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与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没有生育子女,或者有生育子女但因结婚后自立门户、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照顾,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人。农村“空巢老人”具有少子老龄化、身体多病且精神空虚化、收入水平低且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困境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已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农村“空巢老人”是现代社会新兴的、且增长速度很快的弱势群体。本文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所面临的问题出发,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

一、农村“空巢”老人出现的成因

(一)城乡差距的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背井离乡到城市中务工,因为在城市中务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在家务农。城市中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中一些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产业。而在农村,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土地被征用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开始向有需求的城市转移,在城市中寻找自己的一份饭碗i。随着这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剩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更多的是一些被留下的“空巢”老人。

(二)家庭规模变小,小型化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20 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改变了中国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人口的减少,冲击了传统的家庭模式。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 年,我国家庭平均户规模为3.16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人,三口之家和两口之家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类型,分别占全部家庭的30.68%和24.17%。四口之家的比例为20.03%,单人独户和五口家庭比例相近,分别为9.14%和10.78%,六口及六口以上家庭只有5.20%ii。家庭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未来的“空巢”家庭会急剧增加。

(三)农村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传统价值观念的变革。现代的年轻人对家庭的责任感日渐淡化,对于孝道不再那么重视,农村中不赡养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负担,一旦自己成家立业后,马上就和老人分开生活,逃避赡养的义务。多子女家庭会互相推卸赡养责任,他们会以老人帮子女干家务、带孩子方面帮多帮少为借口,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给自己的姊妹、兄弟,最后老人落得无人赡养,独自生活的境地。(四)老年人独立意识增强,自愿空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老年人的观念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他们渴望独立、自由的晚年。同时,由于在价值观念、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子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避免和子女产生矛盾以及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在住房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他们宁愿选择单独居住而不依附子女生活。

二、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现代转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但是,许多青壮年农民离乡离土,长期在外,很多都是夫妻一起进城务工,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没有生育子女,或者有

生育子女但因结婚后自立门户、外出打工不在身边照顾,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人iii。农村“空巢老人”是现代社会新兴的、且增长速度很快的弱势群体。他们具有某些共同特点:1.少子老龄化。少子老龄化是两个密切联系但又相反的发展趋势,就是在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同时出生率则在下降。可以说,少子老龄化是少子化与人口长寿化相伴共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从宏观上说,少子老龄化使得人口金字塔从传统的正三角形开始逆转成为倒三角形,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而需供养的老年人口却在增加。iv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就是面临着少子老龄化这样一个社会问题。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的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v一方面,“空巢”老人自身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子女的关怀和照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两个或者一个孩子,孩子进城务工后,只剩下老年人自己独守“空巢”。

2.身体多病且精神空虚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日益衰弱,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尤其是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长期较低的生活水平、较高的劳动强度和较差的生活环境会增加其患病的几率。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空巢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其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12%,患慢性病的占65.15%,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并且很大一部分人还多病缠身。农村经济条件、医疗状况及护理水平都比较落后,“空巢”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也没有经济能力请人照料。因此,很多农村“空巢”老人都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vi。这是身体方面的。此外,由于“空巢”老人长年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也比较少,普遍存在精神空虚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伴有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等消极情绪,即所谓的“空巢综合症”,严重影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3.收入水平低且劳动强度大。土地是农民的根本。目前绝大多数“空巢”老人仍然在从事农业生产,其中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耕种着外出子女家庭留下的土地,与子女外出务工之前比较,“空巢”老人的农业劳动强度大大增强了。有些“空巢”老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还长期从事一些诸如编织、拾废品、打零工等非农劳动,这更加重了“空巢”老人的劳动负担。虽然“空巢”老人的劳动强度比较大,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偏大,且很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健康状况不是很好,从而导致其劳动能力偏低,这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总体收入水平。虽然进城务工的子女也会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费用,但是,总量却十分有限,很多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只能简单维持温饱。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流动性大,携带子女进城生活的成本高、子女就学难等原因,“空巢”老人“理所当然”成为外出子女的“托儿”对象。照料孩子,一方面加重了“空巢”老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很多年轻夫妇仅仅提供孩子的学费,而对于生活费用却基本上由老人负担,这无形之中也加大了老人的经济压力。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措施

