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 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 讲义

小学四年级 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 讲义
小学四年级 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 讲义

运算定律

第 1 节加法运算定律

【知识梳理】

1.运算定律的发现及验证

在实际的计算中,当我们对一个算式进行变形的时候,如交换算式中某两个数字的位置或者给算式添上或去掉括号,这时不影响算式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一个通用的运算规律,从而使计算更加简便。我们称这样的规律为运算定律。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在数学中通常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通常用小写字母a,b,c等代表代表算式中的数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能够达到更直观的效果。

3.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4.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如果用a、b、c 三个字母代表任意的三个数,加法结合律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在具体运算中,可以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综合起来使用,如a+b+c=(a+c)+b,就是先把b和c交换,再把a和c结合,于是我们可以说,三个数相加可以把其中任意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第三个数,和不变。

在过个数相加的时候,可以先把其中任意几个数相加,再加上剩下的数,同学们可自己验证。

5.减法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即:a-b-c=a-(b+c)。(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即:a-b-c=a-c-b

6.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算定律的应用

(1)带符号“搬家”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同时移动加数和减数及他们前面的加号和减号的的位置不影响计算结果,距离来说:a+b-c+d-f-e=a-e-f+d-c,需要注意的是移动时必须带符号,移动后不可出现“小减大”的情况。

【诊断自测】

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动物王国运动会将同种动物分成一组,每组选三名队员参加接力跑比赛,但不同的是,第一组三名队员分别跑100米、200米、300米,另一组三名队员分别跑300米、200米、100米,公平吗?为什么?

2.填空

(1)40+56=56+40,这叫加法(),用文字可以表示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2)计算88+104+96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和是(),再加上第三个数96,结果是();还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是(),再加上第一个数88,结果还是(),这是运用了加法的()。

(3)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律,用字母表示为()。(4)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不变,这叫加法(),用字母表示为()。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5+168+25 245+180+20+155

二、连减和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

1.一本书一共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列算式并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用字母表示为()

3.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

325-175-25 672-36+64

=325-(175-25) =672-(36+64)

=325-150 =672-100

=175() =572()

4.在圆圈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符号和数。

868-52-48=868○(52+________)

1500-28-272=____-(28○272)

415-74-26=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类型一: 加法交换律

例1.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光明小学组织了植树活动,男生要植树60棵,女生要植树44棵,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

答案:

60+44=104(棵)或44+60=104(棵)

答:他们一共要植树104棵。

解析: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就是把男生植树的棵数和女生植树的棵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0+44或44+60

例2.在○中填入“<”、“>”和“=”

325+75○75+325

答案:

325+75=75+325

解析:

观察○的两边,可以发现两边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根据加法交换律可知填“=”。

例3.运用加法交换律填合适的数

()+45=()+54

答案:

(54)+45=( 45)+54

解析:

根据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等号左边括号里的数应该是等号右边的第二个加数,即54,同理,等号右边的括号里应该填45。

类型二: 加法结合律

例4.计算

480+325+75

答案:

480+325+75

=480+(325+75)

=480+400

=880

解析:

通过观察数据特征,可以发现325和75能够凑成整百的数,但运算法则规定:同级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

例5.海豚馆第一天卖出344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187张,下午卖出213张,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答案:

344+187+213

=344+(187+213)

=344+400

=744(张)答:一共卖出744张门票。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加法结合律的应用题,为了使计算简便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先求出第二天卖出多少张门票,即187+213=440(张);则这两天共卖出的门票数为344+400=744(张)列算式为:344+(187+213)。

类型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例6.计算1691+356+309+1344

答案:

1691+356+309+1344

=1691+309+356+1344 ←加法交换律

=(1691+309)+(356+1344)←加法结合律

=2000+1700

=3700

解析:

通过观察可知,1691和309相加可以得到整千的数,356和1344相加可以得到整百的数,因此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7.计算

(1)587+86 (2)392+697+591+57

=587+13+73

=600+

答案:

(1)587+86 (2)392+697+591+57

=587+13+73 =392+697+591+(8+3+9+37)

=600+73 =(392+8)+(697+3)+(591+9)+37

=673 =400+700+600+37

=1737

解析:

这些数乍一看无法凑整,这时就可以“借书凑整”。

在(1)题中,可把86拆成13和73,这样可以用13和587凑成600再加上73.

