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建议

(一)

一、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

从狭义上看,作为一

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身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项内容,也是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门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它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学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以做调查、做课题、搞实验、搞设计、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并特别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将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可能是许多人特别是部分教师和相关的教研人员最可能提出、也是最想搞清楚的问题。这其实是因为现行教育理想和现实结果的差距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目的非常清晰地描绘了我们的教育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种理想来设计课程的,可为什么有许多中小学生走上我们设计的课程之旅而没有实现这种理想呢?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人为什么会远离作为课程起点和归宿的教育理想呢?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毕业生为什么会是高分低能的呢?这是因为我们把课程局限于“知识”范围,而没有纳入更大的“机会”范围。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对学生智力改变帮助并不大,通常所说的“发展智力”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我们没有办法将一个弱智儿童发展成正常人的智力水平,我们的课程能做的只能是传递知识与提供机会。我们的教材大多传递“what-knowledge(什么—知识)”,而欠关注“how-knowledge(如何—知识)”、“why-knowledge(为什么—知识)”、“who- knowledge (谁—知识)”,而恰恰是后面三类知识与能力关系更密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机会很少,而机会与能力是成正比的。

我们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世界”、“历史世界”,而较少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个人世界”,以致儿童体验不到学习对他们个人的现实意义。儿童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大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与“现在的我”没有多大关系,对“我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一句话,学的东西没什么用处。这样的课程怎么能够让意志力本来还需要培养的儿童喜欢呢?结果就是越来越厌学、恐学。学生到学校上学,我们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而是把学习简化为“读书”。读谁的书?读学科专家精心编写的教科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学习本来是每一个人特别是学生的生活或者说生存方式,既要“学”,又要“习”,然而现在不仅重“学”轻“习”,而且已经把“学”简单化为读几本要考试的书了,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不能完全归结于教育或课程,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课程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能做点什么。如我们能不能提供一门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的课程?能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能不能设置一门兴趣驱动的、关注个人生活的课程等等。新一轮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的焦点就是集中在上述这些问题上,研究性学习课程只是其中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

至于为什么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独立的一门综合课程,其理由如下:首先,“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价值,学习研究性学习与案例研究只是课程的一个要素,往往受制于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考试,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是有限的。需要单独设置一门课程,突出这门课的新的发展意义,如合作精神、冒险意识、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其次,基于学科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的局限性还在于:课题往往是教师的或教材的,因而学生的兴趣大减;教师大都知道问题的答案,而难以改变自己的角色;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基本上属验证性的,而难以创新;让教师指导一班学生的课题研究,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或技术上,都是不现实的。最后,对于学科课程特别是学术性学科课程的教材而言,其知识呈现的方式不适合采用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新课程在倡导每门学科都要努力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还需要设置一门独立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①它是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年)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普通高中新的课程方案中,它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一起构成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因此,它是每所学校都有责任与义务提供给每一位高中生的课程,也是每一位高中生都必须要参与学习的一门课程。②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尽管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的课程,但它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必修课程又是不一样的。其他必修课程都有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而研究性学习只有《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这说明了它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a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b它是一门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所以充分体现生成性和适应性,是一门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③它是与其它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那些学科课程的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与各门分科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并列的综合课程,它不是从属或依附于某一学科的“研究性的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在价值、地位、组织与实施方式上都相对独立的一门课程。

4.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①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⑤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六大目标特别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和课程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

法。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中构建课程。它以活动为主题,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流程一般为:组织辅导报告,布置动员→个人选择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小组选举组长,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程论证→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通过课题研究方案评审→小组独立开展研究,教师负责监控、指导→教师组织课题组之间交流、推动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成果,进行个人和小组总结→班级展示,同学评价→答辩会、年级报告会→教师评定成绩、总结。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这是对研究性学习的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程则是一类专门基于研究性学习方式并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性。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的独特性表现在:

①如果说各学术性课程是“专家或教师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的”课程;

②如果说各门学科是“分科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综合的”课程;③如果说各门学科是“知识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生活的”课程;④如果说各门学科课程的目标是“预设的”,那么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生成的”;⑤如果说各门学科是“关注过去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关注现在的”课程;⑥如果说各门学科的学习是“基于个人的”课程,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合作的”课程,只有这样,它才有存在的价值。归纳起来,研究性学习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区别。本质区别是学科课程是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开发的,掌握必要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是学科课程的直接目的;“研

