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传递过程原理 冶金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传递过程原理  冶金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传递过程原理  冶金原理实验报告

生理学中南大学

生理学(physiologiy)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 (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领域中,要求护理人员能有依据对象的生理特征、心理因素和行为方式等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维护或促进健康,评述护理品质与效果,独立地对护理对象提供照顾或与医师合作处理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等。 因此,课程主讲教师采用kwl的教学手段,K = What you/ We know about x(我已掌握的知识); W = What you/we want to konw about x(我想学的知识); L = what have you/we learnerd about x(我学会的知识)来组织教学活动。 对于本课程的学习者,每一章的学习流程建议如下: K(我已掌握的知识):每章的"学前测评"栏目中,教师按知识点设置不同难度的选择题、判断题,并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提出详细的学习建议。 W(我想学习的知识):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测试情况和老师的学习建议,在"教师讲堂"栏目中进行选择性学习知识点。 入学考察 一、单选题 1、肾脏分泌肾素的结构是()。 A、致密斑 B、球外系膜细胞 C、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颗粒细胞 D、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内皮细胞 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

2、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肾交感神经兴奋 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注射抗利尿激素 3、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血流量 D、滤过膜面积 E、滤过膜通透性 4. 下列哪种情况下滤过分数将增加() A. 肾血液量增加 B. 入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出球小动脉阻力不变 C. 入球小动脉阻力不变,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E. 肾小囊内压增加 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B、一个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D、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中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培养在自动化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专业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湖南省重点专业。拥有教育部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以及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复杂过程检测与控制系统、电力传动开放式综合系统等先进研究开发平台。在生产过程控制、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领域具有科研优势和行业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能够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毕业后5年左右,毕业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2)能够运用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工程技能和现代工具,具备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在现代工业工程控制、运动控制、电气控制、自动化仪表、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4)具备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跨文化背景中发挥有效作用;5)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自我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能力。

中南大学传递过程原理_复习题__解答

《传递过程原理》 习题(部分)解答 2014-12-19

第一篇动量传递与物料输送 3、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P67. 1-3-12. 测量流速的pitot tube如附图所示,设被测流体密度为ρ,测压管液体的密度为ρ1,测压管中液面高度差为h。证明所 测管中的流速为:v=√2gh(ρ1 ρ ?1) 解:设点1和2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P1+ρgh= P2+ρ1gh,即P1- P2=(ρ1-ρ)gh ① 在点1和点2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两个面1-1面和2-2面之间列Bernoulli equation: ρ1ρ=ρ2 ρ +ρ2 2 , 即ρ1?ρ2 ρ =ρ2 2 ②( for turbulent flow) 将式①代入式②并整理得:

v =√2gh ( ρ1 ρ ?1) 1-3-15. 用离心泵把20℃的水从贮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水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附图所示。管路直径均为φ76×2.5mm ,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为24.66×103Pa ;水流经吸入管和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分别按∑h f,1=2υ2和∑h f,2=10υ2计,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υ为吸入管和排出管的流速(m/s )。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力为9.807×104Pa (表压)。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查表得,20℃时水的密度为998.2kg/m 3;设贮槽液面为1-1面, 泵入口处所在的与流体运动方向垂直的面为2-2面,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侧面为3-3面,以贮槽液面为水平基准面,则 (1) 在1-1面和2-2面之间列Bernoulli 方程,有 0=1.5g + ?ρ真空 ρ +ρ 2 2 +2ρ2 ( for turbulent flow) 将已知数据带入:0=1.5×9.81-24660/998.2+2.5υ2 得到υ2=3.996 (即υ=2 m/s )

电路实验报告1--叠加原理

电路实验报告1-叠加原理的验证 所属栏目: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示例发布时间:2010-3-11 实验三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叠加原理 实验报告范文(含数据处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叠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表3-2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 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最新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原理课本重点