在(2)题中,57可以分别接出8、3、9,从而达到凑整的目的。

例8.用简便方法计算

252+249+254+247

答案:

252+249+254+247

=250+2+250-1+250+4+250-3

=250×4+(2-1+4-3)

=1000+2

=1002

解析:

题中的几个加数都比较接近250,我们可以把250作为基准数,然后把每个数都写为250加上或减去几的形式,再进行简便计算。

类型四: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9.子弟兵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准备简易房980间,第一个月建成384间,第二个月建成416间,还剩多少间没建成。 答案:

980-384-416 =980-(384+416) =980-800 =180(间)

答:还剩180间没建成。

【易错精选】

一、下列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在括号里。 (1)43+62=62+43( )

(2)48+56+44=48+(56+44)( ) (3)39+57+61=39+61+57( )

二、连一连(把得数相等的用线连起来)

三、简便计算

70+1586+30 185+31+169 45+178+55

608+182+92 42+81+58+19 114+120+18+62

四、应用题

1.某商场节日大酬宾彩电降价355元,样品再降245元,样品现价3225元,样品彩电原价多少钱?

2.小红一家“五一”去北京旅游,门票花了426元,飞机票花了1350元,食宿费花了574元,请你帮忙算一算,小红一家一共花了多少钱?

【精华提炼】

知识点一:已知部分求总体

已知各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改变运算顺序

改变运算顺序可以用交换律也可以借助括号来完成。

知识点三: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啊结合律最大的区别在于: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的顺序。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括号的应用。

知识点四:拆数凑整

把一个数拆分然后凑整需要认真观察每个数的特点。

【本节训练】

一、判断题。

1. 27+33+67=27+100 ()

2. 134-75+25=134-(75+25)()

3. 先加前两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这是加法结合律。()

4. 56+72+28=56+(72+28)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二、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645-180-245

365+64+36 43+169+57 456+(92+44)

361+72+439+128 (24+65)+(35+30+46)

三、解决问题.

1.修路队三个月修完一条路.第一个月修38千米,第二个月修25千米,第三个月修62千米.问:这条路一共长多少千米?

2.商店卖出了5台同样的热水器,由于优惠金额不等,售价分别为2280元、2160元、2120元、2300元、2040元.问:这5台热水器的平均售价是多少元?

3.有两个数分别是321和609,把第一个数加上3,同时把第二个数减去3,多少次后两个数相等?

【基础巩固】

一、填空

(1)加法表示( )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

(3)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

(4)a+b+c=a=+( + )=( + )+c是加法的( )定律.

(5)填序号

①x+y=y+x ②c+d=d+c ③a+b+c=a+(b+c)

④64+7=7+64 ⑤27+44+56=27+(44+56) ⑥28+13=13+28

应用加法交换律:

应用加法结合律:

二、口算练习

(1)32+268= (2)350+450=

(3)60+250= (4)45+55=

(5)76+24= (6)126+74=

(7)27+73=

三、计算(先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3+474= 1845+123=

四、简便计算

(138+73)+227 282+53+37+18 1624-176-24

141+27+59+73 354-43+146 389-25-75

五、应用题

1.某建筑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114米,第二天修137米,第三天修163米,还剩下586米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粮店原有面粉728袋,售出618袋后,又运进1272袋,食堂现有面粉多少袋?

【巅峰突破】

一、口算练习

32+68+14= 46+148+52= 56+44+35=

23+16+84= 129+57+71= 9+47+53=

357-66-34= 356+35-56= 178-22-78=

二、简便计算

(1) 323+319+321+318+320 (2)1234+2413+3142+4321

(3) 103+65+32+78 (4)458+996

(5)9+99+999+9999

三、应用题

1.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华美商场第二季度电器销售情况

2.从100里减25,再加22,再减25,再加22……这样连续进行,当得数是0时,一共减了多少个25,加了多少个22?

