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药与化肥的污染调查

关于农药与化肥的污染调查
关于农药与化肥的污染调查

关于农药与化肥的污染调查

调查人:魏启明指导教师:吴毓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愈来愈广泛。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因此,大量无限制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往往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关于农药的调查;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

农药施用后,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或渗入株体内残留下来,使粮、菜、水果等受到污染;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上(有时则是直接施于土壤中)或蒸发、散逸到空气中,或随雨水及农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和水生生物。农产品的残留农药通过饲料,污染禽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最终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慢性或急性病害。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危害较大的农药,主要是那些性质稳定、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不易降解转化,而又有一定毒性的品种,如滴滴涕(DDT)等持久性高残留农药。为此,研究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高选择性(即非广谱的)新型农药,已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

实验证明:蝌蚪存活实验

取蝌蚪若干只,分为两拨,分别用池塘中水标记为1组和喷过农药的水稻田间的水饲养标记为2组,十天左右发现1组中约90%发育成青蛙,而2组中约10%发育成青蛙。由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农药的危害是如此的巨大。

关于化肥的调查

化肥是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

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化肥一般多是无机化合物,仅尿素[CO(NH2)2]是有机化合物。凡只含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凡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

化肥污染是农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农田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为30—60%,磷为2—25%,钾为30—60%。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O3—N的形式存在,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可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为防止污染环境,应对使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

实践证明在农村中几乎所有的池塘都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渔业的产量都日趋渐少水中的水草几乎覆盖了整个水面。化肥的大量的使用,已经导致了大量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重视农业生产化肥的使用量。

思考与总结

在如今的生活中,经济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化。农药与化肥的广泛的使用既是科技发展的标志,但又使得昔日美丽的环境一去不复还,这不是必然,而是人们的主观因素。因此在注重高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使得经济与环境相结合,真正发展绿色经济。

农药化肥的危害

农药化肥的危害 蔬菜农药、化肥残留超标有哪些危害 化学农药的主要危害是化学农药在蔬菜作物上未完全降解的残留物对人畜的直接毒害。食用农药残留特别是有机磷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蔬菜、会直接危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等重要器官,甚至引起急性中毒而致死。长期食用受污染的蔬菜,残留农药在人体内蓄积过一定限度后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胎儿畸形、死胎、早夭、早衰等疾病。 受到化肥污染的蔬菜易积累硝酸盐。人体直接使用后,消化道内会形成亚硝酸胺类致癌物质。 各种蔬菜中富集硝酸盐的能力迥然不同,大体是以根、茎、叶为食用部分的污染较重,如菠菜、芥菜。以花、果实、种子为食用部分的污染较轻,如西红柿、茄子、辣椒、各种瓜类、食用菌类、豆类等。 食用被施用过剧毒农药的蔬菜会产生致癌物质 南宁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林桂芝介绍,食用了被施用过剧毒农药的蔬菜会产生致癌物质。 由于新陈代谢和人体自身所具有的免疫力,一般食用了有农药残留的蔬菜不会立即有反映,有毒物质大部分会被排除体外。但如果食用了施用“甲胺磷”、“1059”、“3911”、“甲级对硫磷”、“灭多威”等禁用、剧毒农药的蔬菜,人体内硝酸盐就会变成亚硝酸盐,成为致癌物质,这种积累性中毒对人体危害极大。 这些高毒农药虽满足了农民病虫害防治的需要,但给人体会带来极大危害。我国有关部门已制定出削减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计划。农业部去年发文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甲基对硫鳞、磷胺等高毒有机磷的登记。 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含砷或含硫、铅、铜等的无机物,以及除虫菊酯、尼古丁等来自植物

