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教学案例

经典教育教学案例
经典教育教学案例

经典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1:

一个名叫菲特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班级,一个有全校2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安排在学校最不起眼的教学楼里。他们当中不凡有吸毒的,有进过少管所的,还有偷盗的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极不光彩的历史,家长和学校也失去了信心,准备放弃他们。

新学期开始,菲特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一样,过多的说教,整治班级纪律,给孩子们一个威严的形象,而是给他们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个别是------

1、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2、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醉酒才睡去,而且

有吸鸦片的记录。

3、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

年轻时从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菲特教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3。然而,菲特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只有最后一个人才能够造福人类,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都是大家熟悉的,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著名人物:1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2是温斯顿·邱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3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

听了老师的话,他们呆呆地瞅着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两只耳朵。

菲特接着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开始,过去的荣誉或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影子里走出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才……(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六期《人生,请上好第一课》)

人生,请上好第一课

案例2:

这是一家普通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进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定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声音在厅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下面,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起来:“孩子,

噍,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二、宽容

案例1:陶行知的四块糖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在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侮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把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谈完了吧。”

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教育的“南风效应”》)

案例2:佛桌上盛开的花朵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迪:一个风流浪子,20年前,他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乱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只管放浪形骸。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徒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水,澄明清澈地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深忏悔,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

“师傅,你肯饶恕我,再收我为徒吗?”

方丈痛恨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连桌子也会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惊呆了:一夜间,佛堂里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簇簇急摇,仿佛在焦灼地召唤。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他原来的荒唐生活。在佛桌上开放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殒灭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理解和信任也是推动学生上进的力量。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学生犯了错误,

请你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用你的期望和信任表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学生不断努力,取得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效应。

所以,请你牢牢记住:宽容是一种信任,一种谅解,一种期望,它是佛桌上盛开的花朵。(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

案例3:一张带有黑点的白纸

有一位结婚不久的女子,每次回娘家总要向父母数落丈夫的缺点和不足,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点,然后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是黑点。”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了。从此之后她不再在父母面前数落自己的爱人,两人的感情比以前好多了。(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

案例4:画像

一位学生上课时给一位老师画了一幅画像,且题字为××老师遗像。这位老师发现后,心里当然十分生气,但他却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斥责,而是对这位同学说:“××同学绘画不错,把我画得挺像的,只是下面多了一个字。”下课时又说:“老师发现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陈旧,请班长和这位会画画的同学一起,把我们的黑板报内容更新一下。”第二天,教师发现黑板报画很非常好,及时进行了表扬。这时,那个同学红着脸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是一份写得非常诚恳的检讨书。这个成功的教育案例说明,善意的“惩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一种批评方式。

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通常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大都是怒发冲冠,要狠狠批评,有时甚至妄加断言。这样不但不能促使学生悔改,而且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教师如果无法容忍学生的缺点,就会对学生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的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教育自然不会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宽容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是“两幅图画”式的善意惩罚。

宽容到底是什么?宽容是高山,它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宽容是丝丝春雨,它能融化顽固的冰层,唤醒沉睡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有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

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曲,会给被宽容者带去成功,毋宽容的实施者带来愉悦。如果你是一个老师,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多开心窗一扇,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宽容。(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

三、鼓励

案例1: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

学生小A,期中考试语文分数很低,这眼看又期末了,我想和家长配合起来,帮助小A搞好复习,争取期末取得理想成绩。

于是,某一天,我很随意地叫住他,说:“小A,我计划和你家长联系一下,期末好好帮你复习,考个好成绩,你看好不好?”

我措辞小心,态度随和,特别注意不给他心理压力,但他还是紧张了。他说:“老师,请您别和我家长联系行不行?你一联系家长就会训我,我向您保证,我一定好好学习。请您再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看着孩子乞求又夹杂着痛苦的眼神,紧张又带着恳求的脸庞,我心软了,赶忙安慰他说:“可以,你不愿意我和你家长联系,我就不联系,我相信你凭着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孩子眼泪流下来了,说了一句“谢谢老师”,转身跑了。

小A的家长能孩子的教育基本停留在唠叨和责备的水平上,而这样的教育基本上也不会有好结果。我原想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可小A持反对意见,我就不好再坚持这件事了。

