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物态变化 命题点1 温度与温度计 六种物态变化

广东省2020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物态变化 命题点1 温度与温度计 六种物态变化
广东省2020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物态变化 命题点1 温度与温度计 六种物态变化

第四讲物态变化

命题点1 温度与温度计六种物态变化

类型1 温度的估测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0 ℃

B. 冰冻矿泉水(内有少量冰块)的温度约0 ℃

C. 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dm

D.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 g

类型2 温度计原理、使用及读数

2. (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3. (2019博雅中学二模)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第3题图

4. (2018黄冈)在测量水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________.

第4题图

类型3 物态变化辨识及解释

5.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上,空中梯队接受了祖国人民的检阅,并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美丽的“彩带”(如图),这种现象俗称“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彩烟剂气体遇冷所致. 这一过程中排出的彩烟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第5题图

A. 熔化

B. 蒸发

C. 液化

D. 升华

6. (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

7. (2019阳春市一模)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B. 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8. (2019长沙)“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9. (2019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

A. 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C.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D. 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

10. (2019荆门)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11. (2019贵阳)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 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12. (2019天水 )我国长征运载火箭选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________高;火箭外表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可利用该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要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从而避免高速运动的火箭温度过高.

13. (2019玉林)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14.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

第14题图

核心素养提升

1. (2019邵阳)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

2. (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

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第2题图

A. 浸入开水中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物态变化

命题点1 温度与温度计六种物态变化

1. B 【解析】人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约为25 ℃,A错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0 ℃,B正确;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C错误;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 kg,D错误.故选B.

2. C 【解析】甲的体温是38 ℃,用完后没有甩,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如果乙的体温等于或低于38 ℃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是38 ℃.如果乙的体温高于38 ℃,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高于38 ℃,即乙的实际体温不会高于甲的体温.故选C.

3. 热胀冷缩37.6 【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 ℃,图中水银柱在37 ℃后第六格,故读数为37 ℃+0.6 ℃=37.6 ℃.

4. 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完全浸没在液体中22 ℃【解析】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应完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与烧杯壁和底部接触;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水银柱在20℃向上第2格,故温度计读数为20℃+2℃=22℃.

5. A 【解析】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A正确,故选A.

6. D 【解析】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会感觉凉,是因为酒精蒸发需要吸热的缘故,D正确.故选D.

7. D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冰直接吸热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A错误;房间内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冰花是空气中的水遇冷凝华形成,B错误;湖面上厚厚的一层冰是凝固现象,C错误;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D正确.故选D.

8. C 【解析】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A错误;雨是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B错误;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C正确;河水中结冰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水结冰是凝固现象,D错误.故选C.

9. C 【解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放热,A错误;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放热,B错误;灯丝变细属于升华现象,吸热,C正确;洒水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放热,D错误.故选C.

10. D 【解析】物态变化过程中,“固态→液态→气态”为吸热过程,反之为放热过程,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概念分析判断,D正确.故选D.

11. D 【解析】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窗玻璃上液化成为小水珠,水珠附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当室外温度更低时,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更低的玻璃时会凝华成冰花,附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热值吸【解析】液态氢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值大;为避免火箭高速运动温度过高,该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应吸收热量.

13. 升华吸收【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14. 汽化低液化【解析】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水在高温下会发生汽化而变成水蒸气,所以水量会减少,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较冷的金属盘发生液化现象.

核心素养提升

1. A 【解析】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和分度值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中的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A正确.故选A.

2. A 【解析】将锤形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加热时,因开水的温度约为100 ℃,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熔化,实验中能看到有大量的碘蒸气产生,这说明碘能发生升华现象,A符合题意;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锤形玻璃泡时,因酒精灯外焰的温度远高于碘的熔点,碘很快会熔化,液态的碘也能变成碘蒸气,因此实验中虽然看到有大量的碘蒸气产生,但这不能说明固态碘发生了升华,B不符合题意;将锤形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或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时,碘的升华很慢,不易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