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失衡后的社会思考

男女比例失衡后的社会思考
男女比例失衡后的社会思考

男女比例失衡下的社会反思

姓名:袁明珍学号:114010111061

[内容摘要]:男女比例协调是自然进化的规律,然而在我国,出现了“男

盛女衰”的现象,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疾病。这一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光棍”的现象。性别比例超出正常范围,未婚青年的增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同时,也将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弊端。上帝在创造亚当时,也创造了夏娃。不仅说明了男女的平等性,同时也说明了男女数量的比例接近1:1。

[关键词]:比例失调社会疾病可持续发展未婚青年

女孩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一出生时就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当一个孩子出生后是女孩,大多贫困地区的家庭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遗弃。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社会将怎样发展下去,那么,谁是明天孩子的母亲,无论社会高科技怎样的发展,关于母亲这个角色,男人是无法代替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男女比例达到了117:100。在这一严峻的数据下,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女生正在市场是供不应求的,更应该看到这严峻数据背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将会阻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也将会步入印度的后尘。

一、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这一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新生儿出生比例失调,中国会出现5000万人找不到老婆的光棍汉”【1】。

(一)经济因素是男女比例失调的直接动因

恩格斯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两种生产,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2】

繁衍后代庸质疑是人类自然属性和需要,但生育数量多少和生男生女往往由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男性人口往往决定了一地的经济发展。而今天的中国,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很多地方依然不发达。而导致生育观念上偏重男孩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男孩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效益要比女孩高

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往往与劳动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男孩子的收入明显高于女孩子。他们对于一个家庭的贡献往往也更大。在偏远地方,大多以农业为主,如果没有劳动力的话,他们的农业生产会受到很大的阻碍。2.男孩对于父母的养老期待值比女孩高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受长期以来的观念影响,很倾向于男孩,比如“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把男孩看着是“后代”,而女孩始终要成为别人家的人。即使在今天,很多女孩的经济能力比男孩高,对

父母的照顾也多,但在养老送终的问题上,男孩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3.男孩的精神培养低于女孩

在今天社会竞争压力比较严重的社会,父母一般都认为男孩的经济效益要高于男孩,即使要为男孩付出的更多,但是他们终归是和自己在一起的。而对于女孩来说,她们终有一天会嫁人,父母为她们付出在多,也最终是为别人作贡献。另一方面,女孩是社会比较弱势的一方,父母对她们的付出要比男孩子多。如:安全问题、社会坏境的不如意等等。

可见,人类社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作为一个经济人出现。从成本与收益去看的话,男孩子的效益要高于女孩子

(二)观念因素是导致男女比例失调的根本内因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其思想在人们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重视宗祠的父系传习和慎终追元的孝道观念的普遍存在。他是人们重男偏男的生育观念形成的主要文化根源。

1.传统的宗祠父系传习和慎终追元的孝道观念,使生育男孩成为重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祠习俗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们以父系代代传承,形成一定的家族传统。一旦某代男性失去了“后代”。其宗祠传承就会中断,其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中国人的孝道观念不仅体现为孝敬父母,而且体现为孝敬为自己的列祖列宗,而对自己先祖最大的孝,就是传续香火。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与这个家庭有无“后代”也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这样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去追求生育男孩。

2.薄弱的社会责任感,是生育只成为家庭的私事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人类的不断繁衍。如果人类没有繁衍,人类将如何进步。繁衍后代不是一个家庭的私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如果男女比例失去平衡,那么社会问题将会接踵而至,人类社会还有什么发展而言。另一方面,如果每一家庭都重视于男孩,那么,后代的家庭如何组成,谁又成为孩子明天的母亲。

(三)医疗技术的使用是促使男女比例失衡的直接外因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但一直以来并没有造成如此严重的比例失衡。其原因在于以前的科学技术不是很发达,生育观念知体现为一种自然生育的基础上的意愿,并没有非常有效的人为干预生育的行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思想对生育行为的干预越来越严重,即使有政策作此相关规定,但是也没有很好的抑制。当通过特别手段知道不是男孩子时,大多人会选择流产,使其很多女婴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这也是导致男女比例失衡的重要外因。

(四)法律和制度的不足是使男女比例失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经受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女性的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女

性没有任何平等而言。只是自己丈夫的“工具”。在今天,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宪法、婚姻法等法律中规定的男女地位平等,但是在实际说中,女性地位依然受到一定的歧视,她们依然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地位。最明显的是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的歧视依旧很严重。女性的很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人类社会的繁衍本是一种自然行为,受到外在因素的强制力的影响时,改变了人类社会自身的自然性、甚至危害了其社会性。不能不说是人类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走的有一条弯路。实现男女的平等,在人类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之前,不可现象的观念的突破改变和技术手段的突然消失,只有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法律干预,才能有效控制人口生产这一严重问题,解决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但这一手段绝不是对人权和生育权的侵犯,而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繁衍所做的努力,让“亚当”和“夏娃”平衡的繁衍。

