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复习(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生课前复习勾股定理17.1的内容,做过课本上基础题目之后,又上了这一节复习课,是拓展延伸课,不只是会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

三角形三边。重点是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的题目

大都是贴近生活的实例,如测旗杆的高度,求秋千的长。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五部分:复习导入-典例分析-综合运用-归纳提

升-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在课前复习的情况下,教师为强化基础知识,提问勾股定理

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老师接着提问若∠A=90°?若∠

B=90°?

学生很快答出:若∠A=90°,那么2

2a

2

+;若∠B=90°,那

b=

c

么2

2

2b

a=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醒学生不要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c

认为勾股定理就是2

2c

2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此归纳得出

b

a=

要想应用勾股定理,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注意:首先是Rt△,

其次是哪一个角是直角?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复习勾股定理。由

此导入第二部分-典例分析(一)及针对练习(一)。

典例一:(一次运用勾股定理)

(1)、在Rt△ABC中∴∠C=90°.,a=5,b=12,则c= ______

(2)在Rt△ABC中∴∠C=90°. ∠A=30°,c=10. 则a= __b=

针对练习:

(1)如图,已知一根长8m的竹竿在离地3m处断裂,竹竿顶部抵着地面,此时顶部距底部有

(2)在Rt△ABC中∴∠C=90 °. ∠A=45 °,c=10. 则a= ______;b= 。

归纳: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今天这一节课的目的是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设计的题目是针对性特强,分两类:一般直角三角形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特殊直角三角形,特殊在什么地方?提醒学生得出:特殊在角上。多少度?生回答30°、45°、60°。遇到30°的直角三角形怎么办?45°的呢?通过回答,回忆原来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典例分析—综合运用—归纳提升

我设计了典例分析(一)、(二)、(三)及针对练习(一)、(二)、(三),通过每一个典例,想归纳得出数学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

学生做典例(一)及针对练习(一),要求先看幻灯片上的学法指导(一),强调自学五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纪律、检查方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避免盲目性。学生做完后组内交流,老师强调交流中应该干什么?不要只满足于得

到答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交流完后,不会的同学请指出来,其他组内同学解决。通过做典例(一)及针对练习(一),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一般直角三角形和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在一般Rt△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在特殊Rt△中,已知一边求其他两边。老师进一步追问,前一句话是通过哪些题目得出的?后一句话是通过哪一些题目得出的?这样就更增强针对性,加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接着做典例分析(二)及针对练习(二),

典例二:(两次运用勾股定理)

(1)、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

梯足B到墙底端BO=1.5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5米,那么梯足将向外移米。此题AC=BD吗?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成立?

(2)要把一根长为15米的竹竿放入一个长为4米,宽,3米,,高为 12米的长方体木箱, (能或否)放下?

针对练习:

(1)一个无盖纸盒,底面是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5厘米,小丽把一根木棒放在纸盒中,量得木棒露出纸盒外面部

分是2厘米,请求出这根木棒的总长度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 归纳:

同样要先看学法指导(二),仍然要强调自学五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纪律、检查方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避免盲目性。学生做完后组内交流,老师强调交流中应该干什么?不要只满足于得到答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交流完后,不会的同学请指出来,其他组内同学解决。通过做典例(二)及针对练习(二),发现有组内解决不了的,如:典例(二)第二题。以一位同学上台展讲,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教态自然,落落大方,赢得掌声一片。教师进一步引导,通过做这一组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醒学生遇到立体图形应该怎么办?先转化为平面图形,才能利用勾股定理,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还进一步追问:对于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公式可寻?有聪明的同学会想到:最大长度=2

2高

2

长+

+。这是一个公式,同学们要熟

记。同时出示幻灯片,再一次出示刚才得到的结论:真正体会到勾股定理架起了有形到数的桥梁。

(用幻灯片演示归纳)

立体图形转化平面图形形

最大长度=2

2高

2

+数

长+

接着做典例分析(三)及针对练习(三)。

典例三: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综合运用

(1)、如果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

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是。

(2)、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求此时EC的长度?

针对练习:

(1)、如图,秋千OA在平衡位置时,下端A距地面0.6米,当秋千荡到OA1的位置时,下端A1距平衡位置OA 的水平距离为 2.4米,距地面 1.4米,求秋千绳子OA的长是____

(2)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则DE的长为多少?