参考答案

【诊断自测】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动物王国运动会将同种动物分成一组,每组选三名队员参加接力跑比赛,但不同的是,第一组三名队员分别跑100米、200米、300米,另一组三名队员分别跑300米、200米、100米,公平吗?为什么?

答案:

公平,跑的路程是一样的。

4.填空

(1)40+56=56+40,这叫加法(交换律),用文字可以表示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2)计算88+104+96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和是(192),再加上第三个数96,结果是(288);还可以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是(200),再加上第一个数88,结果还是(288),这是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

(3)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4)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5.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5+168+25 245+180+20+155

=75+25+168 =(245+155)+(180+20)

=100+168 =400+200

=268 =600

三、连减和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

5.一本书一共234页,小明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234-66-34 方法二:234-66-34 方法三:234-66-34

=168-34 =234-34-66 =234-(66+34)

=134(页)=200-66 =234-100

=134(页)=134(页)

答:还剩134页没看。

6.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7.判断正误,正确画“√”,错误画“×”

325-175-25 672-36+64

=325-(175-25) =672-(36+64)

=325-150 =672-100

=175(×) =572(×)

8.在圆圈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符号和数。

868-52-48=868-(52+48)

1500-28-272=1500-(28+272)

415-74-26=415+(74+26)

【易错精选】

一、下列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写在括号里。

(1)43+62=62+43(加法交换律)

(2)48+56+44=48+(56+44)(加法结合律)

(3)39+57+61=39+61+57(加法交换律)

二、连一连(把得数相等的用线连起来)

五、简便计算

70+1586+30 185+31+169 45+178+55

=(70+30)+1586 =185+(31+169)=(45+55)+178

=100+1586 =185+200 =100+178

=1686 =385 =278

608+182+92 42+81+58+19 114+120+18+62

=(608+92)+182 =(42+58)+(81+19)=114+120+(18+62)

=700+182 =100+100 =114+120+80

=982 =200 =114+(120+80)

=114+200

=314

六、应用题

1.某商场节日大酬宾彩电降价355元,样品再降245元,样品现价3225元,样品彩电原价多少钱?

3225+245+355

=3225+(245+355)

=3225+600

=3825(元)答:样品彩电原价3825元。

2.小红一家“五一”去北京旅游,门票花了426元,飞机票花了1350元,食宿费花了574元,请你帮忙算一算,小红一家一共花了多少钱?

426+1350+574

=426+574+1350

=1000+1350

=2350(元)

答:一共花了2350元。

【本节训练】

一、判断题。

1. 27+33+67=27+100 (√)

2. 134-75+25=134-(75+25)(×)

3. 先加前两个数,或者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这是加法结合律。(×)

4. 56+72+28=56+(72+28)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二、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5分)。

355+260+140+245 645-180-245

=355+245+260+140 =645-245-180

=(355+245)+(260+140)=400-180

=600+300 =220

=900

365+64+36 43+169+57 456+(92+44)

=365+(64+36)=43+157+169 =456+44+92

=365+100 =200+169 =500+92

=465 =369 =592

361+72+439+128 (24+65)+(35+30+46)

=361+439+72+128 =24+46+65+35+30

=(361+439)+(72+128)=(24+46)+(65+35)+30

=800+200 =70+100+30

=1000 =(70+30)+100

=100+100

=200

三、解决问题.

1.修路队三个月修完一条路.第一个月修38千米,第二个月修25千米,第三个月修62千米.问:这条路一共长多少千米?

38+25+62

=38+62+25

=(38+62)+25

=100+25

=125(千米)答:这条路一共125千米。

2.商店卖出了5台同样的热水器,由于优惠金额不等,售价分别为2280元、2160元、2120元、2300元、2040元.问:这5台热水器的平均售价是多少元?

2280+2160+2120+2300+2040

=(2280+2120)+(2160+2040)

= 4400+4200

= 8600(元)

答:这五台热水器一共8600元。

3.有两个数分别是321和609,把第一个数加上3,同时把第二个数减去3,多少次后两个数相等?

