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2019-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

与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3.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惠安冬天室外最低气温会低于﹣30℃

B. 泉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D. 登革热病人发高烧时体温为37℃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 将湿衣服展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可以减慢水的蒸发

D.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精细陶瓷以硬度大、耐高温、绝缘性好、有的还有高透光性等特点成为当代新材料之一.下列陶瓷制品中主要利用耐高温这一物理属性的是()

A. 陶瓷制成的汽油机火花塞

B. 陶瓷刀具

C. 陶瓷制成的光导纤维

D. 陶瓷制成的人工膝关节

6.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7.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北方初冬的早晨树叶上形成霜

B. 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白气”

C. 冰块化成水

D. 山间形成白雾

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 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 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9.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 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 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10.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山间云海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

B. 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C. 冰凌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D. 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二、多选题

11.盛夏||,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 小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2.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中图象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图象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实验过程及图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 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

B. 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C. 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D. 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

三、填空题

13.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 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为白色的固体||,这种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在常温下能迅速 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同时 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或小冰晶||,人工降雨就是利用干冰的这种特性)

14.小红小组用如图装置对“冰和蜡的熔化过程”进行观察||,她们发现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组员们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冰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蜡用酒精灯加热②冰是晶体||,蜡是非晶体.你认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碎冰不用水浴法加热||,而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________熔化(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15.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 ℃||,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像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随着加热进行||,温度变化的快慢明显不同||,小明在老师的提示下明白了其中原因||。你认为是________ ||。

(3)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在在的不足是________ ||。

16.某物质从60℃开始熔化||,直到75℃才熔化完||,此物体为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此过程中||,该物质需要________热(填“吸”或“放”)

四、解答题

17.新年伊始||,寒潮暴雪强势来袭||,我们家的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请问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还是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五、综合题

18.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甲的温度

70 72 74 76 78 67 78 78 81 84 87

/℃

乙的温度

70 71 73 74 76 77 79 82 84 86 89

/℃

(1)该组同学在某一次观察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

(2)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4)该晶体在76℃时||,处于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六、实验探究题

19.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

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b中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故选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霜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

2.【答案】B

【解析】【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A、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C、深秋早晨的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是液态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因为吸热又蒸发了||,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会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3.【答案】B

【解析】【解答】A、惠安地处我国南方||,冬季气温不是很低||,最大温度在10℃以上.A不符合题意;

B、泉州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达35℃.B不符合题意;

C、物理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登革热病人发热时的体温可以达到39℃.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温度特点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分析.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雪糕周围冒“白气”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C错误;

D、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4)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5.【答案】A

【解析】【解答】陶瓷制成的汽油机火花塞||,是利用了陶瓷的耐高温属性||,陶瓷刀具是利用了陶瓷的硬度大的特点||,陶瓷制成的光导纤维||,是利用了其传导光的能力强的特点||,陶瓷制成的人工膝关节||,是利用了陶瓷具有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陶瓷的硬度大、耐高温、绝缘性好||,对各选项分析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故选C.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最后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规律(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要放热)做出解答.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树叶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符合题意.B、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C、冰化成水||,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不符合题意.

D、雾是液态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烧开水时||,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得到“白气”.不符合题意;

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晶体熔化时||,需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即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

C、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不同||,晶体达到熔点才能熔化||,故C错误.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是需要吸收热量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是需要放出热量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山间云海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B错误;

C、冰凌的形成是水遇冷凝固为固体||,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D正确;故选D.

【分析】(1)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二、多选题

11.【答案】BC

【解析】【解答】解: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故选BD.

【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12.【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BC、由图知在相等时间内||,乙的水温降低少||,乙材料的保温性能好||,故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故AC正确||,B错误;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

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可以通过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多少来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在相等时间内||,水温降低越少||,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这是转换法.

三、填空题

13.【答案】凝华;升华;吸收

【解析】【解答】解: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凝华成为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升华成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故答案为:凝华;升华;吸收.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14.【答案】②;可以

【解析】【解答】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是冰是晶体||,蜡是非晶体;碎冰不用水浴法加热||,而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能吸热达到熔点||,所以可以熔化||。

故答案为:②;可以.

【分析】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5.【答案】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固态的冰和与液态的水的比热容不同;物质受热不均匀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0℃||,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态.

(2)两段温度变化的快慢明显不同是因为:固态的冰和与液态的水的比热容不同||。

(3)如图物质放在试管中||,在不使用搅拌器的情况下||,容易使冰的受热不均匀.

【分析】对图象的分析||,考查了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从图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熔点、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16.【答案】非晶体;吸

【解析】【解答】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1)此物质在60℃开始熔化||,直到温度75℃才熔化完||,说明固体物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点||,此物质是非晶体.(2)细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非晶体;吸.

【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改变||,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1)“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

(2)室内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冰花”.

【解析】【分析】水蒸气突然遇冷会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即凝华;室外的玻璃温度低||,水蒸气也低||,故室外水蒸气不会在玻璃的外表面凝华;而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则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冰花.

五、综合题

18.【答案】(1)67

(2)甲

(3)78

(4)固体

(5)吸收

【解析】【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甲从第8min温度保持不变||,但第10min温度为67℃||,明显降低||,所以错误;(2)由数据知||,甲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乙熔化过程中吸热

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78℃不变||,所以熔点为78℃;(4)晶体在76℃时||,未达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为固态;(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67;(2)甲;(3)78;(4)固体;(5)吸收.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1)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2)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熔化完为液态.

六、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均匀

(2)试管壁;46

(3)48;晶体

(4)a

【解析】【解答】解:(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4)比较图象丙中的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故答案为:(1)均匀;(2)试管壁;46;(3)48;晶体;(4)a.

【分析】(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4)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重点观察是否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此时这种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