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水准测量”CASIOfx-4800P计算程序

“第2章 水准测量”CASIOfx-4800P计算程序
“第2章 水准测量”CASIOfx-4800P计算程序

“第2章 水准测量”CASIOfx-4800P 计算程序

§2.1单一图根水准路线闭合差配赋计算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一、二、三、四等水准网应采用严密平差计算获得水准点的高程,近似平差只适用于图根水准路线。在图根水准测量中,各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在平坦地区为

L f h 40±=容(mm) (L 为以km 为单位的路线长) (2-25)

在山地,每km 水准测量的站数超过16站时,为

n f h 12±=容(mm) (n 为水准测量路线的测站数) (2-26)

高级点间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得大于8km ,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大于6km ,支线长度不得大于4km 。

(1) 数学模型

对于单一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设路线闭合差为

∑∑=?=m

i i h h f 1

理论

(2-27)

对于单一闭合水准路线,式中的

0=∑理论

h

;对于单一附合水准路线,式中

起点终点理论

H H h

?=∑。

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反号按测站数i n 或路线长i L (单位km)比例分配,也即各段高差观测的改正数i V 的计算公式为

n n f

V i i ?=(或L

L f V i i ?=) (2-28)

式中n 为路线的总测站数(L 为路线的总长)。改正后的高差为

i

i

i

V h h +=?

(2-29)

【例2-1】图2-1为按图根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的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略图。BM-A 和BM-B 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路线上方的数字为测得的两点间的高差(以m 为单位),路线下方数字为该段路线的长度(以km 为单位),试用近似平差法计算待定点1、2、3点的高程。

全部计算按(2-27)、(2-28)、(2-29)式在表2-2中进行,编程原理按照表格中的计算顺序进行。

2-2 图根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

点名 路线长 i L (km) 观测高差i h (m) 改正数i V (m)改正后高差i

h ?(m) 高程

H (m)

BM-A

45.286

1.6 +

2.331 -0.008 2.323

1 47.609

2.1 +2.813 -0.011 -2.802

2 50.411

图2-1 附合水准路线略图

1.7

3 48.159

BM-B 2.0 +1.430 -0.010 +1.420

49.579

7.4 +4.330 -0.037 +4.293

(2)、程序与案例

1) 变量对照表

数学模型变量

fx-4800P 变量

单位 注释

A H

A

m

起始点高程

B H B

m 终止点高程 i N

测段计数 i h

C ,Z[2N] m 观测高差 i L 或i n

K ,Z[2N-1] km 或站数

测段路线长或测站数

f

F m 路线闭合差

G m 待求点高程 P P=1代表平坦,其余数代表山地 D 未知水准点的数量

2) 程序

程序名:SZJS

P: D: A: B: Defm 8

D=D+1:N=0: F=0: M=0 Lbl 0 N=N+1 {CK}

Z[2N-1]=C: F=F+C Z[2N]=K: M=M+K N D Goto 0

P=1W=0.04M:W=0.012M F=F+A-B

Abs F W F=-F ÷M:Goto E N=0: G=A Lbl 1

N=N+1G=G+Z[2N-1]+FZ[2N] N D Goto 1 G-B

Lbl E

3) 操作步骤

将上述程序以SZJS 的文件名输入计算器后,按键 5 2及选择程序SZJS ,按键,屏

幕提示及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显示 按键 注释

1 P? ××× 1 输入水准路线类型

2 D? ×××

3 输入未知高程点数量

3 A ?×××45.286路线起点高程

4 B ?××× 49.579路线终点高程

5 C ?××× 2.331 测段高差

6 K? ××× 1.6 测段路线长或测站数

7 C ?2.331 2.813

8 K? 1.6 2.1

9 C ?2.813 -2.244

10 K? 2.1 1.7

11 C ?-2.244 1.430

12 K? 1.7 2.0

13 F=0.037

路线闭合差 14 N=1

点号 15 G=47.609

高程 16 N=2

点号 17 G=50.4115 高程 18 N=3

点号 19 G=48.159

高程 20 N=4

点号 21 N=49.579

高程

22 G-B=0

检核计算结果

提示:

