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三峡》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三峡》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三峡》课后练习题

《三峡》课后练习题班级:姓名:时间:

一、作家作品及地理常识

1、《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我国北魏杰出的_____学家、____家。他所著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至湖北省宜昌县之间,包括_____峡、____峡和_____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三、指出通假字并作解释。

1.略无阙处()

2.哀转久绝( )

四、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 4、重岩叠嶂()5.至于

..夏水襄.陵()()

() 6.或王

..命急宣()()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则素.湍绿潭()()10 绝.巘.多生怪柏()()11林寒涧肃()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5.沿.溯.阻绝( )( )

五、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2、至于

..夏水襄陵(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六、译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

九、理解性默写

1、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江水上涨、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峡秋季景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秋天,三峡高猿长啸给人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费用来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峡中艰辛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整体感知

1.感知文章内容,三峡景色的总特征是什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景象最突出?有什么作用?

7.作者为什么先写夏三峡夏季的景色而最后写秋天的景色?

8、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文末引用渔歌内容作结有什么作用?

10.请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1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三峡的山,对下文写三峡的水起到什么作用?课文为什么先写三峡夏天的水?

12.体会课文的写作艺术。

十一、阅读《三峡》全文,做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

5.课文在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用”_________ 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7.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证明理由的原句。(3分)

11.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如果你是导游,试写一段导游词: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

《三峡》练习题部分答案

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朝发白帝城

7.“盛大”和“急速”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林寒涧肃,高猿长啸10.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1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十、1.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对比;突出了其”疾”(即快速)的特点 3.素、绿、清、影; 寒、肃、凄、哀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5.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6.猿啸;使作者的哀愁和劳动人民的悲秋融为一体。 7.先写夏季的景色才能给作者以深刻的印象,从而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后写其秋天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不同季节的景色形成对比,突出了三峡四时之景各俱特征。 8.进一步强调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凄清的气氛和人们的哀愁。 9.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0.(1)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2)思维独到。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原来是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十一、1.A 2.D 3.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7.有寂静凄清的特点;这样引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8.侧面(或间接);

