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基本原理总结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基本原理总结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基本原理总结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基本原理总结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重点原理)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经常用到)自然界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2、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重点原理)

【原理内容】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歪曲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原理)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反映物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意识对物资有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充分发挥主观能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原理)

【原理内容】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

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

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原理)

【原理内容】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

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原理)

【原理内容】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①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重视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理:(重点原理)

【原理内容】

(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波浪式前进过程。

【方法论】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原理方法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重视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原理内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我们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 确对待错误。

3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 自身,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区别: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 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P41

(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第六章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识论”一词来自希腊文“知识”和“学说”的结合,是一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学说;定义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认识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往作用中,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要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规定,就必须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前提和基础。从客观事物到主观感觉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主观感觉和思维到客观事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这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 1.一切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上都是先验论 唯心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并不是人本身,认识的客体也不是物质,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精神性的东西,认识不过是从精神到精神,即精神对自身的认识。唯心主义把认识当成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和实践的东西,主张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是头脑中固有的。

2.一切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除外)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它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本对立。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认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根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主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主体的概念、特征及形式: ①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②主体的特征: 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实践性: ③主体的形式: 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又称群体主体C.社会主体 2、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形式: ①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 ②客体的特征: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原理方法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就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就是认识的来源 (2)就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就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就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认识;重视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真理就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原理内容:真理都就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与范围。真理都就是具体的,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就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 对待错误。 3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认识运动就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

身,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与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 4、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1)区别: 真理与谬误就是对立的。真理就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谬误就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 映;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2)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 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就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 实事求就是:P41 解放思想:就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符合客观。 与时俱进:就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与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实事求就是的内在要求与前提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 (一)唯物论(又叫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辨证唯物主义(包括辨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价值)

[精品]认识论原理

认识论原理 一、认识及认识能力 人脑具有的认识思维能力,是人们具有思想意识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认识,哲学上也叫意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主观意识自身)在头脑中的反映,感知并引发关联思考,既指感知和思考的过程活动,也是指其结果——结论。 人的认识思维,绝不是如照相机录音机等仅仅是记录那么简单直接,首先是感知,然后有不同事物概念的建立并储存,最后才是事物之间的联系,现象与关系的总结性思考并得出结论。 或换个角度说,感知并记忆,分析与对照,最后归纳、概括、抽象等总结性思考,就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三大步骤。就好比计算机,数据输入储存,数据采集和对照,数据逻辑关系计算并得出结论。 人脑的功能,主要优势不在于感知和记忆,也不在于简单的分析对照,这在很多动物中也普遍存在,比如如老马识途,条件反射等。 人脑的复杂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归纳总结、抽象等思维),能够寻找到事物表象背后的因果本质,这才是人脑独有,区别于普通动物的认识能力,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独特能力基础,是认识能力的关键。通俗地讲,能够提问和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能够找出怎么办,这才是认识的本质。 人的认识最初形成,需要倒推到猿人祖先。 最初猿人赤手空拳打天下,与普通动物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凭借身体的本能,没有任何工具的使用,承受着自然界生存竞争的残酷压力。在猿人的生存活动中,逐渐凭借头脑的初步认识能力,经历了从自然工具的偶然使用,到刻意寻找并保存自然工具,到简陋修整自然工具,再到刻意制作简单的人造工具(旧石器时代),又到较复杂的人造工具(新石器时代)…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语言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认识能力的进步,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工具的平台,是认识能力提高的先天物质基础条件,没有语言,无法意识思维。 在此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猿人到原始人的转变标志,就是旧石器时代的出现,代表着人对自然的现象和简单规律的初步认识和掌握,标志着人从此具有了认识的能力和意识,这是人与普通动物的划分标准。 原始人的认识,来源于生存活动(认识对象),却对生存能力的提高,生存范围的扩大,提供了强力的物质和方式方法保证。否则,人的先天体能,远远不足以成为自然万物之灵。 自从人类有了认识能力,即具备了其三大特征:珍贵性——众多生命中的极其稀少和高级;遗传性——先天具有,还可以继续向下遗传;进化性——认识能力在使用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由于认识的感知,认识的思考总结,都是主观的头脑活动,认识的结论,也必然是主观的,唯心的。正确与否,有多少谬误,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证明。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经验的历史积累,逐渐才有更复杂抽象的经验和理论总结,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经验和理论对认识的检验和证明,是相对的,但也是先进的;实践的检验,为根本性的(非唯一性的)。 认识结论的产生,既受到认识者的经验、理论、思考能力的主观制约,也受到认识者的认识角度,立场、方式方法等客观条件制约。认识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时,主观客观条件的不同,认识结论会形成明显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体现了认识活动的相异性。其中,认识的错误,归根到底都是人们感知和思考的错误,故而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讲都是主观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只有存在或灭亡,强大与弱小等等性质,没有对错道德的问题和属性。 由于认识的对象同一,其现象和背后隐含的规律,总是相同的,尽管有人的认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原理内容也表述为,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部分的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认识论原理总结