课程名称:粉末冶金学Powder Metallurgy Science 第一早导论 1 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史His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是采用金属粉末(或非金属粉末混合物)为原料,经成形和烧结操作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其零部件的加工方法。 粉末冶金既是一项新型材料加工技术,又是一项古老的技术。 .早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粉末冶金技术雏形,古埃及人用此法制造铁器件; .1700年前,印度人采用类似方法制造了重达6.5T的“ DELI柱”(含硅Fe合金,耐蚀性好)。 .19世纪初,由于化学实验用铂(如坩埚)的需要,俄罗斯人、英国人采用粉末压制、烧结和热锻的方法制造致密铂,成为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基础。 .20世纪初,现代粉末冶金的发展起因于爱迪生的长寿命白炽灯丝的需要。钨灯丝的生产标志着粉末冶金技术的迅速发展。 .1923年硬质合金的出现导致机加工的革命。 .20世纪30年代铜基含油轴承的制造成功,并在汽车、纺织、航空、食品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随后,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的生产,发挥了粉末冶金以低的制造成本生产高性能零部件的技术优点。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促使人们开发研制高级的新材料(高温材料),如金属陶瓷、弥散强化合金作为飞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 .战后,迫使人们开发研制更高性能的新材料,如粉末高速钢、粉末超合金、高强度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热锻)。大大扩大了粉末冶金零部件及其材料的应用领域。 .粉末冶金在新材料的研制开发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 2粉末冶金工艺粉末冶金技术的大致工艺过程如下: 成形(模压、CIP、粉浆浇注、轧制、挤压、温压、注射成形等) 烧结(加压烧结、热压、HIP等) 粉末冶金材料或粉末冶金零部件—后续处理 Fig.1-1 Typical Process ing flowchart for Powder Metallurgy Tech nique 3粉末冶金技术的特点 .低的生产成本: 能耗小,生产率高, 材料利用率高,设备投资少。

中南大学材料化学原理试卷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0 -- 200 学年上学期时间110分钟 材料化学原理课程 64 学时 4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材化班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16分,每题4分) 1、晶界偏析 在平衡条件下,溶质原子(离子)在晶界处浓度偏离平均浓度(2分)。由于晶界结构缺陷比晶内多,溶质原子(离子)处于晶内的能量比处在晶界的能量高,因此,通过偏析使系统能量降低(2分)。 2、重构性相变 重构性相变过程伴随有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原子重新排列,需激活能大(4分)。 3、均匀形核 组成一定,熔体均匀一相,在T0温度下析晶,发生在整个熔体内部,析出物质组成与熔体一致(4分)。 4、二次再结晶 正常晶粒生长由于气孔、二次相粒子等阻碍而停止时,在均匀基相中少数大晶粒在界面能作用下向邻近小晶粒曲率中心推进,而使大晶粒成为二次再结晶的核心,晶粒迅速长大(4分)。 二、填空题(36分,每题4分) 1、固相烧结初期的扩散传质机理主要有表面扩散、晶格扩散、界面扩散、蒸发-凝聚,其中蒸发-凝聚对烧结致密化没有影响,只是改变晶粒的表面形貌。(每空1分) 2、金属或合金形成抗氧化性膜的基本条件有P-B比大于1、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第一空2分,其余两空各1分) 3、在MgO中添加少量Al2O3(摩尔分数为x)形成置换固溶体,其 分子简式为 O V Al Mg x 2 1 (Mg) x x 2 3 1 其密度随掺杂量x的增大而减少(增大、 减少或不变)。(每空2分) 4、材料实际表面有_扩散层_____、_加工层、_氧化层_____、 锈蚀和灰尘等______、_污垢层等几层。(每空1分) 5、电极电位越高,越__易____得电子,__氧化____能力越强。 (每空2分)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组长:曹波组员:袁怡潘依林王群梁泽宇郑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加深对“节点电流代数和”及“回路电压代数和”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线性电路中可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①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所有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②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KV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0。 ③叠加定理:在线性电阻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分别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三、实验准备 ①仪器准备 1.0~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2.±15V直流稳压电源 3.200mA可调恒流源 4.电阻 5.交直流电压电流表 6.实验电路板 7.导线

