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答案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答案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答案

2019年《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九)

(100分)

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运动单位

【参考答案】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2.基础代谢

【参考答案】人体在清晨而又极端安静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3.自动节律性

【参考答案】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为自律性。

4.运动员心脏

【参考答案】自19世纪末Henschen首次发现运动员心脏肥大,并定义为“运动员心脏”,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以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称为运动性心脏肥大(exercise cardiac hypertrophy),这是运动员心脏的重要特征表现。

5.重力性休克

【参考答案】当身体由卧位突然转为直立位时,可因大量血液淤滞于下肢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大幅减少,引起脑部缺氧而发生头晕甚至晕厥,该现象称为重力性休克。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呼吸由哪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呼吸过程共包括外呼吸、气体的血液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过程,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血液把外呼吸吸入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排出体外。

(3)内呼吸是指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2.简述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参考答案】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四种途径实现的。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能接受剌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将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中枢在脑和脊髓,能对各种刺激进行分析判断,产生反应信息,传出神经则将中枢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信息传递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

(2)体液调节

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器官、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被调节的细胞或组织称为靶细胞或靶组织。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就是借体液循环的通路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一般来说,自身调节的幅度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由于生物体内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程序性变化具有生物“预见性”,产生了更完善的适应过程。

3.简述不同能源物质的恢复特点及实践意义?

【参考答案】(1)磷酸原的恢复

磷酸原是体内恢复速度最快的能源物质,恢复一半的时间为20~30秒,基本恢复的时间为2~5分钟。剧烈运动后,当磷酸原恢复至一半以上时,机体即可维持原有的运动强度,因此两次剧烈运动的时间间隔不能短于30秒;组间休息时间间歇应控制在4-5分钟为宜,以保证磷酸原完全恢复。磷酸原的恢复主要由有氧氧化系统提供能量(糖酵解系统也可能参与供能)。运动过程中磷酸原消耗的越多,其恢复过程需要的氧也越多。

(2)肌糖原贮备的恢复

肌糖原是人体内糖类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也是机体进行有氧氧化供能和糖酵解供能的能源物质。研究发现,足够的肌糖原储备量可减少运动肌对血糖的利用量,延迟血糖水平下降,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出现,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因此运动后肌糖原储量的恢复状况对维持和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肌糖原恢复速度主要取决于运动模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和膳食。当机体进行2小时耐力性运动至力竭后,如补充高糖膳食,肌糖原完全恢复大约需要46小时。就恢复速度而言,运动结束后前10小时恢复速度最快,这可能与体内糖异生作用较强,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较高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耐力性运动后应特别注意运动后恢复初期10小时高糖膳食的补充,尤其注意运动后2小时内增加食物中的糖量而在随后的46小时至5天内,也应注意补充高糖膳食。

在进行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后,肌糖原恢复速度受膳食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发现,机体进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至力竭后,无论食用普通膳食还是高糖膳食,肌糖原在24小时内都能完全恢复,而且在运动后前5小时恢复最快。大强度间歇性运动与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后肌糖原恢复的差异,可能与间歇性运动后血糖浓度升高、血乳酸水平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较高水平的血乳酸可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后被肌肉利用,而血糖则可直接用于合成肌糖原。因此,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后膳食对肌糖原储量的恢复影响较小。

(3)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

肌红蛋白是存在于肌肉中的一种结合蛋白,具有和氧气结合的配位点,能够接受从血红蛋白运来的氧气,并贮存于肌细胞内,为肌肉组织提供氧气。运动过程中,氧合肌红蛋白大量解离释放氧气被肌组织所利用。氧合肌红蛋白恢复速度很快,运动后仅需要几秒钟即可完全恢复。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很重要。

(4)乳酸再利用

乳酸是糖酵解供能系统代谢的终末产物,因其蕴藏有大量的能量,因而又是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重要氧化基质,每分子乳酸彻底氧化可生成18个分子的ATP,乳酸作为重要的氧化基质,为肌肉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能量。与此同时,乳酸又可通过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有效地再利用。

骨骼肌不仅是乳酸生成的主要场所,也是乳酸再利用的主要场所。布鲁克斯(Brooks,1986)研究认为,肌肉收缩时产生的乳酸经由乳酸穿梭系统进行转运,约有半数以上是在工作肌不同类型的肌纤维中通过重新分配而被利用(继续氧化分解)。乳酸穿梭转运的形式有:

①工作肌中乳酸穿梭。即运动过程中肌肉产生的乳酸,在不同类型的肌纤维中进行重新分配和代谢的穿梭转运形式。剧烈运动时,Ⅱb型快肌纤维中产生的乳酸通过乳酸穿梭系统不断“穿梭”进入邻近的Ⅱa型快肌纤维或IⅠ型慢肌纤维,之后,乳酸被氧化为丙酮酸,最终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合成ATP,供肌肉收缩之用。

②血管的乳酸穿梭。即运动时肌肉产生的乳酸借助肌纤维与血液中的乳酸和[H浓度梯度,穿越肌细胞膜弥散进入毛细血管,再通过血液循环将乳酸运输到体内其他器官进行代谢的穿梭转运形式。乳酸经血液循环既可进入心肌和非运动肌被氧化利用,又能进人肝和肾脏作为糖异生作用的底物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细胞利用合成肌糖原或补充血糖的消耗。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运动性心脏肥大与微细结构重塑

自19世纪末Henschen首次发现运动员心脏肥大,并定义为“运动员心脏”以来,人们对运动员心脏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运动员心脏的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量的研究揭示了运动员心脏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改变。

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以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称为运动性心脏肥大,这是运动员心脏的重要特征表现。运动性心脏肥大通常呈中等程度肥大,重量一般不超过500g。

运动性心脏肥大具有明显的项目特点,耐力运动员的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全心扩大,同时伴有左室壁厚度的轻度增加,又称离心性肥大;而力量运动员的心脏肥大则表现为以左室壁增厚为主,而左右心室腔的扩大不明显,又称向心性肥大。

离心性心脏肥大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全身性耐力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长期承受这种容积负荷的刺激,便形成了心腔扩大;而向心性肥大则主要是由于在力量练习时,骨骼肌持续收缩并常常伴有憋气等因素,使得血管的外周阻力显著增加,运动时的血压急剧升高,因而心脏泵血的后负荷增加,久之导致心肌纤维增粗,左室壁增厚。

在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同时,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氧化酶、毛细血管、肌浆网、心肌细胞的特殊分泌颗粒及神经支配等徼细结构均会发生相适应的变化,即发生了心脏重塑。心脏

重塑保证了心肌细胞的氧化代谢能力及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与其形态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在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同时,其能量代谢及调控能力随之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功亦显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性心脏肥大及心脏重塑是心肌细胞对长期运动训练的种良好适应,是功能性代偿所致,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运动训练停止一段时间后,心脏的形态及结构会逐渐回归到运动训练前的水平。

(2)运动性心动徐缓

一般人安静时的心率为60-100次·min-,平均75次·min。长期进行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可使安静心率明显降低。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女运动员的平均心率约为59次·min-1,且男、女运动员的最低心率只有37次·min-。这种由于运动锻炼或训练,导致安静时心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现象,称为运动性心动徐缓。调查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性心动徐缓发生率约为55%,且具有明显的项目差异,耐力项目运动员最高,花样滑冰运动员发生率约92%,而举重项目的发生率最低,仅为16%。

运动性心动徐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训练所引起的心肌肥大会导致心搏量增多,满足机体需求时无需更快的心率;同时,可能由于长期运动训练改变了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关系,使控制心脏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运动性心动徐缓的意义在于安静时心率的降低,一方面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率贮备,从而增强了运动时的心力贮备;另一方面则使心动周期延长,心脏在一次工作之后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使心脏的工作更加高效省力。一般认为,运动性心动徐缓是心脏功能对长期运动训练的良好适应,可将其作为评价运动员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3)心脏泵血功能改善

长期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三种不同的状态。①在安静状态下,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和普通人由于机体的代谢水平相同,心输出量并无太大差异。但普通人的心率快,搏出量较小,而运动员则表现为心动徐缓,搏出量大。②在定量负荷运动时,有训练者心率的增幅小,而心搏量的增幅大,心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这是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肌工作的机械效率提高,在与普通人完成相同的运动量时,能耗少,更加轻松省力,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减小。③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备量。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但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一般人心搏量最大可达120mL,心输出量约为20—25L·mn-1,而有训练者心搏量可高达160mL左右(优秀运动甚至高达180-200mL),心输出量最大可达40L·min-,表现出很高的心脏机能储备量。

2.试述从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参考答案】(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神经-肌肉接点是实现兴奋由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的装置。

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其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个部分。突触前膜为神经轴突膜的增厚部分,其轴浆中有大量内含乙酰胆碱的囊泡。突触后膜是指与之相对应的肌细胞部分(即运动终板),此处的肌膜形成许多皱褶,以增大其面积。运动终板上有乙酰胆碱受体,它能与乙酰胆碱发生特异性结合。此外,终板膜还有大量的胆碱酯酶,它可以水解乙酰胆碱使其失活。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相沟通,轴突末梢与终板膜相间隔。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和终板膜电位变化来实现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当运动神经元兴奋时,神经冲动沿运动神经纤维传至轴突末梢,并刺激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使膜上的钙通道开放,使得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膜,触发轴浆中的囊泡向突触前膜的内侧面靠近。