果然,小A说话算数,从第二天开始,我觉得他身上有股劲,上课听讲十分专注,作业也工工整整,按时完成。我很高兴,心想,看来只要尊重孩子,孩子是会用行动来表示诚意的。

临近期末考试了,小A同学一直努力地跟着班级的复习进度。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他的基础较差,要想和大家共同进步,势必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

这一天,吃完晚饭,我照例拿出同学们的作业,开始批阅。这一天交的是作文,当我批到小A的一篇作文时,我感动了。孩子的作文用铅笔写成,一笔一划,写得十分工整,而且作文写得也精彩,看得我心潮澎湃。看完作文后,我忍不住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小A家的电话号码。接电话的是小A的母亲,我刚一报家门,我的母亲就急忙道歉说:“是不是孩子又在学校惹老师生气了?”

我赶忙说:“不是,不是,我是向您报喜的,因为的发现您的儿子最近学习非常投入,非常努力,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赶上来了。现在我正批改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我向你们家长表示感谢,是你们教育得好。”

家长听完我的话,半晌没有吱声,待一会儿便传来了抽泣声。

这时,小A接过话筒,能我说:“教师,谢谢您,这是我上学八年来第一次接到表扬我的电话。老师,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电话通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我们俩都平静下来。不用说,小A从此学习更努力了,有时候我的卷子有不会答的问题,他会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晚上我一定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我也十分关注他,经常给他补补漏洞。期末,小A果然得了个好成绩,孩子和家长都十分高兴。

此事引起我的深思:打一个电话,鼓励一下学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可是我竟然十分吝啬,工作了30年,才第一次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看来不是没有想到打电话,而是没有想到时时鼓励学生。(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

巧用批评

1、消除求全效应让批评成为发现

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一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仍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黑点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婉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在学校里,学生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黑点”,会不时犯点错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期望过高,在看待或评价学生适销对路过程中,刃过高求全的眼光衡量学生却发现学生并非完美无缺,并由此引起过多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这种求全效应必将影响到教师的批评行为。以求全心理看待学生,常常是把好学生变成一般学生,仄学生变成后进生。其实,能学生来说,人无完人,他们虽然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但这样或那样的“黑点”正是学生在改正中不断走向成熟人生的必经历程。他们这像一幅幅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是老师欣赏的目光。如果我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也必然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过分求全,追求十全十美,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此让我们改变一下自己

,换个角度看学生,把批评变成一种发现,变成一种赏识,去照亮学生的心。就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改变自己,昨天最难教的学生可能会变成今天最与自己知心的学生。”

2、避免马太效应,让批评体现公平

《圣经》中“马太福音”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的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在教育中马太效应的突出表现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而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能自己喜欢的学生越看越喜欢,优点越看越多,即使犯了错误,老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学生蒙混过关,不舍得批评半句;能自己不喜欢的学生越看越讨厌,缺点越看越多,即使他们有了进步或好的表现,老师也是不屑一顾,吝惜自己的赞美。这种过度地赞扬和美化自己所喜欢的学生,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不平等、不平衡的环境中,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影响到学生能教师教育行为的接受,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缺乏合理性,也会大大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运用批评时应避免马太效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前进的动力。

3、防止超限效应,让批评做到适度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是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能批评的启示是:教师的批评要适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比如说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死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有的教师动辄将学生以前犯的错误命出来“曝光”,必然使学生感到极不耐烦,讨厌之极,其结果只能是“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有时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批评必须掌握好分寸,这样才不至于步入超限误区。

4、巧用南风效应,让批评变得温暖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批评学生时,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我们应该让批评像南风一样送给学生温暖。

某小学一年级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赖在家里不去上学,父母十分头痛。为此教师登门家访。学生能老师说:“我不愿意上学!”老师微笑地说:“你不去上学,我会想你的啊!”学生高兴极了,从此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她能同学说:“老师可喜欢我啦,我不来上学教师会想我的!”

