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实验讲义(1)

《程序设计》实验讲义(1)
《程序设计》实验讲义(1)

信息学院

本科教学实验讲义(实验)课程名称程序设计

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制表

程序设计实验教学讲义

英文名称:The Programming of C

适用对象:计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学时学分:共64学时,实验16学时,3学分。

一、实验的目的

本课程是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入门课,它是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学习计算机其它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等)的基础,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同学们认真而扎实地练习,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操作、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编程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其它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开设对象

本实验开设对象计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四、指导教师要求

本实验课程教学配1名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人员配合指导。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前阐述实验目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实验要求等,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实验。

五、实验设备配置

每人配置1台电脑,安装有VC++ 6.0系统和其他相关组件,要求具有上网条件。

六、考核与报告

1、实验完成后,学生实验过程简要写到实验报告中,并完成心得体会和问题,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

实验一C语言程序初步(必做)

一、实验题目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编辑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

2、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3、掌握C语言上机步骤,了解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4、本实验可在学习完教材第一章后进行。

四、实验步骤

1、静态地检查上述程序,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2、在编辑状态下照原样键入上述程序。

3、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记下所给出的出错信息。

4、按照事先静态检查后所改正的情况,进行纠错。

5、再编译执行纠错后的程序。如还有错误,再编辑改正,直到不出现语法错误为止。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熟悉上机环境及常用命令;

2、编写输出”Hello World”的第一个程序;

3、验证两个数比较大小程序;

4、有下面的C程序,目的是想计算由键盘输入的任意两个整数的积。

/********exl.c********/

#include (stdio.h);

main()

scanf(“%x,%y”,&x,%y)

int p

p=x+y

printf(“The product is :”,p)

请调试上述程序;

下面给出6组测试用例,你认为哪几组较好?为什么?

(1)0,0

(2)0,99

(3)20,50

(4)33000,20

(5)-5,-2

(6)-5,2

要测试出上述程序中所有错误,你认为应当用几组测试用例?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必做)一、实验题目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了解C语言中数据类型的意义。

2、理解常用运行符的意义。

3、掌握C语言表达式的运行规则。

四、实验步骤

1、完成实验内容

2、如何正确地选用数据类型?

3、分析总结运算符的优先级。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下面的程序试图计算由键盘输入的任意两个整数的平均值:#include

main()

{

int x,y,a;

scanf(“%x,%y,&x,&y);

a=(x+y)/2;

pr intf(“The average is :”a);

}

调试无语法错误后,分别使用下列测试用例对上述程序进行测试:

分析上述哪几组测试用例较好?通过测试,你发现程序有什么错误了吗?若有错误,请指出错误原因。

2、操作符sizeof用以测试一个数据或类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字节数。请编写一个程序,测试各基本数据类型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

3、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测试下列各表达式

i , j

i + 1,j + 1

i + + ,j + +

+ + i, + + j

i + + + + + j

+ + i + + + + + j + +

要求在各表达式中i 和j都分别有相同的初值。在实验中注意下列问题:

(1)哪些表达式是错误的?为什么?

(2)理解+,++,++i,i++的意义和优先级别。

4、编写一个程序,测试常用的十个运算符的优先顺序。(选作)

实验三输入与输出(选做)

一、实验题目

输入、输出及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程序输入、输出的方法和格式。

2、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

四、实验步骤

1、完成实验内容

2、总结在printf函数中可以使用的各种格式指定符,并给出样例。

3、总结在printf函数中可以使用的各转义字符及其功能。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输入并编辑下面的程序

main()

{

int a,b;

float c,d;

long e,f;

unsigned int u,v;

char c1,c2;

scanf(“%d,%d”,a,b);

scanf(“%f,%f”,c,d);

scanf(“%ld,%ld”,e,f);

scanf(“%o,%o”,u,v);

scanf(“%c,%c”,c1,c2);

printf(“\n”);

printf(“a=%7d,b=%7d\n”,&a,&b);

printf(“c=%10.2f,d=%10.2f\n”,&c,&d);

printf(“e=17ld,f=%17ld\n”,&e,&f);

printf(“u=%o,d=%o\n”,&u,&v);

printf(“c1=%c,d=%c\n”,&c1,&c2);

这个程序有语法错误吗?为什么?

2、调试上述程序无语法错误后,用下面的测试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

a=123,b=456,c=17.6,d=71837.65,e=70000,f=2174506,u=62000,v=58765,c 1=’a’,c2=’b’

分析运行结果。特别注意输入c1,c2的值是什么?什么原因?

3、将输入e和f的语句改为:

scanf(“%d,%d”,&e,&f);

再用上述测试数据测试并分析结果。

4、将输入u、v的语句改为:

scanf(“%d,%d”,&u,&v);

再用上述测试数据测试并分析结果。

5、将输出e ,f 的语句改为:

printf(“e=%17d,f=%17d\n”,e,f);

再用上述测试数据测试并分析结果。

6、将输出u、v的语句改为:

printf(“u=%u,v=%u\n”,u,v);

printf(“u=%d,v=%d\n”,u,v);

再用上述测试数据测试并分析结果。

7、请读者自己修改程序和改变数据输入的形式,分析各种情况下的输入与输出。

8、在scanf(“%c,%c”,&c1,&c2);语句之前加一个语句:

getchar();

9、验证转义字符\n 与\r的意义有何不同。

实验四分支程序设计(选做)

一、实验题目

选择语句的演练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了解条件与程序流程的关系

2、了解用不同的数据使程序的流程覆盖不同的语句、分支和路径。

四、实验步骤

1、完成实验内容;

2、分析讨论

(1)用哪一组数据就可使程序中的每个处理语句都执行一次?为了找出程序中各条处理语句中的错误,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请上机验证自己的结论。

(2)用哪两组数据就可以使程序段中的每个分支都运行一次?这种情形与上面的讨论有何不同?如果为了找出程序中积压分支中的错误,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请上机验证自己的结论。

