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曲和断层的处理

褶曲和断层的处理
褶曲和断层的处理

褶曲的处理

通过对褶曲的判断、观测、探测,已基本查明它的位置、方向及产状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对褶曲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大型褶曲

(1)褶曲轴线作为井田边界。有些大型向斜,由于埋藏较深,开采困难,多作为井田边界,其两翼分别由两个或几个井田开采。有些大型宽缓背斜,两翼煤层距离较远,井下难以形成统一的生产系统,可以褶曲轴为界,两翼分别有两个井田开采。

(2)大型褶曲在井田开拓部署中的处理方法。不是所有的大型褶曲都必须作为井田边界,在有的井田内也可以有大型褶曲存在。若在井田内有大型背斜构造,开拓系统中常把总回风巷道布置在背斜轴附近,两翼煤层均可利用。有些位于向斜构造的矿井,常把运输巷道布置在向斜轴部附近,用一条运输巷解决向斜两翼的运输问题。

如果利用立井或斜井开拓,井筒位置最好不要布置在向斜附近,因为这种井筒布置须留较大的保护井筒,损失煤炭资源。大型向斜的煤层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现象,必须加强支护,否则极易发生垮塌事故。在高瓦斯矿井中,若岩层透气性差,背斜常是瓦斯突出危险区,应引起足够重视。

2.中型褶曲

(1)以褶曲轴线作为采区中心布置采区上山或下山。对开阔的平缓褶曲,以向斜轴部作为采区中心,向两翼布置工作面,采区走向长可达1000m以上(图6-12)

(2)以褶曲轴作为采区边界。在较紧闭的褶曲,次一级构造往往发育,因此常以褶曲轴部作为采区边界(图6-13)

(3)工作面直接推过褶曲轴。当褶曲较宽缓,而规模不太大时,可布置单翼采区,工作面直接摔倒过褶曲轴部。

3.小型褶曲

(1)采面重开切眼生产。在小型褶曲发育地区,常见到煤层突然增厚或变薄,甚至不可采,使工作面无法通过,需要重新开掘切眼进行生产。

(2)采面运输巷改造取直。煤矿要求运输巷在60m内不能有大的弯曲,弯曲过多无法使用。由于小褶曲存在,使煤层平巷弯弯曲曲,为满足生产要求,巷道需要改造取直。

断层的处理

1.开拓设计阶段对断层的处理

(1)井田边界和采区边界的确定。凡是井田内遇到落差大于50m的特大型断层时,应以该大型断层作为井田边界。如河北峰峰矿区井田划分(图6-19)多以大断层为界。

划分采区时,也应以断层作为采区边界,但采区的走向长度应尽量与正常采区走向长度挖。一般当两条断层之间的煤层走向长度大于800m-1000m时,可以这两条断层为界,划为一个采区,用两翼上山方案进行开采(图6-20a);当断层落差大于20m,断层之间走向长度在400m-500m时,以断层为界划分采区,用单翼上山方案开采(图6-20b)。

(2)井筒位置的选择。一般立井井筒要布置在倾角较大的大断层下盘,距断层30m-50m 以外的位置(图6-21)。

对于倾角小的断层,立井井筒无法避开断层时,只能在井筒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选择煤层层数少的地点穿过断层,且井底车场的位置要避开断层带。斜井井筒也要以同样的原则处理。

(3)运输大巷的布置。运输大巷是需布置在较坚硬的岩层中,且尽量少改变方向。但在断层错动处,断层上盘、下盘的煤岩层位移较大,甚至与另一盘的含水层相遇,因此必须

考虑巷道的改道问题。如图6-22所示,AB组运输大巷翼与中央石门接近时,有一条F13断层落差较大,其下盘为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为防止水患,在距石灰岩30m处向北改变巷道方向,穿过断层后,再沿原来位置掘进,与石门连通。这样不但解决了巷道的改向问题,也缩短了中央石门的长度。同样,BC组运输大巷遇断层F15后也需要改变方向,以避开煤层,使大巷布置在坚硬的岩层之中。

(4)采区内块段划分。被断层切割破坏的地区,要综合考虑断层的位置、落差、被切割分段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已有的生产系统等因素来划分开采块段,要尽可能地将较大断层留在各块段之间的煤柱当中。

(5)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选择井田开拓方式时,要考虑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中断层占重要地位。在缓倾斜煤层中,用斜井开拓较好(图6-23a),如果煤层遇到断层破坏,产状发生变化,就应采用立井结合主要石门的开拓方式(图6-23b).