(一) 健全社会保障,维护老人利益

由于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长期存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要以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为依靠。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政府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以更好地维护农村空巢老人利益。首先,要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制建设进程。只有建立强制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规,才能为空巢老人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法律保障。其次,要加大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投入,提高对空巢老人就医资金的支持。只有保证政府资金足额到位,逐步减少农民个人出资比例,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看病难的问题。最后,要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操作程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为了保证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能够按时

足额领取低保金,要对低保金实行专款专用。

( 二) 借鉴成功经验,扶持空巢家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扶持政策对解决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有导向作用vii。同样处在儒家文化圈的韩国做法值得借鉴。韩国政府强调弘扬由家庭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的传统价值观。政府对与老人同住的人减免了部分遗产税和收入税,同时还提供家庭津贴。政府期望通过家庭津贴和住房津贴等,减轻赡养老人的家庭负担,以提高其赡养老人的积极性,保持家庭照顾老人的传统viii。据此,我国政府也可以采取激励办法提高家庭成员养老积极性。例如,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发展特色招商引资,引导更多空巢家庭中的青壮年在当地就业。对于在村镇打工并且照顾老人的青壮年,要在住房补贴、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鼓励。又如从政策上鼓励二代、三代家庭成员就近居住,强化子女对空巢老人的赡养义务。

( 三) 强化传统文化教育,落实日常生活照料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子女照顾老人的压力也将越来越重。孝敬父母、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随着农村家庭养老观念的改变,农村舆论道德压力的减弱,其所蕴涵的赡养责任逐渐由于子女对老人赡养义务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感更加强烈ix。和其他社会

化养老服务机构相比,家庭是对空巢老人提供精神赡养和日常照料的最主要场所。家庭成员内部的照顾具有天然优势,能保障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满足,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社会化机构不能替代的。因此,农村要结合时代需求加强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宣传力度,强化家庭成员“孝道”与“责任”的统一,在弘扬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的同时推动家庭照顾的落实,从而切实提高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 四) 融入村庄生活,转变空巢心态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也应引起社会关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国老龄工作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空巢老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农村空巢老人要转变对晚年生活的态度,从思想上把对子女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村文体活动上,从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农村老人应走出相对封闭的家庭生活,参与丰富多彩的村庄文娱活动,在活动中排解寂寞,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 五) 改进家庭养老形式,发展村庄养老服务

我国的农村社会是“熟人社会”,同村邻里之间的交往比较密切。处于熟人社会的成员之间容易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农村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鼓励和支持社会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具体落实到农村社会就是发展村庄养老服务,完善多层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状态下,可以利用自然形成的村庄进行养老互助服务。发展村庄养老服务既能为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又能满足空巢老人就近养老的意愿。

i郭爱妹、张戍凡.城乡空巢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ii崔婕. 关于统筹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研究[J]. 当代财经,2011(4).

iii任祥君,韩俊江.我国农村社区养老机构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2012( 1) :65 -67.

iv全国老龄办.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

查[N].天津老年时报,2009-02-11.

v农村空巢老人现象面面观[J].百姓生活,2012(2).

vi陈建兰:中国“空巢”家庭研究述评[J ],《天府新论》2008 年(2)

vii杨丽,李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云南数据的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1( 3) : 21 -24.

viii[6]谢泽宪.韩国家庭养老能走多远? [J].社会,2000( 3) : 57.

