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

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

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

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分析,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故答案为:⑴D;

⑵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⑶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⑷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准确把握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观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 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

D. 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

D. 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D

(2)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错误,颔: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B: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

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⑤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⑥体:体悟。⑦虚受:虚心接受。⑧贞:坚贞。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②竹本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竹似贤,何哉?

(3)【甲】文从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________、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4)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

【答案】(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

(2)①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②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

(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注意“亵”的正确解释。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做题时,要先认真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答题。答题时,如果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首选用原文语句,这样更准确,意思更完整。注意别抄写错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要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确定某些段落,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然后分析其写作特色。

故答案为:(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

(2)①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②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

(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

【点评】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题目时,难度较大,这就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训练,可以联系所学到的课文进行分析。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①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②待之,君宜顾③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④?”肃造次⑤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⑥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⑦之,拊⑧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注释】①尚:还,仍然。②故意:这里指原来的态度、眼光。③顾:拜访。④虞:意料,预料。⑤造次:鲁莽,轻率。⑥因:于是,就。⑦就:靠近,接近。⑧拊:轻拍。(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②或说肃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乙】文中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先是________ ,吕蒙给他出谋划策之后鲁肃的态度转为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5)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吕蒙的形象。

【答案】(1)重新;有人

(2)①你说事物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②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3)轻视;尊重和亲近

(4)相同,都是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5)坦诚豪爽、知错能改、勤奋好学、善听意见、有勇有谋。

【解析】【分析】(1)尤其注意古今异义词语更:重新

(2)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这里应注意“孰”“乃”“至”等关键词的理解。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文段突出的是鲁肃对吕蒙态度由轻视到叹服的变化。

(4)理解文章内容,可知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才略有了惊人进步。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做这些事,揣摩人物的情感、态度、心理。结合甲、乙两文可知,吕蒙是一个善于听劝、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有所成的人。

故答案为:(1)重新有人

(2)①你说事物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②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3)轻视尊重和亲近

(4)相同,都是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5)坦诚豪爽、知错能改、勤奋好学、善听意见、有勇有谋。

【点评】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翻译两篇文章,抓住吕蒙的言行分析,吕蒙起初不爱学习,在孙权的几番劝说下最后学有所成,他能马上为鲁肃“画五策”,令鲁肃“刮目相待”,从中我读出了一个知错能改、谦虚勤学、自信率真、计谋过人的吕蒙。

【附参考译文】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在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仍然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关羽作

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像一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定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________

②久而不去________

③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 ________

④以钱覆其口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4)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5)“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善于,擅长

;离开

;就,于是

;放

;盖

(2)(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①②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3)一方面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以及其所说的道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

(4)突出卖油翁是以理服人,以“酌油”的技艺说服对方的。

(5)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后文埋下伏笔。

(6)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注意③句意: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置:放。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颔:点头

句意:(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②重点词有:尔:罢了

句意: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情节来分析。

(4)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从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摘抄时注意书写正确。文中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是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突出他以理服人,以“酌油”的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5)结合句意“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理解分析。

(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

②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

③棹数小舟________

④湮于沙上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①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答案】(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并”解释为“一起”。

(2)“转转”的意思是“翻转”;“已”的意思是“停止”;“遂”的意思是“于是,就”;“溯流”的意思是“逆流”;“逆”的意思是“与顺相对”。

(3)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文中语句即可。

(4)从选文来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因素。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5)解答本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及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谈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故答案为:(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要遵照“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整句

的意思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现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7.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①,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②、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注释】①尧殛(jí)鲧(gǔn)于羽山:传说鲧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②滹沱(hū tuó):一条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

(1)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B.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C.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D.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B. 棹数小舟棹:划船

C. 其泥岁东流岁:年

D. 此理必然然:这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4)甲乙两文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答案】(1)D

(2)C

(3)①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

(4)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解析】【分析】(1)语句“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故答案为D。(2)C.“其泥岁东流”的意思是: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岁”是“每年”。故答案为C。(3)本题①句中的“尔(你)、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谓(说)、皆(全,都)、湮(堵塞)”几个词是赋分点。

(4)《河中石兽》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沈括《梦溪笔谈》中,从古书上的记载和作者实地考察,了解了陆地形成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D;⑵ C;

⑶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

⑷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乙]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鲧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中,而现在却在陆地上。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现在关、陕以西之地,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都成为形成大陆的泥土,大陆由此而造成,其道理就是这样。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弃。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C. 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1)A

(2)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解析】【分析】(1)A案件。B名词,囚犯;动词,囚禁。C离开;距离。D重判;研究。故选A。

