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二课时

15《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二课时
15《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第二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5《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1---3自然段。

2、了解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猫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猫这一课,谁来说说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古怪、淘气)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猫的淘气。今天我们就具体的来学习学习猫的性格:古怪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猫的古怪性格具体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辅导)

学生A:“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说明猫的性格特点:老实(板书)

学生B:“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4)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贪玩(板书)

学生C: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那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5)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尽职(板书)

(6)解释词语:谁来说说“尽职”和“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尽到责任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让学生演一演)

(7)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_______又_______又______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来。

2、自学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解的。(第一句话)(2)现在我们自学第二自然段,也用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这一段的内容。

(5分钟默读课文)

(3)讲评:读懂第二自然段的同学举手

学生汇报

学生A: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归纳引导:关键词:高兴(板书)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B:我读懂了大花猫的高兴的时候很可爱,不高兴的时候会一声不出。

引导归纳关键词:不高兴(板书)

教师引导:大家说的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高兴---生气)

教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3、独立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总结迁移前两段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2)找出一对反义词:胆小---勇猛(板书)

(3)把体现猫胆小和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4)这胆小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体会作者对大猫的喜爱之情。

1、作者把猫的古怪性格具体地写出来,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老师先和大家来体会这句话:“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用“乖”表现了老舍先生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再加上“的确”,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3、自主学习:

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交流:

(1):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重点词:屏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2):“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重点词:蹭:摩擦(蹭是温柔的摩擦,轻轻的摩擦)

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3):“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重点词:小梅花。

把稿纸上脏乎乎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足见作者对猫的宠爱喜欢。

(4):“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重点词: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续用了四个词语形容,简直把它写成歌唱家了。

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猫》这篇课文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用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后的“阅读连接”中的两篇文章都是对猫的描写,第一篇主要描写了猫的外貌和神态;第二篇主要描写了一家人对猫的态度,二者的描写角度不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都是对猫的喜爱。可见,我们在写动物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外貌、神态、性格、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课外小练笔

写一种动物,可以通过对外貌、神态、性格、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猫(性格)----古怪高兴生气喜爱

胆小勇猛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式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陕西省延安地区洛川县水利希望小学张敏 [课标要求]: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 的作用。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 部分教材是在第八册里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有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也具有阅读,讨论、交流等方面 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主。 2、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既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也有许多渴望知道的东西,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单位“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2、展示互动、点评归纳、课外实践。 3、情景导课、激发兴趣、注重参与、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猫》第二课时教案

《猫》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将猫的特点写具体,同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写法。 3.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将猫的特点写具体,同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写法。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法,比较法;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体会、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复习 (默写词语) 1打开书,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板书) 从哪几方面表现大猫性格古怪 出示填空辅助说: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有时——(温柔可亲),有时(一声不出),有时——(勇敢),有时(胆小),所以说猫的性格很——(古怪)

2.上节课初步感受了猫的性格特点,而且学习了用典型事例表现特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将猫的特点写生动具体,表达自己喜爱之情的。 二、重点研读,感受“古怪” (一)我们先来读读描写大猫的部分。 1.老师读猫的特点,你们读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内容,好吗 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生接) 幻灯出示,停住指导:我们一般会说什么人很乖(课件显红“乖”字) 小结:一个“乖”字,写出了老舍先生把猫当成孩子看待,多喜欢猫啊!我们也把猫当孩子一样读一读——齐读这一部分。) 小结:一个“乖”字,写出了老舍先生把猫当成孩子看待,表现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们读书时,要注意捕捉这样的关键词语。(随机板书:喜爱用词生动) 2.我们继续读贪玩的部分 (1)指名读写贪玩的部分。出示句子。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猫很贪玩 (3)学生反馈,(如:一天一夜,感受到玩的时间长,所以说贪玩等)教师点红的只有“任凭……也……”(这一组词一齐变红)

15《猫》教学设计

15《猫》 五通镇中心小学校张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猫>>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饰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的写出,是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性格、屏息凝视、 变化多端、贪玩、尽职、任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 自然段);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教学准备:搜集猫的图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 设计理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本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家里是否有养过宠物?(生:兔子,小狗,小鸟...... 师:有哪位同学养过猫吗?你能说你养的猫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观看PPT) 一、学法导课。

部编版gkh教学设计

部编版g k h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 g k h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两个词语,认识“画、打”两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 生2:像个花环ɡɡɡ。 生3:鸽子鸽子ɡɡɡ。 生4:倒写6字ɡɡɡ。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3)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

