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设有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生态与环境科学、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植物学和森林资源管理6个系,开设林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园艺7个本科专业以及4个专业方向。现有林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林学和生物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林木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等14个博士点学科和30个硕士点学科;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学院有15个实验室,4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和1个研究室,其中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林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中心1个。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4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31人。有25人被授予国家或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6

人被评为国家或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除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外,学院还有一批实验条件好、设备先进、在国内具有领先研究水平的实验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近10年来共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毕业生共4500余名,为祖国的林业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3000余人。

学院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近10年来,在国内外各类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150多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4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目前承担的国家、部省以及各类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学院还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日、加、英、法、德、俄和瑞典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人员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

林学★江苏省品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地理学、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评价;熟悉大中型林场、苗圃、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机制;具有协调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和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林木种苗生产和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木栽培原理和技术;初步了解国内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及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具备初步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保护学和森林经理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林业生产、设计、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林木种子生产、育苗、造林、营林、森林调查规划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机构、高等或中等林业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并可到厂矿、农场、部队、城市园林等部门担任绿化规划、管理等工作。

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

主要课程有森林水文学、水力学、土壤学、生态学、树木学、森林培育学(含

种苗学)、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规划等。

依托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学科,该学科是我国南方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完善的仪器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研究方向是:南方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监测与控制、防护林工程、南方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山地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流域生态与管理。近年来,该学科取得丰富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的《长江中下游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等两项成果,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沿海平原沙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等3项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8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另外,出版著作5部,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水利、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林业等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林学(树木及观赏植物保护)★江苏省品牌专业

林学(树木及观赏植物保护方向)专业所在森林保护学科于1952年组建,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在全国首批设立硕士点,1986年在全国首批设立博士点,2002年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被选为国家林业局林业重点学科,2007年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国家林业局在该学科设立“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在该学科成立“江苏省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该专业课程有微生物学、树木学、普通动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树木病理学、树木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鸟兽生物学及观赏植物学等主干课程以及众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综合素质高的专门技术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与林业有关的行政机关和科研单位,高等及中等农林业院校,省、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城市园林部门,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或森防检疫站、防火办、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等单位工作。

林学(植物资源利用)★江苏省品牌专业

培养具有野生植物资源识别、引种、栽培和利用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植物资源的分析、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熟悉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环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生物制品工艺学与原理、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分析、新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植物解剖与生药鉴定、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培养具有野生植物资源识别、引种、栽培和利用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植物资源的分析、加

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熟悉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环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植物资源学、生物制品工艺学与原理、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分析、新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植物解剖与生药鉴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园艺

通过园艺方面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在园艺植物分类、遗传育种、植物繁殖、植物造景、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研究、生产、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植物学、园艺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果树栽培、植物生态学、园艺植物种苗学、设施栽培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盆景与插花艺术、植物配置与造景、观赏植物保护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在农业、林业、园林、园艺等相关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资源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图像处理主流软件使用。

主要核心课程有地图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与应用、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等。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可从事区域与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交通运输与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等工作,也可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软件研发公司等部门或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成后能从事生物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品种改良、良种快速繁殖等方面的工作,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植物育种学、生物信息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课程。

本专业毕业后适宜到研究院所、高等、中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可在农业、林业、食品、环保、园林、医药、化工等企业及相关公司和政府机构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生物领域进一步攻读研究生。

环境科学

培养具有野生植物资源识别、引种、栽培和利用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植物资源的分析、加工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熟悉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环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植物资源学、生物制品工艺学与原理、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分析、新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植物解剖与生药鉴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生物科学

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全面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又掌握现代生物学技术,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生物科学基础型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包括为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到农、林、工、医、食品、环保等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

生态学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恢复与重建,开发利用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系统管理和规划等理论与方法的系统训练。

