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血糖仪使用规范

便携式血糖仪使用规范
便携式血糖仪使用规范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3.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通常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4. 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5.采用血糖仪血糖检测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参加血糖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估。

二、血糖仪的选择

(一)必须选择符合血糖仪国家标准,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准入临床应用的血糖仪。

(二)同一医疗单元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仪,避免不同血糖仪带来的检测结果偏差。

(三)准确性要求。血糖仪检测与实验室参考方法检测的结果间误差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0.83mmol/L的范围内;

2.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20%范围内;

3.100%的数据在临床可接受区(附件1)。

(四)精确度要求。不同日期测量结果的标准差(SD)应当不超过0.42% mmol/L(质控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和变异系数(CV%)应当不超过7.5%(质控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

(五)操作简便,图标易于辨认,数值清晰易读。血糖仪数值应当为血浆校准。单位应锁定在国际单位“mmol/L”上。

(六)血糖检测的线性范围至少为1.1-27.7mmol/L,低于或高于检测范围,应当明确说明。

(七)适用的红细胞压积范围至少为30%-60%,或可自动根据红细胞压积调整。

(八)末梢毛细血管血适用于在所有血糖仪上检测。但采用静脉、动脉和新生儿血样检测血糖时,应当选用适合于相应血样的血糖仪。

(九)血糖仪应当配有一次性采血器进行采血,试纸条应当采用机外取血的方式,避免交叉感染。

(十)不同的血糖仪因工作原理不同而受常见干扰物的影响有所不同。应当根据具体应用而选用适宜的血糖仪。常见的干扰因素为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以及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胆红素、甘油三酯、氧气、麦芽糖、木糖等物质(附件2)。

三、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一)测试前的准备。

1.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2.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3.清洁血糖仪。

4.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二)血糖检测。

1.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2.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血。

3.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4.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和操作规程 (SOP) 进行检测。

5.测定结果的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单位、检测者签名等。

6.出现血糖异常结果时应当采取的以下措施:重复检测一次;通知医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必要时复检静脉生化血糖。

四、影响血糖仪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一)血糖仪检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而实验室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采用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与实验室数值较接近,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会略高于静脉血糖,若用全血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较实验室数值低12%左右,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与静脉血浆糖较接近。

(二)由于末梢毛细血管是动静脉交汇之处,既有静脉血成分,也有动脉血成分,因此其血样中葡萄糖含量和氧含量与静脉血样是不同的。

(三)由于血糖仪采用血样大多为全血,因此红细胞压积影响较大,相同血浆葡萄糖水平时,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全血葡萄糖检测值会逐步降低。若有红细胞压积校正的血糖仪可使这一差异值减到最小。

(四)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糖仪的检测技术均采用生物酶法,主要有葡萄糖氧化酶(GOD)和葡萄糖脱氢酶(GDH)两种,而GDH还需联用不同辅酶,分别为吡咯喹啉醌葡萄糖脱氢酶

(PQQ-G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FAD-GDH)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NAD-GDH)三种。不同酶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酶技术的血糖仪。GOD血糖仪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不受其他糖类物质干扰,但易受氧气干扰。GDH血糖仪无需氧的参与,不受氧气干扰。FAD-GDH 和NAD-GDH原理的血糖仪不能区分木糖与葡萄糖,PQQ-GDH原理的血糖仪不能区分麦芽糖、半乳糖等糖类物质与葡萄糖,经突变改良的Mut.Q-GDH原理的血糖仪无麦芽糖、木糖等糖类物质干扰。

(五)内源性和外源性药物的干扰,如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胆红素、甘油三酯、氧气、麦芽糖、木糖等均为常见干扰物。当血液中存在大量干扰物时,血糖值会有一定偏差。

(六)pH值、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都可能对血糖仪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附件:1.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方法比对方案

2.各种原理血糖仪易受干扰的物质

附件1

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方法比对方案

比对方法可根据条件选用以下方案之一,样本量均为50例。

方案一:静脉血样比对试验。

使用静脉全血样品,轻轻倒转,使其充分混匀,并将静脉血样的氧分压p(O2)调节至8.67 kPa±0.67kPa (65mmHg±5mmHg),先取适量全血样用于血糖仪检测,剩余血样15分钟内离心分离血浆,4℃保存,30分钟内用实验室参考分析仪完成血浆葡萄糖测试。每台血糖仪测试的静脉血结果或由制造商提供的换算公式得到的静脉血浆结果与参考分析仪测试的静脉血浆结果之间的差异即为偏差。

