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设计作业

控制系统设计作业
控制系统设计作业

控制系统设计作业

要求:

对已知的转子绕线机控制系统(见教材P284例6-12), 根据控制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校正装置(控制器), 校正装置可设计为:

1.滞后校正网络,

2.滞后-超前校正网络,

3. PID控制器(串联工程设计方法,见教材),

4. 智能PID控制器,

5.反馈控制器,

6.采用串联综合法校正(见教材),

7. ITAE优化方法(见教材P613)等形式。

每位学生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选定校正装置型式(每人选一种,不得相同,不能用例6-12中用过的),使用MATLAB对校正装置进行设计,计算校正装置参数。最后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调整参数,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2.设计内容:

设计目标是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为小型电机的转子缠绕铜线。每个小型电机都有3个独立的转子线圈,上面需要缠绕几百圈的铜线。绕线机用直流电机来缠绕铜线,它应该能快速准确地绕线,并使线圈连贯坚固。采用自动绕线机后,操作人员只需从事插入空的转子、按下启动按钮和取下绕线转子等简单操作。

图1 绕线机控制系统

绕线机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相应的控制系统的原理方块图如图2所示。

控制系统设计的具体目标是:使绕线速度和缠绕位置都具有很高的稳态精度。也就是使绕线机系统对斜坡输入有很高的稳态精度。

(s R )(s Y 图2 绕线机控制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该系统至少是个I 型系统,它响应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为零,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21)(s s R =的稳态误差为:

v

ss K e 1= 其中 50)(lim

0s G K c s v →= 设计的具体要求:

要求设计串联校正装置)(s G c ,使系统满足下述性能指标:

(1) 系统对斜坡输入响应的稳态误差小于10%,10=v K ;

(2) 系统对阶跃输入的超调量在10%左右;

(3) 按2%准则的调节时间s t 不超过3s 。

前馈【控制专区】系统设计

目录 一、前馈控制系统设计 1、前馈控制系统选择原则 1.1 扰动量可测不可控原则 (2) 1.2 控制系统精确辨识原则 (2) 1.3被控系统自衡原则 (3) 1.4 优先性原则 (3) 1.5 经济性原则 (4) 2、工程整定 2.1 整定的总体原则 2.1.1 稳定性 (4) 2.1.2快速性 (5) 2.1.3 反馈控制的静差 (5) 3、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工程整定 (5) 二、实例仿真 (6) 2.1前馈控制系统整定 (7) 2.2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稳定性分析 (7) 2.3、反馈控制系统整定 (8) 2.4、系统仿真 (9) 三、心得体会 (11) 四、参考文献 (12)

二、实例仿真 系统按结构分类,可分为: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串级复合控制系统等。 其中,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利用前馈抑制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干扰,利用反馈控制抑制其他干扰以及前馈所“遗留”部分干扰。前馈调节器和反馈调节器的整定方法如前所述。一般为了实现系统无静差,反馈调节器多选控制方式。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仿真主要包括:系统识别、控制系统整定和系统仿真等内容。其中控制系统整定包括前馈控制系统整定和反馈控制系统整定两部分。本例采用前馈、反馈分别整定的方法。 假设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中各部分传递函数如下: 10s 干扰通道传递函数为:(s)G2(s)15 (81)(10s1) s++ 8s 系统被控部分传递函数为:G1(s)G2(s)6 s++ (51)(10s1) 给定部分传递函数为:(s)=1

2.1前馈控制系统整定。 由于采用前馈反馈分别整定方法,所以,前馈整定参数为:2.5, 8。若系统采用控制,则系统结构框图如图: 2.1.1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方框图 2.2反馈控制系统前向通道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性分析是实验调试中正确把握试验方法、试验参数的基本依据。对2.1.1所示系统反馈环节中开环稳定性分析(不含调节器部分),为分析方便,取: 不含调节器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近视写成:6 +++ 2 (3s1)(10s1)(5s1)

