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新版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指数

2006新版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指数
2006新版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指数

2006新版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指数

关于发布新版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通知

为了适应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工程计价变革以及建筑业主体的需要,更好地反映建设工程造价的变化趋势,我站决定

自2006年6月起,以本月各类建设工程单位工程造价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按月发布新的造价指数。同时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以1993

年12月为基期的造价指数终止发布。新的指数体系及基期工程成本情况见下表:

类别项目基期指数平均成本样本成本区间建安工程多层住宅 100 1282元/m2 860-1620元/m2

高层住宅 100 1961元/m2 1568-2553元/m2

多层写字楼 100 1900元/m2 1210-2280元/m2

高层写字楼 100 2488元/m2 1990-3100元/m2

工业建筑 100 1175元/m2 940-1411元/m2

公共建筑 100 1451元/m2 866-1914元/m2

市政工程给水管道工程100 1861元/m 1428-2190元/m

排水管道工程 100 1737元/m 1319-2024元/m 道路工程(沥青砼路面)100 6030元/m 5567-6796元/m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100 6233元/m 5789-7076元/m

高架桥工程 100 60330元/m 54290-66380元/m

上述指数为综合造价指数,人工、材料、机械等单项价格指数与相应的项目同期发布。指数

测算说明和项目特征详见附件一、附件二。

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二○○六年六月十日

附件一:

工程造价指数测算说明

一、指数体系

本次发布的指数包括综合造价指数及单项价格指数两大部分。

1、综合造价指数分为建安工程与市政工程两大部分,其中建安工程分为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多层写字楼、高层写字楼、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六类,指数测算的项目由土石方、基础、主体、电气、给排水、消防及空调(写字楼、公共建筑)构成,不包括室外配套工程;市政工程分为给水管道、排水管道、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及高架桥五类。市政工程指数测算的

项目由基槽土方、基础、主体及桥面辅助工程等构成,不包括场地平整土方、软基处理、绿

化种植、地下管线、电缆沟及路灯等。

2、单项价格指数按建安工

程和市政工程类别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费用等四类发。

二、样本的采集

本次指标测算样本是从近期已竣工的建设工程项目中收集大量的工程造价案例,经分析、比较,筛选出能够反映现阶段施工工艺、设计规范及被市场广泛采用的建筑装饰标准的建设项目,作为指数测算的基准样本。

国债指数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国债指数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国债指数是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国债为样本,按照国债发行量加权而成。国债指数上升代表利率下降,流动性宽松;相反,国债指数下降代表市场利率上升,流动性收紧。 国债指数使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基金三位一体的指数体系基本形成。目的是反映我们债券市场整体变动状况,是我们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指示器"。上既为投资者提供了精确的投资尺度,也为金融产品创新夯实了基础 股市大跌,可能造成部分避险资金流入债市,推动上涨。另外,国债指数还和利率有关,利率升高,国债指数可能下跌。反之,升高。 股市是经济晴雨表,预期经济前景不佳的时候,一些稳健型的投资者会卖出股票,投入债市。造成债券指数上涨。反之,经济良好,会投入更多的钱到股市以获取更高利益。 从这里可以看出资金的流动。债市向下,就有资金进入股市,股市资金多了,就可能上涨。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国债指数月线图 为什么说国债指数的波动结构很重要,这是因为它的波动通常与上证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虽然也会有短暂的正相关时期,但这种时期非常短。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趋利性决定了它永远是回避风险而向有利润的市场中流动。所以,才会使得这种负相关关系成立。 国债指数波动通常与上证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上面的图,可以比较明确地看出国债指数波动与上证指数间的关系。

图中棕色框中,上证指数是下行趋势时,国债指数是大级别上涨趋势。但上证指数出现低位转折时,国债指数仍然继续在创新高,或者它表明跨市场套利的资金,尚没有从债市大规模流出,并向证券市场迁徙。而当上证指数二次回压时,国债指数该上行趋势终结,转而进入平台型波动状,此时,债市资金大量外流,并向证券市场迁徙的现象变得明显。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知道上证指数的低位转折,总是发生在国债指数的高位转折之前,而二次回压时,才是真正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的时候。因此,判断国债指数的高位转折,对验证A股市场是不是出现低位转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通常人们所说的炒股看大势,按我个人的理解,并非是盯着上证指数的波动看。其最真实的内在缘由,是看资金流向的大势。大资金流入的方向,即是利润产生的场所。如果证券市场连大资金都不肯流入,何来大行情? 上图的三点结论,有着普适性。对于长期奋战在证券市场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上图只是说明国债指数与上证指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趋势行情,已经足够用了。但是,我们很多人并不满足于此。因为,有融资能力的人,更希望知道什么时候利用资金杠杆放大操作是安全的。股指期货是一种放大方式,但并不适合于股票单向做多思维的人放大资金做