15-猫-公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5 猫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谢玲玲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3、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二、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以及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猫》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猫 (二)分析课文。 A、1、指明学生读课文。 2、师:课文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大时候、小时候)

3、师:其实大猫、小猫是一只猫。 4、小组交流:那些自然段大猫?那些自然写小猫? 5、小组汇报(1—3自然段写大猫,4自然段写小猫) 6、请三位学生读1-3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第二。。。。。。第三。。。。。。 师:三位同学读得都不错。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在写呢?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呢?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写了猫的那些古怪性格?找一找,画出来。(老实、贪玩、尽职) 师:猫的老实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文又是怎样写猫贪玩的呢? 猫的本职工作是抓老鼠,这只大花猫是怎样尽心尽职的?“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专心)“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一连”是不间断,“几个钟头”表示时间长,这说明猫捉老鼠有什么?(耐心)非。。。。。。不可。。。。。。(意思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说明猫捉老鼠有什么?(决心) 小结:不同的性格,同时表现在大花猫身上,大花猫性格古怪不古怪?(古怪)大花猫性格如此古怪,作者还喜欢大花猫吗?(喜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B、1、哪个小组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从那些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高兴和不高兴) 2、“写猫高兴和不高兴”你觉得那些词句用的特别好?(小组议一议) 3、小组汇报。 师:“几朵小梅花”本来是猫爪踩脏了稿子留下的爪印,作者却说成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封面) 《猫》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 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zcs.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z c s》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备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对吗?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对,单韵母家族的“a o e i u ”6个小朋友,还有声母家族的“b p n f 、d t n l、g k h、j q x”14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仅要再认识声母“z c s”3个小朋友,而且还要到整体认读家族中看一看。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声母“z c s”,一会儿它们带我们去整体认读家族。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的音和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和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己试试? (4)教师范读“z”。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呀? (2)学生说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像个小2z z 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和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猫》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猫》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谈话导入: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播放猫的系列图片)喜欢吗? 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生:猫很可爱,是人类的好助手。 师:怎样的好助手? 生1:给人们捉老鼠。 生2:它非常可爱、天真、活泼犯了事时不会责备它而很爱它。。 师:你家有养猫吗? 生2:没有。 师:没有?那你说的那只猫在哪里见过? 生2:老舍先生给我介绍的。 生3:猫可爱,他的毛软绵绵的,摸上去非常舒服。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观看猫的系列图片,激发孩子的爱猫之情,从而奠定本节课的学习基调,便于学生与文本充分展开“对话”。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师: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有两大特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老舍先生笔下惹人喜爱的猫有两大特点。哪两大特点呢?看谁找得又对快又对。 2、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师巡视。 生:猫满月之后和满月的时候。 师:请仔细地阅读。 生:主要写了古怪和淘气。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学生读 师:写了猫的古怪、淘气。(板书)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课堂上养成。 师:出示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请全班齐读句子。 师:什么叫“古怪”? 生:在本文的解释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师:用什么方法想? 生:联系上下文。 师:四人小组从1-3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猫“古怪”性格的句子。 师:提示:不能只找一句而要全面一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感受猫的“古怪”性格。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能体现猫“古怪”性格的句子。 师:猫“古怪”在哪? 生:(读课文上的句子)可是它听老鼠一点小动作……多么尽职不可。

猫的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人爱猫,猫亲人”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淘气可爱,这节课我们看看长大了的猫又如何呢? 二、品味赏读,理解‘古怪’ (一)整体感悟1—3自然段 1、体会猫的性格特点。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 (2)古怪什么意思? (2)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小组讨论交流 (三个方面:老实、贪玩、尽职;高兴与生气的表现;胆小与勇猛) (3) 谈一下读后感受。

(二)赏读第一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老实”、“贪玩”、“尽职”,体验作者对猫的喜爱。体会用具体事例来写猫的性格的写法。 1、抓住‘乖’类比生活体验,品读老实。 过渡:这真是一只老实的猫呀,她很乖,半步也不出门,只是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但是贪玩起来又表现怎样? 2、引导想象会有谁用什么方法来呼唤猫?(任凭····也) 过渡:玩的那么痛快,工作又那么尽职。 3、理解: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1)‘屏息凝视’什么意思? (2)体验屏息凝视10秒钟 (3)结合插图感受猫的身心疲惫。 (4)‘非···不可’体会到什么?(猫对工作认真负责,它等老鼠的决心、耐心,还有专心,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像猫学习) 4、拟人手法运用 5、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抓住‘乖’‘出去玩不来,有人找’(明贬实褒)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过渡:老舍如此喜爱猫,猫又如何对待主人呢?