巧借南风效应,让温暖的批评像春雨一样滋润孩子幼稚的心灵,会使教育教学变得自然流畅,学生自然会因爱上自己的老师在接受老师的教育。

5、巧用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对待学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骨头里挑肉,那怕找到一丁点肉丝,也要看成一块好“排骨”,给予表扬,鼓励。在批评学生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地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

有一位老师则接新班,上完第一节课,刚要说“下课”时,后排座位上有位学生突然吹起了口哨。学生们看看那位学生,又看看教师,他们诧异中有些惊慌,像是做好了迎接“火山爆发”的准备。但这位老师并未发火,只是很坦然地说:“同学们下课。”随后走到吹口哨的学生跟前称赞道:“口哨吹得不错,好好练练,说不定会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必要时,我给你留点时间,为大家表演一下,好吗?”这位学生满脸惊疑地望着老师,不知所措。老师接着问道:“能知识我你叫什么名字吗?”他不好意思地作了回答。老师立即说:“名字起得好,你是我在咱班记住名字的第一个学生,不过老师对你有点小要求,请你以后吹口哨时注意场合。”这个学生红着脸说:“我错了,请相信我,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了。”周围的学生鼓起了掌。

当天,这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因为今天老师表扬了我,说我口哨吹得好。要是在以往,我肯定躲不过一顿批评或指责。真的,我还没有受过老师的表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秩序。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学习情绪很高,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逐渐成为老师纷纷称赞的优秀生。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虽不可能样样出色,也不可能样样都差,只要我们擦亮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学生就会因为我们的发现在很快的进入他们的轨道。在批评中,老师多给学生一阵春风,一场雨露,就会但学生脆弱的自尊心产生强大的动力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6、巧用尊重效应,让批评变得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论述过教育者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癸一杂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有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批评要从保护学生自尊心出发,让批评充满理解和信任,才能让学生体面地接受批评。

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的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教师,一进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学生犯了错误,又恐惧又内疚,像刚刚经历了一场心灵上的暴风雨。这时老师不能再给他们雷鸣闪电,而应给他们送去雨后灿烂的阳光,让他们在阳光中愈合创伤,成长。面对拿了别人东西的学生,霍老师深知一旦把这种行为与“偷”字联系起来,足以击碎其脆弱的心灵,使其背负终生。她用一颗爱心巧妙地维护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她这种别致的批评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7、避免拆屋效应,分步达成目标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井天窗了……”这种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然后再不断降低要求以被他人接受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的启示是:我们不要把教育目标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要求他们马上达到。不要在批评时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提出来,而是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采用适当的方式逐步指出学生的缺点,这样不但学生心理上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改正起来也比较轻松。

“南风效应”给教育者的启示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比赛结果是南风获胜,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的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被称作“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给我们教师的启示是: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你大声训斥学生,甚至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式的“南风效应”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当班主任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管理班级,更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学生在你的感召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当学生发生过激行为时,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先让学生静坐几分钟,然后轻轻地问他事情的经过,师生都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分析刚才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感人心者莫乎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人性化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为上激励学生。我们老师也可以适当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上的各种问题。试着用“徐徐的南风”去吹拂我们的学生,触及他们的心灵,努力让我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瑟瑟的北风”只能激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规范其言行,也不利维护其身心。

“南风效应”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微风细雨”胜过“狂风暴雨”。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试试使用南风,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刮起来缺乏力度,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面对学生,我们应对他们多一份宽容和尊重,多一份理解和鼓励,少一份批评和讽刺,让他们学会自省,从而更好地成长。北风固然凶猛,但结果事与愿违;南风虽徐徐,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优选.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上传: 2011 更新时间:2011-10-20 阅读: 1596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典教学案例集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集 5、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数学新课标在其前言中,就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本人愿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行。 一、尊重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 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A: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教师B: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 [案例2]《找规律》教学 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A:(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B: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

两个案例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A教师与B教师对生活经验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A 教师注重的还是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及经验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牢牢记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吧:“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 [案例3]《除法的初步认识》 A教学: 师: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该怎样分呢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你能用小棒代替桃子,也试着这样分分吗 (生用小棒分) 师:同学们看,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要一个一个地分。先拿3个桃子分别放到3个盘子里,然后再拿三个桃子…… B教学: 师:这有6个桃子,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你会放吗 用小棒代替桃子,试试看! (生用小棒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放的 生1:我是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拿2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生2:我是拿起6个小棒,然后一个一个地放到盘子里去…… 生3…… 师:放的方法,我们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结果都应是怎