毕业生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分析解决生态问题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可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园林、国土管理、规划设计、农业及林业管理等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生产设备、食品营养与安全、农林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食品有关的生产、管理、检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在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应用食品科学原理与技术、现代分离技术、生物技术等进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林副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新资源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并具备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以及进行食品产业化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学、软饮料工艺学、果蔬及森林食品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感官评定、现代食品高新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食品生产企业从事食品生产工艺设计、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质量监测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在与食品有关的各级检验及管理机构(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等部门)从事产品分析、质量检验及控制等工作;在营养与食品安全部门、餐饮业的营养配餐部门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在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1956年,现有林产化学工程系、精细化工系、化工过程与控制系、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以及高分子材料系。设有林产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生物资源化学与工程、化工过程与控制)、生物工程(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高分子材料)等本科专业。其中林产化工分别为国家和江苏省的特色专业。林产化工学科(含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等)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林产化工实验室为部级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学院现有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植物纤维化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等3个博士点;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化工、环境工程、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植物纤维化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技术等7个硕士点;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5人,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职称老师21人,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几十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博士、硕士、本科和大专毕业生近万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等各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立足华东、遍布全国的就业基地,就业渠道广阔。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硕士、本科及专科学生1700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20余项,近3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学院多方面研究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2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学院与12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院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部分专业的本科生。

林产化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等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森林植物资源化学加工和生物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具有从事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木材化学、化工原理、天然产物化学、林产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学、林产化工实验等。

毕业生适宜到林产工业、化学工业、日用化工、食品、制药、商贸和技术监督等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大中专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工程设计方法,具备从事化工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容器与设备、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新型分离技术、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开发等。

毕业生适宜到化工、轻工、食品、制药、环保等行业及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从事技术服务、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精细化工基本原理与工程设计方法,具有从事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高分子化学、基本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实验等。

毕业生适宜到化工、轻工、环保、木材、物资等行业或部门担任管理和技术人员,或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及有关部门担任教学、研究开发人员。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资源化学与工程)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生物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受到生物资源化学利用与生物转化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生物资源加工利用、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木材化学、化工原理、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资源化学与工艺、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学、生物能源工程与技术、生物资源化工实验等。

毕业生适宜到化工、食品、保健、轻工、制药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服务与经营管理、科技开发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过程与控制)

培养具有化学、化工、电子、自动化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化工过程装备、检测与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工程设计方法,具备化工过程与控制方面的工程设计、操作维护、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基础化学、化工原理、电子技术、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容器与设备、检测技术与仪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过程控制工程、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实验等。

毕业生适宜到化工、制药、造纸、炼油、轻化、能源、环保和食品等领域从事控制系统操作维护、运行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生物工程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生物工程与技术产品(酒精、有机酸、蛋白质、酶制剂、发酵食品、保健品等)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分析检测手段、工程设计方法,具有从事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技术原理、发酵工艺学、酶制剂工艺学、生物化工设备、生物工程实验等。

毕业生适宜到食品、制药、化工、轻工、环保等部门或大中专院校等科研机构从事生产技术服务、工程设计与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药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

生物制药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检测手段及工程设计方法,具有从事生物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等。

毕业生适宜到制药、生化、食品、精化等专业从事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环境工程

培养具备坚实的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技术,具有各种环境工程设计的能力,懂得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实验等。

可选送部分优秀生到芬兰堪培拉大学联合培养。

毕业后适宜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高分子材料)

培养具有化学、化工、材料学等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受过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改性、监测等方面的基础训练,能在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生物资源化学、生物高分子材料工艺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精细化工、涂装、石化、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的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原名林业机械系,1958年招收第一届“林业机械”专业本科生,1960年建系。1993年底成立机械工程学院,1997年7月7日更名为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5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22名,“333工程”人员2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人员4名。为全校开课100余门,近几年出版教材30多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取得专利30多项,完成课题近200项。

学院下设林业机械与动能科学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自动化系、过程装备与控制系、图学教研室、力学教研室、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工程培训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67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1200多万元。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及理论”一个博士点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农业机械化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四个硕士点。另外还有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农业机械化工程方向两个工程硕士领域。

五十多年来学院已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4000余人。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有50个班级、约1500名学生,研究生100多名。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使我院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供不应求。历届毕业生就业一次到位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积极探索高校党务工作的新路子,学院党总支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分团委多次获得江苏省先进分团委及红旗分团委荣誉称号。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先后派教师赴美国、德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国进修访问和合作研究,并多次邀请和接待美国、德国、加拿大、越南等国专家来学院学术交流。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多年的科研与教学中,建立了优良的科研设施条件和雄厚的科研队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现代机械设计及理论、新型林业与木工机械设计、机械振动噪声研究、机电一体化及CAD/CAM、机械材料结构强度研究、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装备、植保机械、农林机器人、螺杆泵设计、物流工程、数字影像及控制技术等等。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部省级科研项目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与国内外产学研机构具有广泛联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江苏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三个专业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江苏省特色专业