(2)这句话的意思是: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个囚犯根据法律本不应当判处死刑,但王逵想重判他。审判时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周敦颐的意

思是说我既然不能说法王逵,还犯人以公道,我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由此,王逵明白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故答案为:⑴ A;

⑵逵 /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

⑶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或道理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在结合有关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堂铭》)

【乙】

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往来无白丁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③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④凡铭多自警________

(2)用现代汉话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3)【乙】文评论甲文“自得自夸”。请简要分析【甲】文的“自得自夸”表现在哪些地方。【答案】(1)平民(或“没有功名的人”);世俗的乐曲;使……劳累;戒备(或“告诫、警戒、警醒、醒悟”)

(2)①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或“清雅的”)古琴,可以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②如果全部引用就痕迹太过明显,从这里特别能够看出文章的精巧之处。

(3)①高调地拿“山”中之“仙”和“水”中之“龙”来比喻陋室中的自己;②以“惟吾德馨”总贯全篇,强调自己是个品德高尚之人;③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处处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④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炫耀自己没有世俗的繁苦;⑤把陋室与著名的“诸葛庐”和“子云亭”作同类相比;⑥借孔子“何陋之有”的话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白丁”属于古今异义词,“劳”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调:弹奏;金经:佛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①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或“清雅的”)古琴,可以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②若:如果;著迹:痕迹太过明显。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如果全部引用就痕迹太过明显,从这里特别能够看出文章的精巧之处。

(3)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因此这篇文章处处都是自得自考,从前往后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平民(或“没有功名的人”);世俗的乐曲;使……劳累;戒备(或“告诫、警戒、警醒、醒悟”)

⑵①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或“清雅的”)古琴,可以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②如果全部引用就痕迹太过明显,从这里特别能够看出文章的精巧之处。

⑶①高调地拿“山”中之“仙”和“水”中之“龙”来比喻陋室中的自己;②以“惟吾德馨”总贯全篇,强调自己是个品德高尚之人;③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处处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④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炫耀自己没有世俗的繁苦;

⑤把陋室与著名的“诸葛庐”和“子云亭”作同类相比;⑥借孔子“何陋之有”的话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

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孰若孤________

③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省略了吕蒙就学的过程,更加突出人物的风采。

B. 本文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生动再现三位人物的情态。

C. 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

D. “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当年不学无术的轻视、嘲笑之意。

【答案】(1)推托;谁,哪一个;到,等到

(2)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3)D

【解析】【分析】(1)本题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辞”,推辞,推脱;“及”,等到,到。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欲”,想要;“卿”,你;“博士”,讲授儒家经典的人;“更”,重新。

(3)D项,错误。“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的表现十分惊奇。因为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名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故选D。故答案为:⑴推托;谁,哪一个;到,等到;

⑵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⑶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1.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②赏赐百千强________

③对镜帖花黄________

④出郭相扶将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1)记

;有余

;外城

;同"贴"

(2)①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扑朔迷离

(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帖”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火伴:即同火的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根据积累并结合“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这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4)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木兰的形象,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勤劳;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的形象;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的机敏活泼。第二问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答题。

故答案为:⑴记;有余;外城;同"贴"。

⑵①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⑶扑朔迷离。

⑷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答题时只需结合诗句及平时积累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本题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平时积累答出我国历史上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即可。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务:致力,从事。⑤伎:同“技”。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杖之________

④及守荆南回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B.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C.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D.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说说【甲】【乙】两文共同体现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用棒子)打;等到(2)C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②难道是你去世的父亲的意愿吗?

(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的射箭技术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高超);傲慢自大。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杖”,名词作动词,(用棒子)打。

(2)A项的“但”解释为:只,只是;B项的“安”解释为:怎么;C项的“尔”解释为:罢了/你;D项的“去”解释为:离开。故选C。

(3)本题重点字词:“发矢”,射箭;“颔”,点头;“汝”,你的;“先人”,去世的父亲。

(4)结合“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分析,“但微颔之”的原因是:卖油翁觉得陈尧咨的射箭技术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结合“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得出,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的原因是: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结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与“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分析得出:陈康肃射箭的技术高超,但是傲慢自大。

故答案为:⑴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用棒子)打;等到。

⑵C。

⑶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②难道是你去世的父亲的意愿吗?