1、程序中命令Defm 8是按3个未知水准点设置,计算时要根据实际的未知水准点个数进行修改。如未知水准点个数为n ,则应将其修改为数值)1(2+n 。

2、上述案例为单一附合水准路线,若为单一闭合水准路线,则只需要将路线终点高程输入为路线起点高程即可。

3、P 输入1为平坦地区水准测量,此时K 输入的数值为测段路线长;P 输入为其余任意数时为山地水准测量,此时K 输入的数值为测段的测站数。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4-5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在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中,尽管对每个测站的各项限差进行了严格检核,并保证了每个测站的精度满足限差要求,但对整个水准路线来说,还不能说明路线的精度就是否满足要求。例如同一路线土质不均匀,将导致每个测站的仪器、水准尺的升降速率不同;同一转点,相邻两站观测时,水准尺未放在同一点上,这时各站的高差计算都符合要求,但整个水准路线上却含有粗差,因此水准测量外业结束后,还需要按路线形式进行检核计算。只有当水准路线成果检核也符合精度要求后,才能按照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求出水准路线各点的高程。 一、附合水准路线 设某一附合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水准点A出发,经若干个待测水准点后附合于已知高程水准点B,由前面可知,如果观测时没有误差存在,则各段高差之与与两已知点高程之差相等。即有(4-5)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实际所测各段高差之与不等于理论值,记其差值为,则 (4-6) 称为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常用来衡量水准路线测量的总精度。如果闭合差超过容许值,则观测成果作废,必须重测。有关闭合差容许值用表示,其规定如下: 四等水准测量(一般地区) (山地) 等外水准测量(一般地区) (山地) 上列各式中,{L}为水准路线全长度,以公里为单位。若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测量成果符合要求。对于闭合差按规定采用平差的方法,将其调整到各段高差之上,使调整后的各段高差之与等于其理论值,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条件下可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令(4-7) 式中称为高差改正数,∑S为水准线路线各段距离求与(总长),注意∑S与Si单位要统一。

调整(平差)后的高差等于高差观测值加改正数,即 (4-8) (4-9) 也称为高差平差值。高程平差值为: 如图4-11中,已知水准点A、B的高程分别为48、895m、45、835m,则=-0、009m。其具体计算见表4-5。 图4-11 附合水准路线 表4-5 附合水准测量路线高程平差计算表 点号距离测站数高差中数改正数 改正后高 差 高程平差 值 备注 1 2 3 4 5 6 7 8 A m m mm m 48、895 75、0 1 +0、832 +1 +0、833 1 49、728 74、9 1 -0、074 +1 -0、073 2 49、655 75、2 1 -0、140 +2 -0、138 3 49、517 53、2 1 -0、174 +1 -0、173 4 49、344 87、4 1 -2、217 +2 -2、215 5 47、129 92、7 1 -1、296 +2 -1、294 B 45、835 ,高差容许值

最新实验一_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实验一_闭合水准路线 测量

实验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3型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与读数。 3.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4.掌握路线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检核的方法。 5.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安排3 ~ 4学时,实验小组由4~ 5人组成。 2.实验设备为每组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记录板1块,记录表格。 3.实验场地选定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3~6个测站为宜,中间设待定点B、C。4.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水准测量至B、C点,然后再测至A点(或另一个水准点)。根据已知点高程(或假定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如外业精度符合要求,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B、C的高程。各测站的操作可以轮流进行,其余同学必须确认操作及读数结果,各自记录、计算在记录表中。 三、方法与步骤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第1测站安置水准仪在A点与待测点之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视距约为20~40米,粗略整平水准仪。 2.操作程序是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用中丝读取后尺A读数,记入实验表中。前视待测点1上的水准尺,精平并读数,记入表中。然后立即计算该站的高差。 3.迁至第2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点(或另一个已知水准点)。 4.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为: 平地(mm) 或山地(mm) 式中:n ——测站数 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 5.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在松软的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尺垫不能移动。 3.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不要混淆。

