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2课身边的物品

一、教材分析

第一版面说明描绘物体时的不同表现内容、形式、技法和工具。

第二版面主要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去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这种艺术观念的渗透,倡导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去表现物象。

第三版面主要是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合作进行物品的组合摆放练习。

第四版面主要在表现角度上给学生拓宽视野,启示学生要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思考。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内容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本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是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3.重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

a. 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b.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②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风格的静物画(课件);学生自带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之类。

2.教学过程

①导入(欣赏和分析)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②实施

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也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4、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的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③反馈

(1)通过小组互相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④小结

写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

三、教后反思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观察身边熟悉的物品

观察身边熟悉的物品 美术课的学习是一定要借助于工具的,什么东西都没有的话就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能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所以在上《熟悉的物品》这节课之前,我就已经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回家把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东西挑选一下,带一两件到学校里来,下节课上课要用”。学生们兴高采烈,积极性很高,都纷纷表示保证完成任务。看着他们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很开心。不知道下节课学生们将会给我一个怎么样的惊喜。我作为老师当然也要准备一些了,不能输给孩子们。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课本也在向我们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他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合作选择身边的物品入画,倾听同伴的声音 在学生们摆放物品之前,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物品,请学生们选择了几组最合适的摆放在一起,根据课本上构图的规则和特点,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摆放。我提出的要求很简单:结合课本上的构图说说我们的物品该怎么组合。美术课上提问的次数应该有所限制,教师不应该在没有太大的思考性的问题上做过多的停留,如果加上过多的形式,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从而麻痹了学生的感觉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对构图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作一些提示,让学生有所参照。 接下来,就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当然,在这之前,我也是大大吃了一惊:来源于学生们带个我的惊喜。学生的物品太丰富了,玩具类的,水果类的,文具类的。。。。。。琳琅满目,在这当中,我让他们根据画面的需要对物品作了挑选,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入画。在我的指挥下,课堂秩序井然有序,没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可控制的局面,同学们耐心地倾听同伴的意见,然后自己再提出看法,对方案进行修改,以期待形成最完美的构图效果。 二、欣赏不同材料,不同内容的静物画,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着重欣赏了毕加索的《瓶花》和马蒂斯的《静物》,感受不同的绘画方式和不同的意境。马蒂斯画了他喜爱的波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每件物品都画得十分饱满、圆润,线条间的疏密组合,使得物体前后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了。画家的用笔比较舒缓,仿佛是我们看到了他优雅的作画状态。和马蒂斯相比,毕加索的静物画则是另一种感受,结实有力的线条,充满了张力的画面,大色块的背景,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装满花朵的瓶子,花和画家恣意的激情,同样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讲到这里,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又对他们提出了要求:仔细思考,语言简练,并且每个人只有一次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他们在回答问题之前就会很慎重的思考,并且珍惜这次的表达机会,从而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高效。 三、学生用工具表现内心的看法 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前,我先用线条的手法对其中的一件物品进行了示范。主要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体的透视,质感、空间美等等。

排列(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1.2.1 排 列 (第二课时) 2010-5-6 第六节 高二(3)教室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熟悉并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已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排列的概念, 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有约束条件排列问题的解答 三、 教学方法分析: 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既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也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主要依据,并且还常需要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这两个原理贯穿排列、组合学习过程的始终.搞好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从这两个原理入手带有根本性. 排列与组合都是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元素,或排成一排或并成一组,并求有多少种 不同方法的问题.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是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顺序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特别重要.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从定义上来说是简单的,但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分不清到底与顺序有无关系.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 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内涵领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顺序.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

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 3单元第 2 课共 2 课时课题传统节日设计者 教学目标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 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 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 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 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 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上手持轻物掷远教案23

上手持轻物掷远重难点阐述 本课教学内容是上手持轻物掷远,重点是肩上屈肘,是小学水平一体育课投掷学习的重要内容。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玩中有提高。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中就设计了“炸碉堡”的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投掷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上手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通过组织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这些内容

都是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的,真实的就是美好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也是体育课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教学设计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的。本次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基础 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能力和预期目标,哪些知识易掌握。哪些知识难掌握,教师必须心中有数。由于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素质和技能优秀的学生可提高练习技术难度,这样既不耽误教学时间,又能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技能较差的学生可降低技术难度,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教学的乐趣,从而能让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坚持这一原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趣味化 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游戏中完成且充分利用器械,创设情景。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教材的新颖,学生练习的气氛活跃积极性高。 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在课堂中,老师还

