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培训小结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是新闻记者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现实社会充满了各种矛盾与危机,媒体记者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些社会矛盾,直接决定着新闻工作的质量高低。

▲新闻记者应如何全面掌握国情知识,读懂中国国情?

1)学习国情知识

2)提升国情思维(一是增强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二是增强求实性思维,三是提升系统性思维,四是提升过程性思维)

3)重视调查研究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1)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2)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3)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4)要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5)要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国新闻媒体在社会转型期应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作用?

1)确保新闻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2)增强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充当真理的宣传者和捍卫者

3)直面矛盾、旗帜鲜明,体现出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倾向性

4)掌握好新闻传播的“度”,自觉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一种新闻领域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信息传播、宣传、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的思想。它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思想体系,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是多维的体系,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下历史条件去理解新闻领域。

▲新闻记者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2)新闻和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新闻和宣传必须把讲政治放在首位

▲哪些因素会影响新闻真实性

1)利益驱动或诱惑

2)采编业务不规范

①采访不扎实深入,缺少核实

②用文学想象代替事实

③被消息来源利用或欺骗

▲如何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做到新闻真实

1)竭力寻找事实真相

2)呈现并核实事实的细节

3)处理好与消息来源的关系

4)对复杂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以呈现事件全貌,防止报道的有始无终,并建立

更正与答辩机制

5)不以观点统领事实,为了观点而剪裁事实

▲如何做到新闻的客观

1)报道中将事实与观点分离

2)尽量使用超脱感情的中性词语叙述事实;利用声音或影像叙述事实时,不使用配乐

3)努力做到公平,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及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对于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机会。

▲新闻和宣传的差别

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重复

3)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4)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1)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三代”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政治上正确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和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

3)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各级党的机关报和各类新闻单位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工作

▲如何在新闻工作中实现党报的群众路线

1)最基本的要求:为人民群众服务

2)怀有群众意识,尊重并了解群众

3)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并开发群众资源

4)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

5)使用群众喜爱的新闻语言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

1)坚持党性原则,应有基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好新闻生产流程的把关,避免新闻报道中出现政治错误

2)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要重视人民群众舆论的声音

3)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应的新方法也要运用4)加强人才建设,提升传媒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现阶段按照新闻传播规律需要什么样的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新闻价值构成要素

1)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

2)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3)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4)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便越具有新闻价值5)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6)越是著名人物(地点),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7)含有冲突因素越大的事实,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8)越具有人情味、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9)越具有心里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10)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三点补充:

1)传媒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不能一味追求某些要素而忽视社会责任

2)事实具备的要素越多,越容易进入报道者的视线

3)新闻价值的高低大小并非绝对,而是显示出不同层次

▲“走转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哪些思想精髓?

1)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

2)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

3)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原则

▲为什么说“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有效途径?

1)“走”到基层去是为了贴近实际

2)从思想观念上“转”作风是为了贴近群众

3)“改”文风落实在每一篇稿件上是为了贴近生活

三、新闻伦理

▲新闻伦理就是新闻职业道德,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他们之间及其与社会组织、公众之间互相关系的规则或规范。

▲新闻伦理的作用:

1)新闻伦理是新闻记者的“行动指南”

2)新闻伦理是新闻记者的“动力源泉”

3)新闻伦理是新闻记者的“心理调节器”

4)新闻伦理是新闻记者的“评价标尺”

▲新闻伦理的特殊性

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必须围绕“为公众服务”来展开)

2)政治色彩的浓重性

3)社会示范的强烈性

▲新闻记者的“基本军规”

1)合法性原则

2)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

3)社会责任原则

4)减少伤害原则

5)清正廉洁原则

6)回避原则

7)更正与答辩原则

▲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哪些职业伦理道德?

1)与党和政府的关系

①坚持党性原则②坚持监督原则

2)与国家和人民的关系

①忠于国家原则②服务于人民原则

3)与新闻单位的关系

①主人翁的工作态度②敬业爱岗原则③集体主义原则

4)与报道对象的关系

①保守机密原则②最小伤害原则③知情同意原则

④清正廉洁原则

5)与受众的关系

①满足受众合理需求原则②关注弱势群体原则

6)与同行之间的关系

①正当竞争原则②团结协作原则

▲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价值追求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中国梦鼓与呼

2)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

①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

②客观公正的理性精神

③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3)爱岗敬业,履行对自己服务的新闻单位的职责

①遵守新闻单位的规章制度

②爱岗敬业奉献,端正职业态度,提高专业水平

③改进工作作风,保持清正廉洁

4)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对自己的采访报道负责

①具有底线伦理

②培育“认真”精神

▲我国新闻记者如何践行群众路线?

1)为了谁:新闻宣传工作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2)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推动新闻宣传工作的动力源泉

3)我是谁:新闻记者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我国新闻记者应继承、发扬哪些优良传统?