T6113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对加工机床特别是工作母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人们也将注意力集中到机床上来,数控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发展的产物,他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制造业的进步。机床的控制系统的优劣与机床的加工精度息息相关,特别是PLC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后,已经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可编程控制器PLC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自动控制。在机械加工领域,机床的控制上更显示出其优点。由于镗床的运动很多、控制逻辑复杂、相互连锁繁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时,需要的继电器多、接线复杂,因此故障多维修困难,费工费时,不仅加大了维修成本,而且影响设备的功效。采用PLC控制可使接线大为简化,不但安装十分方便而且工作可靠、降低了故障率、减小了维修量、提高了功效。 1.2 关于课题的一些介绍和讨论 1.2.1 设计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定解决的关键问题 完成对T6113机床的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控制核心是PLC,并使其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加工范围扩大,控制更可靠。 研究内容: (1) T6113的电气系统(PLC)硬件电路设计和在机床上的布局。 (2) PLC程序的编制。 解决的关键问题:PLC对机床各个工作部分的可靠控制电气电路的安全问题的解决 1.2.2题目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目前数控机床以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其昂贵的价格是一般用户望尘莫及的,所以改造现有的机床以达

到使用要求是比较现实的,也是必须的。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造是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精度和其他加工要求,并且在实践中已取得的相当好的效益。 1.2.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利用PLC作为控制核心,替代传统机床的继电器控制,使得机床的控制更加灵活可靠,减少了很多中间的机械故障的可能。利用PLC的可编程功能使得变换和改进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1.2.4设计产品的用途和应用领域 镗床是一种主要用镗床刀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特别是分布在不同表面上、孔距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如各种箱体,汽车发电机缸体等零件的孔。一般镗刀的旋转为主运动,镗刀或工件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在镗床上除镗孔外,还可以进行铣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平面等工件。因此镗床的工作范围较广。它可以应用于机械加工的各个领域,但因其价格比一般机床贵好多,所以在比较大的加工车间才可见到。 1.3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迅速发展的,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从简单的控制设备到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有触点的硬接线控制系统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存储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精密测量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生产机械的电机拖动,已由最早的采用成组拖动方式,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自动化功能还是生产安全性方面都相当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主要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组成,其控制方式是断续的,所以又称为断续控制系统。由于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容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至今仍是机床和其他许多机械设备广泛采用的基本电气控制形式,也是学习先进电气控制的基础。这种控制系统的缺点是采用固定的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灯光控制系统方案

一、系统概述 系统原理概述 系统所有的单元器件(除电源外)均内置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由一对信号线(UTP5)连接成网络。每个单元均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各回路负载。输入单元通过群组地址和输出组件建立对应联系。当有输入时,输入单元将其转变为数字信号在系统总线上广播,所有的输出单元接收并做出判断,控制相应回路输出。 系统通过两根总线连接成网络。总线上不仅为每个组件提供24伏直流电源,还加载了控制信号。通过系统编程使控制开关与输出回路建立逻辑对应关系。 系统元件采用 模块化结构、并已 经有系统化产品、 系统扩展方便。同 时,通过专用接口 元件及软件,可能 直截接入电脑进行实时监控,或接入以太网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因此在设计时更加简单、灵活。 系统为分布式控制,模块化结构,可靠性高。任何控制模块均内置CPU,每个输入模块(场景开关、多键开关、红外传感器等)都可直接与输出模块(调光器、输出继电器)通讯(发送指令→接受指令→执行指令),避免了集中式结构中央CPU一旦出现故障造成整个系统瘫痪的弱点。 与BA系统的集成

诺雅照明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专用接口软件,可方便地与其他系统连接,如楼宇自控系统、门禁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

