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基础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一 教育法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范畴。
A.教育单行法律 B.教育基本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部门规章

2.下列各题中,(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A.校舍 B.学校 C.教学设施 D.教学成果

3.( )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教育法的渊源 B.教育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规范 D.教育法的体系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这是( )
A.授权性法律规范 B.义务性法律规范 C.禁止性法律规范 D.权义复合性法律规范

5.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属于( )。
A.教育单行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地方性法规 D.教育规章

6.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法是依靠舆论、信念、习惯和教育保证实施的。 对 错

2.教育法律条文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对 错

3.《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这是禁止性法律规范。 对 错

4.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对 错

5.教师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 对 错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
结合实际,论述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及种类。
答题思路:(1)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而需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表现在:①责任主体的特定性;②责任依据的特定性;③责任类别的综合性。(3)教育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的不同,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考生可联系实际案例或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

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下述问题:

(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

(3)违法主体是谁?

(4)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 (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第38条等规定。《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李某及个体户。 (4)根据《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对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对非法招用应当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8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7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林某信奉某宗教,其本人每天进行祷告等宗教活动,并佩带宗教饰物。他还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宣传宗教,并劝说学生信奉某宗教。林某的行为违背了( )
A.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B.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2.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考试由

( )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A.学校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

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 )制度。
A.任用 B.任命 C.聘任 D.雇用

4.《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 )
A.只能提出申诉 B.只能依法提起诉讼 C.可以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D.既不能提出申诉,也不能提起诉讼

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
A.民事责任 B.经济责任 C.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

6.《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B.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C.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D.教育的中立性原则

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 )的建设。
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D.少数民数学校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 错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对 错

3.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是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 对 错

4.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对 错

5.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对 错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
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教育法》关于受教育者权利的规定及其意义。
答题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对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规定如下:(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

其他权利。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受教育者权利受侵害的情况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初中三年级学生严某考试时在试卷下面放有写着公式的纸条,被监考老师发现并予以没收。后学校认为严某考试作弊,态度恶劣,于是对

其做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严某对处分决定不服,向校方提出申诉,但校方一直未给予任何书面答复。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学生严某作为受教育者,享有《教育法》规定的哪些基本权利?

(2)学校的行为合法吗?请结合案例加以具体分析。

(3)严某采取的维权方式是否符合《教育法》规定?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包括“(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学校的行为侵犯了严某的受教育权。严某违反了考试纪律,应当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但学校的处分应当适当,而不应剥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严某的受教育权。 3.《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起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由此,严某向学校提出申诉是合法的。考生再根据以上答题思路,适当展开论述。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义务教育制度。
A.五年制 B.六年制 C.九年制 D.十二年制

2.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A.5,6 B.6,7 C.7,8 D.8,9

3.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教师的

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C.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相当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D.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5.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设置规划的要求,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 ( )
A.早于居民区的建设 B.晚于居民区的建设 C.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D.待居民区的建设完毕后进行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7.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事业。
A.行政性 B.公共性 C.经营性 D.公益性

8.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 )。
A.考试、就近入学 B.免试、就近入学 C.免试、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D.考试、到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

9.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
A.三级、二级、一级 B. 初级、中级、高级 C.初级、高级、特级 D. 初级、中级、特级

10.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课本费 B.校服费 C.学费、杂费 D.住宿费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0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对 错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处分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对 错

3.某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补课,这不属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行为。 对 错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修学的,由其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决定。 对 错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可以不负责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对 错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
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结合实际,论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因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

其教育行政部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2)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3)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人员 D.劳动者

2.学校和教师签定聘任合同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应当由( )。
A.学校确定 B.教师确定 C.学校和教师双方协商确定 D.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3.教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日内,作出处理。
A.十五 B.三十 C.六十 D.九十

4.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 )。
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者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是 ( )
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6.教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客观、公开、即时 B.客观、公正、准确 C.客观、实效、合理 D.公开、公平、公正

7.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8.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 )。
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9.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法定情形是(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6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1.中国公民只要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就可以

取得教师资格。 对 错

2.遵守职业道德只是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不是教师的法律义务。 对 错

3.《教师法》规定,学校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对 错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
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教师法》关于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的规定及其意义。
:(答题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对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规定如下:(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2.结合实际,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及其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及其意义。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六项法定权利,分别为:(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教师权益受损的法律救济途径,即“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作出处理。”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教师权利受侵害的情况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安徽合肥某学校和附近学校约定,每学期举行一次联合考试(简称“联考”),学校依据学生成绩对任课教师进行奖惩,对“联考”成绩

差的班级,学校扣罚任课教师工资。实行“联考”后,一些教师为获取奖金或避免处罚而抢占课时、搜罗资料、竞猜考题,使学生负担加重,

积极性受挫,而教师人人自危,把素质教

育抛掷脑后。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2)学校以“联考”成绩差为由,扣罚任课教师工资的做法是否合法?

