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

7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
7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

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

(“王”,使……称王)/因便乘利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施动者 + [使……动词] + 受动者

()使(受动者)降武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四、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

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③(秦王)卒[廷]见相如。(在……时/上,当……时候)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像……一样)

([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

2.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五、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到的景象)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地方)

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的铠甲,……的兵器)

六、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

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丧,为……治丧

③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为……而死

○伏伏:守,保持

清白以死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情况。口头释译下列句子。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邻之厚,君之薄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6鸿门宴/鸿门宴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伯复夜去。(√)

○吾得兄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

○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素善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江陵,顺流而东也。

([介词短语]+动、形+〈介词短语〉→名+介词短语)○侣鱼虾而友糜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侧面→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之曰褒禅。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高中语文必修(三)

8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

9劝学(《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

10过秦论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尊贤而重士。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尊贤而重士。

○追亡逐北。

○外连衡而斗诸侯。

○流血漂橹。

○伏尸百万。

○却匈奴七百余里。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吞二周而亡诸侯。

○会盟而谋弱秦。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以弱天下之民。

11师说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耻学于师。

高中语文必修(四)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

○左右欲刃相如。

○乃使其从者衣褐。

○于是相如前进缶。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宁许以负秦曲。

○毕礼而归之。

○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大王必欲急臣。

12苏武传

○单于壮其节。

○屈节辱命。

○诚甘乐之。

○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单于愈益欲降之。

○空以身膏草野。

○反欲斗两主。

○何久自苦如此。

○天雨雪。

○羝乳乃得归。

○杖汉节牧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绝不饮食。

13张衡传(1)/ 张衡传(2)

○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眄庭柯以怡颜。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善万物之得时。

○园日涉以成趣。

○悦亲戚之情话。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携幼入室。

○倚南窗以寄傲。

5、滕王阁序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宜于长沙。

●物华天宝。

●腾蛟起凤。

●人杰地灵。

●目吴会于云间。

6、逍遥游

7、陈情表

○臣以险衅(x ìn ),夙遭闵。

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 éng 』樊於(wū)期之首,『函』匣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匣子

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

“以……为迟”,形容词意动用法

之。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以送之。

○士皆『瞋(ch ēn)目』,发尽『上』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

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

用盒子,名词活用作状语

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

动词使动

用法,使……闻

大王。

6鸿门宴/鸿门宴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用状语

C、动词使动用法

D、形容词用作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二)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使动,使……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使动,使……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

长:使动,使……加长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下: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高中语文必修(三)

8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

(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

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9劝学(《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

○上在上面

食埃土,

○君子博学/参(cān)省(xǐng)乎己。

10过秦论

2)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用席子;包:

5)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亡:逃走的军队

逐北。

11师说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意动用法

师,以……为师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耻,以……为耻

○相师。

○而耻学于师。

高中语文必修(四)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12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

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3、名词活用

13张衡传(1)/ 张衡传(2)

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

5、滕王阁序

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人杰地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有灵秀(之气)

●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6、逍遥游

7、陈情表

○臣以险衅(xìn)险衅:艰难祸患的事,指厄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夙遭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凶凶,不幸的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教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 用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实词含义及推断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2.掌握常用的18个虚词并在对比中辨别它的用法。 3.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并能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方法。 4.把握常见的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 5.掌握文言固定结构 6.把握筛选信息试题和综合试题答题技巧复习过程: 第三课时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在《考试说明》中,词类活用属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中的一种。于词类活用涉及到的问题较多,也有相当难度,因此单独列出来,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力争在复习备考时迅速突破难点。一.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

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②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①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②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 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聊斋志异.妖术》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韩愈《原道》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报任安书》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说苑?贵德》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庄子?盗跖》 三、使动用法 (一)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这种词类活用现象。译为“使(让,叫)……。”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词类活用初级中学例子(适合高一新生)高等考试语文知识点