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

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农户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农民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提出了让农民生产安全食品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农药;化肥;食品安全 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含有残存农药、化肥的农副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危害。2006 年,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15 个乡镇进行了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农学两方面的专家联合设计,调查实施人员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事先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调查方式为入户访谈式调查,对1 000 个农户入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88 份。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民在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 农药使用与食品安全 经对河南省15 个乡镇、50 个行政村、1 000 个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首先考虑的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90%农户使用农药时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80%的农户随意丢弃用过的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尽管国家严格禁止在蔬菜等农产品上使用高毒剧毒农药,然而市场上出售的一些高毒农药,价格便宜、杀虫效果又好,自然就成为农民的首选药品。个体农户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依靠农药而又不可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造成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笔者曾经在小麦抽穗时下乡调研,当时麦蚜虫猖獗,有位农民给小麦喷了6 遍农药。他说,不喷药就欠收了,如果停止使用农药,蔬菜的产量将减少40%~65%,有的蔬菜甚至会绝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415 户种植小麦的农户中,有393 户农户对小麦使用过农药,其中14 户农户在小麦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3.4%;在507 户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324 户农户对玉米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 2 户农户在玉米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0.4%;200 户种植大豆的农户中,155 户农户对大豆使用过农药,其中只有1 户农户在大豆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0.5%;调查农户中有220 户种植蔬菜,所有调查农户都对蔬菜使用过农药,其中有192 户农户在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87.3%;45 户种植果树的农户全部对果树使用过农药,而且有41 户在水果收获前15 天使用过农药,占91.1%。不论是粮食还是蔬菜、果树,在收获前15 天是禁止使用农药的,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对农药使用规定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违规农户占很大比例。农户使用违禁农药情况的调查结果:338 户农户使用过甲胺磷,占调查农户的42.9%;151 户农户使用过除草醚,占调查农户的19.2%;101 户农户使用过氰戊菊酯,占调查农户的12.8%;有92 户农户使用过杀虫眯,占调查农户的11.7%;81 户使用过三氯杀螨醇,占调查农户的10.3%;59 户农户使用过甲拌磷,占调查农户的7.5%;46 户农户使用过久效磷,占调查农户的5.8%;30 户农户使用过克百威,占调查农户的 3.8%;28 户农户使用过涕灭威,占调查农户的3.6%; 23 户农户使用过甲基对硫磷,占调查农户的2.9%;20 户农户使用过对硫磷,占调查农户

化肥、农药污染处理

一、化肥污染的处理 1、改进施肥方式,正确施肥 正确施肥首先要使化肥的施用量合理,化肥的挥发、随径流的损失、渗漏淋失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施肥量正相关,所以减少化肥流失的关键是源头控制,即减少化肥用量。要综合考虑目标产量、土壤养分状况、其他养分输入情况、环境敏感程度,确定施肥量,以保证作物高产,收获后土壤基本无残留。深层施氮,肥效长而稳,后劲足,既可减少直接挥发损失、随水淋失及反硝化脱氮,还可减少杂草、稻田藻类对氮肥的消耗,而且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 2、增加有机肥用量 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肥用量, 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改良土壤团块结构和物化生物性质, 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生产状态, 减少土壤对氮磷钾的固定, 充分供应植物营养。 3、培肥土壤,选择适宜的耕作措施和灌溉方式 采用传统的精耕细作方法, 配以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并提高土壤肥力。 4、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技术栽培 生态农业能够减少、清除化肥引起的污染和恶性循环, 获得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水稻稻鸭混养可以通过鸭子的杂食性达到稻田除草除虫并可以做到鸭粪还田壮稻,最后达到稻鸭的“双丰收”。稻草、人畜粪便进行沼气发酵, 既可得到能源、杀虫灭菌、消除污染, 又得到优质沼气肥用于农业生产。 5、对于受化肥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 施用起抑制作用的物质(如: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由于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变缓,使氮素较常时间以铵的形式存在,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 6、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 以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为标准,注重管理,对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严格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 二、农药的污染处理 1、提高测报水平,合理选用农药; 2、调整农药的施用结构、使用方式及施用量,加强生物防治并推广无公害的农药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及农药用量,避免盲目用药。注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注意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之间的合理比例,应优先考虑生物防治结合人工防治,充分利用自然天敌,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禁止高毒低效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加大生物农药和新型广谱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的推广使用。 3、采取生物降解农药;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程渊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08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 摘要:现代农业中,最常用的化肥是无机肥料,这些肥料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就是化肥。化肥一般包含一种或多种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比一般自然肥料的营养要高。故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作用。本文阐述了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与环境污染,以及化肥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化肥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化肥,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关调查表明化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一、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每年有大量肥份流入水体,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氮的51%,这些江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 2.威胁近海生物:大量氮肥流失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营养条件,已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3.影响人类健康:人或牲畜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植物后,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 4.破坏土壤结构: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普遍严重。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关于农药与化肥的污染调查

关于农药与化肥的污染调查 调查人:魏启明指导教师:吴毓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愈来愈广泛。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因此,大量无限制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往往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关于农药的调查;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 农药施用后,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或渗入株体内残留下来,使粮、菜、水果等受到污染;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上(有时则是直接施于土壤中)或蒸发、散逸到空气中,或随雨水及农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和水生生物。农产品的残留农药通过饲料,污染禽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最终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慢性或急性病害。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危害较大的农药,主要是那些性质稳定、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不易降解转化,而又有一定毒性的品种,如滴滴涕(DDT)等持久性高残留农药。为此,研究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高选择性(即非广谱的)新型农药,已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 实验证明:蝌蚪存活实验 取蝌蚪若干只,分为两拨,分别用池塘中水标记为1组和喷过农药的水稻田间的水饲养标记为2组,十天左右发现1组中约90%发育成青蛙,而2组中约10%发育成青蛙。由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农药的危害是如此的巨大。 关于化肥的调查 化肥是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