(3)用哪两组数据就可以把判定框中的每个条件运算都进行一次?如果为了测试出判定条件中的错误,应使用哪些数据对程序进行测试?请上机验证自己的结论。

(4)用哪四组数据才可以把各种条件的组合都检测一遍?如果为了测试各种条件的组合的情形,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测试数据?请上机验证自己的结论。

(5)用哪四组数据才可以把起始到终止的各条路径都覆盖一次?如果为了测试出程序在不同路径下的错误,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测试数据?请上机验证自己的结论。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有如下程序段:

{……

if (a>1&&b= =0) x=x/a;

if(a==2||x>1) x=x+1;

}

为了更容易明白程序的逻辑结构,我们用下图所示流程图来加以描述。

n

y

n

要求增加一些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以便使上述程序能在不同的a,b和x值下运行,并且能观察程序流程经过(覆盖)了哪些语句、哪些分支及哪些路径。

2、记下分别使用下列各组数据运行时的操作流程。

(1)a=1,b=1,x=1;

(2)a=1,b=1,x=2;

(3)a=3,b=0,x=1;

(4)a=2,b=1,x=4;

(5)a=2,b=1,x=1;

(6)a=1,b=0,x=2;

(7)a=2,b=1,x=1;

(8)a=3,b=0,x=2。

选做题目

1、从键盘上输入三个数,让它们代表三条线段的长度,请写一个判断这三条线段所组成的

三角形属于什么类型(不等边,等腰,等边或不构成三角形)的C程序。

2、请设计测试数据对自己的程序进行测试:

实验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必做)

一、实验题目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掌握在程序设计条件型循环结构时,如何正确地设定循环条件,以及如何控制循环的次数。

2、了解条件型循环结构的基本测试方法。

3、掌握如何正确地控制计数型循环结构的次数

4、了解对计数型循环结构进行测试的基本方法

5、了解在嵌套循环结构中,提高程序效率的方法

四、实验步骤

1、完成试验内容

2、总结测试条件循环结构的一般方法

3、如何测试计数型循环结构的控制表达式中的错误?

4、从实验中你得到了哪些提高嵌套循环程序效率的启示?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下面是一个计算e的近似值(使误差小于给定的δ)的程序。

main()

{

double e=1.0,x=1.0,y,detax;

int i=1;

printf(“\n please input enter a error:”);

scanf(“%lf”,&detax);

y=1/x;

while(y>=detax)

{

x=x*i;

y=1/x;

e=e+y;

++i;

}

printf(“%12.10lf”,e);

}

(1)、阅读上面的程序,写出程序所依据的计算公式。

(2)、当输入的detax各是什么值时,能分别使程序按下面的要求运行:

.不进入循环;

.只循环一次;

.只循环两次;

.进入死循环(程序将永远循环下去)。

为了能知道程序循环了多少次,应该在程序中增加一条什么样的语句?

(3)、原程序中while语句中的y>=detax,分别换成y>detax,y=detax,y

假如不知道机器内的程序中的各语句实际上是什么,分别输入什么样的detax来测试出while语句的循环条件写错了。

(4)、把原程序中while语句之前的y=1/x语句去掉,观察程序的运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假如不知道机器内的程序实际上是怎么写的,输入什么样的detax就能测试出少了上述这条语句。

(5)、若把原程序中的++i换成i++,观察程序的运行发生了什么变化?

假如不知道这条语句到底是怎么写的,输入什么样的detax就能测试出这条语句写错了.

(6)、把原程序中的while结构改写成do—while结构,再分别按上述的(2)、(3)两步进行实验。

选作:

2、有1、2、

3、4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互不相同且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都是多少?设计程序实现并调试。

3、用100元兑换成20、5、2、1元的零钞,共有多少种兑换方法,要求每种至少有1种,要求输出计算的次数。

选作题目:猴子吃桃问题: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时,见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

实验六文件(必做)

一、实验题目

文件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以及文件的定义方法。

2、了解文件打开和关闭的概念及方法。

3、掌握有关文件的函数。

四、实验步骤

完成试验内容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编写程序,要求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串,然后将其以文件形式存到磁盘上。磁盘文件名为file1.dat。

2、从磁盘文件file1.dat读入一行字符,将其中所有小写字母改为大写字母,然后输出到磁盘文件file2.dat中。

3、已有两个文本文件,今要求编程序从这两个文件中读出各行字符,逐个比较这两个文件中相应的行和列上的字符,如果遇到互不相同的字符,输出它是第几行第几列的字符。

实验七数组(必做)

一、实验题目

数组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掌握数组定义的规则。

2、掌握C语言数组的基本用法。

四、实验步骤

1、完成试验内容

2、通过实验,分析定义与引用数组的区别。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编写程序,测试下列数组的定义方式是否正确(1)

main()

{

int n;

scanf(“%d”,&n);

int a[n];

……

}

(2)

main()

{

const int n=10;

int a[n];

}

(3)

#include #define M 10 main()

{

int a[M];

}

(4)

main()

{

int a[2+2*4];

}

(5)

#include #define M 2

#define N 8 main()

{

int a[M+N];

}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2、运行下面的C程序,根据运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

main( )

{ int num[5]={1,2,3,4,5};

inti i;

for(i=0;i<=5;i++)

printf(“%d”,num[i]);

}

3.从键盘输入一字符串,然后按逆序存放并输出。

4、操作符&用以求一个变量的地址,这在函数scanf中已经使用过了。现在要你设计一个程序,返回一个3 * 5 的二维数组各元素的地址,并由此说明二维数组中各元素是按什么顺序存储的。

选做:

1、为一个起泡排序程序设计测试用例,并测试之。

2、写一个程序,使用一维数组计算并输出杨辉三角形前面的n行。

实验八函数及递归程序设计(必做)

一、实验题目

函数及递归程序设计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函数定义及调用的规则。

2、理解参数传递的过程。

四、实验步骤

1、完成试验内容

2、针对以上实验内容写出相应的参数传递过程并分析结果。

3、讨论参数的传递的几种形式。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上机调试下面的程序,记录系统给出的出错信息,并指出出错原因。

main()

