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学法指导与应试技巧

高考指导:学法指导与应试技巧
高考指导:学法指导与应试技巧

高考指导:学法指导与应试技巧

一、高考冲刺阶段如何复习地理

1.回归教材

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重要知识点是高考试题解答原理的源泉。考题以课本为基础进行雕饰,加以延伸,所以只要将教材中的内容看透、理解透,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要特别注意课本中的图表及图表下的注解,对图表进行观察、分析、理解、运用。因为在高考中出现的读图题,大多源于课本中的基本图像知识。

其次,理解课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原理、数据,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当然,光看不行,还需做适当的读书笔记,将课本读薄。

第三,不要忽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和课后习题,对这些要做出必要的理解与记忆。

最后,要将自己整理的读书笔记经常拿出来翻阅,以加深印象。

2.常看地图册

复习时,应与地图册形影不离。在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地理的分值比重较大,所以识记地图册很有必要,要在脑海中形成多维立体动态图像。

首先是定位,记住常见的一些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30°N、35°N、30°、20°W、160°E、30°E.90°E、110°E、120°E和0°、180°线等所穿过的地

形区与国家,也可依据大陆、海洋轮廓、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定

位。

其次是叠加。叠加如“三明治”般有层次感, 便于整体记忆。以中国政区为例,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基础上,从下往上,分层依次叠加与各省相对应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如气候类型、植被、地形、河流分布、土壤、资源种类、自然带、干湿

地区、内外流区、耕作制度、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交通、人口、文化景观、环境问题、商品粮基地、经济带、城市发展、自然灾害等。在处理世界政区时也应如此,但要再加几层,如洋流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风带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等,大家可选择自己熟悉的已有信息和要记忆的信息相叠加,使已知和未知的知识联系起来,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最后,联系自己叠加后的知识点,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如中国与世界各区的相互联系、中亚与中国的联系、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联系等。

3.查漏补缺

经过一、二轮系统复习后,还会有散落的知识点与解题规律,这需要我们在做练习或测试题时,查出“漏网之鱼”。切记:做题应选择综合性强的,避免题海战术,以免浪费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进行专题训练,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内在联系。

4.重视“错题”

在冲刺阶段,或多或少总会有做错的题目,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件好事,因为它暴露了你的知识盲点,加强学习便于“对症下药”。临考前再次翻看“错题集”,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5.关注时事

多留意一下重大时事,并了解与时事相对应区域内的人文、自然地理特征。

热点问题复习的对策

(1)找准热点

地理高考的热点与政治高考的热点有所不同。我们不能机械地把时间跨度定为一年。因

为,许多重大热点如南水北调、三峡工作等,从计划提出到工程实施及完成,本身的时间跨度都很大。因此,我们既要关注它们的“过去时”状态,更要掌握它们的“现在进行时”状态,甚至还要注意它们的“将来时”状态。而且,高考对热点问题的考查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环境保护、可持续发理分布、形成原因、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把与热点有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整合在一起,形成能够自然顺畅分析热点问题的、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知识体系。除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高质量的以综合题为主的试

题进行练习、对其精要部分加强记忆外,还要进一步思考其与课本知识的关系,提高自己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把握紧密度

通过热点问题设置新情景,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围绕课本,最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进行热点问题复习时,要注意通过学科知识来展示和处理热点,也就是注意把热点问题所反映到的学科知识点弄懂,并能灵活运

用;要能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特点;由于很多跨学科综合题是由单科老师命制而成,因此,在跨学科综合练习时,要注意把与教材结合不够紧密,甚至不适合现行教材的内容删去。

(4)注意深度

热点复习的本质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热点本身的掌握,更主要的是为了深化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在热点复习中,只是罗列大量的材料、数据,不注意去揭示热点的本质,就只能使热点复习走入舍本逐末的误区。所以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热点复习达到一定的深度。但也要注意避免像新闻媒体那样从宏观方面泛泛而谈或像专家学者那样进行专业性探讨。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的探讨,能开拓我们的思维,对我们的复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专业术语、专业理论,可以具有批判性、探索性,可以是个性化的一家之言,而高考命题受制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试题的答案必须是成熟的有定论的观点,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有很高的

认同度。

高考一定会考热点,但不可能考所有热点,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准热点、选好角度、把握与教材的紧密度、注意好复习的深度。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高考在不回避热点的同时,为了减少猜题押题的影响,尽量从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进行命题,因此对热点问题的复习,最根本的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展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课题,