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的相关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6377492.html, 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田茂茜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1年第05期 摘要:本文研究了对于给定的4种Copula 模型,通过CML方法进行参数估计,由边缘分布二元直方图与在求出的估计参数下绘制的密度函数图形加以对比分析,再由样本与经验Copula分布进行直观的Q-Q图检验,然后用负对数似然函数值、AIC信息准则进行了拟合优 度检验,认为Symmetrised Joe-Clayton copula能够更好的刻画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相依结构。 关键词:Copula函数;Q-Q图检验;AIC 1.引言 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与日俱增,这促进了对金融间相关性如相关程度、协 同运动、波动的传导和溢出等问题的研究。经典的线性相关系数是刻画金融市场相关程度的有力工具,但由于金融资产之间的相依结构往往是非线性的以及资产的联合分布往往不是正态分布,其不足便呈现出来,一种全新的相关性度量工具Copula也随之产生。Copula建立了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与其一维分布的直接关系,可以把复杂的市场风险分解为容易控制的边际风险,能准确地反应出金融市场的相依结构[1]。 2.Copula函数理论 2.1 Copula函数的类型 Nelsen[2]给出了Copula连接函数严格的数学定义。下面介绍Copula函数的主要类型。 (1)二元正态Copula函数 其中,ρ为相关系数,Φ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2)二元t-Copula函数 其中,R为相关系数,t为服从自由度为的分布函数。 (3)Clayton Copula

十年上证指数走势分析

1997-2007十年上证大盘指数走势分析 中国股市一路走来,十多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值得回味的太多,值得总结的也太多。从年K线来看,上证指数自1990年12月31日95.79点一直到金融危机前突破6000点一路上行,其间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却是难以详尽描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找到其中有规律的地方,来把握股市的发展脉搏。总之中国股市仍将向前发展,向着不断的新高迈进,其留下的历史轨迹值得每一位股市中人好好品味,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在股市中健康的存活下去。 一九九七年: 元月2日,上证指数收盘919.43点,成交金额23.7亿元,到元月7日上证指数下探到871.78点,成交量萎缩至19.64亿元,之后股指一路上行,成交量逐步放大,但在5月12日后股指一路下挫,多方极力抵抗,但均无回天之力。台阶式下行一直持续到七月上旬,之后股指呈波浪式行进,到9月23日股指运行至本年最低点1025.13点,当日成交量为30.81亿元。年末开始上涨。 一九九八年: 延续97年年末的上涨走势,股指在98年一季度出现了两次较大的调整行情,元月股指达到第一波调整的顶点1250.01点,2月9日第二波顶点1262.61点。到3月26日,,一波走势强劲的牛市主升行情出现了,到4月9日成交量达到顶峰124.76亿元,股指经过反复振荡上行至6月4日股指达到全年最高1422.98点。8月6日后股指进入加速下跌阶段,8月19日股指已急速下挫之全年最低点1043.02点,心理线也在急跌途中连续两次下探至20左右,11月17日后股指进入连绵阴跌阶段,同时成交量也逐步萎缩,到12月31日股指已经跌至1146.7点。 一九九九年: 延续98年末的绵绵阴跌,到元月开始,股指呈小幅度波形走势,2月8日达到第一波谷底1065.82点,之后股指开始缓慢回升,到4月9日股指达到波峰顶点1210.09点。之后股指又陷入绵绵阴跌中,5月19日股指突然向上发力,成交量也同时放大,日线MACD 出现金差,一波中国股市史上有名的牛市强势上涨就此拉开序幕。 2000年: 延续99年年末的上涨态势,新千年来临之际,大盘展开一段持久的强势上涨行情,1月至8月上证指数一直延续上涨走势,在1~8月这段牛市行情中,前期涨势强劲,大盘共出现了5次调整。8月30日开始大盘开始急速下跌,9月7日到9月14日,大盘出现了一波强劲反弹,上涨初期出现过调整,之后一路上攻,到11月23日上证指数恢复到前期高点,最高达到2125.71点,成交量也放大至145.49亿元。 2001年: 延续去年最后一波向上调整行情,到1月11日上证指数最高上涨至2131.37点,随后指数急速下挫,到2月22日达到谷底1893.78点,随着指数见底,本年度的一轮大牛市行情又拉开了序幕,2月26日日线MACD技术指标出现金差,股指一路上行,到6月14日

