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2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2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2章

第二章生物和环境

第一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一)

一、选择题

1.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A.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的幼体总和

D.同种生物的成体总和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B.一个牧场上全部的牧草

C.同一牧场上的牛和羊

D.同一饲养场上全部的肉用黄牛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长江里所有的扬子鳄

B.一个湖泊里的全部草鱼

C.一个县里的全部人口

D.一个果

园里的全部果树

4. 在一个棉田中有蚜虫卵、蚜虫幼虫、有翅蚜虫、无翅蚜虫。这些蚜虫共同组成()A.种群B.群落C.群体D.社会

5. 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A.年龄结构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

D.以上都是

6.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少,年老的个体多,则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8.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并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至40年,美国需40至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依据是()

A.人口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 狮子种群中的性别比例一般属于()

A. 雌雄相当

B. 雌多于雄

C. 雄多于雌

D. 无法确定

10. 2001年11月1-10日,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从生态学角度看,调查对象应属于一个()

A.种群

B.生物体

C.群落

D.以上都不是

11.甲具有出生、年龄、性别、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则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种群 B.种群、物种的个体 C.植物、动物 D.物种的个体、植被

12.小晨学习了种群的概念后,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你认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一定的年龄结构 B.必须有相当多的生物数量 C.有一定的密度 D.有一定的性别比例

二、填空题

13.一个物种就是一群生物,它们的、相似,并能相互而生育后代。种群是由同一的许多生物个体组成。

14.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

15.我班男女的性别比是:。

16.出生率是指在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死亡率是

指在内,平均每千个个体的个体数。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某市总人口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00530人,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的人口为7364人,死亡人口为6425人。请问该市的人口出生率为%0,死亡率为%0。

三、分析题

17.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种群中,个体多,个体少。

(2)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

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呈现了趋势。

(3)2005年1月6日凌晨,中国内地第13亿名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

生,这比预计的整整推迟了4年。我国人口增长的减缓主要得益于多年来实

行的这一基本国策。

第一节种群和生物群落(二)

一、选择题

1.在一个池塘中生活着水蚤、藻类、虾、鲤鱼、莲等各种生物,这些生物的总和可以看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物种

D.社会

2.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B.一块水稻田里的蝌蚪和青蛙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生物

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3.一个池塘中的生物群落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植物

C. 所有鱼类

D. 水和土壤

4.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A.种群的密度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种群的水平结构

5.分析下列生物现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分别是

(1)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2)阳面山坡的小麦比阴面的长得好()

(3)荒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A.温度

B.水

C.阳光

D.土壤

6.下列生物的生活习性,受温度影响的是()

A.仙人掌的变态叶

B.蛾类喜夜间生活

C.侯鸟的迁徙

D.杜鹃产卵于别的鸟窝内

7.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遇到敌害时,身体侧立不动,似一株植物,从而逃避敌害,这是一种(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变态

8.下列属于保护色的是( )

A.雌黄蜂与蜂兰的唇形花瓣相似 B.比目鱼的体色能与环境色彩变化保持一致C.黄蜂腹部具有黑黄相间的条纹D.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花纹

9.南美洲鲈鱼形如败叶;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毛色雪白;瓢虫体表的斑点;尺蠖爬行时拱腰成枯枝状。这四种现象分别是()

A、拟态、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B、拟态、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C、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D、保护色、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10.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

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

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

11.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水

B.温度

C.阳光

D.大气

12.种在同一穴中的玉米,如果过稠会出现瘦苗和弱苗现象,这在生物学上称为()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共生

13.在林区放赤眼蜂,结果松毛虫被消灭了,原因是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到70%以上,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及两者的关系实质是()

A.捕食和种内斗争

B.互利共生和种间互助

C.互利共生和种间斗争

D.寄生和种间斗争

14.下列各组都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吃羊和植物的生长需要光

B.狐吃兔和大鲈鱼吃小鲈鱼

C.蛇吃鼠和牛喝水

D.鸟吃虫和羊吃草

15. 属于种内互助的一组生物是()