ix唐庆鸿,苏希杰.空巢老人,谁来尽孝[N].中国青年报,2012 -07 -25( A10) .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及应对措施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及应对措施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主要表现为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文化娱乐生活匮乏。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在于农村收入和保障水平偏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基于此,可采取如下对策应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营造尊老爱老社会氛围;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给农村老人以精神关怀。 标签: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对策措施 在老年期,由于子女外出求学、工作或结婚远离家乡而导致老年空巢家庭的产生。此外自身退休、身体机能老化等带来健康丧失、配偶丧失等,都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以往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出生人口的控制,在极大程度上加速了空巢家庭的产生。“所谓‘少生必然老化’”,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许多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随着父母年龄增大,子女为生活、学习等四处奔波,远离家乡,进一步使空巢老人数量增加。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 相对于城市老人来说,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缓慢,所以农村空巢老人会面临更严重的困境。农村空巢老人因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整体环境等原因,存在经济、心理、身体、养老等诸多方面的困境。 (一)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老年人正处于人类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具有特殊生理变化和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及活动能力等均会逐渐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增多,同时生理上也会出现形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1〕。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繁重体力劳动后,身体健康状况早已不容乐观,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高,远高于城市空巢老人。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发病率则相比其他老年人更高,因为他们还在从事体力劳动,而农活的主要方式就是,低头播种,抬头收获,而这样经常地或突然地低头与抬头极易使血压上升,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病。 (二)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除了身体机能的变化之外,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因而空巢老人也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健康困扰。“2013年,我国公益组织‘爱心传递热线’一项对35000名老年人心理求助电话的统计分析显示,超过40%的独居老人有抑郁症倾向。”〔2〕现代社会,老人与子女缺乏沟通,使其孤独感上升,特别是丧偶老人,身边没有人陪着说话极易产生抑郁症。同时农村地区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空巢老人的文化休闲活动更是十分匮乏,再加上多数人不愿意走动,只把自己锁在屋内不与外界交流,长此以往除了会引发心理疾病。长此以往,会使老人产生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实施方案

XX市红十字会关于开展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老人子女就业多元化的出现,“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经常蜗居在家,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出现了很多心理和生理疾病,这不仅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社会各界志愿服务组织加以关注、关心、关爱这个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活动目的 (一)给“空巢”老人带去子女般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缓解心中的寂寞情绪,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力所不及的问题,让他们的孩子安心工作。 (二)对社会特别是下一代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倡导爱心接力,你关爱他人的父母,也就是关爱自己的父母,将来你也会被别人关爱。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二、活动主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XX市红十字关爱“空巢”老人行动 三、活动时间 长期

四、活动方式 可以集体或分组进行 五、参加人员 XX市红十字志愿者及其他爱心人士 六、活动对象 XX市区及周边愿意配合的“空巢”老人 七、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由红十字会作为此项目负责人,志愿者做好与相关社区、小区、楼长的接洽工作。 2、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在征得老人及子女同意后,统计出符合条件的中老年人,向他们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填报《XX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登记表》(附件1),汇总后交给活动项目负责人。 3、做好宣传工作,在征得小区负责人或楼长同意后,在小区醒目位置张贴活动海报,让小区和同楼群众了解支持。 4、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每2-3人组成1个小组,对1户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并做好活动记录。 5、志愿者根据不同“空巢”老人的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等特点和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特别是有关预防中老年病及养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6、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空巢老人子女名单及联系方式,以便就老人情况及时与其子女沟通。

20xx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050-69 20xx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20xx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 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近,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 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 而老年人群体中,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 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 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 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 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 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 最近, 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 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 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 占总数的13.42%, 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 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 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 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 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 采取点面结合, 随机抽样, 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 辅以一定的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的同时,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出现,“空巢”一词越来越被人们应用。在这个暑假中,为了了解更多的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有关问题,我通过乡村调查以及网上参考、查阅书籍等,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调查,通过浅析这些问题,我们的社会更应该有效地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关爱农村及贫困地区的老年人,共同营造尊老爱老的和谐社会以及友好的充满爱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心里压力社会帮助 引言:当前我县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县乡镇农村留守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在今年八月一号到十五号,我希望通过走访的形式对我县冶源镇的回头村、寺头镇的程子村的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简单的调查分析,以更好的了解农村的空巢老人生活与保障问题。 正文:一、农村空巢老人定义:农村空巢老人,一般是指生活在农村的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离开农村不在家生活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为了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如下调查表