{

int,y;

printf(“%d\n”,sum(x+y));

int sum(a,b)

{

int a,b;

return(a+b);

}

}

2、编写并调试一个求n!(n为整数)的递归函数,希望能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地显示

递归函数被调用的轨迹。

3、使用递归和递推公式分别计算Fabonacci数列,分别两种方式求10,20,30,40,

50……递增测试直到计算时间超过3分钟,比较两种方法的运算时间并分析原因。

实验九指针(选做)一、实验题目

指针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熟悉指针的正确用法。

四、实验步骤

1、完成试验内容;

2、讨论数组与指针的联系。

五、实验内容和要求

1、指出下面程序错误的原因。

main( )

{

int x=10,y=5,*px,*py;

px=py;

px=&x;

py=&y;

printf(“*px=%d,*py=%d,*px,*py);

}

2、下面的程序试图有如下运行结果:

请调试下面的程序,使其有如上执行结果。#include

main ()

{

char s*;

char c;

printf(“which style you want to :ln”);printf(“capital ( c ) or uncapital(a):”);c=getchar();

if(c=’c’)strcpy(s,”COMPUTER”);

else strcpy(s,”computer”);

put(s);

}

分析出错原因。

3.下面的程序能获得上述运行结果吗?main()

{

char *S=”COMPUTER”;

信号与系统实验

《信号与系统及MATLAB实现》实验指导书

前言 长期以来,《信号与系统》课程一直采用单一理论教学方式,同学们依靠做习题来巩固和理解教学内容,虽然手工演算训练了计算能力和思维方法,但是由于本课程数学公式推导较多,概念抽象,常需画各种波形,作题时难免花费很多时间,现在,我们给同学们介绍一种国际上公认的优秀科技应用软件MA TLAB,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轻松地完成许多习题的演算和波形的绘制。 MA TLAB的功能非常强大,我们此处仅用到它的一部分,在后续课程中我们还会用到它,在未来地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有可能继续用它,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MA TLAB 再多了解一些。 MA TLAB究竟有那些特点呢? 1.高效的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功能,使我们从繁杂的数学运算分析中解脱出来; 2.完备的图形处理功能,实现计算结果和编程的可视化; 3.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接近数学表达式的自然化语言,易于学习和掌握; 4.功能丰富的应用工具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方便实用的处理工具; MA TLAB的这些特点,深受大家欢迎,由于个人电脑地普及,目前许多学校已将它做为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软件。正是基于这些背景,我们编写了这本《信号与系统及MA TLAB实现》指导书,内容包括信号的MA TLAB表示、基本运算、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S域分析、状态变量分析等。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在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同时,掌握MA TLAB的基本应用,学会应用MA TLAB的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功能,摆脱烦琐的数学运算,从而更注重于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应用的理解与思考,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及部分习题用MA TLAB进行形象、直观的可视化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实现,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另外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最好事先预习一些MA TLAB的有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实验,同时实验中也可利用MA TLAB的help命令了解具体语句以及指令的使用方法。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舒华戴新编 广州大学2009年

目录 实验1 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实验1-1 LabVIEW的基本操作 (1) 实验1-2 练习 (4) 实验2 控件与程序框图应用 实验2-1 虚拟仪器前面板的设计 (5) 实验2-2 编写简单的LabVIEW 程序 (6) 实验3 子VI程序设计及调试程序技巧 实验3-1 创建子程序 (8) 实验3-2 子程序的调用 (10) 实验3-3 程序调试技巧 (12) 实验4 程序结构(1) 实验4-1 使用for循环结构 (14) 实验4-2 使用while循环结构 (16) 实验5 程序结构(2) 实验5-1 使用条件结构 (18) 实验5-2 使用顺序结构 (19) 实验5-3 使用事件结构 (20) 实验6 数据的表达与图形显示 实验6-1 Waveform Graph的应用 (23) 实验6-2 比较Waveform Chart和Waveform Graph (24) 实验6-3 使用XY Graph显示图形 (26) 实验6-4 公式节点及图形显示 (27) 实验6-5 虚拟信号发生器 (28) 实验7 非连线的数据传递方式 实验7-1 控制仿真 (30) 实验7-2 数制变换及计数仿真 (32) 实验7-3 全局变量编程 (33) 实验8 文件操作 实验8-1 文本文件操作 (34) 实验8-2 电子表格文件操作 (35) 实验8-3 仿真温度数据的记录 (36) 实验8-4 仿真温度数据的读取 (37) 实验9 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9-1 构建简单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 (38) 实验9-2 频率响应函数与数字滤波实验 (38)

综合实验讲义

综合实验讲义 编写:李雅丽王香爱郭佰凯 祝保林李吉锋 化学与材料学院 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综合实验二锌钡白的制备 综合实验三己二酸的绿色合成及表征 综合实验四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及分离 综合实验五富平合儿柿饼中铁、锌含量的测定综合实验六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工业分析)综合实验七表面活性剂特征参数的测定 综合实验八几种农作物秸秆热值的测定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称量、加热、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 2练习碘量法操作、练习EDTA测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3掌握一种测定Pb3O4的组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Pb3O4为红色粉末状固体,俗称铅丹或红丹。该物质为混合价态氧化物,其化学式可以写成2PbO﹒PbO2,即式中氧化数为+2的Pb占2/3,而氧化数为+4的Pb占1/3。但根据其结构,Pb3O4应为铅酸盐Pb2PbO4。 Pb3O4与HNO3反应时,由于PbO2的生成,固体的颜色很快从红色变为棕黑色: Pb3O4+4HNO3=PbO2+2Pb(NO3)2+2H2O 很多金属离子均能与多齿配体EDTA以1:1的比例生成稳定的螯合物,以+2价金属离子M2+为例,其反应如下: M2++EDTA4-=MEDTA2- 因此,只要控制溶液的PH,选用适当的指示剂,就可以用EDTA标准溶液,对溶液中的特定金属子进行定量测定。本实验中Pb3O4经HNO3作用分解后生成的Pb2+,可用六亚甲基四胺控制溶液的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液进行测定。 PbO2是种很强的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它能定量的氧化溶液中的I- PbO2+4I-+4HAc=PbI2+I2+2H2O+4Ac- 从而可用碘量法来测定所生成的PbO2. 三实验用品 仪器:分析天平、台秤、称量瓶、干燥器、量筒(10mL,10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漏斗、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洗瓶、滤纸、PH试纸 试剂:四氧化三铅(A.R.)、碘化钾(A.R.)、HNO3(6molL·L-1)、EDTA 标准溶液(0.02mol·L-1)Na2S2O3标准溶液(0.02mol·L-1)、NaAc-HAc(1:1)混合液、NH3·H2O(1:1)六亚甲基四胺(20%)、淀粉(2%), 四实验步骤 1 Pb3O4的分解 用差量法准确称取干燥的Pb3O4 0.5g,置于50ml的小烧杯中同时加入 2mL6mol·L-1HNO3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可以看到红色的Pb3O4