第二章:水 准 测 量 1

第二章第一讲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及如何操作水准仪 重点难点:重点:水准测量原理;难点:视差的概念。 教学内容: 第二章:水准测量 高程测量的概念 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 即:H未=H已+h 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 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为: 水准测量(leveling)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 GPS测量。(GPS leveling) §2.1 水准测量原理与仪器操作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 1.A 、B 两点间高差: b a H H h A B AB -=-= 2.测得两点间高差AB h 后,若已知A 点高程A H ,则可得B 点的高程。 AB A B h H H +=。 3.视线高程: b H a H H B A i +=+= 4.转点TP(turning point)的概念。 ∑∑∑-==i i i AB b a h h 1 1 1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AB h 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二. 仪器和工具 (一)水准仪(level) 1.望远镜(telescope)——由物镜、目镜和十字丝(上、中、下丝)三部分组成。 2.水准器(bubble)有两种: 圆水准器(circular bubble)——精度低,用于粗略整平。 水准管(bubble tube)——精度高,用于精平。 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闭合差: (2)计算限差:(图根级) (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i h i i h i L L f V n n f V ·· ∑-= ∑-= 或 各段改正高差: i i i V h h +=改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Bruce Li 诚交天下友! 加博友关注他 最新日志 ?引用引用新郎的搞笑致辞 ?建造师 ?项目经理的任职资格 ?引用 18种常见室内植物的功 ?引用工作中的幽默感 ?应聘日记感想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街拍“大宋”美女游郑州 ?为毛泽东看病的六大御医 ?3种易被小三勾引的男人 ?俄监狱举办选美大赛 ?我在美国野外露营装备 ?韩女星遗书曝被迫卖身 更多>> 对“推广广告”提建议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测回法测水平角记录手簿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建筑人生2007-12-29 21:51:08 阅读3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号 路线长 度 测站 数 实测高 差 改正 数 改正后高 差 高程 备注L(km) hi hi(m) vi(m m) hi(m) Hi(m) N18 42.190 1 +0.084 -2 +0.082 103.6 95 N18点 高程已知 BC1 103.7 77 41.699 2 +0.460 -2 +0.458 BC2 104.2 35 62.302 3 +0.413 -2 +0.411 BC3 104.6 46 51.040 4 +0.181 -2 +0.179 BC4 104.8 25 51.802 5 +1.466 -2 +1.464 BC5 106.2 89 15.526 6 +2.6830 -2 +2.681 BC6 108.9 70 34.015 7 +2.817 -2 +2.815 BC7 111.7 85 37.600 8 -0.263 -2 -0.265 BC8 111.5 20 66.372 9 -2.266 -2 -2.268 BC9 109.2 52 46.432 10 -2.201 -2 -2.203 BC10 107.0 49 43.581 11 -1.610 -2 -1.612 BC11 105.4 37 43.989 12 -1.780 -2 -1.782 BC12 103.6 55 41.184 13 +0.042 -2 +0.040 N18 103.6 95 ∑577.732 +0.026 -26 0

符合水准测量Word版

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 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 (2-8)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2-9) 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 平地=mm 山地=mm (2-11) 式中,―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 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平地) ⊿= -(山地)

式中,―路线总长;―第测段长度(km) (=1、2、3...); ―测站总数;―第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hi改=hi+⊿h i i=1,2,3,…… 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 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 下图2-18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 测段号点 名 测 站数 观测 高差/m 改正 数/m 改正后 高差/m 高程 /m 备 注 1 2 3 4 5 6 7 8 1 BM 1 8 +8.36 4 - 0.014 +8.350 39.833 1 48.183 2 3 -1.433 - 0.005 - 1.438 2 46.745

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名师优质资料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摘 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 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 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 支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沿原路线返回。如: BM1→1→2→3→4→3→2→1→BM1 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在相关书目 [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 理测 h h 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三种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所用的公式如下: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 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 () (2-8)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2-9) 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 平地=mm 山地=mm (2-11) 式中,―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 -(平地) ⊿= - (山地) 式中,―路线总长;―第测段长度 (km) (=1、2、3...); ―测站总数;―第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h i改=hi+⊿h i i=1,2,3,…… 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 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 下图2-18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 测段号点名测站 数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 改正后高 差/m 高程/m 备注1 2 3 4 5 6 7 8 1 BM1 8 +8.364 -0.014 +8.350 39.833 1 48.183 2 3 -1.433 -0.005 -1.438 2 46.745 3 4 -2.745 -0.007 -2.752 3 43.993 4 5 +4.661 -0.008 +4.653 BM2 48.646