系统结构图

二、系统功能和优点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学校应用的功能和优点: 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 可用手动控制面板,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使人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 2、美化环境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灯光设计,能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增添其艺术的魅力。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灯光的颜色、投射方式和不同明暗亮度可创造出立体感、层次感,不同色彩的环境气氛,不仅使学生有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产生一种艺术欣赏感,对课程产生强烈的研究精神。 3、可观的节能效果 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开到最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系统能保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或达到所要求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学校的能耗。 4、延长灯具寿命 灯具损坏的致命原因是电压过高。灯具的工作电压越高,其寿命则成倍降低。反之,灯具工作电压降低则寿命成倍增长。因此,适当降低灯具工作电压是延长灯具寿命的有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图2.4-1物料出口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用反馈控制系统。若考虑干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2.4-2前馈控制方案。方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量。 图2.4-1 反馈控制 图2.4-2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方块图,如图2.4-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 ()()() ()(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 (2.4-1) 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示对象干扰 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 ) (s G ff 为前馈控 图2.4-3 前 馈控制方块图 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 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

0)(≠s Q 时,要求0)(=s θ (2.4-2) 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 (s G ff = ) ()(S G S G PC PD - (2.4-3) 满足(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θ不受扰动量Q 变化的影响。图2-4-4表示了这种全补偿过程。 在Q 阶跃干扰下,调节作用c θ和干扰作用d θ的响应曲线方向相反,幅值相同。所以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 图2.4-4 前馈控制全补偿示意图 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图 2.4-5 反馈控制方块图 图 2.4-6 前馈控制方块图

一种简单实用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一种简单实用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0-03-10T16:21:22.82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2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周玲钟义广[导读] 近年来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塔水位控制自动化系统被不断地改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周玲钟义广(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对该系统组装测试,达到预期效果,正式应用于乡镇供水系统中。实践证明,该水位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合理,运行效果好,具有低成本、高使用价值的优点。关键词: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0 引言 近年来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塔水位控制自动化系统被不断地改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及时、准确、安全和保证充足供水。目前水位自动控制系统有很多成熟的产品,控制手段主要有单片机监控、比较电路监控、利用PLC和传感器构成水塔水位恒定的控制系统等,运行可靠,可实现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在许多偏远地区,特别是居住相对分散的农村地区,供水问题也待解决。如果仍然沿用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难以保障。本文针对乡镇和偏远农村家庭供水的特点,设计一款简单实用、符合要求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1 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针对偏远农村分散居住,取水不方便(包括从水井取水)的特点,考虑到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不高,设计的供水系统必须是既方便农民的生活,又经济实惠等特点的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由图中可知,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电路主要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大部分组成。主电路是一台抽水水泵,由220V交流电源电压供电。控制电路由包括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感应电路及限流限压电路组成。 2 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 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只需选用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的设备。 由设备表可知,所有的设备都是简单而常用的小型设备,价格低廉,控制和维护简单易于掌握,对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非常适用。传统的水位控制系统通常使用传感器进行上、下限控制,以保证水位在上、下限之间。此设计中只用三根导线来代替传感器放置在上、下限水位之间,利用水的导电特性完成上、下限水位的自动控制,节省了购买传感器的费用,也不必考虑传感器的故障,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常见的生活用水供应系统工作形式是由外来补充水源(一次水源)向一个高位水塔和一个低位水池补水,再由高位水塔和低位水池(二次水源)向各用户供水。此设计主要考虑针对家庭供水系统(或者某些单独取用水之处),因此只需用(储)水箱而非水塔供水。系统供水是由水箱直接供应,不用考虑由位置高度所形成的压力来进行供水,不用气压供水,不必在屋顶上设置水箱,也不用单独建筑水塔,仅在厨房或需用水的地方放置一足够大的(储)水箱即可满足供水要求。 3 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该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控制原理如下:系统上电后,交流电源经整流、滤波、稳压后,由电位器调节获得12V直流工作电压。当水箱水位低于下限时,接触器线圈失电,其常闭触头使水泵接通工作,抽水到水箱中;当水位上升到上限时,接触器线圈得电,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水泵停止抽水。 V1、V2用来保护LM317输出端电压为安全电压,使其免受短路电流的影响;V3用来保护三极管,同时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水位的上、下限可通过调整三根导线的位置设定。 4 测试应用 该设计经安装调试,结合实验室给排水系统进行测试,效果良好。正式应用于某乡镇几个家庭的日常用水装置中已将近两年,至今未发生故障。该系统在运行期间稳定性高,完全符合预先规定的标准,只需将控制电路稳压输出调整在10V-12V之间,可投入使用。可用交流变压器供电,也可以用直流供电。 5 结束语 设计的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因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发生故障,可用于要求不高的给排水系统中,特别适用于城镇及偏远山区取水装置。 参考文献: [1]布挺,王帆.基于西门子PLC的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J].科技信息,2009年第12期. [2]曹琦.一种节能的变压变频供水系统[J].变频器世界,2006(7):133-137. [3]朱晓青主编.过程检测控制技术与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