【基础巩固】

一、填空

(1)加法表示(两数相加)的运算,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3)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4)a+b+c=a=+( b + c )=( a+b )+c是加法的(结合)定律.

(5)填序号

①x+y=y+x ②c+d=d+c ③a+b+c=a+(b+c)

④64+7=7+64 ⑤27+44+56=27+(44+56) ⑥28+13=13+28

应用加法交换律: ①、②、④、⑥

应用加法结合律: ③、⑤

三、口算练习

(1)32+268=300 (2)350+450=800

(3)60+250=310 (4)45+55=100

(5)76+24=100 (6)126+74=200 (7)27+73=100

三、计算(先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53+474=527 1845+123=1968

检验:474+53=527 检验:123+1845=1968

六、简便计算

(138+73)+227 282+53+37+18 1624-176-24

=138+73+227 =282+18+53+37 =1624-(176+24)

=138+(73+227)=(282+18)+(53+37)=1624-200

=138+300 =300+90 =1424

=390

141+27+59+73 354-43+146 389-25-75 =141+59+27+73 =354+146-43 =389-(25+75)

=(141+59)+(27+73) =(354+146)-43 =398-100

=200+100 =500-43 =298

=300 =657

七、应用题

1.某建筑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114米,第二天修137米,第三天修163米,还剩下586米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14+137+163+586

=114+586+163+137

=(114+586)+(163+137)

=700+300

=1000(米)答:这条路长1000米。

2.粮店原有面粉728袋,售出618袋后,又运进1272袋,食堂现有面粉多少袋?

728-618+1272

=728+1272-618

=(728+1272)-618

=2000-618

=1382(袋)答:食堂现在有面粉1382袋。

【巅峰突破】

一、口算练习

32+68+14=114 46+148+52=246 56+44+35=135

23+16+84=123 129+57+71=257 9+47+53=109

357-66-34=257 356+35-56= 178-22-78=

四、简便计算

(1) 323+319+321+318+320 (2)1234+2413+3142+4321

=320+3+320-1+320+1+320-2+320 =(1+2+3+4)+(10+20+30+40)

=320×5+(3-1+1-2) +(100+200+300)+(1000+2000+3000+4000)=1600+1 =10+100+1000+10000

=1601 =11110

(3) 103+65+32+78 (4)458+996 =100+3+65+(32+78) =458+1000-4

=100+68+100 =1458-4

=200+68 =1454

=268

(5)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100+1000+10000)-(1+1+1+1)

=1110-4

=1106

五、应用题

1.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华美商场第二季度电器销售情况

2.从100里减25,再加22,再减25,再加22……这样连续进行,当得数是0时,一共减了多少个25,加了多少个22?

100-25+22=100-(25-22)=100-3

100÷3=33 (1)

答:减了34个25,加了33个22.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 (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 一、单选题 1.41×25的简便算法是() A. 40×25+1 B. 40+1×25 C. 40×25+25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4×5=() A. 1500 B. 630 C. 600 D. 730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9×5×2= A. 1000 B. 270 C. 390 D. 370 4.下面的3个算式中,与“12×2+12×3”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A. 12×2+12 B. (12+2)×12 C. (2+3)×12 5.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78×85×17=78×(85×17) B. 28×101=28×100+28 C. 125×16×25=125×8+8×25 D. 496-78-22=496-(78+22) 二、判断题 6.(99×125)×8=99×(125×8),这里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7.火眼金睛判对错. 28×29+29×2=29×28×2 () 8.125×4×25×8=(125×8)+(4×25) () 9.98×16 =(100-2)×16 =100×16-16 =1600-16 =1584 () 10. 45×32×45×68=45×(32+68)() 三、填空题

11.用简便方法计算 24×25×2=________ 12.计算329+912后,可以用________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1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36+264×25=________ 14.用简便方法计算 73×39+27×39=________ 15.用简便方法计算 104×25=________ 四、解答题 16.计算:869+242+758=? 我这样算 ①869+242+758 =1111+758 =1869 我这样算 ②869+242+758 =869+(242+758) =869+1000 =1869