归纳:

同样要先看学法指导(三),仍然要强调自学五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纪律、检查方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避免盲目性。学生做完后组内交流,老师强调交流中应该干什么?不要只满足于得到答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交流完后,不会的同学请指出来,其他组内同学解决。通过做典例(三)及针对练习(三),发现有组内解决不了的,如:典例(三)第二题及针对练习的第一题,同样两位同学上台展讲,赢得掌声一片。老师提问通过做这一组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醒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要转化为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建模思想;遇到折叠,想到全等,构造方程,体现数学中的方程思想。

教师用幻灯片(用幻灯片展示归纳内容)

实际问题转化数学问题

构造方程

遇到折叠想到全等

回想在一般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条边,那么,还有没有另外的情况?引导学生得出一般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及另外两边的关系,也可以求其他两边。由此,进一步归纳提升。

用幻灯片演示“知识升华”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一般Rt △

已知一边及其他两边的关系,求其他两边;

特殊Rt △中,已知一边求其他两边。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全部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说的比较分散,教师提醒学生可从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三方面去总结。学生又理顺一下收获。到底这节课掌握了多少?下面做达标检。

四、达标检测

学习效果评测就是利用平时的积分制,加分制,我感觉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一共六个组,其中两个组是满分(12分);另两个组分别为11.6分,11.3分;还有两个组是11分和10.8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是初三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看今天的学习,到初三同学们也一

定能学好!加油!

同学们!

学情分析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学生对勾股定理已基本掌握,能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能够进行一般的推理和论证,但对于如何通过面积法或拼图法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比较陌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

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组内、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效果分析

因为学生基础较好,学案设计由易到难,针对性特强,每一部分又特别注意方法归纳,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规律,切入点,达到及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而且学生上台展讲的特别好,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教态自然,落落大方。我感觉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一共六个组,其中两个组是满分(12分);另两个组分别为11.6分,11.3分;还有两个组是11分和10.8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是直角三角形的很重要的性质,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边的计算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很大。它在数学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勾股定理架起了有形到数的桥梁,体现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是初三解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

本节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

本节的难点是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建模思想。

我计划本章共设计三节复习课。第二节课复习:最短路径问题,分类讨论问题;第三节课复习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其运用: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综合运用,常见的勾股数。

评测练习

必做题:(1、2、3题每题 2分,4题4分,共10分)

(1)在Rt△ABC中∠C=90 °.,a=9,b=12,则c= ______

(2)在Rt△ABC中,∠C=90 °.∠A=60 °,b=2,则c= __,a= ____.

(3)“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用学过

的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4)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多少?

选做题(2分)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_____个。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复习课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勾股定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流程是:复习导入-典例分析-归纳提升-课堂小结-达标检测五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

1、引导学生审题,帮助学生找出关键条件,如: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寻找数学规律,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3、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体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课程标准准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做好培优转差工作,提高优秀率、良好率、降低学困率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狠抓基础,在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课标分析

通过本章的学习,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和验证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直角三角形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介绍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克服困难的能力。数学中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无论在方格纸上还是拼图,都鼓励学生充分参与活动,通过观察、实践、推理、交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获得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是几何中重要定理,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这章所体现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比较、探究、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便于更好地应用勾股定理。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数组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9,12,15 B. 7,24,25 C. 6,8,10 D. 3,5,7 2.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都缩小或扩大同样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 ) A.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B.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仍然是直角三角形 D. 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3.在测量旗杆的方案中,若旗杆高为21m,目测点到杆的距离为15m,则目测点到杆顶的距离为(设目高为1m) ( ) 4.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3cm,则腰上的高为( ) A. 12cm B. C. D. ~ 二、填空题 5.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_________ . 6.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为. < 7.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 8.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2cm,对角线长为13cm,则该长方形的周长为. 9.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P、Q、K,若SP=4,SQ=9,则Sk= . 三、解答题 @ 10.假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上去探宝旅游,按照探宝图,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千米,又往北走2千米,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了3千米,再折向北走了6千米处往东一拐,仅走了1千米就找到宝藏,问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BP=a.求:以PE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 12.已知:如图13,△ABC中,AB=10,BC=9,AC=17. 求BC边上的高. 13.拼图填空:剪裁出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 如图①.(1)拼图一: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②③的形状,观察图②③可发现,图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③中小正方形 《 的面积,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 .(2)拼图二: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④的形状,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图中共有__________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用 关系式表示为_____ .(3)拼图三:用8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⑤的形状,图中3个正方>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常德市第二中学张美荣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创设校园问题情景 1、观看多媒体照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抽象出数学问题 如图,少数师生为了走“捷径”,在学校求索馆前的长方形草坪内走出一条小路AB。已知两步为1m,你能算出“捷径”省了多少路吗?从计算出的结果,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要算节省的路程,就要算出AB的长,Rt△AOB中,已经知道AO、BO 的长,如何计算AB呢?即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勾股定理 二、测量实验猜测新知 操作一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R t△ABC,∠C=90°,其中a=3,b=4,测量斜边c 的长度。