血糖浓度在2.8mmol/L-22.2mmol/L范围内的样品应当由原始静脉血样品获得。可按如下方法对样品中的血糖浓度进行调整,以获得两端的极限浓度样品:将静脉血样品收集在加有适当抗凝剂的试管中,将其在温箱中孵育使血糖酵解,即可获得血糖浓度<2. 8mmol/L 的样品。获得系统要求的样品需要的孵育条件(例如温度)应当由制造商确定。将静脉血样品收集在加有适当抗凝剂的试管中,然后加人适当的葡萄糖,即可获得血糖浓度>

22.2mmol/L的样品。

方案二: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比对试验。

空腹状态,先取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仪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的方法进行测试。随后立即采取抽静脉血,抗凝,15分钟内离心分离血浆,4℃保存,30分钟内用实验室参考分析仪完成血浆葡萄糖测试。每台血糖仪测试的末梢血糖结果或由制造商提供的换算公式得到的静脉血浆结果与参考分析仪测试的静脉血浆结果之间的差异即为偏差。

注:1.必要时,为了保证完成检测,需要进行第二次皮肤针刺采血。

2.两端极限浓度的血样可用实验室血样替代,方法参照方案一。

附件2

各种原理血糖仪易受干扰的物质

注:“+”表示有干扰,“-”表示无干扰。

GOD:葡萄糖氧化酶;

NAD-G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

FAD-G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

PQQ-GDH:吡咯喹啉醌葡萄糖脱氢酶;

Mut.Q-GDH:经改良的无麦芽糖干扰的吡咯喹啉醌葡萄糖脱氢酶。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定Word版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定 便携式血糖仪具有检验时间短、方便使用的优点。但由于是快速检测,若是质量控制不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大受影响。为此,根据《关于提高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6]37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加强人员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开展快速血糖的目的、意义、局限性、从检人员的责任心。 (二)快速血糖的实验前质量保证:(1)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临床原因,药物,饮食,采集标本的部位和方式,血浆和全血结果间的比对等。(2)对合格标本的要求。(3)快速血糖标本采集的具体步骤和操作。 (三)试剂的正确选用、存放、使用、仪器校准、保养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四)快速血糖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的编写和执行。 (五)误差产生原因和分析处理方法,质量保证具体内容,包括日常室内质量控制和比对的做法和要求,出现差错时的纠正措施。 (六)检验对及时性的要求,急诊检验及特定要求的规定。 (七)结果规范化报告的程序和相关知识(原始结果、记录、复核、正式报告等)。 (八)《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 (九)上机操作实验。 考核:培训完成后必须有书面考核,同时受训者必须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估

,并对试验样品检测符合要求后,才可从事快速血糖检测工作。 二、临床使用血糖检测设备的操作规范 (一)、科室应当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采血的操作规范,配备安全、符合国家要求的一次性采血装置,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科室应开展采血规范操作的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安全采血的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保证采血安全。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的安全采血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使用一次性采血装置的依从性。 (四)采血前,进行采血医务人员的手消毒,参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并遵从国家卫生部要求,即:对不同患者进行监测血糖采血操作时,必须使用一次性采血装置;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装置不得重复使用,严格按照采血必须每人一针、一片。 (六)安全采血操作规范: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自然风干后进行皮肤穿刺,采血部位可以是指尖、足跟两侧,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血。一般不采用静脉或动脉血。皮肤穿刺后,将第一滴血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七)采血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应统一用利器盒收集。 (八)测试时,严格按照厂家的操作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仪器的质量控制。 (九)医务科不定期进行指导、监督。 三、质量保证

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规范

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规范

目录 ★标本采集规范流程 ★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血糖仪操作指引 ★血糖检测操作质控规程 ★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流程 ★血糖仪贮存、维护和保养规范流程 ★血糖仪选择及试纸、采血装置评估和选择★医护人员培训及考核规定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规定 ★影响血糖仪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标本采集规范流程 1、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a检查试纸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b检查试纸和质控品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c 检查一次性采血器的有效期是否恰当。 d检查血糖仪性能,保持其清洁。 e检测者进行手消毒。 2、标本采集 a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针不得重复使用。 b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片(试纸),避免交叉感染。 c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两侧的末梢毛细血管,水肿、感染或硬茧的部位不宜采血。 d手臂下垂10-15秒,用复合碘医用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自然干燥后进行皮肤穿刺。 e皮肤穿刺后,轻轻按摩手指挤出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f用干燥棉签压制采血点。 3、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a采血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应统一用锐器盒收集,及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原则处理。 b清洁血糖仪,进行手消毒。

c记录检测结果(包括病人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和检测者签名),并将结果告知被检测者。