(完整)小学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知识要点及练习

小学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知识要点及练习 一、乘法交换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 2 、多个数相乘,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a ×b ×c ×d =b ×d ×a × c 二、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 ×b )×c =a ×( b × c ) 运用: 1、在乘法算式中,如果其中两个因数的积为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简化运算。通常利用的算式是:2 ×5 =10 ;4 ×25 =100 ;8 ×125 =1000 ;625 ×16 =10000 ;25 ×8 =200 ;75 ×4 =300 ;375 ×8 =3000 如:125 ×25 ×8 ×4 =125 ×8 ×25 ×4---------------------------- 乘法交换律 =(125 ×8 )×(25 ×4 )----------------- 乘法结合律 =1000 ×100 =100000 2、在乘法算式中,当因数中有25 、125 等因数,而另外的因数没有4 或8 时,可以考虑将另外的因数分解为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为4 或8 的形式,从而利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使运算简化。 如:25 ×32 ×125 =25 ×(4 ×8) ×125 =(25 ×4 )×(8 ×12 5 ) =100 ×1000 =100000 三、乘法分配律 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为:( a + b )× c = a × c +b ×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a - b )×c = a × c - b × c 3、以上几个算式均可以逆用,即: a ×c + b × c =(a +b )×c a ×c - b × c =(a -b )×c 4、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以上几个算式应注意利用乘法的意义进行理解:a + b 个 c 等于 a 个c 加上 b 个 c ,而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在运算中熟练运用,减少失误。 5、乘法分配律的实质与特点: 实质:利用乘法的意义将算式转化为整十、整百数的乘法运算。 特点:两个积的和或差,其中两个积的因数中有一个因数相同;或两数的和或差,乘同一个数。 6、当算式中没有相同的因数时,考虑利用倍数关系找到相同因数。

三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公式大全,建议给孩子打印

三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 ×(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与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与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与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用7课时教学。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 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

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 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 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85×18=18×85 23×88=88×23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4=10,0.25×4=1, 25×0.4=10, 0.25×0.4=0.1 125×8=1000, 12.5×8=100, 1.25×8=10, 0.125×8=1,… 例5.简便计算:(1)0.25×9×4 (2)2.5×12 (3)12.5×56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1 正方形 知道边长求周长:周长=边长×4 C=4a 知道边长求面积:面积=边长×边长 S= a×a= a2 2 正方体 知道棱长求表面积: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知道棱长求体积: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S底×h 3 长方形 知道长和宽求周长:周长=(长+宽)×2 C=2(a+b) 知道长和宽求面积: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知道长、宽、高求表面积: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知道长、宽、高求体积: 体积=长×宽×高

V=abh= S底×h 5 三角形 知道底、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2 s=ah÷2 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 知道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高=面积÷底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底: 底=面积÷高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 高=圆锥体的体积×3÷底面积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和高求底面积: 底面积=圆锥体的体积×3÷高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 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四年级的重点之一,考试之前,我再把所学的运算定律总结一下,希望同学们换上具体的数也能够灵活运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a×(b-c)=a×b-a×c 除法运算性质:a÷b÷c=a÷(b×c) 一、判断题。 1、27+33+67=27+100 () 2、125×16=125×8×2 () 3、134-75+25=134-(75+25)() 4、1250÷(25×5)=1250÷25×5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 102×99 2×125 645-180-24 5 382×101-382 4×60×50×8 35×8+35×6-4×35 四、应用题 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小学四年级 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 讲义

运算定律 第 2 节乘法运算定律 【知识梳理】 1.运算定律的发现及验证 在实际的计算中,当我们对一个算式进行变形的时候,如交换算式中某两个数字的位置或者给算式添上或去掉括号,这时不影响算式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一个通用的运算规律,从而使计算更加简便。我们称这样的规律为运算定律。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在数学中通常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通常用小写字母a,b,c等代表代表算式中的数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能够达到更直观的效果。 3.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b分别代表一个因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如果后两个数相乘能使计算简便一些,就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当我们遇到求两个积的和,而这两个积中正好有相同的因数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用相同的因数乘其他两个数的和。

