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经济导刊

75

2011 / 10公司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当代的科技前沿企业,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新时代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确切内涵,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共识。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普遍性特点,也具有其独特的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特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和一般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概念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一般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是指企业由于在一些竞争维度、特质或层面上具有和竞争对手的独特性,从而能为客户持续提供较竞争对手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持续状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其界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其在技术、知识、资金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并且通过不断提高其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合理配置和协调各种资源技术,从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持续核心竞争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

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核心技术能力、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本。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获得途径

文 | 项金玲

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首先是产业环境。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同时,伴随当前日益加剧的经济竞争,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起高度重视,很多国家也表现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扶持。将极大促

进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其次是核心技术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内,核心技术能力主要是以知识产权垄断或科技转化优势为基础,包括对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能力、对新技术的获得能力以及对原有技术进行再创造的能力等。核心技术能力是高新技

术企业保持市场稳定增长、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第三是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能够形成一种具有学习、创新等积极方面的氛围,对于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与持续竞争优势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做支持,即清晰的核心思想、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鼓励大胆尝试的企业文化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第四是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人力资本通

过对维护和发展核心技术能力来影响企业的

BUSINESS REVIEW 商业经济评论

经济导刊76

2011 / 10

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能力,而且对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

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途径

首先要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构筑技术优势。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领先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时,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重视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利用核心技术能力促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网络公关能力等方面的增强。

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注重对能力的不断更新。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动态管理来实现对能力的更新。在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是根本。知识作为核心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形式,对知识的动态管理需要注意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在个人、群体及组织之间的管理,需要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内部员工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增加企业的知识积累,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其次,要注意对员工观念的更新。企业应该将核心技术能力培育的观念植入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以此观念来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最后,要注重对核心技术能力培育过程的监控。高新技术企业内的各负责人及员工要时刻关注实施过程,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再投资和新能力的规划进行深入讨论。核心技术能力培育过程的成功实施需要高新技术企业内所有员工同心协力,通过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不断地提高学习来实现。

其次,注重开放、创新和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构筑文化优势。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重要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也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创新是高新技

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它具有鼓励公司所有管理者和员工进行集体创新的作用,对于员工的创新思想和行为给予最大

的鼓励,并对创新行为中出现的失败现象给予宽容,在企业内营造一种集体创新的积极氛围。如果企业内具有保守的文化,则对公司所有管理者和员工的创造性思维造成禁锢,不仅不利于创造性想法的提出,而且对创造性行为更是扼杀于摇篮之中。又如,企业文化反映了全体员工和组织的整体素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不易被模仿的软实力,构成高新技术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中,要时刻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将建设开放、创新和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具体的文化建设当中,可以将传统的吃苦耐劳、富于战斗、富于奉献等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并注入时代要求的开放、学习和创新的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

第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人力资本优势。首先,在管理观念上,企业管理者要对人才实行民主管理。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其人才都拥有高智力资本,区别于一般企业员工。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在人才管理方面不能依照以前的管理方式,将他们视为普通的雇佣者,而应该将他们视为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人性化的民主管理。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企业招聘要克服地域方面的劣势,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人才的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研发和营销等方面都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因此,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单个领域的招聘,而应该通过政策、机制、事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其他各地区人才的吸引。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内的员工都是知识性员工,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更加注重对职业生涯

的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激励方式,为员工设置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