(3)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如果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其合法权利,可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根据《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明确教师享有的六项法定权利;(2)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判断学校的做法侵害了教师的哪些法定权利;(3)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明确教师的法律救济途径。考生可根据以上答题思路,适当展开论述。







教育法规基础》试卷 专题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 )。
A.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B.尊重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C.爱护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D.关心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 )。
A.优先救护妇女和儿童 B.优先救护学生 C.优先救护老人 D.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与惩罚并重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教育与保护并重

5.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 )。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罚

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 )和青春期教育。
A.职业辅导 B.安全辅导 C.心理健康辅导 D.特长辅导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 )。
A.交通安全事故 B.人身安全事故 C.突发事故 D.食品安全事故

8.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

予( )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A.特殊、优先 B.特殊、重点 C.重点、优先 D.额外、优先

9.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 )。
A.安全意识 B.自我管理意识 C.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D.法制意识

10.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2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1.国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对 错

三、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1.在某小学六年级(4)班,教师王某在教室里上科学课,上课过程中王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装置摆放不高,在教室后面的同学都站起来看,并且在小声议论。王老师要求后面

的同学安静并坐下,同学们坐下后王老师继续做实验,可过了一会儿,后面的同学又站了起来,而且议论声更大,坐在最后排的学生张某和几位同学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向前挤过来,王老师叫他们退

后,可张某他们不听,而且张某还大声说“我们坐在后面什么也看不见”。王老师看到张某不听自己的话还顶撞自己,于是拿起粉笔刷就向张某扔过去,粉笔刷正好打在张某的头上,由于这种粉笔刷

是长方形的,而且外层是铁皮的,粉笔刷的角打在张某的头上致使头破血流,张某当场晕倒在地。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王老师的行为违反了现行哪些法律的规定?请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分析。

(2)根据《教师法》的相关规定,王老师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处分?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如何处理?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等关于禁止体罚学生的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判断教师王某行为的违法性质。(2)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分析教师王某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分析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
2. 2006年5月11日,因为学生没有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交上,某小学的一名年轻女教师黄某竟罚16名二年级小学生打自己耳光。事后,黄某称

,当时只是想,父母养活孩子不容易,而孩子却不

好好学习,感到很生气,就做出了这种错误的事,现在很后悔,感到对不起学校领导,对不起家长。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教师黄某的行为合法吗?请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进行分析。

(2)如果黄老师的行为不合法,他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等关于禁止体罚学生的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判断教师黄某行为的违法性质。(2)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分析教师黄某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3.一天上午上课时,因男生傅某(十五岁)不遵守课堂纪律,对他进行教育拒不接受,教师李某十分气愤,先用右手推傅的左肩膀一下,傅仍不承认错误,又用右手打腹胸下部一拳和后腰一拳。

傅某当日下午四时感到腹痛,晚九时送医院急诊,诊断为脾破裂两处。经急诊手术,将脾切除。

阅读上面的材料,并回答下述问题:

(1)李老师的行为合法吗?请运用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2) 如果李老师的行为不合法,他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等关于禁止体罚学生的规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判断李老师行为的违法性质。(2)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分析李老师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教育法规基础》 专题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目前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两部,一部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另一部是( )。
A.《义务教育法》 B.《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民法通则》

2.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重新犯罪的预防,主要应当依照下列哪部法律执行(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旷课是一种( )。
A.不良行为 B.严重不良行为 C.严重违

法行为 D.犯罪行为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2 B.14 C.16 D.18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 )。
A.学校预防 B.家庭预防 C.社会预防 D.司法预防

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称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 )的违法行为。
A.劳动教养 B.收容教养 C.行政处罚 D.刑事处罚

7.未成年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依法( )。
A.劳动教养 B.收容教育 C.收容教养 D.判处管制
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应当遵循( )的方针。
A.教育、感化、挽救 B.批评、教育、惩罚 C.教育、劝服、挽救 D.说理、劝服、感化

9.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14周岁以下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D.18周岁以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12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对 错

2.最近学校附近治安不太好,学生小王每天上学都在书包里放了一把匕首来防身。这是合法行为。 对 错

3.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公安机关批准。 对 错

4.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 错

5.未成年人被收容教养期间,主要是对其严加管理,执行机关无须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对 错

6.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对 错

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
1.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谈谈未成年人被收容教养期间的受教育权。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对未成年人被收容教养期间的受教育权规定如下: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

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考生须根据以上法律条文,可以从教育在对未成年人收容教养人员矫正工作的作用角度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材料深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初二学生张某(14周岁),因受社会上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影响,多次逃课,老师只是偶尔批评几句,并没有过多理会。上初三时张某参加不良行为的团伙,经常打架斗殴,并在一次斗殴中致人受伤,被公安机关依法收容教养。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张某逃课、打架斗殴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校在未成年学生犯罪预防中的义务有哪些?

(3)张某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是否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答题思路)(1)张某逃课、打架斗殴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未成年学校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学校教育管理,避免中小学生旷课的发生。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3)张某在被收容教养期间,仍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考生可根据以上答题思路,结合实际,适当展开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