最新上证指数20年里涨跌大体相等 回顾上海股市历史数据

上证指数20年里涨跌大体相等回顾上海股市历史数据 2010年上证指数收盘点位是2808.08点,但是,在3个“发”没有给2011年股市带来好运,昨天上证指数报收2199.42点,2011年K线收出大阴线,这样,上海股市20年的历史上,年K线阴线达到10根。不过,总体上20年来上证指数上涨和下跌的年份大体相等,上涨的时候略多一点。 上证指数从1990年到2011年总共有22根年K线,其中,12根是阳线,10根是阴线,涨跌基本平衡,上涨略多一些。观察上证指数收阴线的10根年K线,大部分是连续2根,如1994年和1995年连续2年下跌,2001年和2002年连续2年下跌,2004年和2005年连续2年下跌。至今上证指数没有出现过连跌3年,2010年和2011年上证指数又是连跌2年,那么,明年是不是可能开阳线呢? 再看跌幅,虽然20年来有10年是下跌的,但是,上证指数跌幅超过20%的也不过只有4次,跌幅最大的是2008年,上证指数下跌65.39%,1994年和2001年上证指数跌幅也超过20%,分别下跌22.3%和20.62%,然后就是今年下跌了21.68%,成为历史上第三大年跌幅。总体看,上海股市有10年是下跌的,但跌幅不算很大。 为了让读者了解20年来上海股市的涨跌情况,将上证指

数每年涨跌数据附在后面。 上证指数历史上年涨跌幅 ■1990年,开盘96.05点,最高127.61点,最低95.79点,收盘127.61点。 ■1991年,开盘127.61点,最高292.75点,最低104.96点,收盘292.75点,上涨129.41%。 ■1992年,开盘293.74点,最高1429.01点,最低292.76点,收盘780.39点,上涨166.57%。 ■1993年,开盘784.13点,最高1558.95点,最低750.46点,收盘833.8点,上涨6.84%。 ■1994年,开盘837.7点,最高1052.94点,最低325.89点,收盘647.87点,下跌22.3%。 ■1995年,开盘637.72点,最高926.41点,最低524.43点,收盘555.29点,下跌14.29%。 ■1996年,开盘550.26,最高1258.69点,最低512.83点,收盘917.02点,上涨65.14%。 ■1997年,开盘914.06点,最高1510.18点,最低870.18点,收盘1194.1点,上涨30.22%。 ■1998年,开盘1200.95点,最高1422.98点,最低1043.02点,收盘1146.7点,下跌3.97%。 ■1999年,开盘1144.89点,最高1756.18点,最低1047.83点,收盘1366.58点,上涨19.18%。

第12章 资料1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SH000001] 上证指数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该指数的前身为上海静安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其计算公式为: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遇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增[删除]时,则须相应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调整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 式中: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随着上市品种的逐步丰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这一综合指数的