究性学习”课程则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它以获取关于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目的。另外,它还有个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性质,那就是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但它又与其它必修课如语文、外语、数学等不一样,其它必修课都有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而研究性学习就只有《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育部,2000年)可以作为纲领性文件,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3.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也运用于各学科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学科课程中所获得的体现于学科中的间接经验,两者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①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②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③在某些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结合进行。

二、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

(一)时代发展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逐步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发生,使21世纪成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世界牲和世界变化的看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例如,原来的世界是单一的看法被世界是多元代的看法所替代,“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好的处理办法”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信念所取代;“一次学习终身受用”被“终身学习”的观念所取代。正是因为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外,更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复合型的思维方式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进研究性学习,并在高中阶段教育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是从哪里得来的呢?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而旧有的教育思想与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了,因此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不仅要使人们能更好更多地接受知识,而且要使人们具有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与学习内容也不能墨守成规,仅仅用原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来学习预先确定的的、由前人积累的文化和经验不再是合适的了,必须按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教育得出的要求,在教学中调整学习内容、充实新的学习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也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省在新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课程体系中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正是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一块园地。多样的校本课程,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以及品德类、心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休闲类等。校本课程的深

度开发向何处去?以重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确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方向。(以上几点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得以产生的宏观、中观与微观背景)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确实是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和课程实施有充足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1.丰富的理论根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行为观逐渐被认知观取代,许多学习心理学家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观在吸取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基于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可以对研究性学习理论作如下简要的描述:(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及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这就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得以实施的理论依据。

2.政策依据。(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稿(试验)>的通知》规定:在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增加一门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它规定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必须学习该门课程288课时以上。这也是第三次全教会关于素质教育“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精神在高中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3)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4)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我们认为,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它既能使我校师生的教育观念发生改变,更能为我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闯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使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我校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我校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情况

2001年秋,我校积极响应上级的课改号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了探索这门新课程的实施方案我们还为此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农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与研究》,目前也处于结题阶段)。在开展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工作。

在课程的开设之初我们就建立了课程领导机构。先是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后来增设了工作小组和研究小组,主要组成人员有校长、副校长及教科室、教务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人。三个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负责抓好整个课程开展和课题实验研究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自测、自评、总结等工作。

(二)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和我校实际制定了课程的《实验方案》,成为我们后来开展课程的指南。

(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动员,然后以“课程知识讲座”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对师生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培训,为他们接下来要进行的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四)确定学生课题研究主题。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高一年级以“理想、道德、人生”为主题、高二年级以“人和自然”为主题进行研究。

(五)征集、整理学生研究课题。在课程正式开展之前我们就在所有师生中就已确定的主题征集了大量的学生研究课题,然后再从相关资料上找到了不少的课题并加以筛选归类后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题。

(六)各班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个组5——7人,每班有十个左右学生的研究小组。然后由学生聘请指导教师(年级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师生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小组后就可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始按前文所说的流程进行研究了。

(七)课程开展的时间和形式。

1.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三下午专门安排两节课进行课题研究,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进行研究。

2.活动形式: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找资料、实验、调查、访问等形式进行研究。

(八)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各级管理人员职责》、《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职责》、《研究性学习教师考核办法》、《研究性学习学生考勤制度》、《研究性学习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有力地保障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1.制定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A、全体领导和教职员工都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各项工作。B、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监控和评价课程及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C、教科室是实施和研究、管理的主要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课程实施情况;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管理表册;对教师作理论指导,指导年级组培训教师;收集、整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有的材料并对其归档;对指导教师作业绩考核并根据他们的工作情况发放指导津贴。D、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学时间和活动地点;监督年级组对指导教师作常规考核;检查指导教师的教案和进度计划;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并对学生成绩作登记存档。E、年级组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的作用,具体落实好本年级的课程实施计划;确定研究主题,选题,对学生分组,安排指导教师;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提出和布置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安排辅导报告;培训教师;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考勤,并于每月底把考勤结果交到教科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收集、整理本年级的各类档案,期末结束时交教科室。F、班主任起着协调班内各课题组之间、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作用,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每周开展活动时必须到场指挥和协调,并负责学生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活动

中出现的问题。G、全校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认真备课、按时到场指导。指导教师应和所指导的各学生课题组一道推进课题研究,要求随时了解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学生一起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题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H、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和微机室人员负责协助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资料和服务,协助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进行,为学生、为学校课程实施的相关活动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I、学生课题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安排小组人员分工;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主持小组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老师反映出现的问题。J、学生:必须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在高中三年内取得规定的课时学分。