优秀教育案例: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优秀教育案例: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优秀教育案例: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

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 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前置预习】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教师激情导题。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 的儿子; 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2 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 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一一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 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 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 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 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 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 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一一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 位学生到讲台上试读,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 飞的感情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 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

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优质】

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优质】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 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单位,全称,:昌乐县高崖镇包庄小学 教法及让自主互助“活”类别学法指题目参评主体徐凤艳起来导 目前,虽然倡导自主互助学习,但很多教师只注重表面形式,问题的提没有真正实施,压制了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没有真正的活力。出 解决问题一、轻成绩重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方式方二、保护优秀生的自尊,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主动力。法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效果二、教学成绩事半功倍。 县市区意 见 市评审意 见 让自主互助“活”起来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求每个班准 备一块最精彩的节目,在全校“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上演出。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同学们,出什么节目,由班委会成员定夺。于是同学们立刻献计献策,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由我班在校文艺队上的四名同学来一个器乐小合奏。在这四名同学中,张昊的二胡拉得最棒。作为班主任,我趁机参加意见:以张昊为主,先由她定下自己熟悉的一首曲子,但我又担心其他人从头学曲子,难度太大,演奏起来容易出错,所以我决定精减人员,只让张昊拉二胡,王钰同学用笛子合奏。我的意见一说出口,她们当时没说什么,可其他两名同学立刻低下了头。我意识到自己的决

定有些武断,没有考虑到她们的心理感受,因为她们都是班里的佼佼者,自尊心特别强,班里这么重大的事如果不用任何一个,她就会觉得没面子。 下课后,张昊和王钰同学亲自找到我,要求四人一起演奏。我说出了顾虑,可她们却恳切地说:“我们会帮助她们尽快学会曲子,保证没问题。”可我的顾虑还是没打消,但看到她们恳切地目光,我也没再坚持。 她们回去后,做通了其他两位同学的思想工作,除了练好学校文艺队上的节目外,就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练自己班级的节目。有一天下午,已经放学了,当我正要回家时,却听到音乐室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器乐声,我心想,可能是我班的小器乐队在练班级的节目吧~于是我悄悄靠近音乐室,嘿~正是我班的四位同学,她们有的教,有的学;教的卖力,学 的吃力,弹一会曲子,再互相研究一番,还挺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 她们忙里偷闲,练了十来天,最后竟演奏出了一支动听的曲子~并且自己编排了上台和下台动作,还真不错。她们互相鼓励着,帮助着,最后演出竟然非常成功。她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是啊~一块小小的节目,虽然在台上表演了二三分钟的时间,但在台下,她们花费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努力~毕竟这“自主互助”的花蕾绽开了美丽的花朵,她们怎能不高兴, 从这个案例中,我体会到,优秀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自主能力也很棒。在班级工作中,对待这些优秀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轻成绩重能力。如果把老师的意愿强加到她们身上,会使她们成为只会被牵着走的小绵羊,而不能充分发掘出她们的才能。相反,如果放手让她们去干,她们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体验小主人身份的同时,能把事情干得更漂亮,并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展现,得以升华。事实证明,轻成绩重能力,既能培养学生自主互助能力,又能获得不不非的成绩。