2.巷道掘进阶段对断层的处理

(1)平巷过断层。平巷过断层分为穿过煤层顶板(或底板)和顺断层面掘进两种方式。

当煤层平巷遇断层后,要求不改变巷道坡度而可改变巷道的方向过断层,其中有破顶板掘进和破底板掘进两种情况。前者是煤层平巷过断层在断层上盘改向破顶板进入下盘煤层(图6-24a),后者是煤层平巷过断层在断层下盘改向破底板进入断层(图6-24b)。至于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应根据岩性有利施工、距离短少丢煤等因素综合考虑。

当煤层平巷遇斜交正断层,如果断层带的压力不大且没有瓦斯及水的威胁时,可沿断层带掘进并进入另一盘煤层(图6-25a);如果断层带岩石破碎、压力大且又有瓦斯和水的威胁时,则不能紧靠断层面开据巷道,而应使巷道穿过断层后,距断层面一定距离,平行断层走向开掘石门进入另一盘煤层(图6-25b).

(2)倾斜巷道过断层。上山、下山等倾斜巷道遇断层后,可以根据生产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断层。

当断层落差较小时,根据断失盘是上升还是下降盘分别采用挑顶、挖底或挑顶挖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断层。无论选择什么方式,都必须使改变后的巷道坡度变化不大,有利于运输。当断层落差较大时,为防止丢煤和少掘巷道,可根据巷道用途(运输巷或回风巷)、断层面和煤层面产状(同向或反向)、断层性质等采用改变巷道坡度或掘石门的办法通过断层(图6-26)。

3.回采阶段对断层的处理

(1)采用强行通过的方法。当断层落差较小,并满足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采用强行通过断层的方法。

(2)在普采及爆破采煤工作面内,断层落差小于煤厚时。

在综采工作面内,当断层两盘对接部分的煤厚大于液压支架的最小支撑高度时。

在综采工作面内,当断层两盘对接部分的煤厚小于液压支架最小支撑高度,但断层顶底板岩性较软,采煤机能切割时。

(2)采用重开切眼的方法。当断层落差大于煤厚时,对于倾向断层或斜交断层可采用重开切眼的方法,即提前在断层另一盘重新开掘切眼,待工作面推进到断层处,停止采煤,工作面搬家到新切眼内继续开采。

(3)采用划小工作面的方法。当断层落差大于煤厚时,对于走向断层,可在断层两侧补掘中间平巷,把原来一个采面划分为两个采面分别回采。对于落差一端大、一端小的斜交断层,可采用全采与分采相结合的方法,把断层上盘、下盘煤层结合起来开采。

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断层破碎带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⒈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⒉铁道部《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⒊铁道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10003—2005。 ⒋朔州至准格尔线六狼山隧道设计图、施工图。 ⒌六狼山ZSKZ-1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准朔铁路六狼山特长隧道全长15175m,单线隧道,进口里程为改DK20+575,出口里程为改DK35+750。进口至改DK35+450以14%的坡度上坡,改DK35+450至出口以9%的坡度上坡。翼墙式洞门,隧道最大埋深为443m。 为开辟施工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隧道设5座斜井,斜井共长4650.8m,其中1#斜井长557.1m、3#斜井1116.67m、4#斜井1396.11m、5#斜井1068.86m、6#斜井512.56m。1#斜井为双车道斜井,其余斜井为单车道斜井。1#、4#斜井在施工完毕后改做紧急出口,用于隧道发生灾难是的逃生疏散通道。3#、5#、6#斜井在正洞施工完毕后,整理好斜井内排水系统后封堵。 隧道正洞Ⅱ及围岩占22.1%、Ⅲ级围岩占29.1%、Ⅳ级围岩占23.6、Ⅴ级围岩占25.2%。围岩级别变换频繁,施工方法需频繁转换。

隧道经过三个断层带,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其中改 DK24+887~DK24+937段、DK27+025~DK27+145段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3斜0+60~3斜1+10段、4斜8+04~4斜9+60段、5斜6+65~5斜7+15段、5斜8+93~5斜9+38段、6斜0+57~6斜0+80段洞身通过断层破碎带,围岩很破碎。岩性主要为片岩、页岩、砂岩且夹薄层泥灰岩,节理、层理及裂隙发育,层面交错,风化严重,呈压碎状态,致使围岩自稳能力差,极易发生坍塌事故,成型困难。 为保证隧道正洞或斜井在通过围岩断层破碎带时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三、施工方案 1、台阶法开挖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能力,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不(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立足于各工序间协调统一,措施得当,快速通过破碎带。在拱部超前小导管或者管棚注浆预结围岩的保护下,根据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位置关系,采用全断面或台阶法开挖。当采用台阶法开挖时,正洞及双车道斜井采用三步台阶法进行施工,单车道斜井采用两步台阶法施工。在破碎带围岩风化严重至几乎没有自稳能力的情况下,采用中留核心土,周边采用风镐环形开挖,待环形开挖完成并初期支护后,再用挖掘机开挖核心土部分。 下断面施工采用分部开挖法,先行开挖中槽,再左右交错开挖马口,接下部钢架。施工均遵循“随挖、随接、随喷”的原则。如图1、