浅谈化肥农药污染控制与防治

浅谈化肥农药污染控制与防治 农业污染中,化肥农药是重要的两大污染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广泛与普遍性,同时化肥农药污染范围大,随机性与隐蔽性强,监测难度大、量化控制难,因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控制中,化肥农药污染源必须要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伦理化肥农药污染控制与防治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标签:化肥农药;污染控制;预防 引言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其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而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产品有效供给、质量与质量提升基础上,对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污染与破坏,必须要做好防控。 1、化肥农药面源污染特点分析 (1)广泛性。农业发展中,面源污染源是不固定的,随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自然承载能力超出,沿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中,并广泛分布于地表层,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2)潜伏性。一般,农业面源污染有较长的潜伏期,比如化肥农药的使用过量,污染水体,伴随降雨与地表径流对水体安全造成影响,且农田中农药与化肥的存在时间使得农业面源具有明显潜伏性。(3)随机性,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有很大的随机与不确定性,除了区域降水与气象等影响因素,与土壤结构、地形地貌及农作物种类等隐私联系紧密,从而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随机性,增加了治理难度。(4)模糊性。农业化肥的使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作物类型、生产时期、土壤性质、使用方式与降水条件等,这也是相互作用与影响,使得农药化肥养分流失出现差异性。所以,农业面源污染模糊性比较强。 2、化肥农药污染成因 (1)农业发展中,环保立法发展缓慢,农业面源防治、环保监督与执法及生态管理管理法规依据不足,导致农业环境监管缺失,从而在化肥农药预防与农村环境保护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2)农业农村环保工作还没有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建立各部分分工协作机制,农药污染防控财政投入少,投入机制比较单一。(3)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生态环保知识普及教育不到位,产量型农业还有发展市场,农民片面追求最大化产品与最小化劳动强度,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加大了农业环境污染。另外,不重视环境效益,追求经济效益与个人利益,环境污染问题不忽略。(4)农村家庭承包是土地使用的主要形式,过于分散的使用权,一家一户耕作方式与种类齐全的产业结构占据主导,化肥农药污染出现”点多、面广、分散及难处理”的局面,不利于推广化肥农药污染防控技术,农业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产前、产中与产后无法实现全过程控制与一体化质量管理。(5)农业技术推广中,缺乏完善的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化、资源使用、绿色有机食品

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般的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同时,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粮食产量也实现了连续增产。然而,这背后付出太大的代价与上述成就相伴的是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包括化肥、化学农药等。1996年至2006年间,中国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60%,农药的使用量则同比上涨了80%【1】。化肥、农药的使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对全球环境变异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日益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成为关乎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村环境;化肥;农药;污染;原因分析;处理对策 [引言]:药、化肥是近百年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类“神奇”物的大量使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大量增加了食物产品,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品,解决了长期以来人类食品短缺问题,全世界为此欢欣鼓舞,用“人类已经战胜了千百年来阴魂不散的饥馑”来赞誉这类神奇之物的功效。然而,近几年来人们发现,石油时代大量使用这类农用化学品的结果是,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生产了许多不安全的食品,并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下面对化肥、农药情况作出分析: 一、我国农用化学品使用状况,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征分析 1.化肥的使用情况 我国从1935年起就开始生产化肥,但到1949 年化肥的年产量才达0.6万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化肥工业飞速发展,1997 年年产量达2911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氮肥年产量207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表一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变化【2】

肥料、农药使用现状及污染状况调查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 品 文 档

肥料、农药使用现状及污染状况调查 一、迎霜茶在一年的生长期内需要使用肥料以及农药的情况 二、根据绿色食品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分析和判断是否符合标准?并选择合理的种类及用量。 迎霜茶肥料用量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迎霜茶农药使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三、肥料、农药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制订预防措施 1、肥料、农药污染现状 2、肥料、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 肥料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要求,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大,由此对环境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①在肥料中混杂的有害成分,被茶树吸收而储存在茶叶中,通过饮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②长期施用化肥,茶园有机质减少使地力下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变坏,而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③肥料成分,特别是氮肥自土壤中渗人地下水或流人池塘、江河、湖海,造成水体污染。 化学肥料污染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氟污染和肥料的过量施用。据调查,使用的部分磷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如磷矿石中常含有100mg/kg的微量镉,大量施用富含镉的磷肥,则有可能发生镉的土壤污染。目前,在磷肥中镉超过20mg/kg的产品并不多,在短期内尚不致污染土壤或累积到危害程度。磷肥中的铅含量范围41.5~379.8mg/kg,尤其是以磷矿石为原料的磷肥,有的含铅量竞高达800mg/kg以上。有报道,各种有机肥中铅含量为10~37mg/kg。