(完整版)水准测量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二 一、填空题 1、水准测量直接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高差法,计算公式为AB A B AB h H H b a h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单个点高程的情形;另一种是视线高法,其计算公式为 b H H a H H i B A i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多个前视点高程的情形。 2、写出水准仪上四条轴线的定义: A 、视准轴 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学丝交点的连线。 B 、水准管轴 过水准管零点圆弧的切线。 C 、圆水准器轴 过圆水准器零点的球面法线。 D 、竖轴 水准仪旋转轴的中心线。 3、水准管的分划值τ″是指 水准管2㎜圆弧所对应的圆珠笔心角,分划值τ″愈小,水准管的灵敏度愈 高。 4、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使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5、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和 支水准路线。 6、水准测量测站检核方法有 两次仪高法和 双面尺法。 7、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8、水准尺的零点差,可采用 每测段测偶数站予以消除。 9、DS3微倾式水准仪中,数字3的含义是指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 10、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若后视读数为1.358m ,前视读数为2.077m ,则A 、B 两点高差为 -0.719m , 因为 高差为负,所以 A 点高;若A 点高程为63.360m ,则水平视线高为 64.718m ,B 点的高程为 62.641m 。 11、将水准仪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再旋转仪器180°, 若气泡偏离中心,表明 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轴。 二、问答题 1、试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水准测的原理: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已知高程点(A )和未知高程点(B )上立水准尺并读取读 数,测定两面三刀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如图: AB A B AB h H H b a h +=-=,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项目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与读数。 3.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4.掌握路线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检核的方法。 5.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训安排3~4学时,实训小组由6~7人组成。 2.实训设备为每组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脚架1个,记录板1块,记录表格。 3.实训场地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包含5个水准点,其中第一点(A点)作为已知点,每组点号不同。 4.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水准测量至B、C、D、E点,然后再测至A点。根据已知点高程(或假定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如外业精度符合要求,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B、C、D、E的高程。各测站的操作可以轮流进行,其余同学必须确认操作及读数结果,各自记录、计算在记录表中。 三、方法与步骤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第1测站安置水准仪在A点与B点之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视距约为20~40米,粗略整平水准仪。 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用中丝读取后尺A读数,记入表中。前视B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并读数,记入表中。然后立即计算该站的高差。 3.变换仪器高,重复第2步操作。两次测得的高差值相差不得超过5mm。 4.迁至第2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点。 5.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 6.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不要混淆。 3.在路线水准测量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地测量转点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认真记录计算,一旦有错将影响后面的所有测量,造成后面全部结果错误。 4.分清测量路线、测段、测站的概念。每个测段、每个测站的记录和计算与路线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不要混淆。要搞清各自的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 5.水准尺一定要放在水准点上,不要直接放在地上。 5.每一站要变换仪器高度测2次。 7.粗平时先合拢脚架对其长度,再撑开脚架架在平地上;连接仪器,使三个脚螺旋位于中间,望远镜与视线等高;先固定一脚,移动另两脚,同时观察圆水准器,使气泡位于中心即可;然后调脚螺旋,注意同时同方向旋转。 8.精平时使用微倾螺旋,看长水准器(望远镜左侧),先看外面再看里面,每次观测长气泡都要调整,但此时不调脚螺旋,只调微倾螺旋。

工程测量计算题

1.已知H A=358.236m, 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 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 2.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 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 3.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468m,b2=0.974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 H B1=i-b1=418.886-1.468=417.418m H B2=i-b2=418.886-0.974=417.912m H B3=i-b3=418.886-1.384=417.502m 5.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f h=57mm<f h容=±12=±90mm f h=50mm<f h容=±40=±89mm

f h=20mm<f h容=±40=±99mm 8.一支水准路线AB。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75.523m,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站。往测高差为-1.234m,返测高差为+1.238m,试求B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 高差容许闭合: ; 改正后高差: B点高程: 测 点距离(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7 130 0.533 -3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0.170 B 47.400 490 0.193 -100.183 C 47.583 370 0.234 -70.227 D 47.810 410 1.028 -8 1.020 BM8 48.830 Σ1600 1.822-32 1.790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 °′″ 一测回角 °′″ O A 左 90 01 06 89 59 48 89 59 57 B 180 00 54 A 右 270 00 54 90 00 06 B 0 01 00 分析:差值为负,加360°。半测回较差不超过40″。 11.完成以下水平角计算表格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5)计算各测段的改正后的高差 6)计算各点的高程值 4)检查闭合差是否分配完 12)判断闭合差是否超限 3)计算各测段观测高差的改正数 i i i v h h +=?3 221211?;??h H H h H H h H H B A +=+=+=;理论值=∑ h ?