操作二 分别以R t△ABC三边a、b、c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S、T、P,则正方形S、T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P呢,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先画图,由画图过程去体会正方形P的计算方法(割补法),然后请学生来表述。 操作三 P的面积,由此猜测 222 +=,即勾股定理: a b c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22 += a b c 三、拼图探究验证新知 (一)拼图实验 步骤1剪出四个全等的(如右图)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且b>a. 步骤2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出现空心). 学生作品展示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王)展示学生作品:

初中人教版数学勾股定理经典题型分析

勾股定理经典题型分析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 (2) 在△ABC中,∠C=90°,a=40,b=9,c= (3) 在△ABC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答案】∵∠ACD=90° AD=13, CD=12 =52-32 =16 ∴AB= 4 ∴AB的长是4. 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 ,,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 解析:作于D,则因, ∴(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又∵(已知),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 ∴BE2=AE2-AB2=82-42=48,BE==。 ∵DE2= CE2-CD2=42-22=12,∴DE==。 ∴S四边形ABCD=S△ABE-S△CDE=AB2BE-CD2DE= 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 方向走了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 目的地C点。(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解析:(1)过B点作BE//AD ∴∠DAB=∠ABE=60° ∵30°+∠CBA+∠ABE=180°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拔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在4×4方格中作以AB为一边的Rt△ABC,要求点C也在格点上,这样的Rt△ABC能作出()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 A.1 B.2 C.3 D.4 3.如图是由5个正方形和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已知③号正方形的面积是1,那么①号正方形的面积是() A.4 B.8 C.16 D.32 4.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①6,8,10②5,12,13 ③8,15,16④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5.如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分别是a,b,则a+b和的平方的值() A.13 B.19 C.25 D.169 6.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AO上,梯子的底部B距离建筑物AO的底部O有7米(即BO=7米),如果梯子顶部A下滑4米至A1,则梯子底部B滑开的距离BB1是() A.4米 B.大于4米C.小于4米D.无法计算 7.工人师傅从一根长90cm的钢条上截取一段后恰好与两根长分别为60cm、100cm的钢条一起焊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钢架,则截取下来的钢条长应为()A.80cm B. C.80cm或D.60cm 8.如图,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 教学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1.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2、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 ∠C 的对边为a 、b 、c 。 A B

八年级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Q =AC ,点F 在CE 的延长线上,CF =AB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F ⊥AQ B .AF=AQ C .AF=A D D .F BAQ ∠=∠ 2.△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能推出△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222a c b -=;②2 ()()0a b a b c -++=;③ ∠A =∠B -∠C; ④∠A ∶∠B ∶∠C =1∶2∶3 ;⑤111,,345a b c = ==;⑥10,a = 24,b = 26c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如图,ABC 中,有一点P 在AC 上移动.若56AB AC BC ===,,则AP BP CP ++的最小值为( ) A .8 B .8.8 C .9.8 D .10 4.如图,在ABC 中,90A ∠=?,6AB =,8AC =,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OD AB 于点D ,若则AD 的长为( ) A 2 B .2 C 3 D .4 5.棱长分别为86cm cm ,的两个正方体如图放置,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顶点G 在棱BC 上,点P 是棱11E F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P ,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 .(3510)cm + B .513cm C .277cm D .(2583)cm + 6.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3,b=4,c=6 B .a =1,b=2,c=3 C .a =5,b=6,c=8 D .a =3,b=2,c=5 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为1-,点A 表示的数为1,过点A 作直线l 垂直于PA ,在l 上取点B ,使1AB =,以点P 为圆心,以P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5 B .51- C .51+ D .51-+ 8.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4 B .3 C .2 D .1 9.下列各组数据,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4 B .4,5,6 C .2223,4,5 D .6,8,10 10.如图,在ABC ?中,D 、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已知90ACB ∠=?,4BE =,7AD =,则AB 的长为( ) A .10 B .53 C .213 D .15二、填空题 11.如图,AB =12,AB ⊥BC 于点B , AB ⊥AD 于点A ,AD =5,BC =10,E 是CD 的中点,则AE 的长是____ ___.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模板)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模板勾股定理(2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教学难点: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了解数学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探索发现:(在教师的引领下,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通过此案例引出:勾股定理(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的渊源。 三、知识透析: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平方。 2.注意:(1)勾股定理的条件是: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使用;(2)勾股定理的变形:222a =-b c ;222b =-a c 3.勾股定理验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面积计算,实现勾股定理证明) (1)赵爽证明: (2)伽菲尔德“总统证明法” 四、典例分析: 题型1:勾股定理 1.=90ABC C A B C ?∠∠∠∠V 例在中,,、、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 (1)当a=3,b=4,则c= (2)若a=5,b=12,则c=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