【诊断自测】 一、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填空 (1)4×25=25×4,也就是说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后,积(),这叫(),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2)(25×5)×2=()、25×(5×2)=(),所以(25×5)×2=25×(5×2),像这样三个数连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用字母表示为()。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不变,这叫乘法(),用字母表示为()。 (4)三个数相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用字母表示为()。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入适当的数。 (1) 15×16=16× (2) 25×7×4= ××7 (3)(60×25)× =60×(×8) (4) 125×(8×)=(125×)×14 (5) 3×4×8×5=(3×4)×(×) 3.应用题 学校有教学楼4层,每层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要配25套双人桌椅,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双人桌椅? 二、乘法分配率 1.用竖式计算 105×24 28×35 108×15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总结

运算定律的总结 1、加法交换律:a+b=b+a ①34+37+66 ②28+253+122 ③421+196+79 2、乘法交换律:a×b=b×a ①25×37×4 ② 125×15×8 ③25×17×8 3、加法结合律经常与加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34+37+66 ②64+(237+226)③32+67+18+33 ④456+231+124+19 4、乘法结合律经常与乘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8×(14×125)④4×8×125×25 ⑤2×125×25×5×4×8 5、连减运算性质:a-b-c=a-(b+c) ①178-62-38 ②900-176-124 ③345-268-32 注:连减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 a-b-c ①456-(56+118)②465-(165+289)③892-(78+492) 6、连除运算性质:a÷b÷c=a÷(b×c) ①2600÷25÷4 ②3000÷125÷8 ③3600÷15÷6 注:连除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a÷b÷c ①2600÷(26×4)②420÷(5×7) ③72÷(4×9) ④4900÷(7×5)⑤720÷(24×6) 周一: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交换律 ①19+27+53+61 ②32+67+18+33 ③456+231+124+19 ④127+(83+64) ⑤6×(63×5)⑥76×5×4 ⑦25×17×8 ⑧125×4×8×25 周二:连减和连除运算定律 ①1200-624-76 ②7827-93-107 ③456-(56+118)④729-(73+29)①6300÷25÷4 ②3000÷125÷8 ③6300÷(7×5)⑤240÷(8×6)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定义和公式

运算定律的定义和公式加法的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的交换律。 公式:a+b=b+a 加法的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 公式(a+b)+c=a+(b+c) 减法的性质 定义: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交换后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公式:a-b-c=a-(b+c) a-b-c=a-c-b 乘法的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公式:axb=bxa 乘法的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公式:(axb)xc=ax(bxc) 乘法的分配律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公式:(a+b)xc=axc+bxc 定义: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公式:(a-b)xc=axc-bxc 连除的性质 定义: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交换后面两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公式:a ÷b ÷c=a ÷(bxc) a ÷b ÷c=a ÷c ÷b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x 除数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乘法各部分间关系: 积=因数x 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余数各部分间关系: 被除数=商X 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KCB齿轮油泵能说小数就是分数。(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6).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

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ZYB-B可调压齿轮泵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带分数:一个可调压渣油泵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三)十进制: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测试题(一)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测试题(一) 一.填空 1.120×25×4=120×(25×4)运用了乘法的()律。 2.320+()=180+() 3.计算236+159+64要先算(),这样计算是根据()。 4.不计算,直接在○里填上><= 45×7×12○45×(7×12) 435-217-83○435-(217-83) 214×27○214×9×3360÷9×5○360÷9÷5 5.根据800÷25=32,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25×32=()800÷32=() 6.两个加数,交换()的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律。 7.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不变,这叫做()。 8.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直接除以这两个数的()。 9.两个数的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然后再()。 二.判断题 1.150-63+27=150-(63+27)()2.36÷(4+9)与36÷4+36÷9的计算结果相同。()3.45+22+78=45+100()4.(8+4)×25=8×25+4×2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5.计算中,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三.选择题。 1.小兰每天早上吃2根油条,喝1杯豆浆,1根油条0.6元,1杯豆浆0.9元,她一星期吃早餐共用去()元钱。 A13.6B14.7C15.8 2.下面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22×(17+13)=22×30Ba×b+a×c=a×(b+c)C4×a×5=a×(4×5)D25×16=25×2×8 3.计算135+67+65=135+65+67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以上两种 4.下面算式中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是() A68×5×2B68×5+68×2C68×9×15 5.下面的算式中不能运用的除法性质计算的是() A23000÷125÷8B700÷25×4C630÷15÷6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580-240=60÷90=175×25=100-28=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c)+b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a(bc)=(ac)b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ac= 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a÷(b×c)= a÷b÷c= a÷c÷b a÷b×c=a÷(b÷c) a÷(b÷c)= a÷b×c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C:周长 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2