部编版教学设计- 猫

第五单元灵性的动物 17 猫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 污涩.(sè) 怂恿 ..(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2017部编版新教材zcs(公开课)教学设计 两课时

7.z c s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认识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声母z、c、s和zi、ci、si。 2.正确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z、c、s与zi、ci、si。 教学难点: 学会“zi、ci、si”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母卡片。) 2.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今天,是拼音宝宝小i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小i 唱《生日歌》好吗?(课件出示:卡通的韵母i,面前放着一个点燃蜡烛的蛋糕。)小i有一个愿望,它希望大家帮它邀请三位新的拼音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大家愿意帮忙吗? 3.出示z、c、s的拼音卡片,揭示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邀请的三位拼音宝宝,在邀请它们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二、图文结合,学习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现在,我们就出发,去结识我们的新朋友吧! 2.学习声母z。 (1)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教师出示z的卡片,引导学生发现z就是今天要邀请的第一个声母宝宝。引导学生借助“写字”的“字”试着认读声母z。学生试读。 (3)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写字”的“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 (4)教师范读z,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形。

《猫》教学设计(2课时)

《猫》教学设计(2课时) 一、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结构清晰,写古怪是总分总结构,写小猫淘气用的是总分结构。猫的古怪表现在它的许多矛盾的行为之中,比如老实与贪玩,贪玩与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与不高兴时一声不响,胆小与勇猛,所以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就把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放在一起来写。老舍先生表达喜爱之情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列举一个个的事例,二是明贬实褒。这篇课文的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有讲故事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对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事物特点不会很陌生,平时的阅读中会有所接触。课文中明贬实褒的写法,还有把两种矛盾的或者相对的行为放在一起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是很少见的,这是这篇课文的重要特色,这是学习的难点。现实生活中,猫不少见,但也并不很常见,不是家家都有猫,学生对猫有一些认识,但并不深刻。再加上生活环境的改变,现在的猫和以前的猫也不太一样了,比如很少有猫抓老鼠了,猫变成了家里的宠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还要处理好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虑”等15个生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猫的图片。 2.请接触过猫的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猫。教师可随机介绍猫的眼睛、胡须、爪子的特点等等。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就是养花和养猫。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出示课文插图)向它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从大家热情的招呼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很喜欢老舍先生家的这只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先读读课后生字,然后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猫》第二课时的教案

《猫》第二课时的教案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

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盼》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部编版教学设计

盼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部编版教学设计 《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 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 动孩子们的心灵,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 抓重点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产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4 . 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感受“我”的 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作者对童年 生活的眷恋和回味。

2. 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通过抓住“我”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 : 作者如何围绕一个“盼”字展开描写,表现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 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2.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铁凝的图像。) 铁凝: 1957 年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0??2??0??2 。主要著作:《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 300 余万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xx抓痒遭殃责打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xx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又又。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完整版)部编版gkh教学设计

课题 g k h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两个词语,认识“画、打”两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声母g、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 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学习ɡ。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

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 生2:像个花环ɡɡɡ。 生3:鸽子鸽子ɡɡɡ。 生4:倒写6字ɡɡɡ。 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 (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3)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 3.学习h。 导学:让我们再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h,谁来当小老师,告诉我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一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 (1)教师指名读声母h,学生跟读声母h,学生开火车读声母h。 (2)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带有he这个音节的词语有哪些?