更不受时间限制。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的重大时事热点,而且还要适当延长热点的时间跨度,特别要关注那些持续性强,关系我们生存环境、经济发展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是国内热点和我国有密切关系的国际热点。从地理角度进行分析,还可结合政治、历史等学科进行思考,使热点问题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2)选好角度

找准热点,只是热点复习的第一步,真正有利于热点复习的是选好切入点。要体会和领悟它在知识点上可能的和最有意义的切入角度。主要从热点问题与地球运动知识的联系、热点问题和地二、高考地理答题对策

1.读懂题意

高考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考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熟练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

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如统计图表的判断,首先要弄清楚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读图时要看清楚图表的名称、坐标(各矢量的含义、方向、大小等)、数据,并能够找出规律。

对于地理区域图,图中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作为地图的三要素,承载了很多重要的地理信息,往往对答题有暗示和启发作用。辨别相对生僻的区域时,可以从图中的经纬线度数、区域轮廓线、等值线的弯曲变化、河流走向、城市布局等来获取信息。要善于选取一个信息作为判断的突破口,其他信息可用作辅助验证。例如,可以先由经纬网框定区域范围,确定属于哪个大洲,或者属于哪个具体区域,然后回忆该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有哪些山脉、河流、湖泊、著名城市等等,最后再到图上去验证。此外,要特别留意图中隐含的

一些重要差异:冬与夏、南与北、沿海和内陆,这些是确定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重要条件,如果判断失误,将会导致连环出错。考生在紧张应试时,不忽视以上细节,才能做到准确定位,从容应答。

3.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在审题、答题过程中,要对给出的信息和题目要求全面把握,使其与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建立广泛的联系,并且能够有效筛选,准确组织试题的答案,努力提高答题的质量,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创新和拓展。

4.准确表述

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考生在复习迎考的最后阶段,应该有意识地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有序性、严密性加强训练,并且要把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在考试作答过程中,才能做到思路清楚,语言流畅准确。

5.调整心态

以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挑战,是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每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学情不同,因此,考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但不论哪一类考生,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切勿患得患失。同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要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情况,坚信考题一定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把考试当作一次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机会,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以乐观的心境认真、耐心而主动地参与解题和考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答题任务。

三、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明确题干要求

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要读清楚,不要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特别要看清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指导语,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上”、“下”、“大洋东岸”、“大陆东岸”、“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

(错误的是)”等等。如题干中要求“根据图上信息”,则对那些表述正确但无法从图中获得的选项予以排除等。对关键指导语最好用笔圈画出来。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既要看清题干中的显性条件,又要找出潜隐的题干提供材料中的隐性条件,更要特别注意一些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限制(或特定)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3.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例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表述绝对化;“阳坡雪线一定高于阴坡”前后矛盾;“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概念混淆;“海岭海沟等构造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表述错误或不完整;“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半对半错。当选项文字叙述较多,而分为多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

4.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

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是有的选项本身正确,但

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5.利用图象辅助解答选择题

一些内容复杂而空间概念较强的选择题,如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等,只从字面上去冥思苦想往往容易弄错,如果能画出简图,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就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6.对照答案与题干选项,排除错误选项

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或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最好有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7.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采用排除法

从选项人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3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对时空排序型选择题,要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某个排序与地名,确定2—3个排序位置,一般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8.选择题组

这是当前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主要形式。一般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包括:①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考查;②情境是否相同;③条件是否有继承;④后面的对前面是否有启示。往往第一题的解答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

下手,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另外,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四、问答题的解答步骤及技巧

在解答问答题时,无论题目大小,一定要按照4个步骤进行。即:仔细审查、回忆地图、准备提纲、准确回答,这就是“问答题四步解答法”。

1.仔细审题

所谓审题,实际上是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见题后,先要仔细看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即理清答题的思路。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与规范要求,只有审题仔细,才能做到回答切题、正确、规范,不致造成错漏。

审题要注意:“三审”,即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五定”,即定范围——确定考“政、历、地”3门中的哪一门;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3问中的哪一问;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题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定方位——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当遇到题中的“陌生”名词时,不要慌张,应战的策略是顾名思义,进行推理。比如,题中问“图中哪个地点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解答的切人点是对“滑雪”一词的顾名思义:第一“雪”如何来?冬季要有降雪的温度条件,即冬季平均气温要低于O℃;第二,冬