2.制定了考核、奖励办法。A、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发放津贴。B、期末学校将评比出研究性学习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表彰奖励。C、对指导教师、处室人员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上的出勤、工作进行认真考核,并按《剑阁中学津贴发放方案》的有关规定给予奖惩。D、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行学分制,并记入学籍档案,与评优、毕业挂钩。

(九)管理评价体系。我们把课程管理和评价融合在一起,以档案袋的形式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管理和评价,即用完整的管理评价表册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在管理中进行评价,把评价建立在管理之上,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十)取得的成果。

1.理论性成果。通过课程开展和课题研究我们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各方面知识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更深刻地认清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基本摸清了它对高考的影响。也充分认识到它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用。

2.学生们通过课程学习写出了专题论文或制作了模型等成果。

(十一)资金保障。

为了使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能顺利开展,学校拿出大量资金添置设备和给指导教师发放指导经费。

虽然我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它也还确实还存在一些问

(一)观念认识尚未全到位。

1.领导支持力度不够。我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各种课程也正在有序推进,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也正式排进了课表。但领导们的认识未得到统一,造成有效的学习时间未得到保障;年级组负责制的校情,决定了研究性课程开设和实施差异很大,有的年级只是把这门

2.教师热情不高。每学期我们都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印发了大量关于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相关资料,但大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还没有从内心真正接受这场变革,整体理论水平不高。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强,更不愿意同学生一道参与社会实践,使得研究性学习过

3.学生参与不够。大部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但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弄懂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大家走出课堂,观察、访问、收集材料,目的不明确,理解不到位,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与高考无关,不能帮助其得高分,少数学生不愿参与,甚至有抵触情绪。

4.家长、社会不理解。家长认为子女在校读书就是考大学,这是有很强功利色彩的,子女在校参与研究性学习,既不在经济上支持,时间也不给予保证。社会人士虽然认识到现在教

研究性学生的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学生要走出课堂,要去网络教室、图书馆、资料室,

1.指导教师缺乏。现在我校每个年级学生都接近1500人,但每个年级只有70名教师,每人辅导学生平均高达20人之多,(如果按5—6人为小组开展活动,每位教师就要承担4—5个研究性学生小组的指导工作)。这样,指导教师实际难以到位,也就不可能起到指导作用。从近三年的实践来看,部分同学的这两节研究性学习课完全成了休息课,浪费了宝贵

2.硬件设备严不足。我校的网络教室最大容量120人,图书资料室相当狭小,县城图书馆早已关门,学生获取

3.活动空间范围太小。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教师不愿承担安全责任,很少带学生走出校外,学生的视野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大多数的研究性课题放在假期完成,以锻炼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但假期中有力的指导和监控、支持,因而不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流于形

1.选择的题目过大。他们不知道选择的题目和他的能力、现有的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只是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提出的题目只求一鸣惊人,不考虑其他,如《剑阁县明清历史演

2.选择课题所涉的研究内容过于抽象。如《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研究,这类课题理论

3.实际不考虑课题的可行性。这里说的“可行性”主要指学生或学校周围是否能提供学生课题研究的必需条件。如《中国名山录》该课题组研究的目的是给学生介绍祖国的名山大川,那么名以什么为标准,不好确定,学生不可能遍游名山,如果介绍名山,那这样的研究

五、进行研

1、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组织管理制度,领导的认识必须到

2、教科室应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学生参考课题,体现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各年级要依据参考课题展开研究。

3、时间必须得到保障。各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不能在同一时间,应努力创造条

4、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对该门课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从

5、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是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效果的重要依据,特别要重视过程评价,既要评价学生,也要评价教师。每位学生、教师每年至少有一个课题的研究,并将