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全解

教育经典故事及案例 1、给过失的学生搭个“梯子” 山西通宝育杰学校詹文龄校长讲述过她当教师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一次收学费时,发现一个学生悄悄拿走了她放在一旁的三元钱。她看到了是谁,但没有声张。上课时,她说是他粗心多找了一位学生三元钱,希望这位学生把多找的钱还给她。一天过去了,没有动静。晚上,他翻来覆去不能能入睡,三元钱不能算多,但是性质非同小可,如不及时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第二天,她悄悄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钱是多找给你了,你说是不是?”这位学生看看老师温和而又带着几分严峻的面容,低着头红着脸说:“是的。”并且把三元钱交给了老师。 詹校长说,当时她并没有强调钱是学生悄悄拿走的,更没有说钱是学生“偷走的”。学生也没有声明钱不是老师多找的,而是自己悄悄拿走的。 这个学生小学毕业生了中学,又读了中专,一直到参加工作后,每逢过年过节,总是要看望他的詹老师。 这是非常高明的教育艺术。老师没有因为三元钱这件小事而姑息迁就学生,也没有因为教育学生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既没有“顶牛”,也没有因为交回了三元钱而怨恨老师。学生低下的头、涨红的脸说明他对过失的悔悟。师生之间就是这样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捅破中间像片薄纸似的“矛盾”。老师达到了目的——教育学生;学生受到了教育——悔悟过失。 学生也是人,他们有他们的人格尊严,尤其在伙伴面前,他们的人格尊严表现得尤为强烈。所以教师在批评、帮助那些有过失行为的学生时,更应该头脑冷静,讲究艺术。其中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批评要个别进行,要给学生留有面子,搭个“梯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自己教育自己。 2、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位老师在学生时代曾经犯过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参加工作后写了一篇名为《老师,我铭记您的宽容》的感人肺腑的文章: 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女孩,老师和同学们很少有人注意我。那时,成绩平平的我好想有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到了。下午,我无意问发现班主任把已印制好的期末语文试卷带进教室后面的办公室。“如果能实现得到一张考试的试卷,我将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这想法不仅使我耳热心跳。 黄昏时,校园里静悄悄的。可我走在校园里却不像平时那么自然,总觉得有很多眼睛在看着我。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我的心开始猛地撞击我的胸膛。我笨手笨脚地打开办公室的窗户,跳进去时地板被踩得很响,我蹲在那憋住气一动也不敢动。良久,发现无异常情况,我才开始找试卷。

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教案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与广告“零距离” 八公桥一中:段周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开拓学习资源的意识,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思考,对文化的关注。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技能,实现“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丰富资源的学习”、“基于目标的学习”以及“互动合作的学习”。 3、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朝着社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各类广告及有关广告文字资料(含书籍、图片、实物、影视资料)。 2、学生课前自选对象进行广告创作。 3、实物展示台、录音机、投影机、电脑多媒体、文字卡片。 [活动内容] 一、导入。 从生活中的广告入题。了解广告:广告是一种宣传方式,通过报纸、招贴等介绍商品或文娱体育节目等。 二、展示。 展示各类广告和广告实物。 三、介绍。 介绍广告的知识:你想了解它的成长史吗?想知道它的未来吗?请听××同学来告诉大家。 四、欣赏。 自选角度(构思、设计、效果等),谈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广告。 如:臭名远扬,香飘万里。(一家臭豆腐店广告)

口服心服。(一家矿泉水广告)雨天更显潇洒。(雨靴广告)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某理发店广告) 输入千言万语,打出一片深情。(某电脑公司广告) 抹去过去,改善现在,创造美好的未来。(美容霜广告) 小心驾驶,阁下无法复印。(复印机店送货车广告) 五、辩论。 召开“小小辩论会”。 以广告的作用、影响为中心。正方的观点是:我们的生活需要广告。反方的观点是: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广告。赞成正方观点的同学与赞成反方观点的同学各坐一边。并各选三名代表上台辩论。 顺序:正方1:反方1:正方2 :反方2:正方3:反方3:反方总结正方总结 六、析艺。 学习广告语的表达艺术。 1、幽默艺术 如:不打不相识。(某打字店广告) 只要青春不要痘。(美容霜广告) 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请照直开,不必刹车。(交通安全广告) 这种大衣的唯一缺点是,将使你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内衣。(名贵裘皮大衣广告) 送钱来,我们会治好你的痔疮;否则,您留着钱,也留着你的痔疮。(某国痔疮诊疗所广告) 2、修辞艺术 如: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酒店广告对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某运动鞋广告)