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版

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 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 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 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 2.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一排棵棵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必 要时在第二排柱上打戗柱加强支护,戗柱

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 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顶空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顶空。 4. 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严禁大面积放炮。 5. 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

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74109 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技术措 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根据相邻轨道延伸巷实际揭露资料和三维地质资料,该段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为了安全顺利的过断层和破碎带,特编制此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根据相邻轨道延伸巷实际揭露资料和三维地质资料,二水平轨道大巷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二、技术要求: 1、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支护前必须挑掉活矸,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支护合格后进行出渣)。 2、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提前架设的矿用11#工字钢钢棚,钢棚必须用背板加密背实,并用撑拉杆撑拉,使钢棚达到加强支护的要求。 3、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采用三排锚索,菱形网

加钢筋网双网加强支护,先铺设菱形网后铺设钢筋网,适当增加锚索长度。 4、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后续架设钢棚必须清到硬底,严禁将棚腿架设在浮煤、浮矸上;支架帮、顶必须用木板背紧、背牢,背帮背顶材料要紧贴围岩,不得松动或空帮空顶。梁腿接口处的两肩必须加楔打紧;架棚支架之间必须安设牢固的拉杆;支架无歪扭迈步,前倾后仰现象。 5、架设钢棚,必须坚持“支一架掘一架“循环作业方式。 三、架设钢棚专项技术要求: 1、地面挑选架棚装车。 2、棚架入井前地面必须预组装棚架试验,测定组装数据,便于井下安装掌握。 3、二水平轨道大巷架棚前必须搭设作业跳台,架梯作业人员上部作业时必须配有安全带、安全绳,防止坠落。 5、二水平轨道大巷采用棚梁为4000mm,棚腿为2000mm的梯形棚支护。 6、二水平轨道大巷棚架,棚腿间采用拉杆支撑。 7,施工时,架棚支护的操作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转载自:李传转载于:2010-11-26 12:18 |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1) 评论:(0)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关于过断层破碎带及说明

甘肃平凉天元煤电化有限公司 关于配煤皮带巷、配煤巷检修通道 过断层破碎带情况说明 甘煤一公司五举矿矿建项目部 编制人:张伟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九日

关于配煤皮带巷、配煤巷检修通道 过断层破碎带情况说明 一、工程概况: 1、配煤皮带巷:设计直墙圆弧拱断面,掘高5.1m,掘宽4.7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巷道设计工程量 ? m。 2、配煤巷检修通道:设计直墙圆弧拱断面,掘高3.2m,掘宽3.2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巷道设计工程量? m。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配煤皮带巷: 截至2015年1月28日,该掘进工作面迎头现已施工至开口前30m 位置 ①开口处断面岩性:受(F1 13°∠60°H=12-20m)断层影响,左帮为 灰黑色泥岩(破碎),迎头断面大部及右帮为灰白色细砂岩。 (详见断面图1) ②施工至开口前15m位置时,迎头全断面已过渡为灰黑色泥岩(破碎), 灰白色细砂岩消失。(详见断面图2) ③开口(15-30m)位置,迎头全断面均为灰黑色泥岩,与(断面图2) 所示岩性完全一样。预计剩余施工巷道均受该断层破碎带影响。 ④受该断层影响,开口(0-15m)范围内顶板分散出水点有淋、滴水现 象,出水量小于1m33/h,对巷道施工影响很小;开口(15-30m)范围内顶板无淋、滴水现象发生。

⑤经地质技术员现场实测,目前迎头施工方向岩层倾角约52左右°。 2、配煤巷检修通道: 截至2015年1月28日,该掘进工作面迎头现已施工至开口前9 m 位置。 ①开口处断面岩性:,迎头全断面均为灰黑色泥岩(破碎)。 (详见断面图3)。 ②受(F2 111°∠65°H=9-12m)断层影响,施工至开口前5m,左帮开 始出现灰白色细砂岩,断面大部及右帮仍以灰黑色泥岩(破碎)为主。 (祥见断面图4) ③开口(5-9m)位置,左帮灰白色细砂岩逐渐向右帮过渡;至开口9m 位置,左帮灰黑色泥岩已经过渡至迎头断面巷中处,右侧断面及右帮仍为灰黑色泥岩(破碎)。根据该断层走向可知,预计巷道继续向前施工约5m(即开口前14m)将顺利穿过该断层。(祥见断面图5)④受该断层影响,顶板分散出水点有淋、滴水现象,出水量小于1m33/h,对巷道施工影响很小。 ⑤经地质技术员现场实测,目前迎头施工方向岩层倾角约-35°左右° 三、邻近构造情况: 1、(F1 13°∠60°H=12-20m)断层为目前施工巷道揭露主断层,走向N13°,倾角60°,落差12-20m。该断层为逆断层,属压扭性断层,一般起到隔水的作用,不会导通强含水层。