二、男女比例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个社会的稳定,单靠法律法规是无法达到制衡点的,重要的是让大众“甘心”其遵守。整个社会,是由男女组成的社会,可以这样说,没有男人与女人,社会就不叫社会,而人类也无法向前发展。如果男女失去它本因有的规律,那么,社会将变的如何,我们谁也无法想象。当男女失去平衡,其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冲击以爱情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形式,催生不道德的婚姻形式,违背婚姻道德

前一时期的一部电视剧《大丈夫》引发的大众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学校。有人认为,这违背了人类社会的道德。但无论是什么,它都在我们一个暗示,如果男女比例持续失衡,那么中国将会有更多这样的老夫少妻。这将会是会婚姻道德的违背。

“正成年处于婚恋时期的人们,如果有三四十万多余处于女性之外的单身男性人口,无疑首先冲击到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的建立和稳定”【3】这一情况,就会产生严重的婚姻形式上变质。一些已经消灭的不合法的婚姻形式将会重新出现。其他一些也不会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和情感保持的婚姻形式也将会出现,这将会影响社会秩序、影响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婚姻市场上出现男多女少时,众多男性为了能够结婚,择偶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这使差异很大的男女走在一起。产生各种各样的异质婚姻。

从年龄看,产生老夫少妻的异质婚姻,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的例子。虽然在今天的观念下,对于很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奇怪而言,也谈不少“奇迹”,因为他们有爱,但是,当我们从道德层面去看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有很大一部分男子,在始婚年龄时候没有人能够与他们一起走入婚姻,经过自己多年努力和年龄的增长,积蓄了自己的财富和生存的技能。在中年时期把对象锁在在年轻的女孩子身上,以充分的优势与青年男子进行竟争。形成老夫少妻的婚姻形式。于此相反,丧偶和离婚的女性在有一定的年龄感的形式下,由于男子过剩,有了在青年男女中择偶的可能。在今天,老夫少妻和姐弟恋的婚姻形式已经开始上演,甚至有一种越来越强的形式。

在人们的想象中,总会有很多很美好的爱情故事与婚姻。但在现实中是否存在,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知道,婚姻缔结即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但无论是从自然或社会方面看,婚姻缔结往往讲究一种平等

性,即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灰姑娘的故事,她们最后往往与白马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灰姑娘并不是真正的灰姑娘,她们往往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在现实生活里,也有很多灰姑娘的故事,但是,她们最后往往没有与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婚姻中,需要形成一种婚内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是用双方的相互优势所换取的,当双方失去平衡,没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婚姻是很难维系的,漫长的婚姻生活也将对异质婚姻提出考验。

异质婚姻是非常脆弱的,必将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这种婚姻中,男女双方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二)男女比例失调将导致性道德失范和人口买卖,影响社会道德和法律秩序

在人类自身中,自然属性是存在的。当某些自然的属性在合法的手段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往往通过其他手段获取,此时,他们的兽性将表现出来。不正当和不合法的手段是他们选择的必然手段。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未婚男子的的自然属性无法再婚内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必将以其他手段去获取,形成非婚的性和生育,使其本来就存在的性道德失范现象继续存在和发展。那么,中国女性将会生活在及其危险的社会中,步入印度的后尘。甚至在一些地区,会出现严重的买卖婚姻。这是对和谐社会的挑战,也是对法律底线的挑战。将不利于人口婚姻的可持续发展。

总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在社会中横行,给社会秩序带来破坏。例如,性交易的行为,在法律中,给他取名在嫖娼。这样的行为,有很大原因不得不说是由于婚姻市场的不平衡性造成的。一方面,由于男子过剩得不到其自然属性的满足的人群,另一方面,女孩数量少,在交易中可得到更多利益。这将导致这一不良市场扩大,也将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当中国男人在中国找不到对象时,他们将会把目光放在国外,“中国将会从国外进口女人,可是,女人真能像商品、技术一样从外国进口吗“【4】。我认为,这一要求是无法达到的,此时,他们将会选择其他手段获取,即非法手段的获取。如买卖妇女,在很多偏远地区,很多大龄男子无法娶妻,只能通过买的手段去获取。在此种趋势的影响下,近年来,中国跨国的婚姻买卖愈演愈烈。像越南、泰国、和朝鲜等国的妇女往往通过非法入境的手段被买到中国偏远农村。促使了这一市场的发展壮大。男女比例的继续失衡,那买卖妇女的行为也将会继续发展,其买卖人口犯罪也将难以消除。