②实验电路图设计简图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1、启动仪器总电源,连通整个电路,分别用导线给电路中加上直流电压U1=15v,U2=10v。 2、先大致计算好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同时调好各电表量程。 3、依次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 AB、U BE、U ED,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4、再换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I2、I3,并记录好电流读数。 5、然后断开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6、然后断开电压U1,接通电压U2,用直流电压表测出电阻电压U、、BE,用电流表分别测出支路电流I、、1并记录好电压表读数。 7、实验完毕,将各器材整理并收拾好,放回原处。 实验过程辑录 图1 测出U AB= 图2 测出电压U BE=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是为中南大学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控制类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水平,确保被录取者具备扎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以便在研究生阶段能够顺利开展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课题的研究。 II.考查目标 《自动控制原理》科目考试内容涵盖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方法、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等。要求考生: 1、熟悉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反馈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以及自动控制理论的专业术语。 2、能够熟练运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能够熟练绘制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利用等效变换规则对方框图进行简化;能够熟练绘制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并利用梅森增益公式计算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3、熟悉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熟练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和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掌握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基本措施;能够熟练运用劳斯稳定判据、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分析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熟练掌握线性系统稳态误差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以及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基本措施。 4、熟悉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基本特性和绘制规则;能够正确运用规则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并据此分析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了解引入开环零点、开环极点对根轨迹及系统性能的影响。

中南大学《编译原理》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为了管理过程在一次执行中所需要的信息,使用一个连续的存储区来管理,这个区 (块) 叫做一个()。 (A)结构体记录 (B) 数组记录 (C) 管理信息记录 (D) 活动记录 参考答案: (D) 2. 考虑下面的程序:… procedure p(x, y, z); begin x:=x+y; z:=z*z; end begin A:=2; B:=A*2; P(A, B, B); Print A, B end. 若参数传递的方式采用传地址时,程序执行后输出 A, B的值是()。 (A)A=4,B=14 (B) A=4,B=16 (C) A=6,B=14 (D) A=6,B=16 参考答案: (D) 3. 在运行存储空间的划分中有一个单独的区域叫做堆,留给存放()。 (A)局部数据

(B) 静态数据 (C) 全局数据 (D) 动态数据 参考答案: (D) 4. 所谓得结果就是每个形式参数对应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存放实参的地址,第二个 单元存放实参的值。在过程体中对形参的任何引用或赋值都被处理成对第二个形式单元的(),但在过程工作完成返回之前必须把第二个单元的内容存放到第一个单元所指的那个实参单元之中。 (A)间接访问 (B) 指针访问 (C) 直接访问 (D) 间接的间接访问 参考答案: (C) 5. 一个过程相应的DISPLAY表的内容为()。 (A)现行活动记录地址 (B) 现行活动记录地址和所有外层最新活动记录的地址传递规则 (C) 所有外层最新活动记录的地址 (D) 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 (B) 6. 以下程序 (1) J:=1 (2) A:=0 (3) R:=I-1 (4) C:=B+J (5) A:=C*A (6) if J=20 goto (9) (7) J:=J+1 (8) goto (3) (9) 可划出()个基本块。 (A)4 (B) 3 (C) 2 (D) 5 参考答案: (A) 7. 通过DISPLAY表访问非局部变量和比沿着静态链访问非局部变量()。 (A)速度要慢 (B) 容易 (C) 速度要快 (D) 不容易 参考答案: (C) 8. 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FORTRAN采用()策略。 (A)动态存贮分配