褶皱与断层

(十八)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51.判断地层剖面示意图中出现的岩石按成因划分各自所 属的岩石种类,并简述其所属岩石种类的特征差异 52.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 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 海陆环境,并分析从A层到C层地层形成的过程中海平 面升降的变化 53.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⑤→ → → → 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54.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10分) 55.C处为地形,其相对高度不低于米。 56.图示地区地质构造是。 57.甲地的地形是。从岩性判断,甲地可能为 地貌,地表可以见到、等地貌类型。 建设铁路时可能需要解决由于地下多而造 成的隐患问题。 58.该地区地质历史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新生代第三纪早期的地壳运动统称为运 动,新生代第四纪发生了和人类出现 两个重大事件。 (四)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51、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岩),(1分)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1分)侵入岩结晶充分,晶体颗粒较粗;(1分)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1分)含有化石。(1分) 52、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1分)A层到C层地层形成的过程中海平面下降。(1分) 53、⑤③②④①;(2分) 54、内力作用表现: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岩浆活动(2分) 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侵蚀面的形成(2分) 化;有利于减轻环境压力(3分) (五)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10分)

工作面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北翼采区掘进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2609水平运输大巷要缩至400~500mm).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戗柱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板,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空顶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空顶。 4、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或者用十字镐硬挖,严禁大面积放炮。 5、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护,并视现场情况酌情每架或隔一打一,打上贴帮柱,打上贴帮柱后方可放下一炮。 6、断层带要分在同一组内作业,并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老工人在该段作业,由一名班长亲自指挥并负责该段的安全质量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处理。 7、若断层带顶板特别破碎,煤壁片帮,应采用大板或方木配合12#工字钢支架密集支护,间距尺寸不大于400mm,大板只能用来挑顶,严禁用来切顶。 8、断层带卧底(挖水沟)时,一次卧底量以300mm为宜,且打柱时柱头应向煤壁倾斜3~5度,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 9、断层带支架、回架等必须设专人观侧,并保证后路畅通无阻。 10、班末班队长安检员和质量验收员必须严格对断层带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若发现不合格品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整改。 11、断层区域必须保证通道畅通,轨道,材料避免堆在三、四排上,防止冒顶掩埋材料。 12、过断层期间,每班必须有跟班人员在现场值班,把好现场安全关。 13、在工作面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断层带必须重点交接,不得出现一根不合格支架。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 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编写目的及概述: 3下303皮带顺槽预计L5#测点前方13.4m揭露一条 KF7正断层,断层走向为20°~200°,倾向290°,倾角 85°,落差为4m。掘进一工区要加强掘工作面遇断层时的 顶板、两帮的管理,定期检查顶板、两帮的变化及时进行 加强支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确保过断层、松软破碎 带的安全,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1、在过断层及破碎带时,短掘短支护的方式掘进,掘 进0.8m支护0.8m。若发现顶板有离层或冒落征兆时,必 须及时加强支护。

2、过断层有四种支护方式:锚网喷支护、锚网支护、梯形架棚支护、吊环棚支护。①巷道全部处于岩层中,围岩较完整稳定时,采用拱形封闭锚网支护;②若上覆稳定岩层不在锚杆有效支护区时(锚杆支护区含有泥岩、泥质砂岩等弱强度岩层),则采用金属网加锚杆、锚索配钢筋梯支护,顶板较破碎时在进行初喷加强支护,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③若顶板不完好、冒落,顶板岩性差,锚杆、锚索不能达到支护强度时,需架棚进行支护,使其达到支护强度。顶板漏矸时及时进行初喷,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 3、过断层的施工方法:平巷过断层、上、下山坡度(根据煤层坡度,确定巷道坡度)过断层,寻找断失煤层。本巷道采用10°上山过断层,掘进10m与机头硐室贯通。 4、在过断层、松软破碎带顶板易冒落时,必须在拱基