②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其中所含的ACh被释放进人突触间隙,随后立即与突触后膜的ACh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Na+和K+等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除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③由于突触间隙中和终板膜上有大量胆碱酯酶,在其作用下每次冲动从轴突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在约2ms的时间内被全部水解而失活,从而维持神经-肌肉接头下次正常的传递功能。

(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

肌细胞兴奋过程是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中介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质以及Ca2?由胞质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横管系统对正常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横管膜实际上是肌膜的延续部分,当肌细胞兴奋时,动作电位可沿着凹入肌细胞内部的横管系统传导,深人到三联管结构和肌小节的近旁。兴奋传至三联管后,引起横管膜去极化,致使终池上Ca2?释放通道大量开放,终池中的Ca2+顺浓度梯度迅速进入到肌浆中,使肌浆Ca2?浓度比静息时提高了

约100倍,实现了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Ca2?被认为是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媒介物。

(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关于肌肉的收缩机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Huxy等就提出用肌肉收缩的滑行理论来说明。该理论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出现明带的长度缩短,而暗带长度不变,相应H区变窄。即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主动向暗带中央移动,结果各相邻Z线都互相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然而,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粗、细肌丝滑行的,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其机制已基本上能从构成肌丝的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得到阐明。

在分子水平上肌肉收缩实际上是构成粗肌丝的肌球蛋白和构成细肌丝的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细肌丝中的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则起着控制作用。其基本过程如下:

①当肌细胞兴奋动作电位引起肌浆Ca2?的浓度升高时,Ca2?与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传递给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后者构型亦发生变化。结果可使原肌球蛋白从肌动蛋白双螺旋结构的沟沿滑到沟底,安静时抑制肌动蛋白和横桥结合的因素被解除,暴露出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

②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肌动球蛋白可激活横桥上的ATP酶,在Mg2?

参与下,ATP分解释放能量,引起横桥头部向粗肌丝中心方向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当横桥角度发生变化时,横桥头部与肌动蛋白解脱,并恢复到原来垂直的位置。紧接着横桥又开始与下一个肌动蛋白的位点结合,重复上述过程,进一步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只要肌浆中Ca2?浓度不下降,横桥循环运动就不断进行下去,将细肌丝逐步拖向粗肌丝中央,于是,肌小节缩短,肌肉出现缩短。

③当刺激中止后,终池膜对Ca2?通透性降低,Ca2?释放也停止。肌浆膜上的钙泵迅速回收Ca2?,使肌浆Ca2?浓度下降,钙与肌钙蛋白结合解离,肌钙蛋白恢复到原来构型,继而原肌球蛋白也恢复到原来构型,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重新被掩盖起来,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粗、细肌丝退回到原来位置,肌小节变长,肌肉产生舒张。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 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4、什么是准备活动,它有什么生理作用。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学对象 1.财政学的本义: 2.财政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 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其中的机制与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机制与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 (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核心问题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市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4.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5.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6.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最新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生殖 3、兴奋性 4、稳态 5、自身调节 6、反射弧 7、反射 8、非条件反射 9、体液调节 10、局部体液调节 11、反馈 12、正反馈 13、负反馈 14、神经调节 15、神经-体液调节 16、前馈 17、生理学 18、反应 19、阈刺激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血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电位变化 D.反射活动 4、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负反馈调节 5、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调节的是。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减压反射 D.比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 6、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 C.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7、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血液 D.淋巴液 8、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随机多变 C.相对稳定 D.绝对不变 9、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0、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 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C.物质交换的场所 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 11、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纤维拉长而收缩力加大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12、负反馈的调节作用是。 A.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 B.使血压 C.使心率不致上升过快 D.使排尿反射进一步增强 13、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14、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 B.细胞外的液体 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 D.血液 1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16、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 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三、填空 1、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______法,法。运动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世纪年代开始的。 2、细胞外液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和血液中的。 3、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__,它由构成,是与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4、运动员听到枪声起跑属于调节。 5、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和三个特征。 6、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作用具有、和的特点。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兴奋与兴奋性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阈强度正反馈负反馈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A.基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先短后长, D.无区别。 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C.可逆过程, 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 B.兴奋性下降到零, 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 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 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K+内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11、听到枪声起跑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改变, C.适应是在某一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功能与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性变化, 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 三、填空题 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它由_____构成,是_____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静息时,膜对_____有很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____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 4、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维持_____的能力和对_____的耐受力。 5、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 6、当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时,既要调节_____以完成一定的动作,又要调节_____以保持稳定。 四、判断题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2、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3、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稳定不变的,故称为稳态。() 4、将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反应。() 5、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显著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从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称为抑制。()