通过简单地分析,我发现,无论是回头村还是程子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在农村,空巢老人的性别结构中,女性空巢老人远远超过男性空巢老人;年龄方面,一般为六十以上老人为主。这些老人的文化长度一般较低,一般为单身或者贫困人口,经济状况方面,本人有独立收入的占少数,依靠子女及亲戚提供赡养经费的占大多数。这些农村空巢老人一般在家照顾辈,种责任田。 二、农村空巢老人成因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二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使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三是子女外出务工、创业、求学或移居外地,剩下老一代人成为留守故土的空巢老人。四是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五是儿女辈或外出求学、不在身边。六是子女不孝,不赡养老人,不愿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使老人被“空巢”。 三、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现实困难: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得农村养老体系面临巨大挑战:现实生活、日常照料服务、精神心理压力,在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反映出当今社会需要改善原有的养老方式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新的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体系、环境。目前中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空巢现象所折射出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现实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目前

XX社区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方案

XX社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推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黄丛岭社区开展以“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关注社会养老事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为目的,构筑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的为老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让志愿者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志愿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二、活动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自愿。以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为重点,解决他们最关心、最需要的现实问题。对已雇用人员照料而不愿意结对帮扶的空巢老人,或者要求挑选志愿者结对的空巢老人,尽可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2.就近结对,帮扶有力。尽量选择离“空巢老人”就近

就熟和以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结对,开展志愿关爱帮扶活动。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帮扶活动,真正实现了解心声、排解忧虑、解决困难的帮扶目标,为不同需求的空巢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4.突出重点,优先服务。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服务形式,优先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关爱志愿服务。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1.服务范围 社区高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指子女在外地、丧偶又体弱多病的老人)和“三无”老人(“三无”指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均属于服务对象。 2.服务模式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模式,即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依托,组织志愿者与老人结对,签订帮扶协议,为老人提供包户、定期、接力式亲情服务。 3.服务机制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实行“四个一”的运行机制:(1)一个主体: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组织、监督对所在社区的老人开展服务活动。 (2)一个服务圈:由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社会青年志 愿者、社区居委会构成志愿服务圈。

2019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2019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近,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空巢家庭的养老问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 (三)缺乏幸福感,孤独无助。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在农村,青壮年很多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 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以及个人收人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对老年保障的经济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 (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经济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冲击很大,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网络。而所有这些,恰恰是农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这就间接促使了家庭成员角色的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剧了空巢家庭的产生。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