词类活用 ★考试时,往往要求“加点词的用法”或“词性”“词类活用”,是同一个意思。 ★翻译时一定不要生硬地套用词类活用,在直译的前提下,结合语境,看看前后文,确定是否是词类活用。秘诀: ①总的记住5 1、XX词活用为XX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②后面的3种记住3---321: 后面的3个项依次又是321(名词的、动词的、形容词的)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XX词活用为XX词 两个“XX词”,“XX词”是指的词性,前一个指的是翻译前的古文,后一个指的是翻译后的现代文。这里的词性指的是他们分别在现代文中的词性(最常用的词性)是什么。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 应该是:(公)一鼓,(士兵)作气,

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原句和名词后面没有谓语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矛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植,培育) 会天大雨,道不通。大雨:下大雨 江水又东。东:向东流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②动词活用为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亲近;远:疏远。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⑤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⑥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 ) 流至此回。中:在中间;东:向东 犬:像狗一样(其,《狼》中的狼)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词类活用讲解

词类活用讲解及练习 词类活用 名词的特殊用法 1.活用为一般动词,简称“名词作动词”。其规律是: (1)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修饰关系>//名词+代词——之、尔、汝等),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 (2)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修饰关系>//名词+介宾结构),如“沛公军<霸上>”,可译为“驻扎”;“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 (4)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同一个名词连用,而又非叠词中的一个名词。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名词用在连词“而”、“以”、“且”的前后,表示动作的,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名词作动词解释的规律: (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如:①朝服衣冠。(穿戴)②赵王鼓瑟。(弹奏) (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如:①遂命酒。(摆酒)②歌以赠之。(写歌) (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如:怀其璧,从径道亡。(怀藏) (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如: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用绳系)②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李将军列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广令诸骑曰:“前!” 即有急 用坚其意 胡兵亦终怪之∕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及见怪 得李广必生致之 汉下广吏 尝夜从一骑出∕沛公从百余骑 呵止广∕止广宿亭下 南绝幕 《管仲列传》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因而信之 然孔子小之 齐桓公以霸 桓公北征山戎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管仲既任政相齐 《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蝉蜕与浊秽 莫不求忠以自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其后楚日以削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词类活用答案 《李将军列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名作动诱饵 广令诸骑曰:“前!”名作动前进 即有急形容词作名词紧急的情况 用坚其意使动使坚定 胡兵亦终怪之∕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及见怪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形容词作名词,奇怪的现象 得李广必生致之使动,使。。。来 汉下广吏名作动,交付 尝夜从一骑出∕沛公从百余骑使动,使。。。跟从 呵止广∕止广宿亭下使动,使。。。停下 南绝幕名词作状语向南 《管仲列传》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动使。。。穷困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为。。。而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 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使动,使。。。富强 贵轻重,慎权衡贵,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慎,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对待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 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看轻 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 桓公北征山戎名词作状语向北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美,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 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谗谄动词作名词说坏话的人;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邪曲和方正,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和端方正直的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蝉蜕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一样 莫不求忠以自为忠,形容词作名词,忠诚的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反覆,使动,使。。。翻转过来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每天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同,轻,意动用法,认为。。。一样;以。。。为轻,看轻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师说中的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 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 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 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 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 人) 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 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 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 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 “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 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 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的”。)(不是“取消句子 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 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 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 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⑤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 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 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解矣:(指示代词,那些)③词类活用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 称代词,他们)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 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 词,他们的) ⑧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 感叹,多么)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 词,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 词,道路、途径)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 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 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 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 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 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 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 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 动,受,被) 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 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④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⑤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高考语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复印资料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以一组存在活用的成语导入课堂教学。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示例使用多媒体)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又可分为使动词、意动词和为动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7.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搞清楚各类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用法,同时要多作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一一般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一般活用 1、名词作状语基本结构:名词+动词基本用法:主语+谓语活用用法:状语+谓语 ① 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②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③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④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⑤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名词+名词或代词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复指短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① 词+宾语驴不胜怒,蹄之(踢) ②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驻扎)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隐公元年》)(书写日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下大雨) ④“而”“则”前后的名词 客逾庖而宴(吃饭)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06湖北卷)(乘坐车舆) (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素善留侯张良(跟…交好) 2、活用为名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动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活用用法: 动词或数词或介词或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或介词+宾语 积善成德(善行)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作用) 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⑩质于秦。质: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周:周代。泉府:钱府。官:官府。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普通名词如“人”、“妻”、“国”、“天下”、“兵”等。专有名词如“江”(长江)、“河”(黄河)、《诗》(专指《诗经》)、“书”(专指《尚书》)、“刘备”、“戈”等。时间名词如“今”、“昔”、“旦”、“暮”等。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中”、“内”、“外”等。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例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史记?项羽本纪》)——现在别人有大功却去攻击他,这样做不符合道义。 “功”受形容词“大”修辞,在句中作“有”的宾语。“义”前边是否定副词“不”,正说明“义”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或补语常常不用介词,例如: ①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游天都》)——到达天都峰旁边,沿着光滑的石板象蛇一样向上爬。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笔插在头发上,象磬一样弯着腰(恭敬地站在那里)。 以上是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汇中的名词活用