matlab——大学数学实验报告

济南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实验上机考试题 班 级 计科1201 学号 20121222044 姓 名 黄静 考试时间 2014年6 月 17日 授课教师 王新红 说明:每题分值20分。第5题,第6题, 第7题和第8题可以任选其一, 第9题和第10题可以任选其一。每个同学以自己的学号建立文件夹,把每个题的文件按规定的方式命名存入自己的文件夹。有多余时间和能力的同学可以多做。 1、自定义函数:x x x y tan ln sin cos ln -=,并求 ?)3 (=π y (将总程序保存为test01.m 文件) %%代码区: y=inline('log(cos(x))-sin(x)*log(tan(x))','x'); y(pi/3) %%answer ans = -1.1689 2、将一个屏幕分4幅,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在左与右下幅绘制出下列函数的图形。 (1)衰减振荡曲线: x e y x 5sin 5.0-= (2)三叶玫瑰线:θρ3sin a = (将总程序保存为test02.m 文件) %%代码区: x=linspace(0,2*pi,30); y=exp(-0.5*x).*sin(5*x); subplot(2,2,1),plot(x,y),title('衰减振荡曲线') hold on theta=linspace(0,2*pi); r=sin(3*theta); subplot(2,2,4); polar(theta,r); xlabel('三叶玫瑰线')

%%answer 02468 -1 -0.500.5 1衰减振荡曲线 三叶玫瑰线 3、作马鞍面:22 ,66,8823 x y z x y =--≤≤-≤≤ (将总程序保存为test03.m 文件) %%代码区: [x,y]=meshgrid(linspace(-6,6,70),linspace(-8,8,70)); z=x.^2/2-y.^2/3; mesh(x,y,z) surface(x,y,z)%让曲面光滑并填满 shading interp ;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一

1. 实验原理 2. 设描述连续时间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 ()()()()()()()(01) 1(1) (01)1(1)(t f b t f b t f b t f b t y a t y a t y a t y a m m m m n n n n +'+++=+'+++---- 则可用向量a 和b 表示该系统,即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注意,向量a 和b 的元素一定要以微分方程时间求导的降幂次序排列,且缺项要用0补齐。 如微分方程 )()()(2)(3)(t f t f t y t y t y +''=+'+'' 表示该系统的向量为 ]2 3 1[=a ]1 0 1[=b (1)求解冲激响应:impulse()函数 impulse()函数有以下四种调用格式: ① impulse(b,a) 该调用格式以默认方式绘制由向量a 和b 定义的连续时间系统的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② impulse(b,a,t) 该调用格式绘制由向量a 和b 定义的连续时间系统在t ~0时间范围内的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③ impulse(b,a, t1:p:t2) 该调用格式绘制由向量a 和b 定义的连续时间系统在21~t t 时间范围内,且以时间间隔 p 均匀抽样的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④ y=impulse(b,a,t1:p:t2) 该调用格式并不绘制系统冲激响应的波形,而是求出由向量a 和b 定义的连续时间系统在21~t t 时间范围内以时间间隔p 均匀抽样的系统冲激响应的数值解。 (2)求解阶跃响应:step()函数 step()函数也有四种调用格式: ① step(b,a) ② step(b,a,t) ③ step(b,a, t1:p:t2) ④ y=step(b,a,t1:p:t2) 上述调用格式的功能与impulse()函数完全相同。 (3)求解零状态响应:lsim()函数 lsim()函数有以下二种调用格式: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指导书及答案

实验一熟悉C程序运行环境 班级学号成绩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C语言Visual C++6.0调试环境。 2. 掌握C程序的编辑、调试及运行。 二、实验内容 项目1.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Good morning!\n”); printf(“Hello,world!\n”); return 0; } 运行结果(注意,按照屏幕输出格式写): 项目2.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 #include int main() { int a , b , sum; /*定义变量*/ a=23; b=56; /*为变量赋值*/ sum=a+b; /*计算两个变量的和*/ printf(“sum is %d\n”,sum); /*输出计算结果*/ return 0; } 运行结果:

项目3. 调试并运行下面程序,并写出运行结果: #include int max(int,int); int main() { int a , b , c; /*定义变量*/ a=23; b=56; /*为变量赋值*/ c=max(a,b); /*调用max函数,将得到的值赋给c*/ printf(“max is %d\n”,c); /*输出c的值*/ return 0; } int max(int x,int y) /*定义max函数,函数值为整型*/ { int z; /*定义变量*/ if(x>y) z=x; else z=y; return(z); /*将z的值返回*/ } 运行结果: 三、提高部分 1.试想,如果求10个数中的最大者,则程序该如何编写。 程序代码 运行结果:

综合实验讲义[1]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分离提取红色素。 2、掌握用薄层层析鉴定红色素、记录红色素的红外和紫外光谱。 二、实验原理 红辣椒中含有几种色素,因其极性不同,可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分离出来。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硅胶G薄层广口瓶层析柱 2、试剂 碾细的红辣椒1g,300ml二氯甲烷, 10g硅胶 四、实验步骤 1、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1g红辣椒和几粒沸石,加入10m二氯甲烷,装 上回流管回流20分钟,将烧瓶冷至室温,过滤除去固体,得粗色素溶液。 2、用广口瓶作为层析槽,以二氯甲烷作为展开剂,在硅胶G薄板上点样后, 在层析槽中进行层析。观察每一点的颜色,计算Rf值,用柱层析分离 Rf=0.6的主要红色素。 3、在层析柱的底部垫一团脱脂棉花并压紧它,加入洗脱剂二氯甲烷至层析 柱的3/4高度,打开活塞,放出少许溶剂,用玻璃压脱脂棉中的气泡,再 将30ml二氯甲烷与7.5g硅胶调成糊状加入层析柱中,使吸咐剂装填致密,然后在吸附剂上层覆盖一层石英砂。 4、打开活塞,使二氯甲烷洗脱剂液面降至覆盖硅胶的滤纸上表面,关闭活 塞。将色素的粗混合物溶液(约2ml)小心的转移至层析柱面上(用滴管 转移)。再打开活塞,待红色素溶液液面与滤纸齐平时,缓缓注入二氯甲 烷至高出石英砂2cm即可,以保持层析柱中的固定相不干,当再加入洗 脱剂不再带有色素颜色时,可将洗脱剂加至层析柱最上端。在层析柱下 端用试管分段收集各种颜色的馏分,当红色素洗脱后停止层析。 5、蒸除收集到的红色素馏分中的二氯甲烷,得红色素纯品。 五、实验结果与处理 用紫外光谱鉴别红色素,记录λmax。

信号与系统实验三

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三:信号的卷积 小组成员: 黄涛13084220 胡焰焰13084219 洪燕东13084217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卷积的物理意义; 2. 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卷积运算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卷积运算函数conv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1. 卷积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2. 卷积计算的图解法; 3. 卷积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说明 1.卷积的定义 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卷积的定义分别如下所示: 2.卷积的计算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编程的方法来计算卷积积分和卷积和已经不再是冗繁的工作,并可以获得足够的精度,因此信号的时域卷积分析法在系统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卷积积分的数值运算可以应用信号的分段求和来实现,即: 数值运算只求当时的信号值,则由上式可以得到: 上式中实际上就是连续信号等间隔均匀抽样的离散序列的卷积和,当足够小的时候就是信号卷积积分的数值近似。因此,在利用计算机计算两信号卷积积分时,实质上是先将其转化为离散序列,再利用离散卷积和计算原理来计算。 3.卷积的应用 3.1 求解系统响应 卷积是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的基本手段,主要应用于求解系统响应,已知一LTI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系统激励信号则系统响应为激励与单位冲激响应的卷积。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卷积分析方法求得的系统响应为零状态响应。 3.2 相关性分析 相关函数是描述两个信号相似程度的量。两信号之间的相关函数一般称之为互相关函数或者互关函数,定义如下: 若是同一信号,此时相关函数称为自相关函数或者自关函数: 对于相关函数与卷积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由卷积公式与相关函数比较得: 可见,由第二个信号反转再与第一个信号卷积即得到两信号的相关函数。 4.涉及的Matlab函数 4.1 conv函数 格式w = conv(u,v),可以实现两个有限长输入序列u,v的卷积运算,得到有限冲激响应系统的输出序列。输出序列长度为两个输入序列长度和减一。 四、实验内容 给定如下因果线性时不变系统: y[n]+0.71y[n-1]-0.46y[n-2]-0.62y[n-3=0.9x[n]-0.45x[n-1]+0.35x[n-2]+0.002x[n-3] (1)不用impz函数,使用filter命令,求出以上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n]的前20个样本; clc; N = 0:19;

《网络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ASP编程环境设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1.了解并掌握Windows 2000/NT服务器上IIS(Internet服务管理器)的安装与配置; 2. 2.了解并掌握虚拟目录的设置方法; 3. 3.了解并掌握ASP文件上传、下载和运行方法。 4. 4.掌握Dreamweaver CS3站点环境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 5. 5.按教材所介绍的方法,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上不同的Windows系统安装IIS 或PWS。 6. 6.编写一个简单的ASP网页程序,实现在浏览器IE中输出“这是我的第一个ASP 程序!”。 三、实验步骤 (一)IIS的安装与配置 ASP必须运行在服务器上,因此实验的第一项工作是构建服务器运行环境。本实验指导以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的IIS 5.0进行操作说明。 1.安装IIS 开始->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Windows组件向导,则出现如下对话框: 若没选取IIS信息服务(IIS),则选择,并点按“下一步”按钮,按屏幕提示安装。 2.检验安装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 或http://127.0.0.1,观察其结果。 3.7.配置IIS 5.0

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 Internet服务管理器,则出现如下对话框: 对“默认网站”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弹出菜单,选择“属性”,则屏幕显示: 可根据需要修改默认网站的属性,一般多为“主目录”和“文档”。 主目录中主要包括网站在本地机器中的实际路径以及相关权限;文档则设置网站启用的默认文档。 (二)虚拟目录的设置 要从主目录以外的其他目录中进行发布,就必须创建虚拟目录。“虚拟目录”不包含在主目录中,但在显示给客户浏览器时就象位于主目录中一样。虚拟目录有一个“别名”,供Web 浏览器用于访问此目录。别名通常要比目录的路径名短,便于用户输入。使用别名更安全,因为用户不知道文件是否真的存在于服务器上,所以便无法使用这些信息来修改文件。 本实验以对实际路径(例如:d:\asptemp)创建虚拟目录来说明其操作过程。 1.在硬盘上创建一个实际目录:d:\asptemp 2.为d:\asptemp创建虚拟目录 在“Internet信息服务”窗口,在“默认网站”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虚拟目录”,