的机会。最后,在人才的管理方面,企业要注重对优秀员工的发现和培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进行不断创新,构筑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持续竞争优势。随着当前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竞争优势由以前的稳定效率变成对环境变化的及时反应,创新成为企业适应环境变动、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经营思想。高新技术企业在通过不断创新,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特点得以生存的同时,也为企业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赢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创新,需要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首先,产业领域的创新可以延长高新技术企业的寿命。企业战略专家已研究发现,产业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最高层次,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寿命。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创新可以使其获得长久竞争优势,在行业内长期发展。其次,观念领域的创新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及时洞察发展机遇。作为行动的先导,观念的创新是企业所有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要注重对观念的创新,拓宽企业经营视野,预见性地洞察行业间竞争规则的规律及变动,为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提供基础。第三,组织领域的创新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效率。在当前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为企业降低管理的协调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客户的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对组织创新,采取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获得经营优势。第四,制度领域创新可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力。高新技术企业需着重加强对员工绩效考核、薪酬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大胆尝试。高新技术企业在上述领域的持续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获得整体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浙江浙大求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企业战略-用战略管理执行系统赢得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文档资源★★★ 近年来,国内外各大企业集团公司对于发展战略、战略规划、战略执行与战略管理的十分重视。特别是国内外的管理书籍与企业管理热点问题均在谈论战略、执行与细节,但是这些理论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的本质问题。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增强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战略焦点。从目前业界流行的组织变革、战略转型等话题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者与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仅仅重视常规的业务投资与运营管理,已经难以确保企业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日益意识到企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等要素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其竞争的强弱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地是战略管理执行系统与相关资源配置作为基本的保障体系。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如果企业要定战略,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有了战略规划,企业未来有了其战略发展的方向,那么目标则是指导企业各部门及个体活动的最终目的。目标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企业没有目标的话,那战略就没有依托点,所以战略也是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的一个过程。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中间需要战略。在整个过程里面,企业要解决很多课题,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六个方面:1、做什么,企业必须明白要做什么才能够顺利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2、为什么 做,企业家每天琢磨的就是两件事,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如果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企业的老总就没法当了;3、到哪里去做,在亚洲金融风暴没有发生之前,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要到东南亚投资,选中了印尼的话,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因为地方选错了;4、何时做,这个很重要,某些东西做得太早,可能达不到目的,但如果做得太慢,又会被 别人抢得先机;5、谁去做,就是到底该由谁去执行任务;6、怎么做,这是完成目标的最

对中小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思考

对中小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思考 一、对持续竞争优势的一般理解 在知识与全球化,每个总在追求长久的。这其中的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不例外,总想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那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获得利润,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课题。竞争实质上就是要超越竞争对手,优胜者意味着拥有对手欠缺而对竞争结果或经营绩效发挥关键作用的优势,即拥有竞争优势。那么什么是竞争优势呢?是指一个企业在有效的“可竞争性市场”上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市场主导权和超额利润或高于所在产业平均水平盈利率的属性或能力。这只是短暂的优胜于竞争对手。中小企业如何具有长期的优于竞争对手才是发展之本。就必须拥有持续竞争优势,即企业具备某种能够在长期内保持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综合的竞争优势。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在于:对企业所处的环境采取的战略、企业拥有的资源、核心竞争力和持续性创新等。 二、中小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措施 但是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进行解决及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看,小企业从创立到发展成为大企业之前,主要障碍有战略问题、管理转型问题和没有核心竞争力问题。那么,中小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措施有:毕业论文 1、整合企业资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内部和外部总是存在着各种丰富的资源,能否整合好这些资源,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成功的企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整合其内外部资源。 整合就是生产力。企业是一组资源的集合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围绕着资源的争夺与利用来展开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做企业就是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因此,一个企业的市场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更取决于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前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但它与企业的市场地位并不成正比,否则就不会出现以少博多、以弱胜强的现象;而后者才是维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以弱胜强的真正原因,也是企业家管理效率的集中体现。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这是企业赢得竞争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关键措施。整合资源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和潜在的资源相互配合与协调,使之达到整体最优。 2、企业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更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地将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因此,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即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企业在知识的生产、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把已有的和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

中国高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2004年中国铁路长远规划,经过多年的高速铁路新线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一、比较优势 1、建造成本较低。中国铁路呈网络规模化发展使得桥梁、隧道、车站等不同建设部分的设计可以实现标准化;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总体来讲,中国铁路建造成本是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二。原因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施工单位及设备供应团体建设积极性较高;业务量庞大,可以采用摊销资金的方式去购买施工设备;较完整的产业链降低了成本。 2、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是中国高铁独具的优势。中国的高铁建设历来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 二、竞争优势 中国高铁是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这并不是它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具体的一些项目而言,中国的报价并不比国外低多少。中国高铁的优势是综合性的。 1、中国高铁拥有全球最丰厚的运营经验,每年有几千列动车组在运营,有9亿人乘坐,这是一种无比庞大的数据库。中国高铁在不同的运营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由此获得的运营