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汇中的名词活用 1.表比喻: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行动的特征,来描绘动作行为的特点、状态,使动作行为更具体、更形象。 词汇如下:板结板实板硬板正板滞被覆笔立笔挺笔直壁立冰冻冰冷冰凉冰清玉洁冰释冰消瓦解波荡波动波谲云诡蚕食草菅人命潮涌川流不息鼎沸鼎立鼎峙鹅行鸭步粉碎风驰电掣风传风发风流云散风起云涌风行蜂聚蜂起蜂拥辐辏辐射鼓胀瓜分龟缩鬼哭狼嚎鬼使神差海涵狐疑虎踞龙盘虎踞龙蟠虎视虎跃龙腾火炽火急火热火烧火燎火烫箕踞鲸吞鸠集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鳞次栉比龙飞凤舞龙盘虎居龙腾虎跃龙争虎斗笼罩虏获脉动蔓延奴役漆黑棋布钳击泉涌雀跃蛇行神差鬼使神出鬼没鼠窜鼠窃狗盗鼠窃狗偷水深火热梭巡兔脱土崩瓦解尾欠尾随尾追席卷星罗棋布星散星移斗转星移物换荫蔽蝇营狗苟鱼贯鸢飞鱼跃云集云散云谲波诡云散风流云消雾散云游蜇居栉比鳞次拳曲犬牙交错油煎火燎油滑表示对人的态度:敌视仇视 2.表动作的方式、工具和材料:用名词或名词词根作状语说明动作进行的方式或动作得以完成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词汇如下:伴读伴发伴生伴宿伴随伴同伴舞伴游辈出笔答笔伐笔耕笔记笔录笔试笔受笔算笔谈笔战鞭策鞭笞鞭打鞭挞冰镇兵谏步行仓储彩绘彩排彩喷彩印漕渡漕运册封册立车裂车载斗量敕封敕建敕造刀耕火种刀削面电陈电传电镀电告电灌电函电焊电贺电汇电解电离电疗电烫毒害毒化恩赐恩准耳闻耳闻目睹耳提面命风闻歌讼歌舞升平根除根究根绝根植根冶光照海运海葬函告函购函授函售函索河运火化火葬伙耕后顾口传口服口试口授口算口述口译口占口诛笔伐力避力持力促力挫力荐力戒力克力拼力求力图力挽狂澜力行力战力争力争上游力主垄作卵生马革裹尸毛纺面陈面呈面访面访面洽面商面试面授面谈面叙面议目测目睹目见目录目送目验目语囊括炮击畦灌枪毙枪击枪决枪杀枪战肉搏筛选舌耕舌战身教身受身体力行手工手记手书手写树葬水葬水磨水运水疗胎教胎生铁打图解团拜团聚信汇刑拘刑辱刑讯刑侦雪藏言传言传身教言教言喻油饰油印字斟句酌钟鸣鼎食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板书晨炊晨练春耕春花秋实春困秋乏春训春游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冬藏冬储冬眠冬运冬泳冬贮耳语风餐露宿釜底抽薪海底捞月海归后继后起后行虎口拔牙虎口余生家访家居家种效游露宿露宿风餐露营南征北战内定内耗内讧内控内退内外交困内应内应外合盆浴盆栽庭审土产土葬翁中捉鳖宵衣旰食雪中送炭夜不闭户夜战野炊野营野战夙兴夜寐左右逢源 4.表原因:动作的发生是由作状语的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事物引起的。 词汇如下:病故病弱病逝病退病休仇恨仇杀风干风化水肿水蚀锈蚀 5.表依据: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事物,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动作得以进行的依据。 词汇如下:法办法定法冶势不两立势在必行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6.表目的:名词或名词性词根所表示的事物,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所以进行的目