一篇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

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杨静是我实习班级1608班的一个女生,刚到安宁二中实习的时候并没有见到她。记得我第一次去查宿舍,拿着班级花名册认人,念到杨杨静这个名字的时候同宿舍的学生说她请病假了。据了解,杨静天生小儿麻痹,平时早操课间操、体育课都不能参加,也许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杨静在班上话很少,成绩又不出彩,朋友也不多,常常被老师同学忽略。后来在一个星期之后的自习课上,我见到了这个内向害羞的小姑娘。我主动过去同她交流,关心她的身体状况,问她有没有好一些,并提出用以后几天的午休时间帮她把这星期缺的课补上,最后还说了注意照顾身体早晚多穿衣服之类的。看得出来她对我这个第一次见面的新来的实习老师显得有些诧异,但也看得出来她很感动,说了好几次谢谢老师。第二天中午,一吃完饭杨静就来了,我教她第四单元的单词,学完给她布置了任务,要求她记住所有单词的发音晚自习我要提问。因为看过1608班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单,知道这个学生英语成绩很不好,还以为一天记住近30个单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还没有到晚自习,杨静就主动来找我读单词了,虽然单词发音都不是很标准,但至少看得出来她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让我知道这个学生其实是有潜力的,孺子可教。于是我说了很多鼓励她赞扬她的话,并给她指定了英语每日学习计划。之后的每一天我

都会记得检查她的每日任务的完成情况,每次完成了都会给一颗糖作为奖励,告诉她她很优秀很独特,在学习生活上给她提出指导和建议。慢慢的,我发现杨静发生了变化。据同学描述,她就是一个不爱说话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成绩不好又自卑的女生,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看得出来她与一般同龄的孩子要更安静一些,真是人如其名。走路总喜欢低着头,上课也从来不回答问题,甚至英语课上同桌对话也从来不开口。但是经过了两个月的相处之后开始不一样了,至少在英语课上,她开始举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得到几次英语老师的表扬之后她就更积极了。不管是我上还是指导老师上,每节英语课都听得很认真,还有课间课后会很主动的来问我、问英语老师问题,会把我说的需要看的书都看一遍然后很高兴的来告诉我,每次得到奖励都会很兴奋很满足,即便每次奖品都只是一颗糖。慢慢的,她也会主动来找我交流,跟我分享她的生活,分享她的内心世界,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她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感到很欣慰,也为她高兴。有一次她告诉我她喜欢画画,我说这是个很好的爱好,能不能给我看看你画的画,开始她有些犹豫,让我也略显尴尬,但是快下课的时候她还是给我看了,我直夸她画得好有天赋,她听完双眼都放光。后面我才从同桌的口中得知,之前班上有同学看到杨静画的画,便喊了好多同学围观,大家都嘲笑她画的太丑,从那以后她画画都是躲着画怕被人看见。我很庆幸自己看到那些画的时候毫不犹豫说好看,不然会再次伤害到一个孩子。几天之后,我收到了实习以来的第一份学生送的礼物。是杨静送我的画,画的是一个古装美女,上面用彩笔涂满了各种颜色,

教育教学故事案例

教育教学故事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育教学故事案例 ——高歌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信。只要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 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初一(3)班班主任的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会尽自己的全力完成好这次任务。 八月十八日到二十四日进行了初一新生进行了军训活动。利用军训的机会让新生融入到班集体中,初步建立班级凝聚力。为了更快的了解学生,我让学生每天完成一篇日记。通过学生对每天军训的记录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 以下的两件事情让我尤为难忘,和大家分享以下。 第一件,在军训中我发现我们班第二排的第四名涂路阳同学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差。每次踏步都比别的学生慢。正步走的时候经常一顺边。就因为他的原因第二排学生的整体动作总是不齐。他也被教官罚了几次。休息的时候别的男生坐成一排有说有笑,而他总是一个人孤独的坐在一边。发现问题后,我来到涂路阳的身边开始和他聊天。其间,我对他说:“每个人都有特长和不足的 2

地方。老师知道你在军训中很认真,虽然动作还是做的不好,只是你没有这方面的特长而已。不要因此而丧失信心啊!老师看的不是你的动作怎么样,而是你是否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在第二天的日记中,我看到他写道:“休息时,老师和我的谈话,让我非常的感动。”在日记的评分中我给他得了优+。从此,他和别的男生坐在了一起有说有笑的。从这个案例中,我体会到当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首先我们要分析他完成不好的原因,是故意不想好好做还是根本没有能力做好。本事例就是第二种学生已经尽力了但是就是能力不足。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鼓励他,但是他还是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就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但同时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件事情,在日记中我发现我班的于乙同学写到军训真累真没意思的话。看到他的日记我又有观察了他的军训状态。在军训中,他非常的认真。几次汗水从额头流到了眼角他都没有擦过。从这点我认定,他是个能吃苦的好孩子。只是对军心这件事情认识的不是很正确。我在日记中写到:“你的训练非常的刻苦,但 3