数据也是全球最丰富的,这些数据反过来对世界范围的高铁建设提供了庞大的实践数据支持。且中国高铁运营成本低,由此也产生了规模效益,有国外统计,中国高铁的运营成本是每公里7美分,而法国TGV(高速列车)该项数据是27美分,西班牙高铁该项数据是25美分。 2、中国高铁快速且安全。据《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杂志统计,在目前全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的20条高铁排名中,中国囊括了前6名。2008年6月24日,中国制造的和谐号动车组,以时速394.3km 从北京驶至天津,创造了中国高铁最高时速。2011年12月,中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动车试验时速达到了605km,打破了法国的最高纪录。中国高铁的行驶速度超过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开始领先世界。 中国高铁不仅速度跑在世界前列,在安全可靠方面也毫不逊色。就轨道技术来说,中国已经建成1000多km长轨道的无缝线路,而日本只有几百公里;中国的高铁轨道实现了100℃温差不变形,而德国、日本尚未掌握该项技术 3、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修筑时间短。在保证交货期方面,中国的竞争力是世界上最强的。比如印尼的高铁项目是140公里,要完成它,日本动辄报个五年。而对中国人而言,五年时间大概能完成京沪高铁间长达1000多公里的项目。中国高铁已经是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制造方式了,快到了什么程度呢?正常的一列动车组由8辆构成,2014年前后,中国的工厂在生产制造巅峰时就可以达到1天产7辆,也就是差不多一天生产一列动车组。 4、中国高铁勘测设计与施工领先。 中国铁路在勘测设计中已广泛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BIM技术等,实现了勘测设计一体化,为中国高铁勘测设计的高效精确提供了有效保证,铁路工程勘测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高铁施工队伍在高铁路基、桥梁、隧道、线路、电化、电力、通讯、信号、车站的建设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曾建设总里程世界第一、最高设计时速350km的武广高铁;我国首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 国家(政府): 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业 (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和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

资源,尽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 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摘要] 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不同,对其的来源,影响因素等均有不同观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和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文献综述。 [摘要] 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不同,对其的来源,影响因素等均有不同观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和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 可持续竞争优势定义理论基础综述 一、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综述 hofer和schendel(1978)将持续竞争优势定义为企业特有的,针对竞争对手发掘的,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既可以是内生的,由内部核心能力决定;也可以是外生的,由外部环境条件赋予,因而它是企业系统化的综合能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波特(1997)认为一个企业只要能够长时间维持高于其所在产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就可以认定这个企业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邹国庆(2003)指出,持续竞争优势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企业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方面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重构的动态过程;二是竞争优势不一定只反映在更高的利润率上,因为企业可能将当前利润进行了长远投资(能力及未来所需的资源),以获得能够长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潜能。 吴应宇,路云(2003)认为决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因素:一是能力和知识差别及不可仿制性,二是资源、能力和知识的不可替代性。区别这两点,对于持续竞争优势的创造十分重要。而这两种因素对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贡献则是在企业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游达明,彭伟(2004)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以两种状态呈现出来:一是某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在长时间内的延续和保持,二是由多个短暂优势连续叠加而成。持续竞争优势是某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在长时间内的延续和保持,即在所有的仿制作业被尝试之后,企业仍能保持的竞争优势。尽管有竞争者或潜在进入者倾力模仿或减少它的优势,而企业的优势仍然存在。因此,持续竞争优势被定义成一种所有的仿制作业已被尝试之后仍然存在竞争优势的均衡。 刘建伟,张正堂(2003)进一步概括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两大特征:一是“动态性”,即可持续竞争优势不是宿命论,不可能因为运气或拥有某项秘诀而一劳永逸地获得竞争优势,无论在什么结构的市场上(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条件才能维持竞争优势,或者以新的竞争优势替代旧的竞争优势,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连续性”,即绝对的竞争优势是由相对的竞争优势组成的;长期的优势是由短期的优势组成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由一系列不间断的、甚至是一些小的和不重要的、短期的竞争优势积累而成的。 在经济和管理研究领域中,由于具体的分析角度不同,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二、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基础概况 对持续竞争优势研究的理论可分以下四种: 1.产业结构决定理论模型为代表的持续竞争优势观 该理论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和企业在