信号与系统实验DOC

信号与系统实验讲义 雷明东编 重庆文理学院 电子电气学院 2014年10月

实验注意事项 1、不准迟到早退,开始做实验前需要签字; 2、在离开实验室前,要整理好实验设备、桌椅、收拾好垃圾后,待老师检查完毕,方可离开实验室; 3、做实验期间不准大声喧哗,如有问题需举手示意; 4、不准在无老师授权的情况下随意拆卸实验设备; 5、在每次做新实验前,需交前个实验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 常用信号的分类和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和了解常见信号的波形和特点。 2、理解相关信号参数的作用和意义。 3、掌握信号的FFT 变换。 3、熟练掌握示波器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 描述信号的基本方法是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此表达式是时间的函数,绘出函数的图像称为信号的波形。 对于各种信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如分成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等。 常见信号除了包括正弦波)sin()(0φω+=t A t x 、指数函数信号t Ke t x α=)(、抽样函数信号t t A t x /)(sin )(=、高斯函数信号τ/)(t Ke t x -=、方波、三角波、锯齿波,还包括一些直流信号。 三 预习练习: 1、预习有关信号的分类和描述。 2、理解信号的函数表达式和相关参数的意义。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根据实验箱上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的提示选择相应的信号波形代码。 01:正弦波 02:方波 03:锯齿波 04:三角波

05:阶梯波 06:衰减指数信号 07:高斯函数信号 08:抽样函数信号 09:抽样脉冲 10:调幅信号 11:扫频信号 2、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读取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并用坐标纸记录信号波形; 在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上的电源模块用电压表(或万用表)与示波器来观 测电源信号的特点,并测量电源的幅度。 3、在示波器上观测扫频信号的波形特征,大致画出扫频信号的波形。 4、利用示波器中的FFT函数,来观看信号的FFT变换形式。 5、用频谱分析仪观测各个信号的频谱(选做)。 五实验仪器: 1、信号系统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 2、双踪示波器 六实验报告内容: 1、根据实验测量所得数据,绘制各个信号的波形图。 2、绘制各个波形的FFT变换波形。 3、写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与频域变换表达式。 4、用示波器直流档观测函数信号的波形特点,并说明原因(提示:本函数发生器所产生的信号均由单片机AT89C51产生)。

C程序设计上实验报告(完整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自161213 姓名:刘昊 学号:20162181310 实验时间:2017年3月6号 任课老师:张锐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了解在C编译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 程序 三、实验内容: (1). 输入并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2).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求和。 (3).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然后输出其中较大的数。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 该程序用来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为一个素数,如果一个数能被除了1和它本身整除,还能被其它数整除,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素数,因此,用for 循环来进行整除过程的简写。 代码2: 运行结果2:

程序分析2: 简单的使用printf()和scanf()函数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代码3: 运行结果3:

程序分析3: 使用if语句进行判断。 五.实验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常用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的用法, 熟练掌握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三、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实现小写字母转大写。

(2). 编写程序,实现输入两个不同类型数据后,经过适当的运算(加、减、乘、除)后输出。 (3). 编写程序,计算三角形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圆的面积和周长。 (4). 编写程序,实现单字符getchar和putchar输入输出。 (5). 编写程序,实现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不同数制的输出。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_1(常用信号的分类与观察)

实验一:信号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 2.学会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试验箱一台(型号ZH5004) 2.4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3.DDS信号源一台 三、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的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常用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t)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f(t)=Ke at。对于不同的a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1―1 指数信号 2、信号:其表达式为f(t)=Ksin(ωt+θ),其信号的参数:振幅K、角频率ω、与初始相位θ。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1-2 正弦信号 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其波形如下图: 图1-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4、Sa(t)信号:其表达式为:。Sa(t)是一个偶函数,t= ±π,±2π,…,±nπ时,函数值为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运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图1-4 Sa(t)信号 5、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达式为: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图1-5 钟形信号 6、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f(t)=u(t)-u(t-T),其中u(t)为单位阶跃函数。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7、方波信号:信号为周期为T,前T/2期间信号为正电平信号,后T/2期间信号为负电平信号,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U(t)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讲义

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C++简单程序设计(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编写简单的C++程序; 2.复习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表达式等的应用; 3.复习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控制结构的运用、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应用;简单的输入输出; 4.观察头文件的作用; 5.学习VC++的debug调试功能: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值。 二、实验内容: 1.编程计算图形的面积。程序可以计算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运行时先提示用户选择图形类型,然后,对圆形要求用户输入半径、对长方形要求用户输入长和宽的值,对正方形要求用户输入边长,计算出面积后将其显示出来。要求使用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值的变化情况。 2.定义一个表示时间的结构体,可以精确的表示年、月、日、小时、分、秒;提示用户输入年、月、日、小时、分、秒的值,然后完整地显示出来。 实验二函数的应用(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练习重载函数、内联函数的定义和使用以及引用的使用方法; 3.学习VC++的debug调试功能:使用step into 追踪到函数内部。 二、实验内容: 1.编写重载函数Max1,分别求出两个整数,两个双精度数,三个整数,三个双精度数的最大值。 2.使用重载函数模板重新实现上面的函数Max1。要求:(1)练习重载函数的使用;(2) 练习函数模板的使用。

实验三类与对象(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类的定义和对象的声明; 2.复习具有不同访问属性的成员的访问方式; 3.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过程; 4.学习类的聚集使用方法; 5.使用VC++的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流程:跟踪观察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成员函数的执行顺序。 二、实验内容:(1-4题可任选一) 1.声明一个Dog类,包含age、weight等属性,以及对这些属性操作的方法。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2.设计并测试一个名为Rectangle的矩形类,其属性为矩形的左下角和右上角两个点的坐标,有成员函数能计算矩形的面积。 3.定义一个CPU类,包含等级、频率,电压等属性,并编写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以及成员函数run、stop模拟CPU的状态。其中,等级为整型,频率为单位是兆赫兹的整数,电压为浮点型。要求自己设计各个属性的标识。 4.定义一个简单的Computer类,包含数据成员cpu、ram、cdrom等等,有两个成员函数run、stop。其中cpu为CPU类的一个对象,ram为RAM类的一个对象,cdrom为CDROM类的一个对象,定义并实现这个类。 5.(必做)设计一个用于人事管理的People类。考虑到通用性,可以只抽象出所有人员都具有的属性:number(编号),sex(性别) ,birthday(出生日期),id(身份证号)等等。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子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函数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编写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类的组合。 实验四C++程序的结构(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生存性和可见性;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和友元函数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在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综合化学实验讲义