培养从事机电产品设计、测试和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学、电子技术、工程测试技术、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建模与动态设计、木工生产与加工装备、营林机械、林业信息技术与装备、林业机器人等。

毕业生适宜到机电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研究和管理等工程技术工作,并适宜到有关单位担任机电类的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江苏省特色专业以机械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受到较强工程实践的训练,掌握CAD/CAPP/CAM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及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择业能力及较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CAD/CAM/CAPP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计算机工业控制等。

毕业后可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产品设计、工艺制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应用技术开发、机电产品的设计与规划,也可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企业的管理、机电产品的营销贸易等工作,及相关院校担任教学、科研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江苏省特色专业

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工程产品、设备及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管理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CAD/CAM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工业控制等。

毕业生适宜到各类机电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工程的产品、设备及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管理等工程技术工作。并适宜到有关单位担任机械电子工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自动化

培养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设计开发、制造、调试、控制系统维护及试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测试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伺服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等。

毕业生适宜到各类机电企业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设计、测试、机电产品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开发、控制系统维护、管理等工程技术工作,也可到有关单位担任自动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具有光学、机械、电子技术、仪器仪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光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智能仪器设计、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测控电路、虚拟仪器、嵌入式控制、数字信号处理等。

毕业生适宜到各类科研院所、工业企业等单位,从事测控系统软、硬件开发、光机电产品设计、计算机控制、信息处理、仪器仪表设计等工作。也适宜从事工业过程现场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及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石化、造纸、医药、食品、环保、机械、农业、林业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化工原理、电工及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等。

毕业生适宜到各类工业企业及劳动安全部门,从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到有关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木材工业学院

木材工业学院现设有“木材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包装工程”、“环境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的七个专业方向,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秀的学科梯队、完善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学院下设有木材加工工程系、复合材料系、木结构建筑与工程系、装备与过程自动化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包装工程系、环境化学系等7个系。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生导师11人。

学院现有“木材科学与技术”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木工机械)”2个博士点学科和“材料学”、“环境工程”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硕士点学科,其中“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两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建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学院设有“江苏省速生木材与农作物秸杆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京人造板与木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6个省部级研究和服务机构,“木材科学研究中心”、“人造板研究所”、“干燥技术研究所”和“木结构工程研究所”4个校级研究机构。学院下属的“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实验室”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和江苏省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此外,学院还是“全国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林学会华东地区木材工业学会”的牵头单位。学院拥有7个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7300m2,同时建有50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各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以来,学院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委托科研课题150余项,40余项分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得发明50余项。目前,学院在研的科研项目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学院以应邀讲学、进修、访问、合作研究或主持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并聘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学院先后有30余位教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或合作研究。学院还接受了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来院学习或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直以来,木材工业学院以其优化的专业结构、著名的专业品牌、突出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成绩在国内外同类高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木材工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木材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培养具备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木质材料及相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利用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木材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加工、利用以及质量控制与检验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热工理论基础、液压及气压传动、木质材料学、制材学、木材干燥、木材保护与改性、胶合材料学、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木材加工和人造板机械、生产过程输送与清洁生产、家具设计概论、木制品生产工艺学、人造板生产工艺学、木基复合材料及应用、木质材料表面装饰、人造板质量控制与检测等。

毕业生适宜到:1)各类人造板、家具、地板、乐器等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工作;2)建筑、海关、商检和木质产品贸易等部门从事质量检验和鉴定的工作;3)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4)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到国外高校深造。

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装备与过程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

专业

培养具备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木材工业装备与过程自动化以及木材加工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为能够在木业机械及自动化、木材加工领域从事研究与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图学、CAD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热工理论基础、液压及气压传动、木材学、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生产过程输送学、木材加工工艺学、人造板生产工艺学、数控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木工机械、人造板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设备管理与安装工程、木材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CAD/CAM原理与系统、数控木工机床、木工机械设计、木工刀具设计及应用等。