同沉积褶皱与断层的特点

同沉积褶皱(syndepositional fold)又称同生褶皱,是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褶皱。由于沉积时背斜顶部同沉积褶皱相对上升,因此岩层厚度和岩相有变化:背斜顶部厚度变小,颗粒较粗,甚至有沉积间断。组成褶皱的各个层的弯曲程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形成顶薄褶皱。 同沉积背斜(syndepositional anticline)指与沉积作用同时进行的褶皱作用,使局部地层隆起而形成的背斜构造。它具有上缓下陡的构造形态,上部与下部构造形态常不吻合,岩层厚度由构造轴部向两翼增厚,岩性由轴部向两翼变细等特点。指与沉积作用同时伴随缓慢地壳运动而隆起的背斜构造。 生长断层(同沉积断层) 又称同沉积断层(synsedimentary fault)或同生断层(contemporaneous fault)。断层作用与沉积作用同时并持续进行的断层;往往是控制断陷盆地发育的边界断层,一般为正断层。生长断层的标志有:断层两盘的沉积厚度极不一致,下降盘沉积厚度大、层序全;边界断层的上升盘遭侵蚀破坏,成为沉积物补给区,因而在盆地边缘堆积物粗大,甚至有沿断层堆积的角砾岩和磨拉石建造分布。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在同沉积正断层控制下,沿断裂走向上在其下降盘常发育一系列逆牵引背斜(又叫滚动背斜),逆牵引背斜的成因主要与尚未完全固结的下降盘地层在断裂发育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的“回顾”,或和铲形断层在深部顺层滑动有关。该类油气聚集带一般均能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如我国东部的渤海湾等盆地、墨西哥湾、尼日尔三角洲 其油气聚集的有利因素主要有:①其下倾方向即为油源区,能提供丰富的油气源; ②下降盘砂层数增多、厚度增大;③圈闭形成时间早,滚动背斜在沉积期间即开始发育;④断层可作为油气通道使深部的油向上运移,也可起封闭作用。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24-70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 2.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一排棵棵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必要时在第二排柱上打戗柱加强支护,戗柱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 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顶空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顶空。

4. 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严禁大面积放炮。 5. 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护,并视现场情况酌情棵棵或隔一打一打上贴帮柱,打上贴帮柱后方可放下一炮。 6. 断层带要分在同一组内作业,并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老工人在该段作业,由一名班长亲自指挥并负责该段的安全质量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处理。 7. 若断层带顶板特别破碎,煤壁片帮,应采用大板或方木配合木支柱一板三柱探至煤壁以加强支护,支柱柱帽尺寸不小于长*宽*高=400mm*120mm*70mm,柱帽中部应毛面,防止支柱脱落,大板或方木只能用来挑顶,严禁用来切顶。 8. 断层带卧底时,一次卧底量以300mm为宜,且打柱时柱头应向煤壁倾斜3-5度,打柱时柱头向老塘

(断层处理)断层破碎带处理

第十一章断层破碎带处理 第一节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常会遇到节理发育的岩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或断层交汇带,这些地质缺陷均需进行妥善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及工程建成后运行的安全。断层破碎带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确定处理方案之前,必须具有详细的地质勘测资料和试验数据,主要内容有:(1)断层破碎带的规模、产状及其与水工建筑物在平面和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 (2)构造岩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 (3)断层破碎带的渗透特性等。 根据地质和试验资料,按断层类型和构造岩的特点及其对坝基的影响(见表11-1-1、表11-1-2、表11-1-3)由设计结合建筑物等级、规模和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和工程技术处理措施。 表11-1-1 断层类型 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安全问题突出。为确保处理工作经济、合理、按期实施,重大断层破碎带处理应编制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 ───────────

1.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原则 (1)处理工作应安排在工程蓄水运行之前完成,最好在其上部(或邻近)建筑物施工以前进行。

位于坝头、坝肩部位的断层,可采用洞挖混凝土置换、水泥灌浆、化学灌浆、预应力锚固等方法。 (3)在设计、施工中要防止由于断层破碎带的处理而引起岩体的应力释放、变形或爆破扰动、松动滑移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4)断层破碎带开挖要遵循自上而下的施工原则,并作好安全支护,必要时应分段、分层开挖、回填。 (5)在组织实施断层破碎带处理的全过程中,设计、地质、施工和质量检查及监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研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6)断层处理往往是建筑物地基开挖清理的延续和混凝土浇筑的前一道工序,其施工布置和主要机械设备、辅助设施等,一般可在这两个工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和配套。为便于在断层带的狭窄槽坑内施工,宜采用轻便、灵巧、效率高的通用机具和设备。 2 断层处理的要求和类型 2.1 断层处理要求 断层经过处理后,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或通过岩体承受和传递坝体的荷载; (2)与围岩接触良好,具有相似的弹性模量,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陷或限制地基变形; (3)提高岩基的整体性,确保坝体或岩体在施工、运行期间的抗滑稳定性; (4)具备良好的抗渗性,防止集中渗漏,降低渗透压力,防止产生渗透变形。 (5)具备排水条件,降低扬压力。 2.2 断层处理的型式和适用范围 断层处理必须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断层所处部位、产状、宽度,破碎带组成物和周围岩体的性质、力学指标,断层和其它弱面(构造面、临空面等)的不利组合对岩体和水文地质等构成的影响,及与此有关的不同破坏机理、方式; (2)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条件、布局和对地基提出的要求,以及调整上部结构使之与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75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通 用范本