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9. “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10. 理由1: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理由2: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1.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二、(一)6.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和高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二)11.①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②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③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含答案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三峡 ☆课文导读 《三峡》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峡》既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一篇优美的文学篇章。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阙.处(quē)襄.陵(xiānɡ) 绝巘.(yǎn)属.引(zhǔ) 沿溯.(sù)飞漱.(shù) 御.风(yù)林寒涧.肃(jiàn) 猿.鸣(yuán)长啸.(xiào) 曦.月(xī)急湍.(tuān) 长啸.(xiào)重岩叠嶂.(zhànɡ) 二、词语释义 重岩叠障: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襄,漫上。 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良多趣味:良,真,实在。 林寒涧肃:肃,寂静。 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空谷传响:传,同“啭”,声音婉转。 三、语句解读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四、作家作品 郦道元(?— 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显身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重点知识点 一、原文注释和翻译 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 ③阙:同”缺”,中断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 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原文: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 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 ⑤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 原文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③虽:即使 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 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原文 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 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1 / 5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时限:120分钟满分:120分拟题:刘尊荣) 班级:姓名:分数: 书写(4分) 请你将下面的句子写在格子里。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面的答案文字要认真书写) 阅读(46分) 一、填写上下句(每题1分,计5分) 1.谁言寸草心,。 2.一方有难,。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答题(本题共4小题,计7分,其中第6题1分) 光生七年,凛然如成人①。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③。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④,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光:司马光。凛然:令人敬畏的样子。②退:休息时。了:明白,掌握。③至:以至,到……程度。④瓮:水缸。 6.给加“△”的字注音。没水中() 7.解释加点的词:大指释去迸 8.加“”的一句是什么意思? 9.为此故事加一个简洁的标题,你认为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什么特点和精神? 三、阅读下文,然而答题。(本题共5小题,计10分) 阅读提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令人泪水涟涟的真情故事。故事中那个美丽的小天使,面对因遭遇不幸而痛不欲生的男人,她便真心抚慰;在她生命之火行将熄灭之际,她慷慨地捐献自己“最清澈最明亮”的眼睛,留一份真情在人间,这个凄美的故事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我把我的眼睛给你 一位男人遭遇车祸,居然被奇迹般救活了。然而,当他醒来的时候,却面对一个比死还令他难以接受的残酷事实:他双目失明了。他简直痛不欲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与绝望之中。 后来他被转移到普通病房,和一个小女孩儿成了病友。这个小女孩儿看到他,好像找到了玩伴儿一样,非常兴奋。她怀着好奇心,走近男人说道:“叔叔,您是海盗吗?嘿嘿……叔叔,叔叔,我说错话啦?” 男人听到这样的话,想到自己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不禁冲这个陌生的小孩子大发脾气。发完脾气之后,他像一个孩子那样,蒙住失明的眼,伤心地哭个不停。 “叔叔,不要哭,好吗?妈妈说,总哭总哭,病就不会好了……” “小……家伙……” 握住小女孩儿伸来的小手,他边哭边点头。 那天之后,他们两个成了医院里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好像爱侣一样,他们一刻也不分离,一起在花园里漫步,或在长椅上促膝谈心。 “叔,叔叔,嗯……我想和你结婚,嘿嘿……” “小静熙。真的那么喜欢叔叔啊?” “嗯,喜欢……” 这样天真的话语还没说够,两个人就要分开了。他出院的那天,和小女孩儿正式告别。 “叔叔,等我出院时,你可一定要来看我哦,一定哦!” “当然,等我的小静熙出院了,我还要买一束漂亮的花儿送给你呢!” “来,拉钩!” “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男人出院几周后,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有人自愿捐献眼球,现在可以给他做眼球移植手术了。对双目失明的男人来说,这不啻一个天大的惊喜,他高兴得想要飞起来了! 眼球移植手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久后,男人得以重见光明。然而,当他看见捐赠者亲笔书写的信时,他的心沉到了谷底,眼泪也喷涌而出。信纸上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道:“叔叔,无论如何,我不能和你结婚了。那么,我把我的眼睛给你吧……” 一个七岁的小天使,在离开人间,飞往天国之前,留给他一双世界上最清澈明亮的眼睛。 10.一位男人遭遇车祸,居然 ..被奇迹般地救活了。这句中的“居然”能不能换成“果然”?为什么? 11.“叔叔,不要哭,好吗?妈妈说,总哭总哭,病就不会好了……”这句人物对话,改成“叔叔,不要伤心,行不行?妈妈交代,如果长久地哭,病会好起来吗”行不行?为什么? 12.“握住小女孩儿伸来的小手,他边哭边点头 ......”一句中加点的句子如何理解? 13.小女孩临死前留下遗书,捐献出最清澈明亮的眼睛,而在故事的推进中,作者疏忽了对她的眼睛进行简略的描写。你能在文中适当的地方点缀一二处吗? 14.“当他看见捐赠者亲笔书写的信时,他的心沉到了谷底,眼泪也喷涌而出。” ①“他的心沉到了谷底”一句有什么蕴意? ②“喷涌而出”与前面的“伤心地哭个不停”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四、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本题6小题,计12分) 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才明白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盆砸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的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要烧香磕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降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1 分) □1 分) □2 分) □2 分) 。 ) 2015 ~ 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⑴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⑵本试题共 5 页。