实验二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实验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项目的建立和管理; (2)掌握原理图图纸参数的设置、原理图环境参数的设置; (3)掌握元器件库的装载,学会元器件、电源、接地、网络标号、总线、输入/输出端口、节点等电路元素的选取、放置等操作; (4)掌握电路元素的参数修改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创建一个新的项目文件。 在Altium Designer 10中,根据不同的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的项目文件,分别是:PCB项目文件,文件后缀为PrjPCB;FPGA项目文件,文件后缀为PrjFPG;库文件,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设计的不同,其后缀有SchLib和PcbLib 两种。在我们实验中均建立一个PCB项目文件。 (1)执行菜单命令“文件\工程\PCB Project”,建立一个空的项目文件后的项目工作面板; (2)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Project”,保存文件。 2、新建原理图文件 (1)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Schematic”,在刚才建立的项目中新建原理图,默认的文件名为Sheet1.SchDoc。 (2)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 Project”,保存文件。 3、设置原理图选项 (1)图纸参数设定:执行菜单命令“设计\文档选项”,系统弹出文档选项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方块电路选项”标签页设置图纸参数。 (2)填写图纸设计信息:执行菜单命令“设计\文档选项”,系统弹出文档选项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参数”标签页设置图纸参数。 (3)原理图环境参数设置:执行菜单命令“工具\设置原理图参数”,系统将弹出“喜好”对话框,在此对话框的左边树状图中选择原理图选项,此选项组中有12个选项卡,它们分别是原理图参数选项、图形编辑参数选项、编译器选项、导线分割选项、默认的初始值选项和软件参数选项等,分别用于设置原理图绘制过程中的各类功能选项。

中南大学冶金原理题库

中南大学冶金原理题库 第一篇冶金熔体 第一章概述 1(什么是冶金熔体,它分为几种类型, 2(何为熔渣,简述冶炼渣和精炼渣的主要作用。 3(什么是富集渣,它与冶炼渣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4(试说明熔盐在冶金中的主要应用。 5(熔锍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6(为什么熔盐电解是铝、镁、钠、锂等金属的惟一的或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法, 第二章冶金熔体的相平衡 1(在三元系的浓度三角形中画出下列熔体的组成点,并说明其变化规律。 X:A 10%,B 70%,C 20%; Y:A 10%,B 20%,C 70%; Z:A 70%,B 20%,C 10%; 若将3kg X熔体与2kg Y熔体和5kg Z熔体混合,试依据杠杆规则用作图法和 计算法求出混 合后熔体的组成点。 2(试找出图2-44所示的三元系相图中的错误,说明原因并更正。 3(图2-45是生成了一个二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三元系相图 (1)写出各界线上的平衡反应; (2)写出P、E两个无变点的平衡反应; (3)分析熔体1、2、3、4、5、6的冷却结晶路线。

4(某三元系相图如图2-46中所示,AmBn为二元不一致熔融化合物。试分析熔体1、2、3 的冷却结晶过程。 5(图2-47为生成一个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1)判断三元化合物N的性质; (2)标出边界线的温度降低方向; (3)指出无变点K、L、M的性质,写出它们的平衡反应; (4)分析熔体1、2的冷却过程。 6(试分析图2-23熔体3、4、5、6的冷却过程。 7(试根据CaO-SiO2-A12O3系相图说明组成为(wB / %)CaO 40.53,SiO2 32.94,A12O3 17.23,MgO 2.55的熔渣冷却过程中液相及固相成分的变化。 8(试根据图2-30绘制CaO- A12O3- SiO2三元系1500?C时的等温截面图。 9(给出CaO-SiO2-FeO系相图中1500?C的等温截面图,标出各相区内的相平衡关系。组 成为(wB / %)CaO 45、SiO2 25、FeO 20的熔渣在此温度下析出什么晶相,怎样才能使此熔渣中的固相减少或消除? 10(假定炉渣碱度为= 2。在1600?C下,当渣中含FeO 58%(wB)时,炉渣是否全部处于液态,如果炉渣碱度不变,因脱碳反应渣中FeO含量降至20%(wB),在此温度下熔渣中是否有固相析出,若有固相析出,试确定其组成。 11(根据CaO-SiO2-FeO系相图,指出下列组成(wB / %)的熔体冷却时,首先析出什么物质,冷却结晶结束后的固相物质是什么, (1)CaO 15、FeO 25、SiO2 60; (5)CaO 10、FeO 55、SiO2 35; (2)CaO 60、FeO 10、SiO2 20; (6)CaO 20、FeO 45、SiO2 35; (3)CaO 5、FeO 80、SiO2 15; (7)CaO 30、FeO 65、SiO2 5;