虽然,新课程改革步履艰难,但今年全国已有四个省开展试点。课程改革不仅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学校也必须适应这一历史趋势。我们坚信,我们通过顽强努力,即使是荆棘丛生的荒原也能踏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四篇)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四篇)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三台中学高2004级3班蒋小波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觉得我收获很大,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记录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重要是对各个来访对象作简要的文字记录。但我感觉还是很累,主要是由于交通不方便走了很多路,我想这这可能也是制约鲁班湖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这次调查,使我们更早地接触了社会,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我们这次采访中,有积极配合我们采访的,也有态度比较恶劣的。比如说县旅游局就很配合我们采访,而镇政府渔场负责人则完全不配合,多次责怪我们来得不是时候,并且拒绝采访和提供资料,当时真的觉得很恼火。不过仔细想一想这其实是一个素质问题,镇政府渔场各个办公室里全部摆设的都是麻将,不干实事,这可能也是制约鲁班湖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之一。这次活动还使我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学会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使我初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为我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前打下了基础。这次活动使我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这次机会,增强了我们的能力。也感谢在调查中给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组的其它成员。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三台中学高2004级3班侯超经过我们对鲁班湖多次细致的调查,已对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环境污染,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次活动,小组分给我的任务是策划具体行程和摄影,所以,这次活动的路线,时间以及采访计划是由我来安排的,还有就是这次的所有照片、图片也是由我负责。担任策划,使我受益非浅,让我认识到了统筹安排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去蚕种场采访,由于我一时疏乎,忘了一个重要的采访对象,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使大家多走了近1公里的路;担任摄影,也使我学到了许多摄影的技巧,比如在选景方面要特别注意,不然便会照出一些毫无意义的相片。还有在照像时,手一定不能抖动,否则,照出的相片便会模糊不清。这次活动给我带来的好处不仅是以上两点,还有许多;比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为我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活动,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社会交际知识,懂得了许多社会关系;这次活动,还让我把许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上,学会让自己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次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我看到了三台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促使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为三台县以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特此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个良好的机会。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三台中学高2004级4班周凯经过几次较为深入的对鲁班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已经逐步掌握了鲁班湖的基本情况,这里就我个人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总结。在这次活动中,我任务重点是负

[中学教育]研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二00六年八月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育改进进入21世纪的时候,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这是我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同时也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教育工程,学校成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并制定了相关工作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实践与体验。 1、明确研究性学习态度 “态度是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真、情感和行为三部分。”通常人们所说对某人、某事态度如何,即使他对该人或事物的比较稳定的习惯的倾向性反映。 (1)关心,这是态度中最基本的内容,不论是否参与这一学习活动,高中学生都应该对该活动流露出自觉的注意、过问、了解发展和变化。 (2)参与,是比关心更进一步的态度,即不仅一个抱有关心态度的旁观者,更要从研究性学习和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主动参与这一活动,介入其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3)进取,比关心参与更深刻,更高级和是进取的态度,付出更多的精力从事调查,收集资料、数据,进行阅读处理有关书籍,获得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明确师生的研究态度,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 2、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目的、组织原则 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多元研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组织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以课题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二、阶段目标 高一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以文理科综合课程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学习。建议教师以讲座,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来学习,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 高二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课程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确定研究课题,寻找解决的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高三级:以培养学生思辨学习和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载体,通过对中学各科的真理、方法、价值观和相互关系的整体了解,探究认识世界万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加以检验。立足于使学生在反思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实践创新精神对待知识,为更高层面上研究问题,以及为个人初步发展方向打好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范围 主要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方式。其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良渚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