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1、测试前的准备 a检查试纸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b检查试纸和质控品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c检查一次性采血针的有效期是否恰当。 d检查血糖仪性能,保持其清洁。 e检测者进行手消毒。 f每天开始血糖检测前,对血糖仪进行质控品检测。 2、血糖检测 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必须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针不得重复使用。 b用复合碘医用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自然干燥后进行皮肤穿刺。c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两侧的末梢毛细血管,水肿、感染或硬茧的部位不宜采血。 d皮肤穿刺后,轻轻按摩手指挤出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e严格按照血糖仪操作规程(SOP)进行检测。 f采血后的废弃物及时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 g清洁血糖仪,进行手消毒。 h记录检测结果(包括病人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和检测者签名),并将结果告知被检测者。

血糖仪操作规范

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 用品准备:血糖仪、采血笔、采血针、血糖试纸、棉签、75%酒精、笔、记录表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查对床号、姓名,对病人做好解释工 作; 2)按采血笔操作步骤安装采血针,按摩指尖并消毒待干; 3)从试纸筒内取出试纸插入血糖仪,自动开机后确认屏幕上显示的 密码号与试纸筒上的密码号匹配,屏幕出现闪烁的血滴符号; 用采血针刺入已消毒过的指尖侧面,请将血滴触及试纸弧形边缘缺口处,试纸自动吸血,需确认黄色测试区完全被血覆盖;如血量不足,可在15秒内补充滴血,超过15秒,请用新试纸重新测试; 4)读取屏幕上显示的测量结果并记录; 5)取出试纸,关闭血糖仪并使用弃针栓安全退出采血针。 注意事项: 1)试纸取出后应在3分钟内插入血糖仪测量血糖,取出试纸后应随 手盖紧筒盖以防试纸受潮失效。 2)持续90秒内无按键操作,或试纸从血糖仪取出后5秒,血糖仪 自动关机。 3)启用一筒新的试纸时,必须安装新的密码牌,请务必在仪器关机 状态下安装。 4)彻底清洁并晾干采血部位,残留水份或酒精可能稀释血样,影响

检测结果。 5)采血时稍稍挤压手指形成一小滴血样,请避免过分挤压手指。 6)血糖仪的血糖测定范围一在。如血糖值高于l则显示“HI”,如低 于l则显示“Lo”。 7)为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每次测试后必须将使用过的试纸放 置在医疗感染性垃圾袋全,而采血针放置应在防损伤的锐利盒内。当采血针头不能自动退出时,严禁用手直接拔出,要用钳等方法妥善处理,防止职业暴露。 清洁、存放血糖仪: 1)用柔软无絮的棉布或棉签蘸冷水或医用酒精,轻轻擦拭仪器的 外表,避免任何液体流入仪器的试纸插口、密码牌插槽或仪器内部,将擦拭部分充分晾干,以免影响测试功能。 2)防尘,避免摔撞,建议将血糖仪及配套物品存放在随机附赠的 便携包内。 3)定期检测保养和清洁。

人民医院便携式血糖仪操作规程

潍坊市人民医院便携式血糖仪操作规程 一、标本采集规程 1、血糖仪处于待检状态,做好其它测试前的准备。 ●禁止与他人共用采血针或采血笔。 ●每次测量请使用全新的消毒采血针,采血针为一次性用品。 2、用75%乙醇棉球清洁采血部位。待酒精完全挥发干后,用采血设备刺手指,水肿或感染部位不宜采样。 3、将患者的手臂垂下约15秒钟,以便让血液尽可能地流到手指中,确保获取足够的血样量。 4、用采血设备在手指两侧采血。 5、如果需要,轻轻地从手指根部向采血点按摩,从而获取一滴饱满的血样以满足使用仪器对血样量的要求,弃去第一滴血,将第二滴血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6、准备读取结果。

二、血糖仪检测规程 1、插入试纸自动开机。 2、开机后血糖仪显示屏显示相应的信息。 3、核对显示的血糖试纸的代码和当前使用的血糖试纸的代码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按血糖仪侧面的上下键进行调解,直至与试纸瓶上代码一致。 4、获取血样,并将血样轻靠在试纸的顶端以吸取血样(也可测试手指、手臂和手掌的毛细血管全血血样),在血糖仪开始倒计时之前,请勿将仪器移动,以确保血量充足从而获得精准的测试结果。 5、读取测试结果并记录。 6、除去试纸,仪器自动关机。 7、如仪器显示错误信息提示,请核对操作说明书,如无法解决请与授权的销售代表联系。