经典诵读活动实例与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活动实例与教学反思 摘要:我国是华夏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无数脍 炙人口的名篇名句。开展经典诵读影响深远,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 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经典诵 读的具体实例和教学反思做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经典诵读实 例反思积累 经典诵读是让儿童、青少年诵读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在自 主而快乐的情境中学习,达到开启智慧、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目标,使他们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一、经典诵读活动实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着作中,含有至深圆满的修身、处事、治国 之哲学智慧。这些思想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自古就有“遗 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之传世佳言。孩子从小接受经典熏陶, 就等于有一个最好的老师一直跟着他,指导他,让他少走很多弯路,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经典教育的目的是对孩子身体、心理、智力、品德的培养,从而开发孩子的右脑,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思维力、专注力、观察力、意志力、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促成孩子的 全面发展。 《忆江南》的片段(一): (多媒体出示古诗内容) 师:古典诗词语言精美,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那幺你认为这首词哪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好。江南处 处是美景,诗人抓住江花、江水这一江南美景,让我们看到了江南 的又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 师:请你读出这种意境。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现在我们来想 像一下,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

教育教学案例(二) 岗李乡柴村小学:师志强 我们班马文鹤同学是一个安安静静、其貌不扬的小姑娘,原来,她在班里不显山不露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 那是学完四则运算定律后,我请同学背诵相关概念与公式,我在教室巡视着,发现马文鹤同学手里空空的,我以为她没带书,就让她和同桌合看一本,她却从位子里拿出了课本。我问她为什么不看,她说已经背下来了。我还真有些不相信,好几条定律和公式呢,才读了几遍呀,没想到她还真的很流利地背了下来。我和同学们都很吃惊,问她是不是提前背的,她否认了。同学们为她热烈鼓掌,我也在班里特别表扬她不仅聪明,而且会学习,小小年纪,就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知识,值得大家学习。她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掌声和夸奖,非常高兴。下了课,我把她叫过来,接着和她聊天,她高兴得告诉我,她特别喜欢背东西,广告里的广告词她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还当场给我们表演了几个片段,她再一次得到了掌声。 后来,我把整个经过以及我发现良材的喜悦心情和一些建议郑重地写在记事本上向家长报喜。同时,进一步教给她方法,指导她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学习。我和她谈心,让她感到老师非常欣赏她的才能,同时给她指出:再好的天赋如果不用也会荒废的,应该好好利用这个优势。我赠送了她一本《小学数学概念与公式大全》,并希望她把这些知识都装在聪明的头脑里。我为她提供各种展示才华的机会,并为她配戴了“小才女”的胸卡,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她现在已经是班里最受欢迎的女同学,公认的“小才女”。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充满了自信。特别是她的作业书写、课上发言比原来上了一个大台阶。与此同时,她的才华也激起了同学们和她比试的欲望,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 看到这一切,让我不由想起美国哈佛大学家托阿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 后进生转化案例(四)岗李乡柴村小学:师志强我们班的张尔豪,因为天生反应慢,动作慢,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事事袒护

小学数学经典教学案例集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临川三小黄平平 两个月来的劳累国培,两个月来的埋头苦记,使我重新拾起教师职业的记忆,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导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一直被历代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并培养出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优秀的中华儿女,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也一直深入在我们当今的广大教师心中。可是时代在前进,教育需要发展,特别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形势下,这种教育思想就逐渐显露出了它的狭隘性,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通过这次在南昌市的国培,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下面我就“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的狭隘性及改进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难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制约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导授业解惑”是一种权威式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间定位于长幼关系,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过分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教师头上似乎有顶“圣者光环”,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式,学生慑于教师的威严,不敢与教师亲近,更不会与教师沟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活泼不足严肃有余,使得学生精神压抑、思维迟缓,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放下架子,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不在意自己的教师

