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咿咿呀呀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学习的基础。在这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一直坚持下去。

兴趣来自于激励,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会过没有兴趣的事情会让我们痛苦和无奈,我们一提到学习就会想到苦学,似乎只有苦学才能学出成绩,学出名堂,学有所成,古人也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动不动就给他们讲一些大道理:牛顿小时候怎麽怎麽样,其不知他们的学习完全是基于他们的爱好,在许多情况下,他们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了这种快乐的体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们上学时都有许多的为什么,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可能就没有这么多的为什么了。是不是上学后他们的“为什么”都已解答完了呢?其实正相反,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被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扼杀了。一味强迫孩子们学习,短期内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影响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致使他们一想到学习,就是不停的读,不停的写,不停的抄,丝毫得不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让学生出现厌学,导致成绩下降自信心丧失。

为了恢复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应该过分的强调成绩和分数,而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逐步发现获得新知识后的快乐。以娱乐,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追求最终的学习成绩。当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后他们自然就会发现学习对于生活的意义和探索性知识的快乐。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孩子即将上小学前,及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几点是我在这几年的毕业班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也是作为探讨的,仅供参考。

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忽略孩子的兴趣。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照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还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总是不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及发展规律来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所以,给孩子一些自由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二、要准确地判断孩子不喜欢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多,也非常复杂。如:孩子想看电视却被迫做作业;上幼儿园时被老师批评;出错时遭到伙伴们的取笑。这些原因逐渐在孩子内心堆积起来。逐渐地对一件事失去兴趣。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和孩子自由地沟通。温和地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不管孩子说了什么,我们都不得责骂。而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三、多听听孩子身边的故事

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阶段,是孩子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而且在不断地模仿。他们回到家里就会兴致勃勃地向父母讲述在幼儿园或自己身边的故事。这时,我们父母应该耐心倾听,而且还要和他们探讨学习生活。或者让他们学会换位思维。所以,这些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很多家长都说到孩子做事情很慢、磨磨蹭蹭的。问及情况几乎都是: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事;一边做事一边玩;一边做事心里却想着外面的小朋友;还有的是一边做事一边听大人讲话。总之,由于外界的干扰大。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理所当然速度就慢下来了。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这件事的干扰。如: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小空间。孩子在做功课时需要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我们把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抽屉里要备有各种学习用品。孩子在书桌上进行学习,就不会因缺少一种工具中断作业而心生烦

躁。所以,给孩子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去学习,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不可少大部分。

五、激励孩子是对孩子增强自信,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

很多孩子因一时的粗心或走神引起的错,心里本来就害怕。我们在这时候不找出原因。而一味地说结果,批评、责骂。孩子因害怕不开口,久而久之,孩子就把自己的心给封闭了。自己也认为自己不行,而不去探索。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孩子的一面,要激励孩子,他是最棒的,他一定行。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努力并获得成功。一旦成功,孩子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下去。这样孩子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去做,就会正确面对挑战,而去实现下一个目标。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就会不断取得进步。请您多说说“你是最棒的”,“我们相信你,你一定行。”

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长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的头脑也不是水缸,家长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往里面倒。孩子必须通过自己幼稚的头脑来观察、思考和吸收,因此所有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必须通过他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孩子是通过尝试和错误来学习的,他们会摸索,会迷惑,会浪费时间,甚至会养成坏习惯,但这就是孩子,这是没办法的事,家长是急不得的。那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呢?我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 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的”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者更早的阶段,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反而有了借口,不好办了。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只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的道路:如果你有很高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传统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 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孩子爱看童话,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科学史的大门。由于孩子有最基本的兴趣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3.不过分介入

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个子不高、骨胳发育不良,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高蛋白、高钙的食物一样,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也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入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4.创造学习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1)安静的环境,这可能要求家长自己也少看电视、少打牌;(2)读书的气氛,即家长自己也多读书、看报,多讨论读书心得和相关问题;(3)对探索“怪”

问题的支持,如欣赏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独到之处,帮助孩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孩子要进行的某些探索性实验提供材料几安全监护,等等。

5.为孩子做个好的榜样

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不要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在看电视等做别的影响孩子学习的事情,学习完以后和孩子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6.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家长要时刻的关注孩子倾听孩子,鼓励祝贺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