( 三)男女比例失调将导致婚姻挤压

婚姻挤压是指处于婚育期的男女数量不平衡所导致的失婚现象,婚姻挤压现象主要与政治、经济等原因造成,但我国表现为未婚男女过剩。同时受教育水平低,偏远地区,底层的男性失婚比较严重,如果男女比例持续失衡,那么失婚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中国距离400万的光棍并不遥远,失婚给男性带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光棍人群的增加,对于中国的人口可持续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

三、如何调整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一)通过执法平衡男女出生的性别比例

我国的《母婴保健法》明确禁止违法鉴定胎儿性别,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似乎只是成为形式,在执行方面并母婴得到很好的贯彻。因此,要加强监督和执法,不能让法律成为虚设。破坏政法的公信力

(二)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消除男女比例失衡的社会经济基础

男女比例失衡不仅仅是人口的问题,也不纯是观念的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经济的问题,当人们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活水平提高。不在当心关于自己养老的问题,那么,他们就不会在乎自己的孩子性别问题。这样,男女比例失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

(三)通过综合治理平衡男女比例

1.加强领导,严格依法行政。政法在把计划生育放在主要位置同时,要把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放入生育的基本国策中。真正把出生性别比放在主要日程上来,拿出解决办法。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关于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的关注。使人们认识到男女失衡给我们生活带来严重的社会负担。同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3.打击性犯罪和人口买卖,严格治理性职业,有效控制性疾病。

四结语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国人口比例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中国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进程中,怎样保持可持续,更加健康的发展。正确认识到中国的人口比例问题的严重性,找到其根源,有利于去对症下药。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谈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原因及治理.百度文库.人文社科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3].中国男女婚姻状态分析.陈有华

[4].下世纪中国男人到哪里找太太

性别比治理工作总结

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遏止我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确保我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州、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我村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集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我村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我村支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村支部成员会议,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成员思想,对照活动方案,专题研究部署,制订工作计划,并明确由村支书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同时根据各自的职责,根据文件精神,说明各自应该承担的职能,并对各组今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各组的村民小组长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做到了责任明确到位。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在村委会广泛宣传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带来的危害,宣传开展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宣传“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新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形成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做到氛围营造到位。

三、注重措施落实,推动工作进展。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村重抓措施落实,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培训。在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着重加大对妇女就业培训的工作力度。针对妇女工作的特点,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妇女的技能水平,提高她们外出务工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劳务收入,推动勤劳致富。 2、政策扶持。在工作中,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就业、男女同工同酬等政策措施,无论是男工还是女工,都必须一视同仁,严格按照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3、经费保证。在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费用,包括流产、生育、上环等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今后,我村将继续努力,狠抓工作落实,并且要立足实际,创新工作举措,为保证我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正常化、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在的深入开展、构建经济发展、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一、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葫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5、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二、明末清初(17~18世纪)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具体而言: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3.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4.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5.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11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周小春 (中共平阳县委党校,浙江 平阳 3254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焦虑浮躁、抱怨冷漠、仇富恨官、群体性怨恨等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新考题。党和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匡正失范行为,缓解、化解不良心态,从根本上着力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生蔓延的现实土壤。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态;失衡成因;疏导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311-5 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心态呈单一性、稳定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利益格局正发生革命性调整,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也发生转型、重组,呈现复杂多元的形态。当前我国社会心态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仇富恨官、焦虑浮躁、群体性怨恨等不良的社会心态,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一个重大新课题。 一、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新特点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打破了利益分配的旧机制。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心态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 (一)民生问题是社会心态的情结,焦虑成为一种普遍心态 民生不仅涉及社会民众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和生活的问题,又涉及社会民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涵,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凡食品安全、收入分配、住房、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治安、环保等民计民生问题,都会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影响着民众情绪波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心理状况。2012年2月,搜狐网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进行的“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71.3%的居民认为2011年通胀情况较高,其中超过三成居民(33.2%)认为通货膨胀形势“高的难以忍受”,为应对高通胀,35.4%的人已经在缩减开支。高通胀加大住房教育医疗压力,三者比例之和为58.1%.,低收入家庭来自以上三方面的压力明显大于中高收入家庭(比例依次为60.4%,58.1%和54.7%),低收入家庭雪上加霜,高通胀加大民众生活压力,加重民众的“焦虑”。 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心态。据《环球》杂志联合搜狐网的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3月6日,在参与投票的24743名网民中,有62.33%的人明显感受到生活、工作压力,并为此焦虑不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加剧,物价上涨、买房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胶囊”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刻撩动民众的神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读书无用论”等思想困惑,纠结着民众的心理;高楼玻璃幕墙坠落、商厦自动扶梯骤停、大桥相继坍塌、高铁事故尤其是7.23温州动车事故等公共设施事故使民众恐慌,处于不安全感、无归属感 的焦虑之中,从而上演了比日本海啸还恐慌的“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的背后反映出民众的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 (二)不公平感增强,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 不同时代不同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随着30多年的快速发展,民众追求公平的意 识逐渐增强,但发展扩大了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加速了阶层分化,边缘与中心、弱势与强势、主流与边缘会不断发生着转化,缺乏稳定感,人们通过社会比较产生了相对被剥夺感,在社会内部分化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民众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产生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逐步形成“弱势心态”。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还出现了因制度壁垒、权利缺位等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公平的边缘化、弱势化现象,在一些制度设计中,由于缺乏对个体权利应有的普遍尊重和保护,弱化了公民权利,权力与资本的相对集中导致了社会排斥性体制的形成,当一些群体与阶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获得越 作者简介:周小春,(1971-),女,浙江平阳,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42416578.html,/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92.html