汞在化肥中的含量一般在1 mg/kg以下,但使用富含汞的废硫酸为原料,生产的化肥中常含较多的汞。铬在磷肥中的含量一般是每千克几十毫克,但有的高达几百毫克。因此在进行无公害茶叶(尤其是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时,在施用肥料前应对其进行检测,防止重金属污染茶园土壤和茶叶。 各种类型的磷矿,含氟量基本上与全磷量成正比,即磷矿中含磷量高的,含氟量亦高,基本上在0.4%~3.68%范围内,平均2.2%左右,因此长期使用磷肥,会导致土壤中氟含量的增高。对某些原土壤中含氟较高的地区,更可能增加其氟污染的严重程度。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肥力和土壤酸度下降,并污染了空气和水质。据调查,我国低丘红壤茶园土壤pH在5.0以下的达70%以上,而且发现不少pH在3.0以下的茶园。茶园土壤酸化除自然酸化、大气污染及酸雨增多等因素外,长期大量偏施化学氮肥,引起土壤盐基元素的吸收和淋失也是茶园酸化的另一方面原因。 预防肥料污染的措施: 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 目前,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 2、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包括秸秆、动物粪便、绿肥等。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 3、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化肥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4、加强土壤肥料监测和管理注重管理 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 5、施用化肥增效剂 施用化肥增效剂,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 6、改进施肥方法 应根据化学肥料的性质确定施肥方法,如氮、钾肥应深施,磷肥宜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掺混后施用 农药污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农药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指化学农药。一般是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鼠害和其他有害生物(含卫生害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及加工制剂。给茶叶带来农药残留原因一是喷药,二是其他间接途径造成。 农药喷施在茶树芽叶上后,其中一部分农药沉积在茶树芽叶表面,另一部分渐渐渗入茶树组织内部,如果农药被茶树的茎、叶等器官吸收,可以随植物液流输导到其他部位。这些农药在日光、雨露、温度等外界因素和茶树体内等因素作用下,逐渐分解和转变为其他无毒物质,使农药残留逐渐降低。在这些农药还没有完全降解时便采收下来,经加工后制成的成茶中便会含有农药残留。采摘日期距喷药日期愈远,茶叶中残留的农药数量也愈低。因此,为了控制和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选用降解速率快的农药品种,并严格按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等待期)进行采摘,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控制农药残留的技术措施。 间接途径影响茶叶内的农药残留,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喷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

2012—2013 学年上学期实训作业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 ——生态学专题讲解环节 学校 :XXXX 院系 :XXXX 班级 :XXXX 组别 :XXXX 姓名 :XXXX 学号 :XXXX 日期 : XXXX

目录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 0 一、农药、化肥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0 (一)农药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0 (二)化肥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1) 二、农药、化肥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 (一)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 (二)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 三、农药、化肥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5) (一)农药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6) (二)化肥不正当使用污染环境的解决对策 (6)

农药、化肥使用污染农田环境现状及对策 一、农药、化肥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一)农药的不正当使用从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农药流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时甚至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 1. 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 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如鱼、虾)造成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 2. 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最终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对同种病菌、害虫的防治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药量,不然不能达到消灭病菌、害虫的目的,形成恶性循环。 3. 杀伤有益生物 绝大多数农药是无选择地杀伤各种生物的,其中包括对人们有益的生物,如青蛙、蜜蜂、鸟类和蚯蚓等。这些益虫、益鸟的减少或灭绝,实际上减少了害虫的天敌,会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农业生产。