煤矿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通用 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 2.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一排棵棵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必要时在第二排柱上打戗柱加强支护,戗柱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 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

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发表时间:2017-09-29T14:22:42.7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作者:鞠色江[导读] 摘要:地质构造是矿井巷道开掘施工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巷道掘进过程中遇断层破碎带,受构造应力和原岩应力作用,断层构造发育范围内围岩整体性遭受破坏。 重庆川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120 摘要:地质构造是矿井巷道开掘施工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巷道掘进过程中遇断层破碎带,受构造应力和原岩应力作用,断层构造发育范围内围岩整体性遭受破坏。在原生裂隙的基础上产生次生裂隙,促使巷道围岩强度降低、易破碎,掘进时围岩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导致巷道围岩发生塑形破坏,顶板变形失稳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工程实际中应选择合适的过断层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方案与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矿井巷道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使用。 关键词: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1.1工程地质概况 某铁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纵向断裂有船底山断裂带(F1)和西部断裂带(F2),横向断裂有青山街~豹子山断裂带(F3)及F4~F10等小断裂。船底山断裂带(F1)出露在背斜轴部,断层角砾呈棱角状,岩屑和硅质胶结,强烈镜铁矿化。西部断裂带(F2)由南向北落差逐渐减小,沿断裂带有岩脉侵入及较强矿化和蚀变、地温变化相对强烈、赋矿层位出现挠曲。F3断裂带位于矿区南部,其胶结物为岩屑和硅质,具有强烈镜铁矿化和黄铁矿化的特征,普遍见有重晶石。成矿后期断裂带主要有F4,F5,F6和F7,为正长细晶岩脉充填,该组断裂破坏矿体,但位移不大。 1.2水文地质概况 区内含有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含水层、岩溶裂隙和基岩裂隙含水层等。在钟姑复式背斜中,次一级背斜构造较发育,使轴部完整岩石破碎,产生裂隙,透水性增强,形成储水构造。一般单位涌水量为1.849~4.105L/(s?m),渗透系数为1.833~9.91m/d,最大单位涌水量为8.204L/(s?m),渗透系数为10.89m/d。含水层岩性以黄马青组下段杂色砂页岩为主,两翼岩层透水性有所减弱。 2巷道过断层合理掘进施工与支护技术 2.1巷道过断层合理掘进施工技术 当断层处围岩非常软弱破碎时,要采取超前管棚进行超前预加固措施和台阶法施工。首先通过钻孔揭露待掘地段岩层及超前预加固效果,然后在超前钻孔内安装超前管棚,喷浆封闭后再利用超前管棚进行注浆加固,最后在形成的超前管棚结构维护作用下进行巷道掘进和支护施工。在巷道距断层面前20m处布设管棚,管棚直径为63.5mm,管间距为200mm,长度为20~30m,外倾角为1.5°;采用水泥单液浆,注浆压力为1.0~2.0MPa。管棚布置如图1。台阶法施工中控制上分层高度在2.0m左右,长度在2.4m左右,宽度在3.0m左右。在完成下一循环管棚施工与注浆加固后,再进行下分层掘进和卧底施工,然后对底板进行支护,直至穿越断层破碎带一定距离(5~8m),进入稳定地层。 图1 巷道过断层管棚超前支护 2.2巷道过断层合理支护技术 针对巷道过富水断层破碎带的特殊条件,提出“初次型钢网喷+钢筋混凝土衬砌+二次注浆”联合支护技术方案。采用弹塑性理论计算围岩压力,采用牛顿-拉普森法计算结构内力,利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进行支护结构参数设计及验算。 2.2.1初次支护结构与技术参数 型钢支架采用U29型钢制作,全封闭结构,排距700mm。U型钢支架由3节组成,搭接长度500mm,钢架间采用7根Φ16mm圆钢拉杆连接。掘进循环进尺控制在700mm,以便于安装型钢支架,并与型钢支架排距基本一致。钢筋网采用Φ6.5mm圆钢焊接的经纬网,网格为100mm×1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初喷厚度为120mm左右,覆盖住U型钢支架,然后在棚外再铺设1层钢筋网,复喷后喷层总厚度达到200mm左右。U型钢支架支护结构如图2所示。

在过断层破碎带时我们需要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在过断层破碎带时我们需要哪些安全技 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根据相邻轨道延伸巷实际揭露资料和三维地质资料,二水平轨道大巷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二、技术要求: 1、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支护前必须挑掉活矸,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2、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提前架设的矿用11#工字钢钢棚,钢棚必须用背板加密背实,并用撑拉杆撑拉,使钢棚达到加强支护的要求。 3、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采用三排锚索,菱形网加钢筋网双网加强支护,先铺设菱形网后铺设钢筋网,适当增加锚索长度。 4、二水平轨道大巷掘进过断层,后续架设钢棚必须清到硬底,严禁将棚腿架设在浮煤、浮矸上;支架帮、顶必须用木板背紧、背牢,背帮背顶材料要紧贴围岩,不得松动或空帮空顶。梁腿接口处的两肩必须加楔打紧;架棚支架之间必须安设牢固的拉杆;支架无歪扭迈步,前倾后仰现象。 5、架设钢棚,必须坚持“支一架掘一架“循环作业方式。