A.海葵和寄居蟹

B.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C.蜂群中的工蜂和蜂王

D.水池中的草履虫与水螅

二、填空题

16.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

17.我们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18. 森林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从高到低依次是层、层、层和地衣、苔藓植物层等。19.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落叶,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它们都能寒冷环境;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说明生物也能环境。

三、分析题

20.浙江省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在15摄氏度以上,一月的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有水源。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

(1)选择90株柑橘苗,将它们分为A、B、C三组

(2)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 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3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至少答出两个)(2)从实验结果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3)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至少指出一处。

第二节生态系统(一)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红树林B.梅林水库 C.西丽果场 D.封闭的一瓶蒸馏水2. 原始森林中一棵老树死了,长期横倒在地,苔藓、蕨类、蘑菇、白蚁、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这里构成了一个()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物种

3.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角度看,一片草地、草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里的所有植物、草地里的蝗虫依次可称为()

A.生态系统、群落、植被、种群B.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群落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种群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群落

4.生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结构较稳定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水域生态系统

5.就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而言,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这主要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A.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落具有分层结构

6.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7.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B.野蘑菇→鹰→野兔C.草→昆虫→青蛙→蛇D.蛇→蛙→昆虫→草

8.在某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9.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农民B.庄稼C.土地D.田鼠

10.有关生物圈的正确叙述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B.生物圈是地球外部最厚的圈层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地球上有机物的总称

11. 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光能细菌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12. 由于施肥不当,造成黄瓜幼苗大量死亡,随后,黄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A.不能生存B.数量下降C.数量上升D.数量不变

13. 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影响鹿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

①狼群中狼的数量;②初级消费者昆虫和树木;③冬季的大雪低温;④夏季长期干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A.森林中阳光较弱,小松树生长不好B.当温度降到24℃以下时,蝉停止鸣叫C.由于青蛙大量捕杀,造成稻田虫害成灾D.由于久旱无雨,造成作物颗粒无收二、判断:

15.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16.只有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17.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18.无论在什么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三、分析题

19.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依据这一生态情景,分别将黄雀、柳树、螳

螂和蝉,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0.图2-3是某一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辨别这张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2)写出一条包含蛇的食物链。

(3)图中的所有生物能否称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说明理由。

21.蝗虫要嚼食绿色植物的枝叶,2002年夏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蝗灾,国家农业部强调要科学治蝗,新疆某地区利用所养的鸭子来吃蝗虫,既注意了治蝗的效果,又注意保护生态。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

(2)下列关于治蝗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蝗虫是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只要不成批起飞成灾,不必将其完全消灭

B.应积极推行生物治蝗、生态治蝗

C.治蝗的最佳时间是蝗虫大批繁殖,但未起飞前

D.要喷洒大量农药,使蝗虫灭绝

22.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验证它们的重要性,某同学设计

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等

量的清水,同时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

泥②向B、C、D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金鱼藻

③向四个锥形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

况相近的金鱼各2条,用软木塞塞紧④A、B、

C锥形瓶置于阳光下,D锥形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如下:

(1)比较A、B、C可知,它们具有的相同非生物因素是。

(2)由A、B、C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存活时间与有关。

(3)由A和B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藻的作用是。

(4)通过两个锥形瓶实验的比较,可以说明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第二节生态系统(二)

一、选择题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进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的太阳能 B.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

C.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

A.各级相等,反复运动

B.逐级减少,单向流动

C.逐级增加,单向流动

D.逐级变化,双向流动

3.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的流动特点是()

A.各级相等

B.逐级减少

C.逐级增加

D.反复循环运动

4.假若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只带了少量的麦子和鸡可以食用。那么,可使你生活时间较长的办法()

A.先吃鸡,然后吃麦子

B. 先吃麦子,然后吃鸡

C. 用麦子喂鸡,然后吃鸡

D.用麦子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吃鸡

5.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够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7.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8. 假如某生态系统遭到化学农药的污染,该生态系统中化学农药残留量较高的是()A.植物B.昆虫C.植食鸟类D.肉食鸟类

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

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

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10.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

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

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①鱼类②水生甲虫③水蚤④藻类⑤池边肉食动物,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