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微电子技术系)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图设计及Hspice 学号: 姓名: 教师: 年06月15日 实验一基本电路图的Hspice仿真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Cadence软件画电路图。 2.用Cadence软件导出所需的电路仿真网表。 3.对反相器电路进行仿真,研究该反相器电路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 Hspice软件、Cadence软件、服务器、电脑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激励源:直流源、交流小信号源。 瞬态源:正弦、脉冲、指数、分线段性和单频调频源等几种形式。 分析类型:分析类型语句由定义电路分析类型的描述语句和一些控制语句组成,如直流分析(.OP)、交流小信号分析(.AC)、瞬态分析(.TRAN)等分析语句,以及初始状态设置(.IC)、选择项设置(.OPTIONS)等控制语句。这类语句以一个“.”开头,故也称为点语句。其位置可以在标题语句之间的任何地方,习惯上写在电路描述语句之后。 基本原理:(1)当UI=UIL=0V时,UGS1=0,因此V1管截止,而此时|UGS2|> |UTP|,所以V2导通,且导通内阻很低,所以UO=UOH≈UDD,即输出电平. (2)当UI=UIH=UDD时,UGS1=UDD>UTN,V1导通,而UGS2=0<|UTP|,因此V2截止。此时UO=UOL≈0,即输出为低电平。可见,CMOS反相器实现了逻辑非的功能. 四、实验步骤

1.打开Cadence软件,画出CMOS反相器电路图,导出反相器的HSPICE网表文件。 2.修改网表,仿真出图。 3.修改网表,做电路的瞬态仿真,观察输出变化,观察波形,并做说明。 4.对5个首尾连接的反相器组成的振荡器进行波形仿真。 5.分析仿真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 输入输出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dc vin 0 5 1m sweep data=w .print v(1) v(2) .param wp=10u wn=10u .data w wp wn 10u 10u 20u 10u 40u 10u 40u 5u .enddata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wp m2 out in 0 0 nch l=1u w=wn .alter vcc vcc 0 3 .end 图像: 瞬态仿真: 网表: * lab2c - simple inverter .options list node post .model pch pmos .model nch nmos .tran 200p 20n .print tran v(1) v(2) vcc vcc 0 5 vin in 0 2.5 pulse .2 4.8 2n 1n 1n 5n 20n cload out 0 .75p m1 vcc in out vcc pch l=1u w=20u

传递过程原理__课后习题解答

【7-2】常压和30℃的空气,以10m/s 的均匀流速流过一薄平面表面。试用精确解求距平板前缘10cm 处的边界层厚度及距壁面为边界层厚度一半距离时的x u 、y u 、x u y ??、壁面局部阻力系数Dx C 、平均阻力系数D C 的值。设临界雷诺数5510xc Re =?。 解:已知流速u =10m/s ;查表得30℃空气的密度ρ=1.165kg/m 3;30℃空气的粘度μ=1.86×10-5Pa·s 45 5 0.110 1.165Re 6.26105101.8610 x xu ρ μ -??= = =???,所以流动为湍流

中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分) 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快速性和 。 2、控制系统的 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根轨迹法或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和 ,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 ,横坐标为 。 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P 是指 ,Z 是指 ,R 指 。 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s t 定义为 。%σ是 。 8、PI 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 。P I D 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表达式是 。 9、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1) K s T s T s ++,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 ,相频特性 为 。 二、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 16分) 1、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A 、 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 ; B 、 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20() lim 1()() ss s s R s e G s H s →=+; C 、 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 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D 、 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 )。 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 (1) s s +,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 A 、(1)0s s += B 、 (1)50s s ++= C 、(1)10s s ++= D 、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4、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A 、 ()()()E S R S G S =? B 、()()()()E S R S G S H S =??

