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 看日历 年月日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 看日历 年月日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 看日历 年月日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

看日历-年、月、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节”引入课题,来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并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分清大月与小月;对平年与闰年的判断。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投影片,1999年和1996年年历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板书:199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

生:国庆节。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节。

师:这里出现了哪几个时间单位?

生:年、月、日。

师:说得好。大家已经知道时、分、秒,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出示课题——《年月日》)

二、展开新知:

1.年、月、日的认识。

(出示1999年年历)这是1999年的年历,你们每个小组都有1份。请大家观察这张年历,从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可以先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学生小组议论,教师巡视。)

提问:哪一组的代表来汇报?

1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年有12个月,1个月有31天、30天、2月28天。)

提问:谁知道一个月有31天的叫什么月?哪几个月是大月?一年中共有几个大月?一个月有30天的叫什么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一年中共有几个小月?

(根据学生回答继续板书。)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别的月份都不一样,所以2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要知道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只要记住:“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2月除外,就可以推算出来了。

(让学生根据这种推算方法速记半分钟。)

推算大月和小月,还可以用“拳头记忆法”,下面请看电脑演示。

电脑演示:怎样能快速记住哪个月份是大月?哪个月份是小月呢?请你伸出左拳,……凸起的地方是大月,凹下的地方是小月(2月除外)。

下面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电脑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知道了大月和小月,我们再来看看全年天数怎样计算呢?怎样计算简便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7+30×4+28=365(天)

2.平年和闰年的认识。

(出示1996年年历)这是1996年的年历,你们每个小组也都有一份。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份年历,再同1999年的年历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提问:哪一组的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1999年的2月是28天,1996年的2月是29天,其它月份天数都一样。)

那么96年的全年有多少天?是怎样计算的呢?还有更快速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5+1=366(天)

这一天多在哪里?是怎样多出来的呢?让电脑给大家演示一段历法知识。

电脑演示:(屏幕出现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画面)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一年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一年的时间实际是365天零5小时48分46秒。

提问:一年实际是多少时间?

电脑继续演示:如果365天为一年,那么4年大约多出一天。

提问:为什么说大约多出一天?

电脑继续演示:根据规定,全年有365天的叫平年,全年有366天的叫闰年,闰年多出的一天

2

就放在了2月。

提问:全年有365天的叫什么年?全年有366天的叫什么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问:平年和闰年区别在哪里?平年2月份有多少天?闰年2月份有多少天?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怎样判断平年还是闰年呢?请看电脑演示。

电脑演示:公元4年、8年、12年是闰年,你能举两个闰年的例子吗?

提问: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吗?

电脑演示:判断。1996年是闰年吗?……把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

提问:那么如果有余数呢?

试一试: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80年 1992年

以上年份都不是整百年的,如果是整百年的又应怎样判断呢?请继续看电脑演示。

电脑演示:地球绕太阳四周后,算一算每年多出的时间加起来离一天还差多少时间?离一天还差44分46秒。

这就是前面为什么说大约多出一天,实际是不到一天,还差多少?

四年差44分46秒,看来误差很少,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所以需要作一项补充规定。

电脑演示:时间越长,误差越大。所以要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下面年份是否是闰年。

看明白了吗?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试一试: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600年 1984年 1700年 1993年

3.周年的计算。

3

提问:大家一定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天成立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问:到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你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和同桌同学说说你的出生日期,让他(她)算一算到2000年你的生日时,是几周岁?