季降雪量要比较丰富,即要处于迎风坡位置;第三,“滑”如何才能做到?一

定要有坡度,即需要山区环境。综合上述推理,图中能满足“1月气温低于0℃,降雪量丰富,且在山区”3个条件的地点才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

2.回忆地图

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应的地图,快速进行图文、文图和图图转化,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大多数考生对这一步骤往往不加重视,究其原因,是平时忽视了知识与地图的结合。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储备一些必要的地图知识,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迅速再现相应的地图,从而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3.准备提纲

在完成审题与忆图之后,对于问题应当如何解答已经有了头绪,这时就可以写出简略的提纲,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

4.准确回答

组织答案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回答注意要点化、术语专业化,既要抓住关键词、句,又要避免过于笼统、空洞化。如“交通发达”,要写出“该地处于铁路枢纽位置,交通发达”;“该地是海港城市,河海联运,交通发达”;“该地多高速公路,附近有航空港,现代化高速交通发达”等等。在表达上,

不能用“好象”、“可能”、“大概”,因为用词不准确或不完整,也会影响得分。做大分值综合题,要根据分值确定答题的要点数量。一般情况下,每个要点的得分是2~3分。如果是10分的问题,那么,至少要考虑有4~5个要点。当然,这些要点不能是重复的内容,应该是不同角度的,符合地理专业性、科学性的要点。如果觉得要写的要点太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那就到题目所给的材料、图表、地图中去寻找信息和灵感。大分值的综合题一般都是材料题,答题的要点很多能从材料中获得,只要适当联系,语言表达正确,应该能拿到主要的分数。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掌握以下技巧:

一是防漏答的技巧。回答问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罗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遗漏知识点,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将把握性大的要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要点放在后面。如要求分析原因,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注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二是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简答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适当地模糊,如问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如果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成“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样会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值。

三是条理清楚的技巧。在很多地理简答题中,凡出现问“原因”、“优势”、“问题的分析”等问题,回答思路基本上很稳定,大多

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科技”等,一个方面答一段,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答题要注意分段、分要素、分

方面,最好标注序号。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到底答了几点,这样很容易造成有些要点答到了却得不到分。

四是套用课本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时,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如,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这类问题其实只要联系地理必修2中“传统工业区中的鲁尔区”,套用课本上的几点,基本上就是正确的。

五、考场答题要领

1.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浏览一遍,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哪几个大题目、小题目,共有几张试卷。通观全卷,才能心中有数,从而恰当、合理地把握答题时间。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要求和对答题的说明,以使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要明确考题问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要在心中理好思路,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类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在开始答卷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这时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题目时,先跳过去。当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自然会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后面的考试也将顺利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楚。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不用铅笔答题。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试卷上留的答题空是一定的,如果写上了错误的,改正时只好划掉重来,这样就会使卷面显得乱,甚至造成没有地方写的局面!今年文综考试继续使用答题纸,设置了选做题,并且首次实行网上阅卷,所以更要注意答案的布局与排列。

8.答完试卷后要认真检查。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选择题答案的英文字母是否填涂得准确无误,简答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有些问题是以非问号的形式呈现的),特别是最后部分的试题是否都已完成。总之,要把答卷过程中的一切失误都消灭在交卷之前。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精华版)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 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 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高考考前应试技巧指导

高考生物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 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①读题,标出关键词②读完各选项③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④做完所有选择题,就转涂好 1.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2.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半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选择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例10、(08广东)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解析:此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两者的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在分裂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染色体的行为和有丝分裂基本一致,都有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现象等;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及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答案:CD 3. 启用“对比思维”,用“已知”推导“未知” 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4.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 (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1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主干知识梳理 1.太阳辐射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主要太阳活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2.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第2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强度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太行山区 D.横断山区 4.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B.7月1日、阴天 C.3月1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 5.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时刻,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海拔 答案:3.B 4.C 5.C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数值在北京时间14

2017高三地理学法指导

新高三地理学法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解法指导 要想确保基本分,获得高分,都必须在选择题下功夫。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区分度,命题时一定会考虑并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要提高解答的正确率与速度,就必须熟知选择题常见的置疑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混淆概念 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考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认识来置惑诱错。 2.以偏概全 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3.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表述是正确的.。 4.定势诱惑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考生很容易误入圈套,掉入陷阱。 5.误联因果 选择题中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选项本身具有的因果关系。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其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6.变式迷惑 变换试题的表现形式,如图文转换、形式变换或通过新情境的干扰来增加试题的迷惑度。 7 .隐含信息 这类试题的关键信息往往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如果没有把握住题干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必定导致答案错误。 9.前后矛盾(正误同项)