毕业生适合到:1)各类现代化木业企业:人造板、家具、地板等木制品制造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2)木业机械制造企业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以及贸易工作;3)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结构建筑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从事木建筑、木结构以及建筑木制品的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建筑学、建筑结构、房屋构造、建筑材料学、木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木材学、木材加工工艺学、人造板制造工艺学、建筑木制品工艺学、木结构建筑保护学、建筑装饰工程、家具结构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木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木结构建筑文化、中国古木建筑研究、建筑木结构设计、建筑木制品设计、木结构建筑技术前沿、Timber Engineering等。

毕业生适合到木建筑与城市景观设计、建筑与装饰施工单位和建筑门窗及地板生产、经营企业工作;国内木结构建筑研究院所和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国外木建筑及材料贸易;以及在本专业出国深造。

木材科学与工程(胶粘剂与涂料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有关胶粘剂与涂料的合成、检测及应用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掌握胶粘剂与涂料在木材工业及相关部门中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木材工业及相关部门从事胶粘剂与涂料的基础理论研究、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以及使用相关高分子材料开发复合材料并加以合理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核心课程有:胶接理论与技术、胶合材料学、涂料与涂饰工艺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涂料界面原理与应用、粘接与涂饰性能检测、胶接表面处理技术等。

毕业生适合到:1)胶粘剂和涂料生产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检验和营销等工作;2)各类木材加工、人造板、家具、地板等企业从事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3)建筑和室内装饰领域从事涂饰设计、施工和检验;4)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5)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到国外高校深造。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包括工业动力与节能和建筑环境与设备2个专业方向。

工业动力与节能培养从事工业动力系统及能源设备运行、管理、设计、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筑环境与设备培养从事建筑物及公共空间内空气质量控制与调节及设备运行、管理、经营、设计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自动控制基础、热工测试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工业通风、生物质能源利用、太阳能利用、节能技术。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设计院(所)、科研单位从事发电系统运行与管理、能源动力设备与暖通空调设备设计、运行与营销、新能源开发利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等工作。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主要传授包装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实施工科教育与设计教育的双重目标来培养复合型高级包装工程技术人才,使本专业学生同时具有解决包装工程和包装产品系统设计的能力。在人才培养特色上采用导师制,建立专题研究小组;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构建相对独立的实验与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联合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近年多篇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和专业报纸公开发表,多人在华东大奖设计艺术展和中国包装之星设计大赛上获奖。

包装工程与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有: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运输包装、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包装造型与装潢、包装应用力学、包装测试、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机械电子、物流、医药、包装容器与材料、彩色印刷、外贸、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等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包装及其他产品的包装设计与装潢设

计、包装材料与彩色印刷等方面的开发、科研、教学等工作。目前,已毕业的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均为百分之百,且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环境工程(木材工业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以理学与工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来控制与治理环境污染,培养能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教育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一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多学科交叉新兴学科。木材工业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人造板、家具、地板等木质产品室内环境效应的质量检测、检验等是本专业独有的特色。

主要课程有普通化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木材科学与工程概论、清洁生产理论与应用、产品环境效应质量检验检测、环境法规、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毕业生适宜到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设计研究院所、产品技术监督与检验、环境工程公司、人造板家具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工程设计、环保产品研发以及教学和环境工程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1985年11月成立的经济管理系,1993年元月改建为经济管理学院。长期以来学院以林业经济管理、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为特色,以“立足江苏、着眼全国、面向世界、关注未来、瞄准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在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与应用经济学、经济法学等方面,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高水平的理论支持、实践指导和人才支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建设成为一所文理兼备,“软科学”与“硬科学”综合交叉,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服务于一体,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科研基地。

学院现设有6个系:农林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经济法系;有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方向)、法学,其中农林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为江苏省江苏省特色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林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为国家林业局及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主要研究机构有: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学院的实验中心下属4个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案例分析实验室、证券交易模拟实验室和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该实验中心为江苏省示范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80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23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27名;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的教师20多名,40岁以下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留学归国教师多名;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数人。学院现已形成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为先导,以成人教育和培训为补充,已初步建成一个办学规模适中、专业结构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输送了不同层次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1800名,硕士研究生90多名,专业硕士研究生80多名,博士研究生60多名。