第2课 熟悉的物品分析

熟悉的物品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学习——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学习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 尝试——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笔触。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研究——描绘静物有多种手法,可以是用线的描绘也可以加一些明暗增加物体的体积感。 实践——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二、课时建议 两课时,一课时为线造型的静物的学习,另一课时为素描静物作品的学习。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

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准备 素描静物作品、线造型静物作品、笔、课件、资料。 四、教学内容要点 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写生:写生是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

熟悉的物品教学反思

熟悉的物品教学反思 《熟悉的物品》这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一开始我用大量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静物画这一主题。然后围绕着静物画,使学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画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在作业创作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摆放静物,让学生学习用线描的方法来进行绘画。最后谈画,把自己绘画的感受、体验、情感抒发出来。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仍有不足。由于教学设备不足,本课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缺乏了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但我搜集了许多优秀作品以及典型图片,加上讲解,使学生欣赏到了静物画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种问题,即我想让学生摆放静物,通过画笔将自己喜爱的东西画下来,但最后效果不理想。情况如下:学生在摆放静物前,我通过展示一系列错误构图以及正确构图,进行对比,讲述构图的法则,然后就让学生根据法则自己摆放静物,学生兴致很高,很积极,摆出来的东西也很有创意,但学生只是重视了摆放的乐趣,忽视了物品在画纸上的表现。于是我对那些具有想法但缺乏可画性的小组进行了辅导指正。学生将静物摆好后,开始动笔画,这时我下达了另一个要求,如果不会画,可以参考书本图片,很快有些同学被新的要求吸引,最后大多数学生运用临摹的方法进行创作,这样就违背了我让学生摆放静物的用意。 在作业要求上,有些学生的构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画的偏小,有的画偏角落,使整个画面出现一大片空白。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绘画的构图意识还是不强,对于构图这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我仍将会不断的提醒要求,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构图的重要性。那对于这些学生的作业评价就要谨慎了,不能单单打个等第或分数。因为有些学生构图虽不好,但画的很认真,也很好。因此,在评价该类作业时,我会写一些评语,讲述作业的优缺点,提醒他下次注意构图。 1/ 1

持轻物投掷说课稿

持轻物掷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投掷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爆发力、协调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调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说学情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习兴趣很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够稳定。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材内容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为: 1、重点:挥臂自然、角度正确、力量协调。【肩上屈肘、背后过肩】 2、难点:动作连贯协调、快速挥臂 四、说教法

采用了启发教学法、激励性教学法、探究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到基本技能。 五、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讨论法和小组合作等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说场地及器材 田径场一块,纸、飞机 七、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阶段【直接采用课堂常规,玩纸飞机……】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调节手段。因此,我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折纸飞机,展示飞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情绪,并使学生在欢乐地气氛中充分活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基本部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探究能力阶段 步骤: (1)玩纸炮,示范,讲解手要瞬时用力,进行分组练习。 (2)纸团掷远,教师讲解示范投掷动作技术(讲解与示范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统一口令下练习,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的投掷动作和远度(比较教学方法),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距离进行原地侧向投掷过关游戏(分类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法,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创造性练习(小组合作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语言法、防止和纠正错误法),小组研讨,总结方法,并由优秀学生对技术不好的学生进行纠正。(合作与探究、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给与学生自主权,充分发挥小团体的作用,促进学生互助互学,在练习中突破难点,掌握动作} 3、舒缓身心阶段 学生自由组合,师生放松,发挥学生自创性,最后结束本课的教学。 八、说教学效果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教学难点: ①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最好能做成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 学生: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四、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 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教师归纳: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体验阶段:

(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 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作业过程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活动要求 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者的表现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 5.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6.评价点 (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 (3) 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教后感