苏宁持续竞争优势的打造

苏宁持续竞争优势的打造 公司简介 苏宁电器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截止2005年12月底,苏宁电器在中国27个省和直辖市,90多个城市拥有近300多家连锁店,员工人数70000多名。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苏宁电器销售额近400亿元。苏宁电器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20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002024)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5年8月4日,苏宁电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公司股东大会通过,苏宁电器高票进入G股时代。2005年上半年在国家商务部统计的中国连锁三十强企业中,苏宁电器销售额达178亿元,位列前三强。 由于经营定位准确、品牌管理独具特色,2005年8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评定“苏宁”品牌价值64.55亿元;2001年、2003年先后两次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2005年9月,国家统计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届中国大企业集团信息发布会”上发布的“2004年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名单中,苏宁电器排名9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百强的家电连锁企业;10月,苏宁入选爱国华人商会世界著名企业联盟、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全球华人品牌推选科学研究院、全球华人名牌网等机构联合推选的2005年度中国著名品牌200强。12月,苏宁又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O9000服务体系国际质量认证的家电连锁企业。公司董事长张近东先生先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荣誉。 至真至诚、苏宁服务。苏宁电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多品种、高品质、合理价格的产品和良好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强调“品牌、价格、服务一步到位”。苏宁电器目前经营的商品包括空调、冰洗、彩电、音像、小家电、通讯、电脑、数码八个品类,近千个品牌,20多万个规格型号。苏宁电器一直坚持“专业自营”的服务方针。以连锁店服务为基石,每进入一个地级以上城市,苏宁都配套建设了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零售配送服务,全面专业的电器安装维修保养服务,热情周到的咨询受理回访服务,苏宁电器竭诚为消费者提供全程专业化的阳光服务。 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是苏宁的企业价值观。苏宁创建10多年来,累计纳税10多亿元,社会公益捐助数千万元。近年来,苏宁先后为抗击非典、社会福利、教育事业、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等捐资,承担起一个企业对社会发展应尽的职责。 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员工、社会满意是苏宁前进的动力源泉,苏宁将朝着“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苏宁电器从初建到现在完成了从单店走向全国连锁的战略性突破,成功进行了中国家电连锁的首次IPO,初步构建了全国性的网络布局,快速推进了企业信息系统和物流基地的改造,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领导企业。上市以来,尽管公司股价已经实现了3年30多倍的较大涨幅,但我们认为,苏宁未来的成长空间依然很大,套用苏宁总裁孙为民的话,“苏宁才刚刚步入青壮年时期”。 从传统家电向消费类产品转型 在居民消费升级和家电产业更新换代的背景下,我国消费类电子正呈现出一种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从2007年到2010年,中国也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脑市场,数码产品的普及度也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将成为全球数码DV和数码DC销售的主要增长点。这些背景无疑为苏宁从传统家电转型3C消费类电子零售商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时机。 尽管过去五年苏宁3C产品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5左右,销售结构中的比重也达到了27左右,但到目前为止公司的市场份额依旧很低,仅有2.7。近两年来苏宁将3C产品作为重点推进的战略品类,借助渠道整合的契机,公司正逐步渗透中国手机、数码两大领域的销售市场,消费空间巨大、毛利率较高的3C产品将成为苏宁未来盈利的重要构成。 提升与供应商的关系 上半年,苏宁和英特尔、海尔建立了跨领域产业链全方位合作平台,基本上形成了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市场销售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合作,目的在于实现三方资源的最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和市场竞争力最大化。利用苏宁的消费者信息优势,两家供应商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苏宁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获取海尔电脑和英特尔提供的最具价格优势的采购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国对外贸易得到持续性发展,防止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我国需要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现状,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可能存在的“比较优势陷阱”,最后探讨了新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来源。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逐步实现了出口去向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向以发达国家为主,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制成品的比重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这些都表明我国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从出口总额来看,中国出口总额在近20年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加入WTO 之后出现更大幅度的增长。从1978年97.5亿美元增长到了2006年9691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近20%。从出口商品结构上来看,工业制成品比重明显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980年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仅45.9%,2005达到93.6‰从出口去向来看,我国出口发达国家的比例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出口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在逐年下降。2006年与我国发展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8个,美国和加拿大、日本、欧盟是主要贸易合作伙伴,拉美、非洲和大洋洲地区与我国的贸易总额在上升。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在逐年增加,从1999年占出口总额的16.7%到2003年的27.1%。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比较优势陷阱” 上述变化标志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无论在产品质量和规模上,都随着贸易成果的扩大而增强。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比较优势不具备持续性。我国能否保持外贸的持续快速发展仍然是一个焦点问题。

