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课件

202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㈠默写(16分) 1.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青山横北郭,。李白《送友人》 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3分) 齐人固善盗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⑵自谓名.不下人() 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5分)

广东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广东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 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 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 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 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 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 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 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 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 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 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 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 之《读通鉴论》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B.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C.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D.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 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广东省各地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附加题专题

附加题专题 梅州模拟 第四部分附加题(10分) 【甲】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乙】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1.甲文段写的内容是筑路,根据作品的内容,请你说说为什么要筑路?(2分) 2.上文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雨,两段中的雨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3.划线句子中的“死”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映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4分) 1.(2分)敌人威胁着新生的政权,铁路不通,会有挨饿受冻的危险。为了拯救城市和铁路,必须由雅尔卡站筑一条窄轨铁路通到伐木场。 2.(4分)甲段主要写深秋连绵的秋雨,突出了雨的寒冷。渲染了筑铁路的巨大困难,筑路工人在这种艰苦

广东省中山市2020版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II)卷

广东省中山市2020版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2019·长春模拟) 默写。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论语·学而》) (2) 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中,点明春游七点和途径,着力描绘湖面春水出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阅读 (共1题;共3分) 2. (3分) (2017八下·兴化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释】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760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 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表达效果。 (2) 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作简析。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3. (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季札赠剑 季札①将使于晋②,持宝剑而行,过徐君③。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徐君已死矣,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④。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xuán)徐君墓树而去。 [注释]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吴国在今江苏苏州市一带。②晋:晋国;晋国在今山西、河南一带。③徐君:徐国国君。④嗣君:继位的国君。 (1)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讲解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 1.默写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浮云游子意,落曰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淸照《如梦令》)(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重点字: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 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关汉卿。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D 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 【分析】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这首小令描写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附译文) (一)阅读(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2)去.国怀乡() (3)宠辱偕.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 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 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湖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 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 (二)(9分)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1.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 附答案 一、6.(1)同“嘱”,嘱托(2)离开(3)一起 7.(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8.C

202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默写(共2小题,满分14分) 1.(10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 (2)浮光跃金,。(《岳阳楼记》范仲淹) (3)《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4)《送东阳马生序》中,揭示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yāo ráo。 (2)将受到历史zhìcái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3)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in rén,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4)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的,jiān bùróng fà。二.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3分) 3.(3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都说他歌唱得好,以前未曾听过,今天一番耳濡目染 ....,才真正心服口服! B.中国人打造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 C.他的不满情绪潜滋暗长 ....,时间一长,他竟然离家出走了。 D.父母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 ..义务。4.(3分)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红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 5.(4分)综合性学习。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家长或者亲友,也许为了联系方便,也许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纷纷

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夜来城外一尺雪,___。(《卖炭翁》) 2. 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 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4.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蝶恋花》) 5. 山水之乐,___。(《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 丙句:___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大苏泛赤壁 大苏指___(人名) 水波不兴 兴:___ 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___ 9.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6分)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启可闭。 C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④某:我。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论语》十则(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1

D.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公输盘不说. B.温故.而知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有朋自.远方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择其善.者而从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文中的说法,我们每天要对自己的思想及行为多次反省,告诫我们对所办之事进行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对友谊应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对学习知识应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则叙述了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 B.第⑤则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C.第⑧则讲为人处世之道,一个“恕”字可以终身受用。 D.《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两千年前孔子的思想。(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山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口口口口口口口,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2分) (3) 晓镜但愁云鬓改,口口口口口口口。(李商隐《无题》)(1分)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了作者求学艰苦的情况,他吃穿上都不如别人,但他既不羡慕富 家子弟,又不自惭形秽,这是因为他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 (1)孔乙己很tuí táng( )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2)一个衣服lán 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3)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g dùn cu?的话来。()(4)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 答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__________。(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_________》;乙文选自《论语》,它是_______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_____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

中山市中山市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中山市中山市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6九上·邵阳月考) 下列各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采的烟火的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 B . 当然,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C . 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上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D . 一颗颗玉米混合着汗水,在外祖父的手掌上闪砾,那鹤始终无动于衷。 2. (2分)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B .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 .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 .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3. (2分)(2019·惠阳模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近年来,面对国内手机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OPPO集团恪守创新的宗旨,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将“取得”改为“占据”) B . 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短道500米预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国能否进入半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C . 读《望岳》,我们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句末加上“的豪情”) D . 为了防止这类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制作了相关安全提示的宣传单进行派发。(删去“不”) 4. (2分)(2014·淄博)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乡愁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______________。 ①更别说那些中世纪以前的建筑以及无数承载历史、以人名或事件命名的道路与广场。 ②比如,巴黎的惊世之美,就在于它穷尽时空之维。 ③在这里,即使是一座其貌不扬的普通民宅,也难免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④它向世界开放,容纳各种文化;它跨越千年,为历史保留现场。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③①② 5. (2分)对下面句子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蒲松龄《狼》) 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本文作者是(人名)。(2分) 9.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稍宾客其父

广东中考必考篇文言文

2017广东中考必考24篇文言文 1.《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张》)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孙权劝学》 初,权谓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蒙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广东省中山市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口口口口口口口,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3)晓镜但愁云鬓改,口口口口口口口。(李商隐《无题》)(1分)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了作者求学艰苦的情况,他吃穿上都不如别人,但他既不羡慕富家子弟,又不自惭形秽,这是因为他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1)孔乙己很tuítáng()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2)一个衣服lánlǚ()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3)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yìyángdùncuò的话来。() (4)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īzībùjuàn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回首2008年,人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中国成功的应对了金融危机。 B.这次惨痛的经历,终于使他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了。 C.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未来对时代的思考. D.关外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案件,警方称,是因为由于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引起的。 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之内) A组:穷困潦倒媚上欺下恪尽职守孤军奋战 B组:不但……而且……与其……不如……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2016分钟)150分,考试时 间100(满分份)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 )(《雨晴》。1、蜂蝶纷纷过墙去, 《观沧海》)(,若出其里。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劳其筋骨……(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过零丁洋》!4、人生自古谁无死, )(《桃花源记》,落英缤纷……5、 分)题(4(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 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2 和。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2分)、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7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A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B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C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D 9分)—10题((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2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3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1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B.第○2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C.第○3段讲述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D.第○(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①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③ 忽碗碟砉②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嗟!.1 / 6 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耳者不少矣。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③④徐而思之, 阍:守门的人。④良:很(注)①邮馆:驿站的客舍。②砉:象声词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1 老虫())(2)鼠何名(1)不胜惊错(.. 4分)、“余惊错欲走”是因为。(12

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傅永发愤读书【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涉猎 ..()经史2、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3、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4分) 1、信件粗略的阅读 2、B 3、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 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闻言色动色(2)药之可以即愈药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会来告诉他原因。 B.是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会来告诉他原因。 C.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把原因告诉他。 D.是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把原因告诉他。 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