宁夏理工学院综合化学实验(试用版) 罗桂林陈兵兵陈丽等主编 文理学院化工系 2014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过氧化钙的合成及含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水果中总酸度及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查尔酮的全合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过氧化钙的合成及含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制备过氧化钙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过氧化钙含量的分析方法。 3. 巩固无机制备及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主族和第二主族以及银与锌等均可形成化学稳定性各异的简单过氧化物;它们是氧化剂,对生态环境是有好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不排放污染物,可以实现污染的零排放。 CaO 2·8H 2 O是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无味,在潮湿空气中可以长期缓慢释 放出氧气,50℃转化为CaO 2·2H 2 O,110℃-150℃可以脱水,转化为CaO 2, 室温下 较为稳定,加热到270℃时分解为CaO和O 2。 2CaO 2 =2CaO + O 2 △ r H m = mol CaO 2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丙酮,它与稀酸反应生成H 2 O 2 ,若放入微量的 碘化钾作催化剂,可作为应急氧气源;CaO 2 广泛用作杀菌剂、防腐剂、解酸剂和 油类漂白剂,CaO 2 也是种子及谷物的消毒剂,如将其用于稻谷种子拌种,不易发生秧苗烂根。 制备的原料可以是CaCl 2·6H 2 O、H 2 O 2 、NH 3 ·H 2 O,也可以是Ca(OH) 2 和NH 4 Cl, 在较低的温度下,通过原料物质之间的反应,在水溶液生成CaO 2·8H 2 O,在110℃ 条件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或微黄色粉末CaO 2 。有关反应式如下: CaCl 2 + 2 NH 3 ·H 2 O = 2NH 4 Cl + Ca(OH) 2 Ca(OH) 2 + H 2 O 2 + 6 H 2 O = CaO 2 ·8H 2 O 连解得: CaCl 2 + H 2 O 2 + 2 NH 3 ·H 2 O + 6 H 2 O ══ CaO 2 ·8H 2 O + 2NH 4 Cl 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可以利用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钙与稀酸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用标准高锰酸钾滴定来确定其含量。为加快反应,可加入微量的硫酸锰。 5CaO 2 + 2MnO 4 - + 16H+ = 5Ca2+ + 2Mn2+ + 5O 2 ↑+ 8H 2 O CaO 2的质量分数为:W(CaO 2 )= *C *V *M /m

东南大学数学实验报告(1)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员: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学号05A11210 姓名李贺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2 2 2 2 ⑴ Z 1 X y,x y X 及xOy平面; ⑵ z xy,x y 1 0 及z 0.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 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x x(u, V) y y(u,v),u [u min , max ],V [V min , V max ] 作参数方程z z(u,v)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命令

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 n,umax}. {v,vmi n,vmax}, 选项] ⑵ t2 = ParametricPlotJD [{u f 1 v}, [u^ ?0?§尸1}^ (v, 0F 1}, HxegLabel {"x" 11 y" J1 z" }. PlotPolnts t 5B, Dlspla^unction -> Identity」: t3 = ParametricPlotSD[{u f 0}* (u, -U.J5』1}^ {v z-0.5, 1} f AxesLabel {"x" 11y" 11 z" PlotPoints 50, Display1 unction — Identity]: Slinw[tl z t2, t3 f DisplayFunction -> SDlsplajfunction] 四、程序运行结果 ⑴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1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运算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信号的MATLAB表示及其可视化方法。 2. 掌握信号基本时域运算的MA TLAB实现方法。 3. 利用MA TLAB分析常用信号,加深对信号时域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 连续时间信号的MATLAB表示 连续时间信号指的是在连续时间范围内有定义的信号,即除了若干个不连续点外,在任何时刻信号都有定义。在MATLAB中连续时间信号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即向量表示法和符号对象表示法。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MATLAB并不能处理连续时间信号,在MATLAB中连续时间信号是用等时间间隔采样后的采样值来近似表示的,当采样间隔足够小时,这些采样值就可以很好地近似表示出连续时间信号,这种表示方法称为向量表示法。表示一个连续时间信号需要使用两个向量,其中一个向量用于表示信号的时间范围,另一个向量表示连续时间信号在该时间范围内的采样值。例如一个正弦信号可以表示如下: >> t=0:0.01:10; >> x=sin(t); 利用plot(t,x)命令可以绘制上述信号的时域波形,如图1所示。 如果连续时间信号可以用表达式来描述,则还可以采用符号表达式來表示信号。例如对于上述正弦信号,可以用符号对象表示如下: >> x=sin(t); >> ezplot(X); 利用ezplot(x)命令可以绘制上述信号的时域波形 Time(seconds) 图1 利用向量表示连续时间信号

t 图 2 利用符号对象表示连续时间信号 sin(t) 2.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运算 对连续时间信号的运算包括两信号相加、相乘、微分、积分,以及位移、反转、尺度变换(尺度伸缩)等。 1)相加和相乘 信号相加和相乘指两信号对应时刻的值相加和相乘,对于两个采用向量表示的可以直接使用算术运算的运算符“+”和“*”来计算,此时要求表示两信号的向量时间范围和采样间隔相同。采用符号对象表示的两个信号,可以直接根据符号对象的运算规则运算。 2)微分和积分 对于向量表示法表示的连续时间信号,可以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计算信号的微分和积分。这里微分使用差分来近似求取的,由时间向量[N t t t ,,,21?]和采样值向量[N x x x ,,,21?]表示的连续时间信号,其微分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1,,2,1,|)('1-?=?-≈ +=N k t x x t x k k t t k 其中t ?表示采样间隔。MA TLAB 中用diff 函数来计算差分 k k x x -+1。 连续时间信号的定积分可以由MATLAB 的qud 函数实现,调用格式为 quad ('function_name',a,b) 其中,function_name 为被积函数名,a 、b 为积分区间。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讲义