本身的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所以也是错误答案。 2.认真筛选 “认真筛选”是指依据题进行认真推敲。可以通过对现象特征的对比分析来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根据限定语,得出题干中的引申义,对地理特征、现象进行纵横对比,正反区分,明确现象发生的区域与时限。一般来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即“排错项”。在审清题肢的基础上,排除有知识性错误、观点错误的题肢。 第二次筛选,即“排异项”。常针对有多项条件限制的题型,虽然题肢观点或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种试题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大,是否排除的唯一标准是“是否符合题意”。做好“第二次筛选”的关键是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和题干的联系,以题干给定的条件为“筛子”,对选项逐一进行筛选,检查验证,弃误留正,得出正确答案。 第三次筛选,即“选最符合题意项”。在单项选择题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时,要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即“最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其余相关但不相符的题肢。 3.果断确定 第一,相信直觉。在仔细审题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做出选择后不要轻易改动,如果经过一番考虑后,仍然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就先选上一个最有可能的选项,然后打上问号,等做完全部试题后,再对有疑问的地方作重点检查。假如在检查的时候还不能有把握地确定正确选项时,就选一开始选的那个!”如果过分推敲,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反而会怀疑正确的选项。 第二,不要空题。当你实在确定不了正确选项的时候,单选题就要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正确答案,双选题选择其中的两项作为正确答案(选择一项是不可能得分的)。 第三,不能多选。如果发现有超过规定数量以上的答案,应该按照第2点的筛选顺序认真进行筛选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还应注意题目是否是要求选择不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第二部分综合题解法指导 解题第一步--审题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规定动作要到位) (一)审题型。审清题目是叙述性问答题,还是分析性问答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间的区别,避免出现错答。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020年高考数学应试技巧

2020年高考数学应试技巧 高考数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也是考生心理素质和考试技巧的比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年高考数学应试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临场发挥。考前一个月精神要集中,心态要平和,要自信,学会自我暗示,用积极的态度做好应考准备。 这一段时间一定要做几份模拟试卷,但也不应把大量精力放在做模拟卷上,切忌由于对自己不放心,总想多做几套,打疲劳战肯定得不偿失。但每当做一份模拟试卷都应以高考的态度来对待,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1、通览全卷,迅速摸透“题情” 拿到试卷,先浏览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明确答题目标、把握好答题顺序、控制好答题时间 (1)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平时做作业,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但高考却不然,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2)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 一般来说,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如果先做难题,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一、课前准备不可忽略 1、学科知识准备 首先,你将教材认真阅读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可以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其次你要抓住重点的基本原理去思考。比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哪个具体区位因素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性?哪些区位因素是 动态可变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尽可能地在教材寻找答案。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些不能找到答案,就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讲。 2、课间10分钟准备 相对而言一周的地理课较少,时间的安排或许在“赤道”附近(上午第四课和下午第一课),请你在课前给自己有充足的

准备,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地理课。首先快速回忆一下上节课的上课内容,如果忘记了,请看一下相关材料;其次把上课相关的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准备好,避免上课要用时到处找;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请清理课桌面,把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入课桌内,避免上课时成为自己的干扰因素。 二、抓住课堂主阵地 1、学会听课 经过充分的预习,你进入课堂是带着困惑和问题来听课的,一节课45分钟,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听课要根据预习中的难易程度,科学用脑,合理分配精力,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对于重点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难点则要求启迪思维透彻理解。 2、大胆质疑 绝大部分的新授课老师会使用多媒体,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等展现在你面前,容量较大,涉及的面也较广,难免有些地方看不懂或听不懂,请你必须在课上或课后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讨论,切不可爱面子或偷懒而使问题“积少成多”。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英语高考应试技巧(全)