电路分析 等效电源定理 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等效电源定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等效电源定理 二、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三、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其等效内阻R0定义同戴维宁定理。 Uoc(Us)和R0或者I SC(I 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 (2)短路电流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 (3)等效内阻R0的测量 Uoc R0=── 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五、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5-1(a)所示,即HE-12挂箱中“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线路。 (a) (b) 图5-1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宁等效电路的Uoc、R0。 按图5-1(a)接入稳压电源Us=12V和恒流源Is=10mA,不接入R L。测出U O c和Isc,并计算出R0(测U OC时,不接入mA表。),并记录于表1。 表1 实验数据表一 2. 负载实验 按图5-1(a)接入可调电阻箱R L。按表2所示阻值改变R 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并记录于表2。 表2 实验数据表二 3. 验证戴维宁定理 把恒压源移去,代之用导线连接原接恒压源处;把恒流源移去,这时,A、B两点间的电阻即为R0,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5-1(b)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数据记录于表3。 表3 实验数据表三 4. 验证诺顿定理 在图5-1(a)中把理想电流源及理想电压源移开,并在电路接理想电压源处用导线短接(即相当于使两电源置零了),这时,A、B两点的等效电阻值即为诺顿定理中R0,然后令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原理课本重点

课程名称: 粉末冶金学 Powder Metallurgy Science 第一章导论 1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史History of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是采用金属粉末(或非金属粉末混合物)为原料,经成形和烧结操作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其零部件的加工方法。 粉末冶金既是一项新型材料加工技术,又是一项古老的技术。 .早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粉末冶金技术雏形,古埃及人用此法制造铁器件; .1700年前,印度人采用类似方法制造了重达6.5T的“DELI 柱”(含硅Fe合金,耐蚀性好)。 .19世纪初,由于化学实验用铂(如坩埚)的需要,俄罗斯人、英国人采用粉末压制、烧结和热锻的方法制造致密铂,成为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基础。 .20世纪初,现代粉末冶金的发展起因于爱迪生的长寿命白炽灯丝的需要。钨灯丝的生产标志着粉末冶金技术的迅速发展。 .1923年硬质合金的出现导致机加工的革命。 .20世纪30年代铜基含油轴承的制造成功,并在汽车、纺织、航空、食品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随后,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的生产,发挥了粉末冶金以低的制造成本生产高性能零部件的技术优点。 .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促使人们开发研制高级的新材料(高温材料),如金属陶瓷、弥散强化合金作为飞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 .战后,迫使人们开发研制更高性能的新材料,如粉末高速钢、粉末超合金、高强度铁基粉末冶金零部件(热锻)。大大扩大了粉末冶金零部件及其材料的应用领域。 .粉末冶金在新材料的研制开发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 2粉末冶金工艺 粉末冶金技术的大致工艺过程如下: ↓ 成形(模压、CIP、粉浆浇注、轧制、挤压、温压、注射成形等) ↓ 烧结(加压烧结、热压、HIP等) ↓ —后续处理 Fig.1-1 Typical Processing flowchart for Powder Metallurgy Technique 3粉末冶金技术的特点 .低的生产成本: 能耗小, 生产率高, 材料利用率高,设备投资少。 ↑↑↑