第二部分:认识论(涉及实践、认识、真理等概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重点掌握】 【原理】:该原理在使用时一般分为4点组织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运用及判断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⑴首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 ⑵其次再在材料中找如下内容: ①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对与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这认识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⑶以上四点不一定能找齐,可以是其中之一 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重点掌握】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③在实践中坚持、检验和发展真理。 3.(对真理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应用范围】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②材料中一个认识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注意】①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他就有真理;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人们犯错误,通过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就会得到正确的认识。③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是在无限发展,因而其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 第二部分:认识论(涉及实践、认识、真理等概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重点掌握】 【原理】:该原理在使用时一般分为4点组织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运用及判断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⑴首先要能在材料中找到相关性的动词,如:深入(实际),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 ⑵其次再在材料中找如下内容: ⑤在实际中得到了什么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⑥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⑦认识结果得到证实“对与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⑧这认识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⑶以上四点不一定能找齐,可以是其中之一 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重点掌握】 〖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但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③在实践中坚持、检验和发展真理。 3.(对真理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应用范围】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②材料中一个认识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注意】①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他就有真理;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人们犯错误,通过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就会得到正确的认识。③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是在无限发展,因而其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认识论

第四章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1、实践促使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发生分化,为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2、实践活动的操作方式内化为人脑的思维模式,使人脑具备了意识的功能,为认识活动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3、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扩大了人际交往,加强了社会交流,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使人的认识可以超越个体经验的狭隘性和直观性,使认识活动的发生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直接来源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认识形成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由实践提供和规定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创造力新手段;也为认识的发展锻炼了思维能力。 3、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 认识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客观真理,但获得客观真理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实践活动的成功。因为人只有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因为实践是把主观变成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唯物主义观点。(2)检验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观点认为:把实践看做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唯一性、至上性、绝对性,即实践一定能检验真理,凡经实践检验的一切都是客观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局限性、历史性、相对性,即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是一个过程,已经检验过的真理还需要经过实践的再检验。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逻辑证明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不能把逻辑证明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说明认识有道理,符合逻辑,但它不能说明道理的真实性。 三、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这是由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实践是能动的,受意识支配的,这决定实践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2、这是由认识的特性所决定的。认识的活动及其成果有相对对立性,它一经形成,便能发作用于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基本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使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二是落后的、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甚至破坏的作用,阻碍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4、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指导主体自觉按照规律去从事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做出预测和规划;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实践活动。 5、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科学理论对实践

认识论

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首先要明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哪些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四个方面)、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3)真理,包括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显示问题,并不是以上原理都用得到,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一个道理或者那些道理,然后把材料与观点有机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可。

例一: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括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育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定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问: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究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们对甲型H1N1的研究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高考考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福建省永定县坎市中学高三(1)班赖启发整理 (一)唯物论(5个)(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 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 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 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 略等)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 利用客观规律的重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性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3个) 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上升性)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实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 -认识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促进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 1 页共1 页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原理总结

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尚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1)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做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的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的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三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求真理的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1)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