上证指数历史走势波浪理论分析

万方数据

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月(下旬)第09卷第33期总第230期 至2001年1月11日,共运行72个交易只。第四子人浪:2001年1月12日至2001年2月22日,共运行20个交易口。第五子大浪:2001年2月23日至2001年6月14日,共运行75个交易日。第二子循环浪:2001年6月15同至2005年7月19日(最低点1004.66),共运行987个交易日。(注意:第二子循环浪的终点是2005年7月19日的1004.66点,而小是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其中:a浪:2001年6月15日至2003年11月13R,共运行581个交易同。b浪:2003年11月14LJ垒2004年4月7同,共运行95个交易日。cO:2004年4月8日至2005年7月19日,共运行311个交易日。第三子循环浪:2005年7月20同至今。其中:第一子大浪:2005年7月20口至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6124.04),共运行537个交易日。第_子大浪:2007年10月17日虿2008年lO月28日(最低点1664.93),共运行253个交易U。第一|子大浪:2008年10月29口至今。其中:第‘子中浪: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8E4日(最高点3478.01),共运行189个交易同。第二子中浪:2009年8月5日至2010年7月2U(最低点2319.74),共运{y221个交易日。第三f中浪:2010年7月5臼全今。下面我们从波浪运行时间角度结合黄金分割率来说明这种波浪划分的合理性。为此我们先来l川顾黄金分割率的相关知识。 13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数学家里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在其著作《计算的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序列(后人称其为斐波那契序列)1,1,2,3,5,8。13,2l,34,55,89,144,233,377,610,987,1597,2584,4181… 该序列有如下一些特点:(1)从第专项开始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前面两个数字的和。(2)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趋近于一个固定常数0.618。(3)后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的比值趋近于一个固定常数1.618。 数字O.618和1.618称为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率可以这样来认识:把1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短的部分与长的部分的比值等十长的部分与原来线段的比值,则这个比值约为0.618。 除能反映黄金分割的两个基本比值0.618和1.618以外,还有0.236、0.382、l-236、1.382、2.618、4.236等。0.236是0.618的三次幂:0.382是斐波那契序列中的项与其后第二项的比值的极限值,也是0.618的二次幂;1.236是0.618的两倍:2.618是1.618的二次幂,也是l与1.618的和;4.236是1.618和2.618的积,也是0.236的倒数。 上面各种比率和斐波那契序列在音乐、绘画、建筑、生物、宇宙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好表现。比如数学j二的黄金螺线、达?芬奇的许多绘画作品、雅典巴台农神庙中都运 02用了黄金分割率。波浪理论在研究股市运行时也把它们运用其中。一方面,可以把它们运用丁股价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于股指运行时间分析。本文把它们运用于后者。 上证指数1997年5月12日的运行到高点15lO.18(也是前后若干年的一个相对高点)。这一天恰好是第一大循环浪的第一子循环浪的第.三子大浪的第1子中浪结束的日子。我们非常惊讶地发现,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19日开始运行到这一天所经历的交易同恰好是斐波那契序列中的一个数1597。而更不可思议的足,从下一个交易日开始到完成第‘大循环浪的第一了循环浪用了989个交易同(仪比斐波那契序列中的另一个数987多了两天),而且接下来的第三大循环浪的第二子循环浪又刚好用了987个交易日。 下面是另‘个使人惊奇的事情。上证指数的第一、二大循环浪及第三大循环浪的第一子循环浪(这最后一个交易日达到开市以来的最高点2245.43)共用了2586个交易日(仅比斐波那契序列巾的数2584多了两天)。而上证指数的第三大循环浪的第一、二子循环浪及第三循环浪的第一子人浪(这最后一个交易U达到开始以来的最高点6124.04)共用J,3197个交易日。3197与2586的1.236倍的差只有0.704。这恰恰符合波浪理论的交替原则。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数浪应该是正确的。上而的事实及具体数浪情况参看图3。要说明的是,第一大循环浪的第一、二子循环浪伍图中没有标识,原因是它们时间间隔太小,在图上难以标清。再有,波浪的划分(特别是1664.93点是否一定是第t大循环浪的第三子循环浪的第二子大浪的终点)还有待后面的走辫柬进一步确认。 图3 参考文献: [1j(美)波泽(Poster,S.w)著.符彩霞泽.应用艾略特波浪理论获利[M].北京:机械丁业出版社,2005,4. [2](美)艾略特著.千建军译.波浪原理[岫.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 版社,1999,7. 万方数据

M0 M1 M2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M-货币供应量 M0流动性最大,是最活跃的货币,一般为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M1=M0+银行活期存款(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不包括个人的)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定期和活期都包括)+保证金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风险收益预期改变的触发标志:M1增速逐步快于M2增速 尽管引发风险收益预期变化的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改善,但是由于指标的滞后性,股市表现往往领先于经济基本面。实证经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往往引发市场走势的变化,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与股市之间的实证关系表明,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呈现明显的正向关系。我们分别对比了M1、M2等几个货币供应变量与指数走势之间的关系,结论是M1增速与M2增速之差,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性最高,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高点时(2000年、2007年),上证指数到达阶段性高点。在增速之差到达低点时(1999年、2005年),指数也处于阶段低点。 我国M1增速、M2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 我国M1增速、M2增速与上证指数之间关系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是因为M1增速-M2增速更能反映出经济的运行变化,这一指标和股市一样都会对经济的变化提前做出反映: 1、在货币供应的各个层次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 2、在一般情况下,M1和M2增速应当保持平衡,也就是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3、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4、货币供应和股市都是经济的先行指标,都会先于经济做出反映。 从货币当局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部分乃至全部发挥效力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货币政策时滞。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时滞在6至12个月。从历史上看,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