三、质控规程 (一)质控品要求(强生血糖仪) 1、仅使用血糖仪厂家提供的模拟血糖液进行测试。 2、请在8~30摄氏度条件下保存,不要冷藏、注意避光。 3、始终保持瓶盖紧盖,防止受潮。 4、每一瓶模拟血糖液在有效期内用完,开启的模拟血糖液有效期为3个月,在每打开一瓶新的模拟血糖液后,在瓶上标注需要开启日期(请勿使用过期模拟血糖液!)。 5、每次使用前,将模拟血糖液瓶倒置几次并轻轻摇动,以确保模拟液混合均匀。 6、在室温条件下(20—25°C),吸取模拟血糖液到试纸的测试区内,5秒钟后显示测试结果,将模拟血糖液的测试结果与标注在试纸瓶上的范围进行比对。如果落在此范围内,表示可以正常进行血糖测试;否则,需要确认产生偏差的原因,重新做模拟血糖测试,以使测试结果落在标注的范围内。 (二)质控频率 1、每天做一次模拟血糖液测试。 2、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 3、每半年与本院检验科生化法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实验。 4、每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估。 (三)室内质控操作程序 1、插入试纸自动开机。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便 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 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便携式血糖仪使用规范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OCT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 5.废弃物处理规程。 (六)血糖检测的线性范围至少为1.1-27.7mmol/L,低于或高于检测范围,应当明确说明。 (七)适用的红细胞压积范围至少为30%-60%,或可自动根据红细胞压积调整。 (八)末梢毛细血管血适用于在所有血糖仪上检测。但采用静脉、动脉和新生儿血样检测血糖时,应当选用适合于相应血样的血糖仪。 (九)血糖仪应当配有一次性采血器进行采血,试纸条应当采用机外取血的方式,避免交叉感染。 (十)不同的血糖仪因工作原理不同而受常见干扰物的影响有所不同。应当根据具体应用而选用适宜的血糖仪。常见的干扰因素为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以及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胆红素、甘油三酯、氧气、麦芽糖、木糖等物质

三、影响血糖仪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一)血糖仪检测的是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而实验室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采用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与实验室数值较接近,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会略高于静脉血糖,若用全血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较实验室数值低12%左右,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与静脉血浆糖较接近。 (二)由于末梢毛细血管是动静脉交汇之处,既有静脉血成分,也有动脉血成分,因此其血样中葡萄糖含量和氧含量与静脉血样是不同的。 (三)由于血糖仪采用血样大多为全血,因此红细胞压积影响较大,相同血浆葡萄糖水平时,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加,全血葡萄糖检测值会逐步降低。若有红细胞压积校正的血糖仪可使这一差异值减到最小。 ) 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清洁血糖仪。 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进行质控品检测。 1、关机状态下将新试纸的接触条朝上,并轻轻插入血糖仪,直至试纸不动为止,血糖仪自动开启。 2、显现屏上显示的代码必须与试纸上的代码一致。如果不一至,打开仪器右侧的按钮槽保护盖,按上下键更改代码。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范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 规范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 )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血糖仪要求

血糖仪管理规程 一、血糖仪的选择及人员要求: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 二、血糖仪的质控要求: 1. 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 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编号、试纸批号、质控液批号、质控结果、仪器清洁否及签名。(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3. 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通常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4. 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5. 采用血糖仪血糖检测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参加血糖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估。 三、标本采集及血糖检测要求: (一)测试前的准备。 1. 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2. 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 3. 清洁血糖仪。 4. 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二)血糖检测。 1. 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2. 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血。 3. 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4. 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和操作规程(SOP) 进行检测。 5. 测定结果的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单位、检测者签名等。 6. 出现血糖异常结果时应当采取的以下措施:重复检测一次;通知医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必要时复检静脉生化血糖。 四、血糖仪使用常规: 1、罗氏血糖试纸开封之后可以用多久? 答:罗氏卓越金锐血糖试纸采用改进的葡萄糖脱氢酶技术,不受氧气影响,开封后可用至有效期; 2、血糖仪可运行的温度、湿度条件及红细胞压积范围分别是多少? 答:自动温度修正功能,确保6-44 °C测试环境下,结果精准一致;自动湿度检测功能,确认系统在10-90%测试环境中正常工作;卫生部文件要求血糖仪适用的红细胞压积范围至少为30%~60%,罗氏血糖仪适用30%~65%,且仪器拥有红细胞压积变异自动修正功能,可检测Hct变异区间为10-70%的血液标本 3、血糖仪可检测的血糖值范围是多少? 卫生部要求血糖检测的线性范围至少为1.1~27.7mmol/L,罗氏为0.6~33.3.低于0.6血糖仪会显示LO,高于33.3显示HI。 4、怎样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 每台血糖仪都参加血糖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估,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1次。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范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范