小学数学常用单位和进率质量(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地积单位1亩=10分,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 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 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1年=12月 1月=3旬(上旬、中旬都是10天,剩下的天数为下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75×23+25×2363×43+57×63 93×6+93×4325×113-325×13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69×10256×101102×99 52×102125×8125×41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42×9829×99 85×98125×79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56+56×9999×99+99382×101-382 75×101-75125×81-12591×31-9189×9+89 三、简便计算 1)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547+47+4531078+22+1978355+260+140+24567+1056+944+ 133

2)用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40×24×5125×13×825×8×4×12525×16125×24 25×(20+4)(8+4)×12524×73+26×2445×65+54×65 156×56—56×5699×78+78101×67-6799×32 3)用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645-180-245478-256-144568-(68-78)987-(287+135) 500-257-34-143698-291-9514+189—21436-164+36-64 4)用除法的性质简便计算: 96÷12÷8408÷17÷6720÷(9×4)570÷(19×2)630÷45÷71080÷30÷9270÷18490÷35 四、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60×50×8125×25×3288×225+225×12169×123—23×169 228+(72+189)109+(291—176)216+89+11102×99102×26 2000-368-132382+165+35-8289×99+89382×101-382 36+64-36+64155+256+45-55169×123—23×169219×99 1050÷15÷77200÷24÷3035×8+35×6-4×35672-36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7+23= 0+123= 指名让学生迅速读题说出结果。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想想:在加法算式37+23=60中,37、23和60分别叫什么?(37、23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方法: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板书:40+56(=)56+40

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乘法运算定律练习题 班级:姓名: (40+8)×25 125×(8+80)36×(100+50)24×(5+10)86×(1000-2)15×(40-8)(25+16)×4 (25+6)×4 (60+4)×25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24×49+24×51 18×19+81×18 13×25+17×25 78×99 69×103 56×101 52×102 125×81 25×41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25×7×8 32×4×25 25×58×4 25×9×3×4 678+591+409 125×64×25 25×25×16 72×125 357+288+143 812+197+188 25×24 99 ×28+28 列出算式,并用简便方法计算。 1、77的25倍与4的乘积是多少? 2、142与8的乘积再乘125得多少? 3、32乘17的积加32乘83的积得多少?