词类活用例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 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 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 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

现代汉语(二)词类..

三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 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 人都来全了。 文章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②名词一般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桶)水(一道)闪电(两件)衣服(两个)孩子(三瓶)啤酒 ③名词前一般不能加副词,但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加在名词前面。例如: 商店里光人。 书店里净新书。 ④名词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例如: [用毛笔]写字 [向朋友]致意 [从那天]开始 [给老人]看病 [在国内]征集 2. 名词的类型 ①一般名词 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一般名词不受“不”、“没”等副词的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 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例如: (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 ②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例如: 作风道德境界气氛风尚思想心灵灵感 党性友谊观念想法原因内容形式政治 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 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限于“种”、“点”、“类”等,例如: (一种)观点(一种)境界(一点)灵感(一点)裨益

个别抽象名词可以受动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场)革命(一次)苦头(一阵)痛苦(一番)斗争 ③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一般不用量词修饰。例如: 中国北京香港渤海泰山长城 太阳火星地壳国务院葡萄糖酸钙 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 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 ④时间名词 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例如: 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 今年明天周末来年来日刚才今天昨天 课外目前开端开始现在星期天 时间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时间名词与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例如: [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医生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晚上]不到十点钟就睡觉 表示时间的词都是时间名词吗? ⑤处所名词 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处所名词常用在“在”、“到”、“往”等词的后面,并且能用疑问代词“哪儿”提问,用指示代词“这儿”、“那儿”指代。例如: 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 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 ⑥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根据构成成分的不同,方位名词可以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类。 单纯方位词: 东南西北前后左右里外中内间旁上下合成方位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前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前面加上“之”“以”所组成。 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里之外之内之中之间 之东之南以上以前以外以内以东以西以北 B、后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后面加上“边”“面”“头”所组成。 上边左边东边南边前边外边里边旁边东面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与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之 古今异义与通假字 义项 爱(愛)ài ①爱。《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②怜惜、同情。《左传?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③吝惜、舍不得。《老子》:“甚爱必大费。” 【提示】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解释,并不是“一一对应”。因此,理解很重要! 阅读文言文,语境非常重要! 阅读文言文,要尝试在句式中寻找关键点! 【主要辞典的义项比较】 【重点】 本义/基本义:爱 引申义一:怜惜、同情 引申义二:吝惜、舍不得 通假字:通“薆”,隐藏

一、【考分裂】用法相似/用法最不相同,逐渐减少 【依据】古文的注解,以“达意”为主,避免有争论的话题 【例】阿房宫的“旁” 二、【命题趋势】以全国卷为例 考点与命题趋势 a. 词类活用 名作动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鞍之战》)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王鼓乐于此(《孟子梁惠王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约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形作动 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并序》)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动、形作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名作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箕畚运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步余马于兰皋兮(《离骚》)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