三、架设钢棚专项技术要求: 1、地面挑选架棚装车。 2、棚架入井前地面必须预组装棚架试验,测定组装数据,便于井下安装掌握。 3、二水平轨道大巷架棚前必须搭设作业跳台,架梯作业人员上部作业时必须配有安全带、安全绳,防止坠落。 5、二水平轨道大巷采用棚梁为4000mm,棚腿为2000mm的梯形棚支护。 6、二水平轨道大巷棚架,棚腿间采用拉杆支撑。 7,施工时,架棚支护的操作顺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备齐所用工具。 8、施工架棚前,必须架设好跳板架,采用2寸钢管加工跳架高度,跳板采用50mm×250mm×3000mm木板。 9、架棚时,棚架架设底脚必须清到硬底。跳板上作业人员站稳,组装棚架棚腿基坑平稳牢靠,专人配合,上部组装人员配合默契,确保组装上下人员自身安全。 10、施工时有专人统一指挥,上下人员作业协调一致。严格按中腰线施工,架间调平找正。 11、清理出棚架底脚窝,必须清至硬底,清理后开始架棚。 12、中心线为正中控制棚架方向,棚架中心左净宽2000mm,右侧净宽2000mm。棚架净高2000mm。 13、架棚时必须按中腰线架设棚架,调整棚架位置,控制好巷道

采面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YF-ED-J768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采面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采面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 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工作面概况 14101回采工作面最长178米,煤层平均倾 角15度,平均煤层厚度2.2米,采用炮采回采 工艺,长壁后退式采煤法,“三、四排”控 顶,排距1000mm,柱距700mm,全部垮落法管理 顶板。采用DW25、DW28单体支柱与HDJA-1000 型金属铰接顶梁配合支护顶板,工作面上巷、 中间巷、下巷均为工字钢支护。 依据上巷、中间巷、下巷揭露情况分析, 该区域有一条破碎带,宽度10-20米,与采面

形成37度夹角。同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也可能出现落差小的断层。为确保回采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二、技术方案及要求 该工作面采高最大控制在2.8米,最小控制在1.8米,煤层高度不足1.8米的采用破顶或破底的方式,煤层超过2.8米的地方采用方木接顶、加柱鞋的支护方法。断层、破碎区段每柱间增加一组π梁,π梁长2.6米,与铰接顶梁成对排列,间距200mm,同时,原柱距不变。 三、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

断层解剖

1.简述大脑动脉环的位置构成位置临床意义。位于端底部和蝶鞍区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突体。由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形成。对脑血液供应的调节和代偿起重要作用。分为五种:近代型、原始型、过渡型、混合型、发育不全型。 2.何为脑池;端脑中重要的脑池。脑蛛 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内充满脑脊液,次隙向下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蛛网膜下隙在脑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或脑池。(1)小脑延髓池(2)脚件池(3)四叠体池(4)环池(5)桥池(6)脑桥小脑角池(7)大脑大静脉池(8)帆间池(9)鞍上池(10)大脑外侧窝池(11)交叉池(12)终板池(13)大脑纵裂池 3.简述脑室系统及其交通。包括侧脑室、第 三脑室、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交通: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过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向大脑背侧的蛛网膜下隙,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血液。发生阻塞:可导致脑