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学院建立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某些研究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外的经济、管理学界具有较大影响。

学院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现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韩国、芬兰等国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多次接待外国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访问,并聘请部分国外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同时选派教师出国访问、进修。在国际合作科研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农林经济管理★江苏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农林经济、资源经济和环境经济综合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林业经济和农业经济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理论、方法与手段,以及经济管理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科学的知识;具有调查、策划、经济分析、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适合到国家、省、市、县林业、农业等主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工作,或到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勘察设计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及经济分析等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江苏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战略眼光、竞争意识和组织才能的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现代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分析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具有解决相应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各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交往需要的掌握财务与会计理论知识与方法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会计工作、设计会计制度、从事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活动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关于会计的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等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各级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税务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经济、法律和国际营销等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进行营销策划、处理公司的营销管理业务、广告与公关策划、产品开发等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以及市场营销活动的应变能力、开拓能力和决策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毕业生适宜到工商企业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从事市场研究、营销策划、市场销售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专业经济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林产品商品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WTO规则和国际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和对外贸易业务的实务操作流程;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和沟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

毕业生能够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三资企业、专业外贸公司、中外金融机构、涉外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单位从事国际经贸领域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适应管理现代化需要,既具备经济管理知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信息科学和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使用和维护方法;熟知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在信息系统用户和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的能力。

毕业生可以到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如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流通部门、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信息系统开发单位(如信息系统开发商、软件公司等)从事信息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信息需求分析和管理决策分析等工作,也可以在相关的科研和教育部门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商务

本专业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务模式的新变化,培养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国际商务、财务金融和法律知识;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网络营销、网络安全、网络支付、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专业知识及其应用和操作技能;掌握电子商务的理论、方法、开发工具与软件;具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制作、系统开发、运营维护等能力;有较强的商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商务沟通、商务英语应用等能力;具有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B to B(企业—企业)、B to C(企业—消费者)、G to B(政府—企业)和G to C(政府—消费者)等商务活动的具体运作技能。

毕业生能够在工商企业、贸易公司、物流公司、IT公司、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策划、规划、分析、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以及电子商务物流的运营与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机构从事电子商务的科研、教学或培训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人才,毕业生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经济、商务和营销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政策和法规;能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物流运作全过程的能力,能对现代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策划、营销和管理。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类物流公司、库场、站埠、国际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从事各种物流运作业务,也可以到相关的研究和教育机构从事物流方面的科研、教学或培训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法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专业的法学思维和实务能力、并掌握经济与管理领域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专门法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系统掌握法学理论与知识、法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的热点与趋势;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以及职业化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毕业生适宜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研究机构从事法律实务与教学研究工作。本专业修学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建筑工程方向) 、工程管理、森林工程、测绘工程、给水排水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森林工程和工程管理分别被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近2000人。

全院现有教职工7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级1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4人)。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外聘国内外兼职教授多人。

学院目前已设立1个博士点(森林工程)、4个硕士点(森林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岩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工程硕士领域授予点(建筑与土木工程、林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其中森林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二十多年来学院共培养了200多名博士、硕士,现在读博士硕士生近200人。

学院设有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工程、森林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给水排水工程6个系,有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森林工程实验中心和测绘工程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其中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为江苏省省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设有水运研究所、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江苏正本南林大研究中心、木结构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森林工程开发服务中心、土建设计室、测绘与工程检测中心、中俄合作交流中心等科研和对外服务机构。

近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开展了60多项科研课题,科研总经费达600多万元。撰写并出版了教材、专著和译著达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在公路与桥梁工程、结构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水运工程、山地森林生态采伐利用和工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多年来还承担了包括沪宁高速公路、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苏通大桥、南京地铁、苏州地铁在内的十多项国家和地方大型工程的科研和科技服务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院与美国、俄罗斯、芬兰、澳大利亚、匈牙利、新加坡、日本等国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森林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培养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道路与桥梁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有森林工程概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测量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环境学基础、公路勘测设计、结构设计原理、施工组织计划与管理、工程经济、道路工程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运输工程。

毕业生适宜到林业、交通等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科研和设计院所、高中等院校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设计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

土木工程★江苏省特色专业

培养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