导线内业计算步骤 1.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angle closing error)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β=∑β测-∑β理= ∑β测-(n-2)?180o (2)计算限差: 当fβ≤fβ容时,可将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每个角度的改正值 检核: 改正后角值 调整后的内角总和应等于∑β理,即 检核: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检核: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 ( " 40图根级 允 n f± = β n f V i / β - = β f V- = ∑ i V ?+ = 测 β β ()ο 180 2 ?? - = ∑n β 右 后 前 左 后 前 β α α β α α ? 180 ? 180 - + = + - = ο ο 理论值 推算值 α α= ? ? ? ? = ? ? = ? i i i i i i D y D x α α sin cos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因为闭合导线: ∑△X 理=0 ∑△ Y 理=0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1/2000(图根级),则将fx 、fy 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检核: 改正后坐标增量为 检核: 6)、坐标计算 检核: 2.附合导线内业计算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但由于几何条件不同,只是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现叙述如下。以下图为例说明: ∑∑∑∑∑∑?=?-?=?=?-?=测 理 测测 理测y y y f x x x f y x 22 y x D f f f += 2000 1 1/1≤ =∑=∑=N f D D f K D D i x X D D f V i ∑-=?i y Y D D f V i ∑- =?Y Y X X f V f V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0?0?=?∑=?∑i i Y X i i i i i i Y Y Y X X X ???+=?+=后前后前理论值 推算值理论值推算值Y Y X ==X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 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 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

高差闭合差内业计算

建筑测量基本计算2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 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终端水准点的已知高程和经水准路线观测、推算的高程之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hf为hf 测h 始终HH 2-8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hf 测h 2-9 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容hfL40mm 山地容hfn12mm 2-11 式中L―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n ―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 但应进行调整。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 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ih -ihLLf 平地⊿ih -ihnnf 山地式中L―路线总长iL―第i测段长度km i1、2、3 n―测站总数in―第i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i改hi⊿h i i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 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二、举例 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图1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图 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示意图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测段号点名测站数观测高差/m 改正数/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1 BM1 8 8.364 0.014 8.350 39.833 1 48.183 2 3 1.433 0.005 1.438 2 46.745 3 4 2.745 0.007 2.752 3 43.993 4 5 4.661 0.008 4.653 BM2 48.646 20 8.847 0.034 8.813 辅助计算hf 0.034m 容hf2012 54mm 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 高差ih、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 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2进行高差闭合差计算hf 测h 始终HH 8.84748.64639.833 0.034m 由于图中标注了测段的测站数说明是山地观测因此依据总测站 数n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容hfn122012 54mm 计算的高差闭合差及其容许值填于表

实验一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实验一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3型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与读数。 3.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4.掌握路线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检核的方法。 5.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安排3 ~ 4学时,实验小组由4~ 5人组成。 2.实验设备为每组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记录板1块,记录表格。 3.实验场地选定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3~6个测站为宜,中间设待定点B、C。4.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水准测量至B、C点,然后再测至A点(或另一个水准点)。根据已知点高程(或假定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如外业精度符合要求,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B、C的高程。各测站的操作可以轮流进行,其余同学必须确认操作及读数结果,各自记录、计算在记录表中。 三、方法与步骤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第1测站安置水准仪在A点与待测点之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视距约为20~40米,粗略整平水准仪。 2.操作程序是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用中丝读取后尺A读数,记入实验表中。前视待测点1上的水准尺,精平并读数,记入表中。然后立即计算该站的高差。 3.迁至第2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点(或另一个已知水准点)。 4.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为: 平地(mm) 或山地(mm) 式中:n ——测站数 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 5.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在松软的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尺垫不能移动。 3.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不要混淆。

“第2章 水准测量”CASIOfx-4800P计算程序

“第2章 水准测量”CASIOfx-4800P 计算程序 §2.1单一图根水准路线闭合差配赋计算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一、二、三、四等水准网应采用严密平差计算获得水准点的高程,近似平差只适用于图根水准路线。在图根水准测量中,各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在平坦地区为 L f h 40±=容(mm) (L 为以km 为单位的路线长) (2-25) 在山地,每km 水准测量的站数超过16站时,为 n f h 12±=容(mm) (n 为水准测量路线的测站数) (2-26) 高级点间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得大于8km ,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大于6km ,支线长度不得大于4km 。 (1) 数学模型 对于单一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设路线闭合差为 ∑∑=?=m i i h h f 1 理论 (2-27) 对于单一闭合水准路线,式中的 0=∑理论 h ;对于单一附合水准路线,式中 起点终点理论 H H h ?=∑。 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反号按测站数i n 或路线长i L (单位km)比例分配,也即各段高差观测的改正数i V 的计算公式为 n n f V i i ?=(或L L f V i i ?=) (2-28) 式中n 为路线的总测站数(L 为路线的总长)。改正后的高差为 i i i V h h +=? (2-29) 【例2-1】图2-1为按图根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的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略图。BM-A 和BM-B 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路线上方的数字为测得的两点间的高差(以m 为单位),路线下方数字为该段路线的长度(以km 为单位),试用近似平差法计算待定点1、2、3点的高程。 全部计算按(2-27)、(2-28)、(2-29)式在表2-2中进行,编程原理按照表格中的计算顺序进行。 表 2-2 图根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 点名 路线长 i L (km) 观测高差i h (m) 改正数i V (m)改正后高差i h ?(m) 高程 H (m) BM-A 45.286 1.6 + 2.331 -0.008 2.323 1 47.609 2.1 +2.813 -0.011 -2.802 2 50.411 图2-1 附合水准路线略图