课题研究一般步骤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研究性学习反思和总结

研究性学习反思和总结 对《对女大学生减肥调查研究》从选题到修改完成是一次次解决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步步发掘我们兴趣的过程。首先选题时大家对美食、服装、减肥等贴近我们女大学生的生活的话题特别感兴趣。如孝感学院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口味,而南门外的餐馆有着不同风格和价位的菜系,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口味、服务周到、价格公道的健康美食;女生衣服不闲多,对衣物饰品款式和颜色颇有讲究和偏爱,有流行的,经典的,有路边摊的,有专卖店的等等,怎样结合自身的脸型身材和个人喜好去选择衣物……正当我们讨论得热烈的时候,发现总有小组成员提出一些关于此话题是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的问题,如大家都尝美食,我们的消费额受到限制。怎样合理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又能使我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最终能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最后我们选定了女大学生减肥这个题目,不仅仅我们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重要的是这几乎与每个女生相关,紧紧联系我们的生活。确定题目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大家认真并且兴致高昂去做一件事是多么愉快的! 另外,在我撰稿的过程中,不了解论文的写作格式:引言,正文和结论。当我看了其他学者的论文并查了论文写作手册后才松了一口气;而且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也让我咬断笔头,到底是先写减肥原因还是减肥效果来引出文章主旨,图表应选择哪样的才更能表达相关信息。写完后交给小组其他成员修改并提意见,使之完善。当在键盘上敲这些文字时,心中洋溢着喜悦,仿佛手指也在飞舞。 总之,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提前了解写论文的模式,教会了我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料去学习以及向别人学习;也调动了我们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了我们对减肥的科学认识,锻炼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了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篇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活动类课程中规定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即在高中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按照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案。为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切实开展起来,特制定本学期活动计划如下: 一、宣传动员 学校在开学初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就“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等进行指导性的宣讲。要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综合性内容为主,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目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性和使命感的课程。 二、加强领导管理,优化人员配置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切实落实《课程计划》的有关要求,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排进课表,深入课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将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密切配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具有各种聪明才智的学生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并得到应有的培养。 三、时间安排 研究性学习每周三节课,集中安排在周六上午。根据需要,也可以因时制宜利用其他时间。 四、实施过程 初拟个人课题方案,指导教师可提出可供学生研究的课题,每学科每人至少三个。教研室汇总印成课题指南发给学生。指导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每位任课教师应承担两个以上课题组的指导任务。 选定课题后,各课题组自主开展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随时跟踪指导。学期末每个课题组都必须有成果。成果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也可以是一件模型、一个展报、一次演讲等其他形式。各小组经评议给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指导教师要写1—2份研究性学习案例;班主任代表班级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根据本班课题实验的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年级组长根据本年级具体实施情况撰写年级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总结报告;教研室撰写学校“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 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 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教育的必修课,在中小学教育中 得到普遍开展并已拿入高中课程。作为初级中学的我校,我们要结合 本校实际,扎实开展好探究性学习课题,努力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有效之路。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质量的目的。课题开展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播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将探究性学习作为学校课程和学校科研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以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的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一直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实施要点: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习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 <一>、探究性学习实施类型的选择。 1、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开展课题研究类和活动设计类二类的课题。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研研究等类型。 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科技类项目的设计。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和改造的设计等。

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题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小课题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选定课题 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

研究性学习反思

对西方节日---研究性学习的反思 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学生们上网搜索了许多相关资料.他们阅读,分析,比较信息,而后撰写课题研究的文章,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非常投入,学习富有热情。班级学生对于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之高,也是我所始料未及的。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通过上网、剪报、翻阅杂志等方式搜集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也设计问卷并进行了抽样的调查。学生的组内分工也非常明确,汇总后的资料交由精通电脑的学生一一录入电脑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并且选派了口语流利的学生上台作最后的成果展示。作为代表上台陈述的学生的叙述也显得相当有条理。在这整个流程当中,我只是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所有的资料搜集、录入、制作和展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主导完成的,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诠释和实践探索,应该说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从中我也意识到,平时我们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是大大地低估了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让学生一试,认为给学生的太多自主空间,就是对他们的放任,其最终结果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然而当我真的放开手,才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只不过这其中的一大部分还未被我们发掘出来罢了。由此,我联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多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来讲,似乎会有更大的好处。这些能力是亟待着我们教师去开发和培养的。

总结这次活动,觉得以下几点还是做得颇有成效: 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尽量把英语学习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 一起,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体验英语,运用英语,创造自己的成果. 2.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程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 的基本理念和构建方式.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世界,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 3. 倡导全体参与,主动体验: 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当然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1.由于是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基础对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些课题与其语言能力不相符,就有可能把研究性学习变成其他知识的英语翻译作业。难度大,就会对英语产生敬畏。因此,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必须注意分层次,有梯度。 2. 由于经验不足和精力有限,教师没有完全及时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 异,学生课题研究自我感觉不够深。 3.研究方式可以更具多样性:上网搜查资料,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做的较好,较多,也可设计问卷调查,走访或结合其他社会实际活动。 其实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一项目的实施,本人还体会到: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