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精馏塔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93 学号: 090302074 学生姓名:杨昌宝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自动化 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摘要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精馏操作的应用越来越广,分流物料的组分越来越多,分离的产品纯度越来越高。采用提馏段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它能够较直接地反映提馏段产品的情况。将提馏段温度恒定后,就能较好地确保塔底产品的质量达到规定值。所以,在以塔底采出为主要产品、对塔釜成分要求比对馏出液高时,常采用提馏段温度控制方案。由于精馏塔操作受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制约,鉴于单回路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精馏塔这一复杂的、综合性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串级控制的精馏塔提馏段温度控制系统。 精馏塔的大多数前馈信号采用进料量。当进料量来自上一工序时,除了多塔组成的塔系中可采用均匀控制或串级均匀控制外,还有用于克服进料扰动影响的控制方法前馈—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测控制,通过对系统当前工作状态的了解,预测出下一阶段系统的运行状况。如果与参考值有偏差,那么就提前给出控制信号,使干扰获得补偿,稳定输出,消除误差。前馈的缺点是在使用时需要对系统有精确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系统模型才能有针对性的给出预测补偿。但在实际工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干扰都是可测的,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是可得到精确模型的,而且大多数控制对象在运行的同时自身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仅用前馈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品质。这时就需要加入反馈,反馈的特点是根据偏差来决定控制输入,不管对象的模型如何,也不管外界的干扰如何,只要有偏差,就根据偏差进行纠正,可以有效的消除稳态误差。解决前馈不能控制的不可测干扰。 前馈反馈综合控制在结合二者的优点后,可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关键词:提馏段温度前馈-反馈串级控制

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交流电动机控制系统项目 设计方案 第1章概述 1.1 交流电动机的发展概况 交流电动机是在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渊源关系从其名称中就可以看出来。有刷直流电动机从19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以其优良的转矩控制特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在运动控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有机械接触电刷-换向器一直是电流电机的一个致命弱点,它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限制了其在很多场合中的使用。为了取代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装置,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早在1917年,Bolgior就提出了用整流管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从而诞生了交流电机的基本思想。 1955年美国的D.Harrison等首次申请了用晶体管换相线路代替有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电刷的专利,标志着现代交流电动机的诞生。 交流电动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在交流电动机发展的早期,由于当时大功率开关器件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靠性差,价格昂贵,加上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水平的制约,使得交流电动机自发明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性能都不理想,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推广使用,1970年以后,随着电力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型的全控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如GTR、MOSFET、IGBT等)相继问世,加之高磁能积永磁材料(如SmCo、NsFeB)陆续出现,这些均为交流电动机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流电动机系统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1978年汉诺威贸易博览会上,前联邦德国的MANNESMANN公司正式推出了 MAC交流电动机及其驱动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即在国际上掀起了研制和生产交流系统的热潮,这业标志着交流电动机走向实用阶段。 随着人们对交流电动机特性了解的日益深入,交流电动机的理论也逐渐得到了完善。1986年,H.R.Bolton对交流电动机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指出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合肥学院HEFEI UNIVERSITY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班级: 10 姓名: 学号: 10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被认为是发展较快的两个分支,工业自动化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可分为过程控制和制造工业自动化及自动化测量系统。过程控制自动化是以流程工业为对象,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一般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一、DCS控制系统介绍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CS的工程设计主要有12项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方案论证,DCS 评估,DCS询价,技术谈判,合同签订,开工会议,系统设计,组态编程,安装调试,现场投运,整理文件,工程验收。 1.1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1、现场控制级 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将过程非控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而且对实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操作站显示和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输出装置在有上位机的情况下,能以开关量或者模拟量信号的方式,向终端元件输出计算机控制命令。 在DCS系统中,这一级别的功能就是服从上位机发来的命令,同时向上位机反馈执行的情况。至于它与上位机交流,就是通过模拟信号或者现场总线的数字信号。由于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真或者受到干扰,所以目前流行的是通过现场总线来进行DCS信号的传递。