1)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挚爱新闻事业

2)具有坚定的职业精神,孜孜追求真理

3)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生活

4)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善于进行报道创新

▲什么是有偿新闻?

是指新闻记者及其所在的新闻媒体在采编活动中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或被动收受物质报酬或其他利益的行为。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的区别?

1)目的:炒作是非正当的,纯粹为了“一己之私”;策划是正当的,不违背新闻价值规律

2)题材:炒作偏“软”主要是社会类和娱乐新闻;策划偏“硬”,往往是有较大社会意义的严肃新闻

3)方式:炒作是“小题大做”或“假题真做”;策划是“大题大做”

4)效果:炒作能在短期内“盆满钵满”,但没有长久性;策划不仅能使媒体、记

者迅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赢得社会口碑。

▲什么是新闻记者的“不正当竞争”?

是指新闻记者违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新闻职业规范,损害其他媒体、记者正当权益的行为,包括:贿买新闻、干扰其他记者采访、贬损同行、剽窃、篡改他人新闻作品等。

▲“新闻逼视”的含义和特征

是指媒体或记者以社会事务仲裁者或道德法律审判者的角色,可以选择一些迎合公众情绪的素材,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通过密集而持续的过度报道,营造“围观”和“逼视”的舆论氛围,使新闻事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新闻失范行为。特征:①报道目的“逼人就范”;②报道人员“身份错位”;③报道素材“迎合公众”;④报道手段“超过适度”;⑤报道“违背当事人意愿”

▲“新闻歧视”的含义和表现

是指媒体、记者不能够平等地对待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对特定人群带有偏见或歧视地进行不公正报道。主要表现:缺少对弱势或边缘人员的关注;倾向报道弱势或边缘人员的负面新闻;对弱势或边缘人员不够尊重;对弱势或边缘人员采用歧视性语言报道。

▲“再度伤害”的含义和表现

是指在重大或严重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记者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保护受害者的意识,造成受害人及其亲属身心再次受到伤害的失德行为。表现为:第一时间进行不妥当的采访报道;不保护受害人隐私,使其无辜曝光;采访受拒后,依然冷漠追问受害人。

▲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危害

1)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2)危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3)形成媒介审判,形象司法公正;

4)侵害报道对象的权益,造成对他们身心的伤害。

▲记者应加强哪些理论知识的学习?

1)新闻学知识2)伦理学知识3)社会学知识4)法学知识5)历史学知识▲记者如何赢得群众信任?

1)与采访对象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2)尊重他人隐私权、名誉权

3)廉洁自律

4)坚持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原则

▲记者的四项基本社会责任

1)传递信息2)意见沟通3)舆论监督4)社会引导

▲记者如何避免人文关怀的缺失

1)避免歧视原则2)避免漠视原则3)注重保护原则4)关注感受原则

▲记者的个人修养对良好新闻伦理观的形成有怎样的作用?

1)过硬的政治修养有助于新闻记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务真求实,服务人民;2)高尚的道德修养有助于新闻记者发扬优良作风,坚持人道主义精神,抵御不良风气侵蚀,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3)深厚的语言修养有助于新闻记者用最贴切、顺畅、通俗的语言表述新闻信息;4)扎实的技能修养有助于新闻记者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善于利用专业节能为媒体收集信息、发布新闻,做到客观、公正。

四、新闻法规

▲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的正相关关系

1)新闻传播与司法价值追求的统一性

2)公众知情权、表达权及司法公开需要媒介的介入

3)媒介监督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

▲什么是“媒介审判”?如何防范“媒介审判”?

是指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时,违背法律规定,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者败诉等结论,造成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公正原则,不煽风点火,不添油加醋;要冷静、理性;要公正、平衡,给原被告双方同等说话的机会,包括给犯罪嫌疑人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什么是“著作权”?包括哪些权利?

是指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1)著作人身权

①发表权②署名权③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2)著作财产权

▲新闻传播侵犯新闻作品著作权有哪些表现?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3)为谋取个人名利在没有参加创作的他人作品上署名

4)歪曲和篡改他人作品

5)剽窃他人作品

▲我国对新闻工作者的从业规范有哪些规定?

1)防止虚假新闻2)防止有偿新闻3)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

五、新闻采编规范

▲获取新闻事实的原则有哪些

1)守法原则2)伦理原则3)正当原则

▲获取新闻事实应如何遵循正当原则

1)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获取新闻信息或拍摄新闻照片,慎重使用隐性采访等非正常采访方式;

2)不能为个人或亲属的利益利用其职业关系获取新闻事实或机密信息;

3)不能为追求报道的轰动效应,人为地制造事实,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如何做到知情同意及最小伤害?