上证指数近年趋势变化原因分析

上证指数近16年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院系:经济管理系 姓名:李燕霖 班级:16金融2班 上证指数近16年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1、2001-06-29-2005-06-03上证指数无较大波动,呈平稳缓慢下降趋势发展。原因分析: 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正是这一个重磅利空消息,它直接导致A股走上漫长的下跌之路。因为A股最早设计是给国有企业融资和排忧解困而设计的,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存在大量国家股、国家法人股在总股本比例超过50%的公司。据统计,这个比例高达三分之一以上,以当时近千家上市公司计算,国有控股的公司数量高达约300家,其中有不少国有股比例超过70%。国有股占有如此多的市值,由此,国有股减持直接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数量大大增加,如购买力不变的话,其结果就是股票价格的下跌,而这一跌就是差不多整整4年。 2、2005-06-03-2007-10-16上证指数迅猛增长,不断攀升。原因分析: 2005年6月3日—2007年10月16日大牛市,上证综指从998.23点上涨至6124点,历时两年半,上涨幅度513%,原因:1. 美元泛滥,造成全世界 2.全球经济繁荣,拉动中国大规模出口,形成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3.大规

速海外热钱流入,加剧了上述情况的发展。4.银行体系由于充满资金,促使银 而且推动资产价格上涨,5、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市,促使价格持续上涨,进而导致社会大众处于追涨的乐观情绪中,因此造成了上证指数涨到6000点的大泡沫。 3、2007-10-31-2008-10-31上证指数猛跌,不断下降。原因分析: 上证指数至2007年10月见顶6124.04点后一路下跌,在短短一年时间2008年10月下探到1664.93点。原因:1、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出现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也出现减缓,发达国家的股市都进入了熊市,中国还能“牛”起来吗。如果中国还是牛市,那么全世界的热钱就都会涌进中国,抄高房市股市,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热钱将受益巨大,但他们离开之时就是中国的恶梦之始。 2、中国市场主力的基金不成熟,打着价值投资的幌子,进行疯狂的投机行为,2007年5?30之后,把有价值的蓝筹股抄高到没有价值,一点节制都没有。如果基金成熟,就不会把股指推高到6000多点,他们是中国市场转为熊市的罪魁祸首。 3、中国股市散户众多,没有投资知识的占多数,包括有的大学教授都对股票一知半解,就投入股市,完全是一种跟风行为,赌博心态。 4、基金经理也好,散户也好,多数都没有经过熊市,要不没有风险意识,要不就是太怕风险,跟风行为盛行,导致市场上升时疯狂,下降时也疯狂,大起大落是市场的特征。

(完整word版)中国上证指数历史平均市盈率一览表

中国上证指数历史平均市盈率一览表 纵观上证指数走势和平均市盈率的关系发现,上证指数可以看成是螺旋式上涨的过程,而平均市盈率则是在固定区间震荡的过程。这里运用一下网友的数据说明一下: 中国上证指数历史平均市盈率一览表: 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后市大势分析 1994.1.20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 1994.7.2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盘见历史大底325点---大熊市结束 1994.9.13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盘见阶段顶1052点 1995.2.7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盘见阶段顶926点 1996.1.1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盘见历史大底512点---大牛市开始 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点 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855点 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点---大熊市开始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点 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盘见阶段顶1422点 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点 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见阶段顶1300点 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7点---5.19行情爆发---大牛市开始 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点 1999.12.27平均市盈率48.75倍---大盘见大底1341点---2.14行情1爆发---大牛市开始 2000.2.17平均市盈率58.42倍----大盘见1770创出1756历史新高 2000.8.22平均市盈率63,73倍----大盘见2114阶段短期的顶 2000,9.25平均市盈率57.37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74点 2001.1.11平均市盈率63.01倍----大盘见阶段高点2131.98点 2001.2.22平均市盈率56.83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93点 2001.6.14平均市盈率66.16倍----大盘见历史大顶2245点---大牛市结束---大熊市开始 2002.1.29平均市盈率40.6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39点 2002.6.25平均市盈率76.7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748点 2003.1.6平均市盈率42.1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11点 2003.4.16平均市盈率36.14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649点 2003.11.13平均市盈率39.91倍----大盘见阶段底1307点 2004.4.7平均市盈率38.81倍----大盘见阶段中级顶顶1783点