A.④→①→②→⑤→③

B.④→③→②→①→⑤

C.②→⑤→③→①→④

D.④

→②→③→⑤→①

12.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①能量流动沿食物链进行②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③能量是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④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太阳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分不开的

A、①②

B、③

C、④⑤

D、⑥

二、填空题

13.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最主要的关系是关系,通过此关系把生态

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连接起来,并以此为基础,成为流动和循环的渠道。

14.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使能量尽量可能多地。

15.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使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经是。

三、分析题

16. DDT是一种难以分解、无法经代谢排出体外的一种农药。DDT流入水体会随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下面是一水体中生物的食物链:①(微小的水生植物)→②(水蚤)→③(蜻蜓)→④(小鱼)→⑤(大鱼),请就此食物链分析回答:

(1)①—⑤,DDT含量由多到少的生物依次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人长期吃了含DDT的大鱼,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右图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1)流经此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所固定的能。

(2)碳在无机环境与群落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3)此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

(4)沼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写出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

程式。

18.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条食物链构成。在此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有存在。(2)此食物网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称

为。

(3)这一地域内所有的兔构成一个。

(4)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

量最

大的应该是__________。

(5)对蛇而言,能量损失最多的营养结构(食物链)

是。

(6)在此食物网,鸟和虫的关系既是关系,又是关系。

(7)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

__________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人为因素()

A.过渡砍伐森林B.大肆捕捉青蛙C.强烈的地震、台风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 下列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是( )

A.过量开采资源B.污水污染C.森林被大量砍伐D.作物病虫害

3. 我国农业部禁止养殖食人鲳,食人鲳原生活在亚马孙河谷,因为食人鲳在我国有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及丰富的食物,便快速繁殖成灾,使我国(特别是江淮流域)的水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这种生态平衡的破坏属于()

A.植被的破坏B.自然因素C.食物链的破坏D.环境污染

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昆虫过多 B.鸟类减少 C.光线不足 D.食物链被破坏

5. 某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用马尾松种子飞播后,采用阔叶树种(木荷、

风香、台湾相思树)人工点播或补种,以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这样做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是()

A.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 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

6. 对保护池塘生态系统来说,禁止捕鱼是否是最佳方案?()

A.是最佳方案,这样可以保护生态平衡B.不是,应及时适量捕捞成鱼,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幼鱼发育

C.是最佳方案,最初会出现不平衡,经自动调节后会达到平衡D.不是,应及时捕鱼

7. 我国有广阔的草原,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

A.确定载畜量,适当地超载放牧B.根据草场生产力建立合理放牧制度

C.根据现有载畜量每年按比例递增D.根据现有载畜量每年按比例扩大草场

8. 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大丰收。这是哪一方面的典型例子()A.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稳定性B.破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使生态系统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D.破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9. 合理地砍伐一定量的树木,一般不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因是()

A.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B.森林中其他树木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0.北京市提出要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以下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草地覆盖率的做法是()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改变原有绿地内的植物种类,多栽些花卉植物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④实施对已有绿地的保护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

11.1998年,长江发生了特大洪灾,专家分析除了大气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具体表现在()

A.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水的供应过于充足

B.长江上游天然森林的过度采伐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C.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太快

D.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中断

二、填空题

12.生态系统具有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能力。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这种能力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一旦外来的干扰超过了这种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外界这种干扰主要有两类,这两类因素往往是作用的,有时因素可以导致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三、分析题

13. 据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2)要维护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除图中生物的成分外,还必须有不可缺少

的生物成分是。

(3)若鹰、蛇、狐受到保护,数量增加,该生态系统中,的数

量会显著增加,而、的数量会减少。

14.下图所示是某学生做的一个生态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生态瓶中的各种

生物的最终能量来源是。

(2)水草的光合作用能为动物提供和,动物生命活动过

程中产生的是水草进行光合作用的。

(3)泥沙中的微生物能动物和植物的尸体,为植物的生活提供营养。

(4)要使一个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最重要的两类生物是

和。

15.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3)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4)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之一是用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第六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一、选择题:

1.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它的核心内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全球的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氢气

2.在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②由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碳增加