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说课稿_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说课稿_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能简单表达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内说一说,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水平一(二年级)《持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水平一(二年级)《持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鲍丽芬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学习领域为发展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本课教学设计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教学情境,通过尝试体验、合作学练、游戏竞赛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简析: 投掷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投掷教材方法多样、器材丰富、富有童趣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本教材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较简单的投掷方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模仿能力强,易调动,参与积极性高。但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综上考虑故采用游戏吸引法,引导学生在情景游戏中学习,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乐。 四、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队列队形练习——原地三面转法,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本课的学练中;动物模仿秀和运动模仿操,帮助学生热身,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协调能力;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为主教材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部分:通过组织学生自由玩鱼雷的方法,导出持轻物掷远。教师讲解示范持轻物掷远的动作要领,传授正确的动作概念,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练习,提示学生在练习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纠错。通过“投过灰太狼”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动作要领,让学生体验投掷的乐趣。 情景游戏《炸灰狼》,充分利用器材——小垫子,通过小组合作跳,让学生共享同伴之间合作的快乐。 3.结束部分:通过素质课课练,增强学生的腿部力量,运用立志歌曲《左手和右手》,学生集体舞动,随后师生相互交流学练感受,教师布置回家作业,把体育锻炼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教学特色: 1.本课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教学情境,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共享体育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充分利用器材,巧妙一物多用,使体育课堂更丰富、更有趣、更实效。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展示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6.小结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观察物体(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观察物体(二)》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形状的认识,是小数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数学知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视角)观察物体位置与形状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通过从相同的角度(视角)位置观察、认识不同几何组合体形状的活动,认识、感悟从相同角度(视角)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丰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铺路奠基。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前面从不同方向角度观察认识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学习,具一定的初步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和左、右、前、后的二维空间观念,但却十分稚嫩;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生新知基础遗忘。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拟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辩认从前面或上面或左面等相同视角位置观察不同的正方体几何组合体时看到的图形形状,初步感悟体会和学会从相同位置观察不同几何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及其摆法;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几何体的“摆”、“看”、“画”、“连”等操作与观察、合作交流、思考、判断、自主探索活动过程,获得观察物体形状平面表象,丰富发展空间观念与观察、思考、判断等推理能力与表达、团结协作能力。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美术熟悉的物品说课稿

熟悉的物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熟悉的物品》(板书)。下面我将 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 本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熟悉的物品》是选自美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熟悉的物品》这一课它归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既承接了上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的欣赏,进而更深一步的对绘画 进行感知、学习与领悟,了解一些简单物品的造型表现手段,同 时又为下一课《情感记录》更高要求的造型表现做了铺垫。在教 材中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分析,对本课的自我探索与思考以及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目标的理解,我明确 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静物画的用笔和能够通过用笔的轻重疏密表现简单物品的体积 感与空间感。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示范的教学方法学习体会知识点,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新课标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表现身边物品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对熟悉物品的观察能力,鼓励 学生大胆绘画积极创造,从而树立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 活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即:重点是解决一些素描绘画的技巧,了解简 单的绘画用笔。难点是如何运用不同的单色线条表现物品的体积 感和空间感。 我打算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课的全部教学。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转换期,在身理和心理上既存在孩子的天真烂漫,又存在少许青少年的理性和大胆,充满 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好奇,在对美术课程的掌握程度上还 不是很系统,对一些简单的素描绘画手法也不是很了解,在造型 结构上也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由简到繁,以小见

(水平一)二年级 投掷说课稿

《持轻物正面投掷》说课稿 花园小学—张荣华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与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在所喜爱的活动中学习一定的知识,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主教材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讨论、教师提示、学生相互评价等“先学后导”、“小群体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掌握动作,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寓于体育活动之中。用纸片制作各种器材贯穿整节课,在学习投掷动作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体验、总结,了解到持轻物投远投远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投掷练习体验正确姿势的身体感受,发展灵敏、反应、协调和力量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活泼、上进、刻苦、善思、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体验运动乐趣,增强自尊和自信。 4、负荷目标:平均心率达到120左右,练习密度达到40%。 三、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原地正面持轻物投掷。该教材是小学二年级的投掷教材,在田径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上肢运动为主,结合下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小学低年级的投掷教材是一些自然、简单的滚、抛、掷动作。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左右肢体的匀称发展,不仅右手投也要左手投。通过投掷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力量、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小学二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好动,而且兴趣广泛,其模仿能力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在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 导读: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篇一】 在我的书包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件物品是我特别熟悉的,它就是我的文具袋。 这个文具袋是去年英语比赛后发给我们的奖品,它非常好看。 它的肚子可大了,里面有尺子、橡皮、橡皮……我从文具袋里拿出尺子和铅笔,它们帮助我在纸上画出美丽的图案。接下来轮带橡皮大哥了,它能把写错的字都改正过来,就像一名敬业的警车叔叔一样,把一个个坏人都捉拿归案,它可以说是文具界里体积最小的一员。 我的文具袋有三层,第一层里有钢笔、水性笔,第二层里有修正液、橡皮,第三层里有铅笔、尺子,外面还印有一只小老鼠,小老鼠有两只大耳朵,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小巧玲珑的小嘴巴,看起来很乖巧。 这就是我的文具袋,这就是那个让我特别熟悉的文具袋!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篇二】 昨天,我从渔寮带回来一个海螺,它大大的,这个海螺一共有棕、黑、白三种颜色,它还系着一根黄色的绳子。 每单我对着嘴吹起它,就会听到呜呜的声音,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歌,我就唱了起来:“小螺号,嘀嘀地吹,海鸥听了展翅飞……”然后,我就眺望远方。 昨天,我准备把它带回来时,我听见摆在沙滩旁边的电视机在唱,