CPI和上证指数

CPI指数 一.CPI的定义: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在反应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 二. CPI的作用 ◆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三.居民消费价格调查 1.内容:衣、食、住、行、用、医疗、教育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八大类 2.调查地点:CPI指数编制有调查商品确定、采价点的选择、调查员采价、数据上报、审核和最终汇总计算等程序。选择的采价点,既有大中型商业企业,也有分散在居住集中地的市场、超市、小型商店,还有居民家庭或个人生活服务场所。 四.CPI 与GDP的关系 CPI反映消费价格变化情况,是一个相对数。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是一个绝对数。 CPI的变动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物价变动情况,是观察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CPI 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GDP的变化则反映经济的增长情况。CPI指数的升高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引起通胀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经济危机等.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存在以下四种情形: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CPI与GDP走势高低幅度大致方向一致,CPI可以反应GDP。五.分析我国的CPI数据 图1 分析:一般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而居住和交通等位居在食品之后,说明我国的大部分人生活水平未完全改善。但是,近些年来,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比重不断增加,更多的人有经济条件进行娱乐消费,这是种好现象。 图2 分析可得: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根据其他数据来源可知,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上涨9.1%,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

上证指数18年(1991年~2008年)各月行情统计表

上证指数18年(1991年~2008年)各月行情统计表上证指数18年(1991年,2008年)各月行情统计表(zt) 2010年03月07日星期日 17:46 月份上涨概率与全年走势相关度最大涨幅最大跌幅说明 1月 55.6% 77.8% 53.6% 16.7% 1月走势与全年高度相关,对全年有相当的预判功能 2月 72.2% 72.2% 16.4% 5.2% 2月总飘红。2月的走势对全年行情有着相当重要的预判功能 3月 61.1% 50.0% 18.7% 30.9% 3月最徘徊。3月行情对全年的启示作用不大 4月 66.7% 61.1% 46.8% 15.9% 4月无大跌。 5月 55.6% 66.7% 177.2% 31.2% 5月有传奇,“5.19”、“5.30”等 6月50.0% 61.1% 32.1% 20.3% 6月草长莺飞。 7月 38.9% 50.0% 17.0% 28.8% 7月上攻乏力。 8月 55.6% 55.6% 135.2% 21.8% 8月看中报。 9月 38.9% 50.0% 8.1% 14.7% 9月多事。 10月 33.3% 77.8% 20.8% 27.8% 10月大势已定。 11月 72.2% 50.0% 42.8% 18.2% 11多升浪。 12月 44.4% 77.8% 27.4% 15.3% 12月寒潮频袭。在熊市年份,有67%的概率下跌。 2月总飘红。 在上证指数18年(1991年,2008年)的2月份走势中,只有5年出现下跌,其余13年悉数上涨。涨幅最大的出现在1992年,上涨了16.4%;跌幅最大的是2001年,跌5.2%。可见历史上2月大盘走势虽波澜不惊,但上涨的概率高达72%。

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

上证综合指数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7月15日起编制并公布的、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股价指数。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点。 本日股价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本日股票总市值÷基期股票总市值×基期指数(100) 其中,总市值= ∑(市价×总股本数)。 公式中基期总市值,即分母是不变的,我们不必关心,总市值公式中符号“∑”的意思是将所有股票的总市值相加,即所有股票的总市值(注意不是流通市值)的和。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 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新上证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 “新综指”当前由沪市所有G股组成。此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实施后的第二个交易日纳入指数。指数以总股本加权计算。) 上证指数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上证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 上证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市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编辑] 上证指数计算公式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遇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增(删除)时,则须相应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调整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 式中: 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上证指数分析总结