《C++程序设计》实验讲义 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

《C++程序设计》实验讲义根据《C++程序设计》实验大纲编写,共有十三实验,其中前九个实验为必做实验,后四个为选作实验,总计24学时。 实验一VC++6.0开发环境应用入门(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6.0的特点; 2.熟悉Visual C++6.0的开发环境; 3.学习用Visual C++6.0编写标准C++控制台程序; 二、实验内容: 1.使用VC++建立一个非图形化的标准C++程序,编译、运行教材中例2-1程序。2.使用VC++建立一个非图形化的标准C++程序,编译、运行教材中例2-6程序。 实验二C++简单程序设计(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编写简单的C++程序; 2.复习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表达式等的应用; 3.复习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控制结构的运用、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应用;简单的输入输出;4.观察头文件的作用; 5.学习VC++的debug调试功能: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值。 二、实验内容: 1.编程计算图形的面积。程序可以计算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运行时先提示用户选择图形类型,然后,对圆形要求用户输入半径、对长方形要求用户输入长和宽的值,对正方形要求用户输入边长,计算出面积后将其显示出来。要求使用debug调试功能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值的变化情况。 2.定义一个表示时间的结构体,可以精确的表示年、月、日、小时、分、秒;提示用户输入年、月、日、小时、分、秒的值,然后完整地显示出来。 实验三函数的应用(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练习重载函数、内联函数的定义和使用以及引用的使用方法; 3.学习VC++的debug调试功能:使用step into 追踪到函数内部。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内联函数实现求n的阶乘,其中n由用户输入。 2.编写重载函数Max1,分别求出两个整数,两个双精度数,三个整数,三个双精度数的最大值。 3.编写函数,交换两个整数的值,要求参数使用引用。 注:对这几个题目,学会用step into 追踪到函数内部。

重庆大学数学实验报告七

开课学院、实验室:数统学院DS1421实验时间:2013年03月17日

由于matlab中小数只能是四位,所以我在编程的过程中将距离扩大了1000倍,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所求得的结果。 运行程序之后我们得到的结果为: 我们可以得到当金星与地球的距离(米)的对数值为9.9351799时,只一天恰好是25号。 8.编写的matlab程序如下: x=0:400:2800; y=0:400:2400; z=[1180 1320 1450 1420 1400 1300 700 900 1230 1390 1500 1500 1400 900 1100 1060 1270 1500 1200 1100 1350 1450 1200 1150 1370 1500 1200 1100 1550 1600 1550 1380 1460 1500 1550 1600 1550 1600 1600 1600 1450 1480 1500 1550 1510 1430 1300 1200 1430 1450 1470 1320 1280 1200 1080 940]; [xi,yi]=meshgrid(0:5:2800,0:5:2400); zi=interp2(x,y,z,xi,yi,'cubic'); mesh(xi,yi,zi); xlabel('x'),ylabel('y'),zlabel('高程'); title('某山区地貌图'); figure(2); contour(xi,yi,zi,30); 运行程序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山区的地貌图如下所示:

等高线图如下所示: 三、附录(程序等) 6. y=18:2:30;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三 常见信号的MATLAB 表示及运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见信号的意义、特性及波形 2.学会使用MATLAB 表示信号的方法并绘制信号波形 3. 掌握使用MATLAB 进行信号基本运算的指令 4. 熟悉用MATLAB 实现卷积积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MATLAB 的数值计算功能和符号运算功能,在MA TLAB 中,信号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向量来表示,另一种则是用符号运算的方法。在采用适当的MA TLAB 语句表示出信号后,就可以利用MA TLAB 中的绘图命令绘制出直观的信号波形了。 1.连续时间信号 从严格意义上讲,MATLAB 并不能处理连续信号。在MATLAB 中,是用连续信号在等时间间隔点上的样值来近似表示的,当取样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些离散的样值就能较好地近似出连续信号。在MATLAB 中连续信号可用向量或符号运算功能来表示。 ⑴ 向量表示法 对于连续时间信号()f t ,可以用两个行向量f 和t 来表示,其中向量t 是用形如12::t t p t =的命令定义的时间范围向量,其中,1t 为信号起始时间,2t 为终止时间,p 为时间间隔。向量f 为连续信号()f t 在向量t 所定义的时间点上的样值。 ⑵ 符号运算表示法 如果一个信号或函数可以用符号表达式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前面介绍的符号函数专用绘图命令ezplot()等函数来绘出信号的波形。 ⑶ 常见信号的MATLAB 表示 单位阶跃信号 单位阶跃信号的定义为:10()0 t u t t >?=? 0); %定义函数体,即函数所执行指令

《程序设计》实验讲义(1)

信息学院 本科教学实验讲义(实验)课程名称程序设计 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制表

程序设计实验教学讲义 英文名称:The Programming of C 适用对象:计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学时学分:共64学时,实验16学时,3学分。 一、实验的目的 本课程是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入门课,它是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也是学习计算机其它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等)的基础,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同学们认真而扎实地练习,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操作、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编程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其它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开设对象 本实验开设对象计科、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四、指导教师要求 本实验课程教学配1名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人员配合指导。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前阐述实验目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实验要求等,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实验。 五、实验设备配置 每人配置1台电脑,安装有VC++ 6.0系统和其他相关组件,要求具有上网条件。

六、考核与报告 1、实验完成后,学生实验过程简要写到实验报告中,并完成心得体会和问题,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 实验一C语言程序初步(必做) 一、实验题目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编辑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课时 课内2课时 三、实验目的 1、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 2、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3、掌握C语言上机步骤,了解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4、本实验可在学习完教材第一章后进行。 四、实验步骤 1、静态地检查上述程序,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2、在编辑状态下照原样键入上述程序。 3、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记下所给出的出错信息。 4、按照事先静态检查后所改正的情况,进行纠错。 5、再编译执行纠错后的程序。如还有错误,再编辑改正,直到不出现语法错误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