英语应试技巧 一、听力。 拿到试卷之后,要充分利用好听录音之前的时间和听各段对话之间的间隔时间读一遍题目和全部选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边听、边理解、边记录、边推测、边选择。听语篇时,要抓住要素,即:事件、时间、人物、地点、数字等,以便较好地理解和回忆全篇故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因急躁而影响听后面的内容。即使有的题没有听好,也可以先根据模糊印象选上个答案,以免影响了集中精力听后面的题。 听力应试策略概括为如下几条:(1)放松情绪、集中精力。(2)预览问题。(3)记好笔记。(4)学会跳听、预测。 二、单项选择。 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单项选择的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因此考生除了复习考纲所列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外,还要注意归纳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熟悉所学的习惯用法,提高顺应语境的能力。一定要注意好知识与语境的关系。 三、完形填空。 解完形填空题之前先通读全文,尤其注意文章的首句和结尾句,因为完形填空文章一般都没有题目,而第一句也不留空格,通读全文后就可以联系上下文展开逻辑思维,准确把握词义、排除干扰项。通常情况下,一篇完形填空必有几处答案难以确定,在推敲疑点时要紧扣整篇文章意思和情景,从上下文中寻找线索,务必使答案填入句子后,句子的结构和意思都能上下连贯。 四、阅读理解。 答阅读理解题前,要仔细通读全文,遇到不懂的生词、词组和句子不要急躁,跳过去,尽量根据上下文悟出其义。答题时要带着问题读查短文,答完后要认真复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一般是五篇文章,分为五种题材,其中,三篇容易,两篇较难。比较容易的文章,应该先把文章读懂然后再做题;对于比较难的文章,先快速读一遍,了解大体意思,重点读懂文章的首句、每段的第一句话,然后看题目,再回到文章中推敲答案。 五、语法填空。 命题形式是在一篇20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中留出10处空白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白处所需的内容(1个单词)或所提供单词的正确形式。一般文章的首尾一、二句一般不留空格,至少应该保证第一句的完整,以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便于后面的填空(短文没有超出课标的生词,但可以有课标词汇的派生词)。文章中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日期、数字等不能作为空格。纯空格题通常考查体现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纽带词汇,如冠词、介词、代词和连词等;给提示词的填空通常考查实词,如名词的单复数、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词类转换等,答案可能是一个单词、两个单词或两个以上的单词。设题不以学生常范的语法错误作为考点,语法中的“偏”、“难”、“怪”等考查方向与文章理解没有直接关系,将会偏离测试目标,从而误导学生。因此语法填空主要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做题前,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先对划空句子进行仔细阅读,注意有无提示词语;然后判断所填词语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例如,主语、谓语、状语等;最后根据所充当句子的比较级或者最高级等。如果句子中没有提示词或者标志词存在,考生要根据句子中所填词语的位置,判断所填词语的属性,例如,连接词、定冠词或者不定冠词、代词或者介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一·通俗理解,轻松把握 地理学科概念多,诸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这些概念又都有各自的概念体系,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概念系统。其中很多概念由于学生所处环境的局限,理解起来很困难,因而妨碍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应用。此时,可以教学生通俗地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海湾、半岛、海峡、岛屿这组概念,可以这样解释给他们:海湾就是海转了个弯,海转了弯肯定是朝大陆弯进来了嘛,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弯弯;半岛呢半是大陆,半是岛屿,就是陆地向着海洋伸出去的部分了,你就到大陆边上找那些尖尖(当然也有不尖的了,像伊比利亚半岛);海峡就是狭长的海了,要么夹在大陆与大陆之间(直布罗陀海峡),要么夹在大陆与岛屿之间(马达加斯加岛),要么夹在岛屿与岛屿之间(巴士海峡),你到这些地方去找就是了;至于岛屿嘛,它是小块的陆地,你当然要在海里头找了。如此一解释,学生们就再也不会到大陆内部去找岛屿,到海洋深处去找海湾了。 二·追忆经验,轻松作结 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一些社会现象是地理学科的两项基本内容,同时其中的一些现象又是我们经常经历或曾经经历过的,如冷暖阴晴、刮风下雨、水涨水落、城市发展、