(随堂练习:教材3页1、2) 题型2:勾股定理验证 例3.请您用下图验证勾股定理 例4.教材5页第三问 (随堂练习:教材6页中间) 题型3:勾股定理应用 例5.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m,两棵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2013安顺中考)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注:将应用题转化构造为直角三角形 例6.教材5页例题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内容并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在过程中了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数学素养能力,并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一般三角形当中,三条边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自由回答,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那么在特殊的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当中三边还会存在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呢( 板书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引入课题,勾股定理。 (二)提出原理 (1)大屏幕展示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时的地砖图案,给出不同的类型,请学生观察,小组合作(采用拼补或者数方格的方式)填写如下表格: (2)大胆猜想 根据表格数据结果小组内交流探究,大胆猜想在直角三角形当中三边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严谨证明 大屏幕出示“赵爽弦图”,简单讲解,早在我国汉代就有人证明了这一猜想,及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勾股定理。 同学观察,互动方式说出图形的特点,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一个正方形,请学生随意裁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照课本图例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计算此正方形的面积,并尝试进行证明勾股定理。(设置巡视即教师指导环节) 请学生代表上台板演计算过程:大正方形面积= 师生共同总结:对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都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讲解原理 按照板书上的直角三角形,指出直角边和斜边,向学生讲解核心内容: 1.强调a,b,c的含义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练习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长是32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 ) A . 4cm B . 34cm C . 6cm D . 36cm 2.△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 或 32 D .37 或 33 3.一架25分米长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足将滑动( ) A . 9分米 B . 15分米 C . 5分米 D . 8分米 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2,3,4 B 、3,4,5 C 、6,8,10 D 、53,5 4,1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c b a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222c b a =+ 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 、在ABC Rt ?中,?=∠90C ,所以222c b a =+ D 、在ABC Rt ?中,?=∠90B ,所以222c b a =+ 4、下列四组数:①5,12,13;②7,24,25;③3a ,4a ,5a (a>0);④32,42,52。其中可以 构成直角三 角形的边长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5、在ABC Rt ?中,?=∠90ACB ,AC =5cm ,BC =12 cm ,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 A 、6 cm B 、8.5 cm C 、1360 cm D 、13 30cm 8. 等腰△ABC 的腰长AB =10cm ,底BC 为16cm ,则底边上的高为 ,面积为 . 9.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10.一天,小明买了一张底面是边长为260cm 的正方形,厚30cm 的床垫回家.到了家门口,才发现门口只有242cm 高,宽100cm .你认为小明能拿进屋吗? . 12.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 ,长13m ,宽2m 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每 平方米18 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 16. 如图,△ABC 中,∠C =90°,AB 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若BC =8,AD =5,则AC 等于 ______________. 5m 13m