————————————————————————————————作者:————————————————————————————————日期: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 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 2011年1月10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

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3.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通常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4. 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5.采用血糖仪血糖检测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参加血糖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估。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 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 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

罗氏卓越血糖仪操作规程(sop)教学文稿

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适用于罗氏卓越血糖检测系统 1、检验目的: 定量分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新生儿全血血液标本中葡萄糖的浓度。 2、检验原理: 反应原理:葡萄糖脱氢酶(GDH-MUT) 检测原理:电化学法 卓越血糖仪内设温敏原件,检测环境及标本的温度,可自动修正在8-44℃温度下的血糖结果。最大限度的适应中国南北方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环境适应能力强,避免环境变化对血糖结果的干扰。 卓越血糖检测系统采用葡萄糖脱氢酶电化学技术,可避免血液中氧含量对血糖结果造成的干扰,可检测血液的红细胞压积变异区间10-65%,适用范围广泛。 卓越金锐血糖试纸采用最新的改进的葡萄糖脱氢酶技术(GDH-MUT:经改良的无麦芽糖干扰的吡咯喹啉醌葡萄糖脱氢酶),使用卓越金锐血糖试纸检测血糖不受麦芽糖和木糖的干扰。 使用卓越金锐血糖试纸可避免192种药物和体内代谢产物对血糖结果的干扰。 因此,卓越血糖检测系统是一款非常适合在医院使用,检测住院患者血液葡萄糖水平的血糖监测系统。 同时,患者在家中使用卓越血糖检测系统同样可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3、标本的采集 3.1病人准备:采血前应轻轻按摩采血部位,并进行局部清洗后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使用罗氏怡采型采血针后进行指尖皮肤穿刺。 3.2标本类型:新鲜毛细血管全血、含抗凝剂肝素锂或肝素铵或EDTA抗凝的静脉血,动脉血。不能使用含有氟化物作为糖酵解抑制剂的静脉血。 3.3标本采集与处理:使用血糖仪配套的怡采型采血针在指尖部位取血,轻轻挤压形成一小滴血样,但应避免因过度挤压导致的组织液渗出。 3.4标本量:所需样本体积为0.6μL。 4、仪器和试剂 4.1仪器:罗氏卓越型血糖检测仪,由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 4.2试剂罗氏卓越金锐血糖试纸 4.2.1主要化学成分如下: 介质 6.72% 葡萄糖脱氢酶 15.27%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操作规范

2011年1月10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血糖检测质量和检测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3.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通常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4. 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5.采用血糖仪血糖检测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参加血糖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估。

(POCT)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

(POCT)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 5.废弃物处理规程。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四)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

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二、血糖仪的选择 (一)必须选择符合血糖仪国家标准,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准入临床应用的血糖仪。 (二)同一医疗单元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仪,避免不同血糖仪带来的检测结果偏差。 (三)准确性要求。血糖仪检测与实验室参考方法检测的结果间误差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0.83mmol/L的范围内; 2.当血糖浓度≥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误差在±20%范围内; (四)精确度要求。不同日期测量结果的标准差(SD)应当不超过0.42% mmol/L(质控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和变异系数(CV%)应当不超过7.5%(质控液葡萄糖浓度>5.5mmol/L)。 (五)操作简便,图标易于辨认,数值清晰易

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本规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 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便携式血糖仪质量控制管理规范