最新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项目设计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理想的教学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既要走在学生独立发展的前面,又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布置弹性作业即分层布置作业的作法,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 分层布置作业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即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再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后反思必不可少;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而正是这些改变,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有极大的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课题选题的理论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由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妥善地解决好既满足尖子生求知欲,又促进学困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一个矛盾。 A、知识与技能: 课题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预期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将就学生读、写作业分层,课后作业分层与预习作业分层,等等,这种阶梯作业效果与课堂融合进行系列分类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练习分层设计原则方法。 2.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促进。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且将预习作业与课后作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建议 (一) 一、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 从狭义上看,作为一 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身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项内容,也是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门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它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学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以做调查、做课题、搞实验、搞设计、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并特别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将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可能是许多人特别是部分教师和相关的教研人员最可能提出、也是最想搞清楚的问题。这其实是因为现行教育理想和现实结果的差距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目的非常清晰地描绘了我们的教育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种理想来设计课程的,可为什么有许多中小学生走上我们设计的课程之旅而没有实现这种理想呢?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人为什么会远离作为课程起点和归宿的教育理想呢?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毕业生为什么会是高分低能的呢?这是因为我们把课程局限于“知识”范围,而没有纳入更大的“机会”范围。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对学生智力改变帮助并不大,通常所说的“发展智力”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我们没有办法将一个弱智儿童发展成正常人的智力水平,我们的课程能做的只能是传递知识与提供机会。我们的教材大多传递“what-knowledge(什么—知识)”,而欠关注“how-knowledge(如何—知识)”、“why-knowledge(为什么—知识)”、“who- knowledge (谁—知识)”,而恰恰是后面三类知识与能力关系更密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机会很少,而机会与能力是成正比的。 我们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世界”、“历史世界”,而较少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个人世界”,以致儿童体验不到学习对他们个人的现实意义。儿童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大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与“现在的我”没有多大关系,对“我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一句话,学的东西没什么用处。这样的课程怎么能够让意志力本来还需要培养的儿童喜欢呢?结果就是越来越厌学、恐学。学生到学校上学,我们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而是把学习简化为“读书”。读谁的书?读学科专家精心编写的教科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学习本来是每一个人特别是学生的生活或者说生存方式,既要“学”,又要“习”,然而现在不仅重“学”轻“习”,而且已经把“学”简单化为读几本要考试的书了,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一、本次活动 高考及端午的这一次休息日是本学期研究性学习的最后一次可用的大块时间了,我们决定用来对防盗门门锁的改进及猫眼的一个探索 首先是锁的改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锁柄,另一个是锁舌。 第一方面: 从我们学校的教室门及缩舍的门柄上来看,柄的质量不是太好,常常被不小心弄断,而我们教室的门把手断下来的多半是两块塑料板,中间用螺丝固定一愉类似金属的东西,但其断面是略带白色材质较软,以致于容易断开,可见这种夹层型的门柄不是太好,还有一点这种把手是一种省力杠杆,以至于杆状把手容易因外力过大而折断,所以我觉得教室内的门把手可以将原来的柄做得圆一点,略短一些,这样既可以增大横断面各,又可以使杠杆支点上的力少一点。本来是考虑是还要将门把改成一些类似家房门用的圆形的,后经过讨论,觉得由于在学校里有时会因为手上捧了作业本不方便用手开门,可以用手肘来帮助开门这一点,便还是采用了杆式的。 第二方面: 上次讲到,一旦开门时经常大幅度转动门柄会导致后期锁舌卡在锁壳内,所以我们一开始决定在锁舌的杆子末端加上一个高度为1cm的塑料圈,但发现加上去后保险无法正常使用,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人认为可以在锁壳上相应的位置增加一个突出的部分以达到防止开门过度的效果,但是这样可能做到一时,如果它松动了,很有可能不仅起不到防止开门过度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导致整个锁舌被死卡住,所以否决了。 我们一直盯着锁舌本身看,都忽略了锁舌的动力来源,那就是锁芯转动时带动的杠杆,使得锁舌运动,然后我们就考虑是否可以在杠杆转动的过程当中竖一个小杆子,使得锁舌到达位置时杠杆无法再转动,从而达目的,但这样有两个弊端,一是长期使用导致磨损,有一定几率会失灵。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杠杆无法转到位,那也就意味着锁芯无法正常转动到一定角度,会使使用者很不习惯,甚至有可能转动时力度过大,将钥匙弄断在锁芯里。 在注意到动力后,我们再次将上演聚集到整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上来,是因为锁舌被弹簧形变时向上拉动以致于脱离原有轨道,我们只需在它出来后用个东西自动顶回去即可,也就是在锁舌上即将滑出的地方加一个弹簧,使它回到原有轨道即可,这样问题就迎仞而解了。 二、活动总结 经过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从开始的防盗门锁材质到后来结构探究,再到斯密特原件的工作原理及构造,对我们课堂上学到一些知识进行了运动,比如一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适合实施研究性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最终使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课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知行统一,知识的识记只是其手段。而研究型教学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实践、探究、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并把所学知识内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一致的。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注重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 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性研究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等。两种研究方法各有所长。本课题采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以期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项目预期的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论文。 拟用三年时间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范围为北海职业学院的在校生,收益学生估计为三千到四千人。 第一阶段为动员和调查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具有针对性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 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分散、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本院学生。调查内容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实践训练、考核方式等六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基本情况。收集第一手材料为研究作准备,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为教学环境现代化建设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积极营造教学资源丰富的环境,特别是有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具体包括立体化精品教材、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全球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以及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课题组成员根据第一手资料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出改革策略。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初衷 研究性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课程改革说起。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有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点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合,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有,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有,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与选拔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有,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同时指出: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教基字〔XX〕6号通知中说: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动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为辅导学生进行研讨性学习,特拟定如下施行计划: 敞开性。研讨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常识系统,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日子和社会日子,立足于研讨、处理学生注重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触及的规模很广泛。它或许是某学科的,也或许是多学科概括、穿插的;或许偏重于实践方面,也或许偏重于理论研讨办法。 在同一主题下,因为个人爱好、经历和研讨活动的需求不同,研讨视角的断定、研讨方针的定位、切入口的挑选、研讨进程的规划、研讨办法、手法的运用以及效果的表达等能够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辅导者发挥特性专长和才干供给了宽广的空间,然后构成一个敞开的学习进程。 探求性。在研讨性学习进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辅导下,学生自主断定的研讨课题;学习的办法不是被动地回忆、了解教师教授的常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处理问题的办法,根究定论的自主学习的进程。因而,研讨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