积水,颅内压升高,使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出现脑疝而危及生命。 4.简述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分段分支。大脑前动脉分为五段:水平段(A1段),胼胝体下端(A2段),膝段(A3),胼周段(A4),终段(5)。 有单干型和双干型,可分为中央支(内侧豆纹动脉,分布于壳、尾状核前部、内囊下部、下丘脑和视交叉的背部)、皮质支(自前向后有眶动脉、额极动脉、额前动脉、额中动脉、额后动脉、旁中央动脉、楔前动脉和胼胝体后动脉;分布于额前区、中央前回上部、中央旁小叶、楔前叶和胼胝体;并在大脑半球上外侧前2/3上部与大脑中、后动脉的皮质支相吻合,形成一带状的“分水岭”区域,为脑梗死好发部位。)、胼胝体旁支(分为7-20支细小的胼胝体动脉,分布于胼胝体和透明隔)。大脑中动脉:分五段水平段回旋段侧裂段分叉段终段;分两支:中央支(外侧豆纹动脉)皮质支;椎动脉:分五段:横突孔段横段寰椎段枕骨大孔段颅内段。分支:小脑下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 5.简述肺叶肺段在断层上的划分标志。 左肺上叶与下叶是也斜裂为标志;右肺上叶与中叶为水平裂,中叶与下叶为斜裂。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所分布区域肺组织的总称;每一肺段均由与脏胸膜相连延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4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 措施通用范本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 施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编写目的及概述: 3下303皮带顺槽预计L5#测点前方13.4m揭露一条KF7正断层,断层走向为20°~200°,倾向290°,倾角85°,落差为 4m。掘进一工区要加强掘工作面遇断层时的顶板、两帮的管理,定期检查顶板、两帮的变化及时进行加强支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确保过断层、松软破碎带的安全,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1、在过断层及破碎带时,短掘短支护的方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一、编写目的及概述: 3下303皮带顺槽预计L5#测点前方13.4m揭露一条KF7正断层,断层走向为20°~200°,倾向290°,倾角85°,落差为4m。掘进一工区要加强掘工作面遇断层时的顶板、两帮的管理,定期检查顶板、两帮的变化及时进行加强支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确保过断层、松软破碎带的安全,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1、在过断层及破碎带时,短掘短支护的方式掘进,掘进0.8m支护 0.8m。若发现顶板有离层或冒落征兆时,必须及时加强支护。 2、过断层有四种支护方式:锚网喷支护、锚网支护、梯形架棚支护、吊环棚支护。①巷道全部处于岩层中,围岩较完整稳定时,采用拱形封闭锚网支护;②若上覆稳定岩层不在锚杆有效支护区时(锚杆支护区含有泥岩、泥质砂岩等弱强度岩层),则采用金属网加锚杆、锚索配钢筋梯支护,顶板较破碎时在进行初喷加强支护,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③若顶板不完好、冒落,顶板岩性差,锚杆、锚索不能达

到支护强度时,需架棚进行支护,使其达到支护强度。顶板漏矸时及时进行初喷,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 3、过断层的施工方法:平巷过断层、上、下山坡度(根据煤层坡度,确定巷道坡度)过断层,寻找断失煤层。本巷道采用10°上山过断层,掘进10m与机头硐室贯通。 4、在过断层、松软破碎带顶板易冒落时,必须在拱基线以上部分打超前锚杆,超前锚杆从迎头的巷道轮廓线处向前外方并与迎头成45°角进行超前锚杆支护,其超前和顶帮锚杆由1.8m加长到2.2m,排间距由 0.8m缩小为0.7m,喷体厚度由100mm增加到120mm。并将循环进度缩小为不大于1.0m,并及时进行正规锚网和初喷,防止围岩出现风化和空顶现象。 三、安全技术措施 1、过断层时跟班班长为第一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开工前的敲帮问顶检查作业。 2、施工地点必须配备专用的敲帮问顶工具,每隔15分钟进行一次,保证处理顶帮的人员安全。

断层相关褶皱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的发展概要 自从Rich(1934)研究阿巴拉契亚前陆冲断褶皱带以来,在7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冲断推理构造及断层相关褶皱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现地壳浅部的褶皱变形与下伏断层的滑移有关。Suppe(1983)发表的《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一文,详细地阐述了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特征,提出了上盘褶皱与下伏相关断层滑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前陆冲断褶皱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奠定了基础。随后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研究中。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相继总结了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褶皱的构造模型和成因机制,为定量化分析和研究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提供了理论依据(Suppe和Medwedeff,1990;Jamison,1987;Shaw等,2005)。 本次报告在课堂学习以及查阅前人文献的基础之上,概要的阐述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滑脱褶皱的几何学特征以及运动学特征,并简要的说明如何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角度参数关系图和滑移图来解译地震反射图中的断层相关褶皱。 二、断层相关褶皱的基础理论 1.断层相关褶皱的分类 我们将形成机制与断层活动有成生关系的褶皱称之为断层相关褶皱。根据断层性质可将断层相关褶皱分为与逆断层相关的断层相关褶皱和与正断层相关的断层相关褶皱。在自然界中,断层相关褶皱按照形成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滑脱褶皱。而且这三种类型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几何学与运动学模型。 ①断层转折褶皱:由于断层转折弯曲,断层上盘岩石在下伏断层转折部位发生运动时形成的褶皱。②断层传播褶皱:由于断层产状改变,逆冲断层由深部层位向浅部层位扩展时,由于应力的减弱,断裂变形被褶皱变形所取代,在其前锋断层端点处形成传播褶皱。③断层滑脱褶皱:也称为滑脱褶皱,与断层传播褶皱相似,形成于断层端点,但与断坡无关,是发育在平行层面的滑脱面或冲断层之上的褶皱。 2.断层转折褶皱 ⑴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