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帮助和服务我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陂头中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留守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农村基层群体,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情感的呵护和思想认识的引导,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留守青少年群体出现的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加快农村家庭的脱贫致富,有利于维护和谐校园建设大局。 本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通过整合社会,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营造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进一步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主题 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大手拉小手”优秀青年牵手留守少年儿童活动,充分借助镇内杰青、劳模、青联委员、当地知名人士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和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关爱留守少年儿童。动员青年干部、团干、少工干部、志愿者、学生,并广泛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并和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1、每个月了解一次留守儿童在校表现情况;2、每月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谈心;3、每学期陪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双休日;4、每学期资助一批学习用品;5、每年帮助留守儿童学会一项技能或新本领),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目的。 (二)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开展辅导帮扶活动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青年教师活动的重要内容,发动青年教师在各班学生中招募“爱心志愿者”,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专门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心理、法律和平安自护等方面的辅导帮扶工作。 (三)开展“少先队与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 按照“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原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小型化趋势日趋明显,农村开始出现空巢家庭并呈现逐渐增多之势。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了挑战,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养老困境。面对未富先老的社会实际,如何探索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居家养老顺应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适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既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又满足老人居家的愿望,可以充分整合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社区服务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是我国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空巢老人经济适宜的养老模式。最后,从家庭、社区、国家(政府)三个维度探讨了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社会政策 一、空巢空巢老人的定义人 1 空巢老人的定义及分类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蔡文媚教授较早提出了空巢家庭的概念。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照年龄可以将其分为低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低龄空巢老人的年龄为60~79岁,80岁以上为高龄空巢老人。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又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 二.对空巢老人成因的研究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其原因可分为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三种,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发展使空巢家庭的出现成为必然。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庭子女数锐减,对于双独联姻组成的家庭,客观上无法同时满足双方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要求,必然有一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独立生活而空巢。学者李克认为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有六点:一是社会经济进步和居住条件改善。二是对自由空间和平静时间的向往。三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四是家庭模式的小型化、核心化。五是社保体系和老龄体系落后和不完善。六是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发展滞后。 现代价值观对空巢老人形成的影响,一是冲击传统孝文化,即手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年轻人认为如果在家庭中供养老人,就会牺牲很多家庭的利益。二是冲击传统家庭权威。传统老年人在家庭中扮演权威角色,而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在家庭中财产所有权等方面的丧失,导致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威逐渐下降。又因代际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差异。导致很多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 三、对空巢老人现状的研究 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维度对城市空巢老人现状进行研究。从经济状况看,大部分城市的老年人经济独立,但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对可能出现的医疗费用表示担忧。从生活照料看,去医院看病和生病或犯病时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的最大难题。从精神慰藉看,有相当大比例的老人感到孤单、寂寞、现阶段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以子女、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 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 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 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 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 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 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 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 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 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 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 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 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 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 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 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 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

学生社团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方案

学生社团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要负责人 周一帆、唐超、心源社理事会 二、空巢老人的社会现状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的一个阶段。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据XX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城区的老龄人群中,儿女不在身边的比例超过30%,总人数多达5000多人。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 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三、养老社会公共设施现状 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 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同时,观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也影响他们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 四、活动实施可行性分析 社会服务的滞后性,在短时间不可能把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 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这份社会义务尽自己的责任。心源社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会组织,大家凭着一颗爱心走到一起,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就应该站出来。XX市城区,关爱 空巢老人的力度远远的不够,在这支队伍中的还很少。我相对于这些有工作的社会人士来说,时间更加的宽裕,同时我们更加容易集结在一起。心源 社在这一年多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积淀了丰富 的社会资源,从各方面分析都比较成熟。 五、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通过各居委会、老年办、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一些空巢老人的资料,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三十位左右的典型并且急

浅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浅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粱家庭,农村空粱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现代化;养老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当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20XX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 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 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 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巫待社会关注。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亚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20XX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XX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 49亿,占总人口比例%。城市的纯老户(空巢户)为 %,其中,单身孤老户%,夫妻户%,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农村的纯老户%,其中,单身孤老户9. 6%,夫 妻户%,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方面,其所面临困难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析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析 郭裕 (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料,这样就出现了空巢老人。正确认识与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需要社会、政府、社区以及个人的全面参与,实行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开展多方面的养老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原因社会政策 空巢老人[1]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照年龄可以将其分为低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低龄空巢老人的年龄为60~79岁,80岁以上为高龄空巢老人。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又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较快,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农村的劳动力不断外流,我国传统的“育儿养老”模式正逐步被打破,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空巢老人规模较大,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方,这己经成为我国社会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而且,空巢化还在持续。不仅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上学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壮年外出上学、就业以及异城居住和同城分别居住情况也十分普遍。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到“十二五”期末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有专家预言,“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这对于中