便携式血糖仪质量控制管理规范 质控员职责 一.仪器管理 1.负责仪器保管和发放 2.应每月进行保养及维护记录(仪器更换电池、试纸批号更换、仪器损坏、故障及报警记 录等) 3.负责每周进行仪器质量监控一次,包括测试日期、时间、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质控品 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 4.当试剂换用新的批号时,应对血糖仪进行重新校准 二.试纸和耗材管理 1.一次性耗材无重复使用 2.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一次性采血装置 3.有效期内使用 4.与无菌器材归类放置 5.废弃耗材处理 三.人员培训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及考核(笔试和实际操作),经评估合格方可进行血糖监测的操 作 2.培训及考核需有相应记录 四.数据记录及保存 1.测定结果记录需完整,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测定时间;检测结果;检测者 签名) 2.血糖检测结果,保存1年以上 3.每周质控结果,保存1年以上 操作步骤 采血前,进行采血医务人员的手消毒 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即对不同患者进行监测血糖采血操作时,必须使用一次性采血装置,严格按照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片 选择指尖两侧部位 手臂下垂10-15秒 消毒皮肤 将采血笔置于欲采血部位 按释放按钮 轻轻按摩手指直至挤出足够血液量 血样滴入测试孔时,只有血液接触到测试孔 血滴完全覆盖测试孔 滴入后不要移动仪器和试纸 采血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常见问题 1.质控检测不准确:检测频率,质控品缺失,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等 2.记录不全:缺少对血糖仪的维护、保养、故障、测定结果等的数据记录,无法了解机器 使用情况和病人原始数据 3.血糖仪操作步骤不规范 1)操作前手消毒不规范

【精品图文】便携式血糖仪标准操作规程(SOP)完整版

血糖仪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标本采集规程 测试前的准备: ·检查试纸和质控液储存是否恰当:试纸和质控液贮存温度2-30℃。 ·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条码是否符合:包装完好的血糖试纸有效期为24个月,开瓶有效期为6个月。无需条码。 ·清洁血糖仪:确保血糖仪处于关闭状态,请使用CloroxHealthcare?Bleach?Germicidal?Wipes(漂白杀菌卫生湿巾)清洁血糖仪表面。在擦拭血糖仪,请确保无液 体流入血糖仪内部。 ·检查质控品有效期:开瓶后6个月丢弃。 ·请确保充足的采血量,否则会造成测试结果偏低。采血前手臂下垂10秒,轻轻按摩手指,或在温水中浸泡2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根据角质层厚度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不要用力挤压采血部位,以免造成组织液溢出,稀释血样,造成测试结果偏低。 ·为了保证血样的纯正,请丢弃第一滴血,使用第二滴血监测 1、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备注: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血;用酒精消毒,或用温水和肥皂水把手指洗干净,待手指完全干燥后开始采血,否则残留的水或酒精会稀释采得的血样,造成测试结果偏低;不可用碘酒或碘伏消毒,碘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测试结果偏高。 2、将一次性采血装置(安全针)拧开,靠在手指一侧,用力使一次性采血装置(安全针)压向手指,针打出后血液自然流出。 备注:轻轻从手指根部向前按摩,促使血液流出,有助于采集血滴。指尖采血建议擦掉第一滴血,使用第二滴血进行测试。 每次测试时选择不同的扎针点,以减少采血疼痛,以获得至少0.5微升的圆形血滴。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 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以下简称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26号,、《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采血笔的通知》,卫医发…2008?5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WS/T 226-2002,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各类便携式血糖仪进行非诊断性血糖监测。 一、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其管理应当作为医疗机构POCT管理的一部分。 ,一,建立健全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编写本机构血糖仪管理规程并认真执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本采集规程。包括正确采集标本的详细步骤及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血糖检测规程。 3.质控规程。制订完整的血糖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记录及报告方法。 4.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检测结果~应当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5.废弃物处理规程。明确对使用过的采血器、试纸条、消毒棉球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6.贮存、维护和保养规程。 ,二,评估和选择合适血糖仪及相应的试纸和采血装置~并对机构内使用的所有血糖仪进行造册管理。

,三,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对培训及考核结果进行记录~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在临床从事血糖仪的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血糖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条件、标本采集、血糖检测的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 ,四,建立血糖仪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体系。 1.血糖仪检测结果与本机构实验室生化方法检测结果的比对与评估~每6个月不少于1次。 2.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及质控结果。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质控记录。 3.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或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每种血糖仪均应当有相应浓度葡萄糖的质控品~通常包括高、低两种浓度。 4. 失控分析与处理:如果质控结果超出范围~则不能进行血糖标本测定。应当找出失控原因并及时纠正~重新进行质控测定~直至获得正确结果。 5.采用血糖仪血糖检测的医疗机构均应当参加血糖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估。 二、血糖仪的选择 ,一,必须选择符合血糖仪国家标准~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准入临床应用的血糖仪。 ,二,同一医疗单元原则上应当选用同一型号的血糖仪~避免不同血糖仪带来的检测结果偏差。 ,三,准确性要求。血糖仪检测与实验室参考方法检测的结果间误差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