过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过程控制仪表与系统 题目:工业含硫废气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503班 学号: 7 学生姓名:王哲 教师:李飞

工业含硫废气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摘要:许多化工厂在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含有污染的有害气体,其中含硫的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对含硫废气正确合理的处理至关重要。在我国工业含硫废气一般多采用焚烧工艺,经焚烧炉焚烧,使污染性气体转换成安全物质。经方案论证后,本设计采用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控制目标温度在600-800℃设定尾气焚烧炉炉温波动范围不超过±30℃。该控制系统中运用PID算法,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模拟信号送到变送器,变送器输出4~20mA的电流信号。将变送器输出的标准信号送入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分析比较所测参数与预设参数之后输出控制信号,执行器根据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变化,最终达到对系统温度的控制。 关键词: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炉温控制;流量控制;变送器 1 引言 含硫废气与加氢反应器出口过程器被加热至270-320℃左右与外补富氢气混合后进入加氢反应器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H2S。加氢反应为放热反应,离开反应器的尾气-换热器换冷却后进入冷凝塔。 废气在冷凝塔中利用循环机冷水来降温。70℃冷凝水自冷凝塔底部流出,经济冷泵加压后经急冷水冷却器用循环水冷却至40℃,循环至冷却塔顶。部分急冷水经急冷水过滤器过滤后返回急冷水泵入口。尾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凝,产生的酸性水由急冷水泵送至酸性水处理处。为防止酸性水对设备的腐蚀,需向急冷水中注入氨根据ph值大小决定注入氨的量。 冷凝后的尾气离开冷凝塔进入回收塔,用30%的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吸收废气中的硫化氢,同时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塔底富液用富液泵送至溶剂再生部分统一处理。从塔顶出来的净化气经尾气分液罐分液后进入焚烧炉燃烧,有燃料气流量控制炉膛温度;废气中残留的硫化氢几乎全转化成二氧化硫,最后再对二氧化硫进行处理。 焚烧炉要控制温度在600-800℃,保证尾气可以充分燃烧,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没有危害。 温度控制系统可采用的方法有双闭环串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等。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1 系统概述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又称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是智能建筑3A (有的定义5 A)系统中的重要一A (BA),大厦自动化体系通过工业标准的控制总线与楼宇控制中心相连接。迅速实施条件调节和综合管理,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健康、温馨及高效的室内生活与办公环境和可靠的安全保障,并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智能化。 现代化楼宇是集一流的建筑结构和布局、完善的服务设施、良好的交通便利条件、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与通讯设施于一身的多功能综合性楼宇,为了适应新一代大楼的机电自动化要求,也从大楼的能源节约,有效管理出发,需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对办公楼供电、供水、照明、电梯、空调、环境等的监视与控制。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随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它是楼宇监控管理服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完美体现。在进行系统建设时,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楼宇的环境结构、服务需求、设备内容和管理模式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投资合理、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楼宇环境。 1.1 建设目标 楼宇自动化系统为楼宇建立包括电梯、灯光、发电机、供排水、供配电环境、温湿度、空调、红外报警、漏水、火灾联动的监控系统,监控对象涉及到:电梯、灯光开关、发电机、电量参数、配电开关、UPS、红外报警器、漏水绳等,实现7&4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楼宇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以实现最高的楼宇设备可用率,并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楼宇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如下目标: 1)系统设计以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安装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 2)稳定和准确地自动调节大厦内各项参数,为大厦内人员提供一流的工作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教案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2》第4章,控制与设计的内容。通过学习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目标,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的机理,控制与设计的知识,有助于我们运用简单的控制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发展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控制的含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熟悉简单的开环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并能够分析典型的案例。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整个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简单的被控制对象的基本特征,能确定被控量控制量,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形成初步的控制设计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控制系统设计的兴趣和想象力,理解控制系统技术设计在艺术中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制作一个控制装置,或者能根据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或模拟实施,学会调试运行,提出改进方案。 【教学课时及地点】