上证指数波动趋势分析 一、内生动力 1.超卖超买 (1)随机指数KDJ 由KDJ线来看,目前股市处于超卖阶段,K、D、J三线都位于20以下,处于超卖时期,根据其周期来看,虽上涨不会过于强势,但是上涨不可避免,一周左右会涨到高点。 (2)相对强弱指数RSI 从RSI线来看,目前属于6日RSI 线向下跌破15超卖期的反弹上涨时期,后市依然看涨(一周内依然上涨势头生猛,一个月之内整体趋势会是上涨)。 二、外生动力 1.需求 (1)存款准备金率 4月22日是今年第四次上缴存款准备金的日子,面对约3600亿元资金的缴款“洪峰”,21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骤然紧张,资金价格全线飙升,尤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幅最大,昨日跳升了180个基点。业内人士分析,存款准备金率数次上调的累积效应已逐渐显现,不排除二季度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资金面宽松态势或将发生逆转。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银行:银行可用的资金相对少了,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2)利率 利率是影响股市走势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 . 根据古典经济理论,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 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它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 . 资金的供给来自储蓄, 需求来自投资, 而投资和储蓄都是利率的函数 . 利率下调, 可以降低货币的持有成本, 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从而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流和企业贴现率, 导致股价上升 . 所以利率提高, 股市走低;反之, 利率下降, 股市走高 . 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关系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描述: 1)根据现值理论, 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银行存款利率两个因素, 与证券预期收益成正比, 与银行存款利率成

上证指数计算与修正方法

上证指数计算与修正方法 一、指数计算 (一) 计算公式 1.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2. 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调整市值=∑(股价×调整股本数)。 上证180金融股指数、上证180基建指数等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1000×=基期值 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报告期指数 其中,调整市值 = ∑(股价×调整股本数×权重上限因子),权重上限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样本股权重不超过15%(对上证180风格指数系列,样本股权重上限为10%)。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 例(%) ≤10 (10,20](20,30] (30,40](40,50](50,60](60,70] (70,80]>80 加权比 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3. 上证综合指数等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 = ∑(股价×发行股数)。 成份股中的B 股在计算上证B 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 成份股中的B 股在计算其他指数时,价格按适用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 4. 上证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基期)× 1000 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份额)。 5. 上证国债指数以样本国债在证券交易所的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公式为:

上证指数

上证系列指数的总体介绍 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上证指数系列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的指数系列,其中最早编制的为上证综合指数。为推动长远的证券市场基础建设和规范化进程,200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更名为上证成份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上证成份指数的编制方案,是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在原上证30指数编制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完善后形成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上证红利指数挑选在上证所上市的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以反映上海证券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 上证指数系列从总体上和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品种价 格的变动情况,可以反映不同行业的景气状况及其价格整体变动状况,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分析参照系,随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上证指数也将逐步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为保证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和指数运做的规范性,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国内首个指数专家委员会,就指数编制方法、样本股选择等提供咨询意见。 [编辑本段] 上证系列指数 上证指数列表 指数名称基准日期基准点数成份股数量相关全收益指数 成分指数 上证180 2002-06-28 3299.06 180 上证180全收益 上证50 2003-12-31 1000 50 上证50全收益 上证中盘2003-12-31 1000 130 上证中盘全收益 上证小盘2003-12-31 1000 320 上证小盘全收益

投资学作业:证指数、深证成指与相关经济数据的计算与年收益率和月收益率的计算

一、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与相关经济数据的计算。 本次分析中,将股价与当季城镇人均累计收入进行分析。在宏观数据之中,我认为与股票市 场最为密切相关的,就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农村居民一般不参与股票投资,而 总量数据又不能反映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 尽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但新一季度的股价,主要还是在旧一季度股价的基础上进行变动的, 是一个累积量,故对城镇人均收入这一变量,也取累积量。 宏观数据中,与GDP等数据并无直接关系的有代表货币量的M1等. 对变量:当季股价(y),当季城镇人均收入(x1),M1(x2)应用Excel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1)深证成指。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 R Square 0. Adjusted R Square 0. 标准误差2320.072 观测值12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2 3.32E+08 1.66E+08 30.81866 9.41E-05 残差9 总计11 3.8E+08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Lower 95% Upper 95% 下限 95.0% 上限 95.0% Intercept -28664.8 4805.233 -5.96533 0. -39535 -17794.6 -39535 -17794. X Variable 1 -0.14188 0. -0.55713 0. -0.71795 0. -0.71795 0. X Variable 2 0. 0. 6. 0. 0. 0. 0. 0. (2)上证综指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 R Square 0. Adjusted R Square 0. 标准误差511.9796 观测值12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2 51.24353 1.21E-05

上证指数相关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上证180指数 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 )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50指数 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基期×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证红利指数 上证红利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 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调整市值= ∑(市价×调整股数)。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红利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权比例(%) 流通比例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 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 ∑(市价×发行股数)。 新上证综指 新上证综指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 ∑(市价×发行股数)。 基金指数 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 基期×基日指数 其中,总市值= ∑(市价×发行份额) 。 B股价格单位 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上证B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其他指数时,价格按适用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