1)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

2)要时刻意识到采访报道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不安或伤害

3)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4)要客观、平和地报道,不要对采访对象作出道德评判

5)注意规避不恰当的内容

6)当报道导致不良后果时应及时进行更正和致歉

▲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1)证实确有其事,不道听途说,不策划、不制造新闻事实

2)确保“五个W”等事实要素齐全,尽量核实及保证所引用材料或观点均有确切的消息来源

3)对新闻报道中设计的关键事实和数据,坚持“核实、核实、再核实”的生产机制和报道责任

▲怎样核实新闻事实

1)到达现场,核实新闻来源及基本事实

2)多方求证,核实“五个W”等新闻基本要素

3)查找权威资料,核实报道中的关键事实

4)审慎使用网络消息源,对网上传播的消息核实后再报道

▲怎样解释新闻事实

1)事实叙述具体准确,减少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

2)表述方式直截了当,不用夸张手法解释新闻事实

3)全面报道完整的事实,对复杂事件进行连续跟踪报道

▲如何规避风险

1)保留采访录音等证据材料

2)消息来源的引用方式要规范

3)引用的关键信息和数据要准确

4)不能任意改动新闻图片

5)坚持事实和评论分开

6)“情境再现”的事实要有据可查

▲如何避免过度解读

1)尽量完整地引用引语

2)保留原始材料,便于核实

3)联系受访者加以核实

▲如何体现公正

1)克服偏见,平等对待每个人

2)保持独立,做到利益规避

3)保持中立,平衡呈现各方观点

▲如何注意平衡

1)对报道中收到批评的当事人,要给予其回应的机会

2)报道中的语言追求朴素平实,避免主观倾向

▲评论和事实为什么要分开

1)有助于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保护新闻记者,适当规避报道风险

▲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有哪些?

1)坚持“三角平衡”原则

①慎用单一消息源

②报道与个人倾向分开

2)坚持“多种佐证”原则

3)坚持“事实核准”原则

①书证消息源相对可靠

②网络消息源风险较大

▲如何制作精当、抢眼、不落俗套的标题?

1)要准确2)要传神3)拒绝网络新闻“标题党”

▲新闻语言的规范有哪些

1)要准确、清晰、简洁

2)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术语或专业词汇

六、防止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关系?

虚假新闻是指孩子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真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失实新闻则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凭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和扩展,或者武断地对事件结局给出似是而非的预测和推断,或由于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造成事实有所偏颇、报道不全面或者不准确。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事实依据。

▲虚假失实新闻对媒体公信力有何危害?

1)宏观层面,损害了整个新闻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2)中观层面,损害了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带来一系列后果

3)微观层面,损害了受众对新闻记者的信任,进而影响机制的职业声望

▲虚假失实新闻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1)对报道对象:侵犯他们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2)对公众:损害公民知情权

3)对产业:对专业领域内的企业甚至行业造成冲击

4)对社会: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极易损害有关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的形象;影响社会风气

5)对国家:影响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竞争力,进而影响我们的软实力文化建设▲如何认识新闻观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

1)记者几乎都没有到达新闻现场,也没有采访事件当事人

2)用旧报道或材料加工为“新闻”

3)故意更改数据和图片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有哪些表现形式?

1)商业炒作,编造新闻

2)为了个人名利策划虚假新闻

3)为求典型,任意拔高

4)新闻敲诈、丢失客观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采编层面有哪些表现形式?

1)采访不实

2)缺乏核实

3)对境外媒体报道缺乏了解而转载不实新闻

4)断章取义

5)理解错误

6)信源造假没有识别

7)社会来稿缺乏核实机制

8)编校失误

▲虚假失实新闻成因—P404

▲如何防止虚假失实新闻

1)记者个体层面

①专业精神的培养

1.培养新闻从业者的独立判断意识

2.培养新闻从业者的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客观地反馈事实报

道新闻

②强调新闻自律原则

③提高专业素养

1.新闻知识修养

2.法律法规修养

3.经济、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修养

4.掌握基本社会科学方法

2)媒体机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面

①完善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从业资格制度

②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机制

③坚持采编、经营分开的管理制度

④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

⑤引进社会广泛监督机制

⑥建立记者采编活动信用记录体系

3)媒体采编流程方面

①加强采访环节管理

1.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

2.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

3.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

4.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三条原则(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②加强编辑环节管理

1.力求信息全面,保证整体真实

2.认真核对单个新闻报道,保证微观准确

3.事实与态度要分开

4.建立编辑部门的核实机制

4)求证过程需注意

①尽量采用权威稿源的稿件

②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新闻来源

③选取与新闻事件相关度较高的信息源

④利用多重信息源相互印证

⑤注意保护信息源

⑥建立事后处理相关制度

1.要从制度上、机制砂建立新闻从业人员信用记录

2.媒体机构要建立起更正与答辩制度

3.根据虚假失实新闻分布的特点,对其实行分类监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