(学生互说互算;再指名一、两个学生说一说。)

4.看书第35页至第37页。

5.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三、练习与反馈。

1.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对错。)

A 凡单数的月份都是大月。 ( )

B 1年有365天。 ( )

C 11月份过了10天后,还剩20天。 ( )

D 1500年2月有29天。 ( )

2.选择题。(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A 5月份的最后一天是( )日。 [ ]

①28 ②30 ③31

B 4月和5月共有( )天。 [ ]

①60 ②61 ③62

C 爸爸出差的时间正好是1961年2月份的天数,是( )天。 [ ]

①30 ②28 ③ 29

D 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 )周年。 [ ]

①78 ②77 ③79

3 抢答题。

A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B小明到外婆家住了两个月,正好是62天,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4

5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推荐】《看日历》同步练习

看日历 引领思路 1、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1)凯凯的生日是()月()日。 (2)小慧的生日是()月()日。 (3)静静的生日是()月()日。 (4)囡囡的生日是()月()日。 夯实基础 2、填一填。 (1)妈妈出生于()年()月()日,今年()岁,妈妈的生日在第()个季度。 (2)一年有()个月,一周有()天。 (3)一年中有()个月是31天,有()个月是30天。 (4)闰年的2月有()天,平年的2月有()天。 (5)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6)24个月等于()年。 (7)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为()、()、5月、()、()、()、()。(8)一年中是30天的月份是()、()、9月、()。 (9)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办,2014年是()年,这一年的2月有()天,这一年全年有()天。 (10)今年的5月份有()天,5月25日是星期(),6月份的第一天是星期()。 3、连一连。

4、今年上半年有多少天?下半年有多少天? 5、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节日。 提升能力 6、小明的生日在哪一天? 小明的生日在()月()日。想一想,为什么?

参考答案 引领思路 1、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1)凯凯的生日是(4)月(26 )日。 (2)小慧的生日是(1)月(10)日。 (3)静静的生日是(12)月(1)日。 (4)囡囡的生日是(12)月( 6 )日。 夯实基础 2、填一填。 (1)略。 (2)一年有(12)个月,一周有(7)天。 (3)一年中有( 7)个月是31天,有( 4)个月是30天。 (4)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 (5)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6)24个月等于(2)年。 (7)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为(1月)、(3月)、5月、(7月)、( 8月)、(10月)、(12月)。 (8)一年中是30天的月份是(4月)、(6月)、9月、(11月)。 (9)2014年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办,2014年是(平)年,这一年的2月有(28)天,这一年全年有(365)天。 (10)略。 3、连一连。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认识年、月、日》备课教案

看日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教具学具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4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5年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2016年31 29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 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月份天数28 28 28 29 28 28 28 29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日历》教案

看日历。(教材第67~69页)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和闰年。 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会辨别平年和闰年。 课件、2013~2016年的日历、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师: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123456789101112 2013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4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5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 2016年312931303130313130313031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师: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2月份天数2828282928282829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生2: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师: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生: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师:可以这样找。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师: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89页~91页,例1~例2的内容及教材94页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播放微课《秋游野餐》,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并思考(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齐答) (设计意图:引导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这也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现在,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抽答)“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一半”。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我们也可以 把其中一份叫做是这个月饼的1 2,而1 2 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们——几分 之一分数中的一位,于是老师引出课题(板书:分数:几分之一)(设计意图:这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

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教学例1 活动1.看一看,理解1 2 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flash: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两人一人一半,一半可以 用1 2来表示。(板书写法:1 2 )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两份,每份是它的1 2,写作:1 2 。 请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内有两个1 2 ) 活动2.分一分,理解1 4 的含义。 Flash: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的主题图,提问:其中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抽答) 师讲解: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板书写法:1 4 )再指着板书引 导学生齐读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 4,写作1 4 。 活动3. 涂一涂,归纳分数概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圆的三分之一,涂一涂长方形的五分之一。进行 观察得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像1 2、 1 4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活动4. 撕一撕,强调“平均分”。 师提问:把一张圆形纸片撕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抽答,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针对回答对的学生,老师演示撕成三份的纸片,再次提问一张圆形纸片撕 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圆的1 3 ,对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错误,此时,老师再强调讲解要“平均分”) 活动5. 读一读,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以1 3 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集体明确。 (二) :教学例2 活动1:折一折,表示1 4 。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和闰年。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优选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 (二)、自主探究 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年历中去发现?观看2013-2016年的年历,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4年的年历和一张表格,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去发现日历中的秘密。 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指名说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怎么做?) 1、独立观察年历,在表格中记录下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 2、观察填写好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看日历》反思