调查10年后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挑战,人口问题专家彭希哲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以及出生率常年偏低将成未来十年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 据《羊城晚报》11月18日报道彭希哲认为,在实施了30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面临的与人口有关的挑战更加复杂和严峻。老龄化趋势已无法逆转,民工荒、婚姻挤压等矛盾也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应当尽快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将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 左右的水平,以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均衡协调,避免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和人口总量在未来迅速下降。十年后,中国或有三千万男人被迫打光棍 羊城晚报:与人口发展相关的话题中,目前公众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是“剩女”,您怎么看? 彭希哲: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感受在时间上可能不同。比如说,民工荒一出现马上就感受到了,但婚姻挤压现在还不明显,会在未来十年间凸现,而且主要不在城市。在偏远穷困的农村,问题严重的不是大龄未婚女性(剩女)的问题,而是男光棍的问题,是娶不起老婆、娶不到老婆的矛盾。由于这些地区与外界联系不紧密,研究者包括媒体看到的,可能跟实际情况有脱节。

未来10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结构失衡的后果会逐渐凸显,这就是婚姻挤压。我国目前的出生性别比还是118,就是每出生一百个女孩,会出生118个男孩,这种状况已经存在了近30年。中国人一般在20岁到44岁结婚,现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比女性多了1500万,这个比重在未来10年中会持续上升,结果是,也许会有将近3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 男光棍与剩女是不一样的,剩女的问题大多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而男光棍常常是被动的,是因为中国人口里少了几千万女性,必然有人不得不打光棍。 羊城晚报:近两年,民工荒也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将或已经到来。您怎么认为? 彭希哲:“刘易斯拐点”本身存在争议,我也基本持否定态度。“刘易斯拐点”有很多限定条件,许多条件我们现在都不符合。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加劳动力人口在1300万到1400万,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逐年减少,主要是过去人口出生减少的结果。尽管这会导致劳动力供应的变化,但不会因此而产生这么严重的民工荒。 民工荒与我国经济布局的变化相关联,原来大量民工到东南沿海,现在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全面铺开和新农村建设,民工能去的地方越来

人口性别比原文

透视我国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现象 丹阳市委党校王佳好 人口出生性别比指的是每新出生100个女婴相对应的男婴的数量。从国际经验来看,正常值一般在105.2左右——新出生男婴的数量较女婴稍多一点,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这样,在男性死亡率大于女性死亡率这个人类生物性特征的影响下,到婚龄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就会大致平衡。如果出生性别比超过了107,或者大大低于103,那就会造成未来婚龄年龄段女性或男性的短缺,形成婚姻挤压,使婚姻市场上缺少竞争力的那些找不到配偶的人数大幅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并扰乱既有的婚姻秩序。 一、日趋严重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 近年来一个数字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育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 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男女婴儿比例为