地位,也不以展示自己的渊博学识为荣,敢做陪衬,敢为人梯。平时教师要多深入学生生活,多了解学生的需求,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全方位关怀学生。课堂中教师要实施民主化教学,要想方设法创设宽松、温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理放松、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教师还应有长者风范,对学生宽宏大度,充分理解,特别对后进生和性情怪癖的学生更应如此。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智能得不到有效地开发。“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思想,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教育权、控制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自始至终主宰着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种教学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智能也得不到有效地开发。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获得发展的内因和决定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现代教育共同追求的一种理念,也是教育成功的法宝,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乐做配角,彻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学生推向获取知识的前台。其实,课堂内教师好象是一名导演,应起到指导、启发、诱导等作用,而学生则象演员,是“表演”的主体,教师应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表演”。

教学案例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写好一份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是真实,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是对教学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2、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写作 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事实,二写分析。 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 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明集一小孙月梅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古诗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

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古诗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古诗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首古诗,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古诗。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

教学案例模板,例文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

《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制造乐器的材料。 2.知道我们说话的四种音调。 3.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字经》,了解《三字经》里面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三字经》课本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一.温故而知新,视频展示,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二.导入:你见过哪种乐器,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古人的乐器有哪几种,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三.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四.理解句子。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五提问: 1.你知道什么乐器用竹子做的?(笛子,箫,竽,管) 2.你知道什么乐器用丝做的?(琵琶,琴,瑟) 3.你知道什么乐器用金属做的?(铜锣,唢呐,喇叭,) 4.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什么做的?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匏: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5.播放经典的乐器演奏,高山流水及渔舟唱晚,指生回答乐器名。 六.总结: 1.集体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班级三字经接龙,两个同学为一组。 3.小组诵读比赛。 4.个人才艺展示,有感情的朗读学过的三字经。

经典教育教学案例

经典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1: 一个名叫菲特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班级,一个有全校2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安排在学校最不起眼的教学楼里。他们当中不凡有吸毒的,有进过少管所的,还有偷盗的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极不光彩的历史,家长和学校也失去了信心,准备放弃他们。 新学期开始,菲特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一样,过多的说教,整治班级纪律,给孩子们一个威严的形象,而是给他们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个别是------ 1、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2、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醉酒才睡去,而且 有吸鸦片的记录。 3、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 年轻时从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菲特教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3。然而,菲特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只有最后一个人才能够造福人类,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都是大家熟悉的,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著名人物:1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2是温斯顿·邱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3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 听了老师的话,他们呆呆地瞅着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两只耳朵。 菲特接着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开始,过去的荣誉或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影子里走出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才……(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六期《人生,请上好第一课》) 人生,请上好第一课 案例2: 这是一家普通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进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定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声音在厅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下面,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举起来:“孩子,

小学数学经典教学研修案例集锦资料

小学数学经典教学研修案例集锦资料 1、数学是什么? 夏青峰 相信很多数学老师都这样问过自己:数学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象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谁又能真正说清楚数学是什么呢?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的书中说道:“……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而不是哲学,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数学是什么?”的确,我们很难给数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让我们在对一些案例的思考中去慢慢地揣摩数学的内涵吧。 一、是客观,还是主观? [案例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判断错误,应把“式子”改为“等式”才对,我们一直这样教学生、考学生。可这样改,就是绝对真理了吗?我们从未思考过。张奠宙先生曾在《小学数学教师》上撰文说:“其实,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并非是方程的严格定义,它仅是一种朴素的描写,并没有明确的外延,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改成‘等

式’二字也未必准确,实际上应是‘条件等式’才对。因为含有未知数的恒等式不是我们要研究的方程,例如,x-x=0,对一切x都对,何必解呢?反过来,把解‘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称之为‘解不等式方程’,也可以说得通,无非是大家约定俗成而已。”看了这段话,我们有何感想? 1、数学是什么? 夏青峰 相信很多数学老师都这样问过自己:数学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好象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谁又能真正说清楚数学是什么呢?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的书中说道:“……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而不是哲学,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数学是什么?”的确,我们很难给数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让我们在对一些案例的思考中去慢慢地揣摩数学的内涵吧。 一、是客观,还是主观? [案例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判断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