听高晓欧老师《看日历》汇报课反思 九江小学鄢学彬高晓欧老师在这节课设计比较丰富,语言简练、有亲和力。把话筒交给学生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具有层次性,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经历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日期的过程。教学时,充分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练一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①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同时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组织学生学习在日历上查找某月某日是星期几的方法,通过找节日巩固通过日历找星期几的知识,了解我国的法定节日 ③学习推算周年年份的方法。了解国家成立的知识,播放建国成立视频,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④通过实践活动,对年、月、日、星期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在课外“学数学,做数学”的兴趣。 做的特别好是: (1)一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出课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二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并结合情境,进行简单推理。最后以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碰撞解决难点。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谈一谈。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3)高老师设计了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己上讲台翻日历,自己找常见的节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不足之处: 高老师在教学时,板书不够详细,农历知识渗透太少,如果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爸爸妈妈提前给孩子传递一些农历知识,在课前体验“公历与农历的联系区别,课上的速度快多了,可多做一些练习,学生也很高兴。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高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学习需要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制作“本班的特色年历”为主线,营造了丰富的、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充分的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这节课在教学时,她还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看年历”、“找节日”、“猜生日”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 2013年12月27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设计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2)第课时 主备老师:组长(核查):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巩固和认识时间的计算和认识 过程方法:在调查和查阅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时间作息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从分析数据中获得数学信息。 快乐元素渗透点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美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小黑板()其他: 导学流程 一、快乐导入 1、师:同学们,时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揭示课题: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 二、快乐探究 1.筹划:制作作息时间表 2.提出制作要求: (1)上栏填项目,下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相应的时间。 (2)制作好后,同桌交流,说说表中同桌哪些地方比自己设计的合理?有什么建议? 3.制作并交流。 (1)交流填写方法。 点出:有些栏目像起床填一个时刻,有些栏目填的是两个时刻,这是为什么呀?有些学生可能会填:15分, 问: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那你们清楚是在什么时间吃的吗?如果告诉你是早上7:10分开始,猜一猜什么时候结束?如果告诉你7:20吃完,猜一猜,他是什么时候吃早饭的?你怎么知道的?

导学流程 比较:这样的记录和刚才比起来,哪种方法更合理?一般作息时间表上需要填写的是时刻。 (2)交流统计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3)交流统计每个人的睡眠时间 老师借用了刚才你们所讲的其中一种,上网查询获得,想看吗?参考资料一:你知道吗?为了体力与劳力的恢复以及促进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必须保证睡眠时间。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需要加以区别,新生儿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时,婴儿需要14~15小时,学前儿童需要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与成人一样需要8小时,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睡眠需要6~7小时。看了这份资料,你现在再来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怎么样? 可见,不同的时间段,我们要规划不同的作息时间,我们的作息时间表也应该是不同的。 (4)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类似的作息时间吗?(学校,工厂,邮局,医院等都有,我们来欣赏几张)师:如果没有这样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说,会怎么样?(会乱,没有条理性) 看来,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规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使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我很高兴看到每位同学的发现,但如果我们不能按照作息时间表上的计划去做,那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三、快乐总结 小结:这节课从10:50开始现在是11:28,这节课我们已经上了多长时间? 在这三十多分钟时间里,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2)作息时间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分桃子》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3 40÷2 80÷4 90÷3 800÷2 42÷7 72÷8 36÷6 48÷8 24÷6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提问:说一说刚才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旧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本节课做准备。 2.师:桃子熟了,两只聪明的猴子要到智慧果园里摘桃子了,看,这有几把果园的钥匙。咱们一起取下来吧。(出示口算题) 8÷2 18÷3 40÷2 44÷4 120÷6 630÷9 3.师:进入了智慧果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黑板上出示:果园图,6篮桃子每篮10个,8个桃子和2只猴子。 说明:桃子和猴子的图片都是可以活动的) 设计意图: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68÷2的算法及算理 1.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2.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8÷2。 3.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桃子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下内容为教师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3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34个。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60÷2=30,8÷2=4,30+4=34 方法4:用竖式来算。(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竖式书写方法) 师: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这两种竖式,哪一种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你能把分桃子的过程和竖式的书写顺序对照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出第二种方法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3篮,每篮十个,就在商的十位上写3,第一次分了3×2=6(篮)桃子,整篮的分完了。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在商的个位上写4,第二次分完了4×2=8(个)桃子,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0。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无论学生先出现哪种回答情况,教师都要引导他们“理解算理”;尤其要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