112:100超过正常值6个百分点进入警戒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男女婴比例跃升到120:100,猛超了10多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大大偏离了103~107的正常范围(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公认性别比例在106:100之间为正常。 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至今,据全国统计表明,2003年生一胎的性比别为107.1,生两胎的性比别为151.9,生三胎的性别比达159.4。而据海南省的一项统计表明,生一胎的出生性比别为118.3,生两胎的达到119.4,生三胎的则高达233.3。也就是说,生的胎数越多,选择生男孩的越多。据估计,在中国每诞生一个新生命,就有2.5个婴儿被堕胎。每年至少有30000胎儿因为是女婴而被流产。华龙网报道,重庆市新出生人口性别失衡有所加剧。据统计,2002年,重庆市新生儿性别比为137.1:100,而2003年11月,该市新生儿的性别比达到了139.61:100,特别是二胎生产,性别比高达177.9:100。 近20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

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 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 调 西南证券的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份关于单身狗的专题报告:《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或在屏幕深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近2亿,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造成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有5个,包括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择偶经济要求也越来越高等。(据统计,2020年深圳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15920元,北京14900元,上海12065元,广州8975元。) 目前,我国单身人数近 2 亿,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婚恋交友需求庞大。同时,伴随着离婚率的持续增长,二次婚恋需求也将持续扩大。 《2014 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2014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20 岁至59岁年龄段单身人口总数为 1.7 亿人,其中男性为 1.04 亿人,占比 59.6%,女性为 0.7 亿人,占比 40.4%。男性比女性多近3500万人,未来此差异将不会改变。 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几次单身潮。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女性地位及自主意识的提高,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性增多,第四次单身潮来临。 为什么单身狗越来越多? 1、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剩男”问题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重男轻女、

偏好男孩的思想观念是造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 注:联合国明确认定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其他值域被视为异常。 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衡造成适婚年龄段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年龄段的男性人数大大高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导致女性人口紧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 比 100,“70 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高达 206 比 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挤压”,不少男性被迫成为“光棍”。“剩男”社会问题越发严峻,适婚年龄段男性婚恋难度加大,单身问题难以解决。 当“90 后”进入婚育年龄,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2、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高学历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女性与男性有着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近年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只有 0.88%的女性进行大学本科学习,2015 年这一比例达到 5.76%,涨幅近6 倍。另外,2015 年女性人数占研究生总数为 45.4%,相比 2000 年上升 15.2 个百分点。 女性受教育年限增加势必影响婚恋年龄,导致结婚年龄推后。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学历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2000 至2010 年,男女的结婚率显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 50%以下,其中 25-34 岁这个年龄段下降明显。 表:不同年龄阶段研究生有配偶比例( %)

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性别比失衡问题调研报告 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领导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整体水平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但是应当看到,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2、加大法制与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堵塞性别比失调的漏洞。计生、卫生、公安、纪检等部门要联手形成强大合力,集中整治b超市场和技术服务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利用b超进行鉴别性别行为和非法进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并且要将打击“两非”的突击性工作变成一种经常性工作来抓。对性别鉴定、选择性别流引产、遗弃女婴等行为实行重奖举报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单位要严格遵照《湖南省生育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育龄妇女尤其是第二胎孕妇进一步加强孕情生育监测跟踪服务;对残害欺负女婴、女孩者一定要从重从严惩处,力争公捕公判,以增强威慑效果,坚决刹住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势头。 3、加强宣传教育,以形成全社会“关爱女孩”的浓厚风尚。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正常的新生儿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社会稳定的基础,新生儿性别比失

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危害。同时要大力倡导婚育新风,转变婚育观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对不承担赡养义务的女儿给予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惩罚,在全社会营造女儿积极赡养父母的良好氛围,让女性跟男性享有一样的权利,也承担同样的义务,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4、进一步发挥利益导向机制作用,加大奖励扶助力度。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是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女孩成长和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奖励扶助、土地分配、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优惠政策,并抓好落实。教育、科技、民政、财政、劳动保障、水利、农业、工商、扶贫等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要落实对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同等优先原则,千方百计为他们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充分发挥利益导向的作用,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5、加快发展,切实提高妇女地位。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尤其要尽快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使他们逐步从“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同时要努力提高妇女地位,使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参加工作的权利以及参政议政的权利。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学习科学技术,为她们提供农业技术和