《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水平。 2.训练学生使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升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水平,促动逻辑思维的发展。 3.学会生字新词,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字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难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谜语导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光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老鼠见了拔腿跑。(猜一动物)谜底:猫。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猫的文章,板书课题:15.猫(齐读课题一遍) 同学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发言)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很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位作家就是老舍先生。关于老舍先生同学们了解多少?(学生发言)。 3.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家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个辈子》,短篇小说《微神》等。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使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猫》这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1959年第16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4.了解了作者,我们再来学习生字词,注意几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划下来。 2.指名回答怎样划分文章段落? ①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试着总结段意。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苏萍叶课题第四单元第12 课《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过程与 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问题设置)学生活动二备记录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三、深入品读, 感悟人物形 象。 1.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场面?可以用一个词 语来概括吗? 3.介绍作者及小说文体。 (解决问题:了解创作背景及文体。) 1.听范读、初读。 2.认读生字、学习多音字。 3.理解词语。 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指导书写。 (解决问题:识记生字,感知课文大意。)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天灾? 2.此时此刻,村民们是什么表现? 3.老支书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支书的 句子。 4.找出对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从中你感悟到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决问题: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 1.观看视频。 2.说感受。 3.了解小说。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画相关句子,做批 注。 3.小组合作讨论。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猫教学设计一等奖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猫教学设计一等奖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 下面是WTT整理的猫教学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2.激发同学热爱生活的情趣,初步培养同学抓住特点观察动物的兴趣。 3.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过程: 一、品词句,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浏览课文1---3自然段,找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 2.默读课文,围绕“古怪”老舍先生写出了哪几个生活场景中的猫?(举例:老实的猫) 3.交流。 4.思考老舍先生喜欢他家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吗?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妙笔生花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老舍先生家的大猫的特点,你选哪一句?如果用一个词语呢?(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 写生动。)作者就是这样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先总再分,选取具 体的事例。为我们展示了一只性格古怪的大猫。 2.拓展(播放视频) (1)用一个词语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或人或场景的特征。(举例:自习课的特点老师用一个词“热闹”) (2)把词语补充成一句话。(举例:自习课上教室里正热闹呀!) (3)想一想围绕这个中心句,你可以写哪几个事例?(举例:我 班的调皮鬼在干什么;爱唱歌的在干什么;我同位在干什么......) (4)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提示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交流点评。 三、品词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作者对猫 的喜爱之情。 过渡:现在我们不仅在老舍先生的描述下认识了这只性格古 怪的大猫,还学会了语言大师的写作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来跟着 老舍先生一起回忆一下这只猫小时候的样子。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只( )的猫。 2.交流:哪两个词提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自由朗读,读出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猫》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重点词句了解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猜猜这则谜语: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光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学生猜出谜底:猫),随机引出课题板书。 二、复习回顾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 生回答。(师板书:猫的性格古怪小猫淘气)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小猫淘气这一部分,这节课我们来看看猫的性格古怪这部分是怎么写的。 二、学习课文,体会古怪。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表示猫古怪的重点词语。 2、提问:“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句特殊在哪?(中心句)讲解中心句的特点和作用。 3、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1)分析:老实。哪些词表现出猫的“老实”? (2)分析:贪玩。讲解关联词“任凭……也……”提问:“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用到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反问) (3)分析:尽职。提问:“屏息凝视、非……不可”表现出猫的什么心理?(有决心) (4)请学生用关联词把猫的表示猫性格古怪的词语连成一句话。(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第二个方面 (1)除了前面总结的这点,还有哪个方面体现出猫的性格古怪?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交流总结: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3)提问:哪些动词表现出了猫高兴时的表现?“无论……也……”和前文中的哪一组关联词意思一样? (4)请学生模仿猫不同心情的叫声。 (4)总结: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教学设计第2课时 张立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通过对文章的体悟,学会在错误面前自我反思、自我纠错。 教学重点 【重点】 1.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本堂课探究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础。 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对以前两只猫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第三只猫的死,与“我”的武断、粗暴有关,它使“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对前两只猫亡失“更难过得多”。 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抓住关键词,如“难过”“更难过”。】 〔明确〕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这篇写猫的文章表面上看是表达了对三只猫亡失的难过,其实它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透过作者养猫的经历,能够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课堂实录 一、细节探究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自由畅谈读课文的感受,找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说说理由,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找到相应语句后,从修辞、动词、描写得生动形象等角度进行赏析。同桌互相交流。】 预设: ①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明确〕比喻的修辞,描写了第一只小猫的可爱模样。 ②“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明确〕动词“滚来滚去”写出猫的活泼、可爱。 ③“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明确〕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 ④“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明确〕描写第二只小猫的可爱。 ⑤“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为什么会“若有若无”呢?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一只可怜的猫。 〔明确〕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抛弃,无家可归,险些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漂亮,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冤屈而死。 〔明确〕在写三只猫的时候,作者是很注意语言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有外貌描写,有动作描写;从锤炼词语角度来讲,用词很讲究,如“若有若无”等词语的运用。本课教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运用多角度的描写,还要学会运用精当的词语再现个性特征。你看,三只猫给我们的印象完全不同,个性鲜明。我们写人也要写出人的不同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