两课时。一课时在教室学习理论,一课时在实验室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就构成了一个系统,称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常又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其中闭环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新课讲授。 简单控制系统设计概论。控制系统是一项大而专业的工程,光概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今天我们只作为入门了解一下简单控制系统的涵义和设计步骤。简单控制系统其实就是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仅对一个被控变量进行控制,特点是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易于运行,因此适用于被控过程的纯滞后和惯性小、负荷和扰动变化比较平缓、控制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一、确定控制的目的。 二、确定系统的被控量,即控制系统要控制什么。一般情况下,系统的控制目的就是系统的被控量,但有些控制系统的控制目的与系统的被控量就可能不同。 三、明确系统被控量应达到的精度指标。 四、选定控制系统的结构。 五、建立系统各环节的模型。 六、确定待调参数。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生活智慧人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广东领航者科技有限公司

一、概述 本方案设计采用witlife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维德莱夫品牌源自澳大利亚,始创于1989年,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生活·智慧人生,系智能化酒店,智能化家居的领航者,在大洋洲和大中华地区设有研发和业务机构。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经销商和代表处。为智能化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为智能化领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不变的核心理念:为智能生活,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全程智能服务,实现超乎客户满意的惊喜。 Witlife维德莱夫大中华地区总部成立于2010年,Wit life维德莱夫是一家专业从事家庭智能化控制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球知名企业,是全球知名的智能家居公司。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家居系统,是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通讯技术、无线射频(RF)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显示、即时控制、预设控制、远程控制等功能,可以用家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RF遥控器、触控面板等多种方式进行控制。通过网络可以完全掌控家庭、酒店所有的灯光、空调、电视、音响、热水器、饮水机、电饭煲、房门、窗帘、供养、浇花等。 Witlife维德莱夫,智能生活,智慧人生,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推出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家居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现代住宅中的安防监控、灯光窗帘、温度湿度、音乐影院等智能控制,并能无

缝接入小区网络对讲、家庭物联网。 二、网络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标准 本设计方案主要参照以下设计标准: 1、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EN50090 (欧洲电工标准) 三、智能家居系统结构原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网络架构,分散控制各个子系统,最适合现代家居的应用,其结构如下: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是网络点,网络点通过网络线接入路由器构成的家庭局域网。可以高速双向传输控制、信息、视频、音频等。 由上图可看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平台能够搭载各种控制子系统,除了继电器控制信号,它能控制任何控制协议,传输任何音频、视频、信息数据,并能双向反馈。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具有: ?居家安防控制 ?居家监控系统 ?灯光智能控制