农药污染的现状

农药污染的现状、原因及防止对策 1 农药污染现状 近年来,农药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壤和水体、粮食、蔬菜、水果等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污染上。农药残存在农作物体内形成一定的积累,造成人畜中毒;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破坏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1.1 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 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不仅寄主植物本身吸附大量农药,而且通过渗透进入植物内部,造成农药残留,进而对农产品产生污染,尤其是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产品农药残留将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2009年,据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蔬菜农药残留量抽查结果表明:农药检出率达36.7%;农药残留量超标率23.3%,还检出了国家明令禁止或限用的农药甲胺磷、对硫磷、毒死蜱、氧化乐果、敌敌畏等。 1.2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农药不断地通过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的传递,逐级浓缩,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受害也最严重。据调查,我国每年发生农药急性中毒约1.3万例,死亡1000例以上。急性农药中毒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则往往被人忽视。农药进人人体后,参与人体生理代谢过程,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且大多数农药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作用,这是目前各类危险性病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3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它对环境介质的污染,主要是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据调查,粉剂农药的利用率仅为10%,液体农药的利用率仅为20%左右,其余40%~6o%降落到地面,20%--40%的药剂漂游于空中。空气中的农药又可通过降水返回陆地,并随着降水和灌溉传播或随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1.4 大规模的使用农药破坏了生态平衡 大规模的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同时,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据报道,1948年全球抗药性害虫有l4种,1981年达到589种,目前已超过1500种。害虫产生抗药性后,使得防治效果降低,需要不断增加用药次数、浓度和用量等,或者应用新的活性更强的杀虫剂,这样必然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 导致农药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1 对农药的危害性普遍认识不足混淆高效和高毒的概念,许多人认为某药使用23rain后害虫死亡就是高效,专门购买高毒、高残留农药,至使我国高毒高残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不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和环境安全,刚刚喷过剧毒农药的蔬菜、水果随后就采摘上市,随便在河流、池塘、水井等处配药和冲洗施药 器械,农药包装物残留物乱扔乱丢。 2.2 违规使用农药比较普遍 生产中,农民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化肥的超量使用导致地下水污染加剧,而农药的滥用致使其在环境及农副产品中的残留 现象日益严重。目前使用的农药中以杀虫剂为主,约占农药总用量的78%。据河北省农业植保部门的统计,在菜叶上使用过高(剧)毒农药的种植户占32.8%;几乎100%的农户用药浓度和用药量超标。温室种植,施底肥往往要加入3911或对硫磷、呋喃丹、六六粉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以杀死地下害虫。调查发现,菜农们普遍使用一种黑色的颗粒物(据查证是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农民说:“这种农药不仅能防止韭菜生蛆,还能使韭菜长得壮实,叶片宽大翠绿,人们都愿意买,但我们自己不吃,主要是向外卖”。可见,韭菜普遍使用剧

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关调查表明化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农药一旦进入环境,其毒性、高残留性便会发生反应,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 1.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移,污染全球。特别是滴滴涕,它除了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分散性外,滴滴涕还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它能随水汽共同蒸发到处流传,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也是很普遍的。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吨滴滴涕,其中有100万吨左右仍残留在海水中。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由于在其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下落在土壤中。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以对粘土和于含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三、化肥与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1.化肥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①科学施用钾肥。合理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等进行配合施用。 ②科学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 0.5~1厘米以内;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困难,降低了肥效。 ③广泛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有机质是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另外它还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而且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④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⑤积极推广垃圾堆肥。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产生,既处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①防止农药污染的途径。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农药化肥施用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情况浅析

农药化肥施用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情况浅析[摘要]随着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的逐步治理,农药化肥施用造成的农业 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体。本文分析了我国化肥农药施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成因及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的情况,提出了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对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农药;化肥;饮用水源;污染;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药和化肥施用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体。2010年10月,水利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报告显示,中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天然劣质水问题突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乡镇企业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集约化养殖场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落后等。 长期以来增加化肥农药的施用一直被农民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却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的元素及化合物进入土壤和饮用水源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降解、转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每年因化肥农药残留、畜产品激素、抗生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的使用,不但大量消耗了能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并进而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民体质。 1、我国化肥农药施用及污染现状 1.1我国化肥施用及污染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有关调查资料,2009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为5404.4万吨,其中湖南省为231.6万吨;预计2011年达5450万吨。全国耕地化肥施用量折纯约每公顷375公斤,以氮肥的施用量为例,已经是美国的3倍,法国的1.5倍,德国的1.6倍,远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225千克/公顷的化肥使用安全上限。 我国化肥投入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施用量过高、肥料配比不合理和流失严重等问题。全国氮、磷、钾比例约为100:45:17,配比结构呈现氮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偏低,无机化肥过多,有机肥太少的特点。不合理的肥料配比容易造成土壤酸化,地力下降等问题,化肥营养元素的富集和流失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最重要部分。 中国的化肥利用率很低,氮、磷、钾分别仅为30-35%,10-20%和35-50%,大约相当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剩余的部分除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