中南大学_邱运仁_化工分离工程_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和吸收 1.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是自发过程,熵增加的过程。分离是混合的逆过程,熵减过程,需要在分离设备中添加分离剂,(分为能量分离剂和质量分离剂)。 2.分离因子(根据实际产品组成)是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a s ij =(x i1/x j1)/(x i2/x j2),若其=1表示组分i 和j 之间不能被分离;若>1表示i 富集于1相,j 富集于2相;若<1表示i 富集于2相,j 富集于1相。固有分离因子(根据气液相平衡组成),a ij =(x i /x j )/(x i /x j )。气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将实际分离设备所能达到的分离因子和理想分离因子之间的差别用板效率来 表示,板效率= a s ij / a ij 。处于气液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 3.分离过程的分类,按照分离过程中有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分为机械分离过程(非均相混合物)和传质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又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平衡分离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包括气液、汽液、液液、液固、气固传质分离,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效率中。速率分离(同相)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包括膜分离、场分离。平稳分离的过程是(吸收,萃取)。 4.分离工程研究内容:研究和处理传质分离过程的开发和设计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包括适宜的分离方法的选择,分离流程和操作条件的确定和优化。 5.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绿色化的工程实现,通过对传统分离过程进行改进、优化,使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甚至没有等途径,也要利用开发及使用新型的分离技术,如超临界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6.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法等。 7.在计算吸收设备时,需要对吸收组分作气、液两相的物料衡算,所得出在气、液相浓度的关系式称为操作线方程。另外还须求得两相的相平衡方程式。把操作线方程的斜率与相平衡方程的斜率之比定义为吸收因子,其值反映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对于一个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的。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8.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P i >P i * ,y i >y i *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 = AV ,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过程在塔 釜的限度为 i N x i K i N y ,,1≥+,它决定了吸收液的该组分的最大浓度。吸收过程在塔顶的 限度为i x i K i y ,0,1≤,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夹带。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热量衡算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简捷计算来计算。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吸收有1个关键组分,因为是单向传质;精馏有b 个关键组分,因为是双向传质。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 VK / L,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V = SL 。吸收剂的再生: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内(底)板被吸收;平衡数大的组分是(难)吸收组分,主要在塔内(顶)板被吸收。 9.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三组分物系中,x A 与x S 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 与组分B 的相对量一样),因此可得出(αAB ,αSB )的结论。 10.吸附负荷曲线是以(距床层入口的距离)横坐标,以(吸附剂中吸附质的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而成的,是分析(吸附剂)得到的。吸附特点:吸附溶量小、吸附剂用量大,设备比较庞大;吸附剂的运输、装料、卸料较困难;吸附剂不容易找到,吸附理论不完善。 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 1.设计变量数Nv :设计过程需要指定的变量数,等于独立变量总数与约束数的差。独立变量数Ni :描述一个过程所需的独立变量的总数。约束数Nc :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的数目及已知的条件数目。Ni=Nv-Nc 。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回流比是可调设计变量。 