数学: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P82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 2+b 2和c 2的值。③判断a 2+b 2和c 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 行猜想。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2(P82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 c 满足a b c a b B C A A1C1 B1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若AC=3,AB=5,则CE的长为() A.B.C.D. 2.如图,在△ABD中,∠D=90°,CD=6,AD=8,∠ACD=2∠B,则BD的长是() A.12 B.14 C.16 D.18 3.如图,直线l1∥l2,等腰Rt△ABC的直角顶点C在l1上,顶点A在l2上,若∠β=14°,则∠α=() A.31°B.45°C.30°D.59° 4.如图所示,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 A.1 B.C.D.2 5.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4 B.8 C.16 D.64 6.2的算术平方根是() A.B.C.D.2 7.9的平方根为() A.3 B.﹣3 C.±3 D. 8.81的平方根是() A.﹣9 B.9 C.±9 D.±3 9.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m的值是() A.﹣3 B.﹣1 C.1 D.﹣3或1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非负数都有两个平方根 B.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仍然是正数 C.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D.负数没有平方根 11.5的平方根是() A.±2.5 B.﹣C.D.±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x2+1)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3,4﹣2m)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1,2) B.(﹣1,﹣2)C.(﹣1,2)D.(﹣2,1) 15.点P(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1,2) B.(﹣1,2)C.(﹣1,﹣2)D.(﹣2,1) 16.点A(﹣3,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2)B.(3,2) C.(﹣3,﹣2)D.(2,﹣3)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聚智堂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课时数:学科教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辅导时间: 课题勾股定理 教学目的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3、满足2 2 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教学内容 一、日校回顾 二、知识回顾 1. 勾股定理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络里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分别以它的三条边为边的正方形,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即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现将面积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边的问题,于是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2 2 2c b a=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说明: (1)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条边之间就没有这种关系了。

(2)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 直角三角形中,a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但有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除了利用a ,b ,c 表示三边的关系外,还应会利用AB ,BC ,CA 表示三边的关系,在△ABC 中,∠B =90°,利 用勾股定理有2 2 2 AC BC AB =+。 2. 利用勾股定理的变式进行计算 由2 2 2 c b a =+,可推出如下变形公式: (1)2 2 2 b c a -=; (2)2 2 2 a c b -= (3)22b c a -= (4)22a c b -= (5)22b a c += (平方根将在下一章学到) 说明:上述几个公式用哪一个,取决于已知条件给了哪些边,求哪条边,要判断准确。 三、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 验证2 c 与2 2 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 若2 c =2 2 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2 c ≠2 2 b a +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 。 四、合作探究: 方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 A B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典型练习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一、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a2 + b2= c2。公式的变形:a2 = c2- b2, b2= c2-a2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a2 + b2= c2,那么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该定理在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要点: ①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②满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中间边的平方. ③得到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 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常见勾股数有: (3,4,5 )(5,12,13 ) ( 6,8,10 ) ( 7,24,25 ) ( 8,15,17 )(9,12,15 ) 4、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运用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考点剖析 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1、求阴影部分面积:(1)阴影部分是正方形;(2)阴影部分是长方形;(3)阴影部分是半圆. 2. 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 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3、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S 1- S 2= S 3 B. S 1+ S 2= S 3 C. S 2+S 3< S 1 D. S 2- S 3=S 1 4、四边形ABCD 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5、在直线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4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 、 =_____________。 考点二: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 ,2cm ,则斜边长为 . 2.(易错题、注意分类的思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2,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 求斜边上的高. 4、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 2倍 B . 4倍 C . 6倍 D . 8倍 5、在Rt △ABC 中,∠C=90° S 3 S 2 S 1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由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把直角三角形中“形”的特征转化为“数”的关系,因此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许多计算问题。勾股定理不仅体现出完美的“形数统一”思想,更因为其超过四百多种的证明方法,使其成为数学上最引人注目的定理之一。 对学生来说,用面积的“割补”证明一个定理应该是比较陌生的,尤其觉得不像证明,因此,勾股定理的证明是一个难点。但是,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几何学习,已具有初步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他们更希望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便于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培育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方程的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3、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是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课型】 新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和几何画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勾股定理吗? 生:勾股定理?地球人都知道!(众笑) 师:要我说,如果有外星人,也许外星人也知道。大家知道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在探