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研究

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研究 作者:欧阳英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10期 欧阳英 摘要: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以及建设等不同时期的社会研究课题,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我国各级统战部门必须 主动创新实践工作理论与方法,优化改善政治发展渠道方式,有效构建出先进的互动交流平台。本文将进一步对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社会整合 在社会发展转型期,我国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形态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重大任务,党 组织执政能力也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为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定持续地发展,达到 社会民众对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相关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出统一战线工作的价值作用,优化 协调好利益关系,并科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全面提高党的执政综合能力。 一、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发展概况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是三次社会转型期中最为复杂多样的,无论是社会文化 环境,还是社会经济与政治都发生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统一战线不 同阶层内部的成员追求利益与目标不只具有唯一性特点,而是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从而导致 统战力量开始变得分散化[1];2.统一战线各个阶层影响力在不断增加,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这样也促使我国统一战线地位变得日益重要起来;3.统一战线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变大,统一战线内部结构需要得到及时优化调整,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阶层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问题,影响到整个社会建设和谐稳定发展。 二、社会转型期统一战线发展改进措施 1.设置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在当前社会发展转型期,政府要进一步拓宽社会政治参与渠道,设置完善政治参与机制,确保更多不同社会阶层优秀成员通过不同政治参与渠道献言献策,真正参与到社会经济与政治事务建设管理工作中。与此同时,还需创新完善政治参与形式,充 分保障社会不同阶层民众参政议政方式的高度灵活性,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方式进行参政议政的 交流对话,促使参政议政由政治层面有效拓宽到社会层面。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政治参与的实效性,有关部门必须科学规范社会政治参与程序。比如,科学明确社会政治协商内容,提前多少 天告知民主党派需要进行协商的具体内容,这样能够方便各个党派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及 时获取最新的民众反馈意见,从而有效提高政治协商工作质量。政治参与机制的设置能够帮助 国家更好发挥出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有效调动起任何能够调动的社会经济因素,全面提高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服务水平。 2.创新发展社会化组织。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化组织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特点,利益表达组织发展较为落后,无法有效保障不同阶层成员的切身利益。针对社会利益分化和社 会化组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战部门必须加强对各层级社会组织的创新建立工作,确保能够 有效发挥出不同阶层社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作用,促使民众能够从不同社会组织部 门表达自身合理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统战部门要合理构建出共同利益分享机制[2],体现出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切,让弱势阶层成员利益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统战部门可以通过 搭建起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各阶层社会组织部门利用该平台加强与对应利益群体的交流 互动,有效形成和谐友好的交流局面,推进社会公开舆论表达。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中国男女比例 中国因为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导致现在男女比例失衡,很多大龄男青年找不到老婆,那么小编带你来看看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 男女比例最大的国家 拉脱维亚,世界上最愁嫁女儿的国家,不要以为是姑娘们不够优秀,只是男女比例差太大,名列世界第一。据说,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的水土气候更适合于女性胎儿和婴儿的存活和成长。满大街都是单身的金发碧眼美女的感觉,绝对可以称得上男人们最向往的天堂!据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统计,拉脱维亚男女比例相差8%,差别居世界第一。 关于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文:Latvijas Republika)是一个位于东北欧的国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于1991年独立。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方则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在2003年9月20日经由全国性的公投,拉脱维亚人投票决定加入欧盟,其会员国身份自2004年5月1日起生效。拉脱维亚并在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会员国,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拉脱维亚的经济改革彻底得改变了前苏联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男女比例失衡的国家排名 第二位,爱沙尼亚,男女比例;0.86:1 第三位,乌克兰;0.86:1 第四位,白俄罗斯,男女比例,0.88:1 第五位,立陶宛,男女比例0.88:1