加热炉前馈串级控制系统

1.1 概述 在产品的工艺加工过程中,温度有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温度检测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砂浆工艺中,使浆液的温度保持恒定值,对保持浆液粘度和浓度不变,进行均匀上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对加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连续的测量和控制;另外,由于砂浆机中蒸气压力和卷绕速度的变化使烘干温度变化很大,因此,测量和控制烘筒的温度非常重要。 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内的温度控制直接关系到所冶炼金属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温度控制不好,将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可靠的温度的监控在工业中是十分必要的。 加热炉是钢铁企业热轧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加热炉的能耗和最终钢材产品质量钢坯成材率、轧机设备寿命以及整个主轧线的有效作业率.加热炉控制系统对加热炉的控制系统来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坯料加热温度的均匀,温度控制的准确,合理进行燃烧,节约燃料,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都有重要意义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大量的定值控制问题。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很常见的一种系统,它将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起来,组成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这样既发挥了前馈控制即使克服主要干扰被控参数影响的优点,又保持了反馈控制能抑制各种干扰的优势,同时也降低了对前馈控制器的要求,便于工程上的实现。

2.1方案选定 2.1.1 简单控制系统 加热炉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任务是把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常选原料油出口温度()11θ为被控参数、燃料流量为控制变量,构成如图2.1所示的温度控制系统。影响原料油出口温度()11θ的干扰有原料油流量1()f t 、原料油入口温度2()f t 、燃料压力3()f t 、燃料压力4()f t 等。该系统根据原料油出 口温度1t θ() 变化来控制燃料阀门开度,通过改变燃料流量将原油出口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数值上,是一个简单控制系统。 图2.1 加热炉出口单回路温度控制系统 由图2.1可知,当燃料压力或燃料热值变化时,先影响炉膛温度,然后通过传热过程逐渐影响原料油的出口温度。从燃料流量变化经过三个容量后,才引起原料油出口温度变化,这个通道时间常数很大,约有15min ,反应缓慢。而温度控制器1T C 是根据原料油的出口温度1()t θ与设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当燃料部分出现干扰后,图2.1所示的控制系统并不能及时产生控制作用,克服干扰对被控参数1()t θ的影响,控制质量差。当生产工艺对原料油出口温度1()t θ要求严格时,上述简单控制系统很难满足要求。