答案写在答卷上,答题前请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所有项目和 答卷上的座位号。答题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时仔细审题,认真 作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⑶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 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00 分。 祝你取得好成绩!加油! 一. 基础 (21 分) 1.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0 分) ⑴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王维《使至塞上》)( ⑷《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⑸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 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 hu ānɡ miù( )的画面。⑵马可·波罗的游记里十分 tu ī chónɡ(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⑶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āo shēnɡ nì j ì( )。 ⑷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 么 tiān yī wú fènɡ(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B. 苏州的宝带桥 53 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 足。 C. 他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 D. 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人们岂能无动于 衷?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大课间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把“培养”改为“提高” B. 鸟类的迁徙,往往是受到了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去掉“受到了”和 “而”,或者去掉“而引起的”) C. 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删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含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题(教师版)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 填空。(6分)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6)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盛夏里,塘里的荷自然唱了主角,在层层涌现叠起的绿中间,荷一朵一朵,悄.然盛开,如一阕阕小令。哪里能瞒得住风的耳朵?十里八里之外,风都能听到荷轻轻zhàn放的声音。风跑过来,佛过一朵一朵的花,把荷的清香,洒得四下飞jiàn。人闻到,一个愣神,啊,荷花开了。平淡的日子里,陡添一重.欢喜,看荷去吧。 (1)给加点字注音(2分)悄.然qiǎo 一重.chó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zhàn放绽飞jiàn溅 (3)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1分)佛改为拂 2.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D )(2分) A.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B. 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C.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 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眉飞色舞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4.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①琴没有肆意的宣泄②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③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④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⑥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A.①⑤②⑥③④B.②⑥④①③⑤C.①⑤②③④⑥D.②④⑥①⑤③5.下面这份聘请书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忙修改一下。(3分) 聘请书 兹聘请海口滨城派出所周明同志为我校法制教育辅导员。聘期一年。 请批准。 2014年6月3 日 海口市第XX中学(盖章)(1)“聘请书”要居中;(2)删去“请批准”;(3)日期与署名位置对调。6.名著阅读(5分) (1)《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调芭蕉扇时帮助他的菩萨是哪一位?这位菩萨在此之前,还帮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2016~2015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⑴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⑵本试题共5页。答案写在答卷上,答题前请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所有项目和 答卷上的座位号。答题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时仔细审题,认真 作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⑶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 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祝你取得好成绩!加油! 一.基础(21分) 1.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可以提高你的文学品位,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⑴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分)□1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1分),。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分)2□ (□2分) (。⑷《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4分)⑸把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实,在雨中融的画面hu实而ānɡmiù()而一合了——融成幅悲哀美丽、真,⑴历史现。)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⑵马可·波罗的游记里十分tuīchónɡ(jì()⑶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ɡ。nì⑷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tiānyīwúfènɡ(()。2分)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篇像你看沿果之的B.苏州宝带桥53孔多,如坐小船桥缓缓一遍,会感到读了一史诗似的满足。他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C.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人们岂能无动于衷?。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4.)把“培养”改为“提高”(倡力要质体的学培助动间大A.课活有于养生身素,大提。B.鸟类的迁徙,往往是受到了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去掉“受到了”和的”)起引而掉去者,”而“或“ C.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删)”过通“去 -1- D.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在 “学校”后加上“的建设”) 5.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主题为“运动心得”的墙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仿照例句 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3分) 例句:我爱游泳,如自在欢畅的游鱼在水中穿梭,我享受到劈波斩浪的惬意。 仿写:

八年级语文《三峡》课后练习题

《三峡》课后练习题班级:姓名:时间: 一、作家作品及地理常识 1、《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我国北魏杰出的_____学家、____家。他所著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至湖北省宜昌县之间,包括_____峡、____峡和_____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三、指出通假字并作解释。 1.略无阙处() 2.哀转久绝( ) 四、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 ) 4、重岩叠嶂()5.至于 ..夏水襄.陵()() () 6.或王 ..命急宣()()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则素.湍绿潭()()10 绝.巘.多生怪柏()()11林寒涧肃()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5.沿.溯.阻绝( )( ) 五、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2、至于 ..夏水襄陵(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六、译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 九、理解性默写 1、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江水上涨、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峡秋季景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秋天,三峡高猿长啸给人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费用来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峡中艰辛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整体感知 1.感知文章内容,三峡景色的总特征是什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景象最突出?有什么作用? 7.作者为什么先写夏三峡夏季的景色而最后写秋天的景色? 8、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测试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测试题 考生须知:全卷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蟠.龙(pán) 荒谬.(miù) 锐不可当.(dāng) 上蹿.下跳(cuān) B. 绥.靖(suì) 仄.歪(za) 转弯抹.角(m?)迥.然不同(jiǒng) C. 提.防(tí) 镂.空(l?u) 瘦骨嶙.峋(lín)重峦叠嶂.(zhàng) D. 匀称.(chan) 伧.俗(chāng) 金銮.殿(ruán)惟妙惟肖.(xiào)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名副其实富丽堂皇再接再厉眼花潦乱 B.锐不可当莫名其妙张皇失措垂手可得 C.月明风清鸡零狗碎荡然无存自渐形秽 D.垂涎三尺触目伤怀微不足到不能自已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B.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C.网络作为传媒,必须承担社会教育责任。 D.坚决打击制作、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切实维持知识产权。 4.选出依次填在下列语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人生美丽,从生命的开端到结束,着无尽的美。心灵,在美丽的颤动;希 ;生命,在美丽中充实。让我们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人生,感受美好吧。 A.孕育萌动注入感悟 B.孕育萌发倾注感悟 C.蕴含萌发倾注感染 D.蕴含萌发注入感染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B. 《陋室铭》————刘禹锡 -————唐代 C.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D. 《望岳》—————杜甫—————宋朝 6.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长歌行》中用流水来表达时间流逝之快的是,。 (2) 《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野望》一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是: ,。 (4)杜甫在《春望》中点明长期战火,忧国思乡的句子是,。 7.阅读下面蚊子,回答问题。(6分) 4月28日,中国气象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2013年4月份以来的气温是1961年以来的最低值,全国平均气温为8.7℃,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除了在西藏、青海西南部、云南、西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到4℃.大范围来看,2013年是1971年以来比较严重的低温年份,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不是孤立的:同一时间段,在北半球,美国、欧洲,也都出现暴雨天气。这是气候波动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在现阶段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不能因为几个月就认为全球变暖停止了。 (1)请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新闻最后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8、名著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1分)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2分)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原文和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原文和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 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 雄险气势所吸引。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 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 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 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

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 “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5-2016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题序一二三四合计得分一、.语言积累运用及表达。(共27分)一、积累与运用(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稽.首(jī)广袤.(mào)颔.首(hàn)咫.尺(chǐ)B.哂.笑(xī)啮.齿(niè)提.防(dī)睽睽.(kuí)c.翕.忽(xī)缥.碧(piǎo)招徕.(1ái)门楣.(méi)D.瀚.海(hǎn)突兀.(wù)荸荠..(bóqí)佳肴.(y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藏污纳垢粗制烂造崎岖不平B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引人注目C 正禁危坐神密莫测无所事事D 黯然失色麻木不人意趣盎然3.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B.虽然这种观点确有一些先见之明,但这种说教与整个《红楼梦》以生动的形象和生活细节的逼真描绘取胜作比较,就不免相形见绌了。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束手无策....。D.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5.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是唐代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C.《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D.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学校____ ______ __ __ __ 班级_________ __姓名_ __ __ __ ____考号____ __ ______ __ _※※※ ※※ ※※ 密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

9 三峡 课题三峡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语言的简练、 精彩、优美。 2.学习怎样抓住景物及季节特征描写,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 奇、清幽秀丽,尤其是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 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和洛 阳担任中央官吏,多次出任地方官。郦道元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 查研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名著。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 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 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

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读准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ɡ)绝(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ɡ) 通假 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至于 ..夏水襄陵(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良好)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做名词,清波) 空谷 ..传响(名词做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清荣峻茂 ....(形容词做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每至晴初霜.旦(名词做动词,下霜) 文言省略句:

八年级期末语文测试卷

八年级期末语文测试卷(B)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匀称/称职要塞/阻塞颤抖/颤栗模样/规模 B.提防/河堤籍贯/狼藉击磬/告罄赃物/肮脏 C.歌曲/弯曲闷热/愁闷屏风/屏气会计/会议 D.愧怍/作为跋涉/拔尖点缀/辍学竞争/竟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绮丽惶恐五彩斑斓气息淹淹 B.追朔琉璃草长莺飞消声匿迹 C.萌发潮汐因地治宜风雪载途 D.藩篱尴尬转弯抹角锐不可当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书愤》) (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像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浮淡妆”这是青年鲁迅写的《莲蓬人》中的诗,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的名句:,。 (5)阅读诗歌就是感悟诗人的私人情感。秋日里,梅尧臣在“霜落熊生树,”抒写山行的勃勃兴致;刘禹锡在“,便引诗情到碧霄”中表达豪迈乐观的情怀……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有人曾给鲁迅的《朝花夕拾》写过这样一句话书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两篇文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表现“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 (2)从下面两部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相关内容,写一句话书评(不超过15个字),并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①骆驼祥子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①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有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②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成功,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为此我不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三峡》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11、不以疾也疾:快、急速 (二)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四)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3)清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水清澈 (4)其: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 飞漱其间代词,它们,代古柏 (五)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4)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 六、文章主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泛舟语湖(30分) 1、选择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3分) A、锲(qiè)而不舍 B、万籁( lài )俱寂 C、姹紫嫣( yīn)红 D、酣( hān )然入梦 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3分) ⑴、清晨,在林间小路散步,一阵阵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⑵、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 ⑶、老舍作品的语言,“京腔”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⑷、乡亲们好奇地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纯朴。 A、清脆赞赏崇拜打量 B、清脆称赞推崇打量 C、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单位的党员干部的作风更务实了。 B、面对竞争的社会,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随着盐城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4、诗海拾贝。(运用积累填空,并仿照题型完成练习。)(8分) (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 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2)、诗有声那是“感时花溅泪,”的感时伤怀; 那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怆梦境。 (3)、诗有情那是“海内存知己,”的深情厚谊; 那是“,报得三春晖”的至爱亲情。 (4)、诗有神那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著追求; 那是“会当凌绝顶,”的心胸气魄。 5、口语交际。(3分) 振新中学二(8)班准备召开“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江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 二、阅读品茗(35分) (一)玩味古典(14分) 甲: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二) 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在这节课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上难度不大,但学生在体会三峡的美和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把这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

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根据朗读提示,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面加粗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烂漫(màn)诘责(jié)文绉绉(zōu)广袤无垠(mào) B.禁锢(gù)匿名(nì)眷念(juàn)冥思暇想(xiá) C.稽首(qǐ)荷戟(jǐ)旸谷(yáng)鞺鞺鞳鞳(tāng) D.叱咄(duō)骈死(pián)缊袍(wēn)负箧曳屣(x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托词油光可鉴愚钝正襟危座 B.侏儒粗致滥造迁徒不可名状 C.驰骋黯然失色懈怠翻来覆去 D.虐待长嘘短叹苍茫广袤无垠 3.选出下面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光可鉴(鉴别)不逊:无礼匿名(隐藏) B.不可名状(说出)睥睨:眼睛斜着看旸谷(日出) C.脂粉奁(盒子)器宇:气概、风度诘责(谈论) D.无可置疑(怀疑)禁锢:束缚,限制下午霁(阴天)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5.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10分)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是,。 (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里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别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各写一句话,要求语意相关,句式整齐。(4分)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_________(1)__ 。不能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诞生《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2)? 7.阅读下列古诗句,探究“子规(杜鹃)”在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3分) 材料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材料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材料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5分) 书名:作者: 印象深刻的人物: 阅读启示: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