论企业竞争战略可持续性

论企业竞争战略可持续性 论企业竞争战略可持续性 摘要:在解析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时要分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它包括了操作能力与系统性能力两个层面。 关键词:竞争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内外环境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00702 1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方法分析 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外部环境出发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这三种战略成为企业竞争战略实践的基本模式。这些战略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企业在实施这些战略时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被迫对企业部分优势的根源进行重新认识。 在波特教授战略模式的指导下,企业一般采取以下战略以谋求竞争优势: (1)总成本领先战略。主要指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只要成本低,企业就可在本行业中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成功地实行这种战略,企业必须是成本的领导者;同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低于竞争者或至少是顾客可接受的。企业要获得总成本领先,典型的运作方式是,高效率运作(降低资金占用、仓储费用、销售成本),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减少设计成本、工艺成本),或优惠地取得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等。然而,只有防止竞争者实现同样低的成本,总成本领先才能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在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技术和管理快速扩散的今天,制造厂商在追求低成本中不断赶超,使原先在成本方面领先的厂商的优势很容易丧失。 (2)价格战略。不同于总成本领先战略对成本的关注,价格战略是在价格上做文章。总成本领先战略为价格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轨迹及其启示 【文章日期】2005-05-20 【作者】郭波/吕守庆 【正文】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2395(2006)01-0071-06 由托伦斯首先提出并由李嘉图系统创建起来的比较优势学说,是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20世纪中期以后,以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出现为标志,它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比较优势学说从理论上证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各国都会得到比较利益。一二百年来,这个理论一直受人称颂,反复论证,成为经典。但在国际经济现实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就促使人们思考:比较优势学说究竟是否正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参加WTO 能否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得到比较利益?如果能,其条件又是什么?为此,本文试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作一番回顾和分析,以便从其变化的轨迹中找到解答问题的线索来。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轨迹 (一)古典阶段的李嘉图贸易理论 作为国际贸易成因的比较优势,其来源是比较成本。虽然首先提出比较成本这一观点是托伦斯(R. Torrens),①但注意到比较成本的重大意义并对此进行系统论证用以解释国际贸易现实的却是李嘉图。 李嘉图首先注意到比较成本的重大意义,他说:“使我们决定输入商品的动机是发现外国的价格比较便宜,是商品的国内价格和国外价格的比较。如果一国输出帽子,输入毛呢,那是因为制造帽子以交换毛呢比自己制造毛呢所得更多。”②李嘉图曾以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模型来说明比较优势以及比较利益的形成。他假设英国和葡萄牙生产酒和呢绒的单位劳动成本如下表所示: 表1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分析单位:人/年 呢绒酒 英国 100 120 葡萄牙 90 80 比较成本(英/葡) 100/90=1.1 120/80=1.5 从表中可以看出,英国生产酒和呢绒的单位劳动成本都比葡萄牙高,但比较起来,英国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高一些(或者说成本相对低一些),即英国生产呢绒具有相对优势,通过交换可获得比较利益;而葡萄牙尽管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占绝对优势,但两相比较,生产酒的优势更大,故生产酒更有利,生产呢绒则相对不利。李嘉图借此说明:当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存在比较差异时,只要两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两种商品的产量都会增加,通过交换各国都能得到比较利益。当我们将上述结论进一步推广到三个国家三种商品的交换活动进行验证,发现它仍然适用,这就证明比较成本说的基本原理是完全科学的。对此,马克思事实上也曾予以肯定。③重视比较成本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创立比较优势学说,是李嘉图对国际贸易学说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出色的学习能力,才是你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出色的学习能力,才是你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世界是在不停地变化的,要想使得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学习。而对于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并能快速将自己的所见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去。保持对这个世界好奇心,正如乔布斯所说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作者:喵姬来源:富书(zhongchoudushu)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说到这个话题我特别要提一提我目前的偶像,就是前不久去割了眼袋的马东! 马东大学毕业之后的工作是一位IT男,然后干了几年互联网厌烦了之后转去考了主持,成功转行,进入央视。 在电视台里做了主持人、制片人、导演,在央视混得风生水起,外人看来人生已无憾,就等着在央视里成为一块老宝就可以了,偏偏四十多岁的马东选择了辞职,跨越一跳,去了爱奇艺做内容官首席,开办了《奇葩说》,而且节目迅速走红! 当大家都以为马东这一转行也转对了,节目那么红,会在爱奇艺创下自己一片天的时候,2015年马东从爱奇艺辞职独立开办公司的消息,又迅速把他推上头条! 马东在一期《天天向上》里有说到一个搞笑的段子,现在都在跟一群90后学习,90后思维脑洞开,对马东的提议总是不停地反驳,只要马东挂出老板的姿态,90后的一群人就说,“好吧,反正你比我老,你会死得比我们快。”最后马东不得不听信他们。虽然马东没有说明这样的事例有没有成功,但是我想如果没有成功,也不会在马东的心里留下印象。 特别地爱马东这样的一个人,他给自己现在所在的环境里的说法是,跟着一群年轻人去学习。 那一瞬间,觉得这个矮小胖简直是酷毙了!一个有勇气有想法,而且有着谦虚的学习态度的年轻中年男人,原来那么有魅力! 佩服这样的人,即使社会地位还有履历都已经是可以写上一本传奇了,却还是要不停地学习,去提升自己,去竞争不同的领域。 有竞争能力的人就是那么任性,随意地就可以“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要放弃进修自己的机会前段时间,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找工作,已经结婚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解析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两化融合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说明