③森林绿化面积迅速减少,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④大量燃烧矿物燃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甲烷④氟氯代烷⑤氮气⑥氧气

A.⑤⑥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变化是()

A.CO2→O2

B.CO→CO2

C.N2→CO2

D.O2→CO2

5.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

①.禁止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②.禁止生产含氟冰箱③.大量植树造林

④.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⑤.用大量石灰水吸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 人体健康.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是一种单质

B.不使用含氟冰箱有利于臭氧空洞的修复

C.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D.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7.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和等而减少,但又会随而增加,

图2-40

8.根据氧循环的过程填写图

图2-38

9.碳是构成 的基本元素之一,大自然界中的碳可以 或 的形

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 ,碳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循环的。

10.自然界中存在着 循环和 循环, 和 保持着相对

平衡,从而使它们在空气中的 保持相对稳定.

三、综合题:

1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量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 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根据图2-39分析:

(1)图中A 环节不包括下列哪过程( )

A 、人和动物的呼吸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 水分的蒸发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2)自然界氧气主要来自于哪项生理活动?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死亡之前),放出的氧气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小于”)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12. 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

(1) 此实验说明了植物 释放氧气。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

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鼠应该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 。

第七节 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甲烷

2.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告。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的是( ) A .把煤作为主要燃料 B .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C .随意丢弃废电池 D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3.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

A .二氧化硫(SO 2)

B .二氧化碳(CO 2)

C .二氧化氮(NO 2)

D .总悬浮颗粒物(TSP )

4.1952年冬季,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有4000多人在此事件中丧生。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 图2-39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九年级上科学(浙教版)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Ag:108 N:14 S:32 Cu:64 Mg:2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纯净的水是一种( A ) A 、氧化物B、非金属C、元素D、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D ) A.水银Ag B.纯碱NaHCO3C.胆矾 CuSO4D.烧碱NaOH 3、下列生活用品中,哪个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 A、铁锅 B、塑料盆 C、玻璃杯 D、砖块 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 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D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 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6、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为( C ) A.x>z>y B.y>x>z C.z>y>x D.y>z>x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B)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锌和硫酸铜溶液 C.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8、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9、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溶质的是 ( B ) A、只有FeSO4 B、有CuSO4和FeSO4 C、有H2SO4和FeSO4 D、有H2SO4 10、在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其中没有做功的是() 11、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 来的正确顺序是(C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2、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B ) A、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异味 D、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1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Ba2+ 、Cl-、SO42- 、CO32-。现取200ml溶液 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对混合物的水溶液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定含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和CO32-,可能含Cl- B、一定含CO32-和SO42-,一定不含Ba2+和Na+,可能含Cl- C、一定含CO32- 、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 答案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粒子的大爆炸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6.(1)图略(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7.(1)B(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第2节1.A 2.C 3.B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 10.(1)C (2)C (3)C 11.短 7-9 2.5-3第4节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 38亿 3.B 4.D 5.C 6.A B F E C D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