⑷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的射箭技术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⑸射技纯熟(高超);傲慢自大。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作答。

⑸本题考查学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

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用心整理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 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三、《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不逾矩________ ④人不堪其忧________ ⑤不舍昼夜________ (2)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乎”的内容,在今天有意义吗?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法度;能忍受;舍弃 (2)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3)①(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4)仍有意义。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需要对人忠诚、讲求信用、善于学习,如果每天都能够认真反省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如何,对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都有好处。 【解析】【分析】(1)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不亦说乎”翻译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翻译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十篇 含答案

(一)儿子割草记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矇眬的儿子。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2)第二段中的“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一句话是照应的? 3)文中横线①写父亲“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请联系上下文,从父亲的神情和语言去揣 测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请问父亲不用这样的方法改用严厉的批评好吗? 4)文中横线②表达了父母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⑥彘也。 注:①反:通“返”。②彘(zhì):猪③适:往④特:只不过⑤待:依赖⑥烹煮 1.解释文中加粗的文言词。 (1)女还()(2)婴儿非与戏也() 2.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二)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加点字 A、以.荻画地 B、教以书.字书: D、及.其稍长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 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故答案为:(1)①D;②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 (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 2. 郑人买履(8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1)郑人有欲买履者(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先自度其足(4)宁信度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 3. 蝂传 (f))蝂(b3n)者,善负(背)小虫也。行遇物,辄(zh6)持取,印(2ng,同"昂",高高抬起)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绊倒)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sh@,爱好)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ch),罢免)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越发)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1.解释下列划线在语境中的意思。 ①卒踬仆不能起()②苟能行()

(完整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文言阅读:(14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会.宾客大宴()②宾客意少.舒()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几.欲先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0、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与其他各项不同类的是()(2分) A、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B、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C、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D、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1)书信;增长;轻薄 (2)①不淡泊世俗的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3)D 【解析】【分析】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广”意思是“增长”。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句中,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句意为: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②句中,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句意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项表述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不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书信;增长;轻薄;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②厄塞:险要的地方。③曲折:详细情况。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⑥对勘:核对校正。⑦行径:直接行走。⑧无足:没有值得。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发.书而对勘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 于己也。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②狙:称猴。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⑤匮:缺乏。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⑧若:文言文中 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⑨芧( xù):像树的 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爱狙,养之成群 B. 能解狙之意 C.先逛之 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 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②牛陇上,窃入学舍,听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

初一语文阅读训练试题1 (一)《寻找圣人》 ①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 ②贝里奇很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助找到这份工作,让自己终于有了饭吃。 ③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 ..,是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饱以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④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20年前,我去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⑤这位年轻的黑人是个虔诚的锡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帮助,他谢过贝里奇就上路了。30天的时间里,他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 ⑥黑人小伙很失望地回来了,他见到贝里奇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 ⑦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针对他的传奇一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 1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风餐露宿: ②徘徊: 17.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圣人”与第③段中加点的“圣人”意思是否相同,并且说明理由。 18.第③段中加点的“笑”字反映了贝里奇怎样的心理? 19.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与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20.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ó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_______ ③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 ④虚则敧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2)以……为乐;优点;参观;空 (3)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4)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1)本题划分技巧:①句子成分划分:主谓宾定状补;②关联词划分;③介词划分:而、以、于等。①好之者(主语)/不如乐之者(谓语)。②孔子(主语)/使子路取水试之。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乐。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善”是一词多义:善良,好,擅长。“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

部编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

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②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或词。 ①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 ②狼亦黠矣________ ③止有剩骨________ ④耽眈相向________ ⑤意暇甚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请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1)睡觉;狡猾;通“只”;凶狠注视的样子;神情、态度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只有依靠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止”:通“只”。“意”:神情、态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睡觉”的意思。同时“黠”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并”:一起。“如故”:像原来。“变诈”:欺骗手段。“几何”:多少。“耳”:罢了。 (3)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可直接提取文末“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为答案。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

新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⑤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答案】(1)生气;反省;迷惑;喜好;坚守 (2)①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3)温故知新、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十) 魂 前天中午十二点整,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的书,捡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一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我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 两个小伙子怒目相视,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让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似的说:“别打架了,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已经揪在一起的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霎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油黑油黑的头发,提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着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想念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问题: 1、“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这句中“有些人”指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指代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说:“没有人去劝,也没有人去拉”,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与前面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味“你真好,我不如你”一句话的含义,小姑娘好在哪里?“我”为什么不如“你”?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到了……的时候。更(gēng):重新。轻:轻视。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则是无信(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 ④先期一日(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 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答案】(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 (2)D (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想】(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舍”:丢下。“期”:约定的日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无信”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不讲信用,没有信用”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2)A.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B.前者代词,后者语气助词。C.前者“好像”,后者“你”。D.都是介词“用”之意。注意“静以”为宾语前置。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