所以我就情不自禁的吹了起来,但唱着唱着觉得有些别扭,但我依然还是继续吹了下去。我只听见呜呜声。其他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原来,这个电视机的摊主准备收摊了。 有时,我望着他,就会陷入无限的遐思:它住在海滩上吗?为什么我却从来都看不到呢?它……而现在,我又吹起了它,我突然觉得这个声音很好听。 它虽然有点儿损坏,但我依然还很喜欢它。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篇三】 在我的书包这个大家族里,有一件物品是我特别熟悉的,它就是我的文具袋。 这个文具袋是去年英语比赛后发给我们的奖品,它非常好看。 它的肚子可大了,里面有尺子、橡皮、橡皮……我从文具袋里拿出尺子和铅笔,它们帮助我在纸上画出美丽的图案。接下来轮带橡皮大哥了,它能把写错的字都改正过来,就像一名敬业的警车叔叔一样,把一个个坏人都捉拿归案,它可以说是文具界里体积最小的一员。 我的文具袋有三层,第一层里有钢笔、水性笔,第二层里有修正液、橡皮,第三层里有铅笔、尺子,外面还印有一只小老鼠,小老鼠有两只大耳朵,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小巧玲珑的小嘴巴,看起来很乖巧。 这就是我的文具袋,这就是那个让我特别熟悉的文具袋! 【介绍一种熟悉的物品】

英语人教PEP版三年级下册Unit 4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A. Let’s learn; Let’s do 课时分析 Let’s learn部分依照惯例,仍然是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式的呈现、学习。本课呈现了一个房间图,以窗上鸟和三个鸟巢的不同位置引出三个三会的方位介词:on, in, under,以房间里的布置引出两个三会的名词:chair, desk。Zip站在桌子上问尺子在哪儿,鸟窝下的鸟儿告诉它在椅子下面,引出重点问答句:Where is the...? It’s in/on/under the... 因为三个方位介词中的两个在上一课时学生们已经理解了,本课时中可以借助它们来学习新的位置:on。两个名词对于如何询问和回答物品的位置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先熟悉了词汇,再来使用重点句式描述位置。 Let’s do是一个TRP活动,结合身体部位进行位置单词的操练,学生边听口令:Put your foot under your chair. Put your hand on your chair. 边把自己正确的身体部位放在正确的位置。这样在有节奏地重复指令中进行TPR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重点词汇的操练中来,既检验了学生对于重点单词意思的理解,又检验了学生听、说重点单词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室中的物品,进行这样的指令性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听懂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 课时目标 1. 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单词:on, in, under, chair, desk。 2. 能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景中听懂、会说、认读句式:Where is the...? It’s on/in/under the... 3. 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并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使用的词汇、句式。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单词:on, in, under, chair, desk。 能够在真实或虚拟的情景中听懂、会说、认读句式:Where is the...? It’s on/in/under the... 2. 难点: 能够准确使用in, on, under来描述物品的位置。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2. 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 TPR活动:Where is it? 学生边跟教师说韵句,边把物品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Teacher: Let’s say a chant. And you should put th e things at the correct place.

综合实践认识塑料说课稿20

《认识塑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塑料》。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学情分析、活动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塑料”的活动之一,内容来源于生活。 活动背景: 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情感目标: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透过教学目标我发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决定利用图片、视频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合作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们的参与,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我对学生做了细致的研究和了解,下面我谈一下本次活动的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合作。但是我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热情高但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是很低的特点,在正确认识塑料两面性的方面我也设计丰富的内容,使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处理。 四、活动过程 为了完成活动任务,在活动前我和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查阅塑料知识的有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各自有家里对塑料制品进行侦察,做下记录,并选择一些方便携带的、有代表性的塑料制品带到课堂。 做完准备工作后,结合教学目标将本次活动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引入主题 在导入环节的游戏我是这样设计的,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我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