了解、回忆,而应引导、概括、出现一些需求学习、探求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够由展现一个事例、介绍某些布景或创设一种情形引出,也能够直接提出;能够由教师提出,也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舞学生自主探求处理问题的办法并自己得出定论。 实践性。研讨性学习侧重理论与社会、科学和日子实践的联络,特别注重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今世日子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展开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注重现实日子,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同研讨性学习的规划与实践应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供给条件和或许。 一、选题 研讨性学习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众多未被知道和需求研讨的问题中提炼出合适自己研讨的课题就叫选题。选题也是一个学习、考虑、创造的进程。 研讨性学习选题的意图是要答复“研讨什么”和“为什么研讨”及“有无研讨或许”等问题。研讨性学习的选题进程包含搜集材料、处理信息、明晰研讨方向、界定研讨内容等环节。概括起来说,这些环节要环绕两项使命打开,那就是提出问题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时最多,占有重要地位。开设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落实高中课程计划,我校的研究性学习,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我校实施该课程,力求打成以下目标: 1.学生方面,改变学生的学校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亲身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科学的交叉和渗透,拓宽学科知识,

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3.学校方面,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学校培训教师的新模式;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开拓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资源。 二、实施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学会用新科技收集、处理信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实践性原则。 要坚持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从实践中来,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信息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学会与人合作沟通的技巧,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3.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创造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比较全面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选题宜小不宜大1(.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

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和反思

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和反思 背景: 英语学习要为学生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实际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寻找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收集信息,实践体验,构建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 内容: 1.生活中的英语 2.中西方节日 3.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究 4.经典语言和汉译英 5.Hip-Hop文化 6.NBA文化 … 目标: 1.学会课题的提纲,撰写,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2.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所学语言浏览因特网网站,收集,处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等多媒体演示技能进行交流,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3.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过程: 1.11.28 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分组。 2.12.5 确定课题题目,研究目的和实施步骤 3.12.12 资料收集 4.12.19初步研究成果展示(1) 5.12.26初步研究成果展示(2) 6.1.9 结题报告及论证 反思和启示: 在6周左右的时间里,学生们上网搜索了许多相关资料.他们阅读,分析,比较信息,而后撰写课题研究的文章,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非常投入,学习富有热情。高一(2)班学生对于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之高,也是我所始料未及的。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通过上网、剪报、翻阅杂志等方式搜集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也设计问卷并进行了抽样的调查。学生的组内分工也非常明确,汇总后的资料交由精通电脑的学生一一录入电脑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并且选派了口语流利的学生上台作最后的成果展示。作为代表上台陈述的学生的叙述也显得相当有条理。在这整个流程当中,我只是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所有的资料搜集、录入、制作和展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主导完成的,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诠释和实践探索,应该说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从中我也意识到,平时我们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是大大地低估了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让学生一试,认为给学生的太多自主空间,就是对他们的放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