看日历 班级:姓名: 1.填空。 (1)一年有()个月,大月有()个,每月有()天;小月有()个,每月有()天;()月是特殊的月份,有()天或()天。 (2)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3)2012年的一月、三月、四月共()天。 (4)1年半有( )个月,24个月是( )年。 (5)9月有( )天,7月有( )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到2016 年10月1日是( )周年。 (6)7月、8月、9月一共有( )天 2、判断 (1)一年里,除二月外,有7个大月。4个小月。() (2)每年都有365天。() (3)7月是大月,8月是小月。() (4)所有的双数月都是小月,单数月都是大月。() 3.选择。 (1)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A、30、30 B、 28、 29 C、 29、 30 (2)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A、366 365 B、 365 366 C、 365 365 (3)同一年中连续的两个大月是( )月。 A. 1月和2月 B. 11月和12月 C. 7月和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是( )。 A.2029年10月1日 B.2039年10月1日 C.2049年10月1日 4.请用彩铅把表格中的大月涂成红色,小月涂成黄色。 5.用竖式计算 974-568+29= 358-175+126= 900-99+188= 18.7-7.9= 20.5-9.8= 16.5+28.7= 6、脱式计算 (19+35)×9 (181-19)×4 63÷7-9 27×9+18 25×5×2 100-80÷8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67页《看日历》。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过《认识钟表》和《认识时分秒》、《体验时间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这节课之后安排学习《认识平年和闰年》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分析: 本次上课是送教下乡课,参加萧县圣泉乡的教研活动周上的一节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又因为我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相互比较陌生,所以,我确定在课前交流的时候,引出2014年10月29日,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学难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规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公式表大全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式(熟记) 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4、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 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 5、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 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6.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式(熟记) 1.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4、加法公式:加数+ 加数= 和 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 5、减法公式:被减数- 减数= 差 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减数 6.乘法公式: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 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 能力。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看日历》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看日历》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看日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教学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用

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课题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以及课中关于年、月、日等知识的补充,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教学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年历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看日历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 师: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观察教材附页1,把xxxx~xx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谈一谈你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年的年历,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记录下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教案1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部编三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张辛顺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人教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代县枣林镇西留属小学 张辛顺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97页及其相关内容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师: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问题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看看,小丽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课件出示第97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二)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

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尝试着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序暴露学生资源,组织研讨,重点要让学生读懂其他同学的想法。 (1)预设1: ①生:先求出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3.2元。再求出买1个笔记本和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1元,因为剩下的3.2元大于需要的3.1元,所以小丽的钱够;而要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共需要3.7元,因为剩下的3.2元小于需要的3.7元,所以小丽的钱不够。 ②师:你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指第一步) 生:10元减6元8角等于3元2角,也就是3.2元。 ③师:这步呢?(指第二步和右边的第一步) 学生结合竖式的过程,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预设2: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看日历教案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 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关于 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引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做铺垫。然后用填一填这个活动,让学生根据需要整理2013年到2016年 的每月的天数,接着引导学生实行比较,得到每月天数的特点,从而 自然过渡到大月和小月的学习。 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理解和数学 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 活动,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相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 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水平。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水平,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理解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自主探究

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看日历》(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看日历》(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谜底。 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2、学生说出谜底:日历。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看日历》。课件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看日历》(认识年、月、日)。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4、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5、学生讲述对年、月、日的认识。

6、教师讲解年月日的形成(播放课件) 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有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认识大月、小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师: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