.1声道解码AV放大器中,不会检测到这个隐藏的后中置信号,因此不会影响原来的DTS 5.1声道的解码工作。而新型的具备DTS ES Discrete 6.1声道解码功能的AV放大器电路中,可以检测到这个信号,同时启动6.1解码电路,该隐藏的数字后中置环绕声道信号就会被还原出来。

所以,不论Dolby Digital EX 6.1音轨、DTS ES Matrix音轨还是DTS ES Discrete 6.1音轨,都是与原有的数字5.1声道兼容的,不必担心买了6.1音轨的碟放不出来,只是没有新的6.1系统的话,只能按原来5.1音效来欣赏而已。

其实,除了常见的鬼入侵The Hunting、角斗士Gladiator和小鸡快跑Chicken Run这些片有DTS ES之外,其他片子是否有DTS ES,只要看碟片包装上的标志就知道了,但Dolby Digital EX 6.1并没有标志,所以,平时要关心一下那些电影是用Dolby Digital EX 6.1制作的,往往后面出的碟也将是6.1的,至于DTS ES是 Matrix音轨还是Discrete 6.

1音轨,可以参考DTS的官方消息,毕竟整体的数量还不多,以后估计会不断增加的。为了方便大家买碟,下面列出已经确认的6.1音轨的DVD碟清单:


迄今为止一区出的所有带6.1声道的DVD碟名单

Dolby Digital EX 6.1
·角斗士 Gladiator
·鬼入侵 The Haunting
·透明人 Hollow Man
·蝙蝠 Bats
·人骨拼图 The Bone Collector
·荒岛余生 Cast Away
·102斑点狗 102 Dalmations
·战争的艺术 The Art Of War
·时空大间谍 Austin Powers: The Spy Who Shagged Me
·小鸡快跑 Chicken Run
·驱魔人 特别版 The Exorcist:TVYNS
·斗阵俱乐部 Fight Club
·夺标奇缘 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火星任务 Mission To Mars
·完美风暴 The Perfect Storm
·星际传奇 Pitch Black
·七宗罪 Se7en: Platinum Series
·终结者2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 Ultimate Edition
·玩具总动员2 Toy Story 2
·不死劫 Unbreakable
·黑日危机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以上22部

DTS ES Matrix 6.1
·102斑点狗 102 Dalmations
·人骨拼图 The Bone Collector
·荒岛余生 Cast Away
·小鸡快跑 Chicken Run
·角斗士 Gladiator
·鬼入侵 The Haunting
·夺标奇缘 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星际传奇 Pitch Black
·七宗罪 Se7en: Platinum Series
·终结者2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 Ultimate Edition
·不死劫 Unbreakable
以上11部

DTS ES Discrete 6.1
·小鸡快跑 Chicken Run
·角斗士 Gladiator
·鬼入侵 The Haunting
·七宗罪 Se7en: Platinum Series
以上4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