简单控制系统

简单控制系统 §5.1 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简单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是指由一个受控对象、一个测量变送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机构(控制阀)所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 一、被控变量的选择 被控变量选择方法 方法一:选择能直接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产量和质量又易于测量的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称为直接参数法。 方法二:选择那些能间接反映产品产量和质量又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对应关系、易于测量的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称为间接参数法。 选择被控变量的原则 1. 选择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环境保护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为被控变量。 2. 当不能用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变量时,可选择一个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并满足如下条件的间接参数为被控变量。 ⑴满足工艺的合理性 ⑵具有尽可能大的灵敏度且线形好 ⑶测量变送装置的滞后小。 二、操纵变量的选择 选择操纵变量,就是从诸多影响被控变量的输入参数中选择一个对被控变量影响显著而且可控性良好的输入参数,作为操纵变量,而其余未被选中的所有输入量则视为系统的干扰。 1. 对象静态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KO应适当大些。 扰动通道放大倍数K f越小越好。Kf小表示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小,系统可控性好。 小结:选择操纵变量构成控制系统时,从静态角度考虑,在工艺合理性的前提下,扰动通道的放大倍数Kf越小越好,控制通道放大倍数KO希望适当大些,以使控制通道灵敏些。 2. 对象动态特性的影响 对象的动态特性一般可由时间常数T和纯滞后τ来描述。 设扰动通道时间常数为Tf,纯滞后为τf;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为To,纯滞后为τo。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⑴对扰动通道特性的影响 Tf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方案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库房温湿度有关规定:温度: 14℃-24℃;相对湿度: 45% - 60% 一、库房温湿度对档案的影响 1、高温高湿对档案的影响: 2、加速纸中油墨的退化,导致字迹模糊不清; 3、加速有害化学物质对纤维素的损坏,导致纸强度下降:(1)助长昆虫及霉菌的滋生,导致纸的损坏;(2)低温低湿对档案材料的影响:使纸水分过度蒸发,导致纤维部的结构破坏,使得纸变脆,机械强度下降;(3)温湿度波动幅度过大或过快对档案材料的影响:使得档案材料因胀缩不均而产生应力,易使其强度降低,产生变形。 二、解决方案 针对档案库房存在温湿度过高过低的现象。推荐使用由本公司研发设计的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V8系列)。 该智能控制系统加外部设备(空调、除湿机、加湿机、库房专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对库房设备的自动运行,从而对库房整体环境进行调节,达到国家档案局对库房资料保存的温湿度的要求。 三、BY-V8 智能化环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1.1 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1.2 国家档案局定制《档案库房环境条件标准》 1.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16-93) 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 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1.6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GBJ232-90,92) 1.7 《安全防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 1.8 《探测器通用条件》GB1408、1-89 2、设计原则 我公司通过认真研读贵单位设计图纸,充分理解了本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理念,本着立足用户、完善功能的目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使用功能和系统需求,力求满足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成熟性、开放性、经济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及可升级性、集散式控制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在进行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功能配置上,也完全参照以上设计要求进行功能设计,完全遵循以上设计原则。 2.1 先进性 本次我公司为贵单位进行库房温湿度自控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采用当前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系统功能,以适应目前技术应用及将来系统扩展的需求,我们所选择的库房温湿度自控系统,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包括互联网络技术、综合信息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以技术上的适度超前又符合今后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指导原则,在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采用先进、适用、优化组合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建立一个安全、舒适、通信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设计方案1系统概述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又称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是智能建筑3A(有的定义5 A)系统中的重要一A(BA),大厦自动化体系通过工业标准的控制总线与楼宇控制中心相连接。迅速实施条件调节和综合管理,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健康、温馨及高效的室内生活与办公环境和可靠的安全保障,并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智能化。 现代化楼宇是集一流的建筑结构和布局、完善的服务设施、良好的交通便利条件、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与通讯设施于一身的多功能综合性楼宇,为了适应新一代大楼的机电自动化要求,也从大楼的能源节约,有效管理出发,需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楼宇自控系统,实现对办公楼供电、供水、照明、电梯、空调、环境等的监视与控制。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随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它是楼宇监控管理服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完美体现。在进行系统建设时,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楼宇的环境结构、服务需求、设备内容和管理模式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投资合理、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楼宇环境。 1.1 建设目标 楼宇自动化系统为楼宇建立包括电梯、灯光、发电机、供排水、供配电环境、温湿度、空调、红外报警、漏水、火灾联动的监控系统,监控对象涉及到:电梯、灯光开关、发电机、电量参数、配电开关、UPS、红外报警器、漏水绳等,实现7×24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楼宇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以实现最高的楼宇设备可用率,并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扫地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扫地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目前,各式各样的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从事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工作,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室内智能扫地机器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室内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采用区域充满的规划方法,目标是在设定区域内寻找一条从始点到终点且经过所有可达点的连续路径。根据建立的扫地机器人平台,提出清扫机器人随机运动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利用其上安装的红外传感器和摄像头来识别和感知房间环境,机器人开始以螺旋运动方式覆盖房间的空白区域,当遇到障碍物时,启动障碍物应对策略,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和在房间环境中进行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扫地机器人,单片机,环境识别,路径规划

SWEEPER INTELLIGENT CONTROLSYSTEM DESIGN ABSTRACT At present time,more and more various of service robots are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people’s daily life.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robots is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tremendously as they deal with the works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closely.Indoor automatic cleaning robot is one of these service robots developed to help people to carry out the troublesome room cleaning work.The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of Indoor Automatic Cleaning Robot should spread over the room area using the area filling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to find a continuous path from start to end. A random moving path planning algorithm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latform. The cleaning robot identifies the room environment using the infrared transducer and the camera outfitted on its body.Moving in the spiral motion mode with the gradually enlarging radius,the robot begins to explore and clean the blank area.While it encounters obstacles like wall or furniture,it will start the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obstacles.This algorithm is validate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robot experiment. KEYWORDS:cleaning robot,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path plan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