人口迁移等。对于教材中与此相关的内容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追忆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例如,中国季风区的冬夏季气候特点、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以及年际变化特点,处在季风区北方的学生(东北地区除外)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当地的冬天很冷,降雪也很少,常刮西北风(西北季风),夏季很热,降雨也多,常刮东南风(东南季风),由此轻轻松松作出结论——中国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温暖湿润(髙温多雨),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又如,讨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地理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现实,寻找城市吸引人口的现实原因,以及带来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这也正是地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不求精确,常用“主要” 地理学科中经常要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发布,像高原、平原、盆地、山脉、丘陵、河流、森林、矿产、农作物等。表述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我们常常只列其要,采用“主要有”“主要是”等措辞,要教会学生“抓大放小”、“择要舍次”。这样,学生在列举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盆地时,就会只列出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不再列出吐鲁番盆地了。在列举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时,只列出要求掌握的几种,不再罗列很多很多了。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应试技巧与方法指导

高考应试技巧与方法指导 一、考前准备应充分 1、备知识。在适度放松的同时,每天坚持看课本、看做过的作业和试卷,处理好“放松”与“学习”的关系。每节有计划,每分有收获。 2、备心态。作好准备,顺其自然。不过多改变平时的安排,保持适度的兴奋。要有平静的心态:“我易人亦易,我难人亦难,一切抛天外,惟我独存在。” 3、备考技。坚持这样的原则:容易题,确保不失分;中档题,争取多得分;难度题,不放弃,做一步是一步,得一分是一分,分厘必争。 4、备精力。考试前夕要保证充足睡眠;考前宜静不宜动,不作剧烈运动;不争吵,不外出,不谈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不为偏、难、怪题耗心费神;第一场考试要提前到场,不能迟到。 二、考试中应沉着冷静 1、考前5分须镇静 ①考前准备要充分:在考试前一天晚上睡觉前,就要准备好《准考证》《身份证》及考试用品(钢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等),将考试用品装入专用的塑料袋。另外,最好提前去考点看一下自己的考场位置,既熟悉了考试环境,也熟悉了从住处到考点所需要的时间。 ②入场须做“心灵操”。首先,进场铃响时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证件放在桌角,以便老师检验。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 其次,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如果考生心理高度紧张,不妨先缓缓地吸气,意想着吸进的空气经鼻腔,一直到小腹内,在吸气的同时,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意想着小腹内的空气再经腹腔、胸腔、口腔,最后慢慢地均匀地从口中呼出。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次数“1……”;第二次仍重复上述过程,与此同时心中默念“2……”。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时间约为1分钟。情绪就会镇静自若。 ③填写项目要仔细。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考生应先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号。以免最后仓促交卷,成为“无名氏”。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试卷错误,如发现这种情况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④宏观把握结构清。接下来,整体认读试卷:试卷分几个部分,总题量是多少,有哪几种题型等等。对全卷作个整体把握,以便尽早订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一大致匡算,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这样做对心理调节有积极作用,因为一般来说考卷的结构、题型、题量与《考试说明》是一致的,当看到这些形式完全与预料的一致时,自己的情绪就初步稳定下来了。反之,舍不得花这段时间,一开始就埋头对具体题目作解答思考,正式开始答题后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忙中出错、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题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情绪会进一步稳定,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答好全卷的信心就树立起来了。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 2、分配时间最重要 不少同学接到试卷,就急于动笔,以致在审题上出现许多错漏,甚至出现难题没做出,容易题却没时间做的遗憾情况。因此要重视整体把握试卷、合理分配做题时间。在动笔前,一定要快速浏览试卷,看清题目总数、大致难易程度、所占分值比例,迅速安排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不要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一题上。平常文综考试时,不要认为考试时间是150分钟,而要以120分钟到130分钟的时间来要求自己,这样就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所以我建议:根据2008年考试大纲提供的样卷,第一卷单选选择题35道题,平均1分钟一小题,40分钟内完成。较难的试题不要过多用时间,应放弃向后答题。第二全综合题36、37、38、属于学科综合,约9个小题,39、40题,跨学科综合,约10小题,共110分钟,平均每小题约5分钟左右。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是制约文综成绩的主要科目,地理试题又排在最前面,千万不要纠缠于地理试题而占用了有限时间,而导致总分上不去。另外,遭遇难题时,若屡试不爽,则干脆跳过去,千万不能纠缠不休。试想想,一道15分的题目,你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解答出来,即使正确,而因为你已付出了全场考试1/4的时间,却只得到了总分的1/10的回报,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时候,说不定你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方寸大乱了。这就要求答题速度宜求快。答卷时,必须在严把审题关的前提下“宁快勿慢”、“先快后慢”,以免做不完试题,或来不及检查。总之,在应试的时间运筹上,前松后紧、提前交卷、5分的小题占用了20分钟、25分的大题只剩10分钟等现象都是应试技巧上的误区,须慎之又慎! 3、认真审题要牢记。每做一道题都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抓住重点,然后扣题做答。要找准“题眼”。有些题目,似曾相识,貌似简单,一些考生匆匆瞥上一眼,欣欣然大笔一挥便已了事。而实际上,题目中虽然只更换了一两个词,但已变换了问题的角度,为你设下了一个“美丽的陷阱”,而你一不留神就上当了。有些题目的表述较繁,必须认真剖析,反复推敲,抓住关键词,单刀直入、切中肯綮。所以,审题时务须千万小心!有些考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样谨小慎微地审题,哪能按时完成?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审题上多花时间,正是为更少浪费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准确率。试想:如果一道试题,已花了十多分钟才发现走错了方向,再回过头来“重新收拾旧河山”,自然是懊悔莫及、倍感焦躁。总的要求是:选择题要做到四点:一是审题干把握材料中