水准测量教案

水准测量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院 教案章节首页 授课班级:第三章计4 学时

第三章 水准测量 高程测量(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 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 法。 即: H 未=H 已+h 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 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为: 水准测量(leveling) :精度最高。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利用经纬仪测量倾角再按三角函数解算出测点高程的方法。适用于山区。 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根据大气压力随地面高程变化而改变的原理,用气压计测定测点高程的方法,精度最低。 GPS 测量。(GPS leveling):利用GPS 测定测点的高程。所测高程是大地高。 大地高: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水准测量的原理 一. 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 1.A 、B 两点间高差:AB B A h H H a b =-=- 2.测得两点间高差h AB 后,若已知 A 点高程 H A ,则可得 B 点的高程。 3.视线高程: i A B H H a H b =+=+ 4.转点 TP(turning point)的概念。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h AB 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注意: A :高差的符号有正有负。当高差为正值时,表示前视点 B 高于后视点A ;当高差为负时,表示前视点B 低于后视点A 。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1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与步骤 (1)从实验场地的某一水淮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或从一个水准点出发至另一水淮点,选定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为2000-3000m。 (2)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量距使其相等,其观测次序如下: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前后后前;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后前前后;(3)手薄记录和计算见表“二等水准测量记录”中按表头的次序次序(1)-(8)、(9)一(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视距之差(11)=(9)-(10) 视距累计差(12)=上站(12)十本站(11)基辅分划差(13)=(4)+K -(7),(k=30155或60655视标尺而定) (14)=(3)+K -(8)基本分划高差(15)=(3)-(4),辅助分划高差(16)=(8)-(7)高差之差(17)=(14)-(13)=(15)-(16)平均高差(18)={(15)+(16)}/2 每站读数结束记录(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一(10),并按上表进行各项检查后,满足如下限差后,才能搬站。 (4) 依次设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4。 水准测量作业技术要求 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测自-______至________ 20 年月日时间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 分成像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云量______________ 风向风速_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

最新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第五节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例2-1 图2-21是一附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图,A、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1、2、3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1、h2、h3和h4为各测段观测高差,n1、n2、n3和n4为各测段测站数,L1、L2、L3和L4为各测段长度。现已知H A=65.376m,H B=68.623m,各测段站数、长度及高差均注于图2-21中。

1.填写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 将点号、测段长度、测站数、观测高差及已知水准点A 、B 的高程填入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2-6中有关各栏内。 表2-6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n 1=8 L 1=1.0km n 2=12 L 2=1.2km 3L 3=1.4km L 4=2.2km B 图2-21 附合水准路线示意图

2.计算高差闭合差 mm 68m 068.0m)376.65m 623.68(m 315.3)(+=+=--=--=∑A B m h H H h W 根据附合水准路线的测站数及路线长度计算每公里测站数 6.8km 8.550==∑∑站 L n (站/km )<16(站/km ) 故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采用平地公式计算。等外水准测量平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W hp 的计算公式为: m m 968.54040±=±=±=L W hp

因|f h |<|f hp |,说明观测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可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如果|f h |>|f hp |,说明观测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测量。 3.调整高差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是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例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即 i h i n n W v ∑-= 或 i h i L L W v ∑-= (2-8) 式中 v i ——第i 测段的高差改正数(mm ); ∑n 、∑L ——水准路线总测站数与总长度;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般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 数量不应少于2个。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 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 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 规定。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图、图和图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 永久性建筑上。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 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倍高程中误差。当水准点标石被破坏时,应重新埋设,复测时统一观测。 水准网测量 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水准仪i角检查与校正。水准仪i角检查,在作业第一周内应每天一次,稳定后可半月一次。一等水准测量仪器i角应小于或等于20“。 一等及二等水准网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往测奇数站上: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前—后—后—前 2反测奇数站上: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后—前—前—后 3 使用数字水准仪,应将有关参数、限差预先输入并选择自动观测模式,水准路线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4 一等水准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宜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以 夜间观测。 5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4..2. 3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表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