第六位,俄罗斯,男女比例:0.88:1;俄罗斯,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现在俄罗斯人口总数约为1.44亿,男女比例为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 第七位,匈牙利,男女比例:0.91:1; 第八位,摩尔多瓦,男女比例:0.91:1 近年来中国男女比例开始失衡,跟中国的重男轻女风气有关,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在这里小编和大家说,女人男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望大家不要有性别歧视,女人也能顶起一片天,不然过十几年我们也要和拉脱维亚了。 感谢您的阅读!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正在稳固平稳的增加。但是,在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出现了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从原因入手进行对策概述,具体在更新原有计划生育政策、提高政府计划生育管理能力和转变性别歧视观念等方面进行解决问题。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计划生育工作部门提供一些思想指导和技术意见,为我国更好的迎合国际态势、发展和维护人权主义贡献力量。 标签: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政策;男女平等 0 引言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程度是相对一定范围而言的,我国的性别比失衡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地域不均的特点。针对这个现象,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二孩政策”就是对原有政策的全新调整,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转变社会落后风气、落实社保制度等途径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解决。 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具体现状和原因 1.1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现状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阻碍。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从80年代以来就有迅速升高的趋势:1982年的性别比为108.5,而到2004年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21.2,虽然在这个危险的峰值之后数据有些回落,但是性别比通常是在103到107的范围内进行波动,随后十余年的数据皆大大超过这个范围。我国人口基数大,约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即使是小数据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性别比失衡存在着空间地区分布不均、持续时间久、城乡差异大等特点,治理解决方式较为复杂多样,需要在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总体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反映了某些地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1.2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具体原因 造成我国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多重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传统文化思想的牵制。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极大的提高了家庭对男孩的期盼,大多数家庭认为生育男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也只有男孩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继承人;二是“两非”非医学需要技术的兴起。提前鉴定婴儿性别,选择进行人工流产是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这些技术严重违背了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一)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一) 摘要]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心理的重构期,易产生社会心理失衡问题。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社会心理失衡的多个因素及其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心理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失衡;和谐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社会转型,进入2l世纪加速发展,“这种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是社会有机体走向自我和谐的变革,既体现为向逐步明确的目标在试错中逼近的过程,又体现为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越来越难、矛盾越来越积聚甚至尖锐化的过程”。社会转型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了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继续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最根本的是调节由这些矛盾和冲突引起的社会心理失衡,促进和谐社会心理的形成,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社会心理——和谐社会的传感器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现状较直接的主观反映,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社会认知、社会感情、行动意向;在群体层面上主要表现在信仰、风俗、习惯、成见等。社会心理直接与日常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社会客观状况的变化必然反映到社会心理层面,引起个人情绪、群体心理、社会心态、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整个社会意识的重大变化。社会心理能够相对客观和准确地反映社会变化的倾向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情境和社会行为的中介,众所周知,只有“心理和谐”的个体才可能做出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行为。才可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大量的越轨行为,导致社会发展迟滞。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心理就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是社会变化的风向标。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社会心理是和谐还是失调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进程。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国家对促进和谐社会心理发育的重视。如何认识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现状,重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心理和谐,是目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二、社会加速转型导致社会心理失衡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整体性转变,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我国从20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转型,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是传统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典型的体现为我们国家由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过程。全球化、一体化使中国社会转型呈加速发展态势。而探讨因社会转型引起的社会心理转变,采取措施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社会相对剥夺感 我国社会转型,对老百姓来说,体验最深刻的莫过于经济体制转型。从1978年开始,我们在经济领域逐渐探索由国家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市场本身就不是一个平等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权利是平等的,但结果却是分化的,必然造成财富和贫困在两端的积累。而这种分化更由于我们国家在改革初期采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陆”等非均衡发展战略而被放.大,我们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成员利益格局失衡,也就是《圣经》所说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两极分化现象。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衡量两极分化的指标,在2000年我国基尼系数就已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在2007年更是达到了0.48。逐步扩大的两极分化影响了社会稳定,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威胁。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分析与对策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凸现,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和反复性,由此构成了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类型和性质,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及特点,正确选择化解社会矛盾的路径和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当前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 分析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类型 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可以说覆盖领域广泛,涉及门类众多。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有劳资纠纷、征地补偿、劳动就业、拆迁安置、社会安全、群体冲突等等。这些矛盾看起来五花八门,纷纭复杂,从深层次原因分析,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劳资矛盾。近期劳资矛盾引发的事件频繁出现,“劳资博弈”正成为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焦点。其实,劳资矛盾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矛盾,在中国出现并不意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经之痛”。如何消解劳资矛盾,调处劳资纠纷,既是党委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的职责所在,也是当前抓发展、促民生、促稳定的新课题。实际上,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的今天,要拿

捏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分寸殊为不易。主政者既要回应劳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又要考虑资方的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力。 第二类为官民矛盾。官民矛盾历来是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是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程度有所不同。我们党执政前后,在官民关系、干群关系上都曾有过很好的时期,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辉煌。但必须承认,近些年来,官民关系受到了较大的损害,官民之间,芥蒂在增加,矛盾在扩大。主要表现在,在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部分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出台一些维护本部门、本系统小集团利益的政策,损害老百姓利益,群众信访、上访、政府门前请愿等现象不断发生;部分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行贿受贿、买官卖官,侵吞国家财产,严重损坏了官员的社会形象,致使不少人形成了无官不腐、无官不贪的极端印象;一些官员作风不正、言行不一,不关心群众疾苦,听不见群众呼声,只知道傍大款,不为老百姓办实事,严重脱离群众,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第三类为贫富矛盾。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据有关机构调查,收入最高10%的人群和收入最低10%的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随着近几年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更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加剧了贫富差距。诚然,市场经济是利益差别经济,但不能听任利益差别无节制扩大,尤其不能任其超出社会所承受的范围。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doc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 “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阶层分化的积极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些阶层新生了,诸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合理性,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第一,社会阶层分化对加快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人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得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社会结构的转变基本上是停滞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牢牢地钳制着社会阶层的先天性分布,使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基本上不可能。这样必然妨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国家。所有制变革后,阶层的流动很快出现社会结构的改观。有资料显示,1997年从农村分流出来进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形式经济组织工作的农民达 1.35亿人,此后农村的分流愈加加快,1999年全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89.7%降到46.6%。这样的阶层分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社会阶层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一个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时代。传统的“大锅饭”、“铁饭碗”制度和意识随着体制性的改革而被冲破和抛弃。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思路,实际上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对社会成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比如,实践中在坚持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高能高薪”、“合同制”、“聘任制”等措施,淡化干部与工人的界限,给予高才能者以优厚待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保持一个适当规模的待业面,对于刺激劳动者的进取心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过去人们以为,分化只能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知道,社会分化如果是简单的两极分化,那当然会有不好的结果,但如果社会分化是利益的“碎片化”,人民利益的多元化,那样,反而不容易发生利益纠纷。比如,过去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就业于全国统一工资标准的国营、集体企业中,涨工资都需要中央颁布全国涨工资的命令。如今,绝大多数劳动者就业于各种类型的公司、企业之中,涨工资是千