运动生理学博士真题-上海体育学院

上体2013-2005年博士真题 1,乳酸阈定义,应用 2,最大摄氧量,影响因素 3,姿势反射,种类及实践应用 4,运动对皮质和髓质影响 5,运动强度的生理学指标,如何确定中小强度运动?长期运动对人体的影响6,Aerobic Edurance 和 Aerobic Power 概念,训练手段和评价指标的区别 05年运动生理学考博试题 1、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2、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3、疲劳产生的原因。 4、低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5、运动机能评定应注意的问题。 6、判定过度疲劳的指标。 06年生理学考博试题 一、10个名词解释 呼吸、运动处方、运动性疲劳、内环境、稳定状态、中枢延搁、进入工作状态、自由基、三联管、单收缩、心动周期。 二、论述 1、后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特异性传导系统与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作用 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引起不特定感觉。 3、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与原则。 4、肌肉类型 5、疲劳的判断与恢复 6、中长距离跑人体呼吸系统和能量供应的特点。 07年生理学试题部分内容 1、简答题 5分X4 共20分 2、选择题 2分 X10 共20分 比较简单,请注意下上体那本生理学的那些细节,或者容易出选择题的内容。 3、论述题 20分X3 共60分 1)短游200M的身体机能特征 2)林加尔德现象、瓦尔瓦萨现象 在进行静力性工作时,呼吸和循环机能变化没有运动后明显,这种生理反应称为“林加尔德”现象。 体操练习中静力性工作产生憋气,血压随动作的进行和恢复出现特殊变化的规律。其特征表现为: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再上升,而后恢复到动作前水平;血液量也呈现先少、后多,再恢复常量。称这种变化为瓦尔沙瓦现象。3)心率/血压在运动训练学中的作用或者是心率/血压在运动中的作用 4) 无氧耐力

运动生理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呼吸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4、憋气时胸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5、吸气时肺压下降。(+)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10、胸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13、Hb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19、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21、A 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 二、选择题: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A)的原动力。 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 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A ),而呼气过程是() A、主动的,被动的 B、被动的,主动的 C、主动的,主动的 3、呼气时肺压(),而吸气时肺压(B )。 A、减小,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4、胸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C )状态。 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5、潮气量是指(B)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A、运动时 B、平静时 C、最大呼吸时 6、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C)。 A、最大通气量 B、最大肺容量 C、肺活量 7、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C)的影响。 A、呼吸深度 B、呼吸频率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 8、肺泡通气量正常情况下(B)肺通气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9、解剖无效腔是由于一般呼吸道(B)而得名。 A、血流较少 B、无气体交换 C、无神经支配

陈共《财政学》第9版配套题库

陈共《财政学》第9版配套题库 陈共《财政学》(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二、判断题 三、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论 第五章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六章经常性支出——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七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二 第八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第九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十章税收原理 第十一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十二章税收制度的演进和我国税制改革 第十三章我国现行税制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第十五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十六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第十八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论 第五章公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六章经常性支出——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七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购买性支出之二 第八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第九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十章税收原理 第十一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十二章税收制度的演进和我国税制改革 第十三章我国现行税制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 第十五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十六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第十七章财政政策 第十八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资本性支出[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答: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和公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这种支出的明显特点是,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所以,资本性支出不能全部视为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因为它所形成的成果有一部分是在当期受益,但更多的是在以后的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1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10、正反馈*11、负反馈 四、简答题: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 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 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 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是肌小节。()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的伸展性和粘滞性没有影响。()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6、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强度。() 7、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9、时值是评定组织收缩的一个重要指标。()10、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1、静息电位水平为+70mv—+90mv。()1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表示组织兴奋达最高水平。() 13、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表示组织的兴奋达最低水平。()14、动作电位产生的一瞬间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15、兴奋在神经上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16、兴奋在神经肌肉上的传导实际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17、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未稍的接点。()18、运动终板神经未稍释放乙酰胆碱。() 19、终板电位不等于动作电位。()20、兴奋是电变化过程而收缩则是机械变化。() 21、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22、横桥与肌凝蛋白结合导致了收缩开始。() 23、最大收缩与刺激强度呈现正比。()24、一次电刺激可产生一次强直收缩。() 25、等长收缩不表现为作功。() 26、等张收缩时肌肉张力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