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 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第5节(一)1.D 2.B 3.B 4.B 5.A 6.B 7.B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二)1.A 2.C 3.B 4.A D 5.C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 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2)分析和比较某些古生物遗体和古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来推测其相互间的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4大题,3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CI-35.5 N-14 Ca-40 H-1 Zn-65 Mg-24 Na-23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2、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A、古代湿法炼铜:Fe+CuSO== FeSO4+Cu B 金属去锈:Fe2Q+6HCI== 2FeCl 3+3H2O C用氢氧化钠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NaOH+SO=NaSQ+HO D 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Q== ZnS04+ H 2 f 5、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0=HCI+HCI0 ,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 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7、下列气体在收集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I C 烧碱、碳酸钠、Na2CO D 、食盐、氯化钠、NaCI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晶体 1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教案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电饭煲、电热壶等),生活中的部分家电在使用中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新课教学 1、电流的热效应 提问:电热器的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你还能再举其它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电器吗?电热水器、电热毯、电烘箱、热的快、电取暖器等等… 电热器:用来加热的设备。主要元件是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2、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 学生讨论:热效应的利与弊。 优点:无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缺点:①在家庭电路中,由于长期的电流热效应,导线外的绝缘层会加速老化,甚至会烧毁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②同时,由于电流热效应,会影响家电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防止措施:加装散热系统(如散热电扇)或为了更好散热而特别设计的结构(散热窗)。(学生讨论举例) 3、电热的计算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想:可结合生活经验,并说明简单的理由 (3)设计实验: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和如何利用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①控制t、I相同,研究电阻与热效应的关系 ②控制t、R相同,研究电流与热效应的关系 ③控制I、R相同,研究时间与热效应的关系 (4)进行实验:略 (5)获得结论:当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电阻相等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09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7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39 个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40 个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B.由简单到复杂C.由水生到陆生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只大象B.一群飞鸟C.一片树林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B.虾C.鱼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降第6节降生活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第6节健康生活 (见B本87页) 聚焦教材)? 1.中毒:环境毒物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含有大量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毒素的变质食物引起的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少数动植物或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 2.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为非处方药。 3.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对人体的器官、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各种疾病。吸毒、贩毒破坏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每年的6月26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 4.香烟烟雾中的有毒成分是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这些有害物质不仅可以通过吸烟影响肺等呼吸器官,而且对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5.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称“醉酒”)。 6.当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心肺 复苏。 VQ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关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用下列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A ) A.发芽的马铃薯 B.在保质期内的袋装食物 C.剩饭剩菜一定要蒸煮后再食用 D.尽量不吃颜色鲜艳的蘑菇 2.某人到药店买某种药品,营业员却因其手续不全抗拒售卖。你认为其欲购药品属于 (A )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外用药 D.内服药 3.过量和长期饮酒,会引起的疾病是(B ) A.酒精中毒,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 B.神经衰弱,智力减退,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C.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不良出现缓解 D.促进消化,食欲大增,易患甲状腺机能亢进 4.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叙述错误的是(B ) A.吸毒损害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B.毒品对人体有害,青少年只能少量吸食 C.吸毒极易成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 5.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烟草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包括(D )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试卷 满分:200分时间:12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一1 C一12 O一16 Ca—40 Na一23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2.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3.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内能→机械能 4.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 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等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 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 ....系.的(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B.变量控制C.氧化反应程度D.同化作用 5. 食盐、食醋、纯碱、鸡蛋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明同学欲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下列实 验,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制取少量二氧化碳④制取少量氢气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术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7.下列各组气体中均混有水蒸气,其中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H2、HCl 、CO2、HCl 、O2、N2、H2、CO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7.氢氦8.星云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 11.短7-9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38亿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 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 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 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 (二) D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就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就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就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四、酸的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五、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CO2=CaCO3↓+H2O 六、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 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与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就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 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与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 与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与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 AgNO3溶液与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纯净盐酸就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就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的化学性质。 ③浓H2SO4的特性 a、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CO2等 b、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 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氧化性:浓H2SO4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浓H2SO4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危险!) 十、硝酸HNO3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 白雾。 ②硝酸也有类似盐酸的化学性质。 ③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而就是水,能强烈腐蚀衣服与皮肤,使用时小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下列有关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xx无关 B.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 C.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D.吃好喝好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2.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已经超过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下列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B.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静脉 C.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 D.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 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新出炉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报告显示,在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大气污染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关键。“管住嘴,迈开腿”,生活方式干预有助预防心血管病。 (1)心血管疾病是指组成人体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器官出现了问题。 (2)导致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______?

(3)专家指出目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的实质含义是______。 4.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血病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白血病的症状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吞噬作用这种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从免疫类型分析,属于______免疫。目前治疗白血病最好方法是______。 (2)饭后1小时血糖会迅速升高是因为米饭中淀粉在______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并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治疗糖尿病采用______方法。 (3)高血压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呢?(至少写出两点建议)______。答案和解析 1.B解析:据统计,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与青少年有关,A错误。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B正确。多参加体育锻C错误。 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 D错误。 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2.B解析: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A正确。在主动脉基部的左右两侧各发出一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肌内部,形成分布在心脏壁里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血液沿着这条途径的循环叫做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肌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的血液循环;因此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动脉,B错误。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C正确。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D正确。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