男女比例失衡后的社会思考

男女比例失衡下的社会反思 姓名:袁明珍学号:114010111061 [内容摘要]:男女比例协调是自然进化的规律,然而在我国,出现了“男 盛女衰”的现象,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疾病。这一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光棍”的现象。性别比例超出正常范围,未婚青年的增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同时,也将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弊端。上帝在创造亚当时,也创造了夏娃。不仅说明了男女的平等性,同时也说明了男女数量的比例接近1:1。 [关键词]:比例失调社会疾病可持续发展未婚青年 女孩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一出生时就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当一个孩子出生后是女孩,大多贫困地区的家庭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遗弃。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社会将怎样发展下去,那么,谁是明天孩子的母亲,无论社会高科技怎样的发展,关于母亲这个角色,男人是无法代替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男女比例达到了117:100。在这一严峻的数据下,我们不仅仅看到了女生正在市场是供不应求的,更应该看到这严峻数据背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将会阻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也将会步入印度的后尘。 一、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这一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新生儿出生比例失调,中国会出现5000万人找不到老婆的光棍汉”【1】。 (一)经济因素是男女比例失调的直接动因 恩格斯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两种生产,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2】 繁衍后代庸质疑是人类自然属性和需要,但生育数量多少和生男生女往往由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男性人口往往决定了一地的经济发展。而今天的中国,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很多地方依然不发达。而导致生育观念上偏重男孩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男孩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效益要比女孩高 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往往与劳动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男孩子的收入明显高于女孩子。他们对于一个家庭的贡献往往也更大。在偏远地方,大多以农业为主,如果没有劳动力的话,他们的农业生产会受到很大的阻碍。2.男孩对于父母的养老期待值比女孩高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受长期以来的观念影响,很倾向于男孩,比如“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把男孩看着是“后代”,而女孩始终要成为别人家的人。即使在今天,很多女孩的经济能力比男孩高,对

中文翻译

中文翻译 男女比例失调的法律思考 马秀文石少刚译 男女比例失调在社会上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如何让我国的计划生育以及配套法律制度更加合理,如何让我国的男女比例趋于平衡,如何尽量减少人口失衡对社会带来的不影响。不仅仅是政府官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应该由我们社会的每个成员来实行。健全我们的法律制度,改变大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地应对这种不平衡带来的不利社会后果。一、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现状 本文讨论的男女比例失调不特指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调,而是整个社会男女比例数量的失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失衡不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密切的联系。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的比值,正常值保持在103~107。而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1982全国生育调查结果为107.2,1989年、2000年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为116.9和118.6。而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再2007年则达到了125.48。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死亡比例相当的前提下决定了我国社会整体男女比例失调。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00年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是73.3岁,男性是69.6。从人均寿命来看女性是长于男性的,如果按照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0的理想数字,那么我国社会应该是女性要高于男性的。而事实上据相关报道我国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119.86比100。男女比例已经出现严重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男女比例整体失衡。按如今婴幼儿性别比例预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 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这必然是一个不争的严重社会问题。 二、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关于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有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性传宗接代的思想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衡。还有人认为是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为了养儿造成防老。更多的人认为是现在医学技术中的B超,可以检查出胎儿是男性还是女性,有传统观念的人会选择生男孩。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才出现的男女比例出生性别比偏高是一个综合性的原因。但并不是自然的原因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调。因为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不采用人为地手段男女出生的比例应该是适当的。主要是因为男尊女卑的思想指引了人们的行为,采取各种手段尽量要生个男孩。虽然有人声称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和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关系。但是不仅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而且关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