寻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为此向宇宙发射了许多信号:如语言、声音、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并说: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他们一定会认识这种“语言”的。(投影显示勾股图) 勾股定理 师:下面,让我漫步走进勾股定理的世界,一起来认识这种大自然共同的“语言”吧。 2、勾股定理简介: 在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据《周髀算经》记载:约公元1千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则弦一定是5,即222543=+” 人们还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勾是6,股是8,则弦一定是10,即2221086=+;勾是5,股是12,则弦一定是13,即22213125=+。 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样的性质吗?世界上许多数学家,先后用400多种方法证明了这一定理,我国称之为勾股定理,国外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定理是这样的: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22c b a =+ 勾股定理的证明不同于前面所学的任何一个定理的证明,主要是用拼图的方法证明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三种拼图,每一种拼图代表一种证法,你能分别给予证明吗? 3、勾股定理的证明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讲义经典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知识点归纳】 123456?? ?? ?? ??? ?? ?? ?? ??? ? ?? ?? ??? ?????????? ?? ?? ?? ????? ?? ?? ??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勾股定理2、求直角三角形周长、面积等问题3、验证勾股定理成立1、勾股数的应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求最大、最小角的问题、面积问题、求长度问题、最短距离问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航海问题、网格问题、图形问题 考点一:勾股定理 (1)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结论: ①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勾股定理的验证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a b a b b a 例题: 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1)在Rt △ABC 中,∠C=90° 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 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 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 ④若a ∶b=3∶4,c=10则Rt △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n 2-,2n (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 、2n B 、n+1 C 、n 2-1 D 、1n 2+ (3)在Rt △ABC 中,a,b,c 为三边长,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222a b c += B. 222a c b += C. 222c b a += D.以上都有可能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以及另外两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求周长、面积等问题。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2)已知Rt △ABC 中,∠C=90°,若a+b=14cm ,c=10cm ,则Rt △ABC 的面积是( ) A 、242c m B 、36 2c m C 、482c m D 、602c m (3)已知x 、y 为正数,且│x 2-4│+(y 2-3)2=0,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5 B 、25 C 、7 D 、15 例3: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由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把直角三角形中“形”的特征转化为“数”的关系,因此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许多计算问题。勾股定理不仅体现出完美的“形数统一”思想,更因为其超过四百多种的证明方法,使其成为数学上最引人注目的定理之一。 对学生来说,用面积的“割补”证明一个定理应该是比较陌生的,尤其觉得不像证明,因此,勾股定理的证明是一个难点。但是,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几何学习,已具有初步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他们更希望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便于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培育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方程的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3、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是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课型】【 新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和几何画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勾股定理吗? 生:勾股定理?地球人都知道!(众笑) 师:要我说,如果有外星人,也许外星人也知道。大家知道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在探. 寻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为此向宇宙发射了许多信号:如语言、声音、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经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并说: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他们一定会认识这种“语言”的。(投影显示勾股图) 勾股定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 4()2 ab b a c ?+-=,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 422 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222 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 2S 222 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 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4、勾股数: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 a , b , c 为一组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7、24、25等 例、在Rt △ABC 中,a=3,b=4,求c . 错解 由勾股定理,得 诊断 这里默认了∠C 为直角.其实,题目中没有明确哪个角为直角,当b >a 时,∠B 可以为直角,故本题解答遗漏了这一种情况. 当∠B 为直角时, 例、已知Rt △ABC 中,∠B=RT ∠, , c= b. 错解 由勾股定理,得 b a c b a c c a b c a b c b a H G F E D C B A a b c c b a E D C B A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及习题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222c b a =+。 常见勾股数:3、4、5;6、8、10;5、12、13;8、15、17;7、24、25。这个一定要牢记于心。 考点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1.正方形的面积是2,它的对角线长为( ) A 、1 B 、2 C D (例2图) 例2.如图,由Rt△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则正方形M 与正方形N 的面积之和为2_____cm 考点二:求第三条边的长 例1.若Rt ABC 中,90C ? ∠=且c=37,a=12,则b=( ) A 、50 B 、35 C 、34 D 、26 例2.已知两线段的长为6cm 和8cm ,当第三条线段取 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提示:所给的两条变长不一定都为直角边。) 例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22144,25a b ==,则2c =( ) A 、169 B 、119C 、169或119 D 、13或25 考点三:与高、面积有关 例1.两个直角边分别是3和4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例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10cm ,周长为36cm ,则它的面积是2 _____cm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断步骤:(1)比较a 、b 、c 大小,找最长边;(2)计算两条短边的平方和,看是否与最长边的平方相等。 例1.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长方形桌面,做好后量得长为80cm ,宽为60cm ,对角线为100cm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17.1勾股定理(1)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 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直角△ABC 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2 )若D 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3)若∠B=30°,则∠B 的对边和斜边: 2、(1)、同学们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 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2)、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问题:你是否发现2 3+2 4与25,2 5+2 12和213的关系,即2 3+2 4 25,2 5+2 12 2 13, 二、自主学习 思考: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2)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 (3)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 ,B ,C 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 (4)你能发现课本图1-3中三个正方形A ,B ,C 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 (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6个单位长度和2.4个长度单位,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你的理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可猜想: 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