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以下是高考地理复习方案,请考生认真学习。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

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初中地理知识被编在《自然科学》里,或许同学们还记得,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大致是陈述“什么地方,发生什么现象”。高中则单独有一门《地理》学科,它已不再是你初中时认识的那样。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它除了陈述“什么地方,发生什么现象”,还研究“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将会怎样”。 那么,我们怎样学好高中地理呢 一、态度决定一切 “心动才有行动”,学习成绩的好差首先取决于你的学习态度。进入高中不是来释放中考的压力,而是要为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开始高中课程的学习之前,请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及期望达到的目标,地理也不例外。 切忌学科偏见。有些同学习惯用主、副课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学科,但高中没有太明显的主课、副课之分,尤其高一,不应太早出现偏科。因为所有科目都要会考,而会考成绩跟高考有关,地理高一就要参加会考。 切忌焦虑、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学习地理非一日之功,想通过“短平快”走捷径得高分不可能,任何科目都是熟能生巧。 二、习惯是成功的前提 辞海中关于习惯的解释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可见习惯是养成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也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亚于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制定计划的习惯 如果你在初中还未养成这种习惯,那么在高中一定要切实学习并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可以是学期计划,也可以是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反思、时间安排等。计划要符合自己个体实际,并能配合教师讲授。 (二)预习的习惯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保证预习的正常进行。结合教材和地理图册,了解下一周或下一节地理学科将所学的基本内容。但要注意“预习”不等于“浏览”。根据“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要在地理教材和图册上做到边读、边画、边写,能在课本上注明重点与难点,带着疑惑,走进课堂。 (三)记笔记的习惯 高中课务繁重,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高中地理教材不是很注重知识体系,所以,更要准备好笔记本,随时准备记笔记。 (四)复习的习惯 学习学习,先学后习;只学不习,等于未学。常学常习,边学边习,“学”“习”并行。习能巩固,习能提高,习能强化。同学们要养成“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有日习、周习、月习等。对学习进行必要的调整,针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和不平衡,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该补救的补救,该强化的强化。 三、方法是更重要的知识 有些同学认为,文科的知识只要记记背背就可以学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学习地理并非死记硬背就可以的,“学贵有法”,方法是一种知识,而且是种更重要的知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每个地区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都不一样,那么北京高考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1)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1)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1)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

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2)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 基地.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 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4)华东地区铁矿华 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

考试金点子:每科多得10分的详细应试技巧(整理精校版)

考试金点子:每科多得10分的详细应试技巧 学法指导 1008 09:57 :: 1、通览全卷,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答题策略: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

2021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 主干知识梳理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地形部位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中用“”符号表示4.地形类型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水文、气候、植被等。 (2)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工程选址、道路选线、生产布局等。 三等深线与等潜水位线 1.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一般数值越大,表示深度越大。 2.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潜水位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就是潜水埋藏深度。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该地计划在海拔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00平方米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杨梅苗约为( ) A.100株 B.1 000株 C.3 500株 D.9 600株 2.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 A.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 B.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 C.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 D.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段为河流。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A.由南向北再向东流 B.由东向南流 C.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D.由南向东流 4.某观察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则图中最低气温不会低于( ) A.0.9℃ B.1.7℃ C.2℃ D.3℃ 春分日某地理小组在我国图示地区进行地理考察,测得A、B、C三个地点的气温分别为14.3℃、14.8℃、14.8℃。据此完成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