综合练习(一) 一、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 ×______)×32 (28+25)×4=×4+×4 15×24+12×15=×( +) 6×47+6×53=×( +) (13+)×10=×10+7×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73×5×2 125×897×8 2×125×8×5 195×25×4 101×83 99×83 7×75-7×25 88×27+27×12 三、在□里填上“>”、“<”或“=”。 1.73×54□54×73 2.(75×76)×74□75×(76×74) 3.87×53□87×52 4.80×90□8×(10×90) 四、应用题。 1.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3元钱。买这样的钢笔5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2.一台缝纫机6小时可加工服装48件,要用5台同样的缝纫机加工400件服装,需要几小时? 3.一件毛衣95元,一件呢大衣325元.现在各买4件。买毛衣和呢大衣工共用多元?(用两种方法解答)4.一个服装店一天卖出70件运动服,上午卖出20件,每件运动服78元。照这样计算,下午比上午卖多少元?(用不同方法解答) 综合练习(二)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9。() 2.7×25×4=7×(25×4)只用了乘法结合律。() 3.求和只能用加法计算。() 4.2×3=6这个算式中2和3分别叫做积6的因数。() 5.几个数相乘,改变它们原来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不变。()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53×19=19×___98×85=___×98 53×85=___×___73×___=85×___ 三、下面哪些等式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1.25×5=5×25 2.a×b=b+a 3.76×0=0×76 4.9×8×5=9×5×8 四、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在横线上填上所应用的乘法运算定律。 1.125×34×8=125×□×34(乘法__________律) 2.(72×□)×4=72×(25×□)(乘法___________律) 3.(200+□)×25=200×25+4 ×25(乘法___________律) 五、应用题 1.商店运来12箱洗衣粉,每箱25袋.如果每袋洗衣粉卖4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2.两个车间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平均每人加工185个,第一车间有75名工人,第二车间有80名工人,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天气渐渐转凉,学校将准备组织各年级体育活动,你们都喜欢体育活动吗?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呀?经常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瞧,这些同学们也在开展活动,(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多指名说。 [ 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题中所提供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探究规律

1、出示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共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师生研究解决第一个问题,揭示加法交换律。 (1)指名口头列式 ,28+17,还可以怎样列式? 17+28。说说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这两个式子相等吗?为什么?(计算结果相等)(都是求跳绳的有多少人)那我们就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教师板书:28+17=17+28,指名读算式。 (3)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两个数的位置变了,数据、运算符号、结果没有变) (4)你还能举几个像这样的例子吗?指名说,教师板书。 (5)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能找出它们共同的规律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交流。 (6)师: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都不变呢?看来经过几个算式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猜想,要验证这个猜想,就要举更多的例子。学生各自举例验证。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7)师:照这样下去,能写完吗?加省略号。这些例子都在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谁再来说说我们刚才的猜想? (8)师:你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字母、符号、文字等方式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试试看。学生在自备本上尝试。指名说说。 师:在数学界,我们公认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加数,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加数,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个加数。这也是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所得到的结论。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运算律。(板书课题) [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过程。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准确、简明、形象,既便于学生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作好铺垫。) 四年级数学教案 看第二个问题,你能口头列式吗?这两个算式能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谁来说说看。这个算式就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巩固加深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测试题 全卷100分 答卷时间:60分钟 一.计算题 (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共12分) 15×6= 600÷60= 25×8= 38-(8+20)= 81÷9×4= 15-30÷6= 1000÷100= 7×9×0 = 7×25×4= 210÷2÷5= 174+20+80= 56-18-2 =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共18分) 65+171+29+35 975-57-23 134×8+8×66 102×99 125×17×8 1400÷4÷25 二.填空题 (共34分)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8分) 49×56=56×49 ( ) 13×5×2=13×(5×2) ( ) 17×8+17×2=17×(8+2) ( ) 67+73+27=67+(73+27) ( ) 2.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10分) 69 + 45 = 45 + 得分

25×69×4=69 ×( × ) 926-37-63= -( ○ ) 1600÷50÷2= ○( ○ ) 3×ɑ+ɑ×7=( ○ )○ 3.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填写“T ”.错误填写“F ”)(10分) (1)14×99+14=14×(99+1) ( ) (2)13×5×2=13×(5×2) ( ) (3)100-16+14=100-(16+14) ( ) (4)560÷35=560÷7×5 ( ) (5)4×a +a ×9 =(4+9)×a ( ) 4.把相等的式子连线(6分) 三.解决问题 (共36分) 1.用计算器计算2507×64时.发现键“6”坏了·如果还用这个计算器.你会怎样计算?请 写出算式(不用计算得数)·(3分) 2.四年级一班有45名学生.一共做了630面彩旗.平均每个学生做了多少面彩旗?(5分) 3.新出售的大理石方砖如右图·(5分) 125 块这样的方砖可以铺地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9分 米

四年级运算定律练习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29+235+171+165 378+527+73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2、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请用一种你认为计算最方便的方法列式计算) 3、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