可持续竞争优势说明 企业文化 共同愿景中国梦红四方 企业使命红四方让中国收获美好 价值观责任诚信品质卓越 管理理念生态文明循环经济集约高效永续发展 经营理念诚信构建双赢服务创造价值品牌赢得市场一、企业战略:行业领先的作物营养服务商 定位于“行业领先的作物营养服务商”,牢固树立“诚信构建双赢、服务创造价值、品牌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以打造行业领导企业为目标,致力把复合肥产业做优、做强、做大,跻身全国优势企业前三名,成为中盐总公司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重点发展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调优组织架构及营运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新建、兼并重组、贴牌加工(OEM)”等多种方式,加快复合肥产能基地的全国布局。 二、两化融合方针:生态文明循环经济集约高效永续发展 方针释义: 公司承诺遵守国家、地方有关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

化深度融合”,提供符合国家法规及顾客要求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公司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公司发展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核心项目与关联项目通过物质、能量的关联利用联系为一体,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 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指导产业链设计,实现核心产品规模化、内涵优质化和生产工艺清洁化,废弃物做到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和“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公司立足已有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公用工程、公共设施等资源优势,更加考虑布局科学合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研发创新能力、生产、安全、质量协同管理能力和运行管控能力等新型能力提升。 公司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的结合,注重环境保护和员工健康保护,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积极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以期得到永续更好地发展。 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识别 1、输入 A)企业战略:参见本文第一章; B)宏观环境:当前国家着重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引导——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

浅谈如何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MBA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战略管理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浅谈如何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摘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赢得市场、赢得顾客的有效工具,在理解企业竞争优势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系统总结,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竞争优势的含义与特点 企业的竞争优势,通俗地说就是企业能够赚钱的优势,是使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有明显的区别的优势[1]。一般可分为价格(成本)优势,同样的商品、服务,价格便宜者有优势;质量优势,相同的价格,质量好的商品和服务有优势;相同的商品、服务,同样的价格,品牌响亮的有优势;此外,送货、安装、顾客培训、咨询和修理等服务以及员工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等都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企业在产出规模、组织结构、劳动效率、品牌、产品质量、信誉、新产品开发以及管理和营销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构成的整体,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所指的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由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2]。 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可扩展”等特征[3]。“偷不去”即不可模仿,如你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长期的沉淀—文化积累;“买不来”,即不可交易性,这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拆不开”,即资源的互补性,指企业的资源、能力有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带不走”,即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知识、技术、能力是可以带走的,拥有身价高的人才也不意味着有核心竞争力。我们不提倡片面提高个人竞争力,我们提倡整合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的竞争力,只有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溜不掉”即资源的延续性,它是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可扩展”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或服务,它犹如一个“能力源”,向外发散,可以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 二、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 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精心计划,持续实施,方能有所收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成本优势,即生产同样的产品,提供同样的服务,你的成本比别人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_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洪银兴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也要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解决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就是如何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通常是依据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自己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与此相应,在国际贸易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本文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比较优势,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对外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需要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一、“比较利益陷阱”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从而说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利益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的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各个国家进行国际分工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古典学派李嘉图在19世纪所说的比较成本,赫克歇尔在1919年、俄林在1933年所说的资源禀赋。 比较成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的差异,各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劳动生产率较高或成本较低)的产品,尽管一个国家(一般是落后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的成本可能会高于另一国家(一般是发达国家)不具有相对优势的同一产品的成本。 资源禀赋学说是指,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有的劳动资源丰富,有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的资本资源丰富。各个国家分工生产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经过国际贸易,各国获得最大的福利。 比较利益结构的核心是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各个国家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加入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在人们的观念中,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比较利益的贸易格局是: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目前的进出口结构基本上是这种格局。进口结构基本上以技术密集的设备为主,出口结构则是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其中占出口第一位的纺织、服装明显属劳动和资源密集的产品。 应该说,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可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也反映我国目前的 1997年第6期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1、提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2、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3、目的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