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

社会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数量增多,使得空巢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因各种原因离开老人,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独守空巢的家庭,空巢老人也随着产生。本文通过访谈法,对空巢老人进行了基本情况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分析空巢老人的成因、目前面临的困境,从而探讨解决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 一、“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 从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增多、比例增大的情况来看,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现代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的加快、居住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家庭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空巢家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下面从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三个方面分析空巢家庭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对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较为注重。从老人的自身情况而言,当前住房情况的改善,老人在离退休后能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许多老人更希望过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特别是低龄老人,他们身体状况良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生活上能够自理,因而会倾向与选择单独居住;此外,从老人所居住的社会环境而言,它们是居住已久的社区,有良好的邻里关系,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在周围,对现在的居住地具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已经习惯的环境。鉴于上述两者理由,因而不跟随子女一起住。 (二)家庭原因 据研究发现,老人虽有与子孙后辈的生活一起的意愿,但是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插于,容易发生家庭矛盾,为避免矛盾,老人会选择独立生活。此外,当前家庭结构的转变,子女的压力较大,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担心影响子女的事业和前途,因而不与子女一起居住。虽然有极少数子女,他们具备丰富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很少关心老人,嫌弃老人,代际关系的不融洽,使得老人不得不留守“空巢”。 (三)社会原因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家庭人口锐减尤其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双方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要求很难同时满足,使得必须有一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地独立生活而形成空巢家庭。此外,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年轻人异地求学和就业大量增加,出于对教育的需求和对事业的追求,子女们往往选择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流动,寻求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或工作机会,从而导致空巢家庭的产生。空巢家庭的产生受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社会原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空巢”老人养老困境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既是家庭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老人在经济上、生理上、心理上都相对脆弱,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学习与就业,家庭就会出现“空巢化”,而家庭养老功能就随之被弱化,老人生活照料和亲情的精神慰藉需求增加。随着空巢老人队伍的不断增大,带来的空巢老人养老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经济问题 在城市中,城市的老年人大都或有离退休金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上基本上有自我支持的能力。在一个夫妻俩共同生活空巢家庭中,夫妻两位成员都有退休金,其家庭生活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也相对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空巢家庭只有夫妻一方有退休金,这就使得在“一老养两老”情况存在,如夫妻双方只有一人有退休金,而子女每月没有额外的供给,老人的经济上就会可能困难一些。但是在农村中,农村的空巢老人大部分有子女抚养,这势必造成农村老人的养老完全依靠子女,一旦子女无能力的赡养,老人的晚年生活就得不到保障。此外,老人非常担心自己生病,且不论身体上的病痛,就大病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也使得老人难以承受这额外支出,在我国当前的如此高昂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只要家中其中有一位老人患有大病,势必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从而拖垮家庭经济,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二)日常生活的照料 据研究显示,日常的生活照料也成为空巢老人的一大难题之一。对于年龄尚未不大的老人,自己有自我照顾的能力,一般日常生活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是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体力的逐渐衰退,高龄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的困难会明显增大,如基本的买菜、做饭、洗衣等基本生活生活都会存在着困难,身体较为不好的老人,甚至需要完全又他人照顾。面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困难,有配偶的老人还可由配偶直接照顾,但是如果没有配偶,或配偶双方都体弱而力不从心,则需要女定期或不定期地看望陪同、照顾老人。因此如果子女工作很忙,子女给予的帮助与照料就会较少,从而在对老人的的日常生活照料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三)精神和情感需求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照料,还需要情感和精神的支持。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闲暇的时间自然多起 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 付美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结构也随着现代化的转向,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空巢期的延长,使得空巢老人的养老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使得我们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来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对策 131 --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共6篇)

篇一:关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等内容。 1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郑州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 2研究方法 2.1 抽样方法 2.2 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2010年5月22日,这次调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组12名同学到不同的社区及广场公园进行访问完成的。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 3结果分析 3.1 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 在本调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别比较(如表一所示):小学及以下的男女分别有18人、57人,占总数的9%、28.5%;初中的分别有34人、22人,占总数的17%、11%;高中或中专的分别有23人、13人,占总数的11.5%、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 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表二工作状况 有效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 作经历 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 尚未退休,仍在工作 有效百分 频率 百分比比累积百分比 没有工作其他合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