2.相平衡:混合物所形成的若干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来看——相间表观速率为零。相平衡条件(准则):各相的温度、压力相同, 每一组分各相的化学位、逸度相等(热平衡、机械平衡、物理化学平衡)。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图主要用来表示两元或三元系统的相平衡关系,包括恒压下的 t -x 图和 y -x 图,恒温下的 p -x 图。相平衡关系表示方法有:相平衡关系法、相平衡常数法(状态方程法和活度系数法)、相对挥发度法。 3.根据相平衡条件得出汽液平衡关系:,为把逸度和实测压力、温度、组成等物理量联系起来,引入逸度系数和活度系数。还定义了相平衡常数:K i =y i /x i 。定义了相对挥发度: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 力下,满足(1 ,1 ∑>∑>i i i i K z z K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4.五类汽-液平衡系统:完全理想系(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气相为 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理想系(气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气 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完全非理想系(气相为实际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5.泡点温度(压力):在恒压(温)下加热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气化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压力), 简称泡点。露点温度(压力):在恒压(温)下冷却气体混合物,当气体混合物开始冷凝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压力), 简称露点。精馏塔塔顶温度即为对应塔顶汽相组成的露点。 6.单级平衡:原料经过分离设备后,假设物系在出口处汽、液两相达到了平衡,由于平衡的两相组成不同而实现分离的过程,其分离效果相当于一块理论级。闪蒸又称平衡蒸馏,是连续、稳态的单级蒸馏过程,该过程使进料混合物经加热、冷却或降压部分汽化或冷凝得到含易挥发组分较多的蒸汽和含难挥发组分较多的液体,即一个平衡级过程。有等温闪蒸和绝热闪蒸。普通精馏塔中的平衡级就是一简单绝热闪蒸级。 7.怎样判断混合物在T ,P 下的相态,若为两相区其组成怎样计算? 答:对进料作如下检验。 = 1 B T T = 进料处于泡点,0=ν i i Z k ∑ > 1 T >B T 可能为汽液两相区,ν>0 < 1 T 1 T D T 进料为过热蒸汽 计算时,所指定的温度应在泡露点温度之间,这样才会出现汽液两相,否则只会是单相不必进行等温闪蒸的计算。只有 )(i i k Z ∑> 1和i i Z k ∑< 1时,混合物始 处于汽液两相区(0<ν<1),需要进行等温闪蒸的计算。 8.简述绝热闪蒸计算的计算方法。 作图法思路:先假设一个2t (2t 应在B D T T 与之间) ,这样可按闪蒸来计算产生 的汽液两相组成和量,即得出v T -关系,闪蒸曲线,然后再由进出料热焓相等的 原则来校核2t ,即等焓平衡线,交点为2t ,v 。 ⑴闪蒸曲线(v T -曲线) 试差求2P 下的B D T T ,; 在B D T T ,之间设22,t t '''…,试差求21,v v …。 ⑵等焓平衡线 在上述B D T T ,之间所设22,t t '''…下,由求 出 的 i i y x ,并根据2 2,T P 查出 iL iV H H ,,求出 L V H H ,, L V L H H H H v --= 1* 1 b 、作* 2v T -等焓平衡线,交点即为2t ,v ,由此求出i i y x L V ,,, 手算或计算机计算思路: ?→ ?-y H H R N T T P L V ,,12 迭代设结束 9.式;H 热量平衡式。流量加合法在求得ij x 后,由(H 相平衡关系)方程求 j V ,由(S 摩尔分率加和式)方程求 j T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露点)方程求定的; 塔底温度是由(泡点)方程求定的。 10.蒸特点:等焓过程,节流后压力降低,发生汽化现象,汽化要吸收热量,由于是绝热过程,只能吸收本身的热量,故体系的温度降低。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露点)方程求定的;塔底温度是由(泡点)方程求定的。 第三章.精馏 1.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不同,采用液体多次部分汽化,蒸汽多次部分冷凝等汽液间的传质过程,使汽液相间浓度发生变化,并结合应用塔顶冷凝液部分回流、塔釜溶液部分汽化,还利用再沸器、冷凝器等和精馏塔(精馏段、提馏段)相关的设备,使各组分分离。 2.在设计或操作控制中,有一定分离要求,且在塔顶、塔釜都有一定数量的组分称为关键组分,否则为非关键组分。轻关键组分(LK )指在塔釜液中该组分的浓度有严格控制,并在进料液中比该组分轻的组分及该组分的绝大部分应该从塔顶采出。重关键组分(HK)和此相反。因此精馏塔的任务就是保证:LK 尽量多地进入塔顶镏出液,HK 塔釜。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3.塔顶、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分为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为非分配组分。关键组分必定是分配组分。而非关键组分不一定是非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清晰分割或